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合集下载

从社会损害理论与社会重建理论浅谈老年社会工作

从社会损害理论与社会重建理论浅谈老年社会工作

从社会损害理论与社会重建理论浅谈老年社会工作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社会个体所必经的人生旅程,生命遵循着自然规律,如同日起日落。

“老”是我们自身以及社会必须面临的一种生命常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该报告指出,我国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龄人数占世界首位,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面对规模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做好老年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从国家法律层面还是社会公德层面,都对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所要求。

现阶段,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对老年人的“过分”关爱,导致新的问题的出现。

这就是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问题: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

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

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

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一、出现“过分”关爱老年人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社会对老年人的传统认知。

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比较模糊。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中国民间传统社会认知往往将离、退休年龄作为由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即50至60之间。

认为离、退休后老年人就不再具备工作的能力,甚至认知能力。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道思想。

早在孔孟时期,便出现了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

“百善孝为先”,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千百年来是中国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对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包括老龄人口现状、政策措施、养老机构建设、医疗保障、老年人就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详细描述和对比分析,旨在提供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对老龄事业发展的了解和参考。

一、老龄人口现状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成为了一大社会现象。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4.9%,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高龄老人人数逐年增加,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

二、政策措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是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老年人的权益和保障措施。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老龄事业的建设中,通过支持和培育养老机构等措施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养老机构建设近年来,中国养老机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质量的服务。

政府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同时也提供相关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四、医疗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政府通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大老年人医疗保障力度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费用直付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同时,政府还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提供老年人专属医疗服务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五、老年人就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老年人就业,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就业创业。

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贷款支持等方式来支持老年人创业;另一方面,政府还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提倡晚景工作。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

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

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

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

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

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

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

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_2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_2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编者的话:为了更好地帮助全县初中政治教师全方位、有重点地复习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我们编辑了22个专题,仅供大家在中考复习中参考、选择使用。

热点专题一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一)中考重磅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会民族永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屡屡制造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体系。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及中东部地区均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环保部通报的春节期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74个监测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达42.7%,空气质量堪忧。

(二)备考角度透析角度一:谈现状。

1.雾霾、沙尘、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属于哪类环境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1)大气污染。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几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这给我们哪些警示?(1)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等,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①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②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繁荣,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

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

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

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

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

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人大关。

创新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思考

创新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思考

创新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思考作者:陈勇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地区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创新我国城市地区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要构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机构养老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关键词】老龄化问题;城市地区;养老模式;对策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预计今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而且,我国的老龄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这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大约增长3.2%,这个速度甚至达到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左右。

报告中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会达到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将达17.17%;而到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我国老龄化水平也将达到恐怖的30%以上。

可以说,未来几十年我国老龄化将会进入显著加速期,这一问题已然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未来,社会如何养老,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议题。

2、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特点首先是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由成年型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仅用时18年,远比那些同类型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都要短得多。

其次是老龄化程度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老龄化进程速度之快,却接近甚至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

再次是老龄人口基数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也是我国所具有的独特国情。

最后是地区差异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东西部发展极不均衡,所以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综上,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特点及特有的人口老龄化特点,我国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就不能盲目地效仿西方发达国家。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事业编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总【2012年-2022年可复制word版】(二)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事业编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总【2012年-2022年可复制word版】(二)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事业编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总【2012 年-2022 年可复制word 版】 (二)1、单选题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权威性与行政约束力的是_____。

A : 报告B : 请示C : 简报D : 会议纪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系统解析: 简报,不是公开刊物,而是内部编发的管理文书。

各级各类简报都有自己的发放范围,因此,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简报传递于机关、单位之间,但它与正式的公文不同,上级对下级的简报,没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不能用来发号施令。

第 1 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2、单选题“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_____。

A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本题介绍了人的智力随着改造自然界而发展,强调的是智力,即认识的发展问题,也就是指实践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本题选 B。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多选题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_____。

A : 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B : 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C : 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D : 税收完全是中性的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A,B,C 【解析】税收效率是国家征税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效率。

它包括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行政效率原则,前者是指国家征税应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保证经济的良性、有序运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该原则侧重于考查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去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以使税收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额最小。

该原则侧重于对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考查。

故选 ABC。

第 3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单选题如果杨某提起诉讼要求县公安局做出赔偿,则下列机关中有权受理其赔偿请求的是_____。

新闻阅读练习题

新闻阅读练习题

“新闻阅读”专题检测(一)~(二)“新闻阅读”专题检测(一)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

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 300万人。

其次,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

再次,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突出,2012年约有5 000万人。

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无子女和失独(丧失独生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

我国正在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商业保险应先行先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提及这个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

例如,6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没有电梯,过街天桥、地铁上下不便,红绿灯变化太快致使老年人过街面临危险。

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的理念。

(选自叶紫《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老龄化带来新挑战》,有删改)材料二: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中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幸福感高人群的特征包括: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等。

一方面,年龄更长的人幸福感相对更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和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人口老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人口老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摘要:Abstract1.引言1.1研究背景“老有所养”是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随着城市化、现代人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交易费用,“老养小”能够实现及其兑现。

计划生育所产生的4-2-1家庭结构,都使得“小养老”却具有长期不确定性,老龄化的到来及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通过资金支持、政策规定等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构建,但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其它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尽完善,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因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1现实背景(1)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定义的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为: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的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养老问题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研究如何构建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空巢化”现象凸显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地区之间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强,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性逐渐扩大,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迅猛增长。

计划生育和中国老龄化有多大关系

计划生育和中国老龄化有多大关系

计划生育和中国老龄化有多大关系日前,卫计委反击“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说法,称“中国老龄化问题与计生政策有一定关系,但绝非主要原因,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事实真如卫计委所言吗?表面上看“老龄化”的确是全球现象老龄化问题席卷全球,在欧洲和东亚尤为严重如卫计委所说,老龄化确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在几乎每一个国家中,60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比任何其它年龄组都快。

”放眼当今世界,除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之外,老龄化大潮已席卷全球。

1950至2010年间,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从8%升至17%,发展中国家也由4%升至6%。

来自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2年的一份报告更提出警告,称全球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将在10年内突破10亿大关。

并预测到2050年,全球老人的数量将超过1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

全球老龄化是个大趋势,但不同国家的严重程度却有差别,其中欧洲和东亚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

日本尤甚,日本目前有30%的人口超过60岁(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0%)。

而到2050年,全球有60个国家将和日本一样,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数将超过30%,其中就包括中国。

…[详细]WHO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普遍认为预期寿命增加和生育观的改变是导致老龄化的原因2009年“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老龄化的原因进行了宏观分析。

在他们看来,老龄化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各地的人都比过去活得更长一些,这一趋势始于工业革命。

第二个是因为现今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倾向于少生孩子,所以年轻的群体越来越小,与老龄群体不相匹配。

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每个妇女平均生4.3个孩子,而现在世界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

”但中国老龄化的一些“特色”用普遍原因难以充分解释中国是步入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且老龄化速度与人均寿命增速不匹配根据联合国数据,1990-201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但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摘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是一份有关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通过对中国老龄人口的数量、结构、健康状况、照顾服务、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全面展示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老龄人口的总体情况。

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截至2024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

老龄化程度呈逐渐加深之势。

报告指出,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不仅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全球也面临相似的问题。

其次,报告分析了中国老龄人口的结构特点。

报告指出,中国老龄人口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较快、老龄人口比例高、老龄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报告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报告还深入研究了中国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

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报告指出,虽然中国老龄人口整体健康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慢性病高发率、心理健康问题、养老服务不足等。

报告建议,政府应加大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报告还关注了中国老龄人口的照顾服务问题。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照顾需求也在增加。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照顾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

报告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医疗照顾需求。

最后,报告探讨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保障问题。

报告指出,政策保障是实现老龄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报告建议,政府应出台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老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建立健全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

总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通过全面调研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份报告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老龄事业发展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能够推动中国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最新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最新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社区老人医疗服务中心,包 括健康小屋、心理咨询点、

养老机构间的信息动态管理

政府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信息 管理
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服务中 心的信息动态管理
养老服务系统组成
终端设备 • 可穿戴式终端:随身携带、操作简单 • 家庭终端:便携报警设备 • 适配健康设备
智能终端APP • 适配多种智能终端的APP,作为信息接收和展示的窗口和交互入口,重点服务入口
以社区为单位,从 老年人的吃、穿、 住、行等为出发点, 全面解决老人日常 生活问题,给老年 人打造一个全新的 生活方式。
打破老年人的被动 孤立,让老年人生 活在社会中,互通、 互助,融入社会, 让老年人拥有社会 依存感,为老年人 打造一个全新的精 神文化生活圈。
受访者对各大类社区服务的需求度
受访者对社区各项服务的需求度
养老服务服务定位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安康监护
健康服务
生活服务 (一)
生活服务 (二)
精神文化
社区互动
一键呼救 安全报警 健康监测 位置查询 人体感知 环境监测
健康档案 健康咨询 健康检测 健康助手 家庭病床 家庭医生
日常关怀 上门看护 照料护理 助餐服务 家政服务 物业服务
一键购物 跑退代办 夕阳红旅游 出行服务 法律维权
明确政府机构职 能,有效的对养 老机构、医疗机 构等资源整合, 确保其间信息互 通、协同联动。
老年人需求维度

安康需求 生活需求 社会需求
互联网

物联网

服务中心(呼叫中心等)
服务网

养老信息平台
协同通信系统
(移动)客户端

云服务管理平台

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报告 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

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报告 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

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报告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2017年XX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报告按照联合国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从2007年起,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9.35%,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据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

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可以有效、准确地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信息,对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14家医疗机构的医生对XX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检查。

1、检查项目健康检查项目包括病史询问、内外科常规体检、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及腹部B超检查。

2.诊断标准 2.1体质指数BMI2.2高血压一律采用WHO1999年建议的Ⅰ级、Ⅱ级和Ⅲ级标准,如果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不同级别时则按较高级别作为标准。

2.3血糖2.4高血脂总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酯>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

2.5贫血血红蛋白:男性2.6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40U/L;谷草转氨酶>40U/L;血肌酐>133umol/L;血尿素>7.8mmol/L。

3、结果 3.1一般人口学特征2017年完成健康体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7649人,体检率为74.0%。

其中男性17080人(45.37%),女性20569人(54.63%),男女性别比为0.83:1。

其中65-69岁17066人(45.33%),70-79岁15792人(41.95%),80岁及以上4791人(12.72%),见表1。

老年医学大纲(第二版修订)概述

老年医学大纲(第二版修订)概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老年学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到59岁为中年人,60周岁以上为老年人(发达国家定为65岁,其中65到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一般80岁以上称高龄。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亿,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8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1亿。

年龄的概念时序年龄,也称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也称生理年龄,是根据人体生理学或解剖学上发育与衰老状况推算的年龄,一般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可以偏离时序年龄。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个体寿命:在自然情况下(即没有任何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生物体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

群体寿命:在某一物种内的平均寿命(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老年学按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归属于社会学。

是在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老年学研究的范围:1.老年病的预防与治疗、老年卫生保健、老年医药、抗老防老研究,长寿研究等;2.人体衰老机制、衰老原因的探究,人体器官老化的解剖学研究,人体细胞老化研究,老化的免疫改变等;3.老年人的感觉与知觉,老年智能,老年言语障碍,老年人精神病,老年人格与心理调整等;4.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趋势,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与后果,老龄化社会特征,老年人经济福利,老人教育,老年家庭,老年人犯罪和犯罪受害,老年人与宗教,老年人生活方式,老年人社会调查。

随着老年学研究的发展,已出现了向多学科渗透的趋势,产生了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政治学、老年体育学等新的分支。

衰老:从生物学上讲,衰老是生物随时间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表现为结构的退行性变和机能的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

2020年最新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20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2.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7%,预计到2020年将达55%。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人口的集聚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中的组织化和分工,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地拉近了,有效地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3.城镇化意味着城镇向周边扩张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也势必引发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日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使用如此诗意的行文,成为一个亮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引发了媒体与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乡愁是沿着泥瓦飘散的炊烟,是十八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总不结果的龙眼树……工业化勿忘美丽中国,城镇化勿割断乡愁。

要高楼大厦更要青山绿水,看得见过去才得摸得着未来,乡愁是真正营养”。

希望在城镇化的同时呵护记忆:“离别故乡、落脚城市,是时代变迁中的个体记忆,也见证发展的日新月异。

但千篇一律的建筑、钢筋水泥的丛林,注定只是缺乏传统延续的街区。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见山望水,才能用美丽使乡愁有所凭依”。

4.2013年8月30日,李克强总理邀请两院院士和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大家座谈。

我看中国老年人口分配制度

我看中国老年人口分配制度

我看中国老年人口分配制度【摘要】老年人收入大多来源于养老保险金,老年人能否生活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分配制度是否完善。

文章论述了老年人口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可以使中国的分配制度更加完善。

【关键词】老年人;保障制度;人口分配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收入不足,看病仍太难。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据预测到2050年,60岁以及以上的老年人将会达到4.8亿,80岁以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中有一定的变化,过去养老金是只由国家、企业承担,现在则改为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进行承担,同时养老金领取资格中取消了对缴费年限的硬性规定。

一、老年人分配制度的意义老年人日常支出的消费一般是来源于养老金,老年人分配制度对于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会在中年积蓄钱来养老,而当社会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

老年保障制度是国家实施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并不是完全用于扩大再生产,在用于扩大再生产之前首先要为养老保险基金做出一定的扣除,这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前提。

因此老年保障也是社会经济顺利运行的基础。

二、老年人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观看中国老年人口分配制度,发现并非十分完善健全。

社保机制不健全,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老年人口进入贫困行列。

部分困难群体没纳入保障范围。

缺乏缴费能力,部分困难退休人员无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大部分地区没有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难以解决无能力参保的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制度。

老年人分配制度中存在有没有明确的概念的问题,不能使老年人分配制度能够做到有依据切切实实地实习下来。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在我国城市的老年人,退休金占主导地位,但是我国城乡差距大,农村老年人口主要依靠家庭供养,家庭养老是获取收入的主要渠道,农村老年人口享受到养老保险金机率很小。

中国老年人口

中国老年人口

中国老年人口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2013年2月27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在京发布。

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

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2018年8月,官方最新公布的多个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攀升,结婚率和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五年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激增近25%。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人,占13.50%)。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2022年10月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

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

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

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

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

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
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

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

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

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少儿人口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

机制欠缺导致失能老人需求不能满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根据报告,目前,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瞄准机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问题。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目前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失能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分重要,目前建立该项保险已列入议事日程,同时,长期照顾的商业保险也正在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此类保险快速发展。

失独家庭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
党俊武表示,我国现有的失独家庭约为100万,同时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

针对失独老年人的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担当,首先靠制度安排,如果是低龄健康的失独老人,主要是解决精神孤独问题;如果失独老人再遇到老年失能,问题就比较复杂,应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养老长期照顾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津贴和社会慈善几个方面入手。

同时要靠服务体系,在解决服务费用的前提上,更要解决服务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