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兰行意练功八字诀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上)
对 方 右 面 颊 或 其脑 下 大 动 脉 或
,
回 撤 然 后 向右前 侧 方 进 步 左 脚
然 身体 力 求 稳 固
,
。
三
体 式 的具 体
劈击 其右 侧锁 骨 均 可 致 敌 重 创
,
。
尖 向外 摆 步
时
,
,
右 脚保 持 不 变 的 同
要求
,
读 者 可 以 参 考 相 关 的形 意
,
若对 方 以左 顺 步拳攻 我 中上 盘
, ,
由 身体 两 侧 腕 部 外 翻 转 钩挂之 中
, , ,
并 向前
统八 字 连 环 拳 和 金 刚 八 字 锤 外
尚有 八 字 战 锤 等技 法
。
上 方托起 掌心 朝上 两 手小 指 微
但是这些
把 敌 斩 上 步横 肘 是 截 意 退 步 裹
向上 翘 高 与 鼻 平 目视 前 方 ( 图
,
,
均 属 于 奇 门八 字 功
脚跟 并拢 左 脚 尖朝前 右脚 尖 向
, ,
(图 4)
5
习 练 不 敢稍有懈 怠 虽 无 大成
,
,
,
右撇
45
,
度 呈 八 字形 两 腿 膝
, ,
, ,
“
”
、
紧接 上 动 然 后 左 臂 内旋
, ,
,
但 亦获 益 匪 浅 今 值 国 术 昌盛 之 际 余不 揣 浅 陋 将 其 整 理 成 文
。
, , 。
,
,
口
向上
,
经 口 前 向前 上
,
吸 落 呼 莫 等 闲 ;易 筋 易 骨 加 洗 髓
传统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教育专业
传统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教育专业一、小知识点:1.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卫生、寿世等,可理解为对生命的保养。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2.传统养生方法:导引术、行气术、房中养生术、服食养生术、四时颐养术。
导引始见于《庄子·刻意》导引的目的: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行气始见于《左传·昭公九年》行气又称为吐纳、调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血气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
3.根据四时气候特点,养生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4孔子在饮食养生提出:食不言,寝不语;苏东坡说:已饿方食,未饱先——中国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5.健康的四大基石:平和的心态,平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
6.老子在《道德经》提出“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涉及到气功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等精神休养方法。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中意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养性延命录》。
第一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诸侯分类、诊断和治疗的专著《诸病源候论》。
8.《吕氏春秋》的养生思想:节欲、适度、运动。
首次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阐明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规律。
9.孔子提出: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年血气方刚戒斗、老年血气既衰戒得。
提出“知者乐、仁者寿”的养生术张,思想核心“任”。
10.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主要包括:教戒篇,食戒篇,杂戒篇,服食疗疾篇。
提出了后人称之为“六字吐气法”的六字诀,吹呼嘘呵嘻呬。
最早辑录了关于华佗的“五禽戏”的文字说明。
11.《尚书·洪范》首次提出了五福和六极的要求,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12.《黄帝内经》提出了“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养生方法。
强调“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象征,并创立了经络学说。
指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八大金刚气功
八大金刚气功冼其昌邓迎一、枯树盘根直立,两足前后分开,前足尖向前,后足尖与前足尖垂直,前足跟与后足弓相距约10厘米,呈丁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1)。
徐徐弯腰,掌心触地,同时以鼻呼气。
至两掌触地时,气刚呼尽(图2)。
两掌翻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徐徐直腰(手臂不动);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吸气时牙关紧咬,双唇微开,以牙缝吸气),当腰完全伸直时,两掌随即上捞(如捞物状,爪心向上),至两肋旁时,气吸满(图3)。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样把气吞入少腹(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以上动作连做三次,两足交换位置,再同样做三次。
二、海底捞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八字形,两臂下垂,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4)。
其余动作与“枯树盘很”同,做三次。
三、气贯丹田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图5)。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下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图6)。
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两爪至两肘旁时气吸满(图7)。
憋气,随即以右拳在左胸上猛击三下(不可用力太大,以不感疼痛为度)(图8);然后换左拳在右胸上猛击三下,以气贯入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四、罗汉托天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外抓落。
同时匀、深、长地吸气,胸部自然挺起;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至胸部时,外旋成仰掌(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图9);继续两手向上托举过头顶,此时气吸满。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地把气吞下。
两手放下,呼气。
五、金刚怒目动作基本与“罗汉托天”同,但两掌上捞至胸部时,臂外旋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继续上举至两耳旁为止,此时气吸满(图10);憋气,两眼珠上转(眼白露出越多越好);将气吞下,随即两眼闭合;两手放下,呼气。
六、怀中抱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伸出,略低于肩,掌心向前,以鼻将气呼出(图11)。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和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及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及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及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健身运动八字诀
健身运动八字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健身运动是一项既能让人保持健康、又能提升身体素质的活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健身有成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健身运动八字诀。
一、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坚持是非常重要的。
健身运动也不例外,只有坚持锻炼,才能真正地看到成效。
要知道,健身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累积和积累,所以坚持锻炼非常关键。
二、多样化健身运动是一门非常多元化的活动,涉及到的运动种类也非常多。
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运动资源,多样化地锻炼身体,才能达到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健身房、羽毛球、跑步、瑜伽、游泳等等。
三、循序渐进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贪图一时的效果。
要循序渐进,从低强度、低难度的运动开始,慢慢提高难度和强度。
这样做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伤害。
四、科学饮食健身运动不能仅仅靠运动,合理的饮食同样重要。
在健身运动的同时,注意控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益于锻炼后的恢复和保持健康。
五、全身锻炼正确的健身锻炼不应该只重视某个部位的锻炼,而应将其贯穿于全身。
因此,应该做到全身锻炼,每个部分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达到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
六、注意休息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注意休息同样重要。
运动过程中,身体需要充足的休息来调整状态和能量,否则容易出现过度疲劳甚至受伤的情况。
因此,要适时地给身体充足的休息,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七、正确的方法运动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的方法是否正确。
要注意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造成运动伤害,加强运动效果。
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身运动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除了运动之外,还要注意均衡饮食、良好的休息习惯、戒烟限酒等,才能真正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健身运动八字诀,我们在进行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多样化、循序渐进、科学饮食、全身锻炼、注意休息、正确的方法和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外应断事妙法绝技》{81项}【刘】
《外应断事妙法绝技》{81项}【刘】《外应断事妙法绝技》{81项}【刘】⼼易秘牒圣⼈作易预测⽤,道合乾坤赞神明,天机泄在感应中,妙⽤灵机识变通。
观君出门去谋望,路遇出殡有吉庆,此因官财是吉征,碰见嫁娶运难⾏。
⼈为名利到外乡,不知他乡利害情,乍逢丁韩黄染姓,谋望定遇不利境。
曹姓之⼈若经营,切记莫雇⽜马姓,百家姓中藏⽣克,⽜马吃尽曹家坑。
请求调动和晋升,忌遇段邵丛姓逢,邵与少字是同⾳,神明感格君要清。
调动忌遇刘姓逢,谋利休与吴合营,圣⼈造字象形声,天⼈感应藏其中。
求谋忌遇崔姓逢,官事忌遇范苏姓,谒官若碰闫姓⼈,须防事情有困境。
朱杨莫合郎沙姓,周于休与郭合营,天地⼈间存⽣克,受克之⼈运难兴。
杨业败亡两狼⼭,此因两狼克⼀⽺,凤鶵命丧落凤坡,不信⽣克⼊幽冥。
未家⼉⼥若婚配,切记莫配段家姓,未与段合⾳断送,不信之⼈要猛醒。
⽶家之⼈若婚配,切记莫配陶家姓,陶与淘字⾳相同,淘⽶做饭处克境。
⾦家与⼥婚姻配,亦须忌配卢家姓,⼈⼼似铁法如炉,炉⽕炼⾦受克应。
姓字中有⼑⼝形,朱杨去配⾃投井,⼝吃猪⽺⼑为刑,不知之⼈速猛醒。
百家姓中百姓多,⽣克感应孕其中,举⼀反三在变通,遇事灵机要活⽤。
观⼈名字亦有应,名字影响运⽓⾏,郑姓名字叫丙⾠,天⼈感应病沉重。
王姓之⼈名国福,此与亡国夫⾳同,虽然⼀时运旺兴,终究其⼈运难⾏。
名字未尾带思三,死散⼆字⾳相应,若遇离散年景运,天⼈感应难逃命。
当年李⿁遇李魁,不知⿁名逢克星,硬去争⽃把命送,天机泄应妙其中。
参透⽞理知泄应,⾼⼭流⽔少知情,识此神妙语不诬,天机休与愚⼈倾。
遇事静观周围情,突然变异是北征,福不双降祸双⾏,祸福相依要辨证。
⼼惊⾁跳神不宁,须防灾祸袶门庭,⽿朵忽然热或鸣,必有他⼈叨私情。
左右眼跳皆不吉,左跳失财右祸⾏,眼赛⽈⽉藏神明,神若惊动有祸征。
突然失财不吉征,须防灾祸临门庭,福不双临祸双逢,勿信失财可去病。
偶然得财虽喜庆,塞翁失马君要清,五⾏财运有定数,⾝不胜财是祸征。
头发突患脱落症,脸⾯忽⽣蝶样⾏,头瞉纷纷落不停,必主灾祸在运⾏。
李存义的古拳谱
夫习拳艺者,对已者十之七八,对人者,仅十之二三耳。拳艺之道,深无止境。得其浅者,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万人敌耶!习拳固 宜虚心,谦谨,非多歷年所熟复而无间断,未足以致极境。能致极境者,一由于虚习,一由于恒心,设辄作辄止,安能望其深造耶!
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 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如余所著之形意拳真诠中用法有 " 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 风,追风赶月不见迹"都是用法。又如刀剑谱中所言各节,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
已未孟冬(1919)李存義序于天津武士會
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 ,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 不能练它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合顺再练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 练它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然,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练功八纲-解佩启
练功八纲解佩启在练功法、掌术、拳术之内有八大纲领,即一顶、二正、三尖、四梢、五绝、六合、七星、八卦,简称八纲。
它不仅是练功者的重要法则,也是锻练气功、内功、掌法、拳术纲要性的理论。
八卦掌术,采用《周易》中八卦数术生化之理,制成掌法、拳术、导引运气,通行大小周天。
一顶:顶是要求练功时舌尖顶住上腭,意念气顶住头上百会穴,指尖末梢顶住劲。
舌抵上腭,是补兑上缺而不足三相,任督阴阳两脉通合,经络血脉通顺无阻,通心气,开诸窍。
清气上升,升、降、出、入、开、合之气通顺调平。
浊气下降,能养阴气之不足,生津液、润咽喉,清肺热、补肾水,降心火、顺逆气,生养五脏六腑阴气(中医讲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意念顶住上、中、下三丹田,求取大小周天循环通导顺气之法二正:是要求练功时要头正、心正、腰身直正。
头主乾卦,天之象,是人身平衡之准星。
头正则全身能顺利得到平衡之形象,全身的动作姿势稳准,气力劲圆整沉重,气顺心平。
头正意念守着百会,消除杂念,头脑清净,身心易入清净之界,能顺利入静,意念寂定一处。
心正,正心生正意,正意生正念,一意一念,一心不二用、一心一意练功夫,功夫大成,心正意生根,百智从心生。
腰身直正,气、力、劲圆整不散,取自然力法,一气贯通,通达三部丹田,得取气圆力整,一气贯通周身四肢百骸,气、力、劲无不达之处;身法姿势稳准坚固,气、力、劲合顺无阻、发力自然,无努气、拙力出现,免受气阻、气滞、血瘀之患。
三尖:尖,是在练功时要三尖相对,垂直成一线。
三尖,鼻尖、手指尖、足趾尖,三连一体,求起手三点之式,求取上、中、下,三连一体。
意念寂合一,精气神归于一体不散而求圆整。
意、动、静三合一意。
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合为一形体,力法劲三力合一,古人云:三体变化万千,三体重生万物。
三尖即一尖、二点、三星。
三星求是练掌、学拳的基本功法。
内功求取三宝,练精化气、练气养神,练神还虚出真身。
四梢:梢,是在练功时要求人体四肢末梢有气、有力、有劲,梢中有增长听力,感应力增强。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八字功八字功即:斩、截、果、跨、挑、顶、云、领。
一、“斩”字功用法诀云: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移左步,猛进右脚一步接近于我方的同时,右直拳猛朝我方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前上沾化敌右腕外侧。
紧随左脚进步绊于敌右脚跟,左掌猛劈敌右大臂,若敌猛后收手提退步避闪。
我方动作不停,缩身下势,右脚前进猛地前扑,双手打虎扑把击向敌上胸;如果对方仍以退步用双手托我方之双臂时,我方双手用搂劲将对方双手重力搁下,此时对方随着手落,便会前俯,我方在搂劲的同时,左脚进步上前,头顶劲朝前方打出,打在敌颌部,再使抽丢劲将敌打飞跌出。
要点:斩字功由斩劈手、虎扑把、头拳三式组合而成,为七星之一的头拳技。
斩劈手势要疾,要用沉劲,后手盖劈势要猛,虎扑把要内含搂、抽、丢三把劲。
后腿蹬劲,头要上顶,气势雄猛,一举而制敌。
二、“截”字功用法诀云:擒拿肘中劈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上右脚一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上翻擒抓住其右腕,左手上托其肘部。
紧随右手扣其腕前推下压,左手掳其肘,右脚踢其右胫部;如对方屈肘前顶,后退步化去我方的攻击时。
右手抓敌右腕猛向右下后拉拽,右脚退步的同时,左肘猛的横打敌喉。
动作不停,左肘前顶外旋,右脚前上步,左旋体用右肩朝对方上胸切打撞击,将其击跌翻仆。
要点:截字功由擒拿手、横截肘、肩劈拳组合而成,为七星之肩拳。
擒拿的双手要协调,右手崩切速度要快;右脚要同时刮踢。
横截肘时,左手出手要猛,右手回收要快;肩劈拳,要含胸拨背,意在肩切,同时右手随肩切而劈下,势要沉。
三、“果”字功用法诀云:果肘刮腿如肘连,肘打去意在肋间。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右脚上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之际,我方右臂屈肘内裹,格化敌右腕臂内侧的同时,右脚踢击其右足踝关节。
对方若以左直拳攻来,意欲解我之攻势时,我方左手上挑其左手臂,落右步进身,右肘横击其胁肋。
《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揆心需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卅字,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歌之意,前已讲明,故不复注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陈微明注)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则气可收敛入骨,并非格外运气也。
气收敛入骨,工夫既久,则骨日沉重,内劲长矣。
以气运身者,所谓气动身亦动,气要顺遂,则身能便利从心,故变动往来,无不从心所欲,毫无阻滞之处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有虚灵顶劲,则精神自然提得起;精神提起,则身体自然轻灵。
观此,可知舍精神而用拙力者,身体必为力所驱使,不能转动如意矣。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与敌相粘,须随机换意,仍不外虚实分得清楚,则自然有圆活之妙。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发劲之时,必须全身松净。
不松净则不能沉着,沉着松静,自然能放得远。
专主一方者,随彼动之方向而直去也。
随敌之势,如欲打高,眼神上望;如欲打低,眼神下望;如欲打远,眼神远望。
神至则气到,全不在用力也。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顶头悬,则自然中正;松静,则自然安舒;稳如泰山,则自然能撑支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九曲珠,言其圆活也。
四肢百体,无处不有圆珠,无处不是太极圈子,故力未有不能化也。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太极虽不用力,而其增长内劲,可无穷尽。
其劲如百炼之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搏兔之鹘,盘旋不定;捕鼠之猫,待机而动。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静如山岳,言其沉重不浮,动若江河,言其周流不息。
刘奇兰先生论形意拳之体用奥妙
刘奇兰先生论形意拳之体用奥妙
练形意拳者,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
自己练时眼不散乱,或视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
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两手,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成定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无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
若用成法,既能取胜于人亦是一时之侥幸耳。
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的神气,不使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
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
敌将之用者,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
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诚实如一也,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也。
此是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技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追而时击中。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心无其心,心空也。
身无其身,身空也。
古人云:所谓空而不击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虽空乃至实至诚也。
忽然有人击来,心中并非有意打他(无意即无火也),随彼意,而应之。
拳经说:静为本体,动为作用。
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也。
此是养灵根静心者所用之法也。
夫练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能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测,然能至是者鲜矣。
–end–。
定式八掌的意念练法
_-一埠
这里用八卦中八经卦的上中下三爻分别代表练功
一 一,
其三 , 眼睛状态。眼睛不要着意于注视周 围环境 , 者的上中下三盘。 用阳爻“ ” 一 代表实 , 用阴爻“ 一 代表 一” 而应 当是半迷离状态 , 似看非看 , 似见非见 , 以减少外 虚 。 从上面( 图一 ) 定式八掌练功顺序示意图可 以看 界干扰 , 易于心意入静 。 出, 习整个定式八掌的过程可以分为两大过程。 练 第一 其 四, 呼吸。舌抵上腭, 闭, 口微 用鼻呼吸 , 呼吸要 个过程 , 就是把意念集中在实上 , 即阻爻上 。 个过程 这 均匀细长。 一 是阳爻“ ” 一逐渐上升的过程 , 即阳爻由下逐渐到上及至 其五 , 定式八掌练 习顺序。 定式八掌的练习是一个 全身的过程。 也即阳气、 意念逐渐由下盘到上盘 的练习
轻灵 、 透明。 感受到空气 的气流穿过身体 的每一个毛孔
而流动 , 身体逐渐消失 , 与空气融为一体 , 只剩下双脚 在泥水中蹬行 。因为这一掌的卦象与周易八卦中的震 卦相似 , 故称之为震卦掌 。
●■■
●●■
————— ■
●—● ●—一
圈 五
乾卦掌 ( ) 三
第四掌乾卦掌( 指天插地掌, 见目五)卦象为-P 。 -I E ]
完整的系统 , 在练习时 , 应按一定的顺序去练 , 这样更 过程 ( 第一掌到第 掌 )这个过程练全身的至阳至刚。 四 ,
易于出功。定式八掌的练习顺序如下 :
第二个过程 , 就是阴爻“ ” 一一 逐渐下降的过程。即阴爻
也 意念逐渐 由 猛虎出洞掌( 震卦掌) 大鹏展翅掌 ( 坎卦掌) 、 由上逐渐到下及至全身的过程 即阴气、 上盘到下盘放松的过程 ( 五掌到第八掌 )这个过程 第 , 白猿献桃掌 ( 艮卦掌 ) 指天插地掌( 乾卦掌 )
形意拳拳经
形意拳拳经第一节论气1.精养灵根气养神。
元阳不走方为真。
丹田练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注解:盖人非气血不生。
气血充足则精神健旺,气血亏损则精神萎靡。
故内家拳之根本是内气。
而丹田乃内气之府。
练拳者必先培养气血聚于丹田,丹田气足,然后引之内达于脏腑,油然见于面而为神,发于四肢而为力。
欲知养气之道,须先明精,气,神。
精是人生命的根本,男子睾丸之精,女子阴水,各种内分泌以至唾液,眼泪……等与生俱来的津液,统称之为先天之精。
饮食营养之精华,即水谷之精,随血液以流布全身者,谓之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赖于后天之精以为荣养。
尾闾之前,膀胱之后。
小肠之下,灵龟之上,叫做天根,乃真气发动之地,用提肛缩肾之法,将精自玄牝(pin)之门(在双睾于前阴之间)提到天根,在将无形之精练成微妙之气,谓之练精化气。
气乃是人体生物场中的一种能量流,也是生命现象的根源。
道家命之为“元阳”。
此能量流的强弱与周流情况,决定了人体生机是否旺盛和身体是否健壮。
它确是与生俱来,但通过锻炼可以使其增强。
两肾之间叫命门,大约在第四,五腰椎间,对正前方脐之下,职骨之上,此处叫做丹田。
丹田之外为腹肌,命门之外为腰肌,腹肌与腰肌互相配合,形成人体发力之源。
一个人如果内气能流较大,内脏功能甚强,各脏腑间工作又能协调一致,再加上有比较坚强的腰肌,腹肌,自然精神健旺,体魄雄伟,动作敏捷,发力沉实。
拳家术语叫做“元阳充足”。
练精所化之气,周流于脏腑之间,达于四梢,上通泥丸,下彻涌泉,叫化为出有入无之神,神足则光聚于天心。
神是人生命活动的总的表现,《内径》曰“神充则体健,神衰则体弱,神去则身死。
”又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tuan谓之神。
”可见神与气的基础都是精,精乃人身之宝。
如果精耗阴虚,则元阳之气不固,生命之神不足,即失去抵御外物侵袭的能力而易于生病。
所以练拳之人要随时保护津液,搅海,漱口,咽津,固精,化精,不溺色欲,不丧肾精,以充实元阳。
练功时,总是舌抵上颚。
形意真诠 李存义
八、六字解 一、采:鹰捉也;二、扑:虎扑也;三、裹:肘打也;四绝:刮地风也;五、束:起也;六、藏:落也(藏身而落)。
九、内家拳之十八力
永力:动久不变,如张弓然。
反力:忽然全变,如弛弓然。
[柔中含刚] 摄力:挽之使近,如右手控弦然。
[吸化劲] 拒力:推之使远,刚柔不入,如左手持弓然。
李存义传裴锡荣整理
《形意真诠》——李存义序
拳勇角抵之术,上古有之。古之谋国者,莫不重视拳勇之强族御敌卫国之用。昔管子云:"于子之属有拳通股肱之力秀于众者,有则以告。"荀子也说:"齐人隆技击。"汉书有"齐愍以技击强",唐代有"拨河之风盛"。此历史上对拳勇强身强国之明证也。
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如余所著之形意拳真诠中用法有"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风,追风赶月不见迹"都是用法。又如刀剑谱中所言各节,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
三、进退五行连环拳
(一)混合五行拳法,连络成组,能进能退式皆循环,光怪陆离,式皆连实,其进退也无定,故名曰进退连环拳式,今多简称谓之连环拳式。
(二)连环拳法,以五行拳法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连环拳法其进退也,此法共为十式,进退各半,因其范围稍小,是以有引长之法,实非小也,其引长法即前节不转身,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则往返至四十式之数。
八字功
八字功“八字功”之起收回轉:出勢用雞形,轉身皆虎托,收勢退步橫拳,回身雲者,勢盡而身回也;轉身雲者,至開勢處而身轉也,兩者式同而地異焉。
“正門八字功”共有八字訣如下:展:展者,寬之意,即拓張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敵手也,此節最見身法。
裹:裹者,圍裹也,裹敵手使失其盜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剛之妙。
跨:跨如跨馬之勢,是言其形也,實則托跨成勢。
挑:挑之力在肩與腿,與蛇形相類而手稍高。
頂:頂之力在頭,故此以挺頭垂肩為好。
雲:《說文》“雲,從雨雲,象雲回轉之形。
”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轉之意,其兩掌皆如行雲之飄忽焉。
領:領者,受也,順勢而領取也。
“奇門八字功”共有八宇訣如下。
斬:左右劈挂斬加翻,上步虎撲加頭鑽。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陰一陽左右換。
裹:裹肘刮地加肘錘,肘打去意在腰間。
胯:肩肘打意緊相連,左挑右肘莫等閒。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頂是真傳。
頂:自鶴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連。
雲:上鴰下刮手腳連,兩沖變馬拳上添。
領:左右領手陰陽換,上鑽下打具用拳奇門八字連環拳歌訣如下:起手鷹捉是真傳,鉤挂之中把敵斬。
上步橫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雙行側意猛,金雞上架挑意翻。
白鶴亮翅換步頂,雲領式中腿相連。
鍛煉筋骨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煉筋骨。
骨者,生於精氣,而與筋連,筋之伸縮,則增力,骨之重者,則髓滿(髓是人之精也)。
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煉。
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腦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圓開,氣自沈下歸丹田(小腹),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是指手心屬筋)。
象其形,龍墩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搖首怒目,胯坐挺膝腰。
腰似車輪轉,身有平准線;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鑽鑽;兩股形似弓,進退要連環,骨靈河車轉(如機器之轉軸也),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動發若弦滿,手出如放箭,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挺勁力,扣齒骨自堅;形其意搖,首攪尾閭,動如飛龍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縱跳靈空象猿猴.步法輕妙如貓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武术密宗——“正门八字功”
武术密宗——“正门八字功”“八字功”之起收回转:出势用鸡形,转身皆虎托,收势退步横拳,回身云者,势尽而身回也;转身云者,至开势处而身转也,两者式同而地异焉。
“正门八字功”共有八字诀如下:展:展者,宽之意,即拓张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敌手也,此节最见身法。
裹:裹者,围裹也,裹敌手使失其盗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刚之妙。
跨:跨如跨马之势,是言其形也,实则托跨成势。
挑:挑之力在肩与腿,与蛇形相类而手稍高。
顶:顶之力在头,故此以挺头垂肩为好。
云:《说文》“云,从雨云,象云回转之形。
”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转之意,其两掌皆如行云之飘忽焉。
领:领者,受也,顺势而领取也。
“奇门八字功”共有八宇诀如下。
斩: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裹:裹肘刮地加肘锤,肘打去意在腰间。
胯:肩肘打意紧相连,左挑右肘莫等闲。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顶是真传。
顶:自鹤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连。
云:上鸹下刮手脚连,两冲变马拳上添。
领:左右领手阴阳换,上钻下打具用拳。
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如下: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上步横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双行侧意猛,金鸡上架挑意翻。
白鹤亮翅换步顶,云领式中腿相连。
锻炼筋骨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
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
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
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是指手心属筋)。
象其形,龙墩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
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转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扣齿骨自坚;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姜容樵先生所传的刘派
姜容樵先生所传的刘派(刘奇兰所传系)之三体式练法为说明。
身体直立,两足跟靠拢并齐,两足尖向外撇劲成九十度之形式;两腿宜直,膝盖后挺,丹田向后吸劲,胸往迎,两肩水平,两臂从容下垂,两手掌侧向前,两手微曲,五指并拢,后手小指贴于腿部中间。
头要顶劲,项要竖劲,下颏微向后收,宛如立于空虚之地,凝神敛气,动静无知,混沌为主,虚无为辅,双目平视前方。
随后两手变为阳掌,五指松开微曲,两手虎口要圆,手心朝上,自身体两旁往上托起,托至与两肩成水平线,两手再往下颏曲回十指相对,两手心均朝下,再由下颏往下按劲,按至脐部下方,两手握拳,拳心朝上,提至脐部上端,同时两腿弯曲,身体极力下蹲,两膝盖紧靠,左足提踵,跳尖触地,左足掌贴于右足里胫骨,两肩极力下垂,两肘往前扣劲,丹田往后吸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双目平视前方。
承上式,似停未停时,两拳贴腹部,同时向上托起,两手如托物然;左手托至左乳下为止,拳心仍朝上;右手经过右乳至下颏,再向面前钻出,冲出时,不可过拳,拳心亦朝上,手背向下,偏左,极力朝里裹劲,裹至小指冲上,拳与右肩成水平线,肘下垂,肱微曲,所谓沉肩坠肘是也。
两肩扣劲,又要下垂,左肘紧贴左肋,两腿两足均不动,头要顶劲,项要竖劲,双目平视前方。
随后左足向前方开一步,两足距离约二尺五寸,亦要随乎人之高矮。
左足微横,足尖斜向右前方,左足要顺直,两足跟在一直线上,两腿似直非直,似曲非屈,身体看正是斜,看斜是正;同时左拳由右臂脉窝向前方劈出,至两手相遇时变掌,如斧之劈物然。
右手变掌朝外拧劲向后撕拽止于脐部后方,手背朝上,五指分开如抓圆球式,手虎口要圆,两手之劲左推右拽,如同抽丝;左手掌与左足上下相照,手背朝上,五指分开,虎口要圆与右手同。
左手与左肩成水平线,肱微曲,肘下垂,头要顶劲项要竖劲,舌尖抵上腭,动如鹰,不动如熊,两肩要扣,双目平视左拳前方。
“八字”“九法”为标准八字即顶、扣、圆、敏、抱、垂、曲、挺。
顶者有三:头宜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三关通,引肾气上达泥丸以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奇兰行意练功八字诀一、练功八字诀(原文)顶、扣、垂、抱、月、圃、挺、尖,是谓桩功八字。
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行意拳之基础。
几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
歌曰:(一)头往上顶项要直,舌顶上颧调呼吸,手指外顶腕放松,三顶齐顶是真机。
三顶身法脚提起,肛门提起如千飞,腰起高行如槐虫,身落鸽子钻树林。
(二)脚面弓扣趾抓地,手指弓扣鹰爪力,两膀合扣往外送,明嘹三扣岁一力。
(三)气沉丹田气之根,两肘下垂双肩沉,两膀垂坠往里夹,三垂齐垂诀窍真。
(四)丹田气抱诀窍真,心意把定聚精神,胳膊要抱有撑劲,三抱齐抱气贯身。
内外一气坚如铁,四梢齐发方为真。
(五)胳膊漫弓似月牙,腿膝漫弓似月牙,手腕漫弓似月牙,三月拳式是真法。
明除三月多一巧,三月齐动敏力发。
(六)胸脯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似猴身,虎口撑圆掌心空,三圃齐圆是真形。
(七)挺腰竖项劲抖擞,腿膝要挺树生根,胳膊仲挺有舒劲,三挺齐挺力百钟。
(八)出乎总要看三尖,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齐照如一线,落步六合是真奉。
.注解头顶、舌顶、指顶,谓之三顶。
顶头竖项不但是行意拳的要求,也是各拳种和各派气功在姿势上的共同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勾通任督二脉运行的气路。
头为三阳之会,头上顶则真阳上冲。
正头起项,壮面凝神,则真气自海底升起,下会阴向后过命门而直上夹脊,经玉枕达聪门。
舌为心之苗,舌顶上颚则心火沿任脉而下降,可收水火既济之功。
舌顶上颚以鼻呼吸,使任督二脉在上部接通。
气自聪门而下,从口入,经舌,沿任脉下于丹田。
自腰椎以下将骨节开,尾闾向前上兜转,提肛缩肾收小腹,则任督二脉在下部勾通。
于是气行滚滚形成小周天循环。
指顶则气贯四梢而感觉灵敏。
手腕不用力,同时沉肩坠肘,掌心微向前塌,叫做松腕。
指顶腕松,有前伸之意无前伸之形,则气自肩井、曲池两穴,沿臂而下,直贯掌指。
气势吞吐,掌中旋转,有推山入海之功。
三顶之中,头顶尤为重要,顶头竖项蹬足,是发力的根本。
试看马拉重车上坡时,塌腰、蹬后腿、顶头竖项以出力。
练拳者,为了内顺外合,气充力足,其拳式动作也必须符合这一生理上的特点。
在作到三顶,内气畅通顺遂之后,足心上提,两腰眼同时微微上起,则气自脚下而超,便觉身子轻灵步履轻便,动转无迟重之虞。
如同快步履薄冰一般,提气疾行如飞而过。
昔日刘奇芝老先生有云…蛰龙升天机关在腰”,斯之谓欤!脚趾弓扣抓地,手指如鹰抓物,两膀向前合扣,谓之三扣。
此乃练鹰爪大力法的姿势,是行意拳的特点“虎威鹰猛,以爪为锋,爪之所到,皆可奏功”即是此意。
两膀合扣如熊膀之势,则自然能拔背涵胸。
所谓合扣并非用力前合,而是将肩放松,微微下沉,松开胸大肌、背阔肌和双头肌,拉开两片扇子骨(肩胛骨) ,将两肩并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则背自圆而劲自出。
这就是内功经上所说的“ 松肩以出劲”同时还要惊起四梢,一齐用力,这即是练大力的方法。
气垂、肘垂,肩垂,叫作三垂。
三垂之中首要的是气垂。
气垂即是气沉丹田,能气沉丹田则下盘稳,中盘活,四肢灵。
所谓“气沉丹田,身稳如山”是也。
欲气沉丹田,首先胸要虚、腹要实,横膈下降。
太极拳名家郝家俊先生称这种状态为“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
行意拳前辈孙禄堂先生管这叫做“心肾相交,水升火降”。
气垂丹田的关键在于将腰胯以上部位放松。
而将这些部位放松的关键,又在于沉肩。
沉肩与坠肘是一个动作,肘坠而后肩能沉,肩沉而后胸肌、背肌才能放松,背自拔而圆,臂自长而活,整个身躯与上肢乃能灵活自然,无丝毫抽扯游移之形了。
两肘下垂则两膊自圆,既可增强两臂发力的吞吐之势,退又可以固两肋。
三垂之势一作,便可意帅气,气催力,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内外上下,浑然一体。
肩肘之作用甚为重要,前臂被制,必用肘化,大臂被制,必用肩化。
肩肘僵直不灵,则整个上肢即失去攻守之能力,此不可不知也。
丹田抱,心气抱,两膊抱,谓之三抱。
气自涌泉升起降入丹田之内,要将气抱住,存于丹田之内,如同一个球一般。
所谓抱住,是指气在丹田势如沸鼎,在存与放、动与静之间,千万不能形成“气贯丹田”或“入力丹田”。
抱是出于自然,贯乃出于勉强,要切实注意,欲发人时,以我之气球对准他之球,照直而去,击发必准。
心抱而精神聚,又叫“神抱”或“神凝”。
必神凝而后气才能通,所以神抱是丹田抱的必要条件,二者要同时体现,相辅相成。
神凝时,精神高度集中,犹如一.支部队下达了战斗总动员令一般,全体处于戒备状态,虽外似安逸而内中则气势腾挪,处于一触即发之间。
这是每一武术家必需具备的功夫,非有此,在格斗中不足以取胜地。
胳膊抱圆,肩沉、肘坠、背松,则两臂相通,所谓神通在背也;欲思作到三抱,在站桩时必须顶头、竖项、抱胯、提肛、沉肩坠肘、拔背涵胸、提膝,还要提起全付精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祁州张鉴塘先生管这叫“站功集力法”。
练之日久,自能心凝神聚,气不外散,力达四梢。
胳膊微屈、腿膝微屈、掌向前塌而腕子微屈,总称三曲或三月。
行意拳每个拳势,都取既舒展又曲蓄之势,而不许挺直僵硬。
故每一出势,要做到三屈。
胳膊曲即是沉肩坠肘,肩向前送以出力的结果。
膝曲乃松腰、抱胯,膝下沉而又前纵之势,腿便弯成半月之形,下盘力富而稳健。
坐腕塌掌,伸缩自如,出力有吞吐之势,则手腕自成半月之形,力凑而绵绵不断。
总的说来,三月乃内家拳“力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势。
四肢发力是肌肉纤维收缩的结果。
肌肉若预先拉长然后再收缩,就可发出更大的力量。
实验证明:当肘与膝微屈到135度,有关的肌腱正好预拉到生理上所谓的“适宜长度”,此时肌腱收缩之力最大,作“功”最多。
因此我们规定行意拳式的“曲”多在120度-150度之间。
以“三月”之式与人接手时,浑身有圆而整的堋劲,关节富于弹性,伸缩自如,用劲不断。
以之为守,只须用腰腿的拧转即可很容易地化开对方之力,以之为攻,可应时而发,不须再蓄,又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肌肉的收缩力,故其力迅且猛也。
背圆、胸圆、虎口圆,谓之三圆。
这是内家拳用以接通任督二脉,以气催力发出内劲的真形。
胸圆并非挺胸凸肚,乃是既挺拔又要心窝微收,胸出而闭之意。
胸圆而后两肘得力;缠裹收放,攻守皆宜。
作得适宜则两肘力全,呼吸畅通,作得过分则肺部受挤压而有碍健康。
背圆又。
叫“猴背”,背有拔之意,松开肩胛骨,肩向前送,则脊椎自能节节松开。
这就是内功经—上说的“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此时再松开两胯,气聚于丹田,桩步稳实,任督畅通,精贯于顶,力自命门上至夹脊,分左右布于两膊。
虎口撑圆,松腕塌掌,气贯掌指,势一动便有吞吐蓄发之意。
身挺,膝挺、胳膊挺,谓之三挺。
只可有挺之意,不可有挺之形。
肘仍要下垂,膝仍要微屈,腰仍要下塌。
全身在放松之中不是往一起疙就,而是有伸张挺拔之意,宛如黎柱支倾有立木顶千斤之势。
发力时,顶头竖项塌腰谓之身挺。
身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骨拨开督脉畅通。
后脚蹬劲谓之膝挺。
此乃力之源泉。
沉肩坠肘往前送劲,是胳膊挺。
拳家术语叫做“松劲”。
三挺齐挺则命门真气直贯于顶,后下于丹田。
力自脚眼而起,既正且直,直贯掌心与指梢。
作到好处,其劲又软又硬,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妙不可言。
鼻尖、手尖、足尖谓之三尖。
凡一举手,先要三尖是否对准,是否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中?三尖是否与发力方向一致?三尖对正,才能发劲如放箭,得行意拳中“直”之妙用。
凡发力必起于后脚跟,上过命门到夹脊分别左右顺胳膊贯于掌指,如同一根钢性杆件一般,足跟微微一蹬,力便从指尖那里冒出来。
传递极快而且所传主力极大。
为何三尖一定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中?这是由于力学中的平衡原则所规定的。
发力以进击对方时,总以能将对方击出去而自身则稳如泰山,方为得体。
从力学观点来看,—当我击中刘…方时,我自身的重力、我后足蹬地之反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我身才能稳固。
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点,只有三尖相对才能达到上述三力之平衡。
反之,如三尖不对,此三力便有可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在此力矩的作用下,于击中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此乃拳家之忌,不可不知。
三尖对正是对已的要求,将劲放到对方身上是否能打得动,还要掌握“端、的”二字。
我发力时,我掌与对方身体相接触之点,即着力点,叫做“端”。
我力发出后要从着力点直贯到对方身上另一点,那个点叫做“的”。
端和的将连成一条直线。
能否打动对方与“的”的选择有密切关系。
根据我个人实践经验,如将掌放到对方前胸而意在对方后背,即的在后背,是打不动对方的。
对方稍一涵胸转腰就可化开。
如我意在对方命门,也就是说我打的是从对方前胸直贯对方后腰的这条直线,则对方上半身便僵而不化,非换步不能化开。
如我将的放在刑.方后脚跟上,则对方全身便如同一根硬棍,既不能转腰也不能换步,一发力便能打出去。
二人作研究性实验,很容易证明这一点。
如在二人较技之时,化发在瞬息之间、毫发之际,时机稍纵即逝,非平时刻苦锻炼有深功夫的人,是颇不易作到的。
周身八字二十四法是一个整体,没有先后主次之分。
每一作势,便要处处合乎要求,不能有所侧重或有所偏废。
因为人体是一完整的机体,一肢动而百骨随,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方面的太过或不足,往往会导致其它方面的不足或太过。
一点不对,常引起整体姿势与劲路的悖谬,要切实注意。
初练时要慢不要快,要严格不可大意。
每一势在基本正确的基础上要反复练习十几万到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才能形成动力定型,少丁是不行的。
望学者要有耐心、有决心、有恒心,万勿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也。
昔日刘文华先生在清华大学教拳时,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特提出了练法八要:.谷道提、三心并、三意连,三尖对、五行顺、四梢齐,心要晦,眼要毒。
谷道提即提肛。
三心并者乃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三者合于一处。
顶心往下则上之气可下注于丹田,脚心上提则下之气可上行而注于丹田,手心往回缩则外之气可回聚于丹田。
三心并,气乃归于一。
三意连即心意、气意、力意连而为一。
也是要作到内三合之意。
三意中以气意为主,气意练好则可内应心意外帅力意。
三尖对即—卜边所讲的三尖。
五行顺即“内五行要顺,外五行要随” ,架势所至而力气注之。
四梢齐即舌齿爪甲毛发一齐发动。
心晦指的是练功时心意安静,不遑不忙。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神不外散。
目艮毒有疾敏之意。
练功时要提起精神,内气充盈,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目有神光,芒可射人。
切不可萎靡涣散。
以上八要,虽非老谱所载,然实系刘文华老先生数十年实践的切身体会,书之于斯以供练功者参考。
.[注);刘文华乃八大弟子中刘奇兰先生之子,曾任天津武士会总教练,清华学堂武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