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 北京的春节》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

3. 文本分析: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春节的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难点: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理解其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课文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展示中国春节的热闹场面,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程度。

3.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加深学生理解。

4.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情感。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全班共同总结,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1. 北京的春节2. 作者:介绍作者及背景3. 主要内容:春节的习俗和作者的情感表达4. 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深层含义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习俗的短文。

2. 口头作业:与家人分享课文的阅读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人教【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1

人教【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预设:春节。

2.观察插图,说一说你从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家家户户购置年货等的场景,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气氛。

3.过渡: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4.作者简介。

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板书:老舍)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切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旨在自然地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了解作者及其一生的成就,更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初读反馈(1)随文识字初旬(xún)杏仁(rén)荔枝肉(lì)菱角米(líng)翡翠(fěi)薏仁(yì)榛子(zhēn)栗子(lì)蜜饯(jiàn)掺和(chān)正月(zhēng)白云观(guàn)骡马(luó)娴熟(xián)火炽(ch ì)(2)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部编版统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最新版

部编版统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最新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会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

”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

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1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2.指名学生回答。

3.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4.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 15个生字,会写“万象更新”“腊月”“展览”等词语。

2.通畅、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3.感受到北京人过春节的祥和热闹,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特点。

4.体会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会写“醋、饺”等 15个生字,会写“万象更新”“腊月”“展览”等词语。

2.通畅、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难点:1.能感受到北京人过春节的祥和热闹,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特点。

2.体会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走近老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生于北京,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你对老舍先生的了解还有多少呢?根据提示介绍交流。

预设提示词语:京腔京味、绘画武术、养花养猫、人民艺术家、文化革命……3.出示课题《北京的春节》。

你还知道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吗?预设:端午、重阳、中秋、清明等。

4.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一)课文导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描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哪些活动?2.情境导入童谣展示: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二)认读词语1.出示识字要求:(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完成生字的字音纠正。

1 北京的春节(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案: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之情,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北京的春节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之情3.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印象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入课题:北京的春节。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讲解课文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

2. 讲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北京春节的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重点词语:春节、习俗、喜爱、热闹3. 重点句子: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之情六、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习俗的短文。

2. 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北京春节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北京春节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1《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氛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课文《北京的春节》。

2. 相关知识: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节日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春节的节日氛围,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春节的节日氛围。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板书内容:课文结构、重点词语、句子。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2. 提高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家乡春节的短文。

3. 拓展作业:搜集关于北京春节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春节的节日氛围,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4)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4)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4)教案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1.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查阅、了解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按“学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

二、学习“单元导读”1.请快速默读课本第23页的单元导语:(1)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

(2)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法要点是什么,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2.翻到目录,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安排了哪些课文?三、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2.老北京的孩子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投影《教学用书》第59页第3点—北京春节童谣。

说说你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课件出示导学案一、1)四、检查先学,整体感知1.认读生字词,师生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导学案一、3)2.检查生字书写情况(投影导学案的生字书写题,课前先写3个留两个空格),师生点评、范写“醋”和“逛”,生再各练写2遍。

3.小组合作按自然段轮读课文,难读的句段重点练习。

4.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交流导学案一、5)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中的第二大题)默读课文,想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顺序写北京的春节的。

2.北京的春节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有(多长时间)。

1.《北京的春节》(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北京的春节》(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文学常识: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氛围。

3. 表达技巧: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表现节日氛围的方法。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表现节日氛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北京春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春节习俗,探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表现节日氛围的方法。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

3.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同学分享。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人教(部编版)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14 个生字,识记字形,读准字音。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读中想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

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4、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

教学重点其一,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不久,来,我们来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

(交流后鼓励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

初步渗透“文眼”意识。

)2、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

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检查预习:(1)认识生字词语;(2)了解课文大意。

2.把握文眼。

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具特色,那么,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把我们带进老北京的春节(13位同学开火车),我们一边听读一边用心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句子。

(渗透读法:读散文要学会抓文眼。

板书关键词:“分外热闹”)。

3.质疑导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时间词,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各有什么活动?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渗透读书指导:读书的过程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目录第一单元............................................................31 北京的春节 (3)2 腊八粥 ....................................................... 103 古诗三首 ..................................................... 154 藏戏 ......................................................... 23 习作家乡的风俗 ................................................ 26 语文园地一 ..................................................... 30 第二单元.. (33)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33)6 骑鹅旅行记(节选) ............................................ 36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 39 习作写作品梗概 ................................................ 42 语文园地二 ..................................................... 45 快乐读书吧 ..................................................... 48 第三单元 (51)8 匆匆 (51)9 那个星期天 (56)习作例文 (61)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65)第四单元 (68)10 古诗三首 (68)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 73 12 为人民服务 .................................................. 77 13 金色的鱼钩 .................................................. 80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 83 习作心愿 ...................................................... 86 语文园地四 ..................................................... 88 第五单元.. (92)14 文言文二则 (92)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96 16 表里的生物 .................................................. 99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104 口语交际辩论 ................................................. 107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 110 语文园地五 .................................................... 113 第六单元. (116)回忆往事 (116)依依惜别 (120)古诗词诵读 (125)1 采薇 (125)2 送元二之安西 ................................................ 1283 春夜喜雨 .................................................... 1314 早春呈十八部员外郎 .......................................... 1345 江上渔者 .................................................... 136 6 泊船瓜州 .................................................... 1397 游园不值 .................................................... 143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 ....................................... 147 9 浣溪沙 ...................................................... 148 10 清平乐 .. (151)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那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生举手自由答)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想)好,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指导学习。

重点指导“榛、掺、浒”和多音字“正”的读音。

4.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

形容喜庆景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腊月的初旬开始,正月十九结束)2.快速读课文,提取信息,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课件先出示空表)主要习俗时间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3.学生交流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

(若有不同意见,相互讨论)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5.通过表格,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6.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

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关注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春节,是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 (教案)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1 学会读写本课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的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为突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1 童谣文字课件和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

2学生收集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春联等。

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播放童谣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去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自然段序号。

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清顺序,感受年味1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画表示时间的词。

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汇报交流,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你发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吗?4自由读文,品年味。

5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和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的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

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风筝、口琴、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字,左下方是四横,不能写成三横;“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

”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

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2.指名学生回答。

3.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

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出示课件: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研读赏析,感受年味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2.小组研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正月十五:红火、美丽)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

(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元宵)(3)体会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课件出示:课文第11、12自然段)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1、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板块二总结全文,领悟写法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