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神与“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

合集下载

有关介绍河南省景点导游词5篇

有关介绍河南省景点导游词5篇

有关介绍河南省景点导游词5篇怎么介绍河南省景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介绍河南省景点导游词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河南省概况导游词1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这些词汇或许大家都不陌生。

看到它们你马上会联想到河南,因为它们是河南旅游的“王牌”景点。

你来过河南吗?你了解河南旅游的现状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河南的旅游。

河南的旅游曾经在全国有很高的地位。

旅游界流行一句话:中国旅游看“三南”:河南、海南和云南。

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海南得天独厚的热带风光以及云南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一直为国人所乐道,也是中国吸引海外客源的重要招牌。

河南地处中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河南旅游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劲头和日新月异的面貌。

按其特色,河南旅游大致有七个方面的特点:古、河、拳、根、花、红、绿。

说到河南的古,想必谁都不会怀疑。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河南休戚相关,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直到今天,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历史兴衰都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四个,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有七座,几千年历史的尘埃积淀成了我们脚下厚实的黄土地,里面埋藏着秦砖汉瓦和唐诗宋词。

地下一块不起眼的小瓷片没准是哪位皇上的御用品呢!河南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兴起于中原并且从这里四散开来。

河南的古老让人肃然起敬。

河是指黄河。

中国人习惯的把黄河比做是母亲,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

她的浩浩荡荡、一往无前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和寄托。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中国九个省区,九省中她惟独钟情于河南,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了许多美好和不美好的回忆。

许多统治者选择位于中原、濒临黄河的开封或洛阳作为自己的都城,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河床抬高,在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豫东一带常年受黄河水灾之苦,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观点 Viewpoint□ 陈红颖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它缓解了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焦作是这一工程的关键节点城市,焦作人民在实践中孕育出宝贵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在文旅领域,为焦作绿色发展铺平了道路,促进了休闲旅游业的欣欣向荣,为打造焦作生态旅游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在文旅城市营造中的体现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南水北调工程为焦作带来了洁净的生态用水,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在这一进程中,焦作人民以“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于工程建设,让山川换了新颜。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为焦作全域旅游注入了新动力,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焦作精神更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理念。

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焦作全面打造全域旅游格局,充分挖掘利用山水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

城市生态景观持续优化,社区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鲜明,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旅游业正在成为焦作发展新的增长点。

推动生态景观提质升级南水北调大大改善了焦作的生态环境,而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则为全市上下打造优质生态景观注入了不竭动力。

焦作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打造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的旅游新格局。

一是大力实施“6111”园林绿化系统工程,城市绿地品质、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焦作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28平方米,13个综合公园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二是持续加大北山生态修复力度,致力打造怀川风景区。

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成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亮丽风景线。

三是重点打造白鹭湿地公园、黄河湿地保护区等湖泊湿地景区,彰显山水相依、湖光潋滟的秀美画卷。

河南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析

河南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析
( 自收 自支 ) 和焦 作 旅 游 发 展 有 限 公 司一 套 人 马 , , 两 块牌 子 , 实行 事 业 单 位 、 业 化 管 理 的 运行 机 制 。 企
云 台山景 区管 理局 局 长兼任 云 台 山旅 游 有 限公 司董
焦作 、 阳 、 阳 、 南 信 平顶 山 、 乡 等市 的各 级政 府 新
体制 显 奇效


近年 来 , 南 省 景 区 管理 体 制 改 革伴 随着 旅 游 河
业 的蓬勃 发展 而不 断深 化 , 造 出 “ 创 焦作 现 象 ” “ 、 栾 川模 式 ” “ 峡经 验 ”、 南 湾湖 模 式 ” , 到 了 积 、西 “ 等 起 极 的示范 带 动作 用 , 全 国产 生 了 广 泛 影 响 。全 省 在 各地 围绕 深化 景 区管 理体制 改 革 的 目标 , 创新 思 路 , 在较 短 的时 间 内 , 大胆 地探 索 , 取得 了一 些实 质性 的 突破 , 主要 体 现在 :
中 图 分 类 号 : F9 . 50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4 4 (0 1 0 —O O 4 0 8. 4 4 2 1 )5 11 . -
政府 部 门可 以通 过 各 种 方 式 介 入旅 游 业 , 以 可 通过 负责 旅游 管理 的职 能部 门 和 国家 旅 游组 织直 接 介入旅 游 业 , 可 以通 过外 事政 策 、 也 法规 控 制 、 供 提 基础设 施 的 方 式 间 接介 入 旅 游 业 。1啪”由 于 受 计 [( ] 划经 济体 制 和旅游 业 发 展 水 平 的 影 响 , 期 以 来 河 长
制改 革提 供 了更科 学 的方 法 和 理 念 , 成 果 是 值 得 其

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与地方模式

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与地方模式

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与地方模式一、研究背景、意义与价值(一)研究背景1.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区域问题凸显,但在宏观层面的认识不清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旅游业发展受到了全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先导产业”(赵浩兴,2003)。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逐步明晰与增强,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将旅游业作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但是由于各地区在地区区位、旅游资源、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在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上并不一致。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已经逐渐由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进入到区域竞争的发展阶段(杨振环,2005),旅游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重塑和改变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利益格局,促进了区域内旅游产业要素的重组和结构变化,也使得部分区域内旅游产业的优势被削弱,竞争力丧失,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问题进一步凸显。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分异问题?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所追求的“高质量”是否就是各地域的均衡发展或同步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与产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分析和指导全国以及各地区旅游业的宏观发展。

2.具有示范效应的地方经验纷纷涌现,但各种模式的内在关系缺乏梳理在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地区通过积极探索,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形成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甚至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个又一个的地区发展模式纷纷涌现,如“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宁波经验”等等(伍弦、黄远水,2009),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赏;许多地区亦试图通过学习经验,将这些地方的发展模式加以移植引进,但是由于对成功经验背后内在原因缺乏深刻理解,成效甚微。

事实证明,成功的地方发展模式对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推动、社会文化价值的推广、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具有各种效应,但是各种模式之间有何关联,有哪些共同因素推进地方模式的形成,这些问题尚不清楚。

归阳古镇概规

归阳古镇概规

《祁东县归阳镇总体规划》(2011-2030)
功能定位为:绿色水乡古镇。
空间结构与形态:“1155“
一心:即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一带:以湘江、白河、青河组成的滨水生态景观带。 五片:即新型工业区、生态宜居区、商务生态休闲区、综合商贸区、城镇发展 备用区。 五轴:即振兴路、洪河公路,张家岭路、兴园大道、通坝大道—顺高南路综合 发展轴。
15
基底分析 核心区建筑现状
目前古镇在兴庆街、万福街街道两旁分布着较为密集的传统古建筑,老街建筑以及少量农村居民住宅以2层砖混结构的独栋房屋为主,且大 部分建于上世纪80到90年代,有少量明清风格砖房布局其间,房屋质量较差,分布杂乱无章,少部分砖木结构的房屋已经成为危房,急待修 缮,太平街大部分建筑是5-6层新建砖混结构房屋,质量较好。 从古镇区域内房屋建筑密度 来看,主要集中在太平街两 侧。万福街道路路网不完善, 支路密度不足,街道宽度狭 窄直接导致片区密度上升。
8
项目解读 外部环境
“金归阳、银白水”历史上的归阳就是远近闻名的边贸重镇, 如今的归阳,是衡阳、永州两大城市间的边贸中心。
城市功能 环城郊区 偏远旅 游带 延展带 功能带 城市环带
25KM
50KM 100KM
322国道
衡阳
50KM
湘江
归阳古镇地处归阳镇的南面,可与城镇发展有效联 动 项目北有衡阳-永州的高速出入口,到衡阳市区和永 州市区都在50公里,交通便利 项目所处的青河、白河、湘江构成了归阳古镇的水
10
基底分析 水系分布
青河、白河、湘江构建归阳古镇“三水”格局
归阳古镇地处湘江河流上游阶段,有十分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 青河 地貌形态以丘陵与平原为主,地势特点为自东向西向北倾斜, 中部为冲积平原。镇区因长期流水侵蚀,冲沟较发达, 镇区内 有青河、白河等多条河流。镇域内呈树枝状分布的多条垅沟及 大小的水塘是降雨期地标水径流发达的地域。北部仁木水库是 区域最大的水域空间,联通青河、白河汇入湘江。

栾川模式(正式版)

栾川模式(正式版)
栾川模式核心: 全民动员,大办钢铁
全民动员,大办旅游
.
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威胁
(一)栾川模式是适宜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经验
贫困地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力量不强,地方上最强
势的力量还是政府。不大符合发达地区“政企分开、小 政府大市场”的市场规律。
(二)旅游开发有其特殊性,本质上不大可能“纯市场 化”
(4) 人力资源——大抓旅游服务质量和人员培训,培养 各种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
(5) 社会环境——对旅游企业改制,整顿旅游市场。
五大要素的合理组合就构成了旅游地区完整的旅游供给 体系。
.
产业结构转变:
2000年左右,栾川原有支柱产业“钼矿”业全面受挫, 情形所逼加上时任县领导的眼光,作出了《关于加快 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把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到年 底,哪个方向的客源市场没打开,就拿哪个部门的领 导是问。(强制性)
栾川模式
案例探讨
.
全国旅游看两川 省级看四川 县级看栾川
——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
.
栾川概况
栾栾川川矿矿藏藏资资源丰源富丰富。已探明的钼、钨、铅、锌、金、 铁、锰、铜、硫、萤石、石棉、水晶、重晶、冰洲石、 油页岩等40多种,其中钼的储量206万吨,居世界第
三栾,川森亚林洲资第源丰一富,现在价值在旅12游00资亿元源以非上常。丰富
栾川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10万亩,飞播造林 12栾5川万水亩能,资源人丰工富造林101万亩,原始森林104万亩,立木 总蓄积量8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 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
栾川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 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大小支流604 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

“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课题组栾川是豫西一个远离中心城市的山区县,近年来却以旅游业为突破点,在短短几年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

它以旅游业为龙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被传媒界概括为“栾川模式”。

“栾川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概念?在其称谓提出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调研组在广泛搜集和认真研读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栾川实地考察,深深感受到了栾川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所蕴含的经验和意义。

正是因为“栾川模式”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因此也才有进一步发掘和总结的必要。

很显然,通过深入探讨“栾川模式”的强大效应、内涵演进,以及发展方向,不仅可以为旅游发展和旅游管理的理论大厦添砖加瓦,而且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思路的借鉴和工作的启示,从而也就具有了其理所当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栾川旅游业发展的进程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基本地貌为“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前,栾川是河南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32万人口中有25万是农村人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以矿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虽然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与全国整体的发展和河南整体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距离。

尤其在1998年至2000年间,由于矿业的不景气,栾川经济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甚至到了靠借贷为公务员和学校教师发工资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栾川结合着全国总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一边努力学习“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一边考虑着栾川百姓的需要和栾川资源赋存的可能性,从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多个层面去进一步思考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最终确定了以旅游为突破口,走上了后来被誉为“栾川模式”的旅游发展之路,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焦作精神 通俗易懂

焦作精神 通俗易懂

焦作精神通俗易懂
(函校报送)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
精神。

在我眼中,焦作的城市精神可以概括为:太极圣地,怀药故里;乌
金底蕴,灵性山水。

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太极爱好者向往的寻根之处;后者为一方水土
的独特物产,是焦作标志性特产,是中医药的精品,远销海内外;两者同
时亦是物华天宝的独特时空给焦作城市留下的鲜明烙印。

太极圣地,怀药故里的独特定位理应是焦作城市名片上有别于其他城
市凸显光耀之处。

乌金即煤炭之美誉,焦作市兴建始于煤炭,煤炭工业为焦作兴市之基,毛主席曾题词“特别能战斗”即是焦作城市为国家建设贡献的光辉史绩,
更何况如若回溯人类文明史,焦作煤炭资源与陶瓷业相辅相成,“焦家作里”即“焦作”之由来,乌金底蕴可谓深厚。

焦作市北依巍峨太行,地质
地貌曾经沧海桑田几番轮回,云台山水钟灵毓秀雄奇兼具,焦作山水的的
推介引发的“焦作现象”业界瞩目,更是焦作城市由资源枯竭型城市的
“黑色印象”向宜居园林式旅游城市“绿色主题”的华丽转型,焦作山水
岂不是灵性?
乌金底蕴和灵性山水的对仗呼应则兼顾了城市的历史和地理,城市的
古往和今来,展示出焦作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的底蕴和形象。

邵琪伟在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009年5月27日)今天,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旅游立省”发展战略,安排部署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省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徐光春书记、郭庚茂省长作了重要讲话。

我学习了他们的讲话,深感两位领导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专业性和针对性,不仅对河南实施“旅游立省”发展战略、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全国各地发展旅游业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充分反映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谋划和全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坚定信心。

我们相信,这次大会必将成为河南省旅游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里程碑。

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河南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借此机会,我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学习温家宝总理、王岐山副总理讲话的几点体会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海南后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温总理主要讲的是旅游,讲话充分肯定了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和扩大社会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

并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外部需求、造成我国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7月15日是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周年纪念日,4月24—26日,王岐山副总理考察安徽旅游时作了重要谈话。

他指出,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在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人们的旅游需求普遍增长,旅游发展这篇文章要做好做大,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旅游产业素质,促进转型升级。

栾川模式

栾川模式

创新发展“栾川模式”致力建设“全景栾川”●核心提示:2004年10月29日《中国旅游报》刊发了一篇《“栾川模式”考》的文章,将“栾川模式”总结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2005年由中国旅游报社、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栾川模式”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栾川模式”作为县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典范正式向全国推广。

8 年前,地处伏牛山区腹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河南省栾川县,创造了“栾川模式”,成为全国贫困山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

8 年后,已成为全国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的栾川,14个乡镇中有13个开发了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形成了溶洞游、山水游、滑雪游等八大旅游品牌。

近日在京召开的“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将“栾川模式”的创新发展经验概括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

10月26日,“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

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高舜礼、洛阳市副市长张世敏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中国旅游报社、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旅游局和栾川县人民政府承办。

论坛上,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李省龙教授、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培华分别解读了《栾川县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从“栾川发展模式”到“栾川生活方式”》两大课题报告。

在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围绕“栾川模式”的创新发展、栾川建设国家山地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可行性、“栾川模式”对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等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省龙、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等专家展开了深度对话,并将经过八年持续创新发展的“栾川模式”提升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

中国旅游焦作现象解析

中国旅游焦作现象解析

中国旅游焦作现象解析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焦作也不例外。

焦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到来。

本文将分析焦作旅游现象,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旅游资源日益丰富
焦作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亚洲最大的貌阳金佛、唐代广成寺遗址、翰林峪景区等。

近年来,焦作市政府也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不断推出新景点和项目。

例如,焦作市将投入7亿元打造“中国之魂——幸福焦作”主题公园,这将会进一步提高焦作在旅游业的竞争力。

二、旅游服务质量待提高
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很多游客抱怨焦作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例如,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足,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并且有些景点的管理混乱,缺少有效的引导和解说。

此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需要提高,以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三、旅游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旅游需求的增长,焦作的旅游经济也在迅速发展。

根据官方数据,2019年焦作共接待游客39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285.54亿元。

旅游业不仅带动了本地居民的收入增长,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

此外,通过旅游业,焦作也在推广本地文化和特色产品,提升了焦作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

建议:
首先,需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重点是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景点的管理和维护。

其次,应该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提高其服务能力和素质。

最后,需要加强旅游宣传,扩大焦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更多的游客前往焦作旅游。

基于竞争态模型的河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基于竞争态模型的河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Ke r s He a r vn e o ei o tt y wo d : n n P o ic ;c mp t in sae;i b u d tu s ma k t ou in t n o n r m r e ;s l t oi o
改革开放 以来 ,入境旅游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 的战略重点 ,目前全 国已有 2 7个省 区市把旅游业确 立为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加以 优先发展… ,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河南高品位 的 旅游资源极其 丰富 ,在改革开放初期 曾被寄予厚 望 :
“ 中国 旅 游 看 三 ‘ ’ 南 ,即海 南 的 自然 风 光 ,云 南 的


入境旅游竞争态模型
应 用 源 于 美 国 波 士 顿 咨 询 团 ( ot osln B s n Cnu i o tg
Gop ru )对旅游市场进行评价 的波士顿矩阵法 ,根据 旅游细分市场在整体市场上 的占有率 ( )和增长率 X
fo a r a .I p e e t s me s g e t n n i r vn n n S ib u d tu s mak t r m b o d t rs n s o u g si so mp o i g He a n o n o r m r e. o i
商 业 研 究
文章编号 :10 18 (0 8 2 07 0 0 1— 4 X 2 0 )1 — 12— 4
基于竞 争态模型的 人境旅游市 发研究 河南 场开
吴 丽 霞 ,赵 现 红
( 阳师范学院 环境资源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 阳 45 0 ) 安 500
摘 要 :应 用波 士 顿咨询 集 团 的波士 顿矩 阵法 ,根 据 入境 游 客数 量 的分 析 ,可 以建 立入 境旅 游 市场 竞 争

焦作现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焦作现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焦作现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极为关心,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焦作利用发展旅游业实现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即所谓的“焦作现象”才得到各方的重视。

“焦作现象’不仅是旅游现象,更主要的是借旅游促进城市职能、产业转型的综合现象,是多种转型成功实施的结果。

研究焦作转型的案例,对于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平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焦作市城市新貌一.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从满清后期的实业救国,到中华民国建立后蓬勃发展的民族工业,再到新中国“以钢为纲”的重工业强国之路,一个世纪的发展,铸造了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几百座重工业资源型城市。

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9座,地级区盟7座;县级市100个,市属县级区25座;县城179座,建制镇36座。

全国地县两级城市663座,矿业城市占了27%,全国未建市县级行政单位1682个,矿业县占了10.6%。

在这426座矿业城镇中,处于成长期的84个,鼎盛期的291个,衰退期的51个。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转型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涉及面广,难度非常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受到缺乏动力产业最直接的制约,城市发展缓慢。

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

2.下岗失业职工多,再就业压力大。

以辽宁阜新为例,随着资源的枯竭,阜新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涉及家属共计50余万。

矿务局系统40万职工中已经有20万人下岗,全市近20万人处于月收入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占市区人口的25.4%,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警戒线”。

3.体制机制性矛盾非常突出。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多依赖于一个或几个少数国有大型或特大型企业。

地方的机构设置是围绕这几个企业运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不是为人服务的,是为矿业企业服务的。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解读“焦作现象”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解读“焦作现象”

解读“焦作现象”2004年,中国旅游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焦作现象”,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赏,并被誉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焦作也以其独特的开发模式,成为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积极思考。

“焦作现象”的实质就是焦作依靠山水型旅游产品的成功打造,带动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崛起,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焦作的成功转型--从资源型城市转为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绿色城市。

焦作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旅游业的一匹黑马,演绎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

解读“焦作现象”,对于中国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山水型旅游的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五年创造一个神话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区面积4071平方公里,人口345万,其中城市人口80万,太行山南段在焦作境内连绵百余公里,风光壮丽。

历史上的焦作曾以“煤城”著称,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全国90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1999年,焦作市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育”的重大决策;2000年,确立“焦作山水”的旅游定位;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旅游品牌;2002年,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2003年,“焦作山水”和“云台山”双双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焦作市正式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以云台山为首的五大景区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焦作现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至此,“焦作山水”享誉海内外,“焦作现象”引起全国瞩目。

1999年,焦作市各主要景区接待游客仅51万人次,到2004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近700万人次,是5年前的14倍;99年,旅游综合收入1.4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不足1%,到2004年,旅游综合收入已达41亿元,占全市GDP的9%。

据全国假日办的统计,2004年“五一”黄金周,在全国99个重点监测的景区中,焦作的云台山在景区门票收入和接待人数两方面分列全国第五和第八,门票收入超过北京故宫。

焦作现象研究报告

焦作现象研究报告

“焦作现象”研究报告中国旅游报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焦作现象”研究报告课题组名单中国旅游报肖潜辉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夏林根曹振威张静研究报告拟稿人夏林根“焦作现象"研究报告——2004年9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焦作现象”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夏林根时代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本来默默无闻的焦作市旅游业,在短短的四五年间奇峰突起,中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的旅游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焦作山水"成为一个崭新的国际旅游品牌迅速走红海内外。

旅游界把这一变化称之为“焦作现象”。

“焦作现象”是焦作人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初步成果,记录了焦作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强力发展旅游业的创业历程。

探索“焦作现象”的发展之路,对于中国旅游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焦作现象”的表现焦作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上曾经以“煤城”著称.早在1893年英国人就来此开采煤矿,焦作因煤的储量丰富、质量上佳而享誉西方。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焦作的煤储量大为减少,已是全国80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从1999年底开始,焦作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经过四五年的艰苦奋斗,将一个黑色的“煤城”建设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徘徊运行的国民经济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闯出了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

一串串奇迹般的数字,足以证明焦作市的旅游业实现了量的大扩张和质的大飞跃.——游人数量持续增长。

1999年焦作市共接待游人51万人次;2000年接待游人95万人次,同比增长86。

3%;2001年接待游人221。

83万人次,同比增长133%;2002年接待游人4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04%;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仍接待游人569.6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2004年上半年接待游人329.59万人次,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65.46%。

据估计,2004年全年接待游人总量可望超过700万人次,也就是5年前的14倍!——门票收入连年翻番。

《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文本概要)天津商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二00六年十一月前言《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于2001年3月编制完成。

该规划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资源普查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依据。

其贡献在于:全面总结了三门峡市多年来的旅游业发展成绩,从总体上理清了三门峡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框架思路,系统调查研究了三门峡市域旅游资源本底,较有深度地探究了市域人文旅游资源的品位与提升空间,确定了三门峡市旅游总体形象、旅游区域划分和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发展思路。

该规划成果作为一项奠基性的工作和河南省第一部地市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受到省内外旅游业界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肯定。

《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至今已经五年多了。

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又出台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替GB/T 17775-1999)等法规文件和国家标准。

其间,国内外旅游规划理论正在走向成熟与规范,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同时,规划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产业组织等也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向。

综观我国近20年旅游业的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开放度不断加强;综合性明显增加;需求面愈加多样;稳定性逐步增强;区域合作走向深入;红色旅游应运而生;体制创新呼之欲出。

就世界范围内旅游发展趋势来看又主要表现在普及化、健康化、个性化、多样化、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竞合化、体验化和国际化等十个方面,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就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整合性、中西互鉴性以及开始强调旅游目的地规划等特点将在今后我国的规划实践上有更多体现,而且,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的旅游规划研究已经开始进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阶段。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焦作模式”与“栾川模式”年之前焦作是一个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轻纺等为主导的中等工业城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焦作市委、市政府大胆提出了“旅游带动战略”确立了以“四大景区、十大景点”为核心的焦作山水旅游发展新格局使焦作走上了一条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整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于是“焦作模式”便应运而生。

栾川是豫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就有万之多。

该县地处伏牛山山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南北植物兼生水源充沛景色雄浑…。

近年来该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拓进取创造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栾川模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焦作模式”产生的原因领导重视大胆投入首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做大、做强、做精”焦作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并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

其次近年来焦作市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高达亿元每年市财政都要拿出几百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同时焦作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还亲自带队到主要客源地征求意见及建议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及产品特色和比较优势是景区景点吸游客的关键。

近年来焦作市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重点开发建设了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等“五大景区”和陈家沟、嘉应关、韩园等“十大景点”初步形成了“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

文化内涵是景区的灵魂。

焦作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每个景区都有一段载人史册的故事。

因而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资源对吸引游客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至关重要这些年来焦作正因如此才广泛吸引了中外游客成就了精品景区。

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游客是通过体验服务来欣赏、比较、评判、选择购买旅游产品的因而服务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发展的启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价值和生命。

介绍河南导游词

介绍河南导游词

介绍河南导游词介绍河南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河南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服务并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还请大家对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

今天我将带大家到鲁山县石人山旅游观光,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石人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地处伏牛山东段.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号称“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论是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石人山古称尧山,相传为刘姓发源地,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于此而得名.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之下,现有墨子故里遗址.关天石人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剩下一块五彩顽石,双黑双秀丽,年深日久,修练成石人大仙。

玉皇大帝让白牛大仙在广寒宫中为王母娘娘耕耘田园,因与嫦娥爱慕,触犯天规,补贬下凡,囚入苦海。

嫦娥请来蟾蜍大仙,吸干海水,求出白牛。

白牛也准备东山再起,大反天宫,二郎神挂帅亲征,王母娘娘也前来督战。

石人来援白牛,一步迟来,鸡鸣天曙,战场化作八百里伏牛山脉。

成仙是假,奇石是真,令每位来此观光旅游的中外宾客赞叹不已。

好了!关天石人山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谢谢各位!介绍河南导游词2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

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

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精神与“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近年来河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旅游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旅游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其中,以“焦作模式”、“栾川模式”为代表的旅游发展模式已成为旅游业界的经典案例,引发学术界研究热潮。

许多学者和会议多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锲而不舍的旅游市场开拓、迅猛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对河南文化和河南精神很少关注,实际上中原大地所特有的河南精神对河南旅游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最主要促进作用。

我要探讨的就是由河南精神视角来看河南旅游的发展模式。

一、何谓“河南精神”?河南,古称中州,为天下之中,同时也是华夏文化之源。

河南处于中国的腹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因此,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盖河南之传统精神,可以概括“中和坚韧”、“大新求真”、“以人为本”中和以纳万物,“平正通达”为河南精神的特征之一,平正通达则近乎中,不偏不倚,能容济天下,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的优秀成分,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

新石器时代,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有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期间传入中原,融入到了中原文化之中。

也有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的和谐共生精神,佛、道、儒三教合流于嵩山,都在中原大地上大放光彩。

太极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源于中州,阴阳共生调和,天人自然之和是其思想特征。

坚强而韧性足,北宋的覆亡和宋室的南迁,文化经济中心转移使河南由盛及衰,丧失了往日的辉煌,中原地理形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据《明两京十三司战例分布表》记载,从先秦到元明,中原有记载的著名战争就有820起,诸如武王伐纣、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楚汉争霸、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岳飞抗金鏖战、李自成中原血战、蒋冯中原大战等等。

历史上从春秋至建国,黄河共决口1590次,大的绝口高达26次,此外,干旱、蝗灾、盐碱地等天灾重生,但河南人民却始终不屈不饶,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生成了河南精神中贯穿始终的“坚”性、“韧”性。

大气而敢为先,河南历史上为王气所聚之地,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大气有加。

若凝大气,其行必成,人必有正果。

敢为天下先的民族创新精神,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落的第一次融合,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陈胜揭竿而起,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农民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

近代二七铁路大罢工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新者,求新求异。

远在新时期时代,河南人民就创造出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都源于中原,东汉蔡伦在洛阳发明了造纸术‘北宋毕昇在开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在北宋初年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指南针在宋代大量用于航海。

李约瑟也曾评价:“11-12世纪(宋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达到了世界的顶峰”。

而当时的中心就在河南。

此外,中医技术也源于河南,南阳人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临床诊断理论的基础,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

东汉南阳人张衡,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时间和方向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

唐代河南南乐人僧一行提出的“恒星自行”的观点,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还第一次测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位于河南登封的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其测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与现今仅差26秒,与300年后西方创立并延用至今的“格里高利历”分秒不差。

求真者,务实也。

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林县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人民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从实际出发,呕心沥血地解决兰考盐碱地、风沙、内涝,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形成了鞠躬尽瘁、执政为民的焦裕禄精神。

以人为本,鹿邑人老子提出了以百姓之心为心,主要是要爱惜民力,爱惜民力就是在积蓄力量,积蓄力量也是在积德。

作为“全国县衙惟一的历史标本”的河南内乡县,有许多“爱民”的对联,其内涵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老子的“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爱民思想。

儒家宗族家长制及小农思想使河南具有怀念故土、恋家念祖的内聚团结精神。

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鞠躬尽瘁、执政为民的焦裕禄精神等等。

现在河南更加珍惜各种机遇,致力于复兴中原、共建和谐的伟大的历史征程,已进入了物质积累和精神提升的良性循环,勤奋踏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催生出巨大的发展成就;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又重塑、升华了河南人的精神气质。

二、用河南精神解析“焦作现象”、“栾川模式”1、“焦作现象”所反映的河南精神内涵河南焦作市的旅游业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性变化,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品牌,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了城市转型,树立了焦作崭新的对外形象,2011年共计接待游客228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5%和16.53%,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业内人士把这种变化归结为“焦作现象”。

焦作现象是速度和效益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焦作旅游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代名词。

这种精神是河南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是务实求发展。

焦作市是一座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工业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转移的生死边缘,亟需找到一条符合城市发展的新型道路,坚韧的河南精神使全市人民痛定思痛,着力改变煤城的黑色印象,通过旅游再次实现了焦作的腾飞并创造了一个个旅游奇迹。

特别是政府主要领导及基层干部群众、旅行社从业人员为开辟市场,北上北京、太原,南下广州、武汉,东达上海、青岛,西低西安等大城市强力促销,最终使焦作站这个既不在京广线也不在陇海线,既无始发车又非终点站的小型车站,与2002年接待7趟旅游专列,2003年接待21趟旅游专列,2004年上半年接待20趟旅游列车,这种执著争先、求真务实的河南精神,正是焦作旅游的动力源泉。

二是大手笔运作。

具体是大气魄的宣传造势,大规模的营销方式。

(多说数字,要对比,和自己以前比,和其他人必)2001年,焦作市里拿出500万,另一个景点,拿出一千万块钱,当时的门票还没有多少,这个时候1500万块钱捆在一起打市场,所以迅速的市场知名度就起来了。

还有举办高级别会议和活动,等等。

都也要说出来2、栾川模式所反映的河南精神内涵:栾川县原本属于贫困县,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平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走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的成功之路,201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旅游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4.92亿元,增长17%,全县旅游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这个现象被业界誉为“栾川模式”。

栾川旅游业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现中原崛起的实践中,探索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

也是河南精神在旅游发展中的再次体现。

一是抓大旅游。

1999年栾川全县经济走向低谷,当时矿业资源的价格走入低谷,县域经济很困难,本身就是国家贫困县,再加上所有的矿产资源价格走向低谷以后,县里的财政每月的公司都发不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县里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河南精神,认为旅游弱势产业可以做大做强,提出大抓旅,抓大旅全党动员的发展局面,使栾川旅游走向快速发展的路子。

栾川具有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胆略,敢想敢干、开拓进取,敢于抓市场,敢于对市场投入。

比较有远见的看到了旅游对于扩大开发、增加就业、脱贫致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是遵循市场规律,而不在决策时“拍脑袋”。

提高旅游产业化水平,瞄准一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

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民族创新精神,“跳起来摘桃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说很前瞻性的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GDP的一种先进模式。

叫响了“休闲栾川”品牌,实现了兴县富民。

三是以人为本。

实施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抓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全县14个县镇有6个乡镇23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业,农民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

养子沟、倒回沟等地90%以上的农民围绕旅游业上项目、抓商机而迅速脱贫致富,全县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新农村试点有12个。

旅游市场秩序良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游客满意度,使旅游投诉率控制在0.5‰以内。

此外,对于旅游者极度重视,绝对不让一个旅游者受委屈。

举例子。

很多,围绕旅游从事经营活动的9万从业人员坚持“舍利不舍客”,营造全民兴旅的浓厚氛围。

3、河南精神解析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旅游发展特点由上述分析可得出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旅游发展特点:必须形成政府主导的强势旅游发展态势,全民参与,创新发展,不断丰富旅游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打响旅游品牌。

四、发扬河南精神,提升“焦作现象”、“栾川模式”河南精神也有其负面因素,中原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建立在农耕社会和自然经济基础上,受专制制度、宗法制度、等级制度及其思想影响较深,盲目跟风的大跃进思维、官本位思想、全局观念缺乏、落后的小农意识等会对旅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在焦作、栾川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有具体体现。

(1)河南“大跃进”思维,大搞旅游形象工程,不顾投入产出比,导致资源浪费,处处大手笔,旅游淡季时就造成了资源闲置。

盲目跟风,全国各地都在跟风建设影视基地,焦作也无列外地投入了巨额资金建设影视城,但收效甚微。

(2)全局意识缺乏,缺少对旅游品牌的系统整合,以及没有形成大型的旅游集团。

旅游行业呈现“弱、小、分散”的特点。

(3)官本位思想,行政体制机制不活,管理落后,错位越位的主导模式,2001年,政府动员全县47个县直单位和33个旅游企业共同参与栾川旅游促销,要求各单位必须有一名领导带队,分赴各省宣传,这种全党动员,部门联动,分区包管,由各部委签委任状,错位、越位的政府主导是不符合现代科学发展观,制约了旅游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