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文言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语出孔子·《论语·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是智慧,不要不懂装懂。
知:通"智"原句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看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中,曾仕强教授的意思是:我知道一件事是为了知道这件事的人而知道,我不知道一件事是为了不知道这件事的人而不知道。
我的理解是,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曾仕强教授举了一个孔子的学生和蚂蚱打赌的例子,蚂蚱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学生说有四季,后来他们一块问孔子,孔子看了看蚂蚱,对他们说,一年有三季。
蚂蚱走了之后,孔子的学生问原因,孔子说,蚂蚱活不过秋天,所以对他来说一年就是有三季,你跟他争死还是有三季。
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应该是“知道某个知识”是为了“知道这个知识”的人/物。
(知之为知之),后半句同理。
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解读】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
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实用版
2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一.如之何: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二.者:“的人” 三.末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
对待无知----实事求是
,不是安于无知。面对问题,要肯动脑 筋,勤于思考,这才是理性的态度、哲 人的思辨。
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制作简历、应聘、面试,这些高二学生也要完成人才招聘 的这一系列流程。与此同时,企事业HR并未因是中学生而 对他们“网开一面”,群面、单面、全英面试轮番上阵,题 目更是“脑洞大开”,全方位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此次中学模拟人才招聘会,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有人点赞, 有人质疑,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 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 的含义有两种:一、信任,即取 得别人的信任;二、对人讲信用。
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示?
1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彫也。”
一.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 二.“彫”通“凋”,衰落
启示?
12. 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
达
8.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 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问:请教。 无:通“毋”,不要。 达:达到(目的)。
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 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_速_则_不_达__, _见_小_利_则_大_事_不_成。
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授课课件课件
“先生”相当于 现在的。
“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 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 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这样“特别”的读书方式,读起来十分新鲜。
讨论:如果在学校里,也每天这样教书,你会 有怎样的体会?
背
2>物体的反面或后面:背面、刀背、手背、背光;
3>用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光;
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
5>离开:背井离乡;
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
7>违背,违反:背信弃义。
bēi 人用背驮东西,引申为负担、承受:背负、背包。
圈
quān 1>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铁圈、圈套、画圈;
2>周,周遭:跑了一圈儿;
当堂检测 完成《点拨》小册子的“随堂练”。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的练习题。
课文结构
枯燥乏味
面对这种情况,孙中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 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 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当同学们听到孙中山的提问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 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10张PPT)
意志坚定 路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抱负的读书人 胸怀宽广使命
使命
重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当作 把
停止
远乎?”
曾子说:“士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 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 词“吧”
子曰:“由,诲女知 之乎!知之为知之,
教导
是
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这
通“智”,
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 的态度吧(也可译为:教给你的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智慧。”
贤人
自我反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每天 反省
z曾ēn子g 曰:“吾日三省吾身:wè为i 人谋而不
我
自己
忠心,尽心
忠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真诚,诚实
复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年
这样
无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一年中最冷
凋谢
的时候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 后才落叶的。”
古今异义词, 可以用来
代词,代这 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 也许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你都清楚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知。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发现,“是知也”之“知”,与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的知,即对于某种具体知识的领会和把握,是有根本区别的。
它是认识世界方法论范畴中的“知”,讲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因而也就更富有张力,更具有现实的价值。
联系孔子与此相关的一些论述,他教诲仲由的这番话至少有以下两个涵义。
第一,提倡在认识的过程中,应抱着老老实实、虚心谨慎的态度,反对主观臆测,刚愎武断。
据《论语·子罕篇第九》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其中“毋意”“毋我”,就是不凭空揣测、不自以为是的意思。
孔子自己说过:“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有一种人自己不知,却还要凭空造作。
孔子的态度是承认自己不知,然后多见多闻。
他进而提出经过多见多闻之后,自己若有把握不准之处,应该存疑,而不能仓猝说出或付诸实行。
“子张问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篇第二》) 第二,承认知识的无限性,人永远难以穷尽真知。
世间分门别类的知识无边无涯,作为单一的个人只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至于另一部分则因力所不逮而难以把握。
因而对于自己所不知的部分,绝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以及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认识与探索对象。
所以孔子的这个看法并不表明他在无穷的知识面前软弱退却,相反正反映了他对认识规律的把握。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载:“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在这里,孔子拒不回答子路提出的事鬼神和死的问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通过学习和教育,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方法。
3 研究探索
4 社交互动
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深入了解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
通过社交交流和合作,获取新的信息和方 法。
不知的重要性
1
认识自己的不足
深入了解自己的局限和问题,才能够
了解未知的领域
2
从容应对挑战和改善自我。
探索未知的领域,有助于认识到自己
的渺小和无知,引导个体更好地适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
探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以及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让我们一同展 开知识探索之旅。
为什么要探究知识的本质
充实自我
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才 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 决问题。
拓展思维
探究知识的来源和规律,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事物, 提高思考水平。
引领未来
了解知识的发展趋势和演 化规律,有助于把握未来 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接受挑战和 承担风险
• 主动迎接挑 战和困难
• 在失败和困 境中寻找成 长的机会
总结
态度和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认知自己的不足
学会认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探索未知的领域
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现实。
3
推动社会进步
探索未知的领域,能够推动知识和社 会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何提高认知水平
不断学习和 钻研
• 阅读优秀书 籍和论文
• 参加专业培 训和课程
接触新事物 和新经历
• 尝试新பைடு நூலகம்工 作和生活方
• 式 与不同领域 和文化的人 交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实用版
主题的重要性
01
个人成长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和被误导。
03
02
社会价值
在信息泛滥和虚假新闻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坚持“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 养和辨别能力,维护社会公信力。
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孔 子的这一思想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如何将两种智慧结合使用
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基础。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假装知道。
明确应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场景可以应用这种智慧。例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应 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寻求他人的帮助或建议。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避免盲目决策
在做出决策之前,承认自己无知 的人会先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 ,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寻求帮助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持 “不知为不知”态度的人会主动寻 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试图独自应 对。
持续学习
他们明白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 会持续学习,以保持与时俱进。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在工作中,这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避免盲目接手超出 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 而误解或冒犯他人。
在个人成长中,这种智慧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避免因为自满而停滞不前 。
如何培养和实践这种智慧
D
03 “不知为不知”的智慧
理解“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 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 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 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结构梳理
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最重要
主题概括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读书 要 心想 、眼看、口诵。“ 心到”, 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 了,自然就会看得字,也会读得正 确并记忆犹新。
课堂小结
• 勤奋 + 三到 • 态度最重要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
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 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 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 吸引了。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美课件(共79张PPT)
为什么呢?
指读书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随,意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也
要紧,重要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 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 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 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觉,去冥思苦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
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 的,缺一不可,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朱熹(1130年-1200年), 字元晦、仲晦,徽州婺源人(今 江西婺源) ,南宋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世尊称为朱子。
都是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方法。
25 古人谈读书
勤学好问 孜孜不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 们深入课文,看一看古人对待读书是什么 样的看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语录结集,集中地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 则等。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读书?
孔子认为对待学习要谦虚、 诚恳不要不懂装懂。
以……为耻
聪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满足
教诲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这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态度和 读书方法?
古人谈读书(25张PPT)
知识框架
人生有许多种选择,但与书为伴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什么样的人生,也无论多么聪明,如果没有书籍的陪伴与指点,都会走很多弯路。无数哲人的不朽著作,构筑起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人用之不竭的一大源泉。浩瀚书海,茫茫无边,只有采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让你事半功倍。让我们学习古人读书的好方法,载着自己的一叶扁舟,在书海里尽情地遨游吧!
感悟心语
ⅹⅰǔ
感谢聆听!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别漏了这一点。
不出头。
(可耻)(耻辱)
(教诲)(诲导)
(岂非)(岂徒)
(朗诵)(诵读)
(所谓)(谓称)
(岂奈)(岂但)
(岂弟)(岂弟君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你知道这些名人名言是关于什么的吗?
读书!
25 古人谈读书
生字
"耳"最下面的横要提起来,要出头。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天下人人皆可为我师,求学者就必须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告诫我们要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不耻下问。
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 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5 古人谈读书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
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 。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读一读,写一写。
xiū chǐ jiào huì shǎo
suǒ wèi
héng xīn
kuī shì
quē
(羞 耻) (教 诲) ( 所 谓 ) ( 恒 心 ) ( 窥 视 ) ( 缺 少 ) 二、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战国]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名人读书的方法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 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 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 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 多分析。
课文学习 • 教师抽读,检测效果
要求:教师在班级抽测学生朗读,检查朗 读效果并对学生朗读情况予以评价、指导。
指导生字书写
chǐ
wèi
huì
sòng
qǐ
耻谓诲 诵 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缺
课堂总结
1.本堂课内容: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 顺、读流利,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予以巩固练习。
B.流水
C.等级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知__道__就_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 才__是__真__正__的__智__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PPT优质课件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启发我 在学习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启发我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要不感到 满足,在教诲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倦怠。
课外拓展
统编 五语上
25. 古人谈读书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成语或诗句呢?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课时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字,会 写“耻、诲”等5个字,读准多 音 字 “ 识 ” , 理 解“知”“识”“厌” 等字的古义。 2.能借助注释说大意,并联系 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论 语》中有关读书的句子对自 己的启发。(重点)
语段分析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思 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地诵读,一定不 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 要。心思已经到了,眼睛、嘴巴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 吗?
课文解读
勤勉的态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注 释 【非】并不是。 【好】喜好。 【敏】此处指勤勉。
翻 译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 化,靠勤奋求取知识的人。
课文解读
勤奋、进取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注 释 【如】好像。 【恐】害怕。
【及】赶得上。
翻 译 学习如同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 又怕丢失掉。
作者采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进一步强调了 读书时心到的重要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
话题: 处事 ------欲速则不达(积累+规律)
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 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 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 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 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素材:
选文7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来自 怨矣."【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 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
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 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 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 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 原则。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 向且要惜时奋干
1、 求学: 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2、 做人: 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
3、 为政: 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
名句默写
1、知之为知之,_不_知_为_不知 ,是知也。
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4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 的智慧,是切合现实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 不之为不知。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 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 子》
第一章-孔子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2021/3/12
26
• (三)诲人不倦
•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 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
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 的精神,孔丘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 (四)以身作则
• 孔丘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
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
认识;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教师
• (六)教学相长
• 孔丘已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 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 相长的。他在 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 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
2021/3/12
1
• 二、教育家教育思想
• 从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到 朱熹、王守仁、再到蔡元培、陶行知等 教育家
• 从教育理论与政治、宗教、礼仪等融合 在一起到独立成系统的教育理论
• 特别是大家都知道的孔子的教育理论让 世界为之折服,让我们受益无穷
2021/3/12
2
第一章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 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 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 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 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 学习知识的方式:提倡多复习、练习, 才能牢固掌握。
2021/3/12
12
• 2、学思结合思想。单纯的学或单纯的思 都是片面的。学是基础,有了学才能进 行思考, 使认识加深,抓住事物的本 质。——揭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教师不仅要努力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 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弄清事 实的形成和形成这种事实的原因。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古人谈读书》
字词学习
挨-扌
chǐ zhì qǐn yǐ qǐ
耻识寝矣岂
耻笑
款识
就寝 悔之晚矣 岂敢
chǐ huì wèi sònɡ qǐ
耻诲谓诵岂
羞耻
教诲
耳+止
所谓
诵读
岂料
多音字
shí(识别) shí
zhì
识
①知道,认得,能辨别。 ①记住。
zhì(博闻强识)②知识,所知道的道理。 ②标志,记号。
③见识,辨别是非的能力。
喜好,这里读hào。 古代的文化。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此处指勤勉。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 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赶不上。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思考:“犹恐失之”是害怕失掉什么? 这里说的是害怕失掉应该学习的东西。
结合实际生活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
24 古人谈读书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自由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苏轼的 读书方法的?
知识备查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 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 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书写指导 chǐ
结构: 左右 左右等宽。左部提画偏下; 部首: 耳 右部底横长而有力。
huì
左窄短,右宽长。“每” 结构: 左右
横折钩略向内弯曲。
部首: 讠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 无:通“毋”,不要。 • 达:达到(目的)。
问:请教。
• 译文:
•
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
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2021/2/4
欲速1则不达!
勿因小失12
2021/2/4
1
4
•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诲(hui):教导; ②“女”通“汝”,你; 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④知1:明白; 知2:知道; 知3:通“智”,智慧,明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
•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明白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 懂,这就是聪明啊。”
• ④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2021/2/4
1
14
• 译文:
• 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 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 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
2021/2/4
文过饰
译文:
非
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
以掩饰。”
1
9
•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弘:扩大、光大。使动用法,使‥‥显扬。 •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2021/2/4
1
10
•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 哉?"
• ①其:副词,怎么; • 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
(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
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
2021/2/4
1
6
•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①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 ②而:表转折,却 • ③是:这
•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
•
这才真叫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021/2/4
1
7
•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
为汝(rǔ)多知(zhì)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021/2/4
1
2
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2021/2/4
1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 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 ,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 是所谓的“知”,是一种聪明。这也是一 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
2021/2/4
1
5
•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 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 • 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 译文: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 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两小儿辩日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
(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行走呢?”
诚信
2021/2/4
1
13
•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①足:使动用法,使充足。 • ②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 • ③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
?
?? 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2021/2/4
1
16
•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 川:河。
• 逝者:往者,过去的。
• 斯:这
•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
启
示 • 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
• ①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 • ③食通“蚀”,亏损; • ④之3:代词,他。 • ⑤更:改正(变)
• 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好像日蚀月蚀;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
改正2021过/2/4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
8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①小人:人格卑下的人 。 ②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过:犯错误。 ④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
两项先去掉什么呢?” 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 来人都是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 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2021/2/4
1
15
•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也。”
• ①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 • ②“彫”通“凋”,衰落
• 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
202基1/2本/4 要求。
1
17
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 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可分为三类:求学、做人、为政。
2021/2/4
1
18
1、 求学: 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
((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
•
①躬自:自身、自己
•
②厚,薄:多,少;
•
③而:连词,表转折,不译;
•
④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 译文: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
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2021/2/4
1
11
•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 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 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