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四化”问题的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四化”问题的解析

发表时间:2008-11-05T12:08:46.68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刘姝喆1 杨群2 [导读] 摘要:本文所说的"四化"是指:国家权利的私有化、国家利益的集团化、民众的边缘化、社会的江湖化。摘要:本文所说的"四化"是指:国家权利的私有化、国家利益的集团化、民众的边缘化、社会的江湖化。这是对古老中国皇权专制体制下社会结构状况的一种概括。用王学泰的“游民文化”【1】理论来解析这“四化”看来是比较便当的。集中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目的在于将改革开放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克服掉传统社会结构带来的束缚和羁绊,顺利地走向现代社会。只有找准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关键词:社会结构私有化集团化边缘化江湖化

一、国家权利私有化,就是“家天下”之谓。私有化的国家必然是专制的,专制的社会自然的要产生权利文化而不会产生制度文化,围绕权利设置的国家管理必然是人治而非法制。

所以中国历史中会有那么多的巧合,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中国历史的这种循环式的演义造成人们对天道循环的坚信。由于这种坚信,所以宦海沉浮的官员们总是顽强地念叨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失去的权利心有不甘。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四个中心”——权利以帝王为中心、地域以中原为中心、民族以汉族为中心、文化以儒家道德说教为中心。这“四个中心”,是以汉族为政权主体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政治与文化的根本意识。只要这四个中心不受伤害,于国体就没有什么大的伤害。

二、国家利益集团化是在国家权利私有化基础上,围绕权利建立起来的利益机制,或者叫利益链条。一般来说有三大利益集团:皇族利益集团,官僚贵族利益集团,士绅、地主利益集团。前两者是利益集团中的骨干,后者是分化层,也可以叫连接层。上层主流社会主要由皇族集团和官僚贵族集团控制,一切治国大政方针主要由他们之中产生。国家主要财富的三分之二集中在他们手中。士绅阶层是中间层,是一个不确定层。向上他们可以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向下就成为被统治者。他们作为个体可以两面讨好,但作为整体却是被利用和受打击的群体。中国近代的地主阶级的消亡不只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因素,国民党也搞土地改革,湖南著名的“土豪劣绅”叶德辉就是国民政府枪毙的【2】。地主阶层是农民反抗的主要对象,是上层社会聚敛财富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上层社会控制的重要对象。对于上层社会,这个阶层的存在是必要的又是危险的。农民起义的时候,士绅地主阶层首当其冲,国家要平息农民为主的底层社会的怨气的时候,也会首先拿他们开刀。他们当中勾结上层的就作威作福鱼肉乡里,他们当中交接江湖人士者极其容易成为反政府的人,《水浒传》中的晁盖就是。国家利益的集团化是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本质原因,也是中国历史上阶段性爆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且每次起义大都打着与“等贵贱,均贫富”同等意义的旗号。是以有分析者认为中国社会“不患贫,而患不均”。等级社会造成长期的贫富不均,积淀下国人仇富的心态,这种扭曲的心态是不合理的社会结构造成的,就是说中国的贫富不均已经固化为结构性的病症。

三、民众边缘化的过程不仅使民众远离了国家政治,也使他们淡漠了国家和政治,他们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意识几乎为零,政治取向完全是被动的、依附的,这就是臣民文化的典型表现。

所以他们还是比较喜欢江湖。国家概念和民族意识不清晰不强烈。由于民众的边缘化,使他们不能不扎进中国的江湖社会中,民众的边缘化造就了中国的隐性社会——江湖,江湖是中国社会的不定时炸弹。特别在游民中,打、杀、抢等暴烈行动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快乐。所以中国历史上统治者常把这些人称为暴民、刁民,充斥街头的泼皮无赖,大都在游民中产生。

按着学者们的区分,应当是有“居民”和“游民”之分。居民安定也就安分,游民不安定也就不安分,长期的变动不居,使游民思想意识偏激而行为极端。游民是居民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脱序的人。大量游民的出现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就是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乱这些原因造成的。而造成游民的脱序正是社会的无序,这种无序一般是一个王朝走向没落时期的普遍现象。

民众的脱离政治,是“国家”(实则为朝廷)与社会(表现为江湖化)的二元化社会造成的区隔,这种区隔造成百姓对于换一个朝廷或换一个皇帝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对江湖社会没有什么根本的影响。平头百姓并不真正关心皇帝姓李还是姓赵。“爱国主义”只在一些高层面的智识人物中间残存着。处于江湖中的人从心底深处与朝廷与政权是隔绝的,只有江湖中的头面人物总想着趁势而起,有朝一日也当把皇帝。在太平盛事时,当着“草头王”也很滋润。人口的激增、官场的腐败、社会的动荡造成大量的游民,游民的大量涌现又给社会安定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

四、社会的江湖化。江湖是什么,实际上我总觉得就是朝廷的翻版,是浓缩的小型版的朝廷,只是来得更直接更赤裸。江湖上的弱肉强食与朝廷的勾心斗角尔诈我虞本质上是一样的,上演的都是争权夺利的丑剧、闹剧。朝廷上表面一副温文尔雅冠冕堂皇,但暗流汹涌;江湖上快意恩仇侠肝义但,但更有血雨腥风。朝廷与江湖共处于一个国体之中,它们之间既是隔绝的又是相通的,从政治和利益角度上他们是隔绝的,可从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又是相通的,比如朝廷上的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江湖上就有歃血为盟的山头主义;朝廷中皇帝能享九五之尊,至高无上;江湖上的老大也是威风赫赫,说一不二。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盛行把一把手叫老大,这是明显的江湖遗风。

叶曙明在他的大作《大国的迷失:帝制崩溃后十字路口的中国》【3】中对二元结构的中国社会有更为明确的阐述:“自古以来,庙堂与江湖是支配中国社会的两大系统。从文化而言,一为‘儒’,一为‘侠’,在历朝历代治乱相替的循环中,起着相生相克的作用,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类人备受尊崇,一为圣君、贤相、儒将、忠臣、清官,这是庙堂系统的;一为高僧、隐逸、侠士、豪客,这是江湖系统的。”看来两个人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江湖不是温情的,而是霸道的,血腥的,充满风险的。所以流行着——人在江湖漂,哪个不挨刀。所以这样的社会是不会和谐的。江湖相对于朝廷是弱势阶层,但江湖仍不是下层百姓的天堂,因为行走江湖并不简单,充满险恶。江湖中最值钱和最不值钱的都是命,所以一个穷人就只能把脑袋别在裤腰上。

中国社会的江湖化,造成近代社会上会道门的泛滥。江湖化造成中国社会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山头主义,造成政令不畅的也是江湖意识的原因。江湖并没有使中国的社会变的强壮有力,反而是贫弱散乱。因为一个江湖分成若干个地盘,互相之间画地为牢,自行署理,很难尿到一个壶里,所以宋江打方腊一点也不含糊。

江湖使统治者恐惧,所以压制社团帮会,但越是压制就越是暗中滋长,社会没有得到合理的健康的成长发育。这也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溃败,社会溃散毫无抵抗之力的原因,也就是黄仁宇说的“中国社会无组织”的症结所在,也就是今天中央强调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因。江湖意识的浓厚深重,也使江湖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和负面的东西的汇集地,迷信的、愚昧的、不健康的东西在这里得到发酵。这也是中国国民素质长期低下的一个原因,近代史上的义和团运动就充分暴露了这些负面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王学泰著《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同心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2、《叶德辉之死真相》一文见《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29版作者:谭伯牛

3、叶曙明《大国的迷失:帝制崩溃后十字路口的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