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发展性课外作业的探索与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会课外阅读,并具备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呢?我谈几点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一)利用课程教材资源,设疑诱读针对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学生迫切阅读的好奇心。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高山流水》前,我先讲述了故事的开头: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音乐家,他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能遇到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终于有一天,他偶遇知音钟子期。

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相遇的?如何成为知音?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探索的情绪高涨,阅读课文的兴趣就很高。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我把探索课内阅读兴趣作为课外阅读引导的基础来抓,效果非常显著。

(二)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故事引读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我就尽量做到每周为学生讲几个有趣的故事,还告诉他们故事来自哪些书中,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看很多很多故事。

有时我只讲故事的精彩片段,留下悬念,然后告诉他们结局在哪本书的哪几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第二天再请阅读了的学生讲故事的结尾。

日积月累,我留下的悬念越来越多,学生自主阅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如何使它能够坚持下去,我们学校探索并开展了多种读书活动,使个体的阅读成为群体的习惯。

落实在我自己所教班级的课外阅读指导上,主要开展了这些活动:一是“四个一”活动,即每日抄背一句名人名言,每周背一首古诗或优秀诗文,每月一节阅读欣赏课,每月读一本课外书,并写读后感;二是图书漂流,如每个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班级,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期末时归还给本人,形成“好书大家读,大家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三是花样阅读,倡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不同作家的书、读不同国度的书、读不同体裁的书;四是书香点点,让学生自创个性读书文摘本,记录下自己的读书感想,或是摘抄下优美的词句,浓缩成一本本阅读小日记;五是书香心语,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六是妙笔生花,开展“我与经典有约”主题征文比赛;七是经典留香,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八是故事中国,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比赛活动;九是五彩缤纷,创作阅读手抄报、诗书配画。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

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

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

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

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

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

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的任务并不轻松。

要完成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故事讲完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画节目,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们听。

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回家多看看类似动画节目,或者看看与这些节目中的故事相对应的注音故事书、童话书。

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们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

饭后这些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新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和同学们听,什么《拇指姑娘》、《笨汉斯》、《葫芦蛙》等等,而且他们讲起故事来个个情趣盎然。

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珍惜文化的情感。

2、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扩词,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也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论文: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

小学论文: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尝试,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性作业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落实到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指导,笔者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点:1、趣味性: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

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2、动态性:实践性作业多是动态作业,可以称之为行为作业或活动作业。

常规作业大多是看书写字,具有一定的静态性,而事实上,一味地让小学生静坐在房间里是学不到活知识的。

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这既符合学生的好动爱玩的天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

3、探究性:《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因为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是实践性作业的最显著的特征。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拓展作业形式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拓展作业形式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拓展作业形式研究人教版新课标(1)口语表达型。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家进行口语练习。

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

学生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时,态度往往十分认真,而家长在直接听孩子“演讲”时,又可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大大填补了老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

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观察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以及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等;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

当然,布置这类作业,教师需事先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征、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3)动手操作型。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

因此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做一些小实验,完成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等等,并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

①画一画,再现情景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

一般的,对于写景文可以让学生画出课文画面,再现美景;对于游记一类文章,可以画游览路线,明晰作者的思路。

②演一演,切身感受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讲到利用表演进行教学的两个好处:第一,由孩子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

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学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让学生将故事的中心情节编成课本剧,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排演。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策略[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策略[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策略作业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怎么让学生的作业从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来布置,是我们每个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作业要与时俱进,要有开放性。

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观,还是老调长谈。

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

如传统的作业大多“以本为本”“固守书本”,束缚了学生的视域,捆绑了他们的生活传统的作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为达到对某一知识点的巩固,设计的作业或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枯燥的题海苦练,或呆板的知识仿效,比如学习了字母“m”后的作业:抄上一页,读上几十遍。

效果却似“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无兴趣”这样的作业练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设想一下,这样学完24个字母,学生对字母会是怎样的情感,望而生畏?食之无味?结果是,他们认识了“书本”上的24个字母,也仅此而以。

在学生的思想里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这24个字母是“书本”上必须学的知识,所以我要写、要读,除此以外,再没什么其他的意义了。

当然,基础的训练是不可少的,素质教育不是锻造空中楼阁,但也决不等于死读课本。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热点,利用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儿童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儿童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既顾及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综合6语文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也应该包括前课堂的备课行为与后课堂的作业行为。

其中,作业的安排与设计是检验语文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但这个环节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语文教育所忽视。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分析虽然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负面效应。

从作业设计上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以及课后的练习等构成了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

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着眼于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比如重复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音近字组词、造句、背诵等;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业相对较少。

为了便于布置、批改课外作业,教师习惯于向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而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很少。

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更多强调作业的量,通过一定的作业强度来对课堂知识进行非引导式的强化。

教师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拟出适合不同学生完成的作业,这种作业设计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这样一方面会遏制能力较好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使能力较差者产生惰性,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了。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一)丰富作业形式1.自主选择作业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编拟出不同要求的题目,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同时又能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效果。

如:教学苏教版第五册《航天飞机》一课时,老师的作业设计是:作业超市:(自由选择)(1)“我是小小解说员”,自我介绍航天飞机。

(2)“我是小画家”,用笔画出你眼中的航天飞机。

(3)“我是小小编辑员”,搜集关于航天飞机资料,出一份小报。

这次作业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我是小小解说员”体现了语言的积累运用,学生主动地把书面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扎扎实实地得到语言训练;“我是小画家”,鼓励学生把课文中航天飞机用笔画下来,以感性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我是小小编辑员”则是对所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既使学生了解了更多航天知识,又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作者:吴美凤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年第08期《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业”一词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进而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传统作业实行整齐划一的“大一统” 布置方式,它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形式单一、答案唯一、评价单调,导致语文作业最终成为“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严重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特点1.层次性与趣味性融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差异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以扎实、活泼、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多层次的作业设计,能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的布置。

2.开放性与合作性共举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形式开放,跳出纸笔模式;答案开放,摒弃了原先单一、刻板的框框;评价开放,实行多元化的评价。

开放性作业设计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作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需要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需要家庭和社区的鼎力支持,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 发展性与人文性并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季定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情感和智慧的文章,让学生获得语感、美感,领会表达方法,改变思维方式,并最终积淀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

而语文作业是学生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多年来,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语文作业只局限于抄抄写写背背。

抄写基本是机械重复的手工劳动;背书也只是死记硬背而已,属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一般教师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作业过程的指导,让学生误以为学语文只是多抄抄、多读读、多背背就行了。

这是极端错误的。

语文作业应该是活泼多样的,而呆板的作业形式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为了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为了让语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我对小学语文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课外作业思维化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除了课堂上注重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外,作业也应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1 想象性作业。

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布置适当的想象性作业能够使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

想象力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云雀的心愿》结尾部分写道:“明年春天,我一定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这是我的心愿。

”我们教学时可根据这一部分内容,设计这样的想象作业:“第二年春天到了,小云雀会跟它的小伙伴们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

”2 推理性作业。

推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即根据线索推测下一步的发展。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扣人心弦的故事,告诉学生一般的推理方法。

学着运用推理方法来指导新一轮的学习。

如学习了《九色鹿》后,我们给学生留下这样一道思考题:“假如调达再次掉到河里,九色鹿会再救他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新课标理念在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新课标理念在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新课标理念在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作业自然就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又特别是语文课外作业,总是单一的样式和重复的模式,不是抄数遍就是背课文。

针对这种现实,在“双减”背景下作者作出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新课改理念设计优化应用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新课标对此的意见要求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其路径就是语文实践。

而作业,就是语文实践中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发展语文素养的有效平台。

但因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无论什么时候的教学行为都受到羁绊而采取“备考”做法,导致学生时时以“求分”作为学习追求。

在这样背景下,作业不仅没有充分发挥转知提能作用还成为了教师促进学生备考的“拿手锏”。

故而作业既多又滥。

实践证明,长期实施这种课外作业不仅会影响学生作业兴趣的培养甚至还可能使他们产生消极抵触情绪,降低语文学习自主性。

因此,在全面倡导学生发展语文实践能力又要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今天,我们又如何使语文课外作业既精又能很好地地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呢?通过这近半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唯有利用新课标的新理念来指导,使作业得到内容和形式上双重创新优化设计,通过创新地布置和多样化的作业实践,使作业主体真正从烦琐的单一的不动脑筋的抄读模式中得到解放,成为作业主人。

一、注重兴趣培养,去机械重复成功教学就要激发兴趣。

传统作业,没有经过过多的深思熟虑,缺乏设计性,内容和形式都过于简单,不是抄写字词就是背课文。

虽然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行为但经常如此操作,会使学生认为语文作业就是如此枯燥单一,没有趣味性可言,久而久之,他们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被这种枯燥做法扼杀,渐渐成为作业的被动执行者。

这种作业实施,不仅耗时费力还“伤心”,把学生训练成作业机器,致使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快乐。

这一点与新课标倡导快乐实践快乐学习的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语文课外作业作为语文育人的又一平台,仍然要坚持主体理念而注重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兴趣培养,使之在趣味性强的作业实践中增强学习兴趣。

新理念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谈

新理念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谈

新理念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谈为了积极认真贯彻课改新理念,使先进的理念实践化,笔者在任教的班级尝试练习设置的改革,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作业爱不释手,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成绩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体验”性作业学完《月光曲》这篇课文,学生们仍沉醉在《月光曲》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中。

他们也仿佛来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倾听着海的呼唤,欣赏着迷人的月色。

等同学们回过神来,我微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一首好听的乐曲能放飞我们的想像,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

你们还想体验一下那种美妙的感觉吗?”同学们兴致盎然,不约而同地说:“愿意!”于是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体验”性作业:选听一首你最喜欢的乐曲,然后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欣喜万分,他们写道:“听着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洁白的天鹅飞到湖边,他们一会儿在美丽的湖面上翩翩起舞,一会儿在清澈的湖水里嬉戏玩耍……”“雄壮激昂的《西班牙斗牛士》响起来了,我仿佛来到了激烈的西班牙斗牛场,一场精彩的斗牛比赛开始了。

斗牛士迎着猛牛挥舞起大红绸,健壮的牛如一股旋风直冲过来,可是扑了个空,斗牛士一个凌空飞跃从牛背上跳了过去……”啊!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太丰富了!二、“调查”性作业课文中许多历史性的文章,只局限于一个故事,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内涵,还需要了解更多和本故事有关的背景,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教完《草船借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调查有关“三国”的内容。

调查的项目有“三国人物”、“三国成语”、“三国歇后语”、“三国故事”、“三国人物评说”等。

可以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也可以请教周围的人。

然后汇总调查的结果,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编成小报,公布于众。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人物的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了发展。

三、“操作”性作业有些课文可以通过“操作”的形式安排作业。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新探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新探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新探索人教版新课标班级读书会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阅读的一种好形式。

通过组织班级读书会,孩子们阅读的质和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只是这样一种课程形态在语文课程内,特别是在校内语文课程体系中没有应有的位置,于是我就开始了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反思,难道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也只应该讲授教科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于是,从2007年秋季开始,我和四位老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选择了一年级的四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初步尝试,走上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之路。

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关注童年,关怀纯真,为学生所热爱和需要的理想的小学语文课程。

我们首先将课程内容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安排,确立了以儿童文学统整课程的思想,通过主题单元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们面前,并进行相应的阅读延伸活动,加入更多的语文学习的元素。

而主题的设计一方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一方面以学生的生命成长轨迹为线索,另外还参考了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语文课程设计,从而为孩子们拓展了更为广阔的阅读时空。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下面,我重点来谈谈课程的实施:1.坚持做到“日有所诵”“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

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

”(薛瑞萍语)所以,我们坚持让孩子们做到日有所诵。

诵读的内容从哪里来?我们坚持一点:所选的内容一定要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亲近母语课题组编选的《日有所诵》的基础上,为孩子们编选了大量的童谣和中外优秀的儿童诗,并辅之以古诗(以五言为主)、《三字经》(节选)、晨读对韵等。

诵读的时间从哪里来?将孩子们在校的时间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地进行诵读,有时在早读课,有时在课前2~3分钟,有时在放学路上等,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中都有孩子们有节律的诵读声,那是校园内最美妙的天籁。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们所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全面发展。

1.2 问题提出语文课外阅读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拓展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往往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导致效果不佳。

一些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时也面临着如何设计合理的任务和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等问题。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只有找到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

【问题提出】2. 正文2.1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堂外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挖掘作业内容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挖掘作业内容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挖掘作业内容研究人教版新课标挖掘作业内容:(1)她从课本走来①、抓好课文的“基础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础,一般我们都提前布置这个任务,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抄几遍生字词语。

其实,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是提不起兴趣的。

即使完成了,也是奉命行事。

要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自觉地去掌握这些基础,就要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读几遍课文,抄几遍字词,而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

例如在教学《看不见的大力士》一文时,我事先布置给学生这样的作业:A、看拼音读一读生字,然后按部首、结构归类记一记这些字。

B、你佩服这个“看不见的大力士吗?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地回答。

同样是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意,但这样设计,就不会让学生觉得是无聊的。

当他稍加动脑完成作业时,他又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作业。

②、填补课文的“空白点”。

教材中往往有许多课文没有明确写出结果,而这里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内容,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因素,让学生想、说、议、写,就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写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做了个美好的梦,我让学生假设结果,把故事补充完整。

学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有的学生让凡卡摆脱了悲惨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写凡卡长大后成了一个革命家,率领穷人和地主、资本家进行斗争。

这虽然有点脱离了文章的中心,但却可以看出学生有着善良的心,他们同情凡卡,憎恨资本主义,这样的思想教育寓于无形之中,不是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吗?而且也拓展了课文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③、制造课文的“争论点”。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能发现有些课文在内容上隐含着一些争执点。

而我们的学生,他们又是有着独特个性和思维的人,他们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

在家庭作业中设计一些具有争论价值的作业,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在学生初学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花生的好处很多,桃子、石榴、苹果的好处也不少,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个?请说出理由。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一种课外延伸,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有短短的40分钟,要想从课堂教学中真正挖掘学习重点与难点,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提高与加强,只有将作业优化设计,让学生有效完成,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文章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体系作业观念作业模式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作业,它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在课内或课外完成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业的有效性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在设计和评改作业时是否高效、科学,是否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能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作业的有效性强调在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强调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标准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作业是否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作业的针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预留一些课后作业,以巩固课上知识为目的,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盲目地留作业,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重难点,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课后作业。

这种留作业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会做很多无用功。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留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根据课上所学知识的核心,作业量不要求大,只要求精,要有针对性地留作业,要让学生通过少量的课后作业,最有效地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也是对学生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知识的检查和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把握关键给学生留一些能有效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深词汇理解能力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可以有效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预留课后作业中教师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以最少的课后作业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新理念下语文发展性课外作业的探索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课外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狭加上“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仔细分析这种传统的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三是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矿藏不去采掘,就着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四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五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六是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

如此单调的刺激,使学生在常年纸与笔的机械摩擦中,逐渐消钝了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显然已成为当前语文学习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而且,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注重发挥学生在作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获得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变苦学为乐学,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呢?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摸索出这样一条路子:
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

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

倘要使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该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符合语文的学科
特点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讲究作业内容、形式的趣味性,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1、趣味来自对创造能力的强化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其实遍布于语文学科的每一个角落。

据文画图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理解、创造能力。

例如学了《火烧云》第一课时后,我布置学生仔细读课文,把表示颜色、形状的词语划出来,并试着用彩色笔画出课文所呈现的美丽景象。

学生听后,一个个兴趣盎然。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他们的画颜色十分丰富,许多我也说不出来,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画,他们就告诉我:课文中不是有这么一句话:“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另外,他们也把作者所看到的变化多端的小动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佩服。

你看,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仔细阅读了课文,感悟了重点字、词、句,老师又何须多讲。

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也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

2、趣味来自对想象能力的激活
编写故事是一项对激活想象能力较为有效的作业设计。

给他们一些词语,如海浪、星星、一望无边、活泼可爱,让他们围绕这些词语编写一个故事。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自己编故事,所以,这类题目当然受到他们的喜爱。

有了兴趣,就会乐于去做,呈现在你眼前的作业往往会令你耳目一新。

当然,训练想象的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描述或记录脑中呈现的画面;也可看一幅画,想象静止画面中人物活动的场面。

想象作业一旦突破固定模式,将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使学生兴趣盎然。

3、趣味来自对实践能力的锻炼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实践是重要的。

实践性作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对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以抛开书本、文字的束缚,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编排表演,一展身手。

如学了《景阳冈》后,让学生在熟读武松打虎的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打虎”表演,亲自过
把“打虎”瘾。

另外,让学生写手抄报也可以说是一种趣味活动。

如学完了《航天飞机》后,我让学生以“航天飞机简介”为题,写一份手抄报。

课后,学生们又是跑阅览室,又是上网查资料,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由此可见,有趣的作业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诚然,趣味性作业远不止这些类型,只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从学生出发,努力挖掘,趣味性的作业一定会唱响学生课外作业的主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