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 辨析多音字“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默读课文,说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读出来的。
3. 和同学交流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重点、难点重点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突破方法(A案)圈画出描写言行的词句,批注其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品质。
(B案)通过填写表格和交流,感受人物品质。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突破方法(A案)圈画出描写言行的词句,批注其心理。
(B案)通过填写表格和交流,感受人物品质。
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讲授法、批注法。
(B案)讨论法、填表法、练习法。
学法(A案)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B案)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
(B案)多媒体课件、学习表格。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A案一课时课时目标1. 辨析多音字“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默读课文,说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读出来的。
3. 和同学交流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一、出示生字,检查预习1. 认读生词。
青稞搪瓷碗收敛搀扶抽噎瞻仰生锈鱼饵奄奄一息2. 辨析多音字。
和:A: hé平和,和缓。
组词:和缓。
B: 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组词:和面。
C: hè和谐地跟着唱。
组词:曲高和寡。
D: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组词:和牌。
E: huò把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
组词:和药。
二、初识老班长1. 老班长是什么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他的介绍。
(第2自然段)2. 朗读第2自然段,问:从这一段的介绍中,你们发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3. 交流要点:从年龄上看,正值壮年;从外貌上看,十足的老人;从别人对他的态度看,是个和蔼的人。
三、走近老班长1. 画出句子:课文除了这一段外貌描写,更多的是对老班长言行的描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
2.简介长征。
看一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
3.师:看到雪山草地,你的记忆里,跳动着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使你至今难以忘怀的人?(生谈长征故事)4.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长征中的特殊英雄。
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书题、齐读)二、整体感知、预习交流1.师:课前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谁来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师:指导员交给老班长什么任务?(出示:一路上……) 3.找重点内容“三天”: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深受感动。
那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在老班长带领大家走出草地的那么多日子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天?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天?(标出所在的自然段) 4.师小结:小梁发现了老班长不喝鱼汤秘密的这一天,秘密泄露后命令大家喝鱼汤的这一天,最后的老班长英勇牺牲的这一天,都深深感动着我们。
5.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最让我们感动的三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相关段落,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体会。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学生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 1.走进第一天:发现秘密(1)生读受感动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十分微弱,只留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能够分为几部分?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五、口语交际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2篇】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就应强调哪个词?(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
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一教时[第二教时]四、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
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
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2.同学们,你都读过哪些长征故事呢?(学生自由表达)3.过渡: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老班长)4.齐读课题。
5.教师介绍作者和事件简介。
作者介绍:杨旭,生于1932年,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
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期间。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课文以及学生读过的长征故事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在了解事件背景的前提下进入课文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好地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kē xié táng ěr liǎn chān yǎn yē zh ān稞胁搪饵敛搀奄噎瞻2.借助关键词,梳理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借助时间词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并列出小标题。
1935年秋天:________ 一天:_________ 有一次:_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_ 这天上午:_________ 预设:1935年秋天:接受任务一天:钓鱼补给有一次:发现秘密第二天:坚持让汤这天上午:悲壮牺牲(板书:接受任务钓鱼补给发现秘密坚持让汤悲壮牺牲)3.借助小标题,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3课《金色的鱼钩》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 难点:深入体验课文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作者背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4. 总结与提升: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1. 金色的鱼钩2. 作者:作者名3. 主要内容:课文内容的简要概括4. 象征手法:课文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作业设计1. 必做题:总结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选做题:选择课文中的一种象征手法,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象征手法的掌握情况。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内容共2000字左右,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
以上内容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
2.快速阅读,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说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你们知道这句话描写的是谁吗?(生举手回答)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英雄,大家都叫他“老班长”,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及刚才提出的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简评阅读效果。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共议,明确: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为光荣牺牲的故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品析(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的语句。
2.这几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出示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说明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体现了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 教学教案(多篇)
15* 金色的鱼钩【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品质。
语言运用:运用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感受老班长尽心尽职、舍己为人的形象特点。
思维能力:能在具体情节和典型环境中,关注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从中感受老班长的崇高。
审美创造:体会阅读小说的乐趣,感受读书的快乐。
【课前解析】关于课文: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关于草地环境: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千米。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了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背景1.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出示课件3),导入:你知道长征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
(板书:金色的鱼钩)2.了解长征和松潘草地。
(出示课件4、5)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6)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质凝导入出示: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资料,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文字或视频资料,透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明白,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能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能够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述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2.这几次描述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质(精选1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质(精选13篇)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透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它就是《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二、体裁简介1、这是一首元曲,我们一起看到课后注释⑨,它选自《全元散曲》。
上一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过了元曲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属戏剧,是用于演出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散曲属诗歌,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小令只有一个曲子,套曲是由若干曲子联缀而成的一组曲子。
2、天净沙:曲牌名。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3、秋思:标题。
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
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三、初读感知1、生自由朗读:首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这首曲,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2、你们来说一说,这首曲写了一些什么?(写了景,有没有情?什么样的情?人,什么样的人?)3、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研究探讨,然后分任务,一人读原诗句,一人绘画面,一人谈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我读出了”4、哪位同学可以用流畅的语言把画面连缀起来?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秋风,在荒凉的古道上独自前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
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3.齐读句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和、稞”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肠胃病、高颧骨”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还记得毛泽东《七律长征》吗?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遍,记得背出铿锵有力的气势。
13《金色的鱼钩》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3《金色的鱼钩》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能够流畅朗读出课文内容;2.掌握本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并懂得运用;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心大自然。
二.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环保意义,培养环保意识;2.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 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2.了解课文的环保意义,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生命。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做《金色的鱼钩》,这一课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你们感觉这个课题和小男孩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环保,珍惜生命,关心自然,各位同学们都应该关心我们的环境,珍惜生命,善待自然。
2. 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读一遍《金色的鱼钩》课文,读时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默读两遍,大声读一遍)3. 分析课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和分析课文,课文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让我们一起一段段来欣赏。
(教师先介绍本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特点,理解其含义,感受其艺术魅力)4. 延伸阅读介绍与环保有关的文章或诗歌,强化对环保的认识,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5. 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选择适当的比喻或拟人,给金色的鱼钩起一个更生动形象的名字。
(2)小组合作,设计一组环保宣传语。
(3)自由发挥,谈谈你们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你们能为环保做出什么贡献?6.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学习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理解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发挥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从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五. 课外拓展(1)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学习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2)在家庭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光盘行动等;(3)团队合作,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宣传更多的环保知识。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教案+反思)
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
2.快速阅读,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说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你们知道这句话描写的是谁吗?(生举手回答)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英雄,大家都叫他“老班长”,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及刚才提出的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简评阅读效果。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共议,明确: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为光荣牺牲的故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品析(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的语句。
2.这几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出示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说明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体现了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3 金色的鱼钩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ppt课件教案设计(4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了解课文背景,知道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理清思路,再读质疑。
过程与方法:1.概括故事、品读语句。
2.朗读法、问答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了解长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感悟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
2.走进长征,了解长征,课件出示长征的资料。
3.导语: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生读。
你为什么重读“金色”?想知道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为什么重读“鱼钩?”想知道围绕鱼钩发生了什么故事?(设计意图: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了解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时间:1935年秋天2.地点:草地3.人物:老班长三个小战士4.事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
提示:把四要素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1935秋天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设计意图:课文较长,学会快速读文,捕捉关键信息,指导学生用连接四要素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学法引领:读,仔细观察,能用猜谜、结构加减组合熟记字形。
用红笔强调易错点,找出形近、音近的字,在辨析中学会正确运用生字。
)1.小组内组织订正、检查2.展示学习情况。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教案
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颧”字的读音是“qu 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课件出示: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
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教案
备课素材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
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
粒大皮薄,麦麸少。
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粗糙(zào cāo)作料(zuò zuó)勉强(qiǎng jiàng)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 yī yē)二、写反义词。
沉重—()粗糙—()挽救—()鼓舞—()脆弱—()三、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脆弱虚弱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精品教案
2.在引导体会“为什么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时,要让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进而体会到老班长之所以不合眼是担心三个病号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担心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自己的任务。
3.在体会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时,可以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先谈对句子的理解,然后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学生深刻体会:这鱼钩是一种深深的怀念。这鱼钩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这鱼钩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
4.师生共同朗诵《长征》,缅怀先烈。(配乐:《英雄的黎明》)
根据学习,进行多元引读,加深学生感悟。
屏显内容:
这鱼钩是_____________;
这鱼钩还是___________;
这鱼钩更是___________。
1.在学生汇报资料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同时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2.教师板书课题的时候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钩”与“钓”的区别。
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1)纠正读音,理解词语。
(2)给文章标清自然段。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有困难,可以借助手上的学习卡一。
1.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2.进一步体会: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三、用眼用心,重点赏析(用时:1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颧”字的读音是“qu 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
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颧quán 骨 两鬓bìn 威胁 喜出望外
收敛 弥漫 衰弱 瞻仰 奄奄一息
3.检查学生读准字音。
“鬓”字是前鼻音;“颧”字读“qu án ”。
4.借助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7.学生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
(板书: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到要求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正确读音;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 文章描写细细品,红军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 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读完之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重点交流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①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②提示: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等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预设: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
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预设1:班长因为没有吃的感到忧虑,所以他整夜合不拢眼。
预设2:从“喜出望外”可以看出发现了鱼,对班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3)指导朗读:分男女生读。
(4)小结: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5)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①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②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③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2)老班长奄奄一息,却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课件出示: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3)学生交流。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的学习向导,深入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板块四“金色鱼钩”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传
1.学习第四部分。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
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文导入时也别出心裁,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