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短文两篇

庄重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
xiǎn

课文分析:
爱莲说
二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进行描写的。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出淤泥而不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不妖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中通外直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蔓不枝
高洁质朴
正直, 不攀附 权贵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香远益清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美名远扬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亭亭净植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应当
二 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拟人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比喻
总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2.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板书:对偶 衬托 写人------高雅
明确(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板书:类比 隐含 立志-----高远
2、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引申: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教师板书:虚实 正反 写事-------有趣
教师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六、精读品析:
1、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知识链接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县仍保存着。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文脉结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莲 君子―→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气质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 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宋代 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人,________(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
号“元公”。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 • •
•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 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 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 情或无情之作。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 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 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 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 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 “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
22 短文两篇
1.一词多义
花 结构助词,的 . 水陆草木之 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 . (1)之 不译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0),洛阳人,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诗现存800余首,词作亦存40余首,具有民歌特色。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

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古义:弹奏;今义:调试,调配。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适合。

)(2)词类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用做使动词,使……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用做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做动词,远播,显得清香。

)宜乎众.矣(名词用做形容词,很多,多。

)(3)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何陋之有(倒装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4.主题解说《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表现了莲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5.重点突破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抒发情感(言志),对所托之物的描写,两文分别有什么不同?提示一:《陋室铭》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提示二:《爱莲说》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2 短文两篇(5)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2 短文两篇(5)

• 1、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 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 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
•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 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 3、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 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 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 安然赏此美景;
旷达乐观
总结全文: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 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 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 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Βιβλιοθήκη ,月色 ,欣然 。念


。怀民 ,相与
。庭


,盖竹柏影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 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一、初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 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 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 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 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 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 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1.掌握生字词及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能背诵默写课文。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 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 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 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山 水

景 人描

陋室铭
(不陋)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德馨)
庐 亭





爱莲说 ——周敦颐
1、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能背诵默写课文,。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 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 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平民,这里指没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
有什么学问的人
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
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
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重点词语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①调素琴弹:琴。调,调弄。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②金素经琴:,不加装饰的琴
何陋之有?
③丝竹: 佛经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 起?目的是为了引出什么?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 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了。目的是为了引出陋室有室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人教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

人教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此课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名篇,全文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

文章作者借写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两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人教版语文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除《陋室铭》和《爱莲说》外,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形成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八年级学生,十三四岁,一方面,他们还保留着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对于美好的事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琅琅上口的文章仍保持着强烈的热爱,对于朗读不乏兴趣。

另一方面,他们的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

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

三、教学设想1、“文”“言”并重,注重挖掘文章的文意之美。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要充分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把握一些词、语、句,疏通文意;领悟本文托物言志表达文章的主旨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四、总结全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2 短文两篇(2)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2 短文两篇(2)
爱 莲 周说
敦 颐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重 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读课文,了解莲花的美德,学 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的高尚情怀。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 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 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 世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宋 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 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 《周元公集》。
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 了写人。
托物言志
君子的高 尚品质
托物言志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借用事
物、景物(如花草树木等)来寄托思想感
情或理想的手法。 托物
言志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意在表达对莲的喜爱,但除 了写莲花外,还三次提到了菊和牡丹,这样写有何 作用?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和高尚品质。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重点词语
①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②染: 沾污(污秽)。 ③濯: 洗涤。 ④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
指清水。 ⑤妖: 美丽而不端庄。 ⑥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⑦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⑧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 庄重。
⑨焉: 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菊花

莲 牡丹
四、背读课文,把握情感
文章除了对莲的高度赞美外,还有其他 情感吗 ?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 消极避世,又不愿像 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 贵,他要在污浊的世 间独立不移,永远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 的品德。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多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多深,有了龙居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注释】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有名、著名。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灵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德行。

【注释】斯:这。

惟:这里是“只”的意思。

吾:我。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注释】苔:苔藓类植物,常贴地面生长,根、茎、叶不明显。

上:长上。

入:映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一起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往来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注释】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注释】调素琴:这里指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看,观览。

金经: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既)没有(嘈杂的)乐声来扰乱两耳,也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注释】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身体劳累。

形。

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蜀扬子云的亭子。

【注释】诸葛: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省。

子云:扬雄,西汉时文学家,字子云。

这里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意思是说,它们虽然简陋,但因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原意为“有何陋”,此语出自《论语子罕》,原句是:“君以比喻起兴,以虚(山水)衬实(陋室主人),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优质课件(2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优质课件(2课)
八年级语文上(RJ)教学课件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Biblioteka 。2.了解铭文的特点。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刘禹锡的《陋室铭》名留千古,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 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 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 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 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 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 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 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 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 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水 龙 灵
——
当堂检测
练习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室 不在 陋 ,有 德 则 馨 。
(根据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 ,有 则 。
当堂检测
练习二: 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 :品千古美文 下句:
当堂检测
练习三
请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课堂小结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托 物 言 志 “物”: “志”: “陋室” “德馨”,即:不慕荣利、安贫 乐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填空。

(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10.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2)《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3)《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4)《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12.解释下列词语(1)斯:(2)馨:(3)案牍:(4)劳形:1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15.指出龙、仙比喻什么?1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节操和的情趣。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给下列字注音:蕃()濯()亵()鲜()1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9.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可爱者甚蕃.(多)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③亭亭净植.(种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21.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牡丹”比喻“莲花”比喻看法:2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5.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最喜爱的花:喜爱的原因:。

(三)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

衡因洞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其言,与之书,终成大学(大学问家)。

2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好.学()(2)洞.壁()(3)求偿.()(4)邑.有文氏者()2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主人感其言,与之书。

28.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题目:29.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后谈谈你的想法。

(写一段话,字数不超200字)三、写作30.题目:《爱说》提示:按照《爱莲说》一文的结构,仿写一篇《爱×说》,“×”可以补写为“花、草、树、木、鱼、虫”等等,字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1.lòumínɡxīndúhónɡrúyūliánmàntáishǔyìyì3.(1)出名(2)灵异、灵性(3)德行(4)台阶(5)调弄(6)沾染(7)更加(8)应当4.(1)A (2)D5.(1)A (2)B (3)C (4)C (5)B (6)A (7)C (8)C6.(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2)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3)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乱(4)动词作使动用法使……劳累(5)蔓、枝:名词用作动词蔓枝缠绕(6)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幽7.(1)身样子(2)美好芳香(3)大、渊博今常指鸿雁、书信(4)泛指管弦乐器今指丝绸、竹子(5)当、当然今为合适、应当8.(1)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2)这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6)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7)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8)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9.(1)铭刘禹锡《陋室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2)说明议论用来抒发感情宋朝周敦颐周元公集(3)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趋炎附势追求富贵10.(1)“惟吾德馨”提挈全文大意(2)表达居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3)这段话将莲人格化,是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在这里,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意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用意在于表达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从中看出作者在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中,并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二、(一)11.……‖苔痕……‖南阳……12.(1)这(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官府的公文(4)使身体劳累13.A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15.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16.陋室铭刘禹锡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二)17.fánzhuóxièxiǎn18.(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9.B 20.C21.(1)花之君子者也(2)出淤泥而不染22.富贵的人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23.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态24.BC DE A(三)25.(略,言之成理即可)26.(1)喜欢(2)凿洞(3)报酬(4)同乡27.(1)希望能得到主人家的书全部读完它们。

(2)主人被他的话感动了,就借给他书。

28.凿壁借光或凿壁偷光29.(略)三、3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