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和近代史
东北近代史心得体会感悟
![东北近代史心得体会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461fb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c.png)
东北近代史心得体会感悟东北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地区。
通过对东北近代史的学习,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东北地区在历史中所经历的曲折和艰辛。
东北近代史的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国家的命运与地区命运紧密相连。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国力强盛的象征,也是抵御外族侵略的前线。
但是随着近代中国的沦陷和东北割让给日本,东北地区一度沦为殖民地,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资源库。
这段黑暗的历史让我深感痛心,也更加明白了保卫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而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又成为解放军的主战场之一。
伟大的东北抗联在东北大地上遥相呼应,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东北解放后,地方上的新政权迅速建立,东北地区也开始了艰苦卓越的建设和重建。
这个时期的东北地区重振雄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今天的东北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东北近代史,我不禁深思:一个地区的崛起与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也依赖于那些奋斗在历史前线的英雄们。
他们不畏艰难,甘愿付出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保卫家园。
正是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和英勇牺牲,才有了今天东北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革命烈士们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和平、稳定和繁荣,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东北近代史给了我很多启示和体悟。
首先,我们要牢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
历史是不可复制的,但是英雄不朽。
我们要学习英雄们的坚毅和勇气,时刻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只有在实践中努力奋斗,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可敬的人。
其次,东北近代史也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崛起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没有人民的团结和努力,就没有东北地区的繁荣。
我们要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主动参与到地方发展中,为家乡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东北近代史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国家安全工作。
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障地区稳定和繁荣。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大事,了解国家的安全形势,并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建设中。
论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论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2811a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6.png)
论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近代以来,东北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为东北的发
展提供了积极的助推力。
首先,东北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了抗战斗争,他们组织和参加各
种抗日民族联军,用心良苦地保卫家园,捍卫了祖国的荣誉,展现了
知识分子精神的英雄风采。
其次,东北的知识分子组织了许多社会活动,促进了东北经济的
发展。
他们到农村大力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倡导农民实践解放思想,并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传播新思想,推动了东北社会结构的进步。
此外,东北的知识分子还致力于提升教育水平,他们在教学实践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开创了一条基于实践的教育之路,为社会日渐
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加强了东北经济文化的建设。
总而言之,东北的知识分子在近代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抗战斗争,促进经济发展,开展教育实践,普及新思想,为东北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5843e3c0912a216147929e7.png)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
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
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
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
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
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钾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
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
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
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
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
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
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
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
九一八事变对东北人民生活的冲击与变迁
![九一八事变对东北人民生活的冲击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7ef0d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2.png)
九一八事变对东北人民生活的冲击与变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假借柳条湖事变的名义,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与变迁。
首先,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动荡局势。
在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东北的主要城市,推翻了当时的满洲国政权,建立了伪满洲国。
这一系列的变动使得东北地区陷入了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社会秩序被打乱,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寻找安身之地。
这种动荡局势给东北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其次,九一八事变对东北人民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在日本占领东北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剥夺了东北地区的资源和财富。
日本军队将大量的东北资源运往日本本土,导致东北地区的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许多企业倒闭,工人失去了工作,农民失去了土地。
东北地区曾经繁荣的工业和农业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他们面临着失业、饥饿和贫困的威胁,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此外,九一八事变还对东北人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本占领东北后,他们试图通过强制推行日本文化和教育来消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他们关闭了许多中文学校,强迫东北人民学习日本语言和文化。
这对东北人民的文化传统和自身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东北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尊严,秘密地进行着抵抗和反抗。
他们努力保留自己的语言、习俗和传统,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底线。
然而,九一八事变也催生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在日本占领东北后,一些东北人民开始组织起来,秘密地进行着抗日活动。
他们建立了地下组织,进行了游击战,抵抗着日本的侵略。
这些抗日斗争的英雄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东北人民的尊严和自由。
他们的抗日斗争激励了东北人民的斗志,鼓舞了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33f8ec0975f46527d3e1a2.png)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来到东北,当然关心东北的历史。
古代的东北人口稀少,民族变迁大,缺乏文字史料,现在许多研究古代东北的史料都是从汉政权的史料中寻找记录,不够完整。
近代东北由于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移民,使得东北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出现了断裂。
在网上找到一篇介绍东北近代史的文章,非常高兴,略作删节,以飨读者。
因受博克字数限制,将其分成几篇发表,小标题是编者所加。
该文观点不代表本人。
)一、200年的移民史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
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
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
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
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
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甲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
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
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
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
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897—1931年东北移民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1897—1931年东北移民](https://img.taocdn.com/s3/m/e80e882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7.png)
弧inlpoIt纽t role ill nlis phenom锄on.By孤d l对ge,me perfomarlce w勰more
Shanhaig啪 prominent during the pefiod of 1 897-1 93 1.Re如gees inside
巩
日期:嘲年}A}于B
(’日
I
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
⑨
硕士擘位论炙
MASTER’S THESIS
序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内地人民向边疆迁移的传统。移民可以划分为政府性移民和 自发性移民两种,不同时期两者的主导地位不同。有时政府性移民占主导地位,有 时自发性移民占主导地位。政府为了开发边疆,扩大耕地面积,调节人口与耕地的 比例①,鼓励内地人民向地广人稀的边疆迁移。或者由政府有组织、大规模地向边 境移民。中国历代政府出于国防的需要,移民屯垦多设于边患地区、要冲之地。通 过移民可以巩固边疆、开垦荒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部分 汉族人民为了生存发展、逃避战乱灾荒等自发地到地广人稀的边疆定居,成为当地 的一分子,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本文以<1897—1931年东北移民》为论文题目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1897一1931年间的 移民更值得深入思考,这一阶段是近代东北移民的高峰期,移民数量之多、规模之 大历史罕见,对东北的社会经济发展,边境巩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931—1945 年日本占领东北期间,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占东北人口多数的移民 起主要作用。从后面的学术动态简介中可以看出,对移民问题的研究,虽己有了一 定的学术积累,但与其他地区的移民史相比,近代东北移民史的研究仍十分薄弱, 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1897一1931年间的东北移民研究更为薄弱。 其次,笔者在读研期间就开始关注东北移民问题,收集移民资料,经过二年来 的积累,对东北移民问题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此外,笔 者的先辈是东北移民。笔者本人是在东北出生长大的,对东北社会的状况比较熟悉, 搜集东北移民方面的资料容易些,具有研究东北移民问题的优势。基于以上考虑, 笔者选择<1897一1931年近代东北移民》作为硕士论文选题。 《1897—1931年东北移民》分析了移民社会背景、移民进程及对东北社会经济 的影响。“移民潮"的形成,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趋动的结果,是人们为生存发展 而进行的移民。本文有助于人们了解当时关内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人们
闯关东精神是具有东北特色的民族精神
![闯关东精神是具有东北特色的民族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357152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6.png)
闯关东精神是具有东北特色的民族精神闯关东精神是具有东北特色的民族精神,它源于中国近代历史上东北人民困难重重的生存环境和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东北地区深深扎根,并且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闯关东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段历史事件。
19世纪末,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东北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
那个时候的东北人民,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的危机,他们毅然决然选择离开熟悉的家乡,去自开创一片新天地。
这些勇敢的东北人,他们穿越极寒的大漠,闯过险峻的关口,最终来到了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闯关东精神的核心是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资源匮乏。
东北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秉持着坚毅勇敢的精神,努力开拓生产,发展经济。
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科技创新上,东北人民都展现出了出色的创造力和坚毅不拔的毅力。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建立了一个富饶繁荣的新东北。
闯关东精神也体现了东北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和奋斗精神。
东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土地上生长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才。
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还是学术研究方面,东北人民一直秉持着对家园的情感和责任,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为东北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闯关东精神还体现了东北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在东北地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东北人民相互帮助、团结一心,共同抵御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东北人民都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仅在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今天,闯关东精神依然在东北地区发扬光大。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东北人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闯关东精神也激励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勇气和决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与不屈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与不屈](https://img.taocdn.com/s3/m/4f2098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a.png)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与不屈九一八,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中国人民艰难历程中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痛苦。
那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这场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里将讨论九一八东北人民在流离失所中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流离失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东北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大批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他们逃离家园,四散奔逃,无助地面对战争带来的苦难。
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东北人民面临着食物短缺、缺乏医疗资源、丧失亲人等多重挑战。
无依无靠的他们,不得不在战争余波中艰难地生活下去。
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捡破烂、讨饭食,生活状况极为艰难。
二、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尽管东北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反而展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东北人民毫不畏惧,积极组织抗日活动,为保卫家园、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
他们在流离失所的状态下,不断寻求机会反抗,积极参与抵抗运动,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战期间,东北人民还发扬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他们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共同生活在困境中。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让他们克服了无数困难,为国家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流离失所与不屈精神的意义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与不屈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坚强,充分展现了东北人民乃至整个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抗日精神,为国家的独立与解放事业树立了榜样。
在如今的时代,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传承九一八东北人民的不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只有通过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奋斗,我们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梦想。
总之,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与不屈精神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民族精神传承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民族精神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72d00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4.png)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民族精神传承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对于东北地区和整个中国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东北人民的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首先,九一八事变使得东北人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事变爆发之前,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之一。
东北人民积极参与反帝斗争,对于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有着强烈的意识。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让东北人民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一致,才能够抵抗外来侵略。
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在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并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使得东北人民更加珍惜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
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让东北人民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传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文化侵略,试图将东北人民的文化转化为日本式的文化。
面对这一威胁,东北人民坚决抵抗,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组织文化活动、开设学校等,来弘扬和传承东北的文化精神。
再次,九一八事变也激发了东北人民的爱国情怀。
事变的发生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东北人民被迫忍受着残酷的统治和剥削。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东北人民的爱国情怀依然没有动摇。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地下抗日活动、游击战争等,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抵抗。
这种爱国情怀在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成为了东北人民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九一八事变也使得东北人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事变的发生让东北地区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之中,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痛苦。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东北人民意识到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等方式,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东北历史作文
![近代东北历史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ffe51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4b.png)
近代东北历史作文
说起东北的近代史,九一八事变是我们难以忘却的痛。
1931年9月18日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张学良忠实贯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沈阳沦陷,长春沦陷,哈尔滨沦陷……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殊死搏斗,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燃起了民族抗战的烽火。
我们知道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白山黑水间,处处留下中国人不屈的身影。
九一八始终敲响警钟:国耻在心,重任在肩,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今天,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965e9a0fe87101f69e319526.png)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中国东北,40年代叫满洲,古代称辽东,从地理、历史、以及族群的角度如何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甚至分析研究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人。
有些中国人一提起东北人就将其和满清或古代的金、辽联系起来。
那我们就先从东北人的定义谈起。
近代和现代的东北人和古代的金、辽甚至近代的满清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
(这里声明一点,本人绝对不是大汉族主义者)现在的东北人口将近一亿,他们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99%都是汉人,都是近代移民。
解放前他们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闯关东过来,解放后来自四川、湖南、湖北以及80年代以后来自浙江等地的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如果说东北人尤其是黑龙江人里三分之一是南方血统也不为过分。
说来可笑,东北人总以自己是真正的北方人自居,其实他们的南方血统在长江以北的北方人里是最多的。
古代最早移居东北的中原人可以追述的商纣时期,据说黄帝的后代及其家人一部分逃到了东北,黑龙江的CHUAI 氏至今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代,唐代以后大批来自中原和南方的道士因为受佛教的冲击而“流窜”到东北,这也就是为什么道教或其衍生物(气功大师、跳大神儿的)在东北颇为盛行,甚至可以说屡剿不灭,解放初据说在东北处决的老道人数以十万计。
时至今日,李宏志、张洪宝虽属佛教,也逃脱不了东北道教残余的干系。
谈谈东北少数民族,契丹人在东北基本已绝迹,其后裔散布在今天的土耳其,新疆的维吾尔族也应该与其有血缘关系,鲜卑人最早起源于东北,后入主中原被汉人同化。
金人、满族人的后裔在东北目前有不足一百万,还有一百多万在北京,其余散布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不超过三十万。
如今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人口一百多万,1945年,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是日本,二百六十五万人,直到1978年才大规模陆续回到日本。
他们的命运很惨,这些满洲遗弃儿的母亲在日本战败时都很年轻,而且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当时日本生活很苦(直到1965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中国)大部分都没有回国,而在东北,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不想也不敢娶日本人为妻,所以绝大部分嫁给了东北最低层的人,当时很多钉鞋的、车夫、叫花子以及农村的长工不少人娶了日本老婆,有的在农村甚至娶两个。
最新 振兴东北的历史学思考 精品
![最新 振兴东北的历史学思考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49e726127284b73f24250d6.png)
振兴东北的历史学思考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域的特殊历史。
纵观东北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对东北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与管理。
历史上的东北先后兴起了肃慎、契丹、女真、满洲和高句丽等民族,所以东北的古代史是汉族封建文化向周边地区拓展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相一致的历史。
中唐以后,政府先后在东北设立都督府,东北地区开始纳入中国的边疆管辖,得到了局部的开发。
在两宋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汉文明进一步影响到东北。
明清交替之际,东北全境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在此崛起入关的清王朝,和沙俄划定了界线,设立了黑龙江、吉林、盛京三将军,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与管理。
2.东北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克里木战争失败后,沙俄加强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在鸦片战争中通过《爱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强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朝鲜和东北的侵略,中国东北成了近代日本与俄国争夺的地区,也成了美英诸国渗透的对象。
甲午战争和“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逐渐把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打通进入东北的道路;俄国也开始把东北划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中东铁路成为沙俄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
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通过“二十一条”加强控制东北,东北成了日本的生命线。
1930年,日本对东北的投资额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58%,达到了16.7亿元。
同时,借“东北易帜”之机,美国势:力开始在东北发展,试图取得东北的铁路修筑权和贸易特权;苏俄政府虽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但仍然保留了对中东铁路的管理权。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掠夺,东北的工业出现了畸形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为苏美在远东角力的主战场,而后东北又成为内战的主战场,工农业的恢复与建设无从谈起。
3.伴随着东北被殖民的历史,东北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这主要体现在抵制俄国与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拒俄运动与抵制日货运动此起彼伏。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抗争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抗争](https://img.taocdn.com/s3/m/63d4b72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4.png)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抗争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动。
这次事件对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抗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时期东北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所做出的抗争努力。
一、经济生活的崩溃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相继沦陷。
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东北人民的经济生活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农田被掠夺,村庄被焚毁,大量的居民被迫逃离家园。
许多农民失去了唯一的生计来源,饥荒和贫困蔓延。
同时,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殖民政策,控制了东北的重要产业和资源。
许多矿山被强行接管,工人遭受剥削和压迫。
工业生产大量减少,失业率激增,工人们的生计更加艰难。
东北人民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二、抗日军民的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
军队和民众共同组织起来,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东北抗日义勇军成立,为保卫祖国付出了巨大牺牲。
东北农民起义也是当时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们不甘心沦为敌人的奴隶,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他们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给日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此外,在东北各地还涌现出了许多抗日志士和爱国人士。
他们积极宣传抗日思想,组织抗日宣传队,向人民传递抗日动态,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三、生活困境中的希望虽然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东北人民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希望。
在困境中,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东北人民积极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集体劳动,共享农田和资源,提高了农业产量。
他们还积极发展手工业和小型工厂,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状况。
在精神层面上,东北人民保持了对胜利的信念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他们团结一致,在困境中相互勉励,相信抗日斗争最终能够取得胜利。
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东北人民抗争的重要支撑。
四、九一八对中国的启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事变中国东北的民族英雄
![事变中国东北的民族英雄](https://img.taocdn.com/s3/m/f84e75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8.png)
事变中国东北的民族英雄中国东北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变,这些事变不仅对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涌现出了众多的民族英雄。
他们以鲜血和牺牲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在这些事变中崭露头角的民族英雄。
一、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沉重的历史时期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东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1. 张学良张学良是东北的一位杰出军事统帅和抗日英雄。
他在抗日战争中率领东北地区的军队进行抗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与抗日名将粟裕并肩作战,在一系列战役中屡建奇功。
2. 林彪林彪是东北的另一位英雄人物,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
他率领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组织之一,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革命战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解放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东北地区涌现了更多的民族英雄。
1. 朱德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解放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他在东北地区率领军队展开了多次战斗,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彭德怀彭德怀是解放战争中的另一位英雄人物,在东北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战役。
他带领的华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多次战斗,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抗美援朝中的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激烈的历史时期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东北地区有许多英雄勇敢地投身到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之中。
1. 程瀚程瀚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东北大学生的代表,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位英勇抗美英雄。
他在东北地区参加了多次战斗,对于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陈赓陈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出生于东北地区,多次率领部队勇敢地向美军发起进攻,为中国的抗美援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事变中国东北人民的苦难岁月
![事变中国东北人民的苦难岁月](https://img.taocdn.com/s3/m/22cfa7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c.png)
事变中国东北人民的苦难岁月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东北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事变,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这一时期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东北人民的苦难岁月。
以下将从事变的背景、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苦难中的坚韧与奋斗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事变背景中国东北是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疆域边界。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动荡不安的年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辛亥革命。
革命成功后,从清朝开始的封建帝制结束,中华民国得以建立。
然而,东北地区却成为列强角力的焦点。
随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对外侵略的日本势力的崛起进一步削弱了东北人民的生存环境,为日后的苦难埋下了伏笔。
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 经济困境:事变导致了东北地区的经济严重衰退。
工业基础遭到破坏,商业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然而在事变后,工厂纷纷关闭,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生计陷入困境。
2. 居民迁徙:事变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流动,许多东北居民被迫离开家园,迁移到内地或其他国家。
这种迁徙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他们不得不面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家人和亲人的联系。
3. 文化破坏:事变期间,日本势力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他们试图施行文化侵略,强迫东北人民放弃自己的文化身份,被迫改用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
这种文化破坏进一步加剧了东北人民的困境,在文化认同的迷茫中,他们丧失了自我。
三、人们的坚韧与奋斗尽管东北人民面对巨大的苦难,他们从未放弃希望,顽强地生活下去,并以各种方式展开抗争。
1. 抗击日本侵略:许多东北人民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他们组织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的抵抗,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自力更生:为了渡过经济困境,东北人民开始寻找新的生计方式。
他们积极开发农业资源,建立起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从而实现了自给自足。
3. 保护文化与传统:尽管受到日本文化侵略的冲击,东北人民依然努力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事变中国东北的民族痛楚
![事变中国东北的民族痛楚](https://img.taocdn.com/s3/m/75cbf2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0.png)
事变中国东北的民族痛楚【正文】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然而,长期以来,这片沃土上居住着多个民族,历经了一系列的事变和苦难,给东北地区的民族带来了痛楚。
一、历史背景中国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根据地之一,早在古代就有着多个民族的共存与交融。
然而,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上,东北地区遭遇了一系列的外来侵略和内争纷争,给各民族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二、满洲入侵与割据时期17世纪末,满洲人建立了清朝,并将东北地区作为其国内基地。
此后,满洲人对东北地区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政策实施,给各民族带来了不少痛苦。
满洲入主后,对汉族人进行剿灭,大规模屠杀与掠夺,使得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大为减少。
三、民族土地流失与文化摧毁在外来入侵和战乱中,东北地区的多个少数民族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被侵略者占据。
这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不得不迁徙或被迫与敌对势力合作。
同时,他们的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动荡中消失。
四、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地区逐渐恢复了太平盛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其他地区的忽视和经济政策的失误,东北地区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不平衡。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民众长期以来饱受经济困境和生活压力的折磨,使得民族痛楚更加深刻。
五、文化传承与保护尽管东北地区的民族遭受了许多痛楚,但他们依旧不断努力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文化。
东北地区的多个民族注重家族和社区的结合,通过口头传统、服饰和习俗等方式将自己的文化代代相传。
同时,也有一些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努力减轻民族痛楚。
六、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对于东北地区的民族来说,和平与稳定是最重要的。
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每个民族才能发展壮大,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
因此,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东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各民族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总结:事变给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带来了痛楚,但在长期的磨难中,东北地区的多个民族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努力保护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为实现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努力。
东北人由来以及风土文化
![东北人由来以及风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feeeb20ed630b1c59eeb516.png)
东北人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和乌兰察布盟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
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689年之前清东北领土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
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五盟)也属于东北地区。
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东北人的定义是指世居和定居在这片黑土地之上的一切人民,是出生和成长在东北大地上的中国人,是对东北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无比深厚的地域情结的关东儿女。
闯关东,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
关东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也叫关外地区,原来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清朝初年曾有短暂的开放,康熙七年(1668年)推行封禁政策,以致造成东北地区大量的无人区。
1860年,面对沙皇俄国对东北地区领土的蚕食,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
于是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东北地区开垦荒地。
这个过程持续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
数百万关内农民移民到东北地区。
【闯关东文化】十九世纪中叶,虚掩的山海关大门敞开,流民潮涌,汹涌澎湃。
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流动。
“闯关东”浪潮叠起,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果说“闭关”时代的文化交流表现为中原文化对满洲固有文化的“侵蚀”,受到“封禁”的人为干扰,那么,在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喧宾夺主”了。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社会变革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af9739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7.png)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社会变革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这一事件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伤害,也对东北地区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变革。
事变发生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
这个政权是由日本人操纵的傀儡政权,它在东北地区实行了残酷的统治,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暴的压迫。
然而,这一殖民统治也引发了东北人民的反抗意识。
许多东北人积极参加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九一八事变使东北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和民族觉醒逐渐加强。
其次,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日本占领东北后,他们迅速掠夺了东北地区的资源,对当地经济进行了掠夺和破坏。
许多东北的工厂和企业被日本人关闭或转为日本人所有,东北的煤矿、铁矿等资源也被日本人掠夺一空。
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下,东北人民开始自力更生,努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东北地区的社会变革也催生了一批有志青年,他们积极投身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
九一八事变还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日本占领东北后,他们试图通过文化的侵略来消解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他们对东北地区的文化进行了严重扭曲和破坏,试图将日本文化灌输给东北人民。
然而,东北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的文化侵略,他们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积极寻求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文化人才,他们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为东北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地区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事件不仅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革,也催生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民族觉醒。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https://img.taocdn.com/s3/m/94dae9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0.png)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东北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始。
在这个黑暗的历史时期里,东北人民面临着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
为了保卫家园、争取民族独立,东北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抵抗斗争。
本文将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及其取得的成果。
一、九一八事变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个借口,宣布基于所谓“洗罪”的名义对沈阳进行轰炸,并随即占领了东北地区。
实际上,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野心的产物,其背后是日本追求霸权的图谋。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漫漫征程。
二、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面临着沉重的压迫和深重的灾难。
然而,东北人民没有屈服,他们毅然奋起,开始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
1. 武装抵抗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东北人民积极组织抵抗。
广大工人、农民、学生等各个阶层积极参与到武装斗争中,成立了一批游击队和地下组织,秘密进行抗日活动。
他们利用山林、河流、城市建筑等地形,采取游击战术对抗日本侵略军。
东北人民的抵抗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怕的打击,使日军无法轻易统治整个东北地区。
2. 反侵略宣传东北人民还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唤醒民众的抵抗意识,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宣扬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思想,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同时,他们也积极向国际社会传递反侵略战争的信号,争取国际间的支持和援助。
3. 抗日团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效地对抗侵略者。
各个阶层的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
同时,东北地区的各自治政府也积极主张抗日,倡导联合抵抗日本帝国主义。
东北人民的团结为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九一八东北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成果东北人民在长期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他们的反侵略斗争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 意识觉醒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逐渐觉醒,意识到了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激发了众多爱国人士的反侵略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30
中兴网消息:
中国东北,40年代叫满洲,古代称辽东,从地理、历史、以及族群的角度如何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甚至分析研究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人。有些中国人一提起东北人就将其和满清或古代的金、辽联系起来。那我们就先从东北人的定义谈起。
境,这是体制转轨的通病,与东北人并无直接联系,俄罗斯人口素质那么高不也没有取得显著任
何一个有良知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报以同情和帮助的心态,因为这是国家欠东北的债,他们应当得到补偿。在旁边讥讽、嘲笑说风凉话是忘恩负义、是缺德的表现。虽说东北的老工业区显得步履沉重,但在市场经济以及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中,东北人还是蛮有闯劲儿的。他们在上海、广东、海南的表现相当不俗,即使当地精明的南方商人也得竖起大拇指,至少目前,能够与南方人角逐的,主要是东北人。到深圳看看,讲东北话的大老板有多少,当地人都说,温州帮(我的老乡)做小买卖,东北帮做大买卖,就是在北美,做国际粮油、服装厂、经营房地产的也数东北人最多,去年福布斯首富前十名,东北籍的占了四个,今年依旧榜上有名。
50年代,整个东北成为朝鲜战争的经济军事供应基地。从50年到80年,东三省一直是中国工业的大动脉,这三十年里,从东北向祖国的中南、西南、西北地区迁入了数以千计的大型企业,输入了大量来自东北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工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提高了当地的人口素质。这些东北人的后代遍布四川、陕西、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当地不少孩子即使父母都是南方人讲普通话时也带东北口音,原因就在于此。凭良心说,中国的工业规模能有今天的规模,东北以及东北的早期移民功不可莫,他们有恩于新中国,无偿地向祖国输送自己的血液,计划经济体制使大部分国企设备老化,未能及时得到更新。如今东北的老工业区面临与俄罗斯和东欧相同的困
白山黑水,直倒黄龙。中国当时有什么,没好枪,没好炮,没好政府,没好军队,唯一的资源就是人。
延历史的轴线
继续深入。1929年,东北易帜,张学良早就料到东北早晚起战事,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将炮厂、船厂急速迁入江南,将自己培养的东北军海、空军学员一个不拉地送给蒋委员长,成为日后国民党海、空军的主干。东北军之所以作出29年易帜、中原大战时二次拥蒋、发动西安事变等改变历史的抉择,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其实早在易帜之前,1926年奉系将领郭松龄曾想率先投奔孙中山,最终失败。这一切都是以避免内战为宗旨,东北军不是不能打仗,当年区区20万人马,其势力一直发展到上海,虽然日本人曾给以帮助,但吴佩服、孙传芳哪个没有帝国主义撑腰,甚至北伐军也是苏联全力支持。仅仅因为奉系很多年轻将领绝大部分是职业军官,身在东北更能体会到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对内战已经厌恶透顶,西安事变实际上救了蒋介石,否则,东北军少壮派很快就会集体投奔红军,这样局势更不好收拾。军长王以哲遇刺已充分说明了这点。
接下来再谈谈东北人的性格,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属于豪爽的一类,在大学里,工作当中,但凡是个东北人,蔫、坏、损的事找不着他们,当然不排除个别分子。他们做事执著,帮助朋友不图回报,热心肠儿,性情宽厚,没什么坏心眼儿,学生干部不少。甚至许多南方人包括我本人都喜欢同东北人交朋友,因为他们常常是很真诚的,满有人情味儿的。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南方人当中,无论是娶北方的,还是嫁给北方的,东北人是最多的,尤其解放后,南北通婚的人中,东北人比例高达75%,个别省份和地区高达85%,仅解放初解放军四野南下,百万大军中东北人占了绝大部分,他们的后代仅在广东、福建就以数百万计。现如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东北的骗子越来越多,我的父亲就被东北人骗过,我妹妹至今还对东北人耿耿于怀,但哪里没有坏人呢?咱们浙江的骗子还少么?南方人之所以只对东北人意见大,是因为他们与东北人打交道最多,与其他地方的北方人打交道太少,并且发现他们确实是我们强有力的对手。东北人以前闯关东,如今猛龙过江打拼上海、称雄广东、虎居海南、闯荡北美,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关东父老。没有给中国人摸黑。在海外,除了我们温州老乡精诚团结、同仇敌忾,就是东北同胞敢打敢拼,不畏强暴,与当地侨乡懦弱温良的消极形象形成鲜明对照。少帅张学良最能体现东北人的品质,94年我在日本看NHK采访,日本记者问他恨不恨蒋介石,他说:“我不恨他,我的结局这么惨,归根结底是由日本人侵华造成的,要恨也只恨日本军国主义,怎么能恨到蒋介石,不错,我们在
在此声明,本人对朝鲜族同胞没有任何恶意。由于这几千万的东北移民,使得日俄的所谓“满洲问题国际化”成为镜花水月,在四十年代日本曾想利用满汉情结离间东北人和关里的中国人,至于满族人如何表态我不甚清楚,但东北的汉人是不吃这一套的。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东北,之所以放弃了吞并吉黑两省的野心,就是因为这些抡锄头把子的山东、河北的老乡已遍布东北三省的每个省市和村落,老毛子为时已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地从以军事手段从关里打到关外,这最后一次却是让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彻底征服了
接下来谈谈东北的开发史。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钾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
古代最早移居东北的中原人可以追述的商纣时期,据说黄帝的后代及其家人一部分逃到了东北,黑龙江的CHUAI氏至今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代,唐代以后大批来自中原和南方的道士因为受佛教的冲击而“流窜”到东北,这也就是为什么道教或其衍生物(气功大师、跳大神儿的)在东北颇为盛行,甚至可以说屡剿不灭,解放初据说在东北处决的老道人数以十万计。时至今日,李宏/志、张洪宝虽属佛教,也逃脱不了东北道教残余的干系。
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
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确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战养战,东北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
接下来再谈谈东北少数民族,契丹人在东北基本已绝迹,其后裔散布在今天的土耳其,新疆的维吾尔族也应该与其有血缘关系,鲜卑人最早起源于东北,后入主中原被汉人同化。金人、满族人的后裔在东北目前有不足一百万,还有一百多万在北京,其余散布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不超过三十万。如今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人口一百多万,1945年,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是日本,二百六十五万人,直到1978年才大规模陆续回到日本。他们的命运很惨,这些满洲遗弃儿的母亲在日本战败时都很年轻,而且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当时日本生活很苦(直到1965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中国)大部分都没有回国,而在东北,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不想也不敢娶日本人为妻,所以绝大部分嫁给了东北最低层的人,当时很多钉鞋的、车夫、叫花子以及农村的长工不少人娶了日本老婆,有的在农村甚至娶两个。然而他们是最被歧视的一族,文革期间和东北的白俄一样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凌辱,因为其
出于政治原因,20年代的东北开发史某种程度一直被隐瞒,致使不少中国人甚至东北人也并不了解东北当时的成就,竟把东北经济的光环儿错误地套给了日本人,张大帅九泉之下岂能瞑目。幸好现在有些资料也逐步公开,我们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实真相。
再往下谈谈东北移民对近代中国政治深远影响。这一点也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由于东北成功的开发史,使得东北三省政治态势来发生了几千年都没有过的质的变化。由于北洋政府和张氏父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整车皮地从山东、河北甚至河南、安徽等地近似疯狂地以每年三百万人口的速度向东北大量移民,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对俄国和日本的满洲战略是致命的打击。九一八后不久,日本就有组织地以每年三十万人的速度向东北移民,但截止到1945年,东北的中国移民多达四千五百万,而日本人只有二百六十万,尽管他们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20年代,日本曾公开唆使大量韩国人移民到吉林,与东北的移民对峙,最终导致吉林“宝山路”事件,使得朝鲜人至今和东北人存在隔阂。20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吉林延边地区,这是日本为阻止东北中国化而从朝鲜移民认为造成的。有些历史问题,鉴于民族政策的敏感性,至今也不能真相大白。
近代和现代的东北人和古代的金、辽甚至近代的满清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这里声明一点,本人绝对不是大汉族主义者)现在的东北人口将近一亿,他们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99%都是汉人,都是近代移民。解放前他们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闯关东过来,解放后来自四川、湖南、湖北以及80年代以后来自浙江等地的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如果说东北人尤其是黑龙江人里三分之一是南方血统也不为过分。说来可笑,东北人总以自己是真正的北方人自居,其实他们的南方血统在长江以北的北方人里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