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 l a w23002.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3.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7.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训8学时)8.学分:3二、课程概述本课程由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与实务问题。
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与范围、功能与类型、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制度、法律责任等。
要求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讲授学时:3实验(实训学时):0主要教学内容:一、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1.劳动法的概念2. 劳动关系3.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二、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1. 劳动法的地位2. 劳动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探讨3. 劳动法的作用三、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和适用范围1. 劳动法的形式2. 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3.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中外劳动法、国际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讲授学时:2实验(实训学时):0主要教学内容:一、劳动法的起源1. 劳动法产生前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2. 劳动法的产生及其社会基础二、外国劳动立法简况1.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2.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1.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2.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四、国际劳动立法1.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2. 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3. 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与内容第三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是劳动法价值与具体制度间的桥梁。
《社会保障学》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社会保障学》教课纲领一、纲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社会保障学是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省管限选课。
就其课程性质而言,社会保障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历史进度、社会保障基金及世界各主要种类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详细内容,并能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剖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相关社会保障的问题。
本课程计划72学时,4个学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为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供给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认识和掌握社会保障系统的详细内容,包含社会救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能联系社会实质,存心识地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和知识往返答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教材与教课方法1、主教材是《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著,南京大学第一版社第一版。
2、教课方法1)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育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课应以协助学生联系实质展开自学为主。
2)可运用多种媒体教课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联合当地域学时的学习条件,供给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3)面授指导应重视于理论教课,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要点,可试用事例导入、启迪式等教课方法,注意培育学生剖析研究实质问题的能力。
二、纲领本文第一章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理论(一)教课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色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和主体第三节社会保障系统第四节社会保障理论(二)教课要求认识社会保障的定义、特色、主体以及社会保障理论;掌握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娴熟掌握社会保障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历史进度(一)教课内容第一节传统社会保障期间第二节现代社会保障期间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与发展(二)教课要求认识传统社会期间社会保障发展过程;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与发展;娴熟掌握现代社会期间社会保障发展过程。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2008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Social Security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前置课:保险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后置课: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学分:3学分课时:48课时主讲教师:曹信邦、林治芬、陆解芬选定教材:曹信邦,《社会保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课程概述:《社会保障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及经济条件;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过程;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的社会保障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成,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改革的趋势。
教学目的:通过《社会保障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诸范畴的概念、性质、作用以及运用社会保障范畴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管理的需要。
由于《社会保障学》课程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比较陌生课程,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并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使用教师课堂讲解、提供教学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注意运用国际上社会保障实践上比较成熟国家的经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保障有关理论,通过深入浅出的探究、剖析,从中找出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社 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社会保障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时:X学时4、课程学分:X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它是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涵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2、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与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二)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概念与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点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与运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概念与功能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成与运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原则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的概念与意义生育保险制度的规定与待遇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1、社会救助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救助的定义与特征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型社会救助的功能与作用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与管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与问题3、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对象与内容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我国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4、受灾人员救助制度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概念与特点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我国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1、社会福利的概念与类型社会福利的定义与内涵社会福利的主要类型社会福利的功能与作用2、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的概念与内容老年人福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我国老年人福利事业的现状与问题3、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的概念与特点残疾人福利制度的构成与实施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与挑战4、儿童福利儿童福利的概念与范畴儿童福利制度的规定与落实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展望1、社会优抚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优抚的定义与内涵社会优抚的对象与内容社会优抚的意义与作用2、军人抚恤优待制度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概念与类型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标准与实施我国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退役安置制度退役安置制度的概念与内容退役安置制度的方式与政策我国退役安置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六)社会保障基金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与分类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与特点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与用途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与方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监督3、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与决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的概念与编制社会保障基金决算的概念与执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与决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七)社会保障管理1、社会保障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与特点社会保障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与方法2、社会保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3、社会保障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社会保障监督的概念与类型社会保障评估的指标与方法我国社会保障监督与评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八)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概念与体系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内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监督体系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讲解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社会保障法 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一、引言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涉及到国家政策、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以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其内容和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框架。
二、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和背景社会保障法是指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制度,旨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和权益。
它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劳动关系等多个领域。
社会保障法的出现背景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三、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的结构1. 第一部分: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和范畴-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公共性- 社会保障法的目标和意义2.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和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 社会福利制度: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 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工资保障3.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和监督-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机构和程序- 社会保障法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社会保障法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四、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保障法的整体认识。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评估方式-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社会保障法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掌握程度。
-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社会保障法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结语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的设计旨在系统地介绍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和制度,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的说明1.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任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第三法域中居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面的目前也涉及数2.3.4.5.(1)郭婕主编,刘俊副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3)关怀:《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书:(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德)W·杜茨着:《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3)(美)罗伯特·A·高尔曼:《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英)凯瑟琳·巴纳德:《欧盟劳动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5)林嘉:《劳动法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7)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6.7.、劳动法劳动法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掌握)广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劳动关系(掌握,并能在案例中运用此项知识认定劳动关系,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与雇用关系、承揽关系等。
)(一)含义: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社会劳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五大保险展开。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知识体系
和法律框架、初步学会运用法学方法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问题、独立运用理论解
决实践中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问题。
*课 程 简 介 (Description)
(英文 300-500 字)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law undergraduates, and is mainly composed
/edu/manage/MainPlat.asp x
(中文 300-500 字,含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等) 要向学生系统讲授劳
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遵循劳动合同的缔约磋商、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
3. 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常见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问题。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讲劳动 2
法概论
第二讲 劳动 2
关系的认定 第三讲 劳动 合同的缔约 2 磋商
第四讲 劳动 2
*教学内容、进度 合同的订立
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第五讲 劳动 2
合同的变更
& Requirements)
履行、劳动合同的终止直到劳动合同结束后的逻辑主线,阐述各个阶段的法律问题,
*课 程 简 介 主要包括就业歧视、劳资双方的知情权、劳动合同的瑕疵、劳动合同履行中的工作时
(Description)
间和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履行障碍、劳动合同的预告终止和即时终止制度、离职竞
业禁止制度等等重要问题。社会保障法的讲授主要围绕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
第六讲 劳动 合同的内容 2 及履行(一) 第七讲 劳动 合同的内容 2 及履行(二) 第八讲 劳动 合同的内容 2 及履行(三) 第九讲 劳动
2 合同的履行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讲授 讲授、课堂
小作业 讨论 讲授
讲授、课堂 讨论
讲授
讲授、课堂 讨论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法学本科必修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授课语言
法学本科专业学生
(Language Instruction)
of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先修课程
凯原法学院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朱军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1
labor contract and the immediate termination system, and the post-employment restraint, etc. The teaching of Social Security Law centers on five major insurances of pension, medical care, maternity, work injury and unemploymen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legal framework of the 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to use legal method to analyze 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and to use theory independently to solve problems of 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in practice.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1. 通过逻辑梳理纷繁芜杂的立法和借助德国法既有的理论体系,让学生系统掌握劳动
*学 习 目 标 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知识体系和法律框架。
(Learning
2. 通过系统深入的法理解析和大量的案例研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学方法分析劳
Outcomes)
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学时 课程代码
LA210 (Credit 34 (Course Code)
Hours)
*学分 2
(Credits)
*课程名称
(中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ourse Name) (英文)The 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of 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The Labor Law lecture follows the logic line from the contracting consult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the conclus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the fulfillment of the labor contract, the termin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to the sequence after the end of the labor contract, explaining legal issues at all stages which include major issues such as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Right to Know” of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defects of the labor contract, the working time and remunerations in the fulfillment of the labor contracts, the fulfillment barrier of the labor contract, the notice to terminat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