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4.放大镜因中间凸起且又透明,所以叫它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它还能聚焦取火.5.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物体,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认为物体反射的光是直线传播的.6.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楚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研究中被广泛使用.7.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电视机、电脑的屏幕,不仅图像被放大了,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而且看到图像都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彩点有红、蓝、绿三种颜色.8.放大镜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皿的共同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装满水的玻璃怀,装满水的塑料袋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反之,放大倍数小.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10.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的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发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促进视力的眼镜.11.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的形状是:12.放大镜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特点:放大镜的镜片透明,中间厚边沿薄.因为镜片中间向外凸起,这样的镜片又叫凸透镜.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比方玻璃球、装满水的烧瓶.13.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沿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物体的虚像.因此会把物图象放大.14.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答:1公安人员用放大镜查找指纹.2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放大镜修理精密仪器.3农业科技人员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15.如何正确地使用放大镜?答: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16.如何自制“放大镜”?答:自制“放大镜”的三种方法:(1)用透明玻璃杯装上水.(2)透明的塑料瓶装满水后,再盖上瓶盖.(3)用保鲜袋装满水,然后扎紧袋口.制作放大镜的材料:玻璃、透明塑料、透明水晶、水滴等.17.用眼睛看和放大镜看,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答:图像放大了,看到了图像是由许多点组成的.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工具能够观察到很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由很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很多.3.昆虫的翅膀,是膜层透明的,无色的.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分歧昆虫的触角形状分歧.如:蝴蝶的(棒状)触角,蚕蛾的(羽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昆虫的触角能够嗅到气味、感触物体、平衡身体.4.苍蝇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与它的(脚的构造)有关.5.(蚜虫:约2毫米)的天敌是(草蛉:约10毫米),蚜虫有(针状)刺吸式口器,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就可看清它们的肢体.蚂蚁保护蚜虫是为了吃到更多的蜜露.6.在放大镜大下观察员昆虫的眼睛,能够看到: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大多半昆虫的眼睛都是复眼,复眼由很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分歧是昆虫小眼的个数分歧.每只小眼只能看见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拼凑.昆虫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非常敏感.7.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吸食蚜虫的体液,幼虫还能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8.你知道哪些昆虫?答: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玻璃不是晶体.2.很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组成.3.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4.制作晶体的方法:(1)减少水分(蒸发).(2)下降温度.5.雪花是六边形的,它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6.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它们都是颗粒状的,但颗粒大小分歧.在放大镜下,它们晶莹剔透,有着各自一致的几何形体.其中,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状的,味精的晶体是粒状的.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划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干看见.9.制作晶体的方法很多:①减少水份——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份自然蒸发后,就会看到玻璃片上留下所需要的晶体.②降低温度——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把溶液过滤后倒入一个干净的玻璃杯中,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后,在怀子的底部就有晶体析出,取出晶休放在玻璃片上,就可以进行观察了.10.列举四种矿物晶体:黄铜矿雪花维生素C水晶11.实验:制作晶体和大晶体(1)制作晶体:制作一杯浓的食盐、碱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上,待水分子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就可以看见它们的晶体.(2)制作大晶体:①制作一杯浓食盐溶液;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②在杯中悬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几天;③在玻璃杯底会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续把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慢慢地生长.④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四、如何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它能够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2.显微镜是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物镜的放大倍数.4.肉眼观察青苔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就像一片丛林.5.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6.(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1932年,德国)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983年,研究DNA分子).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到200万倍.7.显微镜为什么能明显提高放大能力?答:显微镜有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8.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对人类有甚么意义.答: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能够观察、研究利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拓展、延伸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9.怎样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2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纸筒、胶带实验步骤:①取2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②倍数大的在下面,倍数小的在上面,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图像最清楚为止.③用纸筒和胶带固定下来.尝试结果:做成的简易显微镜能够把图象放得更大.五、用显微镜观察(1)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像(长方形的格子),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3.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同时视野也小了很多.4.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答:1663年,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子,就把它命名为细胞.5.观察细胞前的准备.答: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把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上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为止.③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中,标本给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然后用压片夹住.④调焦:调节准焦旋钮,降低镜筒,使物镜刚好在玻片标本上面.⑤观察: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旋钮,将镜筒慢慢台升,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移动玻片标本时,移动的方面与从目镜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7.怎样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把洋葱切成两半,掰下一块,用小刀在内面表皮上轻轻划出“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2)再按下面步骤制作显微镜装片:①在一个干净的载波片中间滴一滴净水;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波片的水滴中心,标本要展平,不能折叠;③用盖波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中间不要有气泡;④从标本的边沿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波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⑤把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8.尝试: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实验步骤: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④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⑤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⑥整理器材.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被放大了,是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方格中间有一个小黑点,还看到一个大液泡.6、用显微镜观察(2)1.一切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细胞作用: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分歧的功能).(分歧生物)的细胞是分歧的,生物(分歧器官)的细胞也是分歧的.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成,功能是分歧的.统一种植物和植物,身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成,功能也不相同.7.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可以看到表皮上椭圆形的气孔,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蒸气进出的通道.叶绿体呈颗粒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又叫红血球,专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口腔上皮细胞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8.细胞的作用?细胞对于生命体有甚么意义?答: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进行的.①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变成营养是通过细胞吸收的,细胞还排除身体产生的废物.②我们呼吸的氧气是通过细胞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③细胞把能量贮藏在脂肪中,细胞还能和细菌、病毒作战,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细胞还有遗传作用;④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氧气,是食物的真正制造工厂.七、用显微镜观察(3)1.自从XXX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很多多的微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对情况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需要呼吸、排泄废物、都由细胞组成、吃食品或自己教学光合作用制造食品等.4.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结构简单,由一个细胞构成,身体细小.5.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一、是否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二、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三、是否能呼吸、吃食物、能繁殖;四、是否排泄废物;五、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等.6.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7.微生物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答: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8.举例申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甚么?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能够出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②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身,使它们酿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③在工业出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9.如何制作微生物装片答:制作微生物装片的方法:1.采集水样:从有机物丰富的池塘、鱼缸中,取水放入试管内.将试管对着阳光,如果看到有很多的小白点在水中游动,就说明水中含有微物物(草履虫等).2.制作:用滴管吸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吸掉多余的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0.怎样用甘草培养微生物?答: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甘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霉点,这些霉点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集结而成.水中大量的微生物正是以甘草为养料的大量繁殖的.八、细小世界和我们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人能观察到的最小植物,就是蚂蚁等昆虫.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3.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4.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20倍放大1500倍左右放大200万倍左右看到0.1-0.01纳米物体5.人类探索细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答:人类探索细小世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良.①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很多风险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如伤寒、鼠疫、霍乱等,从此开始了和它们作斗争并征服了很多流行症.②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改良我们的生活.如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④人类利用微生物改良和净化土壤,利用微生物分解和除掉污水、垃圾中的各种有害物质.⑤克隆生物,出产胰岛素等.第二单元物质的变革XXX、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电、火、声音、动物、植物、我们自己等).2.物质是(变革)的,物质的变革是(绝对)的、物质的变革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3.物质是在不竭地发生变革的.有的物质变革很快,而有些物质变革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有些变革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革产生了新的物质.十、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物质的变革有快有慢.有些变革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分歧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革称为物理变革.有些变革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革称为化学变革.弯曲的铁丝、折叠的纸张、布匹、水结成冰、水酿成水蒸气、蜡烛融化等都是物理变革了;火柴燃烧、铁生锈、蜡烛燃烧等是化学变革.3.沙的特点是:颗粒细小、无味、淡黄色;黄豆的特点是:椭圆形、颗粒较大、黄色、有豆腥味.沙和黄豆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4.观察到“没有明显变革”跟观察到“明显变革”的征象同样重要.5.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发生物理变革,即固体白糖成液体的白糖.连续加热,会发生化学变革,即白糖颜色逐步加热,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连续加热,炭化后的糖会燃烧.蜡烛融化是物理变革,蜡烛燃烧是化学变革.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液态的糖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变成黑色的炭一样的焦糖是化学变化.7.说说你身边物质变革的例子.答:烧饭时米酿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笔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逐步地酿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酿成沙子等.8.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答: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9.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什么?分别举出三个例子.答:区别:化学变革产生了新的物质,物理变革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举例:化学变化:火柴燃烧、铁生锈、纸燃烧、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物理变化:把纸折成纸船、铁丝弯了、布做成衣服、易拉罐瘪了、水结冰了、水变成水蒸气……10.实验:白糖加热步骤:用长柄的金属勺子,中间加入1克白糖;勺子下面用蜡烛加热,观察白糖的变革.现象:固体的白糖融化成液体的白糖;继续加热,液体的白糖产生气泡;液体的白糖逐渐颜色加深,产生焦糊味;液体的白糖冒烟、燃烧,最终炭化.十一、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自己并不甜,在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品味后,才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我们品味过程,与唾液混合在一同,生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所以,本来并不甜的米饭,品味后逐步出现甜味.2.米饭、面粉的主要成份是淀粉.鉴别其物质中是否会有淀粉的方法是滴碘酒:淀粉上滴碘酒,会成蓝色.3.(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这种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注:检测马铃薯等物质,要切开后再滴上碘酒才行,绝不能滴在物质的表面.4.淀粉不溶于冷水,配置淀粉液时,要用热水.将淀粉放入热水中,经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后就得到澄清的淀粉液.用淀粉液在白纸上写字、晾干中,要想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用棉球沾上碘酒,在白纸上擦几次即可.5.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柑桔、白糖、洋葱、6.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答:可以,因为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7.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因为米饭本身不是糖,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后米饭与唾液里的淀粉酶产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麦芽糖,所以就会有甜味.十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细小晶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液体,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实验结束留下的液体是醋酸钠,不是白醋,也不是小苏打.实验现象:①看到怀中有很多气泡产生;②听到“嗤嗤”声;③用手触摸玻璃怀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些.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饮料、蜡烛燃烧、呼吸破除的气体中都含有该气体.4、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怎样证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中气体是二氧化碳?答:(1)把点燃的火柴头伸进玻璃怀中,燃烧的火柴头会熄灭,说明怀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2)把玻璃中的气体到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杯中的液体倒出来)燃烧的蜡烛会熄灭,说明杯中的气体比空气重.而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所以说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6.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尝试资料: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蜡烛、火柴、药匙.。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对于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我为你提供以下建议:
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比如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生物链等等。

掌握实验技能:例如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实验技巧,以及如何安全
地进行实验。

认识科学工具:例如显微镜、温度计、测力计等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地球和宇宙:例如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星座、宇宙中的星系等。

掌握生物知识:例如生物的分类、生物的习性、生物圈等。

理解环境保护:例如污染的来源、环保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等。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物质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1.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改变,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的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二、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平衡三、地球与宇宙3.1 地球-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磁场- 地理现象:地震、火山、泥石流等3.2 宇宙-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星系、星云等-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宇宙的演化:恒星的形成和死亡、星系的合并和分裂等四、技术与生活4.1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技术的定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的起源: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 技术的发展:从手工到机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等4.2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电视等- 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 医疗技术: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 农业技术:种子、化肥、农药等五、科学探究方法5.1 观察法- 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观察的记录和整理5.2 实验法-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解释5.3 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调查的结果整理和分析5.4 比较法- 比较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比较的结果分析和解释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一、什么是能量1.风筝飞行利用了风能。

动车组列车运行利用了电能(受电弓从接触网取得),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拉二胡、踢足球利用了人体的化学能。

化学能的一部分在人体活动时转换成机械能,其余转换成热能。

热气球升空利用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2.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能量有大小,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4.龙卷风的动能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

5.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

6.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

7.保龄球的动能表现在:保龄球沿滑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

8.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9.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0.拉长的橡皮筋的势能表现在: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跳板跳水运动员的势能表现在:运动员弹起后会向下坠落,同时跳板恢复原状。

11.拉开的弓的势能表现在: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开持箭的手后箭会射出去,同时弓恢复原状。

压缩的弹簧的势能表现在:手受到向外的推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状。

12.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各种各样的能量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2.手握冰块时手变冷了,,因为冰块要从手部吸收热能。

热能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单元1: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是存在于我们周围微小生命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五大类。

2、细菌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细菌的直径通常以微米为单位。

3、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和环境等条件。

4、制作细菌培养基的基本材料是琼脂,它是人工合成的营养物质。

5、细菌繁殖很快,一般每隔20分-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

6、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的,它们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生物体细胞内繁殖。

7、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其中蘑菇是一种常见的真菌。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9、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

10、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是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二、单元2:地球上的水1、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水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冰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

4、水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系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水的毛细现象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力导致的,可以在纸张、布料、毛巾等物品上观察到。

6、水的沸点是100℃,冰的熔点是0℃。

7、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水。

8、水的循环是指水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太阳能的影响。

三、单元3:能量与能源1、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可以执行工作或做功的能力。

2、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资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3、电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它可以被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4、太阳能是一种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以从太阳辐射中收集并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

5、核能是一种高密度的能源,它是由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的主要来源是铀和钍。

6、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可以从风中收集能量。

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一、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 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也叫凸透镜。

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例如,镜片直径相同的情况下,中间越厚的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 显微镜。

-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微小的物体。

它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分组成。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目镜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放大倍数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400倍。

- 使用显微镜时,要先对光,再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然后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使物像清晰。

3. 微生物。

-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病毒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它们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 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等。

真菌细胞有细胞核。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物质的溶解(把盐溶解在水中),物体的形状改变(把铁丝弯曲)等都是物理变化。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物质本身的性质没有改变,只是外观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2. 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是指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 例如,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 燃烧也是化学变化。

例如木材燃烧,木材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如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以下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1. 生活与生命
- 生命的特征
- 动物的生活活动与生存环境
- 生物的平衡与自然保护
2. 物质与材料
-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实际生活中的材料与科学发展
3. 力与机械
- 力的测量和作用
- 机械的组成与运用
- 动力学中的能量
4. 动态与平衡
-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 运动的规律和属性
- 平衡力对物体的影响
5. 天地人与技术
- 天文与地球科学中的知识
- 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具体教材和教学大纲可能会有所差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杠杆原理:自行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刹车和车铃的按钮。

这些简单机械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2. 齿轮转动:自行车上的齿轮转动与齿轮的大小有关。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 材料性质:例如纸的宽度和厚度对它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 遗传和变异: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5. 化石和微生物: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在土壤里、空气中、自然水域中及生物的身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或教辅材料,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1. 能源分类:化石能源、水能源、风能源、太阳能源等;
2.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 相变:凝固、熔化、蒸发、冷凝、升华、凝华;
5. 星座:北斗七星、双子座、仙女座、天鹅座等;
6. 料物分离:过滤法、蒸馏法、沉淀法、磁选法等;
7.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负载等;
8. 电器的分类: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化工机械等;
9.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重视水资源保护等;
10. 植物和动物的适应性:栖息地的适应性、食性的适应性、生存方式的适应性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必备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必备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必备知识点一、物理和天文学1.光线和光的传播:了解光传播的直线特性,认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稳定和不稳定平衡:了解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力相互平衡,认识物体受到扰动后失去平衡的情况。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行星,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4.季节变化和气候:了解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季节变化,认识气温、降雨量、气压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重力和浮力:了解地球引力的作用,认识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

6.简单电路:了解电池、导线、电灯等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认识电流的流动和灯泡的发光原理。

7.飞行物体的特性和影响:了解物体在空气中的受力情况,认识空气对飞行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化学1.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溶解性等特性。

2.固体、液体、气体的变化:了解物质的变化状态,认识固体溶解、液体蒸发、气体冷凝等现象。

3.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的组成,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4.燃烧和氧气:了解燃烧现象的特点,认识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5.酸、碱和中性物质:了解酸、碱和中性物质的特性,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6.物质的变化和保存: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认识物质的变化是能量转化的结果。

三、生命科学1.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结构和对生存的功能。

2.动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认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

3.动植物的适应环境:了解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认识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条件。

4.食物和营养:了解食物的来源,认识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微生物:了解常见的微生物,认识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6.多样的生态环境:了解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地球科学1.岩石和矿物: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特点,认识它们的形成和利用。

2.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了解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3.地震和火山活动:了解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原因和危害。

科学1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科学1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科学1 6年级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课程主要涉及生物、物理、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对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进行总结。

一、生物
1.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哺乳动物、鸟类、昆虫、两栖动物等的特
点和生活习性。

2.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区别,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动植物的适应环境:生态系统、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二、物理
1. 能量:重力、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声能等形式的能量。

2.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溶解、沉淀、蒸发等现象的
原理。

3.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光学原理。

三、化学
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金属、非金属的特点和性质。

2. 反应与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类型,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基本化学反应。

3. 实验和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化学反应过程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综上所述,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涉及生物、物理、化学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
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增强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全
套整理
一、植物的形态结构
1. 植物的主要结构:根、茎、叶和花
2. 根的结构和功能
3. 茎的结构和功能
4. 叶的结构和功能
5. 花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种子的发芽和成长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1. 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有机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2.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1.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3. 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主要器官:头部、躯干和四肢
2. 人体的各系统及其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生活环境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生物的适应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七、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八、物质的化学性质
1. 物质的燃烧
2. 物质的酸碱性:酸、碱和中性物质
3. 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0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

2020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用力点:在杠杆用力的位置。

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时,杠杆省力。

4.省力杠杆:开瓶器、老虎、切刀。

费力杠杆是:火,筷子子。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字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5.“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6.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轮轴类工具有:螺丝刀、水龙头、汽车方向盘、扳手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8.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费力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

生活中的斜面:“S”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面,各种刀刃,螺丝针的螺纹等。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1.提高材料的抗弯能力的方法: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如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例题1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答: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V型,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

例题2拱形物体为什么能承载很大的重量?答案: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放大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4.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时,物体一定处于眼和放大镜之间。

5.使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6.自己设计一个放大镜,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步骤制作材料: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材料(比如矿泉水瓶)制作步骤:(1)在矿泉水瓶里面加满水,这样矿泉水瓶就具有放大作用力。

(2)接下来用我们制作的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可以放大则制作成功。

2.怎样放的更大1.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一两千倍。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凸透镜。

5.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较: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组合凸透镜。

7.组合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8.自制显微镜的方法(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使图像清晰。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互相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互相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得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3)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9.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目镜: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用于人眼直接观察。

物镜:位于镜头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考试内容: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科学分值:25分各册比重:上册约占40%,下册约占60%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

(错)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5、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6、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7、(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植物的根不可能有(A )生长的特性。

A、向上B、向水C向地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单元一:《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实验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3)比较直接提升小车和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7.实验: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我的猜想:斜面坡度小,省力多;斜面坡度大,省力少。

研究材料:坡度不同的两个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改变的条件:斜面坡度的大小不改变的条件:玩具小车的轻重、斜面的光滑程度实验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小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大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3)比较在两个斜面坡度上拉动滚轮所用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大越省力。

第八课自行车的简单机械1.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大小齿轮: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斜面:螺丝钉单元二:《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横梁的放法: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横梁的长短)、(横梁的宽度)、(横梁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纸梁厚,抗弯曲能力强;纸梁薄,抗弯曲能力弱。

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不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实验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梁、垫圈、书本、记录纸实验过程:(1)把薄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厚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厚度不同的纸梁承载的垫圈数。

实验结论: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材料改变形状的目的: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的。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

其中最能增加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是(改变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拱形承载重量的特点: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更加牢固)。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的特点: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4、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肋骨、足弓、乌龟壳、蛋壳、贝壳。

第五课做框架1、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的斜杠,起着(推或拉)的作用,从而不易变形。

2、框架结构稳固的原因:框架结构中,斜杠使长方形的框架变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使框架更牢固。

第六课建高塔1、框架结构的铁塔不容易倒塌的原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能有效减小风的阻力)。

2、塑料瓶怎么放不容易倒:塑料瓶(倒放)容易倾倒,是因为(上大下小);塑料瓶(正放)不容易倒,是因为(上小下大);如果(在塑料瓶内装一些水),塑料瓶就更不容易倾倒,是因为(上轻下重)。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现在大跨度拱桥的特点:拱一般在桥面的(上方)。

这样的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桥的分类:桥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铁桥)、(混泥土桥)等;根据桥梁的结构分,有(拱桥)、(钢索桥)等。

3、钢索桥的桥塔建那么高是为了:(减少钢缆的拉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许多植物的茎、动物的的骨头、生活中的钢管都是空心的,是因为:(同样多的材料,空心的管状比实心的棒状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

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第二课电磁铁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吗?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吗?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关系的实验。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关系的实验。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

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电动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

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第六课电能和能量1、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2、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把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移动。

(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

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3、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线圈中的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第八课能量与太阳1、煤的成因: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