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 形如√(a)(a≥slant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其中“√()”称为二次根号,a叫做被开方数。

- 注意: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否则√(a)无意义。

例如√(-2)就不是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 √(a)(a≥slant0)是一个非负数,即√(a)≥slant0。

- (√(a))^2=a(a≥slant0)。

例如(√(5))^2 = 5。

- √(a^2)=| a|=a(a≥sl ant0) -a(a<0)。

如√(3^2) = 3,√((-3)^2)=| - 3|=3。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b)=√(ab)(a≥slant0,b≥slant0)。

例如√(2)×√(3)=√(2×3)=√(6)。

-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b)=√(frac{a){b}}(a≥slant0,b>0)。

如√(8)÷√(2)=√(frac{8){2}}=√(4) = 2。

4. 二次根式的加减。

-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例如√(8)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化简为2√(2)后是最简二次根式。

- 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例如√(12)+√(27)=2√(3)+3√(3)=5√(3)。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

-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斜边c=√(3^2)+4^{2}=√(9 + 16)=√(25)=5。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是经过点(0,b )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 y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如下图) 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 =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b 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0a ≥号,a 叫做被开方数.2,即:2可以省略 .(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为: . 由20x -≥,可以得出:2x ≥.20x ≥,x 属于任意实数.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30x ≥,0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10121202x x x x x -≥≤⎧⎧⇒⇒-<≤⎨⎨+>>-⎩⎩. (分析:分子、分母都要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3) 负数没有平方根也没有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0的算术平方根是0.(4)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5)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一个正数有一个算术平方根方根,且为正根. (6) 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0a ≥0≥.21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根据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2120a -≥,则210a -≥,所以:12a ≥. (7)()20a a=≥.例如:21.5=;(22224520=⨯=⨯=.提示:2=2倍根号5”.(8()()()0000a a a a a a >⎧⎪===⎨⎪-<⎩.4==5== .11=-=;14==;π==-;110==. (9)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例如:3,x ,x y +)0x ≥,ab -,()0st t≠,3x 都是代数式.(10)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一般地,=()0,0a b ≥≥,=.=; 3=== ;2612==⨯=;33===;14===== ;⑥((32-=⨯-=-=-=-=-;====;(11=()0,0a b ≥>,=()0,0a b ≥>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 53=== ;⑤===;(12)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指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13)化简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方法:①将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进行开方.====.②化去根号下的分母,即:分母有理化.====;=====;====;==.(14)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例:==;==;==;-==;同类二次根式:根指数相同、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注: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最简结果,不能合并.(15)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运算过程中,乘法公式和有理数的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例: ① ⎛÷ ⎝解原式(=÷(2=+2==②)23-解原式22223⎡⎤--=-⎢⎥⎣⎦()5329=---229=-+9=注:运算结果是根式的,应表示为最简二次根式 .(16 解:2150126=+ ; 令:12a =,6b =;61212.25224b a a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全世界共有370多种证明方法.其中赵爽正弦图、毕达哥拉斯证法、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的证法比较出名;勾股定理的变式:① 222c a b =+;②()()222a cbc b c b =-=+- ;③ ()()222b c a c a c a =-=+-;④c =⑤a =⑥b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4)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如: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5)常见的勾股数(勾股数是正整数):①3、4、5,222345⇒+= ; ②5、12、13,22251213⇒+=; ③6、8、10,2226810⇒+=; ④7、24、25,22272425⇒+=;注:只要三角形的三边长都是勾股数的k (k 为正整数)倍时,构成的三角形仍然是直角三角形.(6)蚂蚁吃食物最短路径问题:①如下图,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体,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吃食物,求蚂蚁走过的最短路程. (注:表面爬行)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把蚂蚁经过的表面路径转化为平面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蚂蚁的最短路径为AB = 42 + 22 =20 =25AbacCBAAAB = 42 + 22 =20 =25AAB = 42 + 22 =20 =25②如下图,是一个长为2,宽为4,高为8的长方体,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吃食物,求蚂蚁走过的最短路程. (注:表面爬行)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把蚂蚁经过的表面路径转化为平面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蚂蚁的最短路径为10.③如下图,是一个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体,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吃食物,求蚂蚁走过的最短路程.(注:表面爬行)情况一: 情况二:把蚂蚁经过的表面路径转化为平面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蚂蚁的最短路径为(7)如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为c .以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即:123S S S +=,或222a b c +=.AB =82+4π()2 =64+16π2 =44+π2AB =82+4π()2 =64+16π2 =44+π2A8AB = 62 + 82 =100 =10AB AB = 122 + 22 =148AAB = 62 + 82 =100 =10bac S 3S 2S 1(8)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海伦秦九韶公式(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可以直接求面积).2a b cP ++=(其中,,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S =.例:在下列ABC ∆中,边长如图所示,计算其面积. 解:由海伦秦九韶公式得:6810122P ++==ABC S ∆∴==24==(9)如图,AB BC ⊥,3,4,12,13,AB BC CD AD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解:(法一)连接AC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5AC ===22222251216913AC CD AD +=+===∴根据勾股定理得逆定理得:ACD ∆是直角三角形. AC CD ∴⊥,即:90ACD ∠=︒. ∴S 四边形ABC ACD S S ∆∆=+ 111134512362222AB BC AC CD =⋅+⋅=⨯⨯+⨯⨯=.解:(法二)连接AC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5AC ===在ACD ∆中,由海伦秦九韶公式得:51213152P ++==A C D S ∆∴=30== ∴S 四边形113034306303622ABC ACD S S AB BC ∆∆=+=⋅+=⨯⨯+=+=. 6108CBA341213DCBA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即:若AB ∥CD ,AD ∥BC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AB ∥CD ,AD ∥BC .AB =CD ,AD =BC .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相等.即:BAD BCD ∠=∠,ABC ADC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即:180BAD ABC ∠+∠=︒,180BCD ABC ∠+∠=︒.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OA OC =,OB OD =.(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即:14AOBBOCCODAODABCDSSSSS ====.4444ABCDAOBBOCCODAODSSS SS====.(4)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7)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在ABC ∆中,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AC 的中点,所以DE 是ABC ∆的中位线.即:12DE BC =,DE ∥BC .(8)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 在梯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DC 的中点,所以EF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即:2AD BCEF +=,EF ∥AD ∥BC .(9)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10)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AB ∥CD ,AD ∥BC . AB =CD ,AD =BC .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即:90BAD BCD ABC ADC ∠=∠=∠=∠=︒.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即:AC BD =,12OA OC AC ==,12OB OD BD ==.ODCB AED CBAFEDCBAODCBAA OB ∆,BOC ∆,COD ∆,AOD ∆都是等腰三角形. (11)矩形的面积:长⨯宽.即:S AB BC =⋅.(1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在Rt ABC ∆中,90ABC ∠=︒,BD 是斜边AC 的中线,则12BD AD DC AC ===.(13)矩形的判定:①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14)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5)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AB ∥CD ,AD ∥BC . AB =CD ,AD =BC . 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即:AB BC CD AD ===. 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AC BD ⊥,12OA OC AC ==,12OB OD BD ==. 1122ABD CBD ADB CDB ABC ADC ∠=∠=∠=∠=∠=∠.1122BAC DAC BCA DCA BAD BCD ∠=∠=∠=∠=∠=∠.A OB ∆,BOC ∆,COD ∆,AOD ∆都是全等的三角形. 即:AOB ∆≌BOC ∆≌COD ∆≌AOD ∆AOB BOC COD AOD S S S S ====14S 菱形ABCD .(16)菱形的面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12.即:12S AC BD =⋅.(17)菱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18)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9)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AB ∥CD ,AD ∥BC . AB =CD ,AD =BC .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即:AB BC CD AD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即:90BAD BCD ABC ADC ∠=∠=∠=∠=︒ ③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 A C B D ⊥,AC BD =,12OA OC AC ==,12OB OD BD ==. DCBAODCB AODCB A114522ABD CBD ADB CDB ABC ADC ∠=∠=∠=∠=∠=∠=︒.114522BAC DAC BCA DCA BAD BCD ∠=∠=∠=∠=∠=∠=︒.A OB ∆,BOC ∆,COD ∆,AOD ∆都是全等的三角形. 即:AOB ∆≌BOC ∆≌COD ∆≌AOD ∆AOB BOC COD AOD S S S S ====14S 正方形ABCD .(20)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或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B BC =⋅或12S AC BD =⋅. (21)正方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⑤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22)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23)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2)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 (3)函数值:函数值是指自变量在其取值范围内取某个值时,函数与之对应的唯一确定的值.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4)解析式:像23y x =-+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5)函数的图象: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6)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①列表; ②描点; ③连线;(7)判断分析函数图象的突破点:①明确两坐标轴所表示的意义;②明确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③弄清图象上的转折点、最高(低)点所表示的意义;④弄清上升线和下降线所 表示的意义.(8)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例1: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如图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1)段:小明从家到食堂,相距0.6km ,用时8min . 第(2)段:小明在食堂用餐,用时()25817min -=. 第(3)段: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食堂与图书馆相距()0.80.60.2km -=,用时()28253min -=.食堂与家相距()0.800.8km -=.第(4)段: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时()582830min -=. 第(5)段:小明从图书馆到家,用时()685810min -=,速度()0.8100.08/min v km =÷=.例2:画出函数21y x =+的图象.第三步:连线(9)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0y kx k =≠(k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miny /中k 叫做比例系数或斜率.例:①0.2y x =-; ②2xy =; ③22y x =; ④24y x =. 在上面式子中: ①②是正比例函数;③④不是正比例函数.(10)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性质:①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②当0k >时,函数图象从左往右上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增函数),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③当0k <时,函数图象从左往右下降,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减函数),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④k 越大,直线越倾斜(越陡).⑤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经过点()0,0和()1,k .(11)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0y kx b k =+≠(,k b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0b =时,y kx b =+即y 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12)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性质: ①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②当0k >时,函数图象从左往右上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增函数). ③当0k <时,函数图象从左往右下降,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减函数). ④当0b >时,函数图象交y 轴的正半轴. ⑤当0b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⑥当0b <时,函数图象交y 轴的负半轴.⑦k 越大,直线越倾斜(越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画函数图象时只需要找两个点,即两点作图法.(13)函数的平移:x :左+右-;y :上+下-.例:6y x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65y x =-+. 6y x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63y x =--.2y x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2326y x x =-+=--.2y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2224y x x =--=-+.22y x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222329y x x =-+--=--. 32y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3223311y x x =--++=-+.(14)在一次函数()11110y k x b k =+≠和()22220y k x b k =+≠中:①当12k k =时,1y ∥2y . ②当121k k =-时,12y y ⊥.例:直线21y x =--与26y x =-+互相平行;直线21y x =--与162y x =+互相垂直. (15)直线与x 轴相交0y =;直线与y 轴相交0x =(16)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例: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和()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0y kx b k =+≠.函数图象经过点()3,5和()4,9--∴3549k b k b +=⎧⎨-+=-⎩解得:21k b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y x =-.(17)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①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函数值y 为某一特定值时,求自变量x 的值. ②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函数值y 为某一范围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8)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时,它们有相同的横坐标,相同的纵坐标.例:求函数5y x =+与0.525y x =+的交点坐标. 解:50.525x x +=+ 20x =把20x =代入5y x =+中得20525y =+=.∴函数5y x =+与0.525y x =+的交点坐标为()20,25. (19)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①方案选择问题 ②租车问题. 两个问题的考察实则是考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重点掌握人教版教材109页的第15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算术平均数: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12,,,n x x x ⋅⋅⋅,的和与n 的比值,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__x ”.即__12nx x x x n++⋅⋅⋅+=.(2)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__112212n nnx w x w x w x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3)在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2k f f f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为__1122k kx f x f x f x n++⋅⋅⋅+=.也叫做12,,,k x x x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2,,,k f f f ⋅⋅⋅分别叫做12,,,k x x x ⋅⋅⋅的权.(4)中位数:将-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5)众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刻画了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们各有特点.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值(一组数据中与其余数据差异很大的数据)的影响较大.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它也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7)方差:设__x 是n 个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只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n 个数据的方差.用“2s ”表示,即:222______2121n s x x x x x x n ⎡⎤⎛⎫⎛⎫⎛⎫=-+-+⋅⋅⋅+-⎢⎥ ⎪ ⎪ ⎪⎝⎭⎝⎭⎝⎭⎢⎥⎣⎦.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8)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s =(9)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上下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上下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2.重要公式:(1))0a (a )a (2≥=,(2)⎩⎨⎧<-≥==)0a (a )0a (a a a 2;注意使用)0a ()a (a 2≥=.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0b ,0a (ab b a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a b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0b ,0a (bab a >≥=;(2))0b ,0a (b a b a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a a 与,b a b a +-与,b n a m b n a m -+与,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9.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2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222a b c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梯形,化简得证:222a b c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则c=,CABC∆中,90b=,a=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2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a b c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与较长边的平方2c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时,以a,b,c为三边的a b c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a b c②定理中a,b,c及22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a b c满足222+=,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a c b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中,a,b,c为正整数时,a b c称a,b,c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10、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章节知识点和常考易错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章节知识点和常考易错点归纳

平行四边形章节知识梳理一.知识点: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两组对边平行”是它的特征,抓住了这一特征,记忆理解也就不困难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了图形的最本质的属性,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性质,又是一个判定方法.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定义.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都是从边、角、对角对称性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简述的.(1)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2)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5)面积:①=底×高=ah;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方法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方法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方法4: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概念(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它是研究矩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矩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1.平行四边形;2.一个角是直角,两者缺一不可.(2)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它是研究菱形的基础,它既可以看作是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作是菱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1.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两者缺一不可.(3)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它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也是矩形,它兼有这三者的特征,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图形.(4)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对于这个定义,要注意把握:1.一组对边平行;2.一组对边不平行,同时要注意和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区别,还要注意腰、底、高等概念以及梯形的分类等问题.5.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1)矩形:1.边:对边平行且相等;2.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4.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菱形:1.边:四条边都相等;2.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4.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3)正方形:1.边:四条边都相等;2.角:四角相等;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450;4.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6、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矩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矩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③四个角都相等(2)菱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矩形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③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7、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常用说理方法与解题思路分析(1)识别矩形的常用方法①先说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的任意一个角为直角.②先说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③说明四边形ABCD的三个角是直角.(2)识别菱形的常用方法①先说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的任一组邻边相等.②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说明四边形ABCD 的四条边相等.(3)识别正方形的常用方法①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③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再说明矩形的一组邻边相等.④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菱形,再说明菱形ABCD 的一个角为直角.二、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1)设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 ,则 S 矩形=ab .(2)设菱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高为h ,则 S 菱形=ah ;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b ,则 S 菱形=2ab。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知识点详解:1.解统计学的几个根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杏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木、样本容堂问题的关键。

2. 平均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々,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拟'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成夏屡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 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堂。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 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那么不适宜,用中位数或众数那么较适宜•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屡次垂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 .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成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一最小值。

5. 方差与标准差用“光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1s s=n [(xi-x)2+(X2-x)>...t(Xn-x)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拉・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一、选择题1. 一组数据3, 5. 7, m, n的平均数是6,那么m, n的平均数是()A.6B.7C. 7.5D. 152. 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绒为96分,假设按3: 3: 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那么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A. 92B. 93C. 963. 关于•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平均数,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B.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4. 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x 86, 92, 84, 92, 85, 85, 86, 94, 92, 83,那么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 85B. 86C. 925. 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5,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lh,那么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A. 4 km/hB. 3. 75 km/hC. 3.5 km/hD. 4.5 km/h6. 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成绩各不相同,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界,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可以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42分〉7. 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 __________ 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 如果一组数据4. 6, x. 7的平均数是5.那么x = _________________ ・9. 己知一组数据:5, 3. 6. 5, 8. 6, 4, lh那么它的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是________ .10. 一组数据12, 16, 11, 17. 13, x的中位数是14,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中位数是 _________ ,众数是 _________ ・12. 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那么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id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千WH): 3. 2, 3.4, 3, 2. 8. 3.4, 7,那么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知识点详解,-:5个根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及等面积问题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及等面积问题

n m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线间的距离及等面积问题设计人: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 龙文艳一、教材分析: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个推论,在等面积问题以及一些相似问题的运用中,这个知识点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将一些不便于求解面积的图形问题转化为便于求解的图形问题时,常常会用到这一知识点。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教材整合,我将平行线间涉及三角形面积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在这一堂课中展示,这样,便于解题方法的总结。

本节课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而推导得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然后将涉及这一知识点的相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加以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对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的培养作为重点.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归纳中,理解并掌握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2、通过实例,教会学生运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来解决一般三角形的面积问题;3、在图形的变换中,体会数学中的转换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将一些不便于求解面积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便于求解的三角形问题的方法; 难点:在图形的转化过程中,体会并运用数学几何图形的转化思想.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如图,山坡上有两棵树,它们在直线AB 上,你能测量出两棵树距离有多远吗?(二)出示学习目标4、理解并掌握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5、会运用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解决一般三角形的面积问题;6、在图形的变换中体会数学中的转换思想. (三)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过这个点所作直线的垂线段的 。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 ,如图,m ∥n ,则直线m 与直线n 之间的距离是 。

(4)平行四边形中,对边 .同时,每一组对边都是另一组对边之间的平行线段,因此上述结论可以这样说: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2、解决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a≥0)的式子。

其中,a被称为被开方数。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且不含分母的二次根式。

如果两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那么它们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具有一些性质,如a(a>0)的平方根是a,a的平方根和-a的平方根相等。

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时,a²+b²=c²。

应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或者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是指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常见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7,24,25等。

直角三角形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BC=AB/2.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CD=AB=BD=AD,其中D为AB的中点。

4.三角形面积公式为AB•CD=AC•BC。

5.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三种: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

6.命题是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完整句子,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7.定理是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证明是判断命题正确性的推理过程。

8.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并写出证明过程。

9.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有多种作用和常用结论。

10.数学口诀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如“勾股三角形,斜边是对角线”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学问点归纳二次根式【学问回忆】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需同时满意以下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假设被开方数一样,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假如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可以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假如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 〔a >0〕==a a 2a -〔a <0〕0 〔a =0〕;ab =a ·b 〔a≥0,b≥0〕;b ba a=〔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安排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例3、 在根式1)222;2);3);4)275x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5、数a ,b ,假设2()a b -=b -a ,那么 ( )A. a>bB. a<bC. a≥bD. 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计算 例1. 将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A. ;B. -;C. -;D.例2. 把〔a -b 〕-1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4、先化简,再求值:11()ba b b a a b ++++,其中51+,51-.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222()a b a b -4、比较数值 〔1〕、根式变形法当0,0a b >>时,①假如a b >>a b <<例1、比较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一)知识结构(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基础知识(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图1 图25.说明:(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2.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三、例题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3x B.C.3xy=1 D.(2)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B.C.D.答案:(1)C;(2)A.2.图象和性质(1)已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①若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___________.②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___________.(2)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位于第________象限.(3)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2),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象限.(4)已知a·b<0,点P(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直线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若P(2,2)和Q(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6)已知函数和(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1)①②1;(2)一、三;(3)四;(4)C;(5)C;(6)B.3.函数的增减性(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且,则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2)在函数(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则函数值、、的大小关系是().A.<<B.<<C.<<D.<<(3)下列四个函数中:①;②;③;④.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和y=x+1的图象过同一点,则当x>0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答案:(1)A;(2)D;(3)B.注意,(3)中只有②是符合题意的,而③是在“每一个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减小.4.解析式的确定(1)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则y是z的().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不能确定(2)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2,m),则m=_____,k=_______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为________.(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的值.(4)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P (x 0,3).①求x 0的值;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x (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③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 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1)B;(2)4,8,(,);(3)依题意,且,解得.(4)①依题意,解得②一次函数解析式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5)①,,;②30;③消毒时间为(分钟),所以消毒有效.5.面积计算(1)如图,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A、B、C,过这三个点分别向x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则().A.B.C.D.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是函数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y轴,BC//x 轴,△ABC的面积S,则().A.S=1 B.1<S<2C.S=2 D.S>2(3)如图,Rt△AOB的顶点A在双曲线上,且S△AOB=3,求m的值.第(3)题图第(4)题图(4)已知函数的图象和两条直线y=x,y=2x在第一象限内分别相交于P1和P2两点,过P1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P1Q1,P1R1,垂足分别为Q1,R1,过P2分别作x 轴、y轴的垂线P2 Q 2,P2 R 2,垂足分别为Q 2,R 2,求矩形O Q 1P1 R 1和O Q 2P2 R 2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若△ABC面积为S,则S=_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Rt△ABO中,顶点A是双曲线与直线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①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②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7)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O为坐标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在函数(k>0,x>0)的图象上,点P (m,n)是函数(k>0,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E、F,设矩形OEPF在正方形OABC以外的部分的面积为S.①求B点坐标和k的值;②当时,求点P的坐标;③写出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D;(2)C;(3)6;(4),,矩形O Q 1P1 R 1的周长为8,O Q 2P2 R 2的周长为,前者大.(5)1.(6)①双曲线为,直线为;②直线与两轴的交点分别为(0,)和(,0),且A(1,)和C(,1),因此面积为4.(7)①B(3,3),;②时,E(6,0),;③.6.综合应用(1)若函数y=k1x(k1≠0)和函数(k2 ≠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k1和k2().A.互为倒数B.符号相同C.绝对值相等D.符号相反(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1),B(1,n).①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3)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k≠0)的图象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m≠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D=1.①求点A、B、D的坐标;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C、D两点,坐标轴交于A、B两点,连结OC,OD(O是坐标原点).①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m的值;②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C和△PO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给出证明并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解的个数.①;②.答案:(1)D.(2)①反比例函数为,一次函数为;②范围是或.(3)①A(0,),B(0,1),D(1,0);②一次函数为,反比例函数为.(4)①反比例函数为,;②存在(2,2).(5)①构造双曲线和直线,它们无交点,说明原方程无实数解;②构造双曲线和直线,它们有两个交点,说明原方程有两个实数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二)数据的分析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实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数轴及实数的表示- 数轴的绘制及利用- 实数的表示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2. 实数的相关性质- 加法运算的性质- 减法运算的性质- 乘法运算的性质- 除法运算的性质3. 实数的运算规则- 加法的运算法则- 减法的运算法则- 乘法的运算法则- 除法的运算法则4. 实数的逆运算- 加法逆元和减法逆元- 乘法逆元和除法逆元5. 有理数的认识与运算- 有理数的表示及其分类-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6. 无理数的认识与运算- 无理数的表示及其性质-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7. 实数的运算律及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二、线性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判断-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求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应用问题的方程建立- 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判断-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求法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应用问题的不等式建立- 使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三、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断- 五角星和六角星的性质- 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 平面图形的分类与应用- 三角形的分类- 几何图形的应用3.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空间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4. 立体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 直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柱体和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汇总与处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2. 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的含义与计算- 统计量的含义与计算3. 概率与事件-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 事件与概率的计算4. 概率的应用- 简单事件的计算- 互斥事件的计算- 包含事件的计算五、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增减性- 函数的周期性3. 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函数的图像的绘制- 函数的应用问题解决4. 解析几何的初步认识- 直线的性质与方程- 圆的性质与方程总结:以上是____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主要涵盖了实数的认识与运算、线性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统计与概率、函数与图像等重要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算法初步- 整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的概念- 分解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带余除法,求模运算,同余方程- 算术基本定理,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步骤第二章分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化简- 分数的整数运算,带分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代数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同类项的概念-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开平方- 代数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代数式的应用第四章方程式初步- 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方法- 方程的应用第五章图形初步-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图形- 面积的应用- 三角形的分类,特殊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判断各种四边形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 中心值,散布度,直方图- 规律的总结,归纳,样本容量的选择- 无偏性,可靠性,误差分析第七章立体图形的计算-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圆锥、圆柱、金字塔、棱锥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建立立体图形的模型第八章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概念- 频率与概率,事件的独立性- 树形图与概率,基本统计数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总结本篇文章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每章节都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阅读本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考试打下基础。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用于描述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关系。

在八年级下册,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数学中的一种表达式,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规则以及与实数的关系。

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4.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个基本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5.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两种基本的函数形式。

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图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1 (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1 (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S a b a a b b =+=++ 所以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cbaHG F ED CBAbacbac ca bcab a bc cbaED CB A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AB C30°D C BA ADB C10、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人教版初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对的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5、多边形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6、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7、多边形的定理: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8、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9、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10、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4角的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最新【期末复习清单】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清单梳理+经典例题练习(含答案)

最新【期末复习清单】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清单梳理+经典例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清单二次根式1.定义及存在意义的条件: 定义: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a ≥0. 2.根式化简及根式运算: 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 (2)被开方数中的因数或因式不能再开方。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根式化简公式:a a =2,2)(a =a ;根式运算: 乘法公式:)0,0(≥≥⋅=⋅b a b a b a ;b a b a ⋅=2除法公式:)0,0(>≥=⇔=b a b a ba b a b a 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分子、分母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②将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式; ③最后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常见分母有理化公式:b a ba ba a a a --=+=1,1 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双重非负性:002==⇒=+y x y x 且;00==⇒=+y x y x 且;000==⇒=+y x y x 且【典型例题1】 1、使代数式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x ≥3B.x >3且x ≠4C.x ≥3且x ≠4D.x >3 2、若式子-+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x ≥21 B.x ≤21 C.x =21 D.以上答案都不对【典型例题2】3、已知x 、y 为实数,且y=﹣+4.+=( )A.13B.1C.5D.6 4、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5、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B.C.D.6、下列根式中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典型例题3】7、化简的结果为()A. B. C.D.8、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A. B. C. D.9、计算的结果估计在()A.6至7之间B.7至8之间C.8至9之间D.9至10之间10、若,则( )A.1-2aB.1C.-1D.以上答案都不对【典型例题4】11、已知,,则代数式的值是()A.9B.±3C.3D.512、若m=,则m5﹣2m4﹣2016m3=()A.2015B.2016C.2017D.0【典型例题5】13、已知:实数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14、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 ,求的值.15、已知△ABC的三边长a,b,c均为整数,且a和b 满足试求△ABC的c边的长.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二次根式【知识回顾】1. 二次根式: 式子 a ( a ≥ 0 )叫做二次根式。

2. 最简二次根式: 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 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 ⑵被开方数中 不含分母 ;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

3. 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 若被开方数相同, 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 二次根式的性质:(1 )(a )2= a ( a ≥0 );(22)a ( a >0) a0 ( a =0);aa ( a <0)5.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 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 ?变形为积的形式, 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b = a · b (a≥0,b≥0);b b(b≥0,a>0).a a(4 )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例 3、在根式 1) a2 b2 ;2) x;3) x2 xy ;4) 27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5A.1) 2) B .3) 4)C.1) 3)D.1) 4) 例 5 、已知数 a, b,若(a b)2=b-a,则()A. a>bB. a<bC. a ≥bD. a ≤b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例 1 . 将根号外的 a 移到根号内,得()A.;B.-;C.-;D.1例 2 . 把( a -b )-a-b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 4 、先化简,再求值:1 1 b,其中 a= 5 1, b= 5 1 .a b b a( a b)22例 5 、如图,实数 a 、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a 2b 2 (a b)24、比较数值( 1 )、根式变形法当 a 0, b 0 时,①如果 ab ,则 a b ;②如果 a b ,则 a b 。

例 1、比较 3 5 与53 的大小。

( 2 )、平方法当 a 0, b 0 时,①如果 a 2b 2 ,则 a b ;②如果 a 2 b 2 ,则 a b 。

例 2、比较 3 2与 2 3的大小。

( 3 )、分母有理化法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2 1的大小。

例 3、比较1与3 2 1( 4 )、分子有理化法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 4、比较1514 与1413 的大小。

( 5 )、倒数法例5、比较76与65的大小。

(6 )、媒介传递法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例 6、比较7 3与87 3的大小。

(7 )、作差比较法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① a b 0 a b ;②a b 0a b例 7、比较21与2的大小。

3 1 3( 8 )、求商比较法它运用如下性质:当a>0 ,b>0 时,则:① a1 a b ;②a1a b b b例8、比较53与23的大小。

【基础训练】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9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 3 ,则ABC 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10. 比较大小:310 。

13.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15.下列根式中属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a21B.1C.8D.27 219.已知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的α值可以是A、5B、6C、7D、821. 若a2 b 3 0 ,则a2b.22 .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5 的点可能是A.点P B.点Q C.点M D.点N23.计算:(1)(2)25.若,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26.如图,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 和,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为点,则点所表示的数是A.B. C.D.勾股定理知识总结一.基础知识点: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

(即: a 2 +b 2=c 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 C 90 ,则c a2 b2,bc2 a2, a c2 b 2)(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 c ,则有关系 a 2 +b 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1 )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 c ;(2 )验证 c 2与 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 +b 2,则△ 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 c2 >a 2 +b 2,则△A BC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 c 2<a 2 +b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定理中 a , b , c 及a 2b 2c 2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a 2 c 2 b 2,那么以 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 b 为斜边)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4: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 a 2 b 2c2中, a ,b,c 为正整数时,称 a , b ,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 ; 6,8,10 ; 5,12,13 ; 7,24,25 等勾股定理练习一.填空题:1.在 Rt △ ABC 中,∠ C=90 °(1 )若 a=5 , b=12 ,则 c=________ ;(2 ) b=8 , c=17 ,则 S△ABC =________。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 5 ∶12 ∶13 ,则这个三角形是 ________(按角分类)。

BA第8题图8 .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 3 ,高是 8 的长方体纸箱的 A 点沿纸箱爬到 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9 .观察下列几组数据:(1) 8, 15, 17; (2) 7, 12, 15; (3)12, 15, 20; (4) 7, 24, 25.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有()组A.1B.2C.3D.4610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 的面积为()A 1A.6B.4C.64D.81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5 和 12 ,则第三边为()A.13B.119C.13或119D.不能确定12.下列命题①如果 a、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 4a 、4b 、4c 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 5、 12 ,那么斜边必是 13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 12 、25 、 21 ,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 a 、b 、 c,(a>b=c ),那么a2∶ b 2∶c 2 =2 ∶ 1 ∶ 1 。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 、①③C、①④ D 、②④13.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2 =c 2 +2a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14. 如图一轮船以16 海里 / 里/ 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 A ()时的速度从港口 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 2 小时后,则两船相距12 海A、25 海里B、30 海里C、35 海里D、40 海里1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10 ,一腰上的高为 6 ,则以底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0B、80C、40 或 360D、80 或 36016 .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 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A、 450a 元 B 、 225a元C、 150a 元 D 、 300a元北30m A 东20m 150 °第16题图南第14题三.解答题:19 .有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根竹竿要通过一个长方形的门,如果把竹竿竖放就比门高出 1 尺,斜放就恰好等于门的对角线长,已知门宽 4 尺,求竹竿高与门高。

20 .一架方梯长25 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 米,( 1 )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 4 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A滑动了几米?A′OB′B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即S□ABCD=ah,其中a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 h 必须是 a 边到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对角线看:对角钱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角看: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一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且这条直线二等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知识巩固4. 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和 BD 相较于点O ,如果AC=10 ,BD=12,AB=m,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1 、已知ABCD的对角线交于O,过 O 作直线交 AB 、 CD 的反向延长线于E、F,求证: OE =OF .2 、如图,在周长为20cm 的□ABCD中, AB ≠AD ,AC、BD相交于点O,OE ⊥BD交 AD 于 E,则△ABE 的周长为cm.1.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 56 cm ,两邻边长的比为 3 ∶ 1 ,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较长的边长为 _______.2 、在□ABCD中,∠A+ ∠C =270 °,则∠B =______,∠C=______.3.如图,□ABCD 中,EF 过对角线的交点 O,AB =4,AD =3,OF =1.3,则四边形 BCEF 的周长为() A.8.3 B.9.6 C.12.6 D.13.64 、如图,在□ABCD中,AB = AC,若□ABCD的周长为 38 cm ,△ABC的周长比□ABCD 的周长少10 cm,求□ABCD 的一组邻边的长.1. 在□ABCD 中,∠ A∶∠ B∶∠ C∶∠D的值的比可能是()A.1 ∶2∶3∶ 4B.1 ∶ 2∶2 ∶1C.1 ∶1 ∶2∶2D.2 ∶1∶2∶12 、如图,在Y ABCD 中,AB=10cm,AB边上的高DH=4cm ,BC=6cm, 则BC 边上的高DF 的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