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3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3篇醉翁亭记(河北2008年以单篇形式考查此篇)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3篇醉翁亭记(河北2008年以单篇形式考查此篇)

第13篇醉翁亭记(河北2008年以单篇形式考查此篇)欧阳修【全文中心】本文的主线是“乐”字。

而“乐”是通过“醉”体现出来的。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而真正让人“醉”“乐”的原因正是此处秀丽多姿的景色。

也正是这让人“游而忘返”的景色中的“滁人游”“太守宴”,形象地表现了“官民同乐”的主题。

【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艰涩的流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

著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D )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环.滁皆山也环:__环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__茂盛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饮少辄.醉辄: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云归.而岩穴暝.归:__聚拢__暝:__昏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野芳.发而幽香芳:__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伛偻..提携伛偻:__腰背弯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弈.者胜弈:__下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觥.筹交错觥:__酒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树林阴翳.翳:__遮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鸣声上下..上下:__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饮.少辄醉造饮.辄尽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虽有嘉肴》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虽有嘉肴》作业(含答案)

第13篇虽有嘉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善也其:(2)然后能自强..也自强:(3)教学相长.也长:(4)但.爱鲈鱼美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虽有嘉肴》中,“不知其旨”的原因是“”;《江上渔者》中,“江上往来人”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 《虽有嘉肴》和《江上渔者》都写到了美食(嘉肴和鲈鱼),二者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6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③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逸:安乐,闲适。

②庸:功劳。

③节: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

④目:木材上的疖子。

⑤说:同“脱”,解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教然后知困.困:(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3)及.其久也及:(4)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教学相长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①不,没有②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13篇】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阅读答案篇1钜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③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

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附加题)强化训练(二)(一)庐山草堂记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张”、“竖”、“走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分)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2、分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昏旦.含吐。

()(2)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

()3、请用原文说出“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4、请写出文中描写了“庐山草堂”旁四季之景的句子。

(二)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参考答案】6、(3分)C7、(4分)(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

(“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顾”1分;通顺1分)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

②为人要诚实。

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

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

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

⑥事实胜于雄辩。

【参考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

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

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

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2012福建龙岩)【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016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6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6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赞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通“以”。

⑦不诬:不假: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谪.居涪陵谪(2)恨.穆父不及见也恨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17.结合选文说说山谷(黄庭坚)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分)【参考答案】15.(1)降职,被贬;(2)遗憾16.于是把怀素的《自叙帖》借回家,临摹了很多天,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17.(1)穆父指出其草书“近于俗”的时候,他问“何故”,说明他虚心好学;(2)“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说明他自尊自爱;(3)他借怀素《自叙帖》“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说明他勤奋努力;(4)他“自谓得草书于涪陵”后“恨穆父不及见也”,说明他懂得感恩。

(任选其三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

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目录01谢太傅怜老翁 002孔子世家赞 (2)03范式守信 (4)04守信 (5)05势利鬼吴生 (7)06吉人辞寡 (8)07张溥钞书 (9)08陈恪勤市米 (9)09甘戊渡河 (10)10李生论善学者 (11)11牧竖戏狼 (13)12狼子野心 (15)01谢太傅怜老翁谢奕作剡令(1),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2)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3)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4)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5)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1)剡令:剡县县令。

(2)醇酒:味道醇厚的酒。

(3)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4)膝边:膝上。

(5)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_____ (2)乃至..过醉______________ (3)著.青布绔______________ (4)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_______(5)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就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是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2篇含答案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2篇含答案

石崇厕【原文】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①,无不毕备。

又与新衣着②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

王大将军往③,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

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注释】①甲煎粉:唇膏类化妆品。

沉香汁:用沉香木制成的香水。

属:类。

②着(zhuó):穿。

③王大将军:王敦。

④作贼:指造反。

【解词】①置甲煎粉、沈香之属()②无不毕备()③神色傲然()④此客必能作贼()【答案】①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放置)②无不毕备(全,都)③神色傲然(傲慢的样子)④此客必能作贼(一定)【上期译文】石崇家的厕所里常有十多个婢女列队侍奉客人,都穿着华丽的衣饰。

厕所里放置了甲煎粉、沉香汁之类的东西,非常齐备。

还给客人穿上新衣服才让出来,客人们大多害羞不去上厕所。

王大将军去厕所,脱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神色傲慢。

婢女们互相议论说:“这个客人一定会造反谋逆。

”王导愧不救伯仁【原文】王大将军起事①,丞相兄弟诣阙谢②。

周侯深忧诸王③,始入,甚有忧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④周直过不应。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释,周大说,饮酒。

既释,周大说,饮酒。

及出,诸王故在门。

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大将军至石头⑤,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

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

逮周侯被害⑥,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负此人!”(选自《世说新语·尤悔》)【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

起事:指王敦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以讨伐刘隗为名,从武昌起兵攻建康。

②丞相:王导。

诣:到……去。

阙(què):朝廷。

谢:谢罪。

③周侯:周觊,字伯仁。

深忧诸王:王敦是王导的堂兄。

王敦起兵后,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全部杀掉,所以周侯深忧诸王。

④百口:指全家人的性命。

⑤石头:石头城。

⑥逮:到。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及答案
注释:①居外:指外聘一个人来家里干活。

②道之:传说。

③使:使者,代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常一人居外()
2.国人道之()
3.得一人之使()...
二、翻译
1.XXX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三、你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删除)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删除)
一、解释加点的词
1.XXX使使者问XXX后(使者)
2.不然(不是这样)
3.XXX(如果没有年景)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排比和反问。

如“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XXX?”、“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三、XXX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XXX有类似的思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意义是,形容。

成语为“舍本逐末”,意思是舍弃重要的事情,去追求不重要的事情。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一)蒙骜①伐魏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

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⑫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二)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三)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

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

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

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

④罅(xià):缝隙。

⑤颠:上方。

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3)心始异之(4)环而卫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2分)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①阙:通“缺”,缺口,空隙②襄:漫上③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④环:环绕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3.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13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13
第13篇 醉翁亭记
【2010年以与《岳阳楼记》对比的形式考查】
原文精解
原 文
段层精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2012,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山水之乐”是全文的主线。
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由远及近)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外→内)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文章中心】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情怀。
【写作特色】(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2)语言骈散结合,流畅优美;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朝暮之景(早→晚)→四时之景(春、夏、秋、冬)→乐亦无穷(点睛之笔,使景与情融为一体,呼应上段“山水之乐”)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13篇 答谢中书书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13篇 答谢中书书

者,又复泄为飞瀑,萃为诡石,吞吐变现,感遇凝射,千态万状,莫可名 数。而《真诰》石室,别其精神聚会也。山水俱到,众妙尽呈,名之曰大 若福地⑥者,其说盖出于道家云。
(选自林一龙《大若岩记》) 【注释】①《真诰》:道家经书。②磅礴纠郁:形容(山势)盛大雄 伟,(山石)簇拥集聚。“磅”和“礴”同义,义为“盛大雄伟”;“纠” 和“郁”同义,义为“簇拥集聚”。③芒:某些谷类种子外壳上的细刺。 ④罅(xià):缝隙,裂缝。⑤龛(kān):小窟。⑥福地:指神仙的住 地。
__快__要_,__将__要___ __欲__望_,__欲__念___ __想__要__ __愿__望__ __喜__爱__ __奇__丽_景__色___ __零__数_、__余__数___ __特__异_,__罕__见___
4.其他重点实词 (1)古来共【F】谈 (2)高峰入【F】云 (3)清流见【F】底 (4)五色交辉 (5)四时俱【F】备
【甲】《宗元
自余为僇人②,居是州,恒惴栗③。其隟④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
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河南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
语文
第13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__消__散__ (2)夕日欲颓 古义:__坠__落__
__季__节__ __时__候__ __当__时_,__那__时___ __按__时__ __时__光__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中考专题复习——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3.三峡

中考专题复习——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3.三峡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7.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凄寒肃杀,时常有高处
的猿猴在拉长声音啼叫,(叫声)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 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采分点 肃:肃杀,凄寒。属引:接连不断。响:回声。 特殊用法 互文的修辞手法,“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照
2.语段(一)(二)所写之景一实一虚,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语段(一)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语段(二)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发展、世事更迭的感慨。
拓展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照
3.语段(一)(二)的语言有什么异同点? 【答案】 同:句式骈散结合、灵活多变,多用四字句,音韵和谐,语言简洁生动、形象 性强。 异:语段(二)巧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想象之景描画得真实可感。
拓展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照
【参考译文】
(二)有一天吃午饭时,家童跑来报告一件怪事,说:“海中突然涌现出 几座山峰,都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乡里父老看了都感到非常惊奇。”我惊 诧地走出门。只见浩渺无际的海面上,高高耸立像奇异的山峰,连续不断像 重叠的峰峦,排列展现像高峻的山岭,忽隐忽现。过了一会儿,城郭、亭台 、楼阁忽然变幻,骤然显现,好像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有几十万户人家,像 鱼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采分点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在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有倒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1.古今异义
(古1义)念.:_无__与考_为_虑_乐_,_想者__到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
(①2但)但. 少闲. 人. 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只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②闲人 古义:__清__闲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
第13篇 记承天寺夜游
3.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相与步. 于中庭 本义:脚步
句中意思:____散__步______________
第13篇 记承天寺夜游
4.重点实词
(1)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于__是__,_就___________
至:_泛__指__门__,_这__里__指__门__窗_
(2)月色入户.
户:___到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
寝:_睡__觉______________
(4)相. 与. 步于中庭
相与:_共__同__,_一__起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 明. 空明:__形__容__水__的__澄__澈_____
(6)水中藻. 、荇. 交横 藻、荇:_均__为__水__生__植__物______
第13篇 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主旨】 此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描绘了清澈美妙的月色,创造了一
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透露出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写作特色】
①叙事简约,写景富有特色。②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第13篇 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梳理 学习任务群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1: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①,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②,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③乃还第。

婿竟不调。

——选自《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注释】①遣:发送。

②长铨:意为“吏”部长官(尚书)。

③旬:十天。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一夕置酒()②婿竟不调()2.本文写人,文字洗练而流利。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一句中,一“置”一“跪”可以看出夫人怎样的心理?(2分)3.王公“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婿竟不调”这两种行为能够体现王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参考答案:1.①备,准备②调动2.一方面欲帮女婿,而讨好丈夫,另一方面又素知丈夫为人,惧怕他刚正廉直,表现了夫人为难矛盾的心理。

3.王公做为吏部尚书,调动一个地方官的职务应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婿竟不调”这两种行为可以看出王公是一个刚正廉直、不以权谋私的好官员。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2: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言未绝而巨卿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后期方至()②若然,当为尔酝酒()2.“言未绝而巨卿果到”一句,将古代贤者的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范巨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3.母亲的答语“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一句,表明家人对范巨卿临别的相约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一句对塑造范巨卿的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参考答案:1.①到;②这样2.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恪守诚信、言出必果,尊重友情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余庆临死除奸【原文】国子博士李余庆知①常州,强②于政事,果于去恶,凶人恶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

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常惧为余庆所发③,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

服之洞泄不已。

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④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

然后归卧,未及席而死。

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下。

有病虐者,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⑤。

其敬惮之如此。

【注释】①知:主持,管理。

②强:擅长。

③发:发现。

④舁(yú):轿子。

⑤差(chài):疾病痊愈。

【译文】国子博士李余庆担任常州知州时,擅长处理政事,敢于清除地方上的恶势力。

民间的歹徒,官府的恶吏,都像怕神灵一样敬畏他。

有一个州衙里的医药博士(即官聘医生),做过很多坏事,一直心怀恐惧,怕被余庆发觉,趁着他病得厉害,送上泻药毒害他。

余庆服后,腹泻不停。

他感觉身体已经不行了,也悟察出了医博士的奸谋。

余庆让人用轿子把自己抬到州府升堂,传讯医博士,叫人用杖打死。

之后就想回家躺着,但还没有回到床上就死了。

死后葬在横山,到现在人们都还敬畏他,经过他墓地时,都要徒步而行。

有患重病的人,从其墓上取土铺洒在床席之间,往往能使病有转机。

人们敬畏李余庆就到了这种地步。

【解词】①服之洞泄不已()②过墓者皆下()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④其敬惮之如此()答案及译文见下期。

①服之洞泄不已(停止)②过墓者皆下(经过)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就)④其敬惮之如此(像这样)王右军诈睡【原文】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①,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②。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③,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④,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减:不足,不满。

②钱凤:王敦的下属。

屏(bǐng):退,使人退避。

③阳:假装。

④从:同“纵”。

【解词】①大将军尝先出()②右军觉()③诈孰眠()④方忆右军未起()【答案】①大将军尝先出(曾经)②右军觉(睡醒)③诈孰眠(同“熟”,深,酣)④方忆右军未起(才)【译文】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十分喜爱他,常常把他留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

王敦曾有一次先起床出来,王羲之还没醒。

一会儿,钱凤进来,王敦屏退手下人议论事情,全然忘记了王羲之还在床帐中,就说起了造反谋逆的阴谋。

王羲之睡醒了,听到了他们所说的事,知道自己没有活命的道理了,于是假装呕吐,把头脸被褥都弄脏,假装熟睡。

王敦说到一半时,才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两人都十分惊慌地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子,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相信他的确睡得很熟,于是王羲之得以保全性命。

当时人都称赞他有智谋。

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①,以饰舆服②。

武帝③,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④,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⑤,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⑥,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惘然自失。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注释】①穷:指极尽可能。

绮、丽:都是华丽的意思。

②舆服: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

古代车舆与冠服都有定式,以表尊卑等级。

③武帝:指晋武帝。

④讫(qì):完毕,终止。

⑤疾:这里是嫉妒的意思。

⑥恨:遗憾。

(古今异义词)【解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②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③以铁如意击之()④崇曰:“不足恨,今还卿。

”()⑤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答案】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常常)②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曾经)③以铁如意击之(用)④崇曰:“不足恨,今还卿。

”(值得)⑤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于是,就)【译文】石崇和王恺斗富,两人都极尽华丽,以装饰车马和仪仗。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

他曾经把医嘱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

这珊瑚树枝条繁茂纷披,世上少有。

王恺拿给石崇看,石崇看过后,用铁如意敲打,珊瑚随手就碎了。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所以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还给你。

”就命左右侍从把家中所有珊瑚树都拿出来,有高达三尺、四尺的,枝条美丽,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六七枚,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王恺看了怅惘得若有所失。

《世说新语·排调》三则①【原文】元帝皇子生②,普赐群臣。

殷洪乔谢曰③:“皇子诞育,普天同庆。

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④。

”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注释】①排调:指幽默。

②皇子:指建文帝司马昱。

文中的中宗是司马睿的庙号。

③殷洪乔:殷羡。

④猥:赉(lài):赏赐。

【原文】王、刘每不重蔡公①。

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②?”答曰:“身不如夷甫。

”王、刘相目而笑曰:“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注释】①王、刘:王濛、刘惔。

蔡公:蔡谟,博学多识,官至侍中、司徒,后因失礼被废为庶人。

②夷甫:王衍,字夷甫。

【原文】张吴兴年八岁,亏齿①,先达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出入!”【注释】①张吴兴:张玄之,曾任吴兴太守,故称张吴兴。

亏齿:缺了门牙。

②先达:前辈贤达。

③狗窦:狗洞。

【解词】①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②王、刘每不重蔡公()③二人尝诣蔡()【答案】①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同“耶”,相当于“呢”)②王、刘每不重蔡公(常常)③二人尝诣蔡(拜访)【译文】一元帝生了皇子后,遍赏群臣。

殷羡谢恩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

臣没有什么功劳,却蒙受皇上厚赏。

”元帝笑道:“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让你有功劳呢?”二王濛、刘惔常常不尊重蔡谟。

他们俩曾经拜访蔡谟,谈了很久,就问蔡谟:“您自己说您和夷甫比怎么样?”蔡谟答道:“我不如夷甫。

”王濛、刘惔相视一笑说:“您什么地方不如他?”蔡谟答道:“夷甫没有你们这类客人。

”三张玄之八岁时,缺了门牙,前辈先达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开他的玩笑说:“你口中为什么开了狗洞?”张玄之随声回答道:“正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进出。

”螳蜋捕蛇【原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②,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③,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④,攧不可去⑤,久之,蛇竟死⑥。

视额上革肉⑦,已破裂云⑧。

(《聊斋志异》)【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

状:样子。

③审:仔细。

殊:极,完全。

④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首:头。

⑤攧(diān):通"颠"。

跌、摔。

去:离开。

⑥竟:终于。

⑦革:皮。

⑧云:句末助词,无实意。

【解词】①闻崖上有声甚厉()②以尾击柳()③然审视殊无所见()④大疑()【答案】①闻崖上有声甚厉(听见)②以尾击柳(用)③然审视殊无所见(看)④大疑(十分,非常)【词语】①一老河兵闻之(听见)②徐以杓酌油沥之(用)③视而不见(看)④及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十分,非常)【译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②,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③,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④,攧不可去⑤,久之,蛇竟死⑥。

视额上革肉⑦,已破裂云⑧。

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

他找到一条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

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用尾巴乱打柳树,柳枝劈劈啪啪纷纷地落下来。

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

但是,细细一看,却并没什么东西。

他感到非常疑惑。

便慢慢地向前靠进几步,只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爪,撕抓蛇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

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看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义犬【原文】周村有贾某①,贸易芜湖,获重赀②。

赁舟将归③,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

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④,操刀欲杀。

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

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⑤,与共浮沉。

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处,狼信哀吠。

或以为异⑥,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

客固未死,始言其情。

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

登舟失犬,心甚悼焉。

抵关三四日⑦,估楫如林⑧,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⑨,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

客下舟趁之。

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⑽。

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

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

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聊斋志异》)【注释】①贾:商人。

贾某:商人某某。

②赀(zī):钱财。

③赁(lìn):租借,雇佣。

④莽:草丛。

⑤裹具:指裹有商人某某的毛毡。

⑥或:有的人。

⑦抵关:指到了芜湖。

⑧估楫(jí):商船。

⑨估客:行商。

⑽挞(tà):打。

【解词】①引出断其绳()②将以伺盗船之归()③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④衣服与舟皆易()【答案】①引出断其绳(拉)②将以伺盗船之归(等待)③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连词,表转折)④衣服与舟皆易(改变)【课内词语】①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拉)②伺机而动(等待)③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④世易时移(改变)【上期译文】周村有个商人,在芜湖那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

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商人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

(岂知)那船夫是个惯匪,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于是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僻处,拿起刀想要杀他。

商人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

商人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

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终于搁浅了。

狗从水里爬出来,不停地哀叫。

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

商人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

哀求船夫将他载回芜湖,以等候那强盗的船回来。

商人上了船后,发现救他的那只狗不见了,心里十分悲痛。

到了芜湖三四天,商船十分多,却不见原来那强盗的船。

刚好有个同乡商人将和他一起回家,突然那只狗出现了,朝着商人大叫,商人大声呵斥它也不走。

商人于是下船来追那狗。

那狗跑上一艘船,咬着一个人的小腿,那人打它,它也不松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