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 附答案 ) 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回答。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二人弈。

其一人心致志,惟弈秋之听;一人听之,一心以有将至,思援弓而射之。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自《孟子·告子》)。

(1)解以下句子中划的。

①其一人心致志 ________②其名 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 ________④其真无邪 ________(2)与“惟弈秋之听”句式相同的一是()A. 死于槽之B. 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句子翻成代。

①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 天之,其正色邪?其而无所至极邪?【答案】( 1)此中的;它的;他;道(2) C(3)( 4)① 另一个人然和他一同学,却比不上他。

② 天气湛,是它真切的色?是因大空高而看不到尽呢?【解析】【解析】⑴ 解文言文意包含:要点、一多、活用、通假字、古今异等,同注意系上下文理解。

① 其:代,此中的;② 其:代,它的;③ 其:代,他;④ 其:表反气,道。

⑵ “惟弈秋之听”和“何陋之有”都属于前置句式,A、 B、D 三句都是倒装句,故C。

⑶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道是因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不是的。

一一答,起到作用,属于句。

⑷ 意,依据“字字有下落,直、意相合,以直主”的原。

句子中的每个字,只要它有必然的在乎,都必字字落,号入坐。

① :然。

俱:一同。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然和他一同学,却比不上他。

②其:表疑,是⋯是⋯。

句意是:天气湛,是它真切的色?是因大空高而看不到尽呢?故答案:⑴①此中的;②它的;③他;④ 道。

⑵C;⑶ ;⑷ ① 另一个人然和他一同学,却比不上他。

② 天气湛,是它真切的色?是因大空高而看不到尽呢?【谈论】⑴ 此题观察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A(2)C(3)B(4)C【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潼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潼(d6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a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②会虎为暴(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数日潼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庐〃,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100及答案经典

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100及答案经典

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100及答案经典一、初中文言文2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给下列划线的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鲦鱼出游从容(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②请循其本________(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文中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通过争论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

解析:(1)háo;tiáo(2)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3)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4)①这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出的疑问,语气较轻。

②这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

庄子没有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5)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解析】【分析】(1)此题要注意“濠”应该读二声,“鲦”应该读tiáo。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的意思是“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的意思是“完全、肯定”;“请循其本”的意思是“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循”的意思是“追溯”。

(3)“从容”“是”“乐”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最新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 《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 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 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__ 。

【答案】(1)C(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

【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②咨诹善道________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④锋棱顿减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 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 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 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最新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帝王之言1.曲振国风,何以动人?曰:“曲则全,全则能居不盈之地。

”2.“人贵自知,不贵人知。

”此言多有道理,可为忠告。

3.世乱则民贫,家无饭食,则宁可死。

此乃为人之常情,岂可讥之?4.昔人有云:“贤哲圣明者,必为天下劳苦。

”此言颇受孔老夫子赞许。

5.夫同乡皆言君,是猥褻之举;不识君如云,是愚无知之谈。

二、诗词歌咏1.山陬江上寺,凭栏送子规。

子规啼可绝,此去心已违。

2.黄鹂鸣可惜,白露滴秋虫。

绿萼纵纷布,青枝随风动。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论语箴言1.盖闻过庭之禽,非无食也,噬群者众也。

2.君子笃于仁,小人笃于色;君子矜以取辱,小人厌以得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四、历史典故1.曾黄泉之下,受阴土之责。

2.桀纣之世,天下将亡。

3.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5.兵者,诡道也。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将事之成,必求诳。

五、哲学思考1.心源如此,行则不积跬步,风足及焉。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六、故事传闻1.孔子与弟子游于陈蔡之间,经过山果树下,见银杏果实累累。

弟子欲摘取,孔子阻止曰:“吾闻银杏树果实虽香,但毒,中人之后必死。

”2.相传古时巴蜀之地有一位农夫,忽然高山之上烟火袅袅。

农夫大惊,仰视桥穿山势浩大。

从此山民士大夫始知巴山之重峦叠嶂。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 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 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

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9、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对。

(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0——14题:(岳阳市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1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案:10.D 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3.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4.A(四)阅读《管宁割席》,完成15—18题:(岳阳市)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

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16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17.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一句。

18.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答案:15.A.曾经B.原来、以前16.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17.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18.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五)阅读下列诗文,完成19——25题:(湖南湘潭市)[ 甲]: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堘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到则披草而坐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20、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B.觉而起,起而归(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C.穷山之高而止(上到山顶才停止)D.故为之文以志(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理想)21.对上文意思的理解,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文章题目中的“始得”二字,表露出作者第一次游赏的欣喜,定下了全文情感的基调。

B.本文第一段概写在西山游览的情况,第二段具体描述西山的独物景象,突出西山的卓尔不群。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是对西山宏伟气象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心志。

D.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傲世情怀。

[乙]: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

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

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亡何,其人亡(逃走)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D.卒辇而致之(送还)2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 丙] 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①垂緌:緌(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

②藉:凭借。

24.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25.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9.用手分开从前20.D 21.B 22.A 23.B 24、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25.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六)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一、二),完成26——33题:(南宁市)(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27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2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9.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3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二)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③下人:迁就他人。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日……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3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3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案:26.A(A代它B把;因为。

c被;给。

D 代它;的。

)27.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

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28.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29.B30.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31.A3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3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

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34——38题。

(甘肃省)(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3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游于是乎始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久而不闻其臭妇拍而鸣之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36翻译下列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37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38.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答案34.苟且偷生因此35.D36.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是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