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课程说明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1.1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1.2课程编号:XXXXX1.3学时数:XX学时1.4学分数:X学分1.5先修课程:无2.课程目标2.1理论目标:-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3.1计算机基础知识3.1.1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3.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1.3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3.1.5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3.2计算机操作系统3.2.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2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2.3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3.2.4文件管理和安全性3.3计算机编程语言3.3.1计算机编程基础3.3.2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3.3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规范3.3.4编程环境的搭建和使用3.4数据库和数据处理3.4.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3.4.2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3.4.3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3.4.4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3.5计算机图形学3.5.1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5.2图形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3.5.3图形处理和图像识别的基本算法3.5.4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3.6计算机与社会3.6.1计算机伦理和法律3.6.2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3.6.3计算机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6.4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4.评价方式4.1平时成绩:20%-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完成作业和实验4.2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4.3期末考试:50%-笔试形式5.参考教材5.2参考教材:-《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操作系统导论》-《计算机编程语言导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导论》-《计算机伦理与法律》以上是《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有所了解。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常见应用,培养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网络应用。
4.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熟练运用一种编程语言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发展历史1.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计算机硬件2.1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存储器及其分类2.3输入输出设备3.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4.计算机网络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4.2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3常见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问题5.编程语言5.1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5.2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5.3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6.计算思维6.1什么是计算思维6.2计算思维的基本思维模式6.3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导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引入计算机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3.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究动态。
五、教学评价1.平时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编程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计算机程序或项目设计,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导论》说课
《计算机导论》说课稿信息技术系刘强一、课程性质、定位与目的《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计算机专业全程教学内容的引导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授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硬件组成﹑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软件及开发的来龙去脉;数据库、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计算机类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全面了解专业领域知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对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有重大意义。
目的在于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所含概的知识领域有个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性了解,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体系模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前导性课程。
为该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起到纲领和引导的作用。
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1、知识目标:1)通过对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关于计算机的基本常识;2)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概况。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主要知识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讲述计算科学的学科特点,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各主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建立起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架构;2)使学生了解各主要课程在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计算机导论》是综述性导引性很强的课程,旨在让同学们从宏观上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内容,了解该专业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即要有基础的理论的阐述,又要有该专业前沿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宏观探讨。
本课程采用的是由丁跃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导论》, 2007年版。
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以理论为主,配以实验。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3.理解计算机的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
5.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概述1.1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1.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2.计算机硬件2.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2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2.3计算机的主机和外围设备3.计算机软件3.1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特点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4.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4.1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4.2算法的定义和特性4.3常见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5.计算机网络5.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5.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5.3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6.计算思维和实践6.1计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和能力培养6.2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例分析,讲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室实践,通过编程实践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作业和项目设计,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1.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
2.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3.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主教材:《计算机导论》2.参考书:《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七、教学团队和资源需求1.教学团队:由教师和助教组成,负责课堂教学和实验指导。
《计算机导论》课程标准
《计算机导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开发。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和维护。
5、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趋势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计算机数值表示和计算方法等。
2、程序设计基础:包括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数据类型、控制结构、数组和函数等。
3、数据库系统基础: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关系数据库系统、SQL语言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TCP/IP 协议、HTTP协议等。
5、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历程、趋势和应用。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2、实验教学:设置多个实验项目,包括编程实验、数据库操作实验、网络配置实验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课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课外拓展:推荐优秀学生阅读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五、课程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70%。
计算机导论 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2. 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3. 计算机软件基础-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开发工具介绍-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4. 数据与信息处理-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方法- 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递过程5. 网络与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6. 计算机应用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示范- 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2. 实践操作与实验- 提供计算机实验室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软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项目实践与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组织作品展示活动。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与作业- 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导论和综合性的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与高级技术,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与高级技术。
4.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概念(4学时)1.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1.2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1.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计算机硬件系统(12学时)2.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层次2.2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3.计算机软件系统(12学时)3.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3.3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技术4.计算机网络与安全(8学时)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4.2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5.数据存储与管理(8学时)5.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5.2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6.计算机编程与算法(12学时)6.1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技术6.2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6.3算法优化和高级编程技术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编写程序,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
2.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书目以上为《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学科的全景式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1、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4)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组装计算机硬件,并安装常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
(2)具备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初步的数据库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数据的查询、更新和管理。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讲解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技术。
2、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用途、规模等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2)介绍各类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详细介绍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编写单位基础理论教研室《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等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本课程正是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的引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有较深入的了解,为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指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概念、原理、特点与知识结构。
2、理解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3、了解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方法与软件过程等。
4、了解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及网络与安全等相关知识。
5、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与使用。
三、学分和课时分配学分 2.5 分课时分配表格四、实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课堂教学内容(48学时)1、绪论(2学时)了解计算机产生的背景,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内涵、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围。
了解图灵机的直观概念;了解通用图灵机的思想。
2、数据编码与存储(2学时)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了解数值数据、字符数据和图形图像数据的编码方法。
3、计算机系统(4学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了解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常用存储设备;了解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
4、程序设计基础(4学时)理解命题逻辑和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发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5、算法与数据结构(5学时)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的描述方法以及衡量算法优劣标准;了解一些常用算法;理解常用算法的策略;了解三种基本数据结构线性表、树和图。
6、计算机系统软件(4学时)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了解操作系统的常用功能;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掌握MS-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7、计算机应用软件(4学时)理解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作用,了解常用的应用软件;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文稿演示系统软件的使用,如Office和WPS。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04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学分:3总学时:60(其中,授课30 学时,实验30 学时)适用年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一年级一、课程说明(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统称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堂讲授主要应用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
常用软件的介绍和练习主要放在实验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高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本课程定位在对计算机专业做一个绪论性的介绍,不求深度优先,但求广度优先,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知识体系及学习(研究)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1.课程介绍(100字)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2.学习目标(150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3.课程内容(600字)3.1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和软件3.2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和性能-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通信原理3.3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种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和应用-数据库和编程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4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商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4.教学方法(200字)本课程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
教师将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展示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实验操作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5.考核方式(100字)学生的综合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将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6.参考教材(100字)《计算机科学概论》(第七版),周海陶,清华大学出版社7.学时安排(50字)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分为16周授课。
每周3学时,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8.课程实施要求(100字)学生应认真完成每次课程的预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并在考试前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同时,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生和同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及实践环节 机动、考试 :
14学时。 6 学时。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学习体会
内容广阔 计算机史 数字信息的表示 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等等
涉及到许多其它领域的知识 有技能的训练要求 学习方法
阅读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参考教材 探究型的学习 注意了解IT市场的信息 充分利用好网络的资源
教 材:
《计算机导论》(第3版)著者:黄国兴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05月
自编实验指导材料:《计算机导论实验》(石云辉,2013年)
参考书目:
1. 《计算机导论 》著者:奚李峰、李继芳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9-1 2. 《计算机导论 》 著者:乔付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9-1 3. 《计算机导论》 刘云翔、马智娴、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9-1 4.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柏海芸、马智娴、 5. 《计算机导论》,冯裕忠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02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课程基础知识
初、高中的数学基础 高中的信息技术 高中的物理知识 现实生活中的IT应用常识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主要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章节
分配学时 备 注
第1讲 计算机专业介绍
2
第2讲 绪论(第1章)
2
第3讲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本课程的目的
是大学计算机专业及相关IT专业基础课 了解学习计算机专业应掌握的知识体系
和学习方法;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组成等;
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树立专业思想,初步建立计算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 知识,提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Course Web page
/~shi-2(在建设) check it periodically to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计算机导论
内容简介:
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 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计算机领域典型问题和计算 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人文等知识;从总体上了解计算 机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帮助尽早建立一个 完整的计算机概念,构建一个初步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树立学习本专业 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作业、实验和考试
作业 (10%):5 ~6次,每二周时间完 成一次作业。
平时考勤(5%) 实验 (15%):5~6个 考试 (70%):期末,闭卷考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作业、实验报告、总评评分标准
是否出勤;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作业、报告是否按时上交; 实验记录详细与否,及其真实性; 作业、报告分数
8
第4讲 计算机硬件系统(第3章)
6
第5讲 计算机软件系统及软件开发(第4、5、8章) 6
第6讲 数据库技术(第6章)
2
第7讲 多媒体技术(第7章)
4
第8讲 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
2
第9讲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2
第10讲 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
2
含讨论 含习题、讨论课 含习题、讨论课 含习题、讨论课
含习题、讨论课
会很低! 考试的答卷情况。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石云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石云辉,2013/09
课程有关信息
Instructor
石云辉(qnushi@,QQ:188441919)
Teaching assistant (暂时无)
Office
行政楼四楼楼东面,Tel: 8737005 E-mail is the best way to commun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