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

合集下载

援非医疗队感想

援非医疗队感想

援非医疗队感想
作为一名援非医疗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在非洲,我们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医疗服务,还向他们传授了许多医学知识和技能。

工作虽然艰苦,但每一天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在援非医疗队中,我们有很多的任务,例如做好病人的诊疗工作、开展公共卫生宣传等。

这些工作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永远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跨文化交流,尊重当地人的文化和习惯,做到既不落下专业的水平,也不伤害他们的感情。

援非医疗队并不是在某个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援助工作,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在工作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援助对非洲国家发展的意义,也意识到了协作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在医疗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

作为一名援非医疗队员,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不仅扩大了自己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我认为,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援助工作中来,将有助于推进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取得更大进步,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

用心血乃至生命,诠释救死扶伤献给中国援非医疗五十六载非凡岁月

用心血乃至生命,诠释救死扶伤献给中国援非医疗五十六载非凡岁月

0648月19日,中国医师节。

渤海之滨,天津。

即将启程的中国第26批援刚果(布)医疗队队员们,在忙碌的行前准备中度过这别有意义的一天。

万里之外,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西郊。

由中国援建的中刚友好医院,期待着他们的到来。

2013年3月,正是在中刚友好医院,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谈起中国医疗队精神,“这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代代中国援非医疗队队员从未停下远行的脚步,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用心血乃至生命,诠释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让人道主义精神熠熠生辉。

065疾。

但下一次任务到来时,他仍毫不迟苦,再难,也要扛起神圣使儿现在是一名药学系在读研究生。

参加援非医疗队,已成为这个程家第三代的心愿。

从最早到达阿尔及利亚至今,两万多个日日夜夜,超过两万人次的中国医务人员在非洲48个国家,救治患者超过两亿人次。

中国援非医疗队“金字招牌”的背后,是青丝变成白发,是51人长眠他乡,更是薪火代代相传。

1963年,中国第一支援非医疗队队员张友明辗转了近20天,才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离开的时候,面对赶来挽留的病人,张友明拉着他们的手说:“下一支中国医疗队一定和我们一样,你们放心。

”多少人的坚守与付出,让这句朴实的话,得到了时间的印证。

效之实:这是义无反顾的责任担当,这是因地制宜的扎实成效2014年,世界谈“埃”色变。

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成为检验一个大国道义与责任的“试金石”。

一如半个多世纪前毅然向阿尔及利亚伸出援手,在抗击埃博拉的斗争中,中国同样站在最前列。

这是一群“最美逆行者”:有些国家的人员不断撤离时,中国派出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来到疫区人民身边。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前往的塞拉利昂,疫情严重。

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卢洪洲参加了中国首批师资培训队,在塞拉利昂开展公共卫生师资培训和援非抗疫工作。

“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化验室医生。

感动中国医生事迹五篇800字(精选)

感动中国医生事迹五篇800字(精选)

感动中国医生事迹1我读了一本叫《乡村医生》的书。

在偏僻山区落户的倍纳西,当上市镇市长之后,为了改变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制定了一个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增加市民收入;并切实加以贯彻。

后来因为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可以看得出,这个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的市镇市长(医生)倍纳西,是多么的善良。

文章中男孩的亲人们、马夫、甚至罗莎都是世俗中的人,行为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行为乖僻的只有医生和男孩,现在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人。

乡村医生,一个行走于穷乡僻壤的,拥有皮大衣的,有固定收入的医生,在文章的开头就开始抱怨,抱怨深夜出行,抱怨风雪太大,抱怨没有马。

我想问一句,尊敬的医生,您怎么这么没有专业精神?您是个医生,您有您的工作方式,您以此获得收入,您为什么要抱怨那么多,难道别的医生都是在白天出诊?我们再看看拉-福绥斯是怎么给男孩治病的,他“把头贴在小伙子胸口上”,继而得出结论“小伙子是健康的”。

我再次提醒您的专业精神,这是一次误诊!一个医生,如此玩忽职守,只能算是一个庸医。

好在他在男孩亲人们的干预下及时更正了他的诊断,才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

我真为倍纳斯感到高兴,真为拉-福绥斯感到悲伤。

感动中国医生事迹2呼呼,今天把我累坏了!我第一次在接近正午时走了那么长的路,一个来回足足四里路。

这次,我跟随着妈妈,一起去看看乡村的医生。

乡村医生又名“赤脚医生”。

那医生住在一个瓦屋里,上面没挂牌,如果不是有人带路,我可能会迷路。

走进那个灰暗的小屋,里面坐着几个老人。

小屋摆设十分简单。

屋里头上一个堆柴火的地方,外头一点是几张板凳,右边是两张木桌,一张桌子上面有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药。

一张椅子上坐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人,大概就是所说的乡村医生。

他正在给一个老人量血糖,他很仔细,很认真,不出丝毫差错!虽然用的是最简单的工具,给的是少量的药,但因为他是这个大队的唯一一个医生,所有人都找他看病。

听外婆讲,那次,他还亲自去了外婆家,给外婆看病,还帮忙煮饭。

中国医疗援非50年

中国医疗援非50年

龙源期刊网 中国医疗援非50年作者:来源:《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年第06期非洲是世界上面积居第二位的大陆,广袤的非洲大陆拥有302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7亿不同肤色的居民,其中黑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在这块热情奔放的土地上,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的非洲人,提起中国医生,大家都充满了无比的感激之情。

1963年,中国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

当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第一批医疗队员送行,从此开启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合作。

自1963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医疗队以来,已经向以非洲为主的五大洲派出医务工作者2万余人,诊治患者2.4亿人次。

中国援非医疗队中,既有综合队,又有专业组,既有西医,也有中医,以临床科室为主,又辅以卫生检疫、药品检验、预防保健、设备维修等多个方面。

非洲是疟疾、霍乱、艾滋病的高发区,这些致命的疾病对医生来说却是无法避免的职业危险,特别是在外科和妇产科这类出血性较多的手术中,被感染的几率就更大。

但中国医生却不顾自身安危,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艾滋病患者做了一例又一例手术。

50年来,中国援外医务人员牢记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语言、气候、生活等诸多困难,与当地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全心全意地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生在非洲不仅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成功地开展了心脏手术、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难度较大的技术服务,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

他们不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还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疗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带到非洲,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在所在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有资料显示,中国医疗队先后有730名队员获得有关国家颁发的总统勋章、骑士勋章等各种荣誉,有47名中国医生因疾病、工伤、意外事故等原因,为非洲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医疗临床技术援助的同时,对医疗管理、医院建设、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相信也会成为非洲医疗界新的需求。

援外医疗感人故事

援外医疗感人故事

中国的援外医疗故事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例子。

有一则关于中国医疗队前往非洲的故事尤为感人。

在非洲一些贫困和偏远地区,中国派遣了医疗队,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援助。

在这个故事中,一支中国医疗队前往一处偏远村庄,那里的医疗资源极度匮乏。

医疗队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他们设立了医疗点,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这个村庄,有一位年迈的村民因为长期的疾病一直无法行走。

他过去曾经去过医院,但因为交通和经济原因无法得到继续治疗。

这位村民听说有中国医疗队前来,他鼓起勇气,被家人搀扶着来到医疗点。

医疗队了解到他的情况,虽然他的病情相当严重,但他们决心帮助这位村民。

他们为他进行了简单而必要的治疗,并提供了所需的药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医疗队不断对他进行治疗和护理。

几周后,这位村民开始渐渐康复。

他第一次能够站起来,而且能够走动了。

他的家人和整个村庄的人都对中国医疗队满怀感激,因为他们的帮助改变了这位村民的生活。

这个故事展现了中国医疗队在援外医疗工作中的坚韧和奉献精神,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感动不已。

2014年,中国派遣一支医疗队前往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这个国家当时正遭受埃博拉疫情的严重打击。

这支医疗队由一组医生、护士和医疗工作者组成,他们前赴后继,冒着巨大风险,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援助。

在塞拉利昂,这支中国医疗队建立了临时医疗设施,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病人提供紧急护理。

他们穿着严密的防护服,每天工作长达数小时,面临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尽管存在感染的风险,这支医疗队的成员仍然坚定不移地执行他们的工作。

在他们的帮助下,许多病人成功康复,疫情得以控制。

这支医疗队的工作不仅挽救了生命,还传递了友谊和国际合作的信息。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是中国援外医疗工作的杰出代表,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下的支持和帮助。

这个故事突显了中国在援外医疗方面的坚定承诺,以及医疗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让人感到深受鼓舞。

这种国际合作和援助有助于改善全球健康,加强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中国援非医疗队的魅力

中国援非医疗队的魅力

“看到来自非洲的礼物,我真是太激动了。

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木雕,但是它表示了我们和非洲朋友结下的深厚友谊。

”2006年8月,两年一届的“四川省援非洲几内亚比绍医疗队”顺利返回成都,一名队员给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王楷容医生捎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这样的情景勾起了这名女医生的非洲回忆:“作为代表祖国前往非洲工作的医疗队成员,我和大家一起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除了给予当地人不少帮助,为我们的祖国在非洲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结识了许多非洲的好朋友。

”2006年9月14日,按照中国政府的安排,四川省再次派遣的医疗援助队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这是该省向莫桑比克派出的第16支援外医疗队。

来自成都、乐山、攀枝花、自贡和绵阳等市各大医院的14名队员将在莫桑比克首都的马普托中心医院度过两年的援外生涯。

四川省卫生厅有关官员表示,2007年四川省还将首次向非洲的安哥拉派遣医疗援助队,届时四川将成为全国援助非洲国家最多的省份。

我可以和你们合影留念吗“外事工作是大事,当上级通知将派我参加非洲医疗队时,我的确产生了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

”成都市妇产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妇产科专家冉崇兰说,“当然也不能否认其中有着自己对神秘非洲的好奇,包括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挑战尝试。

”2000年8月,以冉崇兰为队长的第九批医疗队一行8人到达非洲岛国佛得角,轮替已经在那里工作两年的上一批医疗队。

1976年,四川省第一次向莫桑比克派出医疗队。

按照国家的统一协调和安排,四川作为全国唯一承担非洲葡语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援外任务的省份,30年里共向瓦鲁阿图、阿联酋、东帝汶和莫桑比克、圣多美、佛得角、几内亚比绍等国家派出医疗队42批,队员500多名,为当地200多万人次提供了医疗服务。

“尽管一直都有着思想准备,觉得非洲的生活、工作条件会很差,但是真正到达当地还是忍不住很吃惊。

”冉崇兰说,“那里的条件远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差很多,我马上意识到工作的艰难程度,也对前面许多届中国医疗队员产生了敬意。

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作者: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5年第05期大国担当1:人道主义2014年8月8日,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月中旬,塞拉利昂的疫情严重,中国增援的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抵达塞拉利昂。

11月,又一支队伍从中国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利比里亚,他们很快新建了一所有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

2015年1月,中国新一批援助利比亚和塞拉利昂的医疗队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奔赴疫区一线。

感动点:人道主义/救死扶伤/温情外交大国担当2:敢于担责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迄今,中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

感动点:大国责任/担当/援助人物速写:医者仁心,为了病人的需要,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飞过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

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援外行动,正体现了中国以人道主义的情怀,担起了国际社会的责任!【速递】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河北“同桌妈妈”陶艳波:陪读十六年把聋儿送进大学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1岁时,因为发烧引起耳膜出血,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

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如今,杨乃彬已如愿考上了大学。

素材价值:在父爱、母爱类题材中,“同桌妈妈”的母爱独树一帜,运用该素材能让你的文章更加新颖和感人。

援非医疗队 新闻标题

援非医疗队 新闻标题

援非医疗队介绍援非医疗队是指中国派遣到非洲国家的医疗团队,为当地人民提供救治和医疗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就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工作,其中医疗援助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

援非医疗队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援助,更是传播中医药文化、增进友谊、加强国际交流的使者。

重要性1. 促进国际友谊援非医疗队的到来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更是为中非两国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医疗团队通过日常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这种友谊的建立对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援非医疗队的成员在医疗援助的同时,还积极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

他们向非洲人民介绍中医药的疗效和使用方法,帮助当地人民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他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改善非洲医疗条件非洲很多国家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资源不足。

援非医疗队的到来,填补了这一医疗资源的缺口,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为非洲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援非医疗队通过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援建医疗设施等方式,提升了非洲国家的医疗水平,改善了当地人民的医疗条件。

援非医疗队的工作内容援非医疗队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医疗救治援非医疗队的成员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当地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救治。

他们在非洲国家的医疗机构中开展各类手术、治疗各种疾病,并为当地人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建议。

2. 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为了提高非洲国家的医疗水平,援非医疗队的成员常常会给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传授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援非医疗队在离开后,留给非洲国家一支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医疗团队,为当地人民的医疗事业长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疾病防控工作援非医疗队也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疾病防控工作。

非洲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地区,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的传播,援非医疗队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普及疾病预防知识,进行免疫接种和检测等工作。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2024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感动人心的人物。

他们以自己的坚韧与担当,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一、李华:疫情期间奋斗在一线李华是一名年轻的医生,他在疫情期间毅然投身于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中。

他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医院里,冒着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治疗和关怀。

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自己的医者仁心守护着生命的纯洁。

二、张峰:助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张峰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深知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一流大学,毕业后主动前往贫困地区支教。

他不仅将知识带给孩子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助学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他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未来。

三、王志鹏:保护野生动物的守护者王志鹏是一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

他长期致力于保护中国特有物种的生存环境,通过野外调查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他在艰苦的山林中,与各种野生动物共同生活,用自己的行动为野生动物发声。

四、杨晨:医疗援助非洲杨晨是一名年轻的医生,他主动参与了中国援非医疗队,并前往非洲一线抗击埃博拉病毒。

他与同事们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为当地人提供急救和医疗服务。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心和包容。

五、刘斌:环境保护事业的倡导者刘斌是一位环境保护爱好者,他长期致力于推动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工作。

他利用社交媒体和公众演讲等方式,传播环保理念,唤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他在城市中挖掘废物的潜力,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六、李娜:残疾人群体的励志代表李娜是一位残疾人群体的励志代表,她是一名盲人钢琴家。

尽管面临身体的限制,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用音乐传递爱与希望。

她在舞台上倾情演奏,用音乐的力量打破了身体的局限,鼓舞了更多残疾人士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赵婷:打击家庭暴力的倡导者赵婷是一位家庭暴力受害者,她经历了痛苦的婚姻和家庭暴力。

2021高考必备热点素材:《感动中国》人物_描写人物的作文

2021高考必备热点素材:《感动中国》人物_描写人物的作文

2021高考必备热点素材:《感动中国》人物20xx高考必备热点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一)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二)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xx 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辞: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三)赵久富:心有清泉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xx 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抹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四)张纪清:大爱深沉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

20x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医疗援非,中国与非洲人民心连心

医疗援非,中国与非洲人民心连心

医疗援非,中国与非洲人民心连心56年来,中国共向非洲48个国家累计派遣援外医疗队员约2.5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6亿人次,极大地推动了中非友谊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播撒无私的大爱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在非洲大地上,从撒哈拉大沙漠到东非大裂谷,从维多利亚大瀑布到乞力马扎罗火山,都有中国援据了解,中国援非医又有专业组,既有西医,以临床科室为主,又辅以卫生预防保健、设备维修等多个方面,医疗队员则选择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有相当临床经验的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医疗队员在外工作一般为两年一期。

不少非洲国家物资匮乏、断水断电、传染病肆虐,动荡、战乱频发……面对重重困难,医疗队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艰难,为非洲患者提供帮助。

回想援非初期,没有电,手持电筒做电源;没有手术台,就用普通床自制;没有足够的器皿,就拿自己从飞机上带下来的餐盒洗干净消……他们利用简单的检查设备和手术器械因地制宜地开展救援工作。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医疗队引进超声乳化白内障复明、心脏搭桥、内窥镜微创◎本刊记者 李菡丹在一些非洲国家,能做这种手术的医生极度缺乏,失明的患者在朦胧甚至黑暗中艰难度日。

2014年以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中国眼科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等11个非洲国家共开展15次“光明行”眼科义诊活动,累计实施3969例手术,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不只“光明行”,为了帮助非洲国家治疗各种多发疾病、提高医疗卫生水平,56中国共向非洲48个国家累计派遣援外医疗队员约2.5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6亿极大地推动了中非友谊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播撒无私的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一项伟大的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冯勇说:“中国援非医疗队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无私援助的杰出代表。

无论是中国的援非工作,还是外交工作,中国援非医疗队都是一块金字招牌。

这也是中国目前项目时间最长、效果最好、最贴近非洲民众的一项伟大的工程。

高考议论文素材之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

高考议论文素材之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

高考议论文素材之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集体奖】;;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图为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获奖名片】;;流芳布天涯“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年3月,爱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

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三个国家成为重灾区。

而且疫情正在不断蔓延,威胁着周边国家的安全。

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就是由中国医生曹广亲自接诊的,曹广曾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皮检查瞳孔,他也成为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

这名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死亡。

随后20天,医院接诊了12名感染者,有9名几内亚医护人员被感染,六名死亡。

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

中几友好医院的中国医生选择了坚守,他们借鉴抗非典的经验,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并向几内亚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很快中国的后援医疗队抵达这里,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大接力开始了。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疫情发生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有些援非国家开始撤走本国医生,召回驻疫区国外交官。

在声明发布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决定派出3支专家组分赴西非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同时,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于当地时间11日分别运抵三个国家。

9月,塞拉利昂的疫情严重起来,中国增援的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塞拉利昂。

11月,又一支队伍从中国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利比里亚,他们很快新建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

中国援非医疗队 赢得世界喝彩

中国援非医疗队 赢得世界喝彩

1 6 . 7Y 余 人 次 , 累 计 诊 治 病 人 2 . 6 t L 人 次 。
因疾病 、 公 伤 、 意外事 故 等情 况 先后 有4 7
名优秀医务工 作者为援外医疗队 工 作献
出 了宝贵的生 命 , 有部分 中国医疗队 员
多次 前往非洲工 作 。
中国援非医疗队不仅妙手仁心 救治
患 者 , 用 4 0 多 年 延 续 不 断 的 坚 持 , 实践
向你 们 表
示 衷 心 的 感谢 和 诚 挚 的慰 问 ! ”
2009 年2 月 I3
日 ,
正 在马里 进行
国事访问 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卡地 医 院
看 望 中国 医 疗 队 队 员 时说 。
“ 感谢 全球 华人 把 这 份 荣誉 颁
给 中 国援 非 医 疗 队 , 这 座 奖杯 是 对
1 6 0 0 0 名 中 国援 非 医 疗 队 员 的肯
中国援 非 医 疗 队 医 生和 当地 医 生 在 合 作 手术
中国援非医疗队 赢得世界喝彩
文 /清 薇
近 日 , 由中国新 闻社 、 凤 凰 卫 视 等海
内外十余家知 名华语 媒体机 构 共 同举 办
的 “世界因你而美丽— — 20 0 8 影响世界
华人盛典” , 将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颁
授给 中国援非 医疗队 。
基说 。
“ 他 们 用辛勤 汗 水 乃 至 生命搭
建 了 中非 友 谊 的桥 梁 , 在 非 洲 , 他
们 是 ‘ 白衣 使 者 ’ , 是 ‘ 南南合 作 的
典 范’ ,
更是
‘ 最 受欢 迎 的人
’ 。

们 是 中非人 民伟 大友 谊 的 历 史 见
证 , 是 祖 国和 人 民的骄傲 ! ”

(3篇)学习“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篇)学习“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中,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这些白衣天使跨越了山海,将大爱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唱响了大爱无疆的友好之歌。

致敬他们敢于担当,跨越万里“用医者的仁心守护患者的健∕‹K O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成员们不少都是从业已久的业界大拿,在国内就能拥有不错的薪资待遇,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

但是当知道国家需要他们、那些患者需要他们时,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哪怕是感染率、病死率高的埃博拉,哪怕是一去就不知归期、与家人的分离苦楚,都无法阻挡他们与病魔较量的脚步,这就是一个医者的担当。

在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帮助下,受援国不但保住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也逐渐完成了“造血”,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带不走的医疗队“,这些敢于担当的“白衣天使”真正在受援国与中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当下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少不了荆棘坎坷,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最是需要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党员干部要自觉接过时代使命的接力棒,主动投入到基层、投入到一线,前往艰难困苦、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果断接下那些烫手的山芋,去悉心了解人民的急难愁盼,去破解改革发展过程的“中梗阻”、政策推行路上的“绊脚石”,将工作滴水不漏地扎实推进,真正在担当作为中赢得党和人民的肯定。

致敬他们能力过硬,跨越国界“用精湛的技术破解复杂的病症”。

处于异国他乡,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自然不及国内,但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成员们却依旧完成了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的壮举,这靠的就是他们过硬的能力。

他们很多人从小就立下从医的梦想,在学校里、在实践中不断精益求精,在千锤百炼下逐渐有了深厚的知识、应急的技巧、稳定的心杰、创新的意识、过硬的技术,这才能够在复杂、陌生的环境中能够从容应对,完成了无数的急诊、手术,将无数的生命抢救了回来,还让中国传统医疗技术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真正用精湛的医术实现了“挽病人健康于既倒,扶生命大厦于将倾”。

(4篇)学习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4篇)学习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心得体会【共四篇第一篇】近日,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远赴他乡救治患者,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从“输血式”援助到可持续“造血式”援助,填补当地医院技术空白;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用高尚的医德传递情谊,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故事:广大基层干部要致敬他们“有召必至”“为民践履”“救死扶伤”的“忠诚之心”“奋斗之志”“实干之情”,接续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念好“山海经工“青”山不移、有“召”必至,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之心,勇攀理想信念之“山”。

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对外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从此开创了我国援外医疗的历史。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

跨越60年的沧桑岁月,中国援外医疗队已然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如今,我国援外医疗队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艰苦环境阻挡不了他们救治病患的脚步,简陋条件摧残不了他们治病救人的意志。

他们“风雨兼程”“障厉奋发”,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意志在夜空中散发温暖人心的“璀璨星辉广大基层干部要汲取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以“一片丹心永向党”的坚定信仰,涵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深耕基层“责任田”,勇于到复杂严峻的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一山接连一山找”“一户紧挨一户访”的精神将“根脉”厚植于基层,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行”则将至、为“民”践履,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之志,敢蹈服务人民之“海“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60年来,我国向遍布全球的7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2.8万人次的医疗队员,诊治患者2.9亿人次,为无数在病痛中迷茫的人们带去希望,将“鞠躬尽瘁、不求回报”的形象定格于人民心中。

援非事迹演讲稿

援非事迹演讲稿

援非事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的人物的援非事迹。

这位人物就是中国援非医疗队队长李兰娟教授。

李兰娟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她曾多次率领医疗队前往非洲执行援助
任务。

在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李兰娟教授带领中国医疗队前往塞拉利昂,与当地医疗人员一起抗击埃博拉病毒,她和她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奋战,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挽救了无数生命。

在援非工作中,李兰娟教授展现出了非凡的医术和人道主义精神。

她不仅在医
疗救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还积极参与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为全球抗击埃博拉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无私奉献和医者仁心,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李兰娟教授的援非事迹不仅展现了中国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更展现了中国
人民对非洲兄弟的深情厚谊。

中国援非医疗队不仅仅是医疗援助者,更是中非友谊的使者,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带一路”倡议,为增进中非友好作出了积极努力。

李兰娟教授和她的团队的事迹,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在国际上赢
得了广泛赞誉。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和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誓言,展现了中国医务人员的风采,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尽的尊重和荣耀。

最后,让我们向李兰娟教授和所有参与援非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致以最崇高的
敬意!让我们向所有为了人类健康事业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愿援非医疗工作越来越好,愿世界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愿人类永远健康幸福!
谢谢大家!。

援非医疗队感人故事

援非医疗队感人故事

援非医疗队的感人故事:医者仁心,描绘无畏的奉献之旅作为援非医疗队的一员,医生李医生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述说着在非洲大地上发生的感人故事。

**一、医者仁心,援助之旅的开始**李医生是一位内科医生,心灵温暖,充满激情。

听闻非洲一带缺医少药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援非医疗队。

飞抵非洲后,眼前的场景让他心情沉痛。

贫困的环境、疾病横行的现状,都成为他坚定奉献的动力。

**二、突发疫情,无惧困难的团队协作**在援非医疗队中,李医生结识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医护团队。

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当地爆发,医疗队临危受命,开始了紧急的防疫工作。

李医生与团队成员日夜奋战,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在面对未知的病毒时,他们不曾退缩,用坚韧和智慧迎接每一个挑战。

**三、与患者的深情交流,希望的火种**在医疗队中,李医生遇到了一个名叫艾莉的小女孩。

她患有重病,家境贫寒。

李医生和团队成员不仅给予她医学上的关怀,更是用心沟通,用真情温暖她的心灵。

艾莉的微笑成为医疗队的动力,李医生说:“每一位患者的微笑,都是我们最大的鼓励,也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四、手术救命,无私的医者誓言**面对一位急需手术的患者,医疗队决定进行紧急手术。

手术过程中,李医生和团队展现了高超的医学技能和默契的协作。

手术成功后,患者康复的笑容让整个医疗队欣慰不已。

李医生说:“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我们医生都有责任挽救每一条生命。

”**五、别离时的泪水,援非之旅的收获**援非医疗队的任务完成后,医疗队员们在告别时眼含泪水。

李医生回首这段旅程,深有感慨:“援非之旅不仅是一次医疗援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在患者们的感激中得到了最真挚的回报。

”这只是援非医疗队的一个感人故事。

他们用医者仁心,用团队协作,用无私的奉献,为非洲的患者带去了希望,让援非之旅充满温情。

李医生说:“这次援非之旅,让我更加坚信,医者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传递爱与希望,让每一个患者都感受到生命的温暖。

拍摄感动非洲的中国故事

拍摄感动非洲的中国故事

拍摄感动非洲的中国故事作者:沈健来源:《世界知识》 2019年第22期文/沈健闪亮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他们来自中国,是医生、护士和医学专家。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健康、希望和信心。

他们拥有一个响亮而骄傲的名字——中国援非医疗队。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冯勇向我提供了一组数据:自1963年4月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应邀前往阿尔及利亚以来,56年间,中国累计向非洲48个国家派出2.1万人次医务人员,先后救治了2.2亿非洲患者,先后有42名中国医务工作者永远留在了非洲大地上。

冯勇副司长参加了2014~2016年支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行动。

2014年,埃博拉病毒开始肆虐非洲,数以万计的患者在中国医疗队救助下从死亡线上活了下来。

冯勇介绍,中国援非医疗队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胜利完成了习近平主席专门为此次援非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目标,成为非洲大陆外各国援非抗埃行动队中唯一一支没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队伍。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那一阶段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共报告1711人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其中932人死亡。

我们闪亮影业公司去年在与中国外交部的接触中听到了一些关于中国援非抗埃行动的感人事迹,起意将其拍成电影,经过多方洽商最终将西非国家加纳的博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确定为合作方。

去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北京接见中哈合拍电影《音乐家》剧组。

活动中,我们也向习主席汇报了拟与加纳电影界合拍《埃博拉》的打算,习主席希望我们将《埃博拉》拍成一部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电影。

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来华参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加纳总统阿库福·阿多从《中国日报》上看到了中加两国即将启动合拍《埃博拉》的消息,大加赞赏。

在阿多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会晤的当晚,他的夫人在北京会见了闪亮影业管理团队。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今年10月19日,闪亮影业在福州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与加纳博赛国际传媒正式签约,合拍故事片《埃博拉》。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

2023感动我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1. 引言2023感动我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是一次对那些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人们的褒奖,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故事,并为这些感人的事迹颁奖。

2. 张三:医疗援助非洲张三医生是一名我国援非医疗队的一员,他在非洲某国救治当地居民疟疾和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理念。

他不畏艰险,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不计报酬地为当地人民服务,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的担当和责任感。

3. 李四:义务教育支持者李四是一名来自我国的义务教育支持者,他自发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了教育资源和支持。

他不仅在物质上资助这些孩子们接受教育,还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4. 王五:环保倡导者王五是一位热爱自然环境的环保倡导者,他在我国的城市中组织了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他的自发行为影响了周围的人们,唤起了更多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行动,为建设美丽我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这些感动我国十大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不禁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所感动。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责任。

他们的事迹不仅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更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激励着更多的人们积极向上,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写手,我深深被这些感人的事迹所感动和震撼。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单纯的事迹,更是对人性的赞美和社会的反思。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将这些感人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些无名英雄的默默付出,唤起更多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关注和行动。

通过对这几位感动我国十大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和撰写,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这些感人的故事,也能带给您更多的启发和正能量。

感谢您的阅读!1. 王六:慈善建设者王六是一位慈善建设者,他利用自己的财富和资源,为贫困地区修建了学校和医疗设施,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
【集体奖】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获奖名片】流芳布天涯
“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年3月,爱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

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三个国家成为重灾区。

而且疫情正在不断蔓延,威胁着周边国家的安全。

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就是由中国医生曹广亲自接诊的,曹广曾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皮检查瞳孔,他也成为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

这名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死亡。

随后20天,医院接诊了12名感染者,有9名几内亚医护人员被感染,六名死亡。

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

中几友好医院的中国医生选择了坚守,他们借鉴抗非典的经验,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并向几内亚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很快中国的后援医疗队抵达这里,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大接力开始了。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疫情发生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有些援非国家开始撤走本国医生,召回驻疫区国外交官。

在声明发布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决定派出3支专家组分赴西非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同时,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于当地时间11日分别运抵三个国家。

9月,塞拉利昂的疫情严重起来,中国增援的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塞拉利昂。

11月,又一支队伍从中国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利比里亚,他们很快新建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

2015年1月12日,在这里就诊的三名埃博拉患者康复出院。

疫情虽然并没有过去,但正在出现转机。

两天之后,新一批援助利比亚和塞拉利利昂的医疗队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奔赴疫区一线。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疫情不仅是西非三国的事情,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有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

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推荐阅读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于敏
∙感动中国朱敏才、孙丽娜
∙感动中国赵久富
∙感动中国张纪清
∙感动中国陶艳波
∙感动中国木拉提·西日甫江
∙感动中国肖卿福
∙感动中国朱晓晖
∙感动中国师昌绪
∙感动中国陇海大院
∙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