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返回
下页
整 体 感 知
上页
返回
下页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我”的见闻感受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 韩麦尔先生 • 小弗朗士
上页 返回 下页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 • 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页
返回
下页
情节结构 最 后 一 课 1.上学路上 到“先生的小院子里” 2.课前情景 到“他那副大眼镜” 3.上课过程 到“我真永远忘不了” 4.宣布下课 到完
上页 返回 下页
下列句子有什么作用? 1.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 都不注意。
• 烘托孩子们学习的专心和对祖国文字 的热爱
2.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 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学习德语的野蛮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宣布下课”
上页
返回
下页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 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 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这套 漂亮的衣服呢?
• 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 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上页 返回 下页
“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 些镇上的人……有从前的镇长,从前 的邮递员…… ”。
镇长、邮递员前面加上“从前的” 说明了什么?
• 说明普鲁士在这之前进行了政治和经济 方面的清洗。在军事、政治、经济的侵 略之后,现在进行的是文化侵略。
最 后 一 课
都 德
作者 背景 感知 阅读1 阅读2 阅读3 练习
作者 都 德
法国作家
上页
返回
下页
时代背景
•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 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 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 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 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 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 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 映这一事件。
上页
返回
下页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起什么作 用?
• 巧妙地交代背景。
上页
返回
下页
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小弗朗士 认为“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这反映了小弗朗士什么特点? • 这显示出他还幼稚和不懂事,还 没意识到普鲁士军队是侵略者。
上页
返回
下页
从这一段看, 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1. 幼稚; 2. 贪玩; 3. 还能管住自己。
下面一段话属于什么描写?表现 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 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 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 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 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 爱国主义的感情。
上页 返回 下页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 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 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 在教室里飘扬。
反复,强调阿尔萨斯和祖国永远在一起, 表明祖国和家乡在人民心目中神圣地位。
比喻,表现作者对祖国文字、祖国语言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对阿尔萨斯人的直率 批评和自责表现了他什么感情? • 民族责任感; • 爱国主义感情。
上页
返回
下页
2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
—最明白,最精确”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 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 的爱国热情。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上学路上”
上页
返回
下页
“我”是谁? 是不是作者都德?为什么? 为什么塑造一个“我”
• “我”是小弗朗士。 • 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物是虚 构的。 •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 真实的感受。
上页 返回 下页
这一段重点写了哪两个场景?
1.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 鲁士兵正在操练。 2.镇公所布告牌前边,许 多人看布告。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课前”部分
Biblioteka Baidu
上页
返回
下页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
平 时 最后一课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 气氛 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 听到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 学生 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 常的严肃的气氛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 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老师 紧敲着,"静一点,静一 挟着那怕人的戒尺 点……"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 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 狱大门的钥匙。” 在这个句子中 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和统治 “监狱”比喻: “打开监狱大门”比喻: 赶走侵略者 求得民族解放 法语 “钥匙”比喻: 全句意思是: •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不忘祖国 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 而团结起来,赶走侵略者,求得民族解 放。
上页 返回 下页
交代课前情景有什么作用?
• 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上课过程”
上页
返回
下页
普鲁士为什么只允许阿尔萨斯和 洛林的学校教德语? • 为了让法国人民永远忘记自己是 法国人,做德意志的顺民。 • 这既是一种野蛮粗暴的文化侵略, 又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严重 摧残。
上页 返回 下页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 人物: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结局、(尾声)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情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
读一读,写一写
膝xī盖 诧chà 异 惩ché ng罚 藤té 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住 挟xié 着 懊à o悔 皱zhò u折 郝hǎo叟sǒu
其他 有镇上的人
上页 返回 下页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 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总”和“偏”各起什么作用? • “总”说明喧闹的一贯性; • “偏”说明安静得异乎寻常。
上页
返回
下页
“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 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 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 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上页 返回 下页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 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 了我挨的戒尺。” 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 1. 2. 3. 4. 属心理描写。 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 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 对过去逃学的懊悔; 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
上页 返回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