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分类(心理生理障碍)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所谓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并不是三种疾病,而是三组疾病。
同时,这三组疾病有时互为因果,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公害”。
(一)学习障碍1、定义:学习障碍又叫学习困难或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这类青少年往往表现为智力基本正常,但学业成绩明显落后。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学习困难包括了不同的问题,如根据发生时期分类,在10岁以前的学生,主要处于掌握技能阶段,因此,主要是基本学习技能获得性障碍,而后期出现的学业失败,则主要是学习动机损害和基本技能应用障碍。
2、发生原因:学习障碍的发生原因主要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相关。
从环境因素来讲,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发生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大多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多;此外,对于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娇纵溺爱,或过于严厉的孩子,都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从心理因素来讲,国内有调查提示,87.8%的学习困难儿童都有精神卫生问题,比如情绪与行为问题、精神障碍、学习动机问题、学习认知问题等都是影响儿童的心理因素。
当然,也有部分青少年是由于神经心理功能出现了问题。
3、常见表现:1)阅读障碍:这类患者常在阅读理解时发生困难,省略、替代、歪曲或添加单词,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或阅读时速度很慢等等。
老师的体会是这类青少年语文成绩差,数学的应用题差。
2)拼写障碍: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拼写技能显著受损。
其口头或书写单词的能力均受损,常常不能正确的拼读单词。
3)计算技能障碍: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常难以理解数学术语或符号,不能辨认数字符号,难以进行标准数学运算等等。
伴随着上述问题的是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家长有时感觉孩子反应挺快,也很聪明,而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贪玩、不用功等”,致使延误了诊治。
4、案例:林,男,12岁,小学五年纪学生,因学习困难,主要是语文偏差就诊。
家长反应孩子数学还可以,主要是语文差,有时认字、造句、作文怎么教都教不好,也不喜欢朗读,即使朗读,也不是很流畅,似乎心不在焉的。
正常与异常心理分类诊断及名词解释
系统分类诊断及若干名词解释顺序:由重到轻, 由粗到细(从大类到小类)一、判断病与非病(是精神病性障碍还是非精神病性障碍):三原则/ 特异行为表现/ 求医行为/ 自知力(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同一性或统一性标准)幻觉/妄想/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内在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重性精神病的核心症状1、认知方面的症状①体感异常、某些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②思维障碍:A、思维联想方面障碍:思维迟缓、奔逸、贫乏、病理性赘述、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
B、思维逻辑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
C、思维内容的障碍:妄想、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妄想等。
③注意障碍:不正常的注意增强、涣散、减退或转移。
④记忆障碍:不正常的减退或增强、错构、虚构、似曾相识或熟悉感。
2、情绪方面的症状:不正常神情绪高涨、低落、淡漠、倒错和病理性激情。
3、意志方面的症状:不正常的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
4、行为方面的症状: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抑制、违拗症、刻板动作及作态等。
(三) 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四) 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也可以出现失眠、不安、不思茶饭、情绪低落等心理行为异常。
但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也很了解,能非常详尽地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有时能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推论其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夸大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别害怕会不会转成“精神病”.简单地说,就是“承认自己有病”;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常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妄想是真实的,坚持那些对自己有明显伤害的行为而不感到痛苦,他们对别人说自己精神有问题特别敏感而且坚决予以否认,对症状毫无“自知力”。
异常心理的类别及成因
异常心理的类别及成因一、异常心理的类别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心理异常共分为10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动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精神物质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它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理和行为障碍;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其它精神障碍及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这里针对青年官兵实际,仅就一些类型进行介绍。
1、神经症。
常见的类型有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臆症等。
2、人格障碍。
它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
常见类型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臆症型人格障碍等。
3、性行为障碍。
(1)性指向障碍。
指性行为选择异常对象,如同种同性(同性恋),异种生物(恋兽癖)与无生物(恋物癖)及违反社会规范的恋童癖等。
(2)性偏好障碍。
即以异常的性行为方式来满足性欲。
如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磨擦癖、性施虐与性受虐癖。
(3)性身份障碍。
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心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有持续而强烈的变换自身性别的愿望。
4、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与青壮年,常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脱离现实,病程迁延。
5、情感性精神障碍。
又称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扬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症,伴有相应认识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发作症状较轻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
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和躁狂症等几个类型。
6、心理生理障碍与心身疾病。
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身体症状表现为主的一组疾病。
(1)心理生理障碍。
包括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睡眠与觉醒障碍(如失眠证、嗜睡症、睡行症等);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3
<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 >6分可以诊断
心理诊断的原则
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
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
诊断流程:
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先从三原则入手 Ⅰ.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 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 (排除精神疾病) Ⅱ.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 Ⅲ.根据四条标准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Ⅳ.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大类如神经症) Ⅴ.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 填写格式: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4.反应泛化—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 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超过三个 月即神经症)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 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影响心 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 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2.持续时间——时
3.功能受损——度
4.内容泛化
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 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 53% 的慢性失眠者有记忆困难
精神障碍与睡眠障碍
• 睡眠障碍与精神障碍关系十分密切, 90% 的情感障碍 (抑郁症) 病人有 睡眠障碍; 反之, 60%-69% 的长期失眠病人至少有一种精神障碍的诊 断 • 睡眠障碍常是应激性障碍, 焦虑障碍, 药物依赖, 精神分裂症等病人的 主诉症状 • 失眠会导致情感/情绪障碍等发生的危险性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自己有意造成和维持的,以节食造 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甚至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 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神经 厌食症最基本的症状是厌食,食欲极度缺乏,身体消瘦。 这种症状的产生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并不是消化系统器 质性疾病引起的。此病的发病年龄为10—30岁,多数为15 ~23岁。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约为10—20倍。神经性厌食症 的发病率因为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变化而出现大幅增减。 急性精神创伤或心情持续抑郁,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导致 此病。
睡眠的分期
• 睡眠的两种状态: 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睡眠) 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睡眠) • 各期睡眠EEG特点: NREM睡眠
第一期:4-7波/秒的θ波 第二期:睡眠纺缍波及K综合波 第三期:1-3.5秒/波的δ波(占20-50%) 第四期:δ 波占50%以上
REM睡眠:低波幅快波锯齿波
(一)、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开始时具有因怕肥胖而有意节食的心理和行为,
继而出现没有限度地限制饮食,体重下降迅速,消瘦的象 恶病质仍不肯增加食量,甚至无限制地瘦到脱形及致死的 程度仍觉太胖。拒绝维持体重在其年龄和身高相当的最低 限度,以致有些患者骨瘦如柴无力起床,有的人就活活饿 死,有的利用运动、呕吐、导泻等手段减轻体重,有时出 现暴食、食后剧吐,体重减轻25%以上。常因低血糖出现 恶心、头晕、乏力,有时晕厥。出现皮肤干燥、苍白、弹 性差、皮下脂肪菲薄,因低蛋白血症出现皮肤水肿等极度 营养不良表现。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F60—F69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60 人格障碍[F60特定的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不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
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症状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1 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 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 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 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 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 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60.1偏执性人格障碍[F60.0]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心身障碍名词解释
心身障碍名词解释心身障碍是指一种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障碍,通常表现为一种症状或状态,影响某个人的行为,情绪,思维和沟通能力。
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影响范围,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有时则仅影响其中一部分。
心身障碍可以分为三类:发育障碍,神经科学障碍和生理障碍。
发育障碍是指在生理发育期(包括出生到12岁)发生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智力缓慢,智商低,运动发育缓慢,学习受损,沟通和社交能力减弱等。
发育障碍可以分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和学习障碍等。
神经科学障碍是指与大脑神经系统有关的异常,可能导致某些功能的丧失,如认知能力、抑郁症、学习障碍、精神病及双相情感障碍等。
其中常见的心身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应激反应性障碍(SDRD)、强迫症(OCD)、亚斯伯格综合征(ASD)等。
最后,生理障碍是指受到生理因素影响,导致某些功能障碍的状态,其中常见的有聋哑、失明、肢体缺损、癫痫及呼吸系统疾病。
聋哑是指无法通过嗓音去沟通,由于大脑无法正常发育而导致的症状,不能正常的处理、解释和反馈声音信号,从而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
失明意味着失去视力,可以完全失明或者部分失明,以致无法正常看见世界。
心身障碍对患者影响甚大,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防止患者恶化,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其次,实施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自己的症状,改善心理健康,从而有效改善其身体症状。
最后,患者应该尽可能参加更多的活动,帮助其更好的减缓心理压力的影响,从而使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介绍了心身障碍的一般概念,以及其分类,针对此类障碍应有的治疗措施。
本研究对心身障碍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基础。
此外,还应提醒护理者和政府继续加强对护理的重视,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心身障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加强对健康与心身障碍预防与治疗的重视,从社会全局来减轻这一社会病害的社会负担,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疾病的分类及标准
心理疾病的分类及标准
心理疾病的分类通常依据症状、病因、临床特征等信息进行。
以
下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分类及标准:
1.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主要特征是丧失现实感、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
2.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障碍、躁狂障碍等,主要特征是情绪异
常波动、悲伤或兴奋、自卑感、幻觉等。
3.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强迫症、创伤
后应激障碍等,主要特征是过度焦虑、担心、恐惧、强迫行为等。
4. 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主
要特征是个性特质异常、行为不稳定、缺乏责任感等。
5. 近期发生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适应障碍、反应性抑郁等,通常是由于应激事件引发的短期心理反应。
6. 食欲和睡眠障碍: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失眠等,主要特征
是食欲或睡眠异常,不符合正常生理状况。
7.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心因性疼痛障碍等,主要
特征是身体症状或疼痛,并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
这些分类及标准主要来自于国际通用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具体的诊断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评估。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六、梦魇
梦魇(nightmares)指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 惊醒,引起恐惧不安,心有余悸的睡眠行为 障碍,发病率儿童20%,成人5%-10%。 梦魇的梦境多是处于危险境地,使患者恐惧、 紧张、害怕、呻吟、惊叫或动弹不得直至惊 醒。一旦醒来就变得清醒,对梦境中的恐怖 内容能清晰回忆,并仍处于惊恐之中 对发作频繁者,对因处理,由生活应激事件 引起的梦魇要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
三、神经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
又称心因性呕吐,进食后出现自发的或故意诱发的 反复呕吐。
以反复发作进食后呕吐为主要特征,无明显恶心及 其他不适。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 几乎每天发生。 鉴别诊断需排除神经性厌食症,精神性贪食和躯体 疾病所致呕吐等。 治疗以认知疗法,小剂量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 为主要方法。
二、嗜睡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白天睡眠过多,或有睡眠发作,不存在睡眠时间不 足,不存在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 呼吸暂停,无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症, 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醒前幻觉等)。病人为此 明显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几乎每天发生,并 至少已1个月。 不是由于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 精神障碍症状的组成部分 治疗 对因治疗 药物治疗,行为治疗
四、睡行症
睡行症(sleep walking disorder),习惯称为梦游 症,一种在睡眠过程尚未清醒时起床在室内或户外 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
临床表现 患者在入睡后不久,突然从床上起来四处走动,常 双目向前凝视,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患者 可能有一些复杂行为,如能避开前方的障碍物,能 劈柴,倒水,开抽屉等。但难于被唤醒,常持续数 分钟到数十分钟,然后自行上床,再度入睡。待次 日醒来,对睡行经过完全遗忘。
中国心身相关障碍分类和评估(上)
中国心身相关障碍分类和评估(上)心身相关障碍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大类疾病,包括心身症状障碍、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心理障碍)、躯体疾病伴发心身症状障碍等。
提高临床医生对心身相关障碍的识别、评估及治疗水平尤为重要。
本文从国际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特点、中国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方案及心身相关障碍的评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心身疾病相关学科的医生有所裨益。
早在1967年恩格尔(EagleGL)首次将“心身障碍”这一术语划分为:(1)心理障碍(基本没有器官机制介入或自以为有器官机制介入),症状多变,疾病反应,对心理病理状态的反应。
(2)心理生理障碍(心理作用造成的广义躯体反应),伴随情绪(或类似心理状态)的生理现象,是指心理因素引发的器官疾病。
(3)身心-心身障碍,特点为首次发病无年龄区别(青春期后期较常见),发病缓慢,心理忧伤起决定作用;特定的精神动力条件造成了与此相关的特定躯体疾病的出现;患者的心理特征异常明显。
(4)心身障碍(对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
HofmannKL(1995)指出:“‘心身’这个概念在医学疾病分类上没有统一的定义。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一直以描述性的划分作为依据。
”他也使用“心身障碍”来表述,但是划分为三类。
(1)转换症状:防御机制将神经功能的冲突排斥在心理经历之外而表现在身体(躯体化)症状(具有患者本人无法认识的象征性特点);这些症状可以理解为解决冲突的一种方式,转换症状常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如癔症性的盲、聋、失明、瘫痪及心因性呕吐、心理性疼痛等。
(2)功能(躯体形式的)综合征:这些患者带着说不清的模糊不适来看病,主观症状可涉及许多系统;而客观检查没有证据;往往使医生束手无策,Alexander(1951)称之为“器官神经官能症”。
(3)狭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经典的心身疾病。
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心身疾病按照各临床学科和内科各系统分15大类,每一大类均注明具体的心身疾病名称。
成人常见心理疾病
常见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
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可根据不同方面定义不同的心理问题:工作适应疾病、职业性心理疾病、性心理疾病。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
抑郁症患者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生理心理疾病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康复心理学》全套课件-心理生理障碍
睡眠的生理意义
➢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 ➢ 睡眠占人一生约1/3的时间, 是机体复原
&整合过程 ➢ 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心跳
2020/10/15
睡眠相
脑电图(EEG) 眼球运动 肌张力变化
2020/10/15
非快速眼球运动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相
消极影响 交感神经兴奋
肾、胃肠缺血性损伤 能量物质大量消耗 心血管应激性损伤
2020/10/15
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 轴构成: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系统
应激原 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 杏仁体、海马
下丘脑分泌 CRH↑
调控情绪行为: 适量↑适应,愉悦感;大 量↑焦虑、抑郁
2020/10/15
腺垂体分泌 ACTH↑
大脑
素
2020/10/15
下下丘丘脑脑
其他脑区
(NE.5HT.Ach)
垂体
性 腺
甲 状 腺
肾 上 腺
激素
免疫功能
行为变化 或精神障 碍
躯体疾病
心理- 神经- 免疫机制
大脑皮质 大脑边缘系
植物神经系
2020/10/15
下丘脑 免疫系
内分泌系
睡眠障碍
每年3月21日(春季第一天)是世界睡眠日
2020/10/15
也可称其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障碍或心身症
2020/10/15
心身疾病特点
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 征等作用而发病;
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 的器质性损害;
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器官; 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作用
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在治疗中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果是家 庭因素所致发病者,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 治疗。同样有时需与单位领导交换意见, 必要时让病人更换环境或住院。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指 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 食、睡眠和性功能异常为主的精 神障碍。
进食障碍
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情绪障碍 为特征,伴有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 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心身疾病的治疗(1)
心理治疗:
• 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如精神分析疗法、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治疗的目的在 于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和情绪。 • 其中生物反馈技术是靠自我意识调整身 体内部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过度紧 张已达到异常水平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 达到治疗的目的。 • 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某 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偏头疼和紧张性头 疼。
心身疾病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
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躯体诊断的方法与原则因疾病 不同而异,这里不做介绍。在此仅提供心理诊断的标准。 1、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2、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或体征,并好发于植物神经 支配的器官和系统,如内脏、血管和腺体。 3、与人格因素和情绪因素有关。 4、与生理性素质薄弱有关。 5、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效果不好。 6、它不包括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如 心理矛盾所致的癔症性转换障碍、疑病症等。
诊 断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 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 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每周3次,持续1个月以上,且对社会功 能有损害或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 率低下。
4、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第六章心身疾病第一节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 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目前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组织损害性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在目前文献中有时被混合使用,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之间本身也存在交叉和重叠。
一些著作中提到的心身障碍有时还会笼统包括一部分心身疾病和一部分神经症,故广义的心身障碍和广义的心身疾病有时几乎是同义语。
心身障碍( Psychosomatic disorders )是一组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
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心身医学工作者所重视,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及心理学著作中逐渐改用( DSM-IV)的分类,以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一一第十版》(ICD-10)的分类,对经典的“心身疾病”名称已不再使用。
但日本心身医学会仍然有心身疾病的分类。
目前所指的心身障碍是从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由躯体疾病产生的心理障碍两个方面来考虑。
这样,目前的心身障碍显然要比原来的心身疾病广泛得多。
因为它不仅是指疾病,而还指患者体验的心身不适。
但这要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本章讨论的心身疾病主要以狭义的概念进行,归纳起来,心身疾病有以下主要特征:①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作用而发病;②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③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④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⑤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心理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理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理疾病是指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以及社交功能的一类
疾病。
它们可以导致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适应、异常或困扰,
并且可能对个体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疾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
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疾病可
能由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引起。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经历过度的担心和紧张,
可能伴随着身体不适,如心悸、呼吸困难和肌肉紧张等。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愉快感的心理疾病,患者
可能出现睡眠问题、食欲改变、注意力减退和自杀倾向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表达异常等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周期性的心理疾病,患者经历情绪波动,
交替出现抑郁和极度兴奋(称为躁狂)的状态。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经历强烈的强迫思维和行为,常常感到不得不重复某些动作或者遵循特定的规则。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经历噩梦、回忆、恐惧和情绪失控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疾病是可以通过医学和心理学的干预来治疗和缓解的。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以获取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 1、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 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 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 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 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 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 生。
• ①偏执性人格障碍 • 它是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 格障碍。其特点是:(a)多疑敏 感,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的好 意当作恶意、敌意;(b)妒忌心 强,对别人的成就、荣誉等感到 紧张不安、挑衅、指责和抱怨; (c)易感到委屈、挫折、怀才不 遇,常常产生攻击、报复之心; (d)骄傲自大,自命不凡,自尊 心强,要求别人重视自己,追求 权势;(e)主观固执、好诡辩、 经常抗议、反对他人的意见,不 易被说服,即使面对事实证据也 是如此;(f)对别人缺乏同情心 和热情,从不开玩笑,警惕性很 高,常怕被人欺骗、暗算,处处 提防他人,等等。
• ②分裂性人格障碍 •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 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 缺陷为特点。主要表现为退缩, 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不 爱社交。 • ③反社会人格障碍 •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 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为特点。 • ④冲动性人格障碍 • 攻击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 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 为特征。
44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45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及解决方性精神障碍 • 又称应激相关障碍,主要由突发生活事件、剧烈精 神创伤或者持续困难处境引起的,表现为巨大刺激 后的心理失常。 • 5、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 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 式。人格障碍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 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 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 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大学生 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 缘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 • 6、心理生理障碍 • 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指由某些心理原因 导致的生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作性暴食 至少每周2 次,持续3个 月;
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 体重减轻
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 病变所致的暴食,及 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
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则吃进的 神经性呕吐 食物。不伴有其他的明显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
变为基础,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体重无明显减轻。
诊断
心理生理障碍分类
1、临床表现
2、诊断标准
3、病程标 4、严重程度
准
标准
5、排除标准
是一种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的进食行为异常。 诊断要点:
神经性厌食
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常有过分担心发胖, 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并伴有一系 列并发症,如怕冷、血压体温低,心跳过速,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贫血、
生3次,并至 起明显的苦恼 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
少已1个月。 或社会功能受 性失眠。
损。
几乎每天发 生,并至少 已1个月。
病人为此明 显感到痛苦或 影响社会功能 。
不是由于睡眠不足、 药物、酒精、躯体疾 病所致,也不是某种 精神障碍的症状组成 部分。
睡行症
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 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多能自动回到 床上继续睡觉。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段的深睡期,不论是即刻苏 醒或次晨醒来均不能回忆。见于儿童少年本症没有痴呆或癔症的证据,可 与癫痫并存,但应与癫痫发作鉴别。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 痴呆、脑瘤、癫痫 等)导致的继发性夜 惊发作,也需排除热 性凉劂。
性功能障碍
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3 事后遗忘,即使能回忆,出极有限; 睡瘫症最常见于青少年或青年时期,亦有起病于童年、中年甚至老年的 报道。睡瘫症通常发生于入睡或觉醒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现自己处于麻 痹状态,肢体、躯干及头部的任何微小运动都完全责任能力不能进行,同 时亦不能睁眼、讲话、发声或呼救。尽管呼吸运动存在,但患者常自觉有 窘迫感或窒息感。发作过程中,患者意识完全清楚,并能够充分意识到自 己处境,因此感到十分恐怖,尤其当患者觉察到呼吸困难时。睡瘫症通常 持续1秒到几分钟,之后自行消失或在外界刺激下消失(尤其是另一个人 对患者的碰触或移动等刺激)。很多患者注意到反复努力移动肢体或强有 力的眼部运动可能有助于中断睡瘫症过程。发作前后可能做梦,发作结束 后能够回忆发作经过。
1、对肥胖的病态恐惧,无法容忍正常数量的食物,伴有相信自己过于肥胖的体象障碍,进 食极少成习惯。 2、体重明显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身高减100,乘0.9)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
症状至少已3 个月
脱水、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女性可闭经,男性可性功能减退。
指数为17.5或更低。
进食障碍
是一组以进 食行为异常 为主的精神
梦魇
1 反复发作的在一声惊恐性尖叫后从睡眠中醒来,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接触,并伴有强 指一种常见于幼儿的睡眠障碍,主要为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 烈的焦虑、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出汗等),约持 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 续1~10分钟,通常发生在睡眠初三分之一阶段; 症状。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发 2 对别人试图干涉夜惊发作的活动相对缺乏反应,若干涉几乎总是出现至少几分钟的定 作后对发作时的体验完全遗忘。诊断本症应排除热性凉劂和癫痫发作。 向障碍和持续动作;
1 从夜间睡眠或午睡中惊醒,并能清晰和详细地回忆强烈恐惧的梦境,这些梦境通常危 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 及生存、安全,或自尊。一般发处于睡眠的后半夜。 。通常在夜间睡眠的生 中发生过一 次散发型睡 瘫症,许多 人发作频率 很低,在其 一生中仅发 作1~2次。
至半小时。
不明显影响 日常生活和社 会功能。
病(痴呆、癫痫等) 导致的继发性睡眠— 觉醒节律障碍,但可 与癫痫并存,应与癫 痫性发作鉴别;
矫治
先治并发 症,家属 监督正常 进食,认 知治疗 必要时用 氟哌啶 醇,家属 监督正常 进食,认 知治疗
改变认 知,作息 规律,睡 眠限制疗 法,药物
睡眠障碍
夜惊 睡瘫症
1 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发作时,睡行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对别人的招呼或干
涉行为相对缺乏反应,要使病人清醒相当困难。
反复发作的
2 发作后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或躺在地上继续睡觉;
睡眠中起床
3 尽管在发作后的苏醒初期,可有短暂意识和定向障碍,但几分钟后,即可恢复常态,不 行走数分钟
论是即刻苏醒或次晨醒来均完全遗忘。
乏以及极度关注和担心失眠带来的严重后果。
嗜睡症
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 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
几乎每天发 生,并至少 已持续1个 月;
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 呕吐以及癔症或神经 症等。
对睡眠数量、
至少每周发 质量的不满引 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
障碍。
神经性贪食
特征为反复发作暴食优势观念,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 泻、禁食等方法以控制体重的极端措施。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 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1)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暴饮暴食; (2)对肥胖的病态恐惧,极力抵消事物发胖作用①自我诱发呕吐;②滥用泻药;③间歇禁 食; (3)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二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
失眠症 insomnia
一种无明显原因的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且具有极 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的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纯粹是一种由心理因素 一起的睡眠不良。临床表现: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多梦、醒后不解
1 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 、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