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和计划免疫 PPT课件

免疫和计划免疫 PPT课件

黏膜也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有纤毛,具有 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1)
(2)
皮肤 (3)
皮肤 第一道防线的组成: 皮肤和黏膜。 第一道防线的功能:
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 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7.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_____ 衰老 、_____ 死亡 和______ 损伤 的细 抗原 的侵入,防止______ 监视 、 胞;抵抗_____ 疾病 的产生;____ 识别 和______ 清除 体内产生的________ 异常细胞等。 _____ 过敏原 。 8.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________ 减毒的 或_______ 杀死的 的病原体制成的 9.疫苗通常是用______ 生物制剂 抗体 ,从而提 _______,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_ 特定 传染病的抵抗力。 高对______ 安全有效的疫苗 某些传染病 的发生规律,将多种_________ 10.根据__________ , 科学的免疫程序 ,________ 接种 , 按照_______________ 有计划地 给儿童_______ 预防 控制 和________ 以达到_______,______ 消灭 相应传染病的目 的,这种______ 预防接种 称为__________ 计划免疫 。 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
1、三道防线的组成?作用? 2、什么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 疫?产生?特点? 3、人体有哪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什么叫抗体、抗原? 5、抗体是如何起作用的? 6、免疫?计划免疫?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黏膜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 皮肤 和______ 1._____ 阻挡 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_______ 分泌物 还有 能______ 清扫异物 ______ 杀菌 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_____ 纤毛 具有________ 的作用。 吞噬细胞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_______和________ 线,杀菌物质中的________ 溶菌酶 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 细胞壁 ,使病菌_____ 溶解 。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 ______ 吞噬消化 ______ 。 吞噬 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________ 进化 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3.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______ 人人生来 就有的,不针对 天然防御 功能,其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 某一特定 多种病原体 都有______ 防御 作 ______的病原体,而是对___________ 先天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___________ 用,因此叫做_____________ 免疫器官(_____ 胸腺 、淋巴结 4.人体的第三防线主要是_______ _____和 脾脏 )和_________ 免疫细胞 组成的。______ 病原体 侵入人体后, _____

第一章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共27张PPT)

第一章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共27张PPT)

三、计划免疫: (1)对婴幼儿有计划地进行______,称为计
划免疫;如接种_____可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可预防____、 ____、____;接种 可预防乙肝。 (2)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 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 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以便维持人体的健康。
2、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这属于 ( A、免疫 B、接种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
D、自然免疫
3、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是接受器官的机体的排异反应, 这种功能属于( ) A、防御感染 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 D、计划免疫
4、当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时,有可 能使人( ) A.发生肿瘤 B.患某种遗传病 C.患流行性传染病 D.A~C都有可能 5、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是 由于免疫系统具有( ) A.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功能 B.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的功能 C.随时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 D.免疫监视及时消除非自身细胞的功能
功能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 过低 如:艾滋病
肿瘤形成
与免疫有关的疾病
过敏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呢?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 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 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第 12条明确规定:国 家实行有计划的预 防接种制度。国家 对儿童实行预防接 种证制度。
B、腺细胞 D、淋巴细胞
4、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5、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体刺激下产生的 )

免疫与计划免疫 完整版PPT课件

免疫与计划免疫 完整版PPT课件

控制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消灭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和黏膜 〔先天性〕 体液的杀菌物
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和 〔后天性〕 免疫细胞
阻挡病原 体的侵入
使病菌溶解、 吞噬病菌
产生抗体 去除抗原
稳固练习
1、以下哪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 A、人体内的杀菌物质 B、皮肤和黏膜 C、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4、接种甲流疫苗预防甲流,其原因是〔 〕A A、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甲流病毒的抗体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C、甲流疫苗能直接杀死甲流病毒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5、人体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这属于:〔 〕B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方案免疫 D、自然免疫
杀菌物质中的溶解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 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 织器官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 原体吞噬消化。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探究二、 免疫的功能
1免疫是什么意思呢?
最初的含义是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 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 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 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思考
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特点:
人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不针对某一种 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 用——〔先天性免疫〕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胸腺
淋巴结
免疫细胞
脾脏
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三道防线的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免疫与计划免疫》PPT课件

《免疫与计划免疫》PPT课件

伤风这三种疾病。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 疫缺陷综合征(简称__A_ID__S__)。它的病原体是 _人__类__免__疫__缺__陷__病__毒_(简称_H__IV____)。
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 体不能抵抗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 侵害。
HIV(黄色)正在攻击人体淋巴细胞
免疫和计划免疫
-.
目 标
能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功能 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说出免疫的功能,辨析免疫的有点及缺点 会描述计划免疫,了解我国的计划免疫 了解艾滋病及预防措施
免疫的类型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 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 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
1
2
3
免疫防御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 防止疾病的产生
免疫自稳功能
清除体内衰老、死 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功能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 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功能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
相当于 抗原
1.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
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
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
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从免疫角度,疫苗属于__抗__原___,血清含有_抗__体____。
计划免疫
属于特异性 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
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
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
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
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

免疫和计划免疫PPT课件

免疫和计划免疫PPT课件
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 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 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 肤
皮肤有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上纤毛
皮肤可以阻挡病原体入侵
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 以清扫异物(病菌)
第二道防线:
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 答案:C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 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 (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第一道
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 疫
( 先 天 性 )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
清除体内衰老、 死亡和损伤的细 胞
抵抗病源的侵 入,防止疾病 的产生
监视、识别 和清除体内 的异常细胞
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常由药物的降解 产物或杂质引起,通常与用药剂量 无关,仅见于少数特异体质病人。 特异体质病人即使是使用常规剂量 或者极小剂量时同样会发生过敏反 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 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 至可导致死亡。

免疫与计划免疫课件(39ppt)

免疫与计划免疫课件(39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公众认知与信任的提升
通过持续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和信任度, 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推动计 划免疫事业的持续发展。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它们在机体 防御中的作用。
答,避免再次感染。
02 计划免疫策略及实施
计划免疫目标与原则
目标
通过计划免疫,降低疫苗可预防 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 群健康水平。
原则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疫苗保护效 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策略,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种类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 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接种率
抗体阳转率
衡量计划免疫覆盖面的重要指标,反映疫 苗的可及性和接种服务的普及程度。
评价疫苗接种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全性评价
监测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评估疫苗 对疾病的控制效果。
关注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 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03 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方法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 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或接触患者时,佩戴口罩可以有 效减少病毒传播。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 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勤洗手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的免 洗洗手液。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课件(28张PPT)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课件(28张PPT)

不会传播: 传播途径:
达标与提高
1.下列哪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 )
A.人体内的杀菌物质 B.皮肤和黏膜 C.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患过麻诊的人不会再患此病 B.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吃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
A.疫苗 B.抗体 C.抗原 D.病原体
三、计划免疫:
预防、控制和 消灭传染病
预防针和疫苗预防传染病的 原理:
将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注入 人体,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 下产生抗体,产生抵抗力。
属于特异性免疫。
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 陷病,又称为获得性 免疫缺陷综合征,是 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的传染病。
非特异性免疫
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体液的杀菌物 使病菌溶解、吞噬
质和吞噬细胞
病菌
第三道防线
后天性 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和 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二、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 损伤的细胞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 疾病的产生
溶菌酶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 壁,使病菌溶解。
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以 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免疫的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成
作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先天性
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体液的杀菌物 使病菌溶解、吞噬
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课件PPT课件

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课件PPT课件
社会效益评估
评估计划免疫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促进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05
计划免疫的挑战与对策
疫苗供应不足
疫苗生产能力有限
全球疫苗生产量无法满足所有国 家的需求,导致疫苗供应紧张。
疫苗分发不均
由于运输和储存条件限制,部分 地区无法及时获得疫苗。
疫苗研发滞后
新型疫苗的研发周期长,无法及 时应对突发疫情。
计划免疫程序通常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基础免疫是指儿 童在1岁内完成的所有接种;加强免疫是指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接种。
计划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计划免疫的接种时间与接种方式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同,家长需要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 接种。
疫苗接种率不均等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疫苗接种率存 在差异。
群体差异
部分人群由于缺乏疫苗接种意识或经济条件限制, 未能及时接种疫苗。
宣传教育不足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导致部分人群对接种疫苗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疫苗接种安全问题
疫苗副作用
01
部分人群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如发热、红肿等。
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这些疫苗可以预防结 核病、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百日咳、白喉、麻疹等传染病。
二类疫苗包括水痘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这些疫苗可以预防水痘、 流感、肺炎等传染病。
计划免疫的程序
计划免疫程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的,不同年龄段 的儿童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推广方式与目标
提高接种率
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儿 童预防接种的覆盖率和及 时率。

免疫与计划免疫ppt课件

免疫与计划免疫ppt课件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想一想,议一议
你知道家养的狗等宠物都要 定期打预防针吗?预防的是什么 病?这和人的健康有关吗?
2
学习目标:
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
区别? 3、免疫有哪几方面的重要功能? 4、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3
人体的三道防线 学习目标:
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
4
资料分析
①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 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小时以 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 灭了。
②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 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聚集到病菌入侵部 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 结、脾脏、肝脏等)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7
讨论 ③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 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 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8
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还具有什么 功能?
11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12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皮肤可以阻挡病原体入侵 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扫 异物(病菌)
13
溶菌酶的作用
14
吞噬细胞的作用 15
③ 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 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 出过水痘的人容易患病。
5
讨论
①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会很快死 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链球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 说明皮肤具有保护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计划免疫程序的主要内容
包括:


免疫起始月(年)龄
接种次数
针次间隔
加强免疫 联合免疫问题 早产儿的免疫接种
(一)免疫起始月龄
确定免疫起始月龄,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1、产生理想免疫反应的最小月龄 2、疾病侵袭的最小月(年)龄。
新生儿——婴儿出生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 生后2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 出生3个月——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 生后满8个月——开始接种麻疹疫苗。
(一)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 BCG)

对象:出生后数天至2个月内的正常婴儿,3个月以上、 一年级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者。 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菌量0.05~0.075mg)

禁忌证:活动性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
湿疹、免疫缺陷病或其他皮肤病。 患过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者,不需接种。
(二)接种次数:与疫苗性质有关
活疫苗(菌苗)——1次即可产生较好效果。 死疫苗(菌苗)——需有多次的接种,即必须 经抗原多次刺激才能形成可靠的免疫力。
我国免疫程序规定,百白破混合疫苗必须基 础免疫3针,卡介苗、麻疹疫苗接种1次完 成基础免疫。
(三)针次间隔

长间隔比短间隔产生免疫应答好; 长间隔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的年龄;增 加感染机会。
(七)DNA疫苗——疟疾DNA疫苗,HIV-DNA疫苗
四、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接种的效果通常取决于以下因素:

1.接种疫苗的时间可影响疫苗的效果 2.预先感染可增强机体对疫苗的反应


3.接种途径直接影响疫苗的效果
4.首次接种时间、复种的间隔以及复种的时 间对疫苗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二、免疫接种的原则 Nhomakorabea


1.鉴定有无使用的必要,必须有临床和流行病学的联 合报告认为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是健康的主要威胁,一 般以国家设立的传染病监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机构 临床和流行病学的报告为基础。 2.要制备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制剂,除安全无明显毒副 作用外,还必须有可靠的效果。疫苗的可接受性也非 常重要,否则难以达到覆盖率。 3.疫苗接种的程序十分重要,疑有合并症时,应从流 行病学方面比较风险和益处,然后做出权衡。对使用 疫苗的保健工作应做慎重的指定,并注意禁忌证。 4.特殊环境或有职业风险的人,需进行额外相应的免 疫接种。
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
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基础免疫:是指人体初次接受某种疫苗全程足量的预
防接种,是一种打好基础的有效免疫。
3.儿童基础免疫:儿童从出生开始,按照规定的免
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有关疫苗的初次预防接种和
再次加强接种。

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成就
一、我国现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方法:口服,每月1次,共服3次,4岁加强免疫口服三价 糖丸疫苗1次。
注意:疫苗(小儿麻痹糖丸)必须低温2~10℃保存,有 效期5个月。糖丸必须用冷开水溶化喂服或直接喂在小儿 嘴里,切勿用热开水喂服。 禁忌证:发热、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病、接受免疫 制剂治疗者、孕妇。严重腹泻者暂缓服用。


(四) 百白破三联制剂(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Vaccine, DTP. DTaP - acellular)

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同一手臂不接
种其他疫苗。

禁忌证: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过敏体
质者。
(三) 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Oral Polio Vaccine, OPV)
(Sobin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USA:Inactivated Polio, IPV)

对象:2个月以上的正常小儿。

(五)联合免疫问题
1.目的:解决几种疫苗需在同一月龄(年龄) 接种。 2.方法: 采用几种抗原制成多联多价制剂。 采用几种制剂不同途径或不同部位同时接种。 3.注意的问题: (1)免疫反应问题 (2)免疫效果(协同和干扰) (3)机体的免疫状态(影响免疫效果)
(六)早产儿的免疫接种

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滞后,疫苗接 种效果较差。

影响儿童免疫反应的因素:

第二节 预防接种


一、免疫接种的类型
主动免疫:设法使宿主和致病微生物或其产生
的毒素接触,产生免疫应答,合成抗体,产生
免疫记忆。

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抗体的免疫血 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的措施。
五、疫苗的类型

(一)灭活疫苗——霍乱、伤寒、钩端螺旋体、百日咳、狂
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抗原发生免疫 反应,对其它抗原无效的免疫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过程

识别阶段:抗原处理、识别和呈递 激活阶段: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个体发育中抗体产生的规律
IgM(胚胎晚期)→IgG(出生3个月后)→IgA(4~6个月)
我国现行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执行现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的3个问题:
1. 2. 3.

初免起始的月龄应按规定而不能擅自提前。 接种的针次间隔不能缩短。 在规定的月龄范围内完成基础免疫。
城市——应开设计划免疫门诊或开展按周、按月接种;
已装备冷链的农村——应实行按月、双月接种; 山区和较偏僻的农村——可实行按季度接种制度;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 黄 旭 2009-10-19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自学)

婴幼儿免疫的特点 免疫接种的类型和原则 计划免疫程序的主要内容(重点) 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的类型 我国现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重点) 基础免疫制剂与接种方法(重点)

第二节 预防接种
第五节 计划免疫效果评价
(二)风疹减毒疫苗 对象:8个月以上小儿、青少年和未查出对风疹有免疫 力的年轻人,女孩争取育龄前接种。 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禁忌证:严重疾病,发热,过敏史者;妊娠妇女 ;孕前 三个月内。
(三)腮腺炎疫苗 对象:8月以上易感者 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禁忌证: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发热或鸡蛋过敏史、 孕妇。
②HBsAg(+):第1针(次)30μg,第2、3针(次)10μg
③HBsAg(+)和HBeAg(+):出生后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 白。继之接种3针(次),每次30μg
(3)学龄前儿童及其他易感人群,接种3针(次)10μg
乙肝疫苗

方法:实行“0,1,6” 3针(次)免疫接种。第1、
2针(次)为基础免疫,第3针(次)为加强免疫。
2、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规律
婴幼儿免疫的特点

儿童免疫应答的特点: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参与非特异性和特 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功能也不成熟,因而,对于病 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相对较弱。 婴幼儿未曾接触感染原,未能建立免疫记忆反应。因此接 触抗原后引发的是水平较低的初次免疫应答。 营养 疾病 药物
我国规定,儿童必须在 1周岁以内完成卡介苗、脊 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 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 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 型肝炎疫苗(1992) 5种制品的全程接种。针对 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 7种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威胁的疾病进行预 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 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防。 15种传染病。 “四苗六病” “五苗七病” “15种疾病”

1.乙肝疫苗:首次接种时间推迟至出院、或体 重超过2kg、或2个月龄。
2.百白破三联疫苗:按目前使用的免疫程序进 行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按现行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第三节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几个相关概念
1.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 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及国家规 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
(六) 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疫苗: 对象:6个月~15岁 方法: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6足月儿童作基础免 疫2针,间隔3个月,每三年复种1次。 禁忌证:CNS感染;高热惊厥;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 病;过敏史;发热或疾病急性期。
(七)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对象:乙脑流行区6个月以上到10岁以下;由非疫区进入 疫区者;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 方法: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应在流行期前一个 月完成接种工作 禁忌证: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 肝、肾疾病,体质衰弱、过敏史或癫痫,先天免疫缺陷, 免疫抑制治疗者。 (八)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疫苗) 对象:HbOC、PRP-T在2各月开始用;PRP-OMPC在 15月-2岁 方法:肌内注射 禁忌证:高热禁用

对象:出生后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正常小儿。 方法:左上臂皮下注射0.2ml。6~7岁加强免疫1次。 禁忌证: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有过敏 史者。
第四节 其他疫苗的应用
(一)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对象:1岁以上甲肝易感者 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下注射。 禁忌证:体温超过37.5℃,急性传染病或严重疾病,免 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者,过敏体质者。
(四)水痘减毒活疫苗 对象:12月~12岁 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禁忌证:严重疾病史、过敏史、免疫缺陷病及孕妇禁用, 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缓用。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五) 流感病毒疫苗: 对象:重点推荐老、弱、幼,医疗工作者;推荐养老、托幼 机构人员、服务行业、经常外出或旅行人员。怀孕3个月 以上孕妇慎用。 方法:上臂三角肌下方,肌肉或皮下注射。 禁忌证:对鸡蛋或疫苗成分过敏者;格林-巴利综合征;孕3 个月以内;急性发热性疾病;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 质者;12岁以下不能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