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认识的三次深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引言概述: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相对于另一个数的大小比例关系。

分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埃及和巴比伦文明,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分数逐渐成为数学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本文将从分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分数的起源1.1 埃及文明中的分数埃及人最早使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他们将整数表示为一个圆圈,而分数则使用一个倒置的圆圈表示。

例如,他们用1/2来表示一半,用1/4来表示四分之一。

这种表示方法在埃及的商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巴比伦文明中的分数巴比伦人也使用分数来进行计算和商业交易。

他们使用的分数系统是六十进制,其中分数的份子和分母都是以六十为基数。

这种分数系统在巴比伦的数学和天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分数在古希腊的发展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对分数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他们提出了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规则,并将分数的运算推广到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古希腊的数学成就对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分数的形成2.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指一个数相对于另一个数的比例关系。

在分数中,份子表示被比较的数量,分母表示比较的基准。

例如,1/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半。

2.2 分数的形式分数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真分数指份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指份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而带分数则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复合数。

2.3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分数可以进行化简和约分,即将一个分数表示为最简形式。

化简分数的方法是找到份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将两者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分数。

三、分数的发展3.1 分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分数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几何、代数、统计等领域。

在几何中,分数可以用来表示线段的长度比例;在代数中,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方程的根或者系数;在统计中,分数可以用来表示百分比或者比率。

分数的历史演变过程

分数的历史演变过程

分数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数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它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探讨分数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分数是如何发展和应用的。

1. 古代分数的出现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分数的概念来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

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中,分数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贸易活动中。

古埃及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分数系统,其中分子和分母都是以1为基数的分数。

而古巴比伦人则使用了更为复杂的分数系统,其中分子和分母可以是任意整数。

2. 分数的发展与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分数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系统地研究了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他将分数定义为一个整数与一个整数的比值,并给出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这使得分数的概念更加完善和系统化。

3. 分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分数的引入为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代数学中,分数被广泛应用于方程的求解和多项式的运算中。

在几何学中,分数被用来表示线段的长度比例、图形的面积比例等。

分数还在统计学、概率论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可以说,分数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之一。

4.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在数学中的应用,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常会用分数来表示时间,比如一天的24小时可以表示为24/1。

在购物中,我们会遇到折扣,折扣就是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的。

另外,比赛中的得分、考试中的成绩等也常常用分数来表示。

5. 分数的进一步拓展除了普通分数,人们还发展出了其他形式的分数。

例如,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10为基数的分数。

百分数是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常用于表示比例和百分比。

还有连分数、循环小数等,它们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

分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商业活动中的分数到现代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分数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引言概述: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商业交易中计算价格,还是在科学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分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正文内容:1. 分数的起源1.1 古代文明的分数概念在古代文明中,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分数的概念。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分数来计量土地面积和建筑物的尺寸。

古巴比伦人也使用分数来计算商业交易中的比例和利润分配。

1.2 希腊数学家的贡献希腊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进一步发展了分数的概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欧几里得则在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详细讨论了分数的运算规则。

2. 分数的形成2.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的其中一份。

它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总份数。

2.2 分数的表示形式分数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形式表示,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两份中的一份。

分数也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例如0.5和50%都表示1/2。

2.3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进行分数的运算时,需要先找到它们的公共分母,然后按照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3. 分数的发展3.1 分数的应用分数在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领域,分数用于计算价格、折扣和利润率。

在科学领域,分数用于测量和表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等。

在艺术领域,分数用于表示音乐的节奏和音符长度。

3.2 分数的扩展除了常见的有理数分数,还有无理数分数和复数分数等扩展形式。

无理数分数如π和√2无法用有限的小数或分数表示,而复数分数则包含实数和虚数的组合。

3.3 分数的教育意义分数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分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值的相对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总结:综上所述,分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起源于古代文明,经过希腊数学家的贡献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分数的认识-教案

分数的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

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桃子”,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桃子”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

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借助几何直观 深化分数理解——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借助几何直观 深化分数理解——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教育实践教海寻理湖北教育·2021-03几何直观是深化分数理解的有效手段。

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如何依托数形结合、建模、抽象等数学思想,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正确认识分数,深入理解分数的内涵。

一、数形结合,认知分数的多重内涵教材从揭示分数产生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14可以表示一个物体4等分中的1份,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4等分中的1份。

这是教材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几何图形对分数“外显”意义的呈现,揭示出分数是部分与整体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抽象与表征。

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以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较关系。

师(课件出示下图):看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分数?怎么想的?生1:这幅图中有34。

师:谁是谁的34?生2:阴影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34。

师:还能找到不同的分数吗?生3:我还能找到14,空白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14。

师:还有不同的分数吗?同桌之间商量一下。

生4:老师,我认为白色部分是阴影部分的13。

师:刚才这位同学能够想到13,你为什么没有想到呢?生5:因为他是把整个长方形看成一个整体。

生6:我没有想到可以把大长方形中的一部分看作单位“1”。

生7:我没有想到分数除了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是的,不管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白色部分是阴影部分的13,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呢?生8:阴影部分是白色部分的3倍。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学过用“倍”表示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现在又学会了用“分数”来表示,以后还会学到用“比”来表示。

以上设计,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中联通了分数与除法、倍、比的关系,主动完善了对分数的意义从“外显”到“内隐”的认知再建构。

二、借助单位“1”,凸显分数的“均分”本质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教师在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上设置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实现自主学习。

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2)2.做练习十一4
出示4,想想每组分数可以怎样比。
让学生按上一题获得的办法比较大小,填写结果。
三、简单加减
1、做练习十一5
让学生计算得数并填写,指名板演。
检查前两题怎样想的,得数是多少。
追问:分母相同分数,怎样计算加法和减法?
2、做练习十一6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第一个问题时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加法?
课时续数
独立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后的修改及
提优补差措施(手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一张正方形纸、三张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
1.出示例1主题图,你看到什么?
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引导: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一种新的数——分数,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追问:每张纸上的涂色部分表示的几分之几?谁的1/2?
比较:这些纸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它的1/2呢?
二、迁移推广,拓展认识
(1)请小朋友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一张折出它的1/2,另一张折出它的1/4,并且涂色表示。
追问:都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一张表示的是它的1/2,另一张表示的是它的1/4 ?
多彩的“分数条”
课时续数
独立备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是北京版小学数学6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小猴分桃”、“折一折”、“涂一涂”、等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图形操作,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为五年级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1.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原有经验,拓展数域课上我通过创设“击掌计数”的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4个和2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的苹果个数与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半个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半个。

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画直观图、抽象图、文字表述、数字表述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示。

在交流比较中引出,前面分得的结果是整数可以用2、1这样的数表示,在数学上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半个。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很好的顺应数域的拓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直观图理解分数意义教学中我借助分苹果图,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形成表象。

通过在三幅长方形图中判断,哪副图的阴影部分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进行巩固。

利用错误资源分析,一则强化平均分,二则引出三分之一。

让学生在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利用迁移、渗透,沟通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交流比较过程中,强化份的概念。

通过抓几份中的几份,迁移渗透引出几分之几。

借助直观图数一数,猜一猜,理解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关系,渗透分数单位,为后续的分数运算奠定基础。

4.通过三次观察、比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深化学生对分数感念的认识围绕新课程理念,我组织了三次观察、比较。

第一次不同学具表示相同分数;第二次相同学具表示不同分数;第三次相同的一份表示不同分数。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运用变与不变进行思考,更加深入的理解分数感念。

1。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热门10篇)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热门10篇)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热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热门10篇)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授完这一单元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分蛋糕、分苹果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分数的产生。

这样的情境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直观教学,易于理解对于分数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我采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

利用实物、图形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分数的意义。

例如,通过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含义,降低了学习难度。

3. 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不同的分数。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和印象,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同,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提出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基础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了个体差异。

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重了引导学生思考,但有时候引导的深度还不够。

例如,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有些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没有深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2. 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教学中,我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口头表扬和小红花奖励。

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能够激励学生,但还不够多样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尝试采用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引言概述:分数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值表示方式,用来表示一个数相对于另一个数的比例或部分。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分数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分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数的起源1.1 古代分数的出现古代人们在进行交换和分享时,发现有时无法平均分配物品,于是产生了分数的概念。

最早的分数表达方式是用图形来表示,比如用一根竖线和横线组成的图形来表示整数和分数的关系。

1.2 古希腊的分数古希腊人在商业交易和建筑测量中使用分数。

他们使用的分数形式比较简单,以单位为分母,表示分数的分子。

1.3 古印度的分数古印度人在数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发展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分数表示方法。

他们引入了分数的概念,并将其运用于计算和测量中。

二、分数的形成2.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指一个数相对于另一个数的比例或部分。

一般来说,分数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组成,分子表示被分成的部分,分母表示总共分成的份数。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有一些基本性质,比如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大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

这些性质为分数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3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分数可以进行化简和扩展操作。

化简是指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公因数,使得分数的值保持不变但形式更简洁。

扩展是指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使得分数的值保持不变但形式更广泛。

三、分数的发展3.1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于计算比例、表示时间、解决分配问题等。

分数的应用使得我们能更方便地进行计算和决策。

3.2 分数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分数在数学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比如在代数、几何、概率等领域。

分数的运算和性质是学习这些领域的基础。

3.3 分数的推广和发展随着数学的发展,分数的概念被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比如引入负分数、小数和无理数等概念,丰富了分数的表达方式。

四、分数的局限性和挑战4.1 分数的有限性分数只能表示有限的数值,对于无限循环小数或无理数等特殊数值,分数无法完全表示。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0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一、直观地认识分数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

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

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生:半个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

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涂色作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与解析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与解析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与解析许卫兵【摘要】2013年10月24日至27日,江苏省“星海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首届“苏派”教学国际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举行。

颁奖大会期间,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5个学科举行了主题为“为儿童的生长而教”的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了苏派名师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为与会教师做了课堂教学展示和讨论。

本期《课例评析》栏目,我们为大家呈现的是苏派名师许卫兵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希望两篇课例及其思考能给您带来一些启迪。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63-65)【作者】许卫兵【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2013年10月24日至27日,江苏省“星海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首届“苏派”教学国际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举行。

颁奖大会期间,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5个学科举行了主题为“为儿童的生长而教”的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了苏派名师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为与会教师做了课堂教学展示和讨论。

本期《课例评析》栏目,我们为大家呈现的是苏派名师许卫兵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希望两篇课例及其思考能给您带来一些启迪。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对“学习方式”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特征上,还要有“学科”视角。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学数学呢?我以为,数学本身是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系统的、思辨的……(当然,并不排除形象、直观、感性,恰恰相反,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往往形象、直观、感性的特征更明,效用更大)。

不同的数学知识都会程度不等地对上述特征有所表现,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数学内涵”并和学生的学习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让数学学习有更好的“数学味道”。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引言概述: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分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本质和应用。

一、分数的起源1.1 古代文明的分数概念- 古埃及文明中的分数:古埃及人将分数应用于土地测量和建造施工中,用特定符号表示分数,并进行运算。

- 古巴比伦文明中的分数:古巴比伦人使用60进制的分数系统,将分数用楔形符号表示,并进行商业交易和计算。

1.2 古希腊数学对分数的贡献- 比例的发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比例的概念,为分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无理数的发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证明了根号2是无理数,进一步丰富了分数的概念。

1.3 印度数学对分数的贡献- 十进制分数系统:印度数学家发明了十进制分数系统,使分数的表示更加便捷和精确。

- 零的引入:印度数学家将零作为一个数值引入数学,为分数的运算提供了更大的灵便性。

二、分数的形成2.1 分数的定义- 分数的本质: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等份,其中的一份被表示为一个分数。

- 分数的表示:分数由份子和分母组成,份子表示被等分的部份,分母表示等分的份数。

2.2 分数的基本运算-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通分原则,将分数的分母调整为相同的数,然后对份子进行相应的运算。

-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的乘法和除法通过份子相乘、分母相乘或者份子相除、分母相乘来实现。

2.3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 分数的化简:将分数的份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分数的表示更简洁。

- 分数的扩展:将分数的份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使分数的值不变,但表示形式更便于计算和比较。

三、分数的发展3.1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数在商业中的应用:商业中的比例、折扣和利率等概念都与分数相关,匡助人们进行购物和投资决策。

- 分数在食物配比中的应用:烹饪中的食材比例、配方和烘焙中的计量都需要用到分数,确保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引言概述:分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值表示方法,用于表示一个数相对于另一个数的比例或部分。

它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分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分数的起源1.1 古代文明中的分数古代文明中的分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在古埃及,人们使用分数来计量土地的面积和农作物的收成。

古巴比伦人则使用分数来计算商业交易和建筑工程。

这些早期的分数表示方法虽然不同于现代的形式,但奠定了分数概念的基础。

1.2 希腊数学中的分数在古希腊,分数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分数的几何解释,将分数与长度的比例联系起来。

这为后来的分数理论奠定了基础。

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系统地研究了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使分数的理论更加完善。

1.3 阿拉伯数学中的分数阿拉伯数学家在中世纪对分数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引入了小数的概念,将分数表示为整数与小数的组合。

这种表示方法使得分数的运算更加方便,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分数的形成2.1 分数的定义与表示分数是由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整数得到的比值。

分数通常以分子和分母的形式表示,其中分子表示被除数,分母表示除数。

例如,1/2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2.2 分数的分类根据分母的大小,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表示一个小于1的数;假分数的分子大于等于分母,表示一个大于等于1的数。

此外,还有带分数的形式,将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并表示。

2.3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和减法可以通过分母的通分和分子的相加或相减来实现;乘法可以通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来实现;除法可以通过乘以倒数来实现。

这些运算规则使得分数的计算更加灵活和方便。

三、分数的发展3.1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业中用于计算折扣和利润率,在工程中用于测量和设计,在科学中用于表示比例和概率等。

分数概念的演变及其教学启示

分数概念的演变及其教学启示

分数概念的演变及其教学启示
分数概念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演变反映了数学的发展。

分数概念的最早形式可
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是“分母”表示法,即一个数被
另一个数分割成几份。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的是“分母”表示法表示1/64,而古巴比伦人使用的是“分子”表示法表示1/60。

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色列斯开始使用“分子”表示法表示分数。

到了公元1世纪,罗马数学家克劳狄乌斯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数表示法,即“分母”表示法。

在这个时期,人们
开始使用“真分数”这一概念,即分子与分母互为质数的分数。

直到16世纪,西班牙数学家约瑟夫·德·莱维尼亚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数表示法,即“假分数”。

假分数是指分子与分母互为合数的分数。

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分数的运算变得更加简单。

分数的演变反映了数学的发展。

分数概念的最早形式是“分母”表示法,而最新形式则是“假
分数”。

分数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数学教学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
生能够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数学教学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数。

孙曼《分数的再认识》

孙曼《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分数的应用和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建模 等活动来深入了解分数的最新发展趋 势。
对未来学习分数的建议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 握
加强实际应用能力 的培养
学好分数的基础是掌握分数的 概念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 法和乘除法等基础知识。因此 ,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应该注重 基础知识的掌握。
分数的产生与发展
从整数到分数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数在数学中的 应用。
分数的性质与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约分、通分等基本性质 和运算方法。
分数运算的实际应用
01
分数的加减法应用
02
分数的乘除法应用
计算两个或多个分数的和或差,解决 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计算两个或多个分数的乘积或商,解 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种类
真分数
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 $\frac{1}{2}$、$\frac{2}{3}$等。真分数 在数轴上表示为线段AB,其中A表示分数 的分子,B表示分母。
假分数
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 如$\frac{3}{2}$、$\frac{4}{3}$等。假分 数在数轴上表示为线段BA,其中A表示分 数的分子,B表示分母。
分数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分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分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代数、几何、概率等领域。学生需 要了解分数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并 能够解决与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
分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 应用
计算机科学中有很多与分数相关的应 用,例如算法、数据结构、图像处理 等。学生可以了解这些应用中分数的 具体应用和计算方法。
分数的应用题
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倍数问题、比例问 题等。

数学演变从简单分数到复杂分数

数学演变从简单分数到复杂分数

数学演变从简单分数到复杂分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不断推陈出新。

在这个过程中,分数也逐渐从简单变得更为复杂,成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以演变的角度,探讨数学中的分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1. 分数的起源与简单分数分数最早起源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社会中,作为一种记录和计算的工具。

简单分数是指分子为1的分数,例如1/2、1/3等。

这些分数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计量、商业交易和简单的几何问题。

简单分数的计算相对容易,主要涉及到分子和分母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 分数的拓展与真分数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并引入了真分数的概念。

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2/3、3/4等。

真分数的引入扩展了分数的概念,使得分数可以表示更为具体和精确的数值。

同时,真分数的计算也相对复杂,常涉及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等。

3. 分数的进一步演进与带分数随着数学的发展,人们又引入了带分数的概念,使得分数的表达更加灵活和全面。

带分数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组成,如3 1/2、4 2/3等。

带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更广泛,特别是在测量和计算中,更能满足准确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带分数的计算相对复杂,常需要涉及整数与分数的混合运算和转换。

4. 分数的最高形式与复杂分数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对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和转化为最简形式。

这就引出了复杂分数的概念。

复杂分数是指分子比分母还大的分数,如7/5、10/7等。

复杂分数可以化简为带分数或整数,以便更好地进行运算和比较。

复杂分数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涉及到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比较大小等。

5. 分数在数学中的应用与意义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分数可以表示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在代数学中,分数可以表示方程式的解;在概率统计学中,分数可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金融领域中,分数可以表示利率和投资回报等。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不可或缺,它能够准确度量和比较事物的大小和数量,为数学分析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分数认识的三次深化与发展

分数认识的三次深化与发展

分数认识的三次深化与发展王 永一、 分数与除法在自然数集合里,加法和乘法运算总是可以实施,但减法和除法却不行;引入分数,自然数集合扩充为非负有理数集合后,除法运算才变得畅通无阻。

例如,3÷4=?在自然数集合里找不到一个与3÷4对应的自然数,而在非负有理数集合里却找到了一个且只有一个分数43,与3÷4对应,即3÷4=43。

如何理解3÷4=43的数学意义呢?⑴ 表示3是4的43。

其中3与4表示不同的两个量,而43是量数,是以4为基准量去度量3所得的结果。

b =ba 。

4;4倍是3。

这里,3和43都表示量,而4是量数。

事实上,任意两个正有理数相除,都具有上述两种数学意义。

例如“3÷25=?”也有下面两种数学意义: ⑴ 3是5的几分之几?2=5。

⑵ 3平均分成25份,每份是多少?因为25是5个的21,所以先把3平均分成5小份,每一小份即是所求一份的21,如下图所示。

注意:a 、b 都不是0,但只要有一个是分数,那么a ÷b ≠ba 。

所以,如果忽视必要的前提,笼统地说被除数即分子、除数即分母,是不正确的。

当且仅当a 、b 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时,等式a ÷b =ba 才成立。

这个命题还告诉我们,分数可以转化为除法,这为分数化为小数打通了一条重要途径。

二、 百分数百分数是否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如果是,又何必需要这个新概念呢?事实上,百分数是在分数应用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先来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

下面是这三名队员在过去比赛中罚点球的成绩统计表。

从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的数学问题是:比较分数20、25、1312的大小。

解法1:(化为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2018=13001170, 2521=13001092,1312=13001200。

中国分数的发展历史

中国分数的发展历史

中国分数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分数的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探索和应用。

中国分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分数经历了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阶段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始阶段。

在中国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分数的存在和应用价值。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其中有关于分数的记载。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些分数的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

古代数学家曾经使用竹简和纸张来记录和计算分数,这些分数的表示形式主要是以分子和分母的形式呈现。

此时的中国分数还非常简单,只有整数和真分数两种形式。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

在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例如,刘徽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关于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或者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统一,方便进行运算。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方法,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例如 1 1/2。

这种表示方法在一些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能够更方便地描述分数的大小。

第三阶段是现代阶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分数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分数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分数,逐渐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分数也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工程、科学等领域。

例如,经济学中的利率、物理学中的比例和化学中的溶液浓度等都涉及到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总结起来,中国分数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阶段三个阶段。

在起始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分数的存在和应用价值;在发展阶段,数学家们深入研究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在现代阶段,分数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各个领域。

中国分数的发展历史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特魅力,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地使用分数进行计算和应用。

分数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汪秀芹河北名师魏晓辰工作室学员理解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0、91页例1、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学情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一些简单的分数。

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的,今天遇到的分数怎样通过数的方式来认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问题。

我的思考1.我想我们教师要有"学科"视角,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数学内涵"并和学生的学习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

可以让数学学习有更好的"数学味道 ".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在数系中,整数、小数、分数都属于 "数".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话:"数起源于数。

"2.当然,从学生学习的基础来看,他们此前对数的认识都仅限于自然数(整数),认识逻辑是:有一个 "东西 "(如实物、图形、一米长度等),记为"1",几个这样的"1" 记为 "几 ".相对说来,这种由"1"到"几"的递增思维几乎进入了自动化的阶段,而分数的认识,需要建立的是将 "1"均分到"几分之一"反向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在比较不同的量的倍比关系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下面先探讨一个现实问题——平面图画得像不像。 例 1 羽毛球场是长 18m、宽 9m 的长方形,如下图 A。
A
B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E
F
⑴ 在 B、C、D、E、F 等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长方形的形状像 图 A,哪几个不像?
⑵对形状与图 A(羽毛球场)相同的长方形,请你比较它们的长 和宽,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中的 92.3 份。也就是说,这种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而 不具有表示量的功能。
于是,人们把形如 84 , 90 , 92.3 ,……等,只能表示量 100 100 100
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量的分数,统称为百分数;并引入新的符号 “%”(叫做百分号),把百分数记为 84%,90%,92.3%,……,以 便从形式上与前面学过的分数加以区别。
12 = 1200 。
13 1300
因为 1200 > 1170 > 1092 , 1300 1300 1300
所以 12 > 18 > 21 。 13 20 25 由此可知,7 号队员以往罚点球的成绩最佳,派他去罚点球是
明智的选择。
不过,上面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倍数(1300)是比较大的,因此
通分不仅比较费劲,也容易出差错。
2
2
所求一份的 1 ,如下图所示。
2
0
1?
3
5
0
1
2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3÷ 5 = 6 。 25
注意:a、b 都不是 0,但只要有一个是分数,那么 a÷b≠ a 。
b
所以,如果忽视必要的前提,笼统地说被除数即分子、除数即分
母,是不正确的。当且仅当 a、b 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时,等式 a÷b = a 才成立。这个命题还告诉我们,分数可以转化为除法,这为分数
b
化为小数打通了一条重要途径。
二、 百分数
百分数是否就是分母是 100 的分数?如果是,又何必需要这个新
概念呢?
事实上,百分数是在分数应用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
先来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
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下面是这三名队员在过去比赛中罚
毫升,绿茶 7x 毫升。
2x+7x=450,
9x=450
x=50。 2x=2×50=100, 7x=7×50=350。 答:配制蜂蜜绿茶需要 100 毫升蜂蜜和 350 毫升绿茶。
解法 2:(综合应用比和分数)蜂蜜︰绿茶=2︰7= 2 ︰ 7 ,且 99
2 + 7 =1。因此,蜂蜜绿茶两个组成部分的倍比关系就转换成各部
分数的特性,计算又比较简便的解题方法。就在这种需要的驱动下,
百分数应运而生了。
新的办法就是把分母统统变成 100。
把 18 与 21 化为分母是 100 的分数不难: 18 = 90 , 21 = 84 。
20 25
20 100 25 100
问题在于怎样把 12 也变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呢?
13
解法 2:(化为小数进行比较)
18 =18÷20=0.90,
20
21 =21÷25=0.84,
25
12 =12÷13>0.923。
13
因为 0.923>0.90>0.84,所以 12 > 18 > 21 。 13 20 25
化为小数,虽然可以借以比较分数的大小,但小数却失去了原来
分数的特性,即表示量的倍比关系的意义。因此,需要寻找既能保持
点球的成绩统计表。
队员
踢点球的次数 罚中的次数
3 号队员
18
20
5 号队员
21
25
7 号队员
13
12
从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的数学问题是:比较分数 18 、 21 、 12 20 25 13
的大小。
解法 1:(化为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
18 = 1170 ,
20 1300
21 = 1092 ,
25 1300
4
4
3 和 3 都表示量,而 4 是量数。
4
3
0
41
3
01
4
事实上,任意两个正有理数相除,都具有上述两种数学意义。
例如“3÷ 5 =?”也有下面两种数学意义: 2
⑴ 3 是 5 的几分之几?
2
0
5
23
0
1?
从上图,可以看出:3÷ 5 = 6 。
25
⑵ 3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多少?
2
因为 5 是 5 个的 1 ,所以先把 3 平均分成 5 小份,每一小份即是
4
4 对应,即 3÷4= 3 。
4
如何理解 3÷4= 3 的数学意义呢?
4
⑴表示 3 是 4 的 3 。其中 3 与 4 表示不同的两个量,而 3 是量数,
4
4
是以 4 为基准量去度量 3 所得的结果。
0
34
3
0
4
1
一般地,a、b 都是非零的自然数时,a÷b= a 。
3
b
0
a
b
a
0
b
1
⑵ 表示 3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3 ;或者 3 的 4 倍是 3。这里,
99
分与整体(蜂蜜绿茶)的倍比关系。从而,为应用分数解决问题创造 了条件,图示如下:
0

2
0
9
450× 2 =100,
9
450× 7 =350。
9

4
7
9
510
解法 1 是代数方法,解法 2 是算术方法,殊途同归。
例3 7 个女生平分 4 个蛋糕,3 个男生平分 2
个蛋糕。是每个女生分得多一些,还是每个男生分
设所化成的分数的分子为 x,即
x = 12 ,
100
13
两边同乘 100,得 x= 12 ×100,
13
x≈92.3。
所以, 12 ≈ 92.3 。这个结果与前面学过的分数不同的地方是, 13 100
它的分子是一个小数。
92.3 的意义是:如果把 13 平均分成 100 份,那么 12 大约占其
100
显然,84%<90%<92.3%,通过百分数的大小比较,也说明是 7 号队员点球的罚中率最高。
诚然,把分数化为百分数还有更简捷的途径,即通过小数转化。 如, 12 ≈0.923=92.3%。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理解百分数的意
13
义,不如方程的方法直观。 三、 比 比,顾名思义,与人类比较事物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比的概念
上述解法 2 与解法 3 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都自然地渗透了数学 的基本思想方法——对应。
比的概念不仅进一步揭示了分数的本质——量的倍比关系,而且
也丰富了表征思维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使我们面临解决与分数相关的
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可以选择,可以灵活转换,左
右逢源。
(2007 年 2 月 17 日 于福州)
得多一些?
解法 1:每个女生分得 4 个蛋糕,每个男生分得 2 个蛋糕。问题
7
3
可以归结为比较分数 4 与 2 的大小。比较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又有如下
73
两种方法。
方法 1:(利用除法)
4÷2=4×3=6。
7 37 27
因为 6 <1,所以男生分得蛋糕比女生多一些。
7
方法 2:(利用比)
4 ︰ 2 =12︰14。
b
入比的概念。 “长是宽的 a 倍”,可以用“长与宽的比是 a︰b”取而代之。
b
当 a、b 表示两个不同的量时,a︰b= a =a÷b。
b
所以,比可以定义为:两个量相除,叫做这两个量的比。
虽然比、分数、除法在揭示量的倍比关系方面是相通的,但对于
不同的问题情境,仍然需要选择恰当的简便的表征方式,并掌握它们
⑶在图 A 内,请你画一个形状与图 A 相同的长方形,且这个长方
形的长是图 A 的长的 2 。 3 任何正方形的形状都一样,但长方形的形状却有差异。图 A 恰好
可以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发现图 A 的这个特性,能帮助我们 找出其他形状与图 A 相同的长方形,如图 D 和 E。而图 B、C 和 F 都 不具有图 A 的这种特性,所以它们的形状与图 A 不同。
的相互转换。
例 2 蜂蜜绿茶是用 2 份蜂蜜和 7 份绿茶配制成的消暑饮料,要
配制 450 毫升这种饮料,需要蜂蜜和绿茶各多少毫升?
在这个问题中,蜂蜜和绿茶体积的倍比关系用比的形式表示比较
简便,即蜂蜜︰绿茶=2︰7。
解法 1:(应用方程)
设:一份蜂蜜或绿茶的体积为 x 毫升,则配制蜂蜜绿需用蜂蜜 2x
73
因为 12︰14<1,所以男生分得蛋糕比女生多一些。 解法 2:(利用比)分别考虑男、女生的蛋糕数量或人数的倍 比关系。 女生蛋糕︰男生蛋糕=4︰2=2︰1, 女生人数︰男生蛋糕=7︰3。 因为 7︰3>6︰3=2︰1,所以男生分得蛋糕比女生多一些。 解法 3:(利用图解)
上图说明,如果只有 6 个女生平分 4 个蛋糕,那么女生和男生将 分得同样多。但女生有 7 个,7 个女生平分 4 个蛋糕,每个女生分得 的蛋糕要比 6 个女生平分的情形少一些。所以,男生分得的蛋糕比女 生多。
b
形的一个分类标准:凡是长是宽的 a 倍的长方形,都是形状相同的长
b
方形,它们归为一类。图形的分类对于认识图形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
义。 不过用“长是宽的 a 倍”来刻画长方形的形状特征,有时很麻烦。
b
例如,当 a 或 b 是分数时, a 是一个繁分数。为了避免进行繁分数的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