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例与反思

合集下载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树立热爱学习的观念。

学生能够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渴望读书的心情和经历,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课文中通过描绘“大眼睛”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2.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渴望”、“读书”、“大眼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渴望读书,读书的重要性是什么。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和追求。

四、作业布置1. 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和感受的文章。

2.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的故事,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等方面。

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4. 投影仪或白板。

5. 教学课件或教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观察“大眼睛”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读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和他们对读书的渴望。

2. 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3. 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关爱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关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行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和读书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共鸣。

3. 情景模拟法:模拟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验读书的珍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

2. 案例分享:讲述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对读书的渴望。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4. 情景模拟:分组模拟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验读书的珍贵。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献爱心,如捐赠书籍、文具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模拟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贫困地区孩子们生活现状和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2. 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如捐赠书籍、文具等,以及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关注程度。

3. 收集学生对本次教案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贫困地区的学校,与他们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 邀请贫困地区的学生来校进行分享,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验。

3. 开展贫困地区学生资助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帮助。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了解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勇于追求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大眼睛”的寓意。

(2)讨论:为什么“大眼睛”渴望读书?读书对“大眼睛”意味着什么?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或感受。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对阅读的渴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述“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插画。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思考与案例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思考与案例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思考与案例一、教学思考1、教学内容分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这篇课文传达的情感,语言结构都是美的,能使孩子联系到自己激发情感和想象活动。

2、远程教育资源的种类、内容、形式(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

为了让学生理解,常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

但若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配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字词,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

因此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时,教师可展示大量的贫困农村孩子艰苦现状的图片,并配以反映孩子们渴望读书的话语和唤起人们支持希望工程、奉献爱心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既让城里的孩子们了解农村孩子求学的艰难,又给他们心灵以强烈地震撼,激发他们备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真正达到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受到教育的目的。

(2)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的妙处,为学生搭建起情感交流的平台,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始资料展示,创设情景,引发情感共鸣;课中视频引路,铺垫情感;(资源来源:课末歌曲激情,呼唤爱心;3、重难点突破: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真实,因此在教学时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配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字词,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

因此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时,为突破“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展示大量的贫困农村孩子艰苦现状的图片,并配以反映孩子们渴望读书的话语和唤起人们支持希望工程、奉献爱心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既让城里的孩子们了解农村孩子求学的艰难,又给他们心灵以强烈地震撼,激发他们备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真正达到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受到教育的目的。

北师大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板书优秀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同学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同学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同学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同学准备:收集有关“大眼睛”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你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生说)切入:同学们吃的可真是五花八门,玩的也是丰富多彩,多么幸福呀;可就在这同一片蓝天下,与大家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肤色,有这样一群人却过着大家难以想象的生活,他们拥有着与大家截然不同的渴望。

(出示CAI图2、3)画外音:(图2)他们没有“肯得鸡”,没有“德克士”,他们想的只是填饱肚子;(图3)对于他们,上学成了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们“渴望读书”。

这节课就让俺们走进这样的一位山区小朋友吧,俺们或许能从她身上获得一些启示。

4、齐读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二、初读,整体感知1、指名读,及时反馈矫正字音。

“谁来为大家读读这篇课文?”2、默读考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照片怎么来的?照片表示了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出示图4)三、精读,体会文意(一)学习1自然段1、快速读1自然段,边读边勾出给你感触最深的词语或句子。

2、同桌相互说,教师巡视;汇报,提升。

过渡:虽然行走的路程是如此艰辛,,可是。

3、指导有感情朗读: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联想:想象一下,上学途中,她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再读这句话。

过渡:走完艰辛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学校,(出示图5)而上课的时候,她的大眼睛却有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

作者联想到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二)学习2---5自然段1、齐读4-5自然段2、读完说说。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说课稿【优秀7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说课稿【优秀7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说课稿【优秀7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1、本课教学重点是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3、本课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4、金钥匙学法指导贯穿始终,了解前后内容的联系,知道交代背景的重要。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1、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明娟。

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1992年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拍摄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的内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记者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生词:渴望、读书、大眼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难点:生词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讨论法:让幼儿讨论故事主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故事中的相关图片。

2. 故事课件:包含生词和图片的课件。

3. 纸张、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渴望的事物。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讲述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主题,如渴望读书的重要性等。

4. 学习生词:教授故事中的生词,让幼儿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理解生词含义。

5.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渴望的事物,并画出来。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后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生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让幼儿带上自己渴望的物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

2.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渴望读书的公益广告。

3. 组织一次参观图书馆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图书馆的氛围,激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速适中,生动形象,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第一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乐民中心小学金璇本课是一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

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了以下方案:1、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的对话。

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这是适当的引进多媒体,直观形象,画面鲜活,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进课文。

2、瞬间凝聚,导入课题。

大眼睛这张照片是希望工程的标志,很多学生在其他的地方可能见过,而他那双大眼睛又是特别引人注意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观察,感触会更深。

3、初读感知,自主预习。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简单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的去预习课文。

4、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分别采用了指名读、齐读、配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感情才能更好的体会情感。

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比如:生怕、忧郁、他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等来启发学生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他还生怕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再就是抓住“忧郁”这个词,让学生与自身相对比,体会这些孩子的生活状况。

抓住句子“他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

”(为什么?)由大眼睛扩展到其他的贫困儿童,并出示失学、辍学儿童数字资料以及与日本的对比资料,激发学生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强烈愿望。

然后感受希望工程的成就,启发学生的爱心。

5、深入主题,感受大眼睛魅力。

在这一环节中,就要唤起孩子们的爱心,以歌曲《爱的奉献》为底乐渲染气氛,展示人们为贫困儿童作出的奉献,以及国家为他们采取的优惠措施,在唤起孩子爱心的同时,也要渗透一些爱国教育。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关注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读书的渴望。

2. 讨论话题:为什么这些孩子渴望读书?他们面临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3. 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图片和视频中感受到失学儿童的渴望,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行动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

4.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鼓励其他同学发表意见。

5. 写作环节:以“我眼中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讨论和发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条件的意识: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素材:收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读书的渴望的图片和视频。

2. 作文纸张:准备作文纸张供学生写作。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写作法: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失学儿童的关爱和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展示图片:展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下面是由整理《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更过关于教学反思的内容,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一)1、看到本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幅插图,特别是这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更是引人注目。

我在教学时抓住大眼睛直奔文章重点: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双大眼睛的?他联想到了什么?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我抓住描写大眼睛的句段设计不同形式的读,从字里行间品味对渴望读书的感动。

同时努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大量的背景资料,揣摩大眼睛的独特魅力,感受贫困地区儿童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和在重重困难中坚强求学的意志。

2、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因此阅读课文时我引领学生对本文对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解,有的通过互联网,有的看电视、看报等搜集了资料,同时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调动学生情感。

在学生、文本和教师之间展开深层对话,用心灵去触动心灵。

直观的图片导入、音乐的渲染、深情地朗读,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联想,并由此逐步去了解照片的来历、希望工程、人们的爱心援助等;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深深地被震撼,在讨论中学生真挚地谈了自己的想法,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并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行为。

我们和这些贫困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沟通,他们的坚强与执著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人们的爱心也让我们热血沸腾。

正如一首歌所唱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二)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要务。

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应当是语文课的根。

语文课,我们真的把根留住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执教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第一次执教这篇课文是参加东营市小学语文特色课展示时在海河小学执教的,随着课文深入的学习在场的所有人有感而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课堂效果堪称甚佳,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经历了一次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情感体验由浅入深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情感认知上的发展。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渴望读书的故事,通过女孩大大的眼睛表达了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学习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贫困山区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3.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的理解,以及自己应该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5. 实践活动: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板书内容:1. 主人公:贫困山区的女孩2. 心情:渴望读书、向往未来3. 教育意义:珍惜学习机会,热爱读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的理解,以及自己应该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答案: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表现在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她的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热爱读书的,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配套K1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配套K1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接近、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协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誊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对学习的渴望。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身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俺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同学熟读课文。

3、引导同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优秀课后的“金钥匙”栏目。

)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同学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小朋友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俺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俺们协助像她这样的小朋友。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贫困地区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贫困地区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共鸣。

2.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图片和故事素材。

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故事讲述:讲述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和他们对读书的渴望,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困境。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讨论如何关爱贫困地区孩子们。

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计划,如何珍惜学习机会,关爱他人。

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7. 课后跟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爱心捐赠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不再需要的书籍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们。

2.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帮助。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分享感悟的质量。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通用3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1新课标提出:注重熏陶感染和学生个性的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尝试精心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思想。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默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文中引起你关注的信息,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充分的说,入情的读,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说最真实的感受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心情,并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

本节课教学时同样引用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但是对于这些资料的处理却与《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完全不同。

本课资料的出示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深化,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

借此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一定的答案,学生只是内心感受的一种直接表达,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的那颗求异思维的心。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

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熟悉背景,帮助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我布置学生课前查找、阅读、勾画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为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作好铺垫。

2、朗读抄写,联想感悟。

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我先让学生看插图,谈谈这是怎样的一双大眼睛,你联想到了什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3)学生对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关注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讨论和小组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张照片中的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3. 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

(3)教师选取小组活动中的优秀表现进行展示和表扬。

4. 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中的“大眼睛”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内容和感受。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渴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贫困地区儿童的照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

(2)提问学生:这些孩子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你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到了什么? (3)引出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讲授新课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 “大眼睛”是谁的眼睛? ② “大眼睛”有什么特点? ③ “大眼睛”为什么渴望读书? (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4)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课堂小结 (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1)让学生收集一些贫困地区儿童的照片,制作成一本相册。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 5.任感。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2. 培养幼儿珍惜现有资源,学会感恩和分享。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

2.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

2. 引导幼儿从图片中体会到孩子们的渴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图片中的细节。

2. 分享法: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就图片中的情境展开讨论。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张展示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图片。

2. 准备白板或大纸,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和分享。

3. 准备彩色笔,供幼儿在白板或大纸上作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图片,让幼儿自由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 观察与描述:逐张展示其他图片,邀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记录在白板或大纸上。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幼儿就图片中的情境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白板或大纸上。

4. 想象与创造: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关爱,可以是画一幅画,写一段话,或者制作一个小礼物。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图片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与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

3. 评价幼儿在想象与创造环节的创意表现,鼓励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现状。

2. 组织幼儿进行爱心捐赠,为他们送去书籍和学习用品。

3. 开展课后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定期分享他们的成长进步。

九、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

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大眼睛的深刻含义。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

如找出重点段落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

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1、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2、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教学重点: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

教学难点: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教学流程设计: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让学生说说照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3、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步感知。

1、为了让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于1989年月10月组织实施了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说说你对“希望工程”的了解。

2、“希望工程”这项凝聚着无数人爱心的工程,让千千万万贫困学生背起书包,踏进校园。

1992年,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时,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间昏暗的教室里,发现了一双大眼睛抬头凝视黑板,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这张十分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我爱读书》(出示大眼睛照片)3、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4、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

三、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1、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学习条件的艰苦。

1)、找出带“跋涉”、“蜿蜒”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2)、“跋涉”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3)、又要爬山,又要过河,说明什么?4)、成人在平地上每小时走不到10里路,那么30里路就要走多长时间?刚才大家可能忽略了,成人每小时走的路程,那么对于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呢?(读2—4句,想像求学的情景。

)2、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点拔。

3、交流:你是怎样来上学的,此时你想说些什么?4、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上学,是什么信念在支撑这些孩子?她是多么的渴望读书呀?(补充板书:渴望读书的)5、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描写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读一读,看哪些词最能概括眼睛的特点?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6、小组交流感受。

7、学生汇报,教师点拔“你看,这双大眼睛……每一句话……1)、谁愿意把你阅读这一段中的感受与大家一同分享?2)、是啊,在她的眼里,老师板书的每一个字,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那么重要,多么专心的大眼睛!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3)、省略号告诉我们,她还生怕漏掉什么?你能接着说句话吗?练习:她生怕漏掉。

4)、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一起读一读这段吧!“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1)、“忧郁”是什么意思?知道她为什么担心失去学习机会吗?2)、是啊,正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正因为贫穷,他们每天来不及梳头洗脸,跋涉30里山路来上学;正因为贫穷,孩子们这样的学习机会也会轻易失去;正因为贫穷,一双本应闪烁着天真和快乐的眼睛却过早地充满着忧郁。

能不能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子说一句话?练习:虽然,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担心会失去。

3)、老师知道你们还有很多话要说,那就把你们想说的话融入到朗读中去,与“大眼睛”的小姑娘进行心灵的沟通。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学习4、5自然段1)、那省略号让我们感到沉重,引发我们的思索,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跟老师合作读4、5自然段;2)、(出示大眼睛图)此时此刻,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她在诉说着什么,呼唤着什么……3)、小组交流并汇报。

4)、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要读书。

让我们一起配合读读下面的句子。

练习:她在苦苦的呼唤她在真切的呼唤着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孩子都在呼唤着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也来呼唤吧!5)、这样的呐喊,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读书的孩子们,直到今天。

(学习齐读第7自然段)四、畅谈体会,情感升华。

1、(出示苏明娟近照)这双大眼睛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渐渐长大了。

知道她是谁吗?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她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了,而是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学到这里,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代表你此刻的感受呢?2、你们的感受很深刻,现在不仅苏明娟,所有的孩子都不再为读不起书而忧郁了,因为2008年春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这是一项多好的举措。

即使是这样仍有很多孩子无法安心上学,因为她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学完这课,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我们能为希望工程做些什么呢?2、教师总结。

同学们,赠人玫瑰手余香,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自己一份爱心,从我们的身边做起,拾起每片废纸,捐献每本小书,让我们成为“希望工程”的一员,让这些失学的孩子早日回到学校,让这些孩子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生活,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的阳光吧!教学反思、总结:《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

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讲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又结合学生实际,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并实施了教学环节,本课我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

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

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直观形象地再现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只要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

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思维能如闪电那样敏锐,那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所以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看着这双大眼睛,你联想到什么?接着抓住文中的重点词的“生怕”,“虽然”进行解读,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大眼睛”还生怕漏掉什么,……我想这里不但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还让学生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面的情味,形成自己的个性感受。

3、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勤思考、勤动笔,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让课堂上的“活水”源远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