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除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除法运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法,除法运算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以下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代表什么;掌握基本的除法操作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通过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除法操作方法,如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商和余数的表示方法等。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出除法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问学生:“如果我们将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个苹果呢?”这时,学生会很容易地回答:“每人得到2个苹果。
”接着,我们就可以引出除法的概念,告诉学生除法就是用来解决这类问题的。
知识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首先,我将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含义。
接着,我将介绍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商和余数的表示方法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将设计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巩固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基本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以便学生能够逐渐熟悉和掌握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说课稿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另一种实际操作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4.以“平均分”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使他们乐学,并能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要遵守学校纪律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能正确列出除法算式,并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四、说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明白要分的总数,平均分的份数和每份数,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
五、说教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六、说学法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的1.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理性思考;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定义;2.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2.理解除法的定义。
四、教学内容1. 导入老师可以先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减法。
让学生回想、复习一下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入直接问一句:如果我们知道两个数的积,我们也能知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商吗?老师可以听从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
最终得出:可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计算商。
3. 认识除法•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时,每份的数叫做除数,被平均分的数叫做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叫做商。
•例如:6 除以 2,就是将 6 等分成 2 份,每份是 3,那么商就是 3。
4. 解题方法4.1 竖式例如:562÷ 2------依次将 5,6,2 分别除以 2。
商:281余数:0所以答案是:2814.2 观察法例如:24÷ 8------由观察可知:8 乘以 3 等于 24,所以商是 3。
5. 实例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除法的实例题,让学生自己上台解决。
6. 总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老师需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总结。
7. 作业在课上已经结合实例对除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在家里需根据老师布置在课上的练习册,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方式1.授课;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3.学生进行实物演示或者黑板上讲解。
六、教学时长本节课大约需要 45 分钟。
七、教学评估1.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测试学生掌握程度;2.听取学生的回答;3.学生解题演示。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准确评估。
同时,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
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
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第48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求几份”的问题,第49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
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
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是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和学法:1、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导入是以和学生谈话的形式进行的。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探索导入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探索新知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二」【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老师。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除法。
除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运算符号之一,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初步认识除法吧。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1. 除法的概念-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 除法运算中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三个要素,其中,被除数是要分成若干等份的数,除数是除以几等份,商则表示平均每份的大小。
2. 除法的运算方法- 一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将被除数逐位与除数进行相除,求得商和余数。
-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先将两位数的高位数与除数相除得到商,再用余数与个位数进行除法运算,求得最后的商和余数。
3. 除法的实际应用- 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将一定数量的水果分给若干人,将一块蛋糕切成若干块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介绍除法的概念- 通过教材上的图示和示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3. 讲解除法的运算方法- 根据不同的题型,分别介绍一位数除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算步骤。
- 示范示例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并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
4. 练与巩固- 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一些练题,巩固所学的除法运算方法。
5. 实际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也了解了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后的练巩固所学,并将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谢谢大家!。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
这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之一。
那么,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初步认识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建立除法概念、掌握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等分、包含除和简单的除法计算等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阐述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如分糖果、分铅笔等,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演示法:利用教具进行演示,如使用平均分的模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在这一节课中,我将按照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拿一些糖果或者铅笔,问学生们:“如果把这些物品分成两份,应该怎么分呢?”引导学生们进入平均分的概念。
2.探究新知(1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拿出一些教具,如平均分的模型或者图片,问学生们:“这些物品应该怎么平均分呢?”然后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答案。
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如:“平均分完之后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或者铅笔呢?”,引导学生们了解等分的概念。
《认识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除法》數學教案設計
以下是一篇以《认识除法》數學教案設計為主題的文档,主要針對小學生進行教學: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
3.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除法的基本概念: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 简单的除法运算: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3. 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和举例来引入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实验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好奇心,然后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新知识讲解: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3. 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老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错误。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2. 练习测试:通过练习题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反馈交流: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认识除法》數學教案設計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除法的初步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1、除法的初步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
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认识除法|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认识除法|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认识除法的概念;2.学生能够用口算法解决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问题;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掌握认识除法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并且用口算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直接提问“你们家里去超市买东西时,有没有看到过一种标签,上面写着9元/斤?”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9元/斤”这个概念。
2. 释义首先,让学生看到一个除号,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9 ÷ 3 = 3” 这个数学式子中,“9”是被除数,“3”是除数,“3”是商。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3. 普及口算法接下来,通过一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问题,普及口算方法。
例如:“3 ÷ 2 = ?”,这里需要学生用一种口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方法,让学生学会怎么做除法运算,从而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4. 实际问题运用接着,引入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2个饼干,他打算把这些饼干平均分给4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几个饼干?”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到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并且用口算法解决问题。
5. 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如“16 ÷ 4 = ?”,“10 ÷ 5 = ?”,检验已经学会了这个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生动有趣的问题形式,让学生理解了划分为除法的本质,并且口算法的出现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问题上能够解决。
最后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到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并且用口算法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们就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
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分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
从而引出除法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除法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除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除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
可以设计成一个除法算式的形式,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完善板书。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物来帮助他们建立除法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除法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除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除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游戏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除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3.巩固: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4.拓展:学生进行一些除法的应用题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除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本课时主要讲解了什么是除法、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将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2.讲授新知(1)什么是除法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来解决。
教师可以简单地解释除法的概念,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课程,这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除法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同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的操作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教学:通过实物演示、讲解、练习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通过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采取以下评价措施: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除法”概念及其意义;2.能运用除法解决具体问题;3.掌握用除法检验算式正确性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能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独立思考并解决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兴趣;2.提高学生在运算中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3.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2.运用除法检验算式正确性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将两组数(15和3,10和2)分别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两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的存在。
2.讲授(25分钟)Step 1:除法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以及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有一条长为20米的绳子,让我们把它剪成5段,每段有多长?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进行自如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Step 2: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引入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8÷2=?教师通过旁边设立的形象化分组图,向学生讲解解题的步骤:1.根据被除数8,一次分出2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就是2;分组图分组图2.剩下的部分再继续分组,每次分出2个相等的部分,直到分不出为止;分组过程图分组过程图3.最后得到的就是商4。
之后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做几个类似的算式,安排丰富而简单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Step 3: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几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解决,比方说,一间房间长8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通过调动学生的作答积极性,引导他们熟练了解如何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几个道题,让学生根据前几个问题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除法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除法
主题:认识除法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除法吗?
2. 引入除法的概念并简单解释。
二、认识除法
1. 明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三、练习
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练习,如:8 ÷ 2 = ?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答案。
四、巩固
1. 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除法计算题目。
2. 反馈学生答案并纠正错误。
五、拓展
1. 让学生尝试一些挑战性的除法题目,如:123 ÷ 5 = ?
2. 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并给予指导。
六、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几个相关问题。
2. 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除法练习题,并在下节课检查。
这份教案只是一个范本,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4认识除法》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4认识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4认识除法》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个新的运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除法问题,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直观地展示除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出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除法的作用。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除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5.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除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教案教学目标: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简单的算法进行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 小白板和白板笔。
2. 数字卡片或者数字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介绍除法的概念(5分钟)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除法的概念,例如:"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的运算。
比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橙子呢?"Step 2: 通过实例展示除法运算(10分钟)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一个示例,例如:"12 ÷ 3 =",并解释"÷"符号的意义是除法运算。
然后,教师将数字12画成三个圆圈,表示12个橙子,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它们平均分给3个人。
Step 3: 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计算(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数字卡片或者数字板书,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有16个小球,要分给4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几个小球呢?"学生可以使用小白板、计算器等辅助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答案写在卡片上或者板书上展示。
Step 4: 理解除数大于被除数时的情况(10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一种特殊情况,即除数大于被除数。
例如:"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告诉学生,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那么结果就是0。
然后,通过多个类似的例子,巩固学生的理解。
Step 5: 小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Step 6: 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简单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
例如:"27 ÷ 3 =","15 ÷ 5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除法说课稿认识除法说课稿认识除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
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
其次,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
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
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
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
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
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
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
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
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是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1、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三、同时我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学习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新课标中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导入是以和学生谈话的形式进行的。
师:同学们,上个周末你们去哪玩了?玩什么了?生:……师:那你们玩的一定很开心,老师上周末去了公园玩,并且还看到了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那他们在干什么呢?让咱们一起来瞧一瞧吧!出示情境图,师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能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师逐步引导学生叙述图意:有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可以坐几辆车?这时,师追问:可以坐几辆车呢?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说出是3,也有的学生一时间答不出来。
师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来验证或探究这个答案。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用学具来代替摆一摆)。
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再指名几位学生来说一说是如何分配的。
然后,师进行总结:把6个圆片或小棒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配,分了3份。
所以,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2人坐一辆,可以坐3辆车。
这样的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出示:6÷2=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先强调“÷”叫什么?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这个符号,到时候让这一部分同学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读一下这个符号叫“除号”。
师再领大家读一遍。
师问:那除号怎么写呢?让同学们举起右手一起来写,先写一个横,再上面写一个点,下面写一个点。
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读一下这个算式“6除以2等于3”。
最后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有几个小朋友?每辆车坐几人?坐了几辆车?”引导学生说出“6个小朋友坐车,每辆车坐2人,可以坐3辆车。
换句话说是:把6按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分成了3份。
”解决完小朋友坐缆车的事情以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小朋友打算坐缆车干什么去?可能有的学生说去了这里,有的`说去了那里,最后师进行揭秘:原来小朋友们打算去熊宝宝乐园,正巧赶上熊妈妈在给小熊们分苹果了。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熊妈妈打算给宝宝们分多少个苹果,每个小熊分几个?分给多少只小熊?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算式。
将个别学生的算式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对做正确的同学给与奖,对有错误的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的含义。
这里,我充分利用新课标提倡的理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这两个问题都是让学生体会按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提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通过两次解决问题,使学生们的心理有了小小了成就感。
这时,应该继续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这会更有利于他们对以后只是学习的积极性。
师:既然你们已经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了,现在也来替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六枝铅笔,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呢?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的分一分,再找几个小老师代替老师来平均分铅笔,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分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给小老师进行嘉奖。
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个分的过程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时学生们能根据已学的经验可以很容易的说出算式。
师进一步导入,曾经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他们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那除法算式的每一部分有自己的名字么?有的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很可能会说出他们的名称。
“除号前面的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叫除数,等号后面的叫商”。
集体在读一读,互相考一考。
最后,再一道学生说出这道算式的含义。
学生帮助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那这时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这些小朋友在这里分铅笔,那其他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出示情境图,“原来他们来参加劳动来了”(这里要渗透一些让学生有热爱劳动的意识),新课标中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把学生的答案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提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强化对比,加深理解讲到这里,除法的两种含义已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示出来了,现在我要通过这两道教学例题进行比对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让学生回忆,小朋友坐缆车问题是怎么解决的?(6÷2=3),老师分铅笔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6÷3=2)。
教师再将这两种不同的平均分过程用小圆片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他们分的过程和结果,体会他们之间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来区分除法算式的两种含义,也就是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来引出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
这里用多媒体与学学科进行整合的一大亮点,很生动,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进一步去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四)、组织练习,深化认识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里我将课后想想做做1、2题以印在卡片上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联系,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最后集体进行订正五、全课总结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现在认识除法说课稿2一、说教材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1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