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理想女性的代表(一)

合集下载

婴宁-女性生存方式由理想走向现实的悲剧代表

婴宁-女性生存方式由理想走向现实的悲剧代表

婴宁:女性生存方式由理想走向现实的悲剧代表[摘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婴宁》的主人公。

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

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大多数人对女性的审美理想。

然而,这个众人眼中爱花成痴,爱笑若狂的理想女性最终变成了一个屈从现实的“矢不复笑”的人母、人妇和人媳。

婴宁形象预示着女性生存方式由理想走向现实的成长过程,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婴宁女性生存方式一、婴宁:理想女性的象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她们或热情善良、笃于友情,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最为出色的是婴宁。

她是美的象征,有着理想当中的美貌和理想当中美好纯真的心灵,是大多数人心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1.理想当中的美貌冰心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女人,这个世界上将缺少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女性是美的象征,理想女性的特征首先就是要美。

而婴宁的美貌是有目共睹的。

作者对她的外貌并没有过多具体的描绘,而是独具匠心地用了“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13个字进行艺术化的勾勒。

精练的描写中,婴宁带给人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自然美的气息,表现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此外,“痴憨”相衬,众星捧月,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总之,婴宁身上承载着理想女性的首要特征:美貌。

2.理想当中的心灵辨识人物的一般顺序都是先识其外貌,再洞达其心灵,由容貌而及品性。

在婴宁美貌覆盖之下的是一颗对女性理想审美的心灵。

这一心灵体现在她美好、自然、纯真的性格上。

当然,这样的心灵,主要体现在她对花和对笑的态度上。

笑不能止的婴宁,还未受世俗环境的侵染,因而表现出天然、纯洁的天性,她的笑更是与众不同,世俗女子讲究笑不露齿,将喜怒哀乐完全掩饰起来,而婴宁则时时笑,笑得自然而美丽,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婴宁就是这么一个将喜怒形于色的人,她是一个真人,一个毫无掩饰的自然真率的人。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接下来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出婴宁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婴宁人物形象分析1《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有浓厚的人情味,各具姿态,清人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一文中曾评说:“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

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

不似他手,黄茅白苇,令人一览而尽。

”在这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最爱笑的奇女子。

她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

婴宁是对封建礼教下的妇女形象的颠覆,她的一颦一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爱笑的婴宁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表情。

都说女子当笑不露齿,古代的女子笑得时候总是低着头用手绢遮住口鼻。

且不说大笑了,光是露出牙齿也是有违常理的。

然而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笑得最美的少女,不仅爱笑,而是喜欢大笑,见人就笑,似是痴憨。

《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

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

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聊斋志异》导读

《聊斋志异》导读
一、浪漫思潮的殿军 二、鲜明的写实倾向
《聊斋志异》中的狂生形象
豪放自纵,富有激情,富于胆略 耿介、方正、浪漫 不必离尘脱俗,具有自然清韵
《聊斋志异》中的佳人形象
知己情结 韵、德重于外表 才:持家的本领
《聊斋志异》中的花妖鬼狐
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 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 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 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云翠仙》——悲天悯人
异史氏曰:“得远山 芙蓉,与共四壁,与 之南面王岂易哉!己 则非人,而怨逢恶之 友,故为友者不可不 知戒也。……故以善 规人,如赠橄榄;以 恶诱人,如馈漏脯也。 听者固当省,言者可 勿戒哉!”
《宦娘》——知音
《婴宁》—— 理想的生命
婴宁:人与自然融 为一体的清纯聪慧 的女性。
“我七十老妪,死何害?张氏数世待此儿延香火,尔
槐 西
胡弃儿以拯我?斩祖宗之祀者,尔也!”妇泣不敢语,
长跪而已。越两日,姑竟以哭孙不食死;妇呜咽不成 声,痴坐数日,亦立槁。……有著论者,谓儿与姑较
杂 则姑重,姑与祖宗较则祖宗重。使妇或有夫,或尚有 兄弟,则弃儿是;既两世穷嫠lí,止一线之孤子,则
志 姑所责者是:妇虽死,有余悔焉。姚安公曰,“讲学 家责人无已时 。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
《考城隍》
有心为善, 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 虽恶不罚。
《席方平》:反抗之子
《狐谐》——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狐谐(一)
万福字子祥,博兴人,幼业儒,家贫而 运蹇,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乡中 浇俗,多报富户役,长厚者至碎破其家。 万适报充役,惧而逃,如济南,税居逆旅。 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私之,问姓 氏。女自言:“实狐,然不为君祟。”万 喜而不疑。女嘱勿与客共,遂日至,与共 卧处。凡日用所需,无不仰给于狐。

婴宁读后感

婴宁读后感

赏析《婴宁》《婴宁》一篇选自《聊斋志异》卷三。

《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为清代蒲松龄所做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

在《三借庐笔谈》中这样描述他的创作历程:他清晨在路边摆上茶摊,泡好苦茶,见行人经过,一定要强留下他们喝茶,并请他们讲一个故事。

遇到奇谈异闻,就回去粉饰润色,这样二十寒暑,才写成了《聊斋》一书。

而蒲松龄一生落魄,科举频频失意,72岁才被补为贡生。

这对他个人而言不是一件幸事,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耳闻目睹却奠定了《聊斋》批判封建制度的基调,铸就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而老舍也评价《聊斋》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如果把《聊斋》比作文言小说的桂冠,那《婴宁》则是其上的一个璀璨明珠。

她敢爱敢恨,亦憨亦黠,她是对封建礼教的颠覆,她的一颦一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纵观古典小说,从未有一篇能把一个少女的笑写的这么美,《婴宁》全文四千余字,涉及到笑的有四十多处,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纵笑、浓笑,她笑的摇曳多姿,笑的美不胜收。

她的笑无拘无束,感染着身边的人,洗涤着周围的一切。

她用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世俗的条条框框,笑着封建时代的女性不会笑、不能笑、不敢笑的一切。

蒲松龄的高明之处也是在此,他并未花费笔墨在描写女子姣好的面容和优美的身段上,而是从笑写起,好似一滴浓墨落在宣纸上,把一切都晕染开来,少女的容貌在她的阵阵笑声跃然眼前,一个恣情肆意、天真烂漫的奇女子,就这样打动了我们。

爱花是婴宁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她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

“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婴宁为人与狐所生,由鬼母抚育长大,玩伴也仅狐女小荣一人,也许在她成长过程中,正是有了繁花相伴,才不会过于孤单,而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天真娇憨的少女。

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

安徽电大宿州分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2009(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分校:宿州电大姓名:曹宇学号:0934001265171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目录一、内容提要 (1)二、关键词 (1)三、正文1、天真单纯与花为伴 (3)2、善解人意惩恶扬善 (6)3、纯质无暇笑口常开 (8)四、参考文献 (12)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天真善良的形象内容摘要:婴宁,出自《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是蒲松龄笔下一位较为特殊的女性。

聊斋里的女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美的,无论是鬼是狐是妖还是普通的良家女孩子,一个个都是美得妖冶而轻灵。

蒲松龄是描写女性的高手,他笔下的那些女子,性格各异,却无一不美得让人心醉神驰,沉迷不已。

要说这些美丽的女子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婴宁,因为她的天真、善良与乐观。

本文将从婴宁天真善良的性格特点开始,揭示古人眼中的妇女形象,以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婴宁形象善良天真爱笑《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鲁迅评价它说:“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换之状,如在眼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锁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聊斋》的数百篇作品中写了上千的社会阶层各色人物,其中不乏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婴宁》的女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

《婴宁》写的是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故事。

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人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婴宁是古往今来笑得最美的女子,也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亲热地称呼为“我婴宁”,那一句“我婴宁何尝憨耶”,更像是长者对于调皮小女的嗔怪和爱护。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

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

谈_婴宁_中婴宁的人物形象塑造

谈_婴宁_中婴宁的人物形象塑造

谈《婴宁》中婴宁的人物形象塑造孙传鸣摘要:本文试从爱花爱笑、亦憨亦黠、虚实相衬等方面分析蒲松龄是如何塑造婴宁这一人物形象的。

关键词:婴宁;爱花爱笑;亦憨亦黠;虚实相衬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婴宁便是其中之一。

《婴宁》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圣洁无暇、活泼可爱的婴宁形象,蒲翁亲切地称之为“我婴宁”,口吻之亲密像是在称呼自己的女儿,并且把她比做山中的一种叫做“笑矣乎”的小草,可见爱之深切。

蒲翁从不同的方面着力塑造了婴宁这一人物形象。

一、爱花爱笑,突出婴宁的性格特征蒲翁抓住婴宁爱花、爱笑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爱花成癖”,突出婴宁圣洁无暇的心灵爱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文中二十五次写到花:写梅花八处:婴宁一出场就“拈梅花一枝”,见到王子服注视她,故意“遗花地上,笑语自去”,才使王子服有了相思之苦,“拾花怅然”,回家后“藏花枕底”,不说话也不吃饭,得了相思病。

当得知婴宁家在三十里余外的西南山,王子服“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于是“怀梅袖中”独自去寻找婴宁。

见到婴宁后,“乃出袖中花示之”,而婴宁却说并非稀罕之物,要送他一大捆,王生只好说出了“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写桃花二处:婴宁在西南山的住处:“墙内桃杏尤繁”。

见到王生注视她,回头对婢女说“视碧桃开未”,借此离开。

写杏花三处:“墙内桃杏尤繁”、“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含笑拈花而入”此女郎就是婴宁。

写杨花、海棠各一处:“细草铺毡,杨花糁径”、“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写木香一处:王子服的家中“庭后有木香一架”。

还有写无确指的花,有九处。

(二)“孜孜憨笑”,突显婴宁天真烂漫的秉性爱笑是婴宁生活的另一部分,文中巧合的是写婴宁的笑也有二十五次。

上元节婴宁初遇王子服,以其“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的美貌,让王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却“笑语自去”,使得王生“神魂丧失”,回到家中,茶饭不思,“肌革锐减”。

《婴宁》原文译文

《婴宁》原文译文

名著阅读与影视欣赏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婴宁》放映时间:本周六上午第二时段10:00——11:30地点:实验楼四楼楼梯东通用技术教室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写婚姻爱情的小说最多,也最具特色。

它通过人和花妖狐魅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爱情,也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婴宁》是《聊斋》中写得最精彩的一篇。

它不以写情见长,而是着重塑造一位具有民主色彩的少女形象。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天真浪漫,惹人喜爱。

婴宁本为狐狸所生,鬼母所养,远离尘世,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因而养成一种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性格,保持了少女的天然和纯真。

她和痴情王子服的爱情是晶莹透明的,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他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连举行婚礼时都“笑极不能俯仰”,并敢于把夫妻间的“枕边语”公开出来,认为“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婴宁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要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性格……网友评论:zhainaike原著中,婴宁出场是在一棵树上不是么?lulu94520丫鬟也挺好看的,故事为了存托任务的性格会适当夸大一些她的笑,她笑人间虚假,她笑相公书呆,她笑看人生,她想用的笑感染世间的虚情假意,她率真坦诚,真性情有时候看起来会觉得对人不礼貌,没有所谓的素养,到现今的社会也是,她以笑对待一切,已经很不容易了lulu94520也许原著只是想说明人的本性再天真也经历不起社会现实的磨练,除非她能脱离红尘//@自娱自乐自逍遥:不错啊,好天真烂漫的婴宁,就像花儿一样。

电视剧跟原著结局有点不一样,原著中婴宁还生了一个儿子,也见人就笑。

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是个悲剧。

电视剧中婴宁走了,原著中婴宁不再笑了。

以前看这篇还以为是个大团圆结局呢,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个悲剧,婴宁以不再笑的刚烈与人间的冷决绝了。

zhoutandi就这样就结局? 婴宁走的时候跟她妈妈说了什么?怎么就没有了...shengshuai12898希望能够看到玩整结尾的婴宁,我好像记得小时候看过完整地,只是忘了是哪个版本的,也希望大家看到完整版本的告诉我一下。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着力于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但呼之欲出经世长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形象却并不多见。

而柳泉居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则是一个成功的美的纯洁的憨直的完美的少女艺术形象。

作者在描绘这个形象时,思想大胆而新颖。

在当时的社会无人能出其右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枷锁使千千万万女子如失去了甘露的小草憔悴枯黄,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里面,却生活了这样一位少女: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仿佛一朵未经尘世沾染,生长在遥远天山的雪莲花。

在《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而作者又紧接着对王子服的神态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婴宁的美貌。

比如“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子服是怎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许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是不足以描绘出婴宁的美貌,于是又通过小婢讥笑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来描写王子服当时初见婴宁则惊为天人的呆样,更是衬托了婴宁的美貌不可方物。

而对于王子服一副登徒子的好色相,婴宁竟然“笑语自去”,足见她内心的纯洁,丝毫没有被封建礼教世俗枷锁所污染。

在文章以后较长一部分篇幅里,作者专写王子服的相思之苦:怎样茶不思饭不想,终日卧床满脑子都是婴宁的倩影,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啊。

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描写王子服的“忽忽若迷”,其实也是为描写婴宁的外貌如仙所服务的。

要知道,正是婴宁的美丽,才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

后来王子服按照他表兄弟吴生的指引,去寻访婴宁。

找寻之后作者不再是用寥寥数句话对婴宁进行概括的描写,而是不惜重墨,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婴宁及与她有关的一切。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摘要:婴宁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产物,源于“撄宁”,但结局却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命定的归宿。

在我看来,说婴宁的一生是场悲剧未免太过偏激,而作为理想女性,爱笑的女孩最终却不笑了,这个结局又难以让人看出理想该有的丰满。

与其说《婴宁》是鬼狐的传说,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

关键词:婴宁、蒲松龄、“撄宁”、自传“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1),老舍曾这样评价《聊斋志异》。

而《婴宁》作为《聊斋志异》的名篇,脍炙人口,更具有个性。

婴宁的笑灿烂间又带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笑声兜兜转转中又渐起难以言传的悲伤。

她的笑,让人久久回味。

杜贵晨(2)认为《婴宁》即《庄子》“撄宁“思想的演义。

但苏涵(3)却不信服,认为”从《婴宁》及整个《聊斋志异》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说,这个“婴”字与婴宁形象的”婴儿“特征,更明显地凝聚和象征着明清时代新的文化精神,而非古老哲学命题的演义。

”我却认为婴宁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产物,源于“撄宁”,但结局却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命定的归宿。

现实无法跟着理想走,走歪了,就只能在悲喜中交织着。

熊文斌(4)认为婴宁是一场童心的丧失、憨痴的隐藏和真幻颠覆的悲剧。

而姚亦登(5)认为婴宁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

在我看来,说婴宁的一生是场悲剧未免太过偏激,而作为理想女性,爱笑的女孩最终却不笑了,这个结局又难以让人看出理想该有的丰满。

与其说《婴宁》是鬼狐的传说,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

一、三试第一名,天真烂漫时“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八字评语透彻点出了蒲松龄的文采。

那个将当时贵胄追名逐利的丑态毕露于《蚤起》二字之上的蒲松龄,那个笔法细腻,人物心理描写传神的蒲松龄,那个三试文章有人物独白、人物对话的蒲松龄,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披露于纸张,绝不八股地敷衍着自己的理想。

聊斋志异中婴宁探讨

聊斋志异中婴宁探讨

聊斋志异中婴宁探讨摘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婴宁》的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

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有美丽刚强、以死殉情的连城;勤俭洒脱、秀外慧中的辛十四娘;瘦怯凝寒、慧黠可爱的连琐;美丽聪明、机智勇敢的庚娘;天真纯洁、笑容可掬的婴宁;风姿绰约、严肃自重的芸娘;人淡如菊、潇洒通达的黄英等等①。

她们或热情善良、笃于友情,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最为出色的是婴宁。

她是美的象征,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一、婴宁的美首先表现在外貌上细读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她的外貌并没有过多具体的描绘,而是独具匠心地用了“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十三个字进行艺术化的勾勒。

精练的描写中婴宁带给人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自然美的气息,表现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在作者的笔下,婴宁堪称“容华绝代”,是绝代佳人,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美丽,而她的美又是独特而自然:鲜花相伴,笑容可掬。

鲜花是大自然的美的象征,笑是发自内心毫无矫饰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温馨的笑容、漂亮的花朵使得这一个大自然的宁馨儿格外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充满了青春活力。

在作者的笔下,婴宁的美是源自自然。

纯净得未带任何世俗教化斧斫的痕迹,新鲜如沾满露珠的鲜花。

在大自然宁静、优美的环境中婴宁这朵娇美的鲜花自然地生长、自然地开放,她如山的泉眼,灵动而和谐;如水的波痕纯净而优美,作者将婴宁安置在一个远离俗世、完全自然的境界中,让婴宁的天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地绽放。

她是大自然孕育的一朵奇葩,是人性中未经雕饰的纯粹美的结晶,这样的美是世俗的土壤永远也不可能诞化出的。

同时,这种美又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世俗的风雨的击打,在世俗的土壤中,这朵美丽的自然之花只会渐渐枯萎。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

冯国晨(仰恩大学中文系)《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

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

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对婴宁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有失准确,因而衍生出一些看似深刻,实则幼稚的、矛盾的、别扭的观点来,很值得商榷。

和很多古代文学中的少女形象一样,婴宁美丽聪明,不同的是她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爱笑。

婴宁的笑在作品中出现有近三十次,有含笑、微笑、嗤笑、浓笑、大笑、隐笑、忍笑’、纵笑、憨笑等等,各种情态,不一而足。

这些笑,绝大多数出自本心,出自天性,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绝非忸怩作态,也丝毫不受人情世故和封建礼数的束缚。

读者明显地感受到她的率真、纯洁、本色天然。

蒲松龄通过这一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的塑造,寄托了自己的人性理想和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冯国晨(仰恩大学中文系)《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

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

聊斋志异之婴宁

聊斋志异之婴宁

聊斋志异之婴宁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书中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大部分篇幅,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婴宁》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

作品中通过描写狐精婴宁和王生的恋爱,表现出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关键词:婴宁封建礼制女性形象目录引言 (3)一、婴宁性格特征之“爱笑” (3)二、婴宁性格特征之“孝顺” (4)三、婴宁性格特征之“神秘” (4)四、婴宁的悲喜剧性 (5)参考资料 (6)聊斋志异之婴宁引言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

在作者蒲松龄的笔下,她外貌美、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其不受封建礼教思想的禁锢。

是蒲松龄笔下许多女性形象中的代表人物,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

一、婴宁性格特征之“爱笑”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文章中“婴宁的笑”始终贯穿文章。

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方面的。

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

“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犹浓笑不顾”等等。

读到这里,读者也禁不住粲然。

一个天真未凿,活泼可爱,机灵聪慧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除了继续刻划婴宁爱花、爱笑的性格特点外,又着重刻画了婴宁性格的另一侧面----近乎痴憨的单纯天真。

王子服拿出上元节婴宁遗落的梅花示以相爱之意,婴宁却傻乎乎地说:“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王生告诉她:他“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婴宁竟全然不解其中的缱绻之情,说:“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当她得知王子服所说的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时,仍然了无所悟,“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入睡。

’”甚至要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

几句对话,几个细节,将婴宁如痴似憨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至此,婴宁爱花、爱笑和纯真的性格特点已无比鲜明。

聊斋故事婴宁内容概要

聊斋故事婴宁内容概要

六、《婴宁》的意义
《婴宁》的悲剧意味通于后来的《红楼梦》。
脂砚斋评《红楼梦》说: “女儿之心,女儿之境, 两句尽矣。余谓撰全部大书不难, 最难是此等 处, 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婴宁》是蒲松龄早在十七世纪对女性、进而 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一个文学发现。它和后来 《红楼梦》关于“女儿之心, 女儿之境”之 “无可奈何”的探讨, 都不仅是有女性解放的 意义, 而且是关于整个人类永远需要协调并为 之付出沉重代价的个性与群体冲突的象征。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 在一起表现,有花必有笑,笑中 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真可爱的 “我婴宁”。
四、狐女婴宁的寄寓
(一)婴宁其名
《辞源》“婴”通“撄”; “婴宁”即“撄 宁”。
“撄宁”见于《庄子·大宗师》:其为物, 无不将也, 无不迎也, 无不毁也, 无不成 也, 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 撄而后成者 也。
可见“撄宁”既是对“道”的静态的写 照, 又是对“道”的动态的描述
(二)婴宁笑之丧失
婴宁的“笑”, 出于自然, 是生命的欢歌, 自由的乐章, 象征了人生无忧无虑、一任性情的理想状态。 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故逗亦不复笑”性格的转变, 无 疑显示了作品还存在另外的价值判断,是一种饱经世 事挫磨产生的谨慎处世和超然于世俗的态度 鬼母曰: “有何喜, 笑辄不辍? 若不笑, 当为全人。” 可见,作者认为世事难测, 人葆其天真, 却不可以一任 其天真, 女性尤应如此。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与现实可 能的折衷, 是他练达人情之见。 在这两难的选择中, 作者由现实的教训不得已而使婴宁 成为“全人”,为补偿这遗憾、排遣这悲哀, 作者于故 事结末安排了婴宁“生一子, 在怀抱中, 不畏生人, 见 人辄笑, 亦大有母风云”。
(三)婴宁憨痴的隐藏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女主角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以及纯真的近乎的痴汉的的性格特点。

千百年来婴宁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即便至今也堪称”理想女性的代表”。

婴宁美,美若天仙,超凡脱俗。

作者在描写其美貌的时候,开篇第一段用了”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八个字来形容,这是文中唯一的正面描写,大部分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的。

首先,通过王子服见到婴宁的表现来写婴宁。

王子服”绝惠,十四入泮”,仪表堂堂,一介书生,但是即便老实本分很有修养的王子服,初见婴宁也是”注目不移,竟忘顾忌”,惊为天人。

元宵节相遇,从此王子服对婴宁朝思暮想,茶饭不思,以致”“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当吴生告诉王子服,婴宁游于郊野必非世家千金,寻找也亦非难事,王子服”不觉解颐”,后来吴生欺骗他婴宁已经找到,在西南山中,王子服”喜溢眉宇”,急不可耐只身一人前往山中找寻。

王子服的一系列表现,充分表现出婴宁的美丽和卓尔不群的风姿。

作者极力渲染王子服的相思之情,就像画家的”留白”,尽管是虚写但是我们处处能感受到婴宁的美在荡漾。

其次,婴宁生长的环境的美反映婴宁的美:”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等等,而这居住的环境的幽雅典美正是反衬出婴宁的美。

婴宁是聪明的。

据专家考证主人公婴宁名字的来历,应出自《庄子o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也者”,所谓”撄宁”就是心神宁静,外界一切事物,人世间迎来送往,成功失败,都不能扰动其心,这是道教所追求的境界。

而婴宁就是取”撄宁”之意。

首先,上元节她将梅花遗落的王子服的面前,乍看无心而实则有意,是为了以此牵动王子服的相思之情。

这一”遗花”的举动,实际也是婴宁在暗示王子服,自己对他是有意的。

其次,王子服按照吴生的谎言居然找到婴宁,而且见到了那个死去多年的姨母和,完全证实了吴生”谎言”的”真实性”,能够对应起来。

婴宁形象的现实意义

婴宁形象的现实意义

婴宁形象的现实意义
1. 传承文化:婴宁形象通常是特定文化中的一个象征,能够代表和传承着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历史传统。

通过保留和传递婴宁形象,人们能够保持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认同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加强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弘扬美德:婴宁形象通常与纯洁、善良、无私等美德联系在一起。

这种形象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德的追求和崇尚,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公正、友善、宽容等品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 增强社会认同:婴宁形象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无害和可信任的社会符号,从而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认同和互信。

在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婴宁形象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向心力,使人们感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联系和共同体的存在。

4. 营造友好氛围:婴宁形象常被用于商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宣传和符号设计,以营造友好、可亲的氛围。

这种形象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喜爱,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和消费欲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认同度和市场吸引力。

综上所述,婴宁形象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传承文化、弘扬美德,还能够增强社会认同和营造友好氛围。

这些意义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聊斋志异中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

鲁迅评价它说:“虽亦如那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述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换之状,如在眼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世,偶述锁闻,亦多简练,故读者线人,为之一新。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理想主义的笔触塑造了一批勇于鄙视封建礼教法规,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的血肉饱满的女性艺术形象,憨直任性的婴宁,活活泼机智的小翠,多情狭义的秋荣、小谢,温柔拘谨的青凤,绰约可爱的聂小倩,意绪风流的林四娘,等等。

《婴宁》的女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

《婴宁》写的是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故事。

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人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对婴宁的形象,作者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称其为“我婴宁“,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确立的《婴宁》在《聊斋志异》中的艺术代表地位。

少女婴宁是一个狐狸精与人所生的狐女,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社会的摒弃,但她一出场,就是笑容伴着鲜花,“撚梅花一枝,容华旷世,笑容可掬”,完全没有被遗弃孤儿那种愁容,尔后,作者反复用笑容对婴宁进行了细腻深切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可爱动人形象。

婴宁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即是与鲜花相伴。

她的少女时所居住的山村,处处是花,到王子服家以后,爱花成癖,乃至不吝当掉金钗四处购买良种,在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

鲜花在小说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大自然中美丽的鲜花来象征婴宁的的美丽和纯洁,以花衬人,以人比花,将婴宁花一样的面貌和心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王子服和婴宁的爱情一是由于花而引发的,园中的对话更是围绕花来进行。

是花引发了王子服勇敢的追求,使他得以接近婴宁并最终实现完美结合。

众所周知,在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之下,女子有所谓“三从四德”,“行不露趾,笑不露齿”,但是婴宁却鄙弃这些礼教的清规诫律。

在我眼里,她的鄙弃完尽是由于“不知者无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宁:理想女性的代表(一)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理想代表
摘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婴宁》的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

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美的象征、美的颂歌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有美丽刚强、以死殉情的连城;勤俭洒脱、秀外慧中的辛十四娘;瘦怯凝寒、慧黠可爱的连琐;美丽聪明、机智勇敢的庚娘;天真纯洁、笑容可掬的婴宁;风姿绰约、严肃自重的芸娘;人淡如菊、潇洒通达的黄英等等①。

她们或热情善良、笃于友情,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最为出色的是婴宁。

她是美的象征,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一)婴宁的美首先表现在外貌上
细读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她的外貌并没有过多具体的描绘,而是独具匠心地用了“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十三个字进行艺术化的勾勒。

精练的描写中婴宁带给人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自然美的气息,表现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在作者的笔下,婴宁堪称“容华绝代”,是绝代佳人,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美丽,而她的美又是
独特而自然:鲜花相伴,笑容可掬。

鲜花是大自然的美的象征,笑是发自内心毫无矫饰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温馨的笑容、漂亮的花朵使得这一个大自然的宁馨儿格外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充满了青春活力。

在作者的笔下,婴宁的美是源自自然。

纯净得未带任何世俗教化斧斫的痕迹,新鲜如沾满露珠的鲜花。

在大自然宁静、优美的环境中婴宁这朵娇美的鲜花自然地生长、自然地开放,她如山的泉眼,灵动而和谐;如水的波痕纯净而优美,作者将婴宁安置在一个远离俗世、完全自然的境界中,让婴宁的天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地绽放。

她是大自然孕育的一朵奇葩,是人性中未经雕饰的纯粹美的结晶,这样的美是世俗的土壤永远也不可能诞化出的。

同时,这种美又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世俗的风雨的击打,在世俗的土壤中,这朵美丽的自然之花只会渐渐枯萎。

(二)婴宁的美与她成长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典型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的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她们行动”的客观条件②。

环境包括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婴宁性格的形成既有自然环境因素又有社会环境因素。

先从自然环境来说,婴宁这种纯净自然的性格是在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形成的。

婴宁这个可爱的少女从小就生活在与尘世隔绝的山野中,那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追随王子服的行踪,我们进入了婴宁的居住环境,只“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
豆棚花架满庭中。

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裀籍几榻,罔不洁泽”。

作者从婴宁居住的大的环境一直写到她家的院落及房间里的摆设,这些环境描写着意在凸现映衬婴宁美好的性格。

你看“那窗外海棠枝朵,庭中豆棚花架;园内修竹丝柳,红桃白杏,夹道红花片片,细草铺毡”,无不体现了一种自然气息,她的房间也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这儿没有任何世俗繁琐的人工雕饰,不像世俗房屋的富丽堂皇,也没有世俗鲜明扎眼的颜色,它显然是一个“世外桃源”,一切都是自然的,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带有大自然气息的精灵。

婴宁就在这个处处是烂漫的山花的世界里长大。

从古到今,花从来都是一种美好、高洁的象征,从她出场“拈梅花一枝”到最后,作者都把她置于花的海洋,在花的世界中所养成的爱花性情,如花的品格,这就揭示出了女主人公之所以具有憨直无邪、活泼开朗的天性的原因,这显然跟那个未经世俗熏染过的特定典型环境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自然环境在人物性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婴宁》中,婴宁未入世前与她最亲密的是鬼母和婢女小荣,社会关系单纯而朴素。

在未与王子服相遇之前,她是在鬼母的教导和与小荣的嬉戏中成长的。

先说鬼母。

婴宁本是孤女,由鬼母抚养长大,鬼母担负着哺育和教导婴宁的责任。

虽然鬼母在作品中出场不多,但她对婴宁的教育方式却值得注意。

当王子服忍不住相思之苦,寻至深山,与鬼母道明来意,相互认亲后,鬼母这样说到婴宁“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后又瞋
目批评婴宁说“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从这些话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鬼母的神态、动作,她对婴宁的教育是自然、随意而富有人性化的,面对婴宁的“错”也只是轻轻地责备,这里没有世俗封建礼教“闺训”中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言辞庄重,举止消停”、“凡笑语莫高声”的严苛,而充满着人性化的关爱与宽容。

鬼母的这些做法同婴宁这个人物一样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这是因为她们都是源于自然,不属于那个秽浊的现实社会。

除了鬼母之外,与婴宁朝夕相伴的就是她的婢女小荣了,这个人物因为言语少,出场次数不多往往被很多人所忽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婢女小荣是婴宁天真、自然性格的映衬和补充。

在婴宁与王子服的恋爱过程中,小荣起着积极作用。

当婴宁得知王子服正坐在她家厅堂上等候自己时,婴宁先在“户外嗤嗤笑不已”,是小荣将她“推之以入”,这才有了和王子服的第一次正式见面。

当鬼母说到王生与婴宁是“极相匹敌”的一对时,小荣便趴在婴宁耳边说了句:“目灼灼,贼腔未改”,这一句话使得婴宁大笑不止,表明婴宁对小荣的话是认可的,也从另一侧面表现了小荣这一人物率直、天真、机敏的性格,这与婴宁大胆而又含蓄的个性交相辉映,更突出了婴宁性格中真的一面。

她和婴宁就像一对“孪生姐妹”。

婢女小荣的衬托与引导,使得婴宁更为自然纯朴,内涵丰富。

(三)婴宁的美突出表现在美好、自然、纯真的性格上
如上所言,那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婴宁个性化的性
格。

她是蒲松龄尽情赞美的“这一个”。

她与封建时代的一般少女截然不同,她天真烂漫,爱花成癖,憨态可掬。

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着重渲染了她的笑,她的笑不仅在《聊斋志异》中,即使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中也是最为动人的。

婴宁本是一个狐狸生、鬼母养育的可爱少女,她从小就生活在与尘世隔绝的美丽山野中,那里没有世俗风气的侵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因此,笑将她的思想纯净表现得淋漓尽致,笑将她那一种与生俱来的“真”抒发得恰到好处。

哪里有婴宁,哪里就荡漾着笑声,“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娟,人皆乐之”③。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她有“笑语自去”,“含笑而入”,“复笑不可仰视”,“狂笑欲堕”等等,这里面有纵情大笑,有狂笑、浓笑,有微笑,对婴宁这一个天生笃笑的人来说,用不同的笑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无疑是最具真感情的流露。

在与王子服刚开始交往的过程中,婴宁的语言是坦率而不矫情,笑是自然而纯真,情感是朴素而美好。

当王子服对她注目不移时,她就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然后“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了。

这就是自然、独特、美丽的婴宁。

此时的她,还未受世俗环境的侵染,因而表现出天然、纯洁的天性,她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男女大防,对王子服言语坦率真挚,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表露出来,而且表露的是那么的自然而毫无做作之感。

她的笑更是与众不同,世俗女子讲究笑不露齿,将喜怒哀乐完全掩饰起来,而婴宁则时时笑,笑得自然而美丽,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再如她随王子服至王家后,王生的表兄弟吴生想见她。

开始她在房里
偷笑,不愿出见。

在王母的再三催促下,她才咬着嘴唇勉强而出,面向墙壁停了一会,才转身向吴生施礼,礼还没有来得及施完,她就立即翻身进入内室。

接着就是放声大笑。

这里,从人间外带来的真情,笑在其外,却动在其内。

她对人间这一系列的应酬交接、清规戒律感到很新奇,而原有的天真乐观、憨直无邪的性格也在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婴宁就是这么一个将喜怒形于色的人,她是一个真人,一个毫无掩饰的自然真率的人。

作者塑造婴宁这一人物形象的真正意图是“在努力探求一种境界,一种生活在封建礼教禁锢下的人应然状态”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