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课题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课题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聚焦于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策略以及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力、分析力和运用能力。
具体包括对历史事件的阐述、历史人物的评析、历史规律的总结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此外,本课题还将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对象本课题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自觉性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2)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重点掌握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不同文明的特点;(3)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提高史料分析和论证能力;(5)具备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和历史审美。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3)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5)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关注历史问题;(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5)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态度,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取向。
例谈初中历史评价任务的设计研究
例谈初中历史评价任务的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1-03-29T06:25:59.77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24期作者:王京滨[导读]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关键在评,如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牧航教授所说,“评价建立在标准的基础上。
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孟疃学校262204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关键在评,如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牧航教授所说,“评价建立在标准的基础上。
先有标准,后有评价,标准决定评价,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判断评价结果的标准都源于课程标准,而评价的方法同样取决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
”一、基于标准的评价设计的必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就存在诸多问题,如:1.过分强调效果评价,使得历史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不得不和“应试教育”标准保持一致;2.过分强调历史基础知识,而不关注在认知能力、具体研讨能力开展方面的检验,没有将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检验包括在内,评价手段没有实现多元化;3.过分关注评价的筛选、选拔作用,而没有关注评价应有的影响;4.评价具有任意性,没有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基于标准评价任务设计策略评价任务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纸笔试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匹配题;二是表现性评价任务,如课堂真实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学生的表演、实验、展示、调查、复杂的纸笔任务等。
1.评价任务设计要坚持逆向前置(1)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前置。
传统的教学设计流程是“先确定教学目标,再设计教学活动,最后进行评价”,而学历案的设计流程不同于传统教案的设计流程,为了确保证据的“有效”,它把评价任务前置,放在教学流程设计之前,即“先撰写学习目标,再围绕目标确定评价任务,最后设计学习过程”。
例:世界近代史第14课《文艺复兴》。
①本节课学习目标有三个:A.根据教材并分析材料,归纳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B.结合课本和图片、材料,赏析图片作品,理解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内涵。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摘要:新课标强调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需秉承着培育学生形成良好历史学科素养的原则,探索更加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方法的促进作用,切实改善当前的历史课堂施教环境;引领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有效分析,加深对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效梳理学习思路,在掌握正确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当前历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从教学设计、学习流程和教学评价几个层面着手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整体施教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面对历史课程教学任务时,不懂得为什么教、怎么教;所践行的育人理念比较落后,仍然强调学生的理论成绩提升,忽略了学生在历史课程领域的人文素养建设;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往往直接灌输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引领学生机械背诵记忆,使得整体的课堂效能比较低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
这严重影响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品质,也使得教师自身在历史课程教学专业发展上受到很大局限。
同时,学生在学习方面所表现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忽略了自主探究的地位发挥;缺少良好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支撑,导致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被动性较强,从而限制了学习潜能的发展。
此外,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对于教学与评价模块所具备的衔接关系缺乏认识。
盲目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忽略了评价这一模块所具备的总结与反思作用,使得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时,未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与归纳意识,对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要点了解不够全面、具体,在理解上也比较浅显、片面。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培养,同时也会给整个历史课堂的素质改革进程造成一定阻碍。
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一)规范教学设计,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教师需遵循一体化育人思想,从教这一模块着手进行优化设计,真正践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革新,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民族认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升。
因此,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探讨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影响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
通过深入了解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寻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以及从实际案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教学评价和改进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
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方向,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2. 正文2.1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缺乏深入讨论和思辨。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合作。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将历史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还受到考试压力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历史观念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史料实证能力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理解历史、分析历史、评价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缺乏实证意识,历史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研究,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史料实证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认识。
(2)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构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历史观念和人文素养。
(2)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3)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历史学科的教学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1)史料实证能力的内涵及价值(2)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2.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1)教师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认识程度(2)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3)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现状3.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1)教师层面:加强史料实证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认识。
(2)教材层面:优化教材内容,增加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内容。
(3)教学层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4)评价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和学生对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看法。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历史课堂评价研究——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课为例
2023 . 4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历史课堂评价研究四川省双流中学孙丰鑫评价机制的改进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力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评价的开展也应围绕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展开。
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历史课堂评价需要围绕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展开,评价设计应当是多维的、立体的,在授课完成后应及时反思以促进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效益的切实提高。
一、设置理解性目标,奠定课评之核1.基于学生“自主发现”赋予学习目标理解性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是第三代教学设计提出的理念[1]。
在此理念下,教师在设计一个单元教学活动时,整个课时活动最终的归宿应当是先期确立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立应当注重学生的理解,注重目标的理解性建设。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倾向于设计提纲式表达的目标,突出目标的纲要性与概括性。
如“理解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种目标概括性强,但是没有深入到课程深层,使得评价设计很难具有针对性。
为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需要设计理解性目标,不仅要包含课程目标,还要突出实现该目标的途径等。
如“通过阅读明清形势图,了解明清疆域的具体范围,理解明清统治者对内陆的管理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让学生获取现代中国版图逐步奠定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该目标清晰明了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途径,对促进学生的课程理解大有裨益。
在确定理解性目标时,需要把握理解性目标在操作层面达成的基本原则,即学生能够根据基本原理乃至哲学原则进行思考时,学习目标就表现为理解性目标。
学生的历史理解指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非照本宣科地机械记忆历史年代、历史事件等单纯历史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单纯历史知识及历史概念的掌握并不复杂,难点在这些单纯的知识背后相互关联的历史逻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要依靠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思维必须突出时空顺序和因果逻辑两个维度,学生要理解时间是相继的,而两个相继的历史事件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对初中历史学习评价研究的一点认识
对初中历史学习评价研究的一点认识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这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思想,真正认识到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历史教学应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我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设计课程,以学为重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我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由“写教案”变为“设计教学”从注重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
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我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例如:《汉朝的中外交流》设计1创设情境,探讨历史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一,情景再现,看《张骞出使西域》视频。
第二,直观展示,展示佛寺,佛塔的图片,敦煌雕刻和壁画,王维的《鹿柴》诗,“世界,觉醒,境界,一尘不染,天花乱坠”等日常用语,引导学生得出佛教对建筑,雕刻,绘画,诗歌日常用语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亲自体会。
设计“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会有哪些所见所闻?”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
2 大胆取舍,拥抱现实。
“佛教东传”教材中是淡化处理的,但由于湘潭很多人信仰佛教,既有紧邻湘潭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南岳,又有位于市区的昭山寺庙,很多家庭还供奉着观世音菩萨。
针对湘潭的这种情况,将“佛教东传”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自己所在的街道和昭山寺庙等地方“调查佛教”。
基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历史评价教学策略研究
人李英林反。炀帝嗣位,番禺夷、獠相聚为乱。 开皇四年,隋主以关中饥,行如洛阳。五年,
令往关东就食。十四年关中人饥。十五年,关中户 口就食洛阳者,道路相属。
——摘编自(唐)魏征《隋书》 材料 4:北魏时期,山东(注:中国古代泛指 崤山或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百姓殷阜,年登俗 乐。南朝时,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鄂、 杜(长安附近)之间,不能比也。 ——摘编自(南朝·梁)沈约《宋书》、(北魏) 杨炫之《洛阳珈蓝记》 问题: (1)根据材料 1,概括秦韬玉对隋炀帝开凿运 河目的的认识,根据材料 2,概括隋炀帝声言自己 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巡历淮海的目的。结合所学 知识,从史料分类的角度,对材料 1、2 的两种观 点进行评析。 (2)根据材料 3、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 炀帝即位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隋炀帝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巡历淮海的认识。 秦韬玉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就是为了玩乐,隋 炀帝声称洛阳在地理位置上、经济条件上均优越于 关中;为了加强对关东和江南的控制,需要完成 3 件大业——营建东京、开凿运河、巡历淮海。从史 料分类的角度来看,材料 1 是古代的诗歌,属于文 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知识的传播有 重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和确
【呈现史料与问题】 材料 7:史臣曰:炀帝视亿兆如草芥,顾群臣 如寇雠,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自肇有书契以
2022年第04期 59
学业评价
迄于兹,未有若斯之甚也。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摘编自(唐)魏征《隋书》 材料 8:根据隋炀帝对待人民的态度、屠杀功 臣、奢侈荒淫、无休止的战争、大兴土木等主要的 基本史实,可以得出结论:“炀帝是一个百折不扣 的暴君”。 ——魏福昌《隋炀帝是不折不扣的暴君——与 万绳楠同志商榷》(注:选自 1959 年《史学月刊》 第 9 期) 材料 9:试想,历史上哪一个有作为的封建帝 王的丰功伟绩不是和“民不聊生”连在一起呢 ? 哪 些威震一代的英雄豪杰,有谁不是以光辉与阴影为 表里呢 ? 再说,在古代修好一条数千里的运河不付 出极大的代价是不可能的。那种要求隋炀帝既要完 成这一工程又不许加重农民负担的论点是不合情理 的。 ——摘编自赵云旗《论隋场帝评价中的几个问 题》(注:选自《学术月刊》1984 年第 7 期) 材料 10: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 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 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社会需要有另外一个来 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历史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历史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有助于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理解能力。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掌握有效的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历史教师能够使用的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一、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评价是指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评估他们对历史概念和材料的理解能力。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口头问答、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来评估他们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概念。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同时体验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二、写作评价写作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可以评估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历史作文,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对历史事件或概念的理解。
作文可以分为记叙性作文、议论性作文和说明性作文等不同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来选择适当的类型。
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历史观点、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历史项目、课程设计或区域研究等实践活动来评估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分组布置历史项目,要求学生调查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或主题,并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通过项目评价,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历史资源的利用能力。
同时,学生在项目中也能够从实践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信息技术评价信息技术评价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互动的历史学习资源,例如历史题库、互动游戏和在线讨论平台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测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学历史学科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导致历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旨在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学科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3. 探索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4. 总结研究成果,为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历史学科中的体现(1)梳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2)探讨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历史思维、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等。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学科教研模式(1)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研团队,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能力。
(2)制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内容。
(3)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
3. 探索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历史教学活动。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注重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总结研究成果,为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
(2)整理教研资料,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推广研究成果,提高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观察法: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效果。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认知和教学实践情况。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策略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策略【摘要】“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是以在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课题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确定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步骤,规范课题研究过程,通过探析,我得出了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的一些有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是以在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课题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确定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对象、方法和步骤,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在校教科室领导下,我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课题研究。
全面深入研究课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1)围绕研究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取得实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提供科学数据。
(2)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保证实验开展的可靠性和规模性。
并围绕课题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历史评价策略。
(3)借助实验课、研讨课等形式,推动课题实验的深化和扩展课题实验的影响,提高课题实验的成效。
我根据我校学生和班级设置的综合情况分析,分层次、分年级选择实验班,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和策略分别实施对课题的研究。
(4)经常性的业务理论学习和课题实验的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分析,促进课题实验的正常有效地开展。
二、研究结论与思考(一)单元推进评价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强调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既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确定了“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评价导向、单元推进”的历史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为使该方案更具有操作性、推广性、科学性、完美性。
我拟订在两个班级: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普通班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较差,同时进行,这样做,有两个效果:(1)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转变策略,解决问题。
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研究
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研究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前提(一)严格的历史性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人物本身置于其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不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讲到:“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这虽然是对孙中山个人作出的评价,但实际上,不苛求古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一条重要原则。
也是从历史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当时的古人,不能从今人的喜恶出发,去不负责任的指责古人的缺失和错误,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牵强附会的类比,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
除了不苛求于古人之外,也应该努力避免溢美之词。
针对历史人物的一生活动的主要不同阶段,分别作出评价,不啻为化整为零的评价好办法。
也相对易于操作和掌握。
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①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②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不妥当地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③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
牵强附会。
(二)科学的阶级性一般来讲,历史人物是生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他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他们所持有的立场、观点都必然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
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
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一刀切。
如对封建统冶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这是中学生评价人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要避免这种错误,教师就应向学生讲清两点:①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
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
立足有效,以评促教--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初探
在打造有效评价课堂当中要采取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 才 能 提高教 学效 果 。 新评 价 观强调 的是评 价 的教育 功能 , 既要 关 注学 生 的学 习效 果 , 又要 重视 学生 的学 习过程 , 促进 学生 全 面发 展 。 首先 评价 内容要 多元 化 , 评 价 内容不 只是考 查学 生 对知识 、 技 能的掌握 情况 , 还要 注意选 择对 学生 在方法 掌 握、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态度 、 合作能力 、创新意识、实践 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内容。多元化的评价 内容 , 使评价成为促 进 学生 发展 的有效 手段 ,有利 于学 生增长 知识 、提高 能力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学生非常喜欢可以让 自己有充分发挥的 自由表 达形式 , 而教 师可 以通过 评价 学生对 课堂 内容 的学 习 情况、 个人 自 评及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 下课前的几分钟 , 让 学生 回顾本 节课 学到 的历史 情节 ,对 自己进 行客 观定位 , 亮 出一 个客 观评价 。 在 本节 课上 , 老师 为每 个学 生 ,特别是 参与课 堂教 学过程 的学 生 , 进 行客 观公正 的评 价点评 , 学生 也对 老师本 节课 的表 现进行 纵 向的评点 。 如在历 史上 鸦片 的 输入 ,给中华民族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 林则徐领导的 “ 虎门 销烟”震惊中外, 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 让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 ,结合现实问题进行 自 我教育。以 “ 反思历史 、 远离毒 品” 为主题设 计一 幅宣传 画 。 在评 价 当 中在 主体上 设立 优秀 、 良好 、 合格 三个 档次 , 在 多媒 体 中进 行展 现 , 提高 教学 效果 。 另 外可 以根据 不 同层次 的学生 进行评 价 。 根据 学生 的个性 特 点点拨引导 , 对于个别差生 , 利用课 间多次沟通,鼓励其树 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积极面对人生 , 而对优生, 教育其戒骄 戒躁努力 向上 , 再接再厉 , 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 范, 让学生树立 自觉地从德 、智、体、美 、劳全方面去发展 自己 的观 念 ,树立 崇高远 大 的理想 。 教 师 的评 价在 教学 中具有 重要 的作用 。 但 是 在 当前 历史 课堂当中, 存在对教学评价不够重视 、 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 题 ,因此必须采用针对性 的措施 ,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水平 。 参考 文献 [ 1 ] 何善 亮. 论 有效教 学 的实践 建构 [ J ]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初中历史教学专题研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专题研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专题研究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专题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教学内容与教材目前,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系统,涵盖了我国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然而,教材内容过于繁杂,难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述较为简略,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丰富了教学形式,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板书和讲解等。
学生学习状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但他们往往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认为历史枯燥乏味。
同时,由于历史知识体系复杂,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策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材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调整,突出重点和难点。
2.通过补充阅读材料,丰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信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生动有趣的历史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学习状况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其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关注教学内容与教材的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专题研究”的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高中三年级历史研究与评价
高中三年级历史研究与评价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过去的探究和评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推动未来的发展。
在高中三年级,历史研究与评价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中三年级历史研究与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
一、历史研究的重要性1.1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历史研究与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2 促进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反思历史的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1.3 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国家和社会。
通过对历史事件、政治体制、社会变革等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参与提供更全面的视野。
二、历史研究的方法2.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历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如史书、报纸、日记等,来获取历史资料和信息,以便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2.2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亲身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
学生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亲自感受历史,增加对历史研究的体验感。
2.3 口述采访法口述采访法是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采访长辈、老师或其他有历史经验的人,了解他们亲历过的历史事件,以此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
通过口述采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和影响。
三、历史研究的技巧3.1 批判性思维历史研究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研究历史事件和资料时,学生应该善于分辨信息的真实性,辨别偏见和误导,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涵、构成、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价。
它包括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1.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历史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历史情感态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价值观、责任感等方面的情况。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主要考查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方法:主要考查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情况。
(3)教学效果:主要考查教师教学后的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情况。
3.教学资源评价教学资源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主要考查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等方面的情况。
(2)设施设备:主要考查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状况及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
(3)课外资源:主要考查教师对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如历史博物馆、纪念日等。
四、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中学历史教研目标及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将针对中学历史教研的目标和措施进行探讨。
二、中学历史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教师对历史学科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对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促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教学。
(2)挖掘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3)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推动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1)关注历史教育改革动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历史教学模式。
(2)加强历史教育评价研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3)推动历史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历史教育现代化水平。
三、中学历史教研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历史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3)选拔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示范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历史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开发与利用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探讨与实践
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探讨与实践厦门六中曾斌关键词:反思探索评价体系三多一动发展课题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对已往的历史教学不断反思并以新的教学理念对历史课的教学和评价进行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历史课改的深入,必须从历史学习的评价着手。
因为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原有的评价体系却难于胜任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前历史教师应该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我和我校初中历史老师,于2002—2005年学年度,开展了“促进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发展的评价研究”课题的实验。
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叙述如下,敬请指教。
实验过程与方法一、准备阶段:当我们接受课题研究时,感到很为难,评价改革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可借鉴的前例。
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经验是靠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获新知。
统一思想后,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改实验培训,认真地学习专家有关改革评价体系的讲座,并主动地与其他老师座谈交流。
在平时集体备课中,反复学习《新课标》中关于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树立确立正确的评价观。
通过学习以及反思先前的教学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新的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依据《新课标》,评价不能仅仅拿来作为甄别的工具,而是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
由此我们把历史评价体系的改革用“三多一动”加于概括,即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评价标准应是多维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是互动的。
另一方面,学生是评价实验的对象,对他们不了解,哪来谈得上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所以,实验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研究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等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被凝练为新课改最终指向的实际目标,也是历史学科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外在表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学生素养的培养。
而教学评价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保障。
只有建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
因此,突出评价作用,用好评价手段,是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提质、升华的重要一步。
如何形成有效的、精准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和手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是是多元的,除了传统的历史课堂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历史学科的主题班会,研学活动等。
因此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总体来讲可分为两大类,即过程性评价(课程评价、主题班会评价等)和终结性评价(各种层次的考试)。
一历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过程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素养的发展,更能直观的观察到学生的素养水平。
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评价、历史主题班会、历史知识能力竞赛与历史课堂辩论等。
下面就主题班会中对学生素养水平的评价方式进行建构。
在学生组织班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教师可以对班会环节进行素养评价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性指导,以达到提升学生素养水平的目的。
案例一:历史学科主题班会评价设计第一部分:组织班会搜集、整合、分析史料(史料实证);班会汇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同学讨论、老师点评(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二部分:素养评价具备基本的史料实证素养,但是一手史料运用不足;时空挂念和家国情怀把握较好;历史解释素养中历史逻辑不够严谨。
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主题班会的环节要精心设计,要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每一个环节需要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外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诸种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状况
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课程和其他教育方面的决定,都是在州、学区和学校等层面作出的,从而导致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比较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89年,美国50个州的州长联合发出呼吁,要求联邦政府出面,制定全国性的教育目标,在中小教育的重要科目中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
由此各重要学科都制定了全国教学标准,《全国历史教学标准》是在1994年颁布的。
《标准》一颁布,人们便展开了有关《标准》的全国性辩论,并因此而促进了美国社会对历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997年,要求尽快实施全国性的教学标准的呼声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为强烈,连《纽约时报》也疾呼:改革美国教育的出路在于建立全国性的教学标准。
与此同时,各州纷纷开始制定新的或改进原有的历史教学标准。
1997年以后,除艾奥瓦州外,所有州都已开始制定和实施州的教学标准。
虽然各州制定的历史教学标准不尽一致,但大多以《全国历史教学标准》为蓝本或请全国知名的历名学家作顾问。
威斯康星州制定的标准,其历史分期即照搬了《全国美国史教学标准》。
在《全国历史教学标准》的修订版即将发行前,原版的定购量突然大增。
据NCHS的统计,定购原版的人主要是中小学的历史教师,他们显然认为原版对他们的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认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因为在历史教学的评估中采取了“加强推行高标准的统一考试”。
尽管这种统一考试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引发了一些作弊现象等,但美国政府依然重视这种高标准统一考试的作用,认为不能因为学校质量低下就降低考试标准,而是要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以使每一个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
用低标准来要求处境不利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政府和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所有的学生达到高标准,因此统一考试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评估与标准开发中心主任Srijati Ananda 分析了这种统一考试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可能解决的办法。
她认为:
统一考试的长处在于:(1)能向学生、教师和学校澄清和确立富有挑战性的成绩期望。
(2)能突出富人区与穷人区之间,以及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成绩差
距,促使地方教育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普遍性的问题上,尤其是要促使各州根据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及处境不利学生群体的成绩来奖惩学区与学校;州学区和学校可以运用评估结果来确定所有学生是否掌握了将来在教育与工作中取得成功所必须的关键性的内容知识和技能,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查明可能的问题并相应地改变课程与教学活动。
(3)能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但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取决于是否给予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系统的补习这样显著的支持。
统一考试的缺点是:(1)增加了学生的复读率和失败率。
当成绩差的后果是复读或不发毕业证书时,决策者必须考虑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以及对社会的长期影响。
如果确定“世界一流”的标准导致无法接受的高失败率(弗吉利亚州第一年实施新的成绩责任制时学校学生的失败率达到97%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决策者和公众就必然会质疑这样一种制度的可信性。
因此必须特别注意高要求考试对传统上教育水平低下的学生人口(如特殊教育、低收入、有色人种学生等)的影响。
克服这一缺点的办法是:定的标准要高但应是能达到的,然后要考虑系统地逐步提高成绩期望,因此要允许学校和教师的标准整合到课程与教学之中并在掌握之前给予学生学习新概念和技能的时间;为失败的学生或者按照新的高标准有可能失败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如暑期学校、个别辅导等);结合运用替代的但同样严格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在标准化考试中可能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表现为本的评估或者多重选择考试程序的修订(如提供额外的时间)应当给予学生机会以更切合自己学习和反应风格的方式证明自己掌握了同样高的标准。
(2)统一考试会使教学和评估的范围狭窄化。
大规模的考试正在缩小课程与教学的范围以满足考试的规范,但大规模的、多重选择的考试难以考核到要求创新思维、毅力和有效合作的重要课程目标,这些重要的技能要通过表现为本的评估方法(如档案、计算机模拟、口头表达、项目等)来评估,这些评估方法对学业基础、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技能的要求比传统的纸笔评估更高。
表现为本的评估方法也考虑到了标准、教学活动与评估之间更强的和更直接的联系。
尽管表现为本的评估有明显的长处,但极大多数全州性的评估系统依然还是多重选择题或者多重选择题辅之以少量开放题。
对高费用、可能有争议的内容、技术上的适当性以及冗长的管理程序的关注,致使许多州避免把表现为本的评估纳入到全州性的评估之中。
相反,各州把表现为本的评估的开发和实施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学
区或学校。
这样做的危险性是地方学校和教师可能忘记这些更“可信的”评估手段,因为全州性统一考试愈加普遍,愈加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
克服这一不足的可行办法是:制定政策鼓励地方学区、学校和教师把课程的范围扩充出全州性统一考试覆盖的技能之外、采用表现为本的评估来强化重要的课程目标。
(3)统一考试会导致对学生成绩不恰当的推论。
一些评估系统试图用同样的考试来达到多种目的和得出多种推论,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
例如,许多考试的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内容知识或评估学生在特定时间相对于常模组的成绩(如斯坦佛成绩测试9)。
但是,一些州也在使用这些考试来帮助确定学校和教师是否应当得到奖惩,而考试本身并没有这样的目的。
同样,一些州用同样的考试作为中学毕业考和进入州大学的升学考,而这两种考试的目的要求有不同的编制策略和确认策略。
克服这一不足的办法是:把评估手段的使用限于原定的目的或者采取措施验证某评估手段任何新用途的适当性。
(4)统一考试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全州性的统一考试往往成为一个已经有其他考试在内的评估系统的一部分。
各州必须避免在各个年级增加更多的考试。
除非考试的数量和考试的频次是有限制的,否则,各州就有可能创造一个严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评估系统,从而占去宝贵的教学时间和资源。
对教师专业发展注意的不够往往也加剧了统一考试的负担。
尽管教师在使任何评估制度取得成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他们通常缺乏对这种考试的目的、内容和实施计划的基本性的了解。
更值得引起警觉的是,教师往往缺乏教授学生挑战性内容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学策略和设施。
克服这一不足的办法是:决定哪些考试是真正必需的,全州性的考试必须考虑到全面的测量和不牺牲教与学的时间,考试的负担和责任应当由一所学校的各个年级分担;其次要确保教师了解与实践评估所基于的标准、学习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达到熟练水平,并以接受培训来帮助起初失败的学生;教师必须主动参与到评估系统的制定和实施之中,这样统一性的评估系统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
美国还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评价分为五大方面:“创造学习环境”、“课堂管理”、“有效教学”、“监测和评估”以及“教师合作与专业发展”等五个大的方面,制定得较为详细。
(一)创造学习环境
1、老师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都有深入了解。
了解该门学科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