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校内考试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校内考试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本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深切体会到中学教学现实中教师和学生的考试负担,周考、月考、单元考、阶段考、适应性考、模拟考、统考、会考、选拔考等等不一而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生的学习负担主要在于应付各种考试上,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应对各种考试。素质教育政策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级地方和学校只是在搞素质教育运动,而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表现为“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如何克服考试诸环节中的问题,以避免考而无效,达不到考试的目的,而走入“以赛带练”的死胡同,值得深入研究。学业考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指导下的校内考试改革,弱化考试的划分等第和筛选功能,强化考试的及时分析判断和及时反馈的功能,使考试成为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这些问题同样也值得深思和研究。

目前高中地理校内考试的主要问题是:

一、测验类型施用混乱

学生测验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其类型各异。

1.1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或水平可以分为标准化测验、准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编制的未经标准化的成就测验。这种测验一方面缺乏可靠的质量保证,因此,在施

测中常常出现测验偏难或测量过易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没有常模可以用来解释分数,使得分数的相对意义无法表现出来。不过该类测验与教学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用得较多。准标准化测验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标准化(如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制定评分细则与记分标准等)的测验,其标准化程度低于标准化测验,却高于传统的教师自编测验。它是现代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测验,也是广大教师最熟悉的一种测验形式,由于它是过渡类型,教师在采用此类测验时出现的问题最多。

1.2按照测验结果的解释不同分为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或目标)参照性测验。

前者是以考生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第”来解释结果的测验,即以常模为参照点的测验。它能鉴别学生的个别差异,却不能确定学生达到了何种目标,而且要控制测量结果的常态分布。后者是指考生在测验上的成绩不与他人比较,以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掌握得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以目标(或标准)为参照点的测验。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是只偏重标准参照性测验,而在对分数的解释上又把学生置于团体之中,排出学生的相对等第。实际上是混用了两类测验的结果。

1.3按照测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划分,分为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用于测量学生对新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测验,其目的在于诊断教学,改进教学,即它的编制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测量,测量后对大多数学生都未通过的题目查找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再教学。期中、平时单元测验属此类。

诊断性测验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但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具有哪些严重学习困难,原因何在,如何补救。这种测验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编制大量的测题,测题之间差距较小,以鉴别具体学习困难的原因,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的大量考试偏重于此,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终结性测验是在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的测验,又称总结性测验,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程或某一教学单元掌握的程度并以测验结果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毕业会考属于此类测验。而评价即建立在相关的测验基础上(如下表)。

三种测验类型特点比较

种类

诊断性测验

形成性测验

终结性测验

主要目的

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采取补救措施

改进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方案

证明学生已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继教学中成功的可能性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评价重点

素质、过程

过程

结果

手段

前期相关成绩记录、特殊编制的测验观察、调查

形成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考试

测试内容

必要的预备性知识、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生理、心理、环境等特征的样本

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

课程和教程目标的广泛样本

试题难度

较低

依教学任务而定

中等

实施时间

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过程中需要时

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经常进行

课程或一段教程结束后,一般每学期1~2次

主要特点

“回顾式”

“前瞻式”

(资料来源: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实际考试中,有的教师没有掌握好考试类型,导致其考试目标产生偏差。

1.4按测验方式分为理论性测验与操作性测验。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考试内容上的狭窄,即考试的内容只限于知识维度的测验,而忽略或舍弃了技能维度的考试,即便有一些,其效度也很低。地理学科有很多操作性内容,但往往因其考试实施难度而避而远之。

二、考试目标维度单一、僵化

学生学业成绩考试(考试)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品质的具体要求,是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客观的质量标准。根据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认知

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应掌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原理及基本技能,包括学生的领会、转换、表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兴趣、情感、志向、价值观、性格等品质。动作技能主要指对模仿动作的理解、组合、协调等方面。目前高中地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考试教学目标的低级化、单一化。比如,在知识维度的考试中,目标的实现往往停留在识别或记忆这些低水平的要求上,而少有较高水平的理解、分析等目标达成的考试;在技能维度的考试中,对属于教学实践内容的技能培养和训练较少涉及,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更是薄弱环节,一般都没有明确的考试要求,尤其是平时自编测验。

高中地理教育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校内考试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地理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死板、机械的题目形式和内容,不仅直接滋长了死记硬背学习地理的不良习惯,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学生乃至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地理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的认识误区,在他们看来“地理=地名+物产”。

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地理能力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物,它反映的是对地理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要测试学生的地理能力是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地理知识是地理能力的载体。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地理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