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0b798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b.png)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2017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导语:统计师掌握的一项数据处理技能,能够对生活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理性地分析,进行理性分析,离不开统计,未来经济发展期内,需要很多能整理分析数据,给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下面和店铺来看看2017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1、常住单位区分一单位是否常住单位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各单位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如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二是时间的长期性在此具有重要意义。
短期来中国访问、旅游的人员不能作为中国的常住单位而中国人员短期到国外旅游、访问则仍然是中国的常住单位。
2、产品根据产品的形态把产品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货物的生产具有两大特点,可以储存和可以运输。
服务的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
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它们可以是货物,如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也可以是服务。
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就是最终产品。
3、生产范围一是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二是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产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三是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服务的生产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在生产范围之外。
初级统计师考试知识点整理
![初级统计师考试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ad84662cc58bd63086bd6d.png)
初级统计师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综述(统计的基本任务与方法)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①统计调查、统计分析,②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③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切相关的。
2、统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普查(经济普查3,8、农业普查6、人口普查0)(2)抽样调查(3)其他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3、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哪几类?(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4、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什么?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位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5、什么是普查?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详细的了解某项重要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
6、什么是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面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7、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投入少(2)调查速度快(3)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8、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调查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和PPS抽样。
简单随即抽样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
其他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内容来自达聪学习网,可前去搜索配套题库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1、什么是统计调查设计?是根据统计用户的具体要求、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开展调查所具备的条件,对统计调查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安排。
2、政府统计需求包括哪些方面?(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其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等指标(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统计数据(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8)全面系统的金融统计数据(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3、企业统计需求包括哪些方面?(1)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决策需要(2)反映市场信息需求(3)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需求4、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统计设计要坚持以经济理论为指导(2)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3)要坚持“有所为,方可有为”的原则(4)正确处理会计、统计核算指标的统一5、统计用区划代码包括哪些?省、地、县、乡、居委会、村委会6、《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范围是什么?(1)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备考知识点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备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736b2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b.png)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备考知识点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备考知识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备考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备考知识点 1【知识点】: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法律的概念狭义: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二)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1)法不是社会各阶级意志的.体现,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5)统治阶级的某个成员违反法律,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2.法的特征(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初级会计考试知识点】: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1、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全部财产承担责任;非法人—分支机构(缔约能力、诉讼能力);职能部门)。
(3)国家。
(特定主体)(4)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吉林省2017年上半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汇总模拟试题
![吉林省2017年上半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汇总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8d69167cd184254b3535b7.png)
吉林省2017年上半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汇总模拟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长江公司期末“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余额为10万元,“工程物资”科目的余额为100万元,“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为40万元,“原材料”科目的余额为6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余额为5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__万元。
A.105B.115C.205D.2152.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统计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试根据以下提示的公报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1)初步核算,2008年现价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加43364亿元,实际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同比增加5373亿元,实际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同比增加21384亿元,实际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实际增长9.5%。
(2)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
(3)2008年末,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5.7%,比2000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如果将GDP缩减指数定义为某年现价GDP与不变价GDP 之比率,则2008年GDP缩减指数比上年增长()%。
A.7.9B.7.2C.5.9D.不能确定3.下列可作为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适用对象的是______。
A.国家工作人员B.所有统计违法者C.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D.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4.下列使得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增强的是__A.粘性价格B.资金流动性低C.预期汇率不变D.经济结构无差异5. ______对统计法有解释权。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b6c27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6.png)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统计分布有哪些知识点是常考点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统计调查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归纳篇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3、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4、调查方式和方法;5、调查项目和调查表;6、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组织计划等。
【例题多选】统计调查方案主要内容有( )。
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C、确定调在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D、确定调查项日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答案】ABCDE一、调查目的(认知)调查目的就是调查过程中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什么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
确定调查的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过程中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什么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
明确调查目的是设计调查方案的关键。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1、(认知)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2、(认知)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着。
3、(认知)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领会)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也不一致。
如某单位笔记本使用状况的调查中,该单位所有的笔记本是调查对象,该单位的每一台笔记本都是一个调查单位,而每一台笔记本的使用者则是报告单位。
【2011单选】报告单位的职能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供( )。
A、设计资料B、调查资料C、分析资料D、研究资料【答案】B【2011 单选】调查对象是指( )。
A、调查目的B、调查任务C、调查总体中个体D、调查单位【答案】C【例题单选】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 )。
初级统计师必考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f9732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30.png)
初级统计师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统计学基本概念》①基本定义:统计学呢,简单说就是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一门科学。
就好比你要统计一个班级同学的身高,把每个同学的身高数记录下来,然后按照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排好,再算出平均身高呀、最高最低身高差距之类的,这就是统计学干的事。
②重要程度:它在初级统计师里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啊。
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所有的统计分析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之上的。
如果这个基础没打好,后面更复杂的分析根本没法搞。
③前置知识:小学时候学的简单算术运算得过关,像加减法、乘除法这些。
还有对数据的基本认识,知道各种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④应用价值:打个比方,企业想知道哪个产品最受欢迎,就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统计不同产品的销售量、顾客的反馈评分等数据,然后做出决策,是扩大生产受欢迎的产品呢,还是改进不受欢迎产品的性能。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整个初级统计学科的根基,其他的如统计分析方法、抽样调查等知识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之上的。
②关联知识:和数据收集、整理方法紧密相连,像抽样方法那些呀,如果不知道统计学基本概念,抽样出来的数据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呢。
③重难点分析:其实基本定义理解起来不算太难,难的是能把概念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关键点就是要多结合实际例子去想这些概念。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算是必考的,经常会出一些让你判断某个行为是否属于统计学范畴,或者让你解释某个基本概念的题目。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统计学中的数据,数据可不仅仅是指那些数字,像同学们的性别,男或者女也是一种数据,这叫分类数据。
还有像身高、体重那样能进行数值运算的数据叫数值数据。
千万不能狭隘地只认为数字才是数据。
②特征分析:数值数据有能计算平均数、标准差这些特点,而分类数据就只能统计各类的数量。
就像在统计男女同学数量时,只能说男多少人,女多少人,不能把男和女做加减运算(这个就很滑稽啦)。
③分类说明:数据除了上面说的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还有顺序数据。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cfde2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7.png)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知识点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或统计理论则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回顾一下统计的'渊源极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统计实践史
人类的统计实践是随着计数活动而产生的。
因此,对统计实践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的打绳结、画道道计数,这可算是最初的统计。
而统计实践的真正萌芽是在古代奴隶社会。
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治理国家的需要,常常进行征税,征兵、服劳役等统治活动,因此有了了解社会基本情况的需要。
我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有了人口与土地数字的记载,当时全国分为九州,人口1355万人。
世界上,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有人口、居民财产统计;古代希腊据说公元前600年就进行过人口普查。
古代罗马在公元前400年建立了人口普查和经常性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
这些就是原始形态的统计。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国际收支核算
![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国际收支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31100b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0.png)
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国际收支核算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国际收支核算导语:国家统计局设立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编写暨命题委员会。
该委员会负责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的编写和命题工作。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国际收支核算,供大家学习参考!国际收支核算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
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特定时点上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1.基本结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形成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部分,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务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上述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的上述服务的支出。
C.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即劳动者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
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D.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既有货物形式,又有资金形式。
经常转移分为政府间的经常转移和其他部门间的转移。
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2017年甘肃省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核算体系考试题
![2017年甘肃省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核算体系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c7ff10763231126edb1127.png)
2017年甘肃省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核算体系考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统计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是______。
A.统计部门B.人民法院C.法制部门D.监察部门2.营业收入在100~20000万元间的企业属于______。
A.大型企业B.中型企业C.小型企业D.微型企业3.国家调查项目的制定者是______。
A.国家统计局B.国务院有关部门C.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D.国家统计局,或者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4.某企业2011年1月1日购入B公司10%的有表决权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实际支付价款300万元。
2011年4月30日B公司宣告派发2009年现金股利100万元,当年B 公司经营获利100万元,2011年年末企业的股票投资账面余额为__万元。
A.290B.300C.310D.3205. 我国统计工作,第一项法定的基本任务是______。
A.向政府提供统计咨询意见B.对政府实行统计监督C.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资料D.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6. 甲企业于2007年7月1日以50000元的价格购入一项摊销期限为5年的专利权,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2008年7月1日,甲企业将其转让,取得转让收入60000元,交纳营业税3000元。
则转让该项专利权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__元。
A.40000B.17000C.20000D.130007. 国库券利率是指__。
A.纯利率B.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C.资金时间价值D.通货膨胀补偿率8. 对各单位中不具备统计专业人员,应当由______组织专业培训,凡培训合格的,发给《岗位专业证书》取得上岗资格。
A.各级人民政府B.各单位或各级政府统计机构C.各级政府统计机构D.各单位9. 下列各账簿中,一般应采用三栏式账簿的是__。
统计师复习国民经济核算
![统计师复习国民经济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9afb390aa8114431b80dd80d.png)
国民经济核算
序: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帐户和附属表三部分组成。
主要学习基本核算表,共包括五大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入表和资产负债表)总产出(总产值)=C+V+M
解释:C表示物耗(包括C1和C2);V表示劳动者报酬(工资) M表示剩余价值(利润和税)C1表示固定资产折旧;C2表示中间投入(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服务价值(利息和运费)。
C1+V+M=增加值(地方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GDP
1、生产法的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的GDP: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GDP: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4、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NI
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5、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GDP*100%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GDP*100%。
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核算体系
![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核算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f17855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3.png)
初级统计师《统计实务》备考知识点:核算体系核算体系的根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一、核算体系的根本框架:(记忆)由三局部构成:1、根本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内容;2、国民经济账户: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内容;3、附属表: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容的补充。
根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亲密联系,又相对独立。
二、核算体系的有关根本概念:(重在理解)(一)常住单位:在我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位于国际水域的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位于国外的领土“飞地”(驻外使、领馆用地)。
不包括:位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外国“飞地”。
常住单位的特征:(1)其常住性是按各单位所处位置及与该国经济亲密程度确定,例如:外商投资企业(2)时间的长期性。
例如:外国游客不属于我国的常住居民,而我国的外出游客,则属于我国的常住居民。
(二)产品:产品是生产活动的成果。
产品从不同角度可分为:1、从产品形态上,分:(1)货物:有实物形态的、可以满意人们某种需求的、可以在市场进展交易的生产成果。
例如:服装、食品、房屋等。
(2)效劳:通过生产活动没有实物形态的转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转变的生产成果。
例如:理发、餐饮、物业治理、旅游等。
2、从产品的使用性质上,分:(1)中间产品:是指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转变的产品。
例如:做服装的面料、做食品的小麦、做家用电器的钢板等。
(2)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存和出口的产品。
(三)生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将“生产”定义为:在机构单位的掌握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效劳作为投入,生产货物或效劳的一项活动。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点:统计及统计指数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点:统计及统计指数](https://img.taocdn.com/s3/m/04d493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0.png)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点:统计及统计指数
2017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点:统计及统计指数
考生应该在考试复习阶段正确把握复习考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提供的2017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点:统计及统计指数,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店铺。
统计
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
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因此“搜集”即: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统计指数
一、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主要有:项目的选择、基准点的确定、权数的确定以及计算公式等。
(1)项目的选择:主要是样本的选择问题。
因此,样本应具备以下要求:
①充分性:样本容量足够大。
②代表性:样本能反映总体的.性质。
③可比性:不同时间空间上,用于对比的各样本项目在定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方面保持一致。
(2)基准点的确定:所有指数都有一个用于比较的基准点或基期。
①选择一个正常时期或典型时期作为基期。
②基期的长短应根据所研究现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
③基期距报告期不宜过长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1)指数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指数可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下载全文。
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6bada4d2af90242a995e510.png)
13:40
二、统计概念
四、标志与指标 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数量 标志是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值(或变量 值)。 2.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则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况总量
。
•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 •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时点指标的数值则是间断计数的。 •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则不具有。 •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
13:40
三、统计指标
• 相对指标 •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 注:用来对比的两个数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平均数和相对数。
• 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 • 1、能具体表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 • 2、能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找出共同比较的基础。 • 3、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名数、无名数。 • 有名数是将对比的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结合起来使用。 •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一般分为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
导语:统计师掌握的一项数据处理技能,能够对生活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理性地分析,进行理性分析,离不开统计,未来经济发展期内,需要很多能整理分析数据,给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下面和小编来看看2017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必看知识点:核算体系。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1、常住单位
区分一单位是否常住单位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各单位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如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二是时间的长期性在此具有重要意义。
短期来中国访问、旅游的人员不能作为中国的常住单位而中国人员短期到国外旅游、访问则仍然是中国的常住单位。
2、产品
根据产品的形态把产品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货物的生产具有两大特点,可以储存和可以运输。
服务的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
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它们可以是货物,如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
也可以是服务。
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就是最终产品。
3、生产范围
一是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二是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产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三是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服务的生产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在生产范围之外。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房成员为本住房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房屋、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
自然过程是否可作为生产活动取决于所发生的环境该活动是否在机构单位的推动、控制和管理下进行并且该机构单位对所生产的所有货物享有所有权。
如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不能作为生产活动。
养鱼场内鱼的生长则是生产过程牲畜饲养也是生产活动。
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不属于生产活动而经济林木的培育以及用作木材或是其他用途而种植的树木则与一年生作物的生长一样都属于生产活动。
在野生森林中砍伐树木,采集野果、野浆果和拾捡木柴则属于生产活动。
降雨和天然河道的水流不属于生产活动,而水库和水坝的蓄水以及利用管道或运输工具把水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外则属于生产活动。
4、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
例如,住户最终消费支出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的估计价格,也包括自有住房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自己动手修理和维护车辆或家庭耐用品、清扫住宅、看护培育儿童的价值,以及类似地为自给最终消费生产的家庭和个人服务价值,只有用于这些目的的所消耗的货物支出
如清洁材料才包括在住户最终消费支出中。
5、资产范围
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
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6、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
期末存量其初存量+本期流量
7、核算价格
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减去其应付的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