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第七单元 第5课时 有几瓶牛奶(2) 北师大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CAI,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第三课时有几瓶牛奶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共几个玉米?摆一摆,填一填。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

9
3
12
7
9
16
9 + 3 12
7 + 9 16
课堂小结:
9 + 5 = 14
14 10
凑十法
凑大数, 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
12
12 10
12
27 10ຫໍສະໝຸດ 圈一圈,算一算。15
51 10
15
45 10
【选自教材P80第1题】
11
18
13
返回
2. 【选自教材P80第2题】
9 + 8 17
4 + 9 13
返回
【选自教材P80第3题】
15 17 11 16
17 15 16 11
【选自教材P80第4题】
15 17
【选自教材P80第5题】
计算过程:
9 + 5 = 14
14 10
凑十法
9
拆大数
5 14
10+4=14 5+5=10
计算过程:
9 + 5 = 14
45 10
做一做,说一说。
9 5 14
借助计数器计算
还有别的 方法吗?
一共有几瓶牛奶?
9 + 5 = 14 9 + 5 = 14
14
45
10
10
圈一圈,算一算。
圈一圈,算一算。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 一共14瓶
9
接数法
5 14
先记住左边盒子里有9瓶。
从9后面的数开始接着往下数。
10 1112 1314
凑十法
拆小数
9 + 5 = 14
14 10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 餐厅.请你关怀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
他们的收获吗?
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出示图片:草莓、梨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如今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方:一个巧克
3.教师提问
力圣代 8 元和一份薯条 5 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实践了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育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
通的习惯。从而到达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探究活动 抢卡片 游戏目的
第3页共3页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第2页共3页
教学点评: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使学生进一步熟识 9 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学
游戏预备
问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以及情感看法等方面的全面进展;要给学生
2.动手操作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
4.我们今日关怀小动物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观看一下我们列
果,把自己的
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稳固.
3.小组沟通想法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日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当怎样算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有几瓶牛奶(2)
1.夺duó红hónɡ 旗qí。

2.青qīnɡ 蛙wā 跳tiào。

(1)
(2)
3.比bǐ一yī比bǐ,在zài○里lǐ填tián上shànɡ“>”“<”或huò“=”。

9+3○139+5○144+9○11
9+9○17 18○8+9 2+9○10+1
4.
原来有()只羊,
又来了()只,
一共有()只。

□○□=□
5.
原来有()人,
又来了()人,
一共有()人。

□○□=□
6.画huà一yī画huà,填tián一yī填tián。

(1)小白猫每次跳3格,第4次跳到第()格上。

(2)小花猫每次跳2格,第5次跳到第()格上。

(3)小白猫和小花猫每次跳的格数相比,()跳得远。

第5课时有几瓶牛奶(2)
1.略
2.(1)17(2)13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 =>>>=
4.95149+5=14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
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5.98179+8=17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6.(1)12(2)10(3)小白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