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一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各民族共同奋斗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休戚与共 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离 的言行。
通过今 天的学 习,你 想说点 什么?
我国多民族同一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潮流和趋势,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是大势所 趋,民心所向。 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我们 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的可耻行径。
分散(分裂)
统一(大一统) 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分裂
元 明
统一 发展
清 中华民国
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统一 进一步巩固
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创新
夏 商 西周
分 封 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科 举 制 元 行 省 制 明 清 唐 三 省 六 部 制 中华民国 共 和 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法律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 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先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 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民国时间短,不到五十年。人民共 和国,旧貌换新颜。
我国的朝代更替顺序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汉
你可以 看出什 么趋势?
是没统 大有一 势大的 所的时 趋分间 。裂越 ,来 表越 明长 由, 分元 裂朝 到以 统后 一再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 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4.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 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D.戚继光抗倭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教学课件】《新的大一统》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从秦到汉政治思想演变
秦朝 西汉初年 汉武帝 此后历代王朝
பைடு நூலகம்
以以 吏法 为为 师教 法家
无休 为养 而生 治息
道家
独罢 尊黜 儒百 术家
正封 统建 思统 想治 儒家
儒家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
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统治长达2000多年!
话说史实:汉武帝为什么“恼火”? 造成此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二、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推恩令
主父偃 yan ˇ 封土再分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汉武帝的烦恼:诸子百家、说三道四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 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 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百家争鸣)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定为国策 2. 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生 为宜
董仲舒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春秋时期的儒家 思想有何不同,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汉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已不是春秋战 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到家、法家 等学说的一种新的思想。它神话了皇权,因此受 到统治者推崇,2000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 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堂练习
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 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 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汉朝的大一统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汉朝的大一统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作业是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验证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汉朝的大一统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汉朝的大一统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汉初的汉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东汉:25年,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东京)初一历史学习方法指导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虽是老生常谈,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
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
另外,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课上应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很多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胆怯而不能积极举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习惯,惰于思考和回答了。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一课时教案
课: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现我校教学楼前《孔子塑像》图片,并播放歌曲《千年孔子》。
学生活动:观赏图片,听歌曲,感受氛围。
设计意图:创设情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新知探究:一、孔子:1、思想方面:教师活动:(1)、介绍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闻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PPT展现孔子像及其学说指导学生看,提问:孔子在思想上创立什么学派?有何主张?学生活动:(1)、结合课本介绍,回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要紧是“仁”和“礼”两部分。
(2)、阅读PPT展现的孔子学说内容。
设计意图:采纳多媒表达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孔子的思想成就。
2、教育方面: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奉献?(2)、播放视频《孔子讲学》片段。
学生活动:看书、看观赏视频后回答,并进行归纳。
A、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广收门徒。
B、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鼓舞学生独立摸索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经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视频观赏,再现当年孔子讲学场景,加深印象,有利于把握孔子的教育主张。
3、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阻碍: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孔子的言行被弟子整理成什么书?和孔子有关的作品还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的作品:《论语》相关的有:《诗经》《尚书》《春秋》4、知识迁移:教师小黑板展现孔子的名言,让学生说出更多孔子的名言:(师生互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设计意图:加强历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学生自学老子的相关知识,只要求了解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及其相关著作《道德经》即可,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补充。
6、学生在学完本目内容后,自主完成导学案上本目的相关试题。
二、百家争鸣:教师活动: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的大一统》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大一统时期,如秦朝、汉朝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大一统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不同朝代大一统时期的特点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历史上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一统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新的大一统。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讲解演示:教师讲解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大一统时期特点和影响的认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央集权、统一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疆域开拓文化:统一文字、思想、文化传承影响: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融合、文化繁荣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中国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大一统”_课件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影响: 这些措施为汉朝的逐步强大,创造了
有利的条件,国家稳定、繁荣,为汉 武帝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汉初 的恢复和 发展,汉 武帝时国 力已经得 到很大的 发展。
- 《 资 治 通 鉴 》
海 内 安 宁 , 家 给 人 足 。
货都 财鄙 - 。廪 庾 《 汉 皆 书 满 食 , 货 而 志 府 》 库 余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独尊
a)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 治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
b)在长安设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诗》、《书》、《礼》、 《易》、《春秋》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特色
“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 之”
B) C)
A.大学 C.中学
B.太学 D.国子监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C.董仲舒 B.东方朔 D.主父偃
5.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D
A.汉高祖 C.汉文帝
B.汉景帝
D.汉武帝
6.西汉刺史监督的对象是(
A.京师百官 C.皇族
D
)
B.皇帝 D.地方官吏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对中央效力 B.表现汉武帝对诸侯王的信任 C.调解诸侯王各子弟的矛盾 D.削弱王国势力,加强皇权
【初中历史】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ppt1 中华书局版
我是历史 小专家 3、辨别真伪
(1)汉武帝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 办太学。( ) (2)董仲舒建议汉高祖,允许诸侯王把自己 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3)汉文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 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
X
X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汉武帝、汉明帝时期治理 黄河;耧车-播种) •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水排-冶铁)
能力关 (B)
1、秦朝的都城在( ) 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邯郸
2.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 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 汉武帝的大一统(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102/3Fra bibliotek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2)过程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 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 →→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3)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李斯的建议
D.商鞅的建议
A 3、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
4、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C A、长江和黄河 B、珠江和钱塘江 C、长江和珠江 D、黄河和淮河
第10课 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 秦的暴政——赋税、徭役、刑罚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即秦半两)、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初中历史】新的大一统ppt2 岳麓版
一、强化中央集权
削弱相权
皇帝身边的侍从、亲信等人组成内朝,参 与谋划国家大政,形成皇帝直接控制下 进行决策的——中朝
以原来的三公九卿为外朝, 作为执行机构
加强皇权对中央机构的控制
加强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地方
刺史(十三州部) 督地方官员 打击地方豪强 加强皇权对地方各级机构的控制
二、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 为国策 2. 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 生为宜 加强了思想统一,儒家思 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大兴儒学教育,重用儒生为官
儒家经典 《诗》《书》《易》《礼》《春秋》
汉代讲学图 太学礼堂
从秦到汉政治思想演变
秦朝 西汉初年 汉武帝 此后历代王朝
以以 吏法 为为 师教
无休 为养 而生 治息
独罢 尊黜 儒百 术家
正封 统建 思统 想治 儒家
法家 道家 儒家
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春秋时 期的儒家思想有何不同,对中国封建社会产 生了什么影响?
西汉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已不是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 了到家、法家等学说的一种新的思想。它 神话了皇权,因此受到统治者推崇,2000 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 主导地位。
推恩令
主父偃 yan ˇ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大批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 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 汉武帝又借口 诸侯王所献酎 金的斤两、成 色不合规定, 废诸侯106人。
思想上
法家:皇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 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 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 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 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 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 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家: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 儿子,那就是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 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知识点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知识点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 - 探索中国古代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悠久而多彩,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大一统时期。
大一统是指统一全国,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并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大一统的知识点,从中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
1. 分封制和战国时期在谈论大一统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分封制度以及战国时期的变革。
在分封制度下,国家被分割成各个封国,由贵族家族执掌各个封国的政权。
然而,这种制度导致了政权分散和割据现象的频繁发生,整个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战乱。
2. 始皇帝和统一中国考古学家发现了秦始皇帝的兵马俑,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的转折点。
秦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
秦始皇帝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的货币制度,标准化的文字和测量系统,以及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长城。
3. 东汉和三国时代秦朝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后便陷入了内部冲突和外部入侵。
东汉王朝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但同样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战争。
在东汉末年,中国陷入了三国鼎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权割据再次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疲弱。
4. 隋朝和唐朝在三国时代结束后,隋朝的统治者杨坚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恢复了中央集权,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朝结束后,唐朝出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唐朝政权的强大和稳定使其统一了大片土地,并在文化、科技和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5. 北宋和南宋随着唐朝的衰落,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分裂和政治的混乱。
五代十国的时期,各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割据政权。
但是,北宋最终统一了中国,并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北宋灭亡后,南宋继续延续统治,但面临着对抗派系的威胁,并丧失了几个关键的领土。
6. 元朝和明朝元朝是由蒙古族人建立的,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最终统一了中国。
然而,由于蒙古统治者对汉族的压迫和剥削,元朝的统治遭到了民众的不满和抵抗。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课件中图版
一、文景之治理。
汉初经济肃条,国家贫困的荒 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 战争造成的
A、他领导过农民起义 B、典故“楚河汉界”与他有关
C、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 治,并参加了“鸿门宴”
1:汉朝是谁建立的? 刘邦; 2:汉朝初年经济萧条,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什 政策?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 国家昌盛,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削弱王国势力
推恩令
左管律 附益法
削弱王国势力
推金法
颁布推恩令
实行推恩令前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 作用?
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 进入鼎盛时期
3:哪位皇帝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有效措施是什么 ?
3:哪位皇帝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有效措施是什么 ?
汉武帝 (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建立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地 方官员的监督。
A “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除异己
C.放权于诸侯国 D.平定叛乱
4、为了加强监察制度,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
D 机构是( )
A.太尉 B.御使大夫 C.刺史 D.司隶校
(2)经济:将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回中央。 (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西汉对边疆地是虚弱,北方匈奴实力正是强, 为了保住新建立的国家政权,西汉 只好忍辱负重采取和亲政策,这一 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才改变过来。
初中二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
初中二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初中二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的大一统》。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6—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汉王朝通过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推行儒学教育、与匈奴和亲等措施,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
与一统有关的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等活动,不仅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西汉疆土,出现了当时大一统的局面。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就侧重讲“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中考真题
3.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 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 由武帝时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
D 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中考真题
4.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
结果: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 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三、尊崇儒术
3. 影响: 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 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代讲经图
儒学教育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战国以 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说正式取代了 道家学说,确立了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王 朝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 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③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 专制统治的需要。
三、尊崇儒术
措施2: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诗》《书》《礼》
《易》《春秋》作为教材。
太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考试合 格者可直接担任官员,这标志着以 儒家学说为教育内容的封建教育的 开始,儒生成为封建王朝培养和选 拔人才的唯一标准。
三、尊崇儒术 【任务二】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①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 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 “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②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 学进行了改造,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 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 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 酒泉、敦煌四郡。
▲西汉形势图
四、北击匈奴 【探究学习】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初中历史】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 知识
大一统的含义: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初中历史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大一统”所涵盖的 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是 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而“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了。
汉高祖刘邦
初中历史
金缕(lǚ)玉衣 初中历史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推恩令前的诸侯王封地 初中历史
1.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2.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 4.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5.刘邦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
姓子弟为王。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一面又陆续分封 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同姓九王); 6.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2、政治上——(1)实施推恩令;酎金夺爵
主父偃 初中历史
皇作分可子诸诸
帝为封将继侯侯
制侯给封承王王
定国其地王除死
封,子再位嫡后
号有弟次外长,
思考:为什么首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初中历史
思想∙演变
初中历史
春
秋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汉
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董仲舒 初中历史
1、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宣扬“君权神授”; 2、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 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3、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初中历史
西 汉 形 势 图
【初中历史】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政治
面临的问题
①诸侯王势力强大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
富商豪强控制了重要的
经济
经济命脉
思想
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采取措施
①实行推恩令 ②建立刺史制度
达到的效果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专卖
政治
面临的问题
①诸侯王势力强大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
富商豪强控制了重要的
经济
经济命脉
思想
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采取措施
①实行推恩令 ②建立刺史制度
达到的效果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专卖
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加强 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尊崇儒术,兴办太学
加强了思想控制 确立儒学主导地位
军事
◆西汉受到哪个少数民族的侵扰?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
什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统”?
“大一统”不仅指地域上 的统一,更包括国家政 治 、经 济 制 度 和 思 想 文 化 上的高度集中与统一。
高度 集中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①政治上,他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他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④军事上,他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历史课件】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
了自免于罪而先后告发父王意图谋反,刘赐因此被迫自杀。
经过公卿大臣审理,刘安、刘赐的家属并处极刑,还牵连 出参与谋反的列侯、地方官员和豪强数万人,一律处死。淮南 王、衡山王的封国也被废除,分别改为九江郡、衡山郡。
众建诸侯 而少其力Fra bibliotek削藩策推恩令
汉文帝时 贾谊 提出建议
汉景 帝时 晁错 提出 建议
汉武 帝时 主父偃 提出 建议
老大
老二
诸侯王 原有封地
老三 老四
想一想
与晁错的“削藩”建议相比,主父 偃建议“推恩”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汉武帝)颁布“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
吏为“左官”,以示歧视……汉制:每年八月祭祀宗庙,
——《后汉 ——《后汉书•百
书˙百官四》 官四》
想一想
1.司隶校尉与刺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与刺史制度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强化了皇权 对中央和地方各 级行政机构的控制
加强监察制度
削弱相权,设立“中朝”
二、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1. “推恩令” 2.削夺列侯爵位与打击 诸侯王势力
王侯皆须献黄金助祭,称为“酎金”。元鼎五年(前112 年),武帝以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即夺去106名 列侯的爵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江西南昌海昏 侯墓出土的金 饼(左)、金 板都是助祭的 酎金
淮南王刘安的庶长子刘不害一直无宠,其子刘建为了让父
亲取代叔叔刘迁的王太子之位,派心腹赴京上书,声称自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