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各地中考试题情况分析: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今年重庆的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已进行三年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按市教科院的《重庆市2006年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形式和结构命题。
试题既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又考虑了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地域特点,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既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又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体现了我市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
一、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1、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定性。
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
试题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应进行全面的考查。
其中字词的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语法、修辞等相关语文知识的运用,阅读方法及能力,写作方法及能力应是考查的重点。
试题的题目设置及答题内容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应有内在联系和具体的要求。
2、以人为本,亲近学生。
(1)贴近学生生活。
如概括重庆的水,重庆的人的特点,重庆晚报火辣歌词祝贺母亲节日的新闻,世界杯,CCTV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等都成为题目的题材。
作文“科技改变了我的生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有强烈的时代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2)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阅读的选文《岩石下的小花》及设置的题目。
作文“好的东西要慢慢长”涉及的都是当代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和人生体验。
3、试卷注重语文味。
(1)选文文质兼美。
如:开头的字词题,阅读的两段选文。
(2)题干的叙述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3)改病句的小故事活泼有趣。
作文阅读的材料寓意深刻。
二、试卷的结构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共四个大题,28个小题,阅读量为5900字左右,书写量为1000字左右。
一、2006年各地中考试题情况分析:
一、2006年各地中考试题情况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人文性、时代性以及生活性。
每一次试题的编制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为切入口创设背景材料,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如2006年的热点复习专题中考查到的试题如下:(1)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建设新农村,全面奔小康上面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幅剪影,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剪影A、B分别表明了我们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哪些目标?(4分)(2)剪影C反映了我省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进一步实现剪影A反映的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衢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06年3月6日,由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日报社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某记者以《今日农村新景》为题,用漫画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采访“新农村”后的感受。
仔细观察上述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上述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2)上述现象的产生说明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意义?(3分)(3)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全答,按前一题计分:(3分)A.上述现象对你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B.假如你的亲友中有农民,请你就他如何成为“新型农民”提三点建议。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等)(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06年4月,共青团中央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在5月集中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志愿服务月”主题活动。
某校901班团支部响应中央的号召,开展了以下活动:★活动一:“以服务人民为荣”——助老助残献爱心★活动二:“以遵纪守法为荣”——履行义务我先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志愿者通过“活动一”主要践行了哪一社会公德?(2分)(2)“活动二”要求我们自觉履行义务。
2006年成都市中考数学 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7、陈题改造比较成功
成都市 2006 年中考试题中, 18 题配色游 戏; 20 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25 题系 列正方形的规律探索; 26 题测小山高;以 及27题、28题,都是很成功地改编题。专用21 2019/1/26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
1、总体情况是:A卷全市平均分为69.58分,B 卷平均分为 17.82分, AB合卷为 87.39分, 2006年 的成绩高于以往任何一年。 2、根据抽样分析数据:A卷选择题,学生做得 较好。第 8 题,得分率为 78% ,第 10 题得分率为 75%,除此二题以外,其它选择题的得分率都在 85% 以上,其中新增内容 3 题、 5 题、 9 题、学生 得分率特别高。
生应用意识与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专用28 2019/1/26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促进
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5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沟通,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编制初
三复习资料,要从知识的整理角度来
做,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专用 29 2019/1/2667题. 已知:如图,⊙O与⊙A相交于C、D 两点,A、O分别是两圆的圆心,△ABC内接 于⊙O,弦CD交AB于点G,交⊙O的直径AE于点 F,连结BD. (1)求证:△ACG∽△DBG; (2)求证:AC2=AG.AB; (3)若⊙A、⊙O直径分别为6√5、15,且 CG:、填空题中,设计“一题多空”、“一 空多选”两类题。
去年成都市实验区的中考题,有三个填空题是 一题多空,2006年成都市的中考题,也有三个填空 题是一题多空(即15题、23题、24题),一题多空, 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新中考试题中,出现填 写答案不唯一的填空题,这类题也具有较好的辨析 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是对传统填空题具有创新意 义的应用。专用6 2019/1/26
2006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06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2006年的数学试题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努力实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试卷的编制较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重视对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方面的考察;一、试题特征1、本套试题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界定的内容、要求以及有关评价的基本理念,着重考查《标准》中基础和核心的内容,突出“观察、操作、实验、猜想、探究”及“应用意识”等方面的考查。
具体问题的设置新颖,贴近实际生活,同时也对必要的运算(估算)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进行了考查。
2、试题考察的主要内容①“数与代数”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数的表示,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根式、分式的运算,一次、二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不等式(组)的解法等。
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函数,归纳法等。
②“空间与图形”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特殊图形(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的识别和特征;图形的运动(相似),视图,三角函数,图形与坐标,全等图形的应用,简单推理证明。
③“统计与概率”中的内容和方法: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简单概率的计算及数据的处理及其应用。
3、本套数学试题在去年过于简单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好的调整,全面地考察了数学思维活动中理应表现的诸如:符号感,信息交流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空间想象力,应用能力等。
综合运用了选择、填空、计算(求解)、证明、应用、阅读分析、探索、开放等题型的功能,较好地考察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试题分析1.样本成绩分布与分析(与2005年对比)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难度较2005年有较大提高,在抽样的1000份试卷中最高分为148分,均分100,比去年下降近20分。
其中90(含90)分以上人数为486人,占48.6%,(去年为640人,占64%),120分以上128人,占12.8%(去年为350人,占35 %)。
2006年中考命题分析
35.(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 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 议会同意,国王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 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私有财产神圣不 可侵犯…… 回答: (1) 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4分)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斗争对象 方面有何相同点?(1分)在影响方面有何不同点?(4分)
10.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有 ①军机处的 设立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闭关政策的实行 ④八股取士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 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 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历史 时期是 A.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34.(9分)“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 次握手解恩仇”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1)2005年4月和2006年4月,连战先后两次率国民党 代表团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三次握手”“两度握手”,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结 合史实概括说明国共两党的“两度握手”分别是怎样 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4分) (2)“第一次分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 内战。这期间,对推动两党基本结束内战、初步实现 “第二次握手”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分析导致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有哪些?(3分)
13.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 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样评价是因为林肯 A.同华盛顿一起领导了独立战争 B .解放了黑人奴隶 C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14.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 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当年环游地球可乘坐的交通工具 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 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 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三国协约 B凡尔赛体系 C华盛顿体系 D北约
2006各地中考试题(附答案)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山东省淄博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山东省泰安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 6山东省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 10山东省济宁市2006年中考试题生物 14山东省威海市2006年初中结业考试生物 18山东省烟台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25 2006滨州市中考生物试题312006梅州市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34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 412006年福州市07届初中学业统一考试生物试卷 46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53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生物试题60 2006年临沂市中考试题(课改区) 682006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生物试题及课改实验区参考试题 72长沙市2006年中考试卷生物 87湖南省常德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生物 93湖南省郴州市2006年普通初中毕业会考生物 96湖南省娄底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生物 101湖南省湘潭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生物 107湖南省益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生物 113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招生试卷科学·生物卷 1182006海淀区生物会考试题123200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生物试题 130浙江自然科学中考试题选编:生命 1342006年四川省广安市初2007级结业考试试卷生物 149二○○六年恩施自治州生物学科初三年级中考试题 156山东省淄博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植物都是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其中生殖过程无.双受精现象的是A.法国梧桐 B.月季 C.丁香 D.雪松2.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
0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0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2006年宁夏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和教育厅中考中心组织编写的《宁夏2006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命制的。
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这套试题结构简约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阅读材料的选取文质兼美,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题设置科学,题干指向明确,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周全,评分标准便于阅卷操作,卷面设计美观大方。
既照顾了升学和毕业两部分考生分流情况,又能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
将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各部分试题特点分析第一部分:积累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共设置8道题目,分值为29分。
第1题,能结合实际、意思明确、表达连贯即可。
其难度不大,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分,优秀生可得满分。
进入考场的你,此时最大心愿,莫过于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
请你用心品读下面一位铅笔制造者关于做“最好的铅笔”的五条建议,相信你会受益无穷……——你将能够做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前提是你愿意让自己被人使用。
——你将不时地经历痛苦的削、锯、磨,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为更好的铅笔。
——你将能够改正你可能犯的任何错误。
——你最重要的部分将永远是你的内在。
——不管你被用在何处,你必须留下你的痕迹。
不管情况怎样,你必须继续书写。
1、仿照上面的写法,结合自己的考试实际,将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每空1分,共7分) ——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6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海陵区文教局张根放200610.10总体印象:2006年泰州中考物理试卷保持了泰州卷的一贯风格,厚实、平稳、求新。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
32道试题对初中物理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75分左右的基础题,较好地测量了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
试题避免死记硬背,突出能力立意,通过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规律的迁移运用水平的考查来区分学生的水平层次,15分左右的能力题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功能。
命题组充分吸取往年试卷上的成功做法,虚心听取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努力克服不足,在难度、区分度的控制上、在探究题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突破,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2、题目难度情况二、市、区中考成绩统计2006年泰州市中考均分统计海陵区初中学校中考物理成绩统计三、试题的主要特点1.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查得到真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根据这一目标确立了使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的学习要求。
现在各地的中考一般都将学生素质达成情况考查和升学选拔考试合二为一,或偏重于升学选拔功能,或偏重量于素质考查,往往不能兼顾。
2006中考物理命题组以《课程标准》为命题指导,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依据,在《苏科版初中物理要求》知识框架内组织试题。
全卷120分中设计了75分左右的基本题,这些题目的特点是直截了当,大多一步到位,只要上课能听讲,不需要太多的刻苦就能得分,有效测量了全体学生科学素养。
32道题目中有19道题目直接来源于教材或改编自教材。
可把这19道试题分成三类,第一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所介绍的物理现象的认识,如第2题通过教材中四个不同的光的情景集中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第5题来源于书后作业,神舟飞船返回过程中表面温度升高的原因与控制。
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6年语文试卷分析总体情况: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卷在试卷结构与格式上主要沿袭2005年的风格。
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理解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性的题型比较多,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较集中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
具体来说,在板块设置、考察形式与传统考试相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在稳定中做到考察的内容与题型的设计稳中有变。
在试卷的结构分布上依然分为4个部分“语文积累”(20分)“阅读”(55分)“语文综合运用”(15分)“写作”(55分)。
同样在2006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并没有出现怪题、偏题与错题的现象,整体上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第一部分:作为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语文积累”板块中,2006年中考相对于2005年中考在板块考察要点与方向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动,只是在题目的设置与安排上有一些小的改动。
由2005年的4小题改为2006年的3小题,同时对题目的顺序也进行了调整,将古诗文默写摆在了第一题的位置。
这也符合“加强对古诗文积累的检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指导理念的体现。
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背诵与默写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积累方面的最基础要求,对这一方面的考察每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2006年语文试卷中古诗词的默写被摆在了第一位,可见重视的程度之大。
1、2两小题都是围绕古诗词默写而设计的。
第一题是默写古诗文上下句,将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考察的是学生背诵与默写的基本情况。
在题目的设计上也沿袭了2005的方式由8选6的方式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其中在内容选材方面,考查的内容皆取自课文,其中默写唐诗4句,宋词3句,《诗经》1句。
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唐宋时期的诗词默写需要加大力度作为重点的学习方向。
第二题则是根据一定的材料与条件进行古诗词名句的默写。
这种考察方式2005年同样出现,是一种理性思考的默写。
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古诗词基本积累情况,同样考察学生对于诗词含义的理解以及现实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06年中考分析说明题精选
06 年中考分析说明题精选
分析说明题精选
1、材料一: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比上年增长(%)2.14.244.36.86.2 材料二:2004 年以来,各地政府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向农民发放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实行粮食直补,促进农民增收。
2005 年12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 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意味着在中国实行了2600 年的农民种粮纳税的历史将被画上句号。
材料三:从2000 到2005 年的”十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纯收入由2253元增长到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80元上涨到10493元。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幺现象?
(2)上述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关系?(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2、地荒,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隐忧,以造城运动和招商引资为标志的圈地运动,无节制地吞噬着大片良田沃土,近年”圈地”使耕地减少1 亿亩,人均耕地减少到1.43 亩,被占耕地大量闲置。
据调查,一般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 个农民失地,这就意味着”失地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约3500 万人,到2010 年可能猛增到6000 万人左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资源角度看,圈地运动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006年鞍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6年鞍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今年我有幸参加了2006年鞍山市(四城区)中考考卷的监卷工作。
我们身为名教研员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和葫芦岛市教师密切配合。
在全封闭的情况下,用了七天时间在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对全市四城区共一万两千多张考卷进行了阅卷工作。
下面我就这次监卷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一下。
一、试题的特点1.题目充实,重点突出试卷为填空、选择、作图、简答题、实验、计算六个大题的结构,总题量为30个,力、热、光、电各部分的分值见附表,且试卷的难度比较适中,基本上无偏、难、怪题。
这种命题的风格,不仅稳定了初中物理的正常教学,而且恰恰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结构,量化分析整套试题严格遵照《2006年鞍山市中考考试说明》,详见以下各表。
表1.题目类型及题目数量选择类型项目填空单选多选作图实验简答计算总计数量/个944351430分数/分2624826432120表2. 知识内容所占分数分布情况类型项目力学光学热学电学总分分数41151549120比例34.2%12.5%12.5%40.8%1表3.知识点分布情况知识点简单的运动热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质量和密度力力和运动浮力简单机械功机械能分数27877119954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内能内能利用热机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生活用电电和磁㈠电和磁㈡分数6262331016526表4.抽样调查表(全市满分1人,试卷区分度适宜,达到了选拔的目的。
)抽调人数253人一、填空题题号第1题第2题第3 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1~9题试题设置分数34223143426平均得分数 2.03 3.45 1.85 1.58 1.720.8 3.19 1.42 2.1218.16实际得分率67.7%86.3%92.5%79.0%57.3%80.0%79.8%47.3%53.0%69.8%二、选择题题号第10题第11 题第12 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10~17题试题设置分数3333333324平均得分数 1.16 2.49 1.84 2.05 1.61 1.9 2.13 1.8615.04实际得分率38.7%83.0%61.3%68.3%53.7%63.3%71.0%62.0%62.7%三、作图题四、实验题题号第18题第19 题第20题18~20题第21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21~25题试题设置分数33286344926平均得分数 1.49 2.33 1.52 5.34 4.94 2.51 3.42 2.72 4.6918.28实际得分率49.7%77.7%76.0%66.8%82.3%83.7%85.5%68.0%52.1%70.3%五、简答题六、计算题全卷题号第26 题第27题第28题第29题第30题27~30题1~30题试题设置分数47671232120平均得分数 2.22 3.92 4.12 3.92 5.6917.6576.69实际得分率55.5%56.0%68.7%56.0%47.5%55.2%66.80% 3.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试卷通过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覆盖了绝大多数知识点,也占了很大的篇幅,注重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知识考查,较好地联系了教学实际,试题的要求与平时的教学要求保持一致。
2006中招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2006中招考试数学试卷分析中招考试,是为普通高中录取新生提供依据的选拔性考试。
2006年河南省中招数学试题卷23题,120分.。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类,其分值分别占总分的15%、22.5%、62.5%,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基础题、中档题和较难题,其分值比约为7:4:9就考查内容来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的分值约占总分的32.5%、50%、17.5%。
2006年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获取数学消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关注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能力. 试题突出趣味型、操作型、推理型、阅读理解型、图象信息采集型等等题目丰富多彩.。
与2005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然是23道题,但难度有所增加,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2006年中招考试,三门峡有考生29241人,数学120分1人,110分以上236人,100分以上2521人,90分以上7278人;80分以上12021人;10分以下1602人,20分以下2962人,30分以下4777人,40分以下6510人(22%),72分以下15024人(51.3%)平均分65.53算不准,忘记检验等错误。
第23题,11分。
该题属数分类讨论题,主要考查运用一次函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圆于直线相切的性质等知识点,此题综合性强,知识点运用较多,特别是用变量来表示点的坐标,从而增强了本题的难度,虽然多数考生会第三步,而因第二步计算不出来而不会做。
此题的0分的大于10%,2-3分的约占70%,4-5分的约占10%6-7分的约占6.9%,9分的约占2%,10分的不足1%。
平均得分2分。
多数学生能正确得出点A、B的坐标;第二步有许多考生由于考虑的不完善,运算能力差而导致大量丢分。
对06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分析以及对复课工作的几点看法(精)
(以统计和概率为例)各位老师:大家好!一年一度的复课工作即将展开或已经开展,大家知道中考是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水平和质量的终结性考试,也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所以中考试题的动态和亮点是我们平时教学工作和考前复课的指挥棒,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使我们教学和复习备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是课改后的第六年,前五年中中考试题越来越成熟,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已经形成稳定风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对五年来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再按照教研室的安排谈谈频率与概率”领域的复习指导与建议;以及2011年中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五年来的试题分析(一)、五年来试题的考查内容1. 考基本的、核心的数学知识,而且遵循重点知识年年考,一般知识轮流考的中考命题规律。
2. 考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还有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字母表示数的思想.3. 考数学解题的方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图象法、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等。
4. 考数学的思维方法:一般性的思维方法主要有:观察、试验、比较、分类、类比、归纳、猜想、分析与综合等。
(二)、四年来解答题的比较及分析①基本运算必考,如解分式方程,分式化简与求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整式的化简与求值,实数的运算等②统计,概率各有一题;③一次函数的考查;④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考查以三角形全等(或平行四边形为基础的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圆(有一道与圆有关的推理与计算)为主;⑤二次函数的考查与图形的变换(相似、位似)有机结合;二、频率与概率”领域的复习指导与建议。
(一)、统计与概率”领域综述1. 统计与概率”的领域课标要求统计一一经历统计过程;基本统计量的了解;抽样活动的基本要求;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概率——概率的含义;一些简单的概率模型;处理一些不确定事件的基本方法同时,关注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从概率的角度分析统计活动中的数据特征;借助统计活动学习概率•2.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中考说明》要求统计”•了解(认识)(1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
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复课建议
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复课建议一、答卷情况分析第一大题积累和运用(16分)考生得分最高:16 最低:2 平均分:10优点: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题型灵活,题目设计指向性比较明确。
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
综合语段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和病句修改能力。
同时也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试题问题:默写选做题小题的标志和小题内的标识不是很清楚。
答卷分析学生普遍能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准确。
有少数学生在抄写过程中仍存在错别字,少数学生标点不合格。
普遍性问题1、默写题:①审题失误普遍存在。
②错别字较多,此试题失分严重。
许多考生会背不会写,甚至背了并不真正理解意思。
常见的错别字如渐、涟、濯、涯、酥、淤、染。
③无选择的作答,有把握没把握全都做,随意性太大。
以至于使阅卷老师无从选择并赋分。
正确方法:一是选择可以答对的作,二是按顺序作答。
2、名著阅读:反映出学生阅读面较窄,尤其是国外的名著阅读。
部分学生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混为一谈。
《名人传》中对贝多芬的记忆不准确,而且在答题中出现了错别字。
3、病句修改:对原句的意思随意删除或添加太多。
关键问题还是没有真正找出病因。
4、概括表述题:①不注意审题,忽视题目要求。
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读完题目写成了“追悼词”之类,严重偏离了题目要求。
②概括能力较差,不能紧扣材料进行提炼,归纳,失分较多。
第二大题综合性学习(9分)考生得分最高:9 最低:0 平均分:6该题设置较好,渗透了新课程理念,而且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题目难度设置适中。
答卷分析优点: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洋”节日认识明确,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在第6题中第(1)小题中两极分化严重,“重阳节”“母亲节”。
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有答建军节、敬老节、教师节、思亲节、护士节、感恩节、情人节等;其次审题不仔细,把传统节日和“洋”节日混为一谈。
第(2)、(3)小题学生审题不准,将“保卫传统节日”的建议答成了意义。
2006年河南省中招数学试卷分析
2006年河南省中招数学试卷分析一、主观认识1、本套试题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
从试卷调研(样本90)看,两极分化严重,要么90分以上,要么30分以下,最高分是117分,最低分是0分。
60—80这一段几乎断层,整体成亚铃形分布。
2、几何有三大变换,本套试卷考查了两个,如第6题是旋转与弧长公式的巧妙结合;第15题是翻转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解Rt△、相似成例的巧妙结合。
3、强化了学科内部知识的渗透与整合。
如第16题,猛一看是一道很基本的计算题,但实际上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一道小小的计算题,考查了幂的性质、平方差公式、特殊三角形函数值、零指数及实数的混合运算等;第18题集古典概率、树状图(或列表)、坐标、一次函数为一体;第22题是一道几何、代数(三角)综合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联想能力尤为突出,它把“平几”中的垂直、平行、平行四边形、菱形、相似比与代数中的方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23题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直线与圆的相切、作几何草图为一体,用相似比(或锐角三角形)作为桥梁,构思巧妙,甚称一绝。
另一方面,本题还考查了分类思想和化归思想,为了降低难度,限定了“点C在线段AB上。
”4、探索性、开放性试题由数转向数形结合,由静转向动。
如第13、14、20、22、23题,尤其是20题,这种由“线”到“面“的创新型设计,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动手画图、猜想、说理能力等方面,是一个质的跨跃。
5、本套试题在追求贴近生活,紧扣新课标,注重以上提到的“四点”外,还有三处值得大家思考的地方;(1)平均分不足65分,成绩分布亚铃形而不是正态分布,是否与题型、题量尤其是难度系数学不当有关?(2)23题的辅助线远远超过两条,这与新课标相比是否超“标”了?(3)第9题的答案是否在10n+300 的基础上加上括号更符合课本要求,即答案为(300+10n)更合适。
二、客观分析1、各部分占的比例:2、各小题得分率:(样本容量90)3、出错信息录:第2题错选C的比较多;第7题错写“X>2”或“X>2且X ≠2”的较多;第9题不知给10n+300带括号的较多;13、14、15三道题学生不知如何思考,找不到切入点;16题主要出现在2006007(2(2处理不好上,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在cos30。
石家庄2006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石家庄2006中考历史试卷评析2006年历史试题依照《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做到了紧扣教材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贴近生活和实际,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又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试题的编制着重考查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试题的思维含量;同时还从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入手,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
无论是课改实验区试题还是非课改实验区试题,其命制特点均可以概括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体现出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一、紧扣课标、大纲要求,命题依据充分。
今年课改实验区的试题是在教材版本多样(分别是人教版、北师大版和华东师大版三个版本)、教材内容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命制出来的。
试题在考查范围、考查角度、试题难度等诸多方面都没有倾向任何一个版本教材,而是立足《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寻找依据,很好地落实了省教育厅有关中考的文件精神。
非实验区的试题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中考《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涉及到课标中的30个学习主题,试卷题目涵盖其中的17个,覆盖面约为57%.试卷易、中、难比例定为3比5比2,预估难度系数为0.72.试题还具有概括性强、层次性清、立意新颖、内涵丰富等特点。
二、考查角度新颖,立意深远。
试题考查了长征、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一五计划、当今国际局势、西安事变、农村问题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广大师生重点准备的重点和热点。
但命题者通过新颖的角度来考查,成功地避开了各种复习资料上的成题,让人眼前一亮。
不仅如此,试题强调推动多极化的发展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利益的需要、推动农村发展是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等观点,显示了其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立意。
三、强化导向功能,积极推动课改。
命题非常注重发挥中。
石家庄2006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石家庄2006中考语文试卷评析中考刚刚结束,今年是我省首次在中考命题中实行命审分开制度,有效地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善的制约机制。
近日本报特邀参加今年中考命题、审题的部分专家对命题思想和试题设置进行介绍与分析,力求发挥中考的正确导向作用,推进我省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并且对今后考生应试进行指导。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理念和省教育厅中考文件以及《河北省2006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两套试卷结构简约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阅读材料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题设置科学,指向明确,既能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又能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与往年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为了引领语文教学,有必要在考试中体现这一内容。
为此,试卷中侧重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力以及听和读写能力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水平。
第3题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新课改和新教材都突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也是课改区语文教学与非课改区语文教学的区别之一。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活动能力,据此,命题组成员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专题栏目“永远的丰碑”出了这样三道试题:①理解“永远的丰碑”的含义。
②根据提供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
这道题是一个创新:首先,考查的形式和视角新颖。
它不是常见的假设情境,“请君入瓮”的考查形式,也不是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的语文现象的分析和整理,而是人们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事件的分析、理解、感悟。
其次,它贴近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06年各地中考试题情况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人文性、时代性以及生活性。
每一次试题的编制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为切入口创设背景材料,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如2006年的热点复习专题中考查到的试题如下:(1)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建设新农村,全面奔小康上面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幅剪影,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剪影A、B分别表明了我们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哪些目标?(4分)(2)剪影C反映了我省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进一步实现剪影A反映的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衢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06年3月6日,由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日报社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某记者以《今日农村新景》为题,用漫画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采访“新农村”后的感受。
仔细观察上述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上述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2)上述现象的产生说明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意义?(3分)(3)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全答,按前一题计分:(3分)A.上述现象对你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B.假如你的亲友中有农民,请你就他如何成为“新型农民”提三点建议。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等)(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06年4月,共青团中央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在5月集中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志愿服务月”主题活动。
某校901班团支部响应中央的号召,开展了以下活动:★活动一:“以服务人民为荣”——助老助残献爱心★活动二:“以遵纪守法为荣”——履行义务我先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志愿者通过“活动一”主要践行了哪一社会公德?(2分)(2)“活动二”要求我们自觉履行义务。
请列举两条公民的基本义务。
(4分)(3)对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月活动,一些同学持反对意见。
如果你是正方,请针对反方的下述观点,写一段简要的辩词。
(4分)反方:中学生的责任就是学习,搞志愿服务影响学业,不利于自身发展。
正方:▲(友情提示:可选择一个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如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青少年的自身发展等)(丽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请你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实际,完成下面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手抄报栏目的部分内容。
在着哪些不良行为?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4分)问题讨论为什么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4分)主题宣讲请你运用社会、政治课所学知识谈谈在校园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
(4分)(3)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宁波市2006年中考试卷)材料一: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胡锦涛在会上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材料二:为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某校拟定开展“科技创新周”活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 在这次大会上哪两位科学家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分)(2) 结合初三思想政治课有关内容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分)(3)为有效开展科技创新周活动,你认为可采用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两种)参与这一活动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成长有何作用?(4分)(嘉兴市2006年中考试卷)“当代毕升”王选的《遗愿》“人总有一死。
这次患病,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的水平,我还能为国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
”“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然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请回答:(10分)(1)王选毕生致力科技事业。
发展科技对“振兴中华”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2)王选的《遗愿》折射出他高尚的品格。
为担当“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们青少年能从王选身上学些什么?(6分。
请从三个方面加以简要阐述)通过以上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我个人认为2006年中考试题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思想政治科目中考命题以课标为依据,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试题突出了能力立意,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觉悟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试题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
这不仅表现在试题的命制上,也体现在评分标准上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评分采取“采意不采点”的原则,突出了试题的能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第二、试题命制的方式上,情景命题被广泛采用试题所选用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科教兴国战略、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热点时事,凸现了时代特点。
另外,在关注国家大事的同时,也不忘关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真、小、实”是试卷命题的又一特点,遵循了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
试题形式和内容都以学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反映了考试的教育导向,也较好的体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命题思想。
二、2007年中考热点透视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综合)2006年10月召开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就成为中考紧密联系的头号热点。
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7、维护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发展8、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新《义务教育法》、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相关的网络问题、保护问题、受教育问题等等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社会现象、法律法规等依然是要注意的焦点。
9、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三、热点专题复习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背景资料:1、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2、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六方面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它们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性要求,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因而也是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二)专题考试角度分析: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继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并且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
这一专题内容非常丰富,几乎覆盖了整个八年级思想品德的全部内容和九年级思想品德部分内容。
今年的复习,在把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复习:宏观方面:1、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
2、分析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