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病种
![临床路径病种](https://img.taocdn.com/s3/m/aea358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4.png)
临床路径(23个专业346个病种)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六、肾内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七、内分泌
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骨科2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泌尿外科12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二、胸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三、心血管外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四、妇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五、产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七、小儿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八、眼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九、耳鼻喉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口腔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皮肤性病科11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二、肿瘤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三、精神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心脏大血管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
![心脏大血管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03c151a10a6f524ccbf85dd.png)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26c32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d.png)
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简介尪痹,即类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类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疾病,主要特点是心肌、心包和心瓣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心脏杂音、心律不齐、心包摩擦音等。
中医认为尪痹主要由湿热内蕴、痰火互结、气血不和所致,治疗主要通过清热化湿、燥湿祛痰、和调理气血来达到平衡。
中医临床路径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尪痹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和患者具体的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湿热内蕴、痰火互结、气血不和等。
2. 清热化湿湿热内蕴是尪痹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需要通过清热化湿的方法,如采用石膏、黄连、茵陈等寒凉清热的药物来减轻湿热的症状。
此外,中药加减法、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3. 燥湿祛痰痰火互结是尪痹的常见证型之一,痰湿阻滞会引起血液循环不畅,治疗时需采用燥湿祛痰的方法。
可以使用千枝棘、瓜蒌等能够燥湿化痰的中药,同时结合针灸和推拿来促进痰湿排出。
4. 调理气血气血不和是尪痹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治疗时需要调理气血,以达到平衡的状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调理、针灸、气功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
5. 饮食调理饮食在中医治疗尪痹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建议患者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添加芡实、山楂等有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
结语以上为尪痹(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的简要介绍。
中医治疗尪痹主要从辨证施治、清热化湿、燥湿祛痰、调理气血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入手,旨在恢复心脏功能和达到身体的平衡状态。
尽管中医治疗尪痹的效果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请在接受治疗前咨询专业中医医师以获取准确的诊疗方案。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a0328e34431b90d6d85c709.png)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ZYYXH/T121-2021〕、?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等制定。
主要病症:胸闷、气短、乏力,甚那么出现呼吸困难。
次要病症:心慌、咯血、咳嗽、水肿、紫绀等。
根据以上病症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 6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是指风湿热后遗留的,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变。
本病可累及各瓣膜,其中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
〔二〕证候诊断:1、热毒侵心证:初期多见发热、咽痛,或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动辄尤甚。
舌红衬紫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2、心肺两虚证:咳嗽,咯痰或干咳,气短,气促,动那么加剧,或夜间突发气促,易感冒。
苔薄白,脉弱。
3、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形寒怯冷,面色恍白,两颧紫红,气短似叹息状,腹胀,四肢不温,自汗尿少,肢体浮肿。
舌淡苔白,脉细弱。
4、阳气虚衰、血瘀水停证:口唇紫绀,两颧暗红,胁下痞块,颈脉曲张,爪甲青紫,胸闷胸痛或脘腹胀痛,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舌紫暗或瘀斑,脉细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侵心证治法:清热解毒,养心安神推荐方药:五味消毒饮和黄连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黄连、酒黄精、百合、山豆根、甘草等。
中成药:通塞脉片、银翘散等。
2.心肺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肺。
推荐方药:养心汤加减。
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党参、肉桂等。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养心氏片等。
3.心肾阳虚证治法:补益心肾,温阳利水推荐方药:真武汤、参附汤加减。
生炙黄芪、淡附片、党参、玉竹、车前草、丹参、葶苈子等。
4.阳气虚衰,血瘀水停证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037a83dad51f01dc381f133.png)
2. 目前无明显风湿活动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 3.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4.患者选择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 (四)标准住院日≤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35.000风湿性主动脉瓣 狭窄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或左室EF值≥45% 4. 超声测定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75 mmHg 5.患者选择主动脉瓣膜置换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 6 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 前感染性疾病筛查、风湿三项、血型; (2)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 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调整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
主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记录、首次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要 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
拟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
诊 □完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讨论、上级医师
工
查房 记录等
作
□向患者和/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
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 7 天以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支持。 2.手术植入物: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 3.术中用药:心脏外科、麻醉及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4.输血:视术中病情需要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 天。 1.术后早期持续监测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抗凝监测; (2)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抗凝:根据所测INR值调整抗凝药用量,根据选用 的心脏瓣膜种类和患者情况确定抗凝治疗方案。 (3)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血常规、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https://img.taocdn.com/s3/m/87e998e89b89680203d8257a.png)
第 5 页,共 7 页
序 号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4.9 肥厚型心肌病 4.10 肺动脉高压 4.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4.12 主动脉夹层 4.13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 4.14 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4.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5.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2.1 初治 APL 5.2.2 完全缓解的 APL (五) 5.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血液内科 5.4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5.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6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5.7 血友病 A 5.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6.1 终末期肾脏病 6.2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 6.3 急性肾损伤 6.4Ig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六) 6.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 肾内科 6.6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6.7 急性肾盂肾炎 6.8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6.9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6.10 慢性肾脏病贫血 7.1 1 型糖尿病 7.2 2 型糖尿病 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7.4 库欣综合征 (七) 7.5 Graves 病 内分泌 7.6 垂体催乳素瘤 7.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7.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7.9 尿崩症 7.10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8.1 胃十二指肠溃疡 8.2 急性乳腺炎 8.3 直肠息肉 8.4 门静脉高压症 8.5 腹股沟疝 8.6 下肢静脉曲张 8.7 血栓性外痔 8.8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8.9 结节性甲状腺肿 8.10 乳腺癌 8.11 乳腺良性肿瘤 8.12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8.13 甲状腺良性肿瘤 8.14 甲状腺癌(2011 版) 8.15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八) 普通外科 第 2 页,共 7 页
心血管科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心血管科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232c4eed630b1c58eeb52e.png)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
一、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ICD-10编码:101.901,109.901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等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协作组制定的“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常见证候:热毒侵心证心肺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血瘀水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协作组制定的“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痹(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
2. 患者心功能II或山级,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者,及手术后患者,可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 )凝血功能检查;(4)血压、心电图、6分钟步行试验;(5)胸部X线片;(6)二维超声心动图。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咽拭子培养、抗“ O'、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脑钠肽(BNP、心肌酶、肌钙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风心病二尖瓣病变人工瓣膜置换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风心病二尖瓣病变人工瓣膜置换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6f5da9a5e9856a561260db.png)
断,提出治疗方案 □ 向患者和/或家属介绍各类型
□ 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 □ 必要时组织相关科
人工瓣膜的优劣,并签署人工
程
室讨论(必内、麻
瓣膜选择同意书
□ 初步的诊断与首次病情
酸、影像、重症等) □ 向患者和/或家属交待围手术
评估
□ 协调输血科,备血
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
□ 及时与家属沟通:交待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
尿治疗
心、利尿治疗
二尖瓣置换术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术前禁食禁饮
□ 三大常规、肝功能测定、 □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 □ 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
肾功能测定、电解质、
完善相关检查与检 □ 备皮
凝血功能、血型、血糖、 验
□ 术前灌肠
动脉血气分析、血沉、 □ 对症处理
□ 配血
203
时间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住院第 1 天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住院 7 天 (术前日) □ 上级医师查房并完成记录
□ 上级医师首次查房并记 □ 核查检查检验结果 □ 术前再次病情评估
录
□ 科内讨论,明确诊 □ 决定手术方案,手术风险评估
□ 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
全、出血、瓣周漏、与抗凝相关的血栓栓塞和出血、溶血、感染 性心内膜炎、术后伤口感染等造成住院日延长。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 从而延长治疗时间。
3.其他因素:术前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需调整; 术后因应激性溃疡等原因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4.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短缺等)造成的住院时间延长。
200
动脉夹层、心肌病、风心病临床路径
![动脉夹层、心肌病、风心病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43bbad0ce2f0066f5332244.png)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
□完成心理和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完成心理和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完成心理和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帮助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10天
主
要
诊
疗
活
动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历书写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进一步完善检查,并复查有关异常的生化指标
□对各系统功能做出评价
□根据病情调整诊治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病情稳定者可转普通病房
□血管外科会诊有无择期手术指正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记录尿量,术后4-6小时>800ml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6-8天(术后第1天)
住院第7-9天(术后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穿刺部位换药,酌情拔出临时起搏器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PTSMA术后并发症
护士
签名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71996518762caaedc33d46d.png)
抗“O”、C 反应蛋白、脑利钠
肽等;
□ 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
图等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 □ 完成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 完成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及下一步诊疗方案
□ 向家属及病人交代病情
工
记录
及下一步诊疗方案
作
□ 如患者出院,向家属及患
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Leabharlann 及用药情况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心脏病护理常规
□ 心脏病护理常规
□ 心脏病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一/二级护理
□ 一/二级护理
□ 普食
□ 普食
□ 普食
□ 持续心电监测
□ 持续心电监测
(七)药物治疗 1.利尿:呋塞米等; 2.心室率控制: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 3.硝酸酯类药物; 4.抗凝治疗:肝素或华法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药物。 (八)出院标准 1.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控制。 2.病情相对稳定。 3.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情况。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任何原因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2.病情危重。 3.出现严重并发症。
□ 描记“12 导联”心电图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治疗 □ 上级医师查房:调整治疗
主 □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制
方案
方案,必要时请外科或介
要
订诊疗方案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入专家会诊
诊 □ 常规化验、超声心动图、胸片 □ 向家属及病人交代病情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
![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aaf718f27d3240c8547efc0.png)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于 □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治疗及监测的重要性
恢复
□ 心理和生活护理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
□ 联系相关复查
□ 术后康复指导
项及复查日期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术后康复指导
□ 通知出院处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1.
2.
□ 术区备皮
□ X 线胸片、心电图、超
□ 术前灌肠
声心动图
□ 配血
□ 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
□ 术前镇静药(酌情)
及年龄选择肺功能、脑
□ 其他特殊医嘱
血管检查、冠状动脉造
影
主要 □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汇总检查结果
护理
人员等)
□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 完成术前评估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做好引流量、24 小时出入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
量等相关记录
□ 术后康复指导
于恢复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 □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报告医师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2.
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特级护理常规
□ 特级或一级护理,余同前 □ 同前
□ 禁食、禁水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氧气吸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CD-10︰I35.100)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ICD-9-CM-3︰35.2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病史:风湿热病史。
2.有明显症状体征:心绞痛,晕厥,活动后乏力,呼吸
困难,胸闷,典型心脏杂音。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
状动脉造影(年龄大于50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
2.无其他严重科疾病;
3.患者选择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35.100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或左室EF值≥45%
4.左室舒末径≤70毫米
5.患者选择主动脉瓣膜置换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6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风湿活动筛查、血型+术前配血;(2)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7天以。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加体外循环支持。
2.手术植入物: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
3.术中用药:心脏外科、麻醉及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4.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病情需要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天。
1.术后早期持续监测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抗凝监测;
(2)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抗凝:根据所测INR值调整抗凝药用量,根据选用的心脏瓣膜种类和患者情况确定抗凝治疗方案。
(3)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血常规、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2.引流管拔除、切口愈合无出院禁忌。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其他合并症
4.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人工瓣膜功能良好,无相关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主动脉根部出血、人工瓣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出血、瓣周漏、与抗凝相关的血栓栓塞和出血、溶血、感染性心膜炎、术后伤口感染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3.人工心脏瓣膜的选择:由于患者的要求选择了不同的瓣膜(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国产瓣膜或进口瓣膜)会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4.其他因素:术前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需调整;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短缺等)造成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CD-10:I35.100)行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ICD-9-CM-3:35.24)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