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全国获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治理的三种措施。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手段
讲授、自学、讨论。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效果反馈
复习导入
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成因
学生通过自已的归纳总结听老师的讲解,理解识记本节知识点。
能准确的区别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及异同性,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事物。
互动探究
结合图3-1-8和知识窗,思考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有哪些效益
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例题。
能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迁移应用
分析我国南方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分析问题,教师给与指导
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矫正反馈
引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后练习,并展示。
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
课后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新授课型上课时间:2018年6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其适用地段。
2.实例分析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
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
储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
高中地理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一节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完成时间:【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黄土高原案例分析,初步学会分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归纳总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和谐的人地观。
【自主学习】一、主干知识链接1.黄土高原概况(1)在图中标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2)用简称标出黄土高原范围内的省份。
(3)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内陆腹地,地处中上游地区与上游地区。
2.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既造成了当地的恶化,也影响了区域的发展。
3.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受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相关知识链接材料一:1. 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有70% 是坡地,植被覆盖极差,每遇暴雨,泥沙与雨水齐下,水土流失之重为世界所罕见。
监测表明:黄土高原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流走主要是土地最具有生产力的表层土壤,其中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也大量流失,这使土壤层变薄,肥力降低,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地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显着下降。
2.开封“地上悬河”(如下图)材料二:黄土高原自然灾害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震中区内建筑物几乎全被震倒,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仅海原县即死亡7万余人。
1965年陕北、晋西大旱,榆林地区近百万公顷农田几乎颗粒无收,调粮1.5亿多千克才缓解灾情。
1983年甘肃省东乡县洒勤山南坡发生大型快速滑坡,造成220人死亡,5000多间房屋和200多公顷农田被毁。
材料三:1. 黄土高原的窑洞2.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探究活动】一、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相关知识链接材料一、二,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3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烁)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面积:30万平方千米。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二地理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案人教版
高中地理3.2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图示法、演示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读课本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外加材料,当地民谚: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
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密度〔沟谷密度就是每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所有沟谷的总长度〕每平方千米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8千米,有的地区被沟谷蚕食的面积达黄土覆盖面积的1/2。
所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材料:黄河的泥沙90%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据某某省陕县水文站多年的观测资料,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达37千克,暴雨时最多超过600千克。
过去流传的“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
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送这些泥沙,每天装载110万车次,也要一年才能运完。
这些土壤的流失,相当于每年损失氮、磷、钾肥3000多万吨,使黄土高原的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
难怪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等)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破坏和损失。
1、自然因素①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与夏季,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②地面状况: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且广布疏松的黄土,植被稀少。
2、人为因素①植被的破坏:人为作用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现状
及其危害。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尖锐的人地矛盾。
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认识“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5、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
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
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二、水土流失
1.概念
2.影响因素(地形、降水、土壤、植被)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a)土壤——黄土
b)降水——集中、多暴雨
c)地形——支离破碎、地质灾害多
d)植被——稀少
(二)人为原因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农业减产、生态恶化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4.影响水资源合理利用
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大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烁)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2.详细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等,使学生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5.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与启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提交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1.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气候条件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学习进行巩固。
2.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措施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加以提高。
3.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其运用GIS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土保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高中物理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必修三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一、黄土高原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②;③④2.人为因素(主要):①、②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了解)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从着手,调整,因地制宜,实行综合发展,以为中心,压缩用地,扩大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工作。
2、具体措施:措施(固沟、护坡、保塬);措施(植树种草);措施(平整土地、田间管理、增施肥料等)附:2西北的荒漠化(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天气多,风力大;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鼠害、蝗害等。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城镇、工矿、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
(2)防治对策: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
【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 B.喀斯特地貌广布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 D.沟谷纵横2.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 ( ) 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B.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C.风力的沉积结果D.内力作用的结果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 )A.季风气候 B.过渡性地理位置C.台风影响 D.人口增长5.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6.黄土高原地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主要指(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轮作套种 D.轮荒7.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A.减少人口数量 B.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产高产田C.发展当地的工业 D.停止露天开采煤矿8.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
高三地理(选修 人教版)第三章《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三地理(选修人教版)第三章《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王玉兰(晋江二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三部分内容。
1.水土流失的形成。
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每年失去大量的肥沃土壤。
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入人类社会以后,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教材从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在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就要设法去治理流失,进行水土保持。
这部分教材按一般规律分析了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
3.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不仅要关注其普遍性,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此,这部分教材又介绍了黄土高原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
课文首先通过图3.5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措施,接着通过实例印证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三项措施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们在开发利用黄土高原的过程中,若注意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必将得到改观,农、林、牧业将不断发展。
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2.理解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及相应的措施。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成效。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过讨论水土流失产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辩性思维。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树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的情感。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全国一等奖】
思考:
1.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影响
2.结合黄土高原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结合实验进行推理分析,明确引发水土流失的条件,锻炼学生的思维演绎能力;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同时,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进行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经过第一单元中关于“区域认知”和“区域比较分析”的学习后,已基本掌握认知区域、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同时,关于“水土流失”这一概念,学生经过对照实验和现象观察,也能够凭借以往的认知进行相关要素的推断。因此,本节内容中,对他们来说需要重点掌握的是问题认识、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如何把这个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案例中,去进行成因的分析并思考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对策,则是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的难点。
【承转】: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农耕历史悠久的山区和丘陵,其中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
结合水土流失的条件,想一想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严重
(补充材料: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现在……)
【小结】: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通过图文资料,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从因地制宜地角度明确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构建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案
3.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案 (共2课时)【学习目标】 1.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的阻碍作用。
2.运用资料,分析说明水土流失对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3.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合理措施。
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N O .1课标 自主落实 理教材、巧思维、打牢基础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况地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环境可持续发展 解决问题: 、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有 、 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1)概念:在水力、 、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 、丘陵和高原地带,以 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2)降水 ,多暴雨。
(3)植被稀少。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
(2)不合理利用土地。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以黄土高原为例)1.破坏 ,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 安全。
3.造成 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 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生物措施:因地制宜, 。
2.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 等。
3.以 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N O .2 学案 互动探究 析经典、明考向、学以致用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1)此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形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是什么?(3)造成的危害有哪些?要点(1)[读图说明]水土流失。
要点(2)[轻松巧记]黄土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水土流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 水土流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 水土流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 水土流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
2 水土流失【学习目标】1。
结合图示,能够记住黄土高原的范围;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水土流失危害。
2。
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3。
描述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二、深入学习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1。
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2。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三、迁移运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黄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45.3平方千米,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绿色向北挺进了400千米。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水平梯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2)图中所列内容是地区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综合治理的目的主要是,治理重点是。
(3)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人教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五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六节水土流失学案必修3
第六节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见解及其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碰到损害(损坏、磨损、散、搬运、聚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假如经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泉地域——山区——损害和淤积;水土流失下游地域——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频。
关系分析以下: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黄土土壤特点: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亲密,土质越松懈,水土流失越严重。
②天气: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相关。
降水越多越会集,强度越大且多暴雨,损害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③地形地质: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相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牢固,越简单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④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相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减少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损坏树木、过分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点睛】黄土高原不同样地域水土流失治理举措工程举措 A 固沟工程、 B 护坡工程、 C 保塬工程农业技术举措平展土地、栽种栽种、田间管理等不合适耕作的地域:退耕还林还草生物举措有条件的地域:鼎力植树种草,推行乔、灌、草结合主题六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连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敬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害怕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抗衡性增强;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表现不协调,人地矛盾快速激化;4、谋求人地协调——现在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友好发展二、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可重生资源:重点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使更新②非可重生资源:重点在于“合理利用”——节俭和综合利用,搜寻新的代替品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共案)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标要求】
1.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首陕北民歌,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入新课。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判读图3-1-2)
(1)、位置和范围
(2)、地貌和水土流失面积
2.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2)、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2)、土质易遭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4)、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1)、人地矛盾突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植被破坏
(4)、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示意图
第二课时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1)、固沟工程
(2)、护坡工程
(3)、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
(1)、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轮作套种(2)、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科学施肥
3.生物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乔、灌、草结合
4.“三结合”原则
(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5.目的
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这样的护坡措施是( D )
A 、生物措施
B 、工程措施
C 、农业技术措施
D 、生物、工程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8、9题
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B )
A 、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 、等高线基本平行
C 、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 、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3.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 )
A 、形态
B 、土壤类型
C 、坡向
D 、物质组成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因素是:( C )
①夏季多暴雨 ②黄土土质疏松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④春季多大风 ⑤本区地壳大面积的升降运动 ⑥全年降水丰沛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⑤
D 、⑤⑥
5.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自然原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B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在黄河上游
C 、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D 、治理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措施是工程措施
6.读“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