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论语·学而篇》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子中的“学而”一词如何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翻译:“学而”可翻译为“学习而”,其中“而”是一个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含义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如果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加以实践,难道不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吗?”。

其中“学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时习之”则强调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这句话表达了儒家重视学习实践的态度和价值观。

题目二:请翻译以下句子,并分析其中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

原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答案:翻译:太阳升起而开始工作,太阳落下而休息。

主谓宾结构:日出(主)而(连词)作(谓),日入(主)而(连词)息(谓)。

修饰成分:而作、而息都是由连词“而”引起的动作补语,修饰谓语动词。

题目三:请翻译《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句,并解释其中蕴含的思想。

原句:道可道,非常道。

答案:翻译:道可道,非常道,可识别的道,不是永恒之道。

思想解释:这句话中,第一个“道”表示“道”,第二个“道”表示“识别的对象”。

整句话传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道是超越了一切识别和言语的存在,无法通过词语来准确描述和肯定。

题目四:请翻译《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开篇四句,并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

原句:贾雨村因念及旧时的交情,却把他来时的经过又想了一遍。

答案:翻译:贾雨村出于思念旧时的友情,将他来时的经过再次回想了一遍。

《红楼梦》背景介绍:《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批人物的爱情、悲喜人生,同时也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沉沦和大观园的荣华。

题目五:请翻译《论语·为政篇》中的名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并解释其中的含义。

答案:翻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以理解为“了解某一事物的人不如真正喜欢该事物的人,真心喜欢该事物的人不如从中获得快乐的人。

《论语》情境默写题

《论语》情境默写题

《论语》情境默写练习题1、《论语•学而篇》中对于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情况,孔子说:“,?”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论语•学而》中认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是有修养的君子的两句是,2.《论语•为政篇》孔子用“,”两句话指出学和思不能偏废。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论语>十则》》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3.《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表示“,”才是明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4.《论语•学而篇》孔子以“,”两句表明自己与别人沟通、了解方面的主张。

5.孔子用北极星来比喻“为政以德”的作用的句子是“,”(《为政篇》)《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6.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7.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9、《论语•八佾篇》孔子用“,”表达了自己对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的愤慨之情,认为绝不能容忍。

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忍无可忍的愤怒。

10、《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认为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的句子是,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这两个句子是,11、《论语•里仁》篇关于贤与不贤的名言“,”,与《论语•述尔》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与取意类同。

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论语》“,”两句,指出人们要善于借助他人言行修养自身,反思自我。

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2020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lúnyǔ)不亦说乎(bù yì suì hū)?不愠(bùyuàn)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传不乎(chuán bù xíhū)……一箪食(yī dān shí)曲肱而枕(qǔ gōng érzhěn)……好之者(hào zhī zhě)笃志(dǔ zhì)。

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之(xué ér shí xí zhī):研究后要及时复巩固。

2.有朋自远方来(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有好友从远方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3.人不知而不愠(rén bù zhī ér bù yuàn)(不愠):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会生气或不满。

4.不亦君子乎(bù yì jūn zǐ hū):这不正是一个君子的样子吗?5.吾日三省吾身(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求更好地改进自己。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爱人B. 礼仪C. 智慧D. 勇敢答案:A解析: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八佾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孔子在这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哪一位弟子说的?A. 颜回B. 子路C. 子贡D. 子夏答案:B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所说,表达了孔子“学无常师”的思想。

二、填空题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_,不愠不火。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中庸之道的推崇。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体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2.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教育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只有能够温习旧知识并从中发现新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礼”的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礼,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答案: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哲学。

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稳定。

结束语:通过本次《论语》测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也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智慧至今仍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修身性默写

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修身性默写

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修身性默写简介本文档旨在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设计一份修身性的默写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默写练根据《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设计以下默写练。

第一章:学而篇> 1.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二章:为政篇> 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三章:八佾篇>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四章:里仁篇> 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2. 子曰:“人而不仁,犬视。

”>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五章:公冶长篇> 1. 公冶长善为言,子贡亦善为之。

第六章:雍也篇> 1. 子曰:“雍也可使南州。

”> 2. 子曰:“雍也可使趋。

”> 3. 子曰:“雍也可使竖。

”第七章:述而篇> 1. 释迦牟尼佛会十二团结力士,解了他们百年来不和的隐语,使他们和好如初,从此飞黄腾达,安享清福。

第八章:泰伯篇> 1. 泰伯问政,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第九章:子罕篇> 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第十章:尧曰篇> 1.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第十一章:述而上篇> 1. 哈利波特是个又穷又饿的孤儿,因为他一天比一天长得越来越大、难看,老是被亲戚欺负,他一毛钱不值。

第十二章:子张篇> 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总结通过以上默写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并通过默写提高记忆能力。

01论语-学而篇

01论语-学而篇

《雪儿》是《论语》第一篇的标题。

在《论语》中,第一章的前两三个词通常用作每篇文章的标题。

《雪儿》包括16章,涵盖许多方面。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我救了自己三天”。

“节约你的时间,爱别人,这样人们才能利用时间”;“使用礼貌,和谐是最重要的”和道德范畴如仁,孝和信仰。

[原文]1.1孔子说(1):“不是也说(4)学(2)而学(3)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们不知道(7)也不担心(8),难道这不是绅士吗(9)?[笔记](1)子:在中国古代,尊称一个有地位和知识的人有时被统称为男人。

《论语》中的孔子是指孔子。

(2)学习:孔子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西周时期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在周秦时期,“时”被用作副词,意思是“在一定的时间”或“在适当的时间”。

朱在《论语集注》中把“是”解释为“常”。

“Xi”指的是锻炼仪式和音乐。

复习诗歌和书籍。

它还意味着复习、练习和练习。

(4)说:声喻è,同曰,快乐,快乐之意。

(5)交朋友:一本书是《朋友》。

旧纸条上说,“朋友是同一个家庭的朋友”,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老师下学习的朋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音乐:它不同于说。

旧纸条上说快乐在心里,快乐在外面。

(7)人们不知道:这句话是不完整的,没有说什么人不知道。

缺少对象。

一般来说,知识意味着理解。

人们不知道,也就是说,别人不知道自己。

愤怒:愤怒,怨恨。

(9)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贤者,有时指贤者。

这是指孔子理想中的人格高尚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经常复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或生气。

我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绅士吗?”[评论]宋代著名学者朱对这一章评价很高,认为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本”。

这一章中的这三个句子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传统的解释是:学习之后,我经常复习和练习,而且不开心等等。

这三个句子之间没有连续性,一个接一个的意思。

论语—学而篇答案

论语—学而篇答案

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怒,怨恨,不满。

),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同“悌”、敬爱兄长),而好犯上者,鲜(少)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没有这种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欤”字,表示疑问,《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子曰:“巧言令色(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老师讲授的功课。

)不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敬”是指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敬业)而信,节用而爱人(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

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寡言少语)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指具有仁德的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尽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通“毋”不要)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害怕、畏惧。

)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抑,反语词,可作“还是……”解。

与之,(别人)自愿给他。

)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有“或者、大概''的意思。

)异乎人之求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古代圣王治国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实践,履行)也。

论语-学而篇-课后习题

论语-学而篇-课后习题

1. 孔子名, 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 家,家,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答案: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2. 《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
一部书。

答案:儒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3.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划线字“色”的意思是
答案:态度
5. 翻译这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转不习乎?”
答案:“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我替别人谋事我忠诚了吗?
我与朋友相交做到言而有信了吗?我交给别人的东西有我没做到的吗?”
6. 子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答案:道千乘之国
7.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
惮改。

”这句当中“重”是什么意思?
答案:厚重
8. 翻译这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答案:“对于死者的祭拜一定要谨慎,去怀念自己的祖先,社会风气就会变得厚重起来。


9. “父在观其志,。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答案:父没观其行
10. 翻译这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心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六则练习题

论语六则练习题

论语六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人之初,性本善。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3.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C. 礼让D. 竞争4. 《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具有以下哪些特质?A. 温良恭俭让B. 好勇斗狠C. 唯利是图D. 知者不惑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重视人际关系C. 重视社会地位D. 重视物质财富二、填空题6.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7.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8. “_________,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

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对君子品德的要求。

10. “_________,不亦远乎?”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的内涵是什么?12. 《论语》中提到的“礼”与“乐”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13.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14. 请解释《论语》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含义。

15.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17. 《论语》中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启示?18.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道德修养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论语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事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之人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方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哪种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A. 勇敢B. 智慧C. 仁德D. 财富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过度放纵D. 适度平衡答案:D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哪种思想?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学习态度?A. 只向圣人学习B. 只向书本学习C. 向所有人学习D. 只向自己学习答案:C二、填空题6. “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学而不厌7. “_________,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答案:不患无位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雍也》)答案:人不知而不愠10. “_________,其恕乎?”(《论语·卫灵公》)答案:己所不欲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其哲学的核心,仁包括爱人、克己、宽恕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美德,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石。

12. 孔子如何理解“礼”?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规范。

礼不仅包括外在的礼仪、礼节,更强调内心的恭敬和尊重。

通过礼的实践,人们可以培养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13. 孔子提倡的“学”有哪些特点?答案:孔子提倡的“学”具有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等特点。

他认为学习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学习要有目的性、实践性和反思性。

四、论述题14.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概念,下列哪项最接近其本义?A. 仁者无敌B. 仁者爱人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 仁者不忧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3. 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礼仪和智慧C. 礼仪和勇敢D. 智慧和信义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选择老师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人文主义D. 功利主义二、填空题6.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

7.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学习者的要求。

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9. “_________,不亦说乎?”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肯定。

10. “___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对君子心态的描述。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中庸之道”是什么?12. 孔子如何定义“礼”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13.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如何理解?14. 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15.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孔子对于教育的看法。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17.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请结合实际论述这两种人格特质的差异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8.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请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9.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在当代学习中有何启示?20. 论述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论语三年级试题及答案大全

论语三年级试题及答案大全

论语三年级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填空题1.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学而篇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

答案:要虚心学习,向他人学习3. 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意味着______。

答案:复习旧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二、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请问《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答案:D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勤奋D. 智慧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人、以礼待人等多重含义。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哪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它告诉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四、论述题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着深刻的阐述。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典范,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君子以德为先,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

君子还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同时,君子还应该具有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总之,君子是道德、智慧和仁爱的结合体,是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智慧和思想,将孔子的教诲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论语》十二章细节理解默写

《论语》十二章细节理解默写

《论语》十二章细节理解默写论语十二章细节理解默写简介《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录,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表述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对《论语》中的十二章进行细节理解,并进行默写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思想和道德教诲。

1. 学而篇1.1 篇序"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

" 这句话是孔子的引子,表达了研究的乐趣和重要性。

研究需要不断重复和巩固,才能深入融会贯通。

1.2 范宽之雅章"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孔子强调要审视人们对好坏事物的态度,从中研究和汲取经验教训。

2. 为政篇2.1 卫灵公问于子贡"子曰:君子不器。

" 孔子在这里指出了君子不能只追求实用的器物,而应注重品德修养和言行举止。

2.2 子张问于子贡"子张问于子贡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贡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为政矣。

’" 孔子指出要从政,必须尊重五个美德,即文、义、仁、礼、信,并摒弃四个恶,即暴、悍、伍、忍。

3. 先进篇3.1 有子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 孔子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和谐相处,互相尊重是最为贵重的。

3.2 已仕篇"已仕者:夫婚姻,闻讯之难也。

" 孔子在这里关注婚姻问题,表达对传统守礼和对婚姻合适的敏感。

4. 雍也篇4.1 论语的学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教导学生要注重思考与研究相结合,只学不思则无所得,只思不学则难以实现。

4.2 君子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强调君子要求诸同而能相互尊重包容,而小人则只追求一致而无理解和宽容。

默写练请默写下面几句《论语》中的经典语句:1. 学而时之,不亦乐乎。

2. 君子不器。

3. 礼之用,和为贵。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的练习题

论语的练习题

论语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内涵是什么?A. 个人修养B. 社会秩序C. 政治理想D. 道德规范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3.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勇猛果敢B. 温文尔雅C. 刚愎自用D. 唯利是图4.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三纲”?A. 君为臣纲B. 父为子纲C. 夫为妻纲D. 师为生纲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什么原则?A. 礼的原则B. 仁的原则C. 义的原则D. 智的原则二、填空题6. 《论语》是记录__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7.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________”,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思想。

9. 孔子认为“________”是治国的根本,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10. “________”是孔子提出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有所节制。

三、简答题11. 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12. 解释《论语》中“礼”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孔子是如何强调礼的重要性的。

13.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中庸之道”?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14. 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对当代教育有何启示?15. 根据《论语》的内容,谈谈孔子对于“诚信”的理解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的相关章节,论述孔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7. 《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孝”,请结合具体内容,论述孔子对“孝”的理解及其在家庭伦理中的作用。

18.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以德治国”,请结合相关章节,分析其治国理念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9.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教育”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中的十二章是孔子弟子们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这些章节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学习儒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专项强化练习题来深入探讨论语十二章。

第一章:学而篇1.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描述学习的过程?2. 学而篇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你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第二章:为政篇1.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你认为这些特征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适用?2. 孔子提到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区别?第三章:八佾篇1. 八佾是古代宫廷礼仪中的一种舞蹈,孔子认为八佾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仪式和礼仪?2. 孔子提到了“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礼仪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里仁篇1.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你如何理解仁的含义?你认为仁在现代社会中还有重要性吗?2. 孔子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这种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适用?第五章:公冶长篇1. 公冶长是孔子的一位学生,他在这一章中提出了关于仁的问题。

你如何理解他的问题?你认为孔子的回答是否令人满意?2. 孔子回答公冶长时提到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外貌在评判一个人的品德上是否具有重要性?第六章:雍也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不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 孔子提到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差异?第七章:述而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和而不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和而不同的境界?2. 孔子提到了“君子易事而难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这种境界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容易达到?第八章:泰伯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不重则不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如何平衡权威和重要性?2. 孔子提到了“君子不以言举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第九章:子罕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言行一致?2. 孔子提到了“君子不重则不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如何平衡权威和重要性?第十章:阳货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不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 孔子提到了“君子和而不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和而不同的境界?第十一章:微子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差异?2. 孔子提到了“君子易事而难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这种境界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容易达到?第十二章:子张篇1.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君子不以言举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2. 孔子提到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言行一致?通过以上的专项强化练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学而篇]阅读练习试题

论语》[学而篇]阅读练习试题

2016 届山东省莒县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 (学而篇)阅读练习题班级姓名座号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③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论语•学而第一》)【注】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

②说:通“悦”。

③乐:快乐。

④愠:怨恨,生气。

⑤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

(1)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B.反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论语学而》(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 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

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

有了孝悌,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

论语(学而篇第一)

论语(学而篇第一)
• ①要谨慎对待死亡,如果人都不怕死,那么社会 就会变得混乱
• ②慎终是看自己的未来,而追远是看自己的过去
• 1.10:
《论语·学而》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 之与?
• 原句译文
• 1.10 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 有人和他谈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夫子自 己求得呢,还是人家的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 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得名,所以 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与其说他自己求得这种资格, 不如说是人家主动求他的吧?
《论语·学而》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句译文
1.1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 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有朋自远方来——重视他人的力量、如何面对变化
“君子务本”的核心——搞好家庭关系
• 原生家庭不会决定我们的一生,但会影响我们 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我们能先处理好与家人的 关系,那么“家和万事兴”,这也是君子追求 “仁”时需要经过的修炼。
• 为什么“孝悌”的人很少会“作乱”?
• 很多事情的结果,往往是由我们的微小习惯 日积月累导致的。如果你能和家人、兄弟姐 妹相互友爱,日积月累,性格也差不到哪儿 去。同样地,如果我们现在养成某个好习惯, 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习惯,比如每天坚持走路 半小时等等,时间长了,你会收获一个惊喜 的成果。
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
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福州格致中学高一第一学段语文(学科)日期:2014/10 完成时间:45分钟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1章)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第16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第30章)“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卫灵公》第1章)答: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①,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第2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4章)【注释】①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i )相同,即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

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

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

有了孝悌,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

D.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的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的各种错误。

2.儒家非常重视孝、弟、忠、信这四种品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第5章)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敬事而信”,即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物,信任老百姓。

B. “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 “使民以时”,施政应立足于百姓,充分考虑人民利益,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思想仍是“为政以德”。

2.上面的语段谈的是治国原则,请你说说在下面这段话里,孔子又对执政者提出了什么要求,跟上面语段思想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答: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学而》第6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第7章)【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②文: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人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和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 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第12章)【注释】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

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这就突出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小大由之”是“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所以事事都要讲和谐。

C.从语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到,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2009年福建省质检)(6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14章)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更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第16章)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的思想的理解。

(3分)答: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此切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问》第15章)1.下列各项是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认为,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谐了。

C.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而且能保持骨气,富贵而且能不骄横的人,持反对态度。

D.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贫富”的理解。

答:八、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①。

樊迟御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第5章)【注释】①无违:不要违背礼制。

②御:驾驭马车。

1.下列各项是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极其重视孝道,他认为尽孝要做到“无违”。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C.“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是最主要的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D.孔子所说的“孝”不是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

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第2章),意思是说“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在孔子看来孝悌与政治是相通的,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这话的理解。

答:《论语?学而》答案一、1.C。

2.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思想。

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提出以学习为乐事、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才是君子。

二、1.C. 2.儒家认为人们能够在家中队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面就可以对朋友、对国家尽忠,对朋友守信。

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社会了。

三、1.A(信,不是指信任老百姓,而是指恪守信用。

) 2.孔子认为执政者要带头(先之)、勤勉(劳之),办事不懈怠。

相同的地方就要做事勤勉认真,即“敬事”和“劳之”“无倦”。

四、1.D (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为,并不是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的“道德修养第一,文化知识第二”的观念,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儒家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有么有学问,他的学问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观念。

五、1. B (“事事都要讲‘和’”与下文“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的主张相违背。

) 2.君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事情的看法却不盲目附和: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不讲求原则,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只有“和而不同”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六、(2009年福建质检卷)1.C(①“孔子认为要接近仁道”有误,应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

②“获得生活的满足”有误,获得的应该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2.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不应总是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

在这当前还有教育意义,现在物质比古人丰富了,但也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七.1.C。

(不反对这种人。

) 2.例:人要努力改变贫穷状态,追求富贵无可非议,但须取之有道。

(言之成理则可。

)八.1.C 2.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一切依礼而行,推而广之,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就不会“犯上作乱”。

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孝悌以忠为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