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平面图

合集下载

承德避暑山庄PPT课件

承德避暑山庄PPT课件

避暑山庄门 口的铜狮子
透过避暑大门,可以看到 “澹泊敬诚” 殿
澹泊敬诚殿是正宫的主殿,因为楠木结构,俗称楠木殿。这里是清帝 举行朝贺、大典,接见大臣、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殿内陈设豪华,雕刻精细,楠香馥郁 。
四知书屋
• 过了“澹泊敬诚”殿便是”四知书屋“殿。”四知书屋“殿建 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皇帝临朝前后休息,更衣以及召 见近臣的处所。”四知书屋“原由康熙题名”依清旷’,后乾隆 另题“四知书屋’
松鹤清樾
进门后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 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 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们承德人叫它棒槌山, 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 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 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 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一 般来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 因为承德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到棒槌 山,能活一百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 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
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
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
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
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
如意湖
湖州区之如意洲岛
外八庙
•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 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 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 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 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 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 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 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 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 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 出、雄伟壮观。

承德避暑山庄--论文

承德避暑山庄--论文

承德避暑山庄-----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承德避暑山庄总占地面积554.4公顷,大约是圆明园的1.6倍,颐和园的2倍。

从清康熙42年(1 705)起,经过八十多年的大治营建,形成了包括3组宫殿、1 5所寺庙、50组庭园、73个亭子、10座城门和23座桥闸等在内的庞大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1 0万多平方米,规模在现存古典园林中最为宏大。

基于“江南塞北巧安置,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宫苑建置理念,一方面借鉴西藏都纲法式及其本体形而上的曼荼罗图式在皇家宫苑的规划布局中进行宇宙观的诠释,同时更出于“并以示中华”的取向,在其中有机融贯了阴阳、五行、八卦、九官、太极等哲理;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文化的精蕴,如《尚书》所谓“皇极建中”、“皇受育民”,以及孔子推崇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等等理念,也附会其中,最终演绎为一幅大中国的理想图象,成为当时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

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

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

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

经典园林赏析---避暑山庄

经典园林赏析---避暑山庄

如意湖亭:与环壁隔水相望,建于如意湖西岸,因而得名如意湖亭。这是一座“十”字形小亭,
乾隆定为第四景。芳渚清流自如意湖亭北行,滨湖有一座重檐方形亭,建在天然石崖,即为芳渚清流。 光滑圆润的山岩,系武烈河水千万年冲刷而成。亭子四面临水,十里塞湖,皆倒映入清流之中;岸上 树木丛生,芳草如织。因而,被康熙定为第二十七景。
布局:
1.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 就势。
2.分区明确,景色丰富。
3.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 朴素。
4.苑景区山环水抱,自然 野趣。
5.融南北园林艺术精华, 完美结合。
莺啭乔木位于濠濮间想之东,北依万树园。此处百鸟争鸣,恰似“山中一部笙笛”。为康熙题作第二 十二景。乾隆亦有诗赞道:“山深悦鸟性,乔木早迁莺。”
宁静斋,依山构斋三间,为清帝读书之所。此处环境极佳,清山远映,水绕阶前,幽静悦人。乾隆
定为第三十景,主要在于言志。它缘于诸葛亮的“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 烟波致爽 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 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 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 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 天宇咸畅 暧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 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迭翠 石矶观鱼 镜水云岑 长虹饮练 甫田丛樾 双湖夹镜 水流云在
乾隆三十六景 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 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萍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去檐 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 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矶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
经典园林赏析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2013-11-21
参考资料
广东旅游出版社《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专家带你看建筑:中国著名建筑》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谢谢 !
成员列表
施一帆 王筱吟 卢水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 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 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 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 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 景。
2013-11-21


• •
1.平面格局:江南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 空 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 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境 界。 2.建筑形体: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 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 情生发和延续场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 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 荷花等植物,均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3.尺度空间:江南园林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 次变化十分丰富。 4.建筑色彩: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 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 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 心理上减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

02-课件:清朝的离宫御苑——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02-课件:清朝的离宫御苑——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圆明园 圆明三园在园林与建筑艺术方面成就极高,不但是中国古典园林数千 年悠久传统的继承者和积淀者,同时也借鉴了同时期南北方其他地区 的园林佳作,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图/正大光明(来源:MIT Visualizing Cultures) 参考:贾珺,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_
_


_
_
承德避暑山庄
图/御制避暑山庄诗(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四电 俚 賈 大
面臭 俛 誼 总
成習 恭 傳 薦
成圉 朝 表 為
<
荷林 花記
间 心
x
崇 政
風£ 反 ' M
I花 初易説
<
m
荘 於
.月
錦河 雲成
)
• 芻
4

係 使 大 了 回
書 声 彳
X
有 詩心 S
頃 M而

“鹳
羅藩
<
J
陰岳
了詩汩
布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德避暑山庄
外八庙 环山庄半圆建成,呈众星捧月之势,中央集权的象征。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造园特征:
1. 山水:尺度较大,气势宏伟。 2. 功能:可满足帝王居住、行政、狩猎、游玩多项功能。 3. 建筑:等级高、体量大,装修富丽,类型极为丰富。 4. 宗教空间:多设有儒释道三教祭祀性建筑。 5. 花木:追求高大品种,有许多超出地域限制的珍贵品种。 6. 景区:一般分若干主题景区,多园中园。 7. 写仿:大量写仿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特别是江南地区的风光。

无暑清凉塞外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无暑清凉塞外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无暑清凉塞外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匾额,康熙皇帝御笔亲题。

图/承德市避暑山庄管理处1711年初夏,康熙如往常一样来到热河。

此时,他的热河行宫已建得初具规模,三十六景也都已选定,于是,胸有成竹的皇帝铺开纸墨,大笔一挥,写下“避暑山庄”四个大字,命人悬挂于正宫区澹泊敬诚殿前阅射门的门楣上。

自此,热河行宫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避暑山庄。

福地天成,塞北的自然山水宫苑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修建的起因,肇始于“木兰秋狝”。

那是康熙在距北京350公里处的蒙古草原修建了一座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皇帝都将到木兰围场狩猎,史称“木兰秋狝”。

《热河行宫图》,绘于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年之间,为宫廷画家冷枚所作,再现了热河行宫初创时期的造园格局和中心景观。

图/承德市避暑山庄管理处其时,随皇帝同行的队伍浩浩荡荡,有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成千上万人。

从京城至木兰围场,按照当时的交通方式,要近半个月才能到达。

为解决皇帝及随从沿途的吃、住事宜,清政府便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修建了21座行宫。

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早期的热河行宫,还算不上多么壮观,随着皇帝的来往入住,对热河山形水色逐渐熟悉,看到此地风水甚好,愈加喜爱,逐年扩建、增建。

直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避暑山庄的最后一项工程才竣工,总历时89年。

但凡踏入避暑山庄大门的游客,首先可见康熙为山庄写下的《御制避暑山庄记》,“……川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

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

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

朕数巡江干,深知南方之秀丽。

两幸秦陇,益明西土之殚陈。

北过龙沙,东游长白。

山川之壮,人物之朴,亦不能尽述,皆吾之所不取。

惟兹热河,道近神京,往还无过两日、存心岂误万机,因而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字字珠玑,康熙为我们描述了热河优美的自然风貌,讲明了选择热河修建行宫的原因,又进一步解读了依热河的山形水制建屋造景的巧妙之处。

避暑山庄的设计原理

避暑山庄的设计原理

避暑山庄的设计原理避暑山庄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著名的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的设计原理凝聚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理念,以下将详细介绍避暑山庄的设计原理。

1.依山就势,山水相依。

避暑山庄以避暑山为主要景观,山势峻峭,山体起伏,设计师在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山势,建筑沿着山势蜿蜒延伸,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建筑与山体相互依托,形成了山水相依的景观格局,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增强了园林的整体美感。

2.建筑与自然融合,形成和谐的景观。

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弘扬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艺术,大量使用青砖、灰琉璃,并且采用了传统的黄、红、蓝色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形式多样,有倚山建筑、飞檐雕栏、回廊廊亭等,每个建筑都与周围的景观相呼应,形成了和谐的景观画面。

同时,园林中树木、水景、花草等自然元素也与建筑相互辉映,营造了和谐、宜人的环境氛围。

3.合理处理水系统,形成独特的景观。

避暑山庄的设计注重水系的处理,利用山的地势布置了多处湖泊和河流,在湖泊之间建造了拱桥、廊亭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景观。

水系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使整个园林形成了开敞、宽广的景观视野。

此外,水系还能起到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凉爽的环境。

4.建筑的布局注重层次感与对称性。

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注重层次感与对称性,通过细致的规划将园林划分为多个区域。

主要景点如离宫、翠柳湖、明翠园等都经过严谨的布局,大小建筑相互呼应,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场景。

建筑的布局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美感,还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能够逐渐发掘不同层次的景观,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5.园林中的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

避暑山庄的设计原则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石桥、亭台、廊榭等建筑与湖泊、山水相互辉映,构成了美丽的景观画面。

同时,园中树木、花草等植物元素也与建筑相得益彰,为园林增加了生机和色彩。

承德:看了《避暑山庄图》才懂得一个山庄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签画中城

承德:看了《避暑山庄图》才懂得一个山庄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签画中城

承德:看了《避暑山庄图》才懂得一个山庄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签画中城欢迎订阅“国家人文巡礼”《人民日报》社主管《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人民眼光》栏目承办昨天我们欣赏了清朝宫廷画家徐杨创作的姑苏繁华图,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前辈冷枚所创作的《避暑山庄图》。

《避暑山庄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冷枚创作的国画作品,是一幅反映康熙时期避暑山庄建筑的图样,对于了解避暑山庄的建筑沿革有着重要的图像价值。

(请欣赏《避暑山庄图》全景)避暑山庄中既有北方深邃雄伟的丘壑林木,又有南方秀丽典雅的亭台湖泊。

此画以全景式的写实手法,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避暑山庄整体的华丽景象和壮观气势。

画家采用鸟瞰式构图,房屋、山水、林木层次分明,从南向北逐渐展开。

画面下方是宫殿群,其后是湖泊。

木桥连接的小洲上,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廊掩映在绿树丛中。

画家既运用传统的界画技法,又借鉴西洋画家的透视法,将建筑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且造型准确,用笔工致。

湖面用浅橙、淡绿色晕染,虽未画涟漪,但却给人以波光粼粼之感。

湖泊东侧低岩上耸立的那座仿造宝塔,好像是画家从镇江金山寺移植过来的。

苑中树木郁郁葱葱,伸向远处,为画面增添了清幽宁静的气氛。

画面左右两侧绵延起伏的群山,用遒劲的线条勾勒轮廓,以披麻皴为基干表现其质感,山凹处复以笔墨勾勒、皴擦,于巍峨壮观中又透出几分灵秀。

远山丘壑相连,迤逦苍茫,呈现出一派江山无限的景象。

作品中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亭台、水榭、宫室、高楼,因地制宜,聚散错落,用笔精工,景色秀丽,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

此图既有塞北丘壑林木的深邃苍郁,又有江南园林的清幽典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清冷枚《避暑山庄图》款署:“小臣冷枚恭画。

”钤“臣冷枚”、“夙夜匪懈”二印。

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宣统御览之宝”。

此图以全景式构图描绘了皇家园林的壮观气势。

该作品原为北京故宫旧藏,1949年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

• 分景、隔景 • 分景、隔景是通过分割空间,增加景色的层次,造成园中 的曲折多变,从而使观赏者感觉上好象扩大了空间。在中 国园林中这种‚分‛、‚隔‛往往是通过透空的空廊、门 洞、窗口而使被分割的空间相互渗透,隔而不断,也就是 有隔有通,‚实‛中有‚虚‛。
六.移天缩地在君怀
——建筑美
建筑美
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特色: 一、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 二、单体建筑和建筑群落和谐组合 三、园林建筑与周围园林景观自然融合
泉 各种天然景观素。
空间布局之虚实 • 含蓄—障景
• 障景手法指用建筑或实物阻挡视线起障眼法作用游人往往 望而止步以为山穷水尽。 西部景区
• 渗透——框景、借景
• 框景手法 即以园林建筑物或园墙的窗及门洞为画框,框 入相对的邻景,造成如画的感觉。此外,空窗及漏窗也可 以成为框架,纳入景物。 月色江声为五间 门殿,门南面对 下湖,门内院落 有古人工匠和天 文观测活动塑像 ,向内是静寄山 房等院落现为山 庄古建艺术展室 。这些门框及内 的景色构成一幅 图进行框内观赏 其意境
北枕双峰
• 青枫绿屿北山之巅有双 排柱攒尖方亭,康熙题 名北枕双峰,是康熙三 十六景第十景。其亭南 与南山积雪亭相对,东 与罄锤峰相望,是山庄 东北的制高点,也是山 庄主要借景点之一。是 远借距山庄数十公里以 外的金山和黑山,呈三 者鼎立之势。所以得名 “北枕双峰”就是因一 峰高踞山顶
水流云在
• 位于芳渚清流之北, 与烟雨楼隔湖相望。 为“康熙三十六景” 最后一景。是一座重 檐四角攒顶、四面出 卷棚式抱厦的敞亭。 此亭形制独具一格: 主亭为方亭,四面加 突出的附间。题额由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 俱迟”脱出。
文津阁 文津阁门框有联‚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 ‛门内正对一石洞由假石堆砌而成‚朝阳洞‛诱人深 入之感又有阻挡之意。

承德避暑山庄PPT课件

承德避暑山庄PPT课件
▪ 在这座玲珑剔透的园中之园内,殿堂、水阁、清泉、假山 同门座、小亭、曲廊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相互因借,不旷 不抑,恰到好处
Page ▪ 27
承德避暑山庄
27
Page ▪ 28
承德避暑山庄
28
Page ▪ 29
承德避暑山庄
29
Page ▪ 30
承德避暑山庄
30
Page ▪ 31
承德避暑山庄
31
8
Page ▪ 9
承德避暑山庄
9
二 地图与分区
▪ 宫殿区:现以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分“避暑山庄概况”、“木兰秋
狝武备”、“八旗文物典章”、“帝后轿舆”、“御用瓷器、挂屏、 钟表、玻璃器皿以及各种工艺品”等多项专题陈列,藏品数万件,其 中国宝级珍品数百件,有的是历史的直接见证,有的是价值连城的艺 术品,其中最有趣的是一件康熙帝学习西方数学时使用的“铜镀金手 动计算机”;澹泊敬诚殿前两座硅化木化石更是绝世奇珍。
承德避暑山庄
--恢弘壮阔的皇家园林
目录
▪ 一 避暑山庄历史 ▪ 二 避暑山庄地图与分区 ▪ 三 避暑山庄景点介绍
Page ▪ 2
承德避暑山庄
2
一 历史
▪ 康熙朝时,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清朝军队暴露 出了严重的弱点,八旗兵,昔日那种骠悍勇猛、势不可当 的锐气几乎荡然无存。他们入关30年来,大多驻在全国各 大城市中,“升平日久”,马匹渐不如前,人情狃于安逸 ,新一代带兵的王宫贝勒大都是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成长 起来的,缺乏征战的实际锻炼,庸碌无能,致使战斗初始 屡次失利,在战场上竟然一个人受伤,数十人护送退下战 场。康熙对此十分震惊,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 官兵。于是,康熙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亲自率领八旗 军北上选址。

《避暑山庄》课件

《避暑山庄》课件
通过了解避暑山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 涵和精神实质。
避暑山庄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可以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5
避暑山庄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现状
历史背景复杂
01
避暑山庄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涉及多个朝代和不同的文化影
响,这增加了保护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自然与人为破坏
02
自然因素如风吹雨打、虫蚀等,以及人为因素如游客过多、不
当开发等,都对避暑山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意识待提高
03
部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避暑山庄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缺乏自觉的保护意识。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对破 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修缮和维护
04
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 代表,其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 熙年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集大 成者。
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反映 了清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对于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避暑山庄见证了清朝历史上的许多重 要事件,如皇帝驻跸、处理朝政、举 行重大仪式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 价值。
植物配置
1 2 3
植物种类
避暑山庄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选用适合当地气 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包括松、柏、柳、槐等树 木,以及各种花卉和草坪。
季相变化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实现四季有 景,使园林景观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
空间层次
利用植物的高低、疏密等特性,营造出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的植物空间,丰富了园林的视觉效果 。

承德避暑山庄评析与感悟PPT课件

承德避暑山庄评析与感悟PPT课件

避暑山庄的三大景区,湖泊
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
原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去
象征北方的名山,乃是移天
缩地、融冶荟萃南北风景于
一园之内。蜿蜒于山地的宫
墙犹如万里长城,园外有若
众星拱月的外八庙。
20
3.0 建筑美
Architectural Beauty 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 园林建筑与周围园林景观自然融合

犷风光。
它与南面湖泊区的江南水乡的婉 约情调并陈于一园之内,这种特 殊的景观设计有着”移天缩地在 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即便在 皇家园林中也是罕见的例子。
19
山岳区 占全园三分之二的面积,山形
饱满,峰峦涌叠,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 土层厚而树浓郁,山不高而气势雄。山岳 区正以其浑厚优美的山形而成为绝好的观 赏对象,又具有可游、可居的特点。建筑 的布置也相应地不求其显但求其隐,不求 其密集但求其疏朗,以此来突出山庄天然 野趣的主调。因此,显露的点景建筑只有 四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 锤峰落照——均以亭子的形式出现在峰头, 构成山区制高点的网络。而那些山地的小 园林尤为精彩,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设 计,代表着我国传统山地建筑艺术的最高 水平。如“碧静唐”和“秀起堂”。
及水位高低、堤身宽窄等,都以江南水乡河湖作为创作的蓝本,
设计推敲极精致而又不落斧凿之痕,完全达到了“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境地。因而通体显示出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尺度十
分亲切近人,实为北方皇家园林中理水的上品之作。
16
湖泊区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园 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乃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所 谓“山庄胜处,政在一湖”。这个景区以金山亭为 总绾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作为景区的建筑中心。 金山是靠如意湖东岸的一个小岛,地貌很像镇江的 金山“江上浮玉”的缩影,因此而得名。岛上的建 筑也模仿镇江金山“层包山”的做法:临水曲廊周 匝回抱如弯月,山坡上错落穿插殿宇亭榭与如意洲 上的大建筑群隔水相望;岛的最高处建八方形三层 高的“天宇咸畅”阁,又名上帝阁,即金山亭。

避暑山庄湖区讲解

避暑山庄湖区讲解

避暑山庄湖区讲解
避暑山庄是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的一座皇家园林,是清代乾隆皇帝为避暑而建的,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避暑山庄分为山区和湖区两部分,湖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区位于避暑山庄的东南部,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

湖区主要由万寿山、四合院、船坞、码头等景观组成。

其中,万寿山是湖区的中心,是一座人工山,山上有亭台楼阁,景色优美。

湖区的四合院是清代贵族的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湖区的船坞和码头是皇帝和贵族游玩的地方,可以观赏湖光山色,也可以乘船游湖。

湖区除了景观之外,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例如,湖区的一座小岛上有一座九龙壁,壁上雕刻有九条龙,寓意吉祥和皇权。

湖区还有一些古老的传统活动,如划龙舟比赛、放水灯等,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总的来说,避暑山庄湖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传统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之一。

游客可以在湖区欣赏美景、感受历史文化,同时还可以参与传统活动,体验独特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