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术语

合集下载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
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气血: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气为动力,血
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
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活血化瘀: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
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经络: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气功?
答: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什么?
答: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

气为动力,血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什么是气功的气场?
答: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什么是“活血化瘀”?
答:活血化瘀是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什么是中医经络?
答: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嘘、呵、呼、咽、吹、嘻《六字诀》

嘘、呵、呼、咽、吹、嘻《六字诀》

嘘、呵、呼、咽、吹、嘻《六字诀》嘘、呵、呼、咽、吹、嘻《六字诀》六字诀嘘、呵、呼、咽、吹、嘻六字诀,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以后不少有关古代气功的著作中对此均有论述。

自明代起,六字诀由原来单纯的以练呼为主的静功发展为配合动作的动静功结合的一种功法。

【功法操作】一、静功六字延寿诀1.肾吹气法坐式,双手抱膝同时曲膝,全身自上而下自然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先静坐数分钟,然后口吹鼻吸,吸时须令气满,然后徐徐吹出令其尽,反复行之约20~30分钟。

在双手抱膝时,使小腹部压力增大,当吹气时小腹又用力收缩,将气吹出,同时横膈也在随之升降。

2.脾呼吸法坐位卧式均可,先安静一会,同时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然后撮口唇而呼,如此练习20~30分钟。

3.肝嘘气法坐式卧位均可,先默坐宁神,排除杂念,然后嘘气,同时睁开双眼。

嘘气时两侧胁肋小腹收缩。

如此练习20~30分钟。

4.肺呬气法坐式卧位均可,先放松全身,排除杂念,目然呼吸,默坐宁神。

然后双手上擎,呼呬气。

口四气时,胸部用力收缩。

如此练习20~30分钟。

5.心呵气法坐式或站式均可,先默坐片刻,排除杂念,宁心安神,全身从上至下放松,然后双手交叉过头,举手即呵气,手归回原处时吸气。

呵气时,可使膈膜上提,胸部用力。

如此练习20~30分钟。

6.三焦嘻气法卧式,先静心宁神片刻,然后嘻气。

嘻气时,胸腹上下均往内收缩。

二、导引六字诀1.嘘字练法身体直立,两脚相并,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两脚跟抬起,躅趾抓地,两眼睁开远眺,吸气时默念“吸”,呼气时默念“嘘”。

2.呬字练法两脚平行,身体自然站立后,两膝微屈,身稍前倾,腹肌放松,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两手掌心斜朝上,置于额上约1~2拳距离。

吸气时默念“吸”,呼气时默念“咽”字。

3.呵字练法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宽,两臂从身侧举过头,两腕于头顶交叉,同时吸气默念“吸”,然后两膝缓缓微曲,手从身前徐徐下降至小腹,同时全身放松,呼气并默念“呵”字。

中医知识:气功

中医知识:气功

中医知识:气功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

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

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

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

而"气"的流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

心理生理学、病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的定义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1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1

鹤翔庄气功口令词第一节六方和合预备: 两脚成小后八字,略宽于肩,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舌抵上颚,似笑非笑,双目平视,心澄目洁,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转掌心向后,以肩为轴,两臂从胸前缓慢扬起,掌指上翘成90°,柔力收推三次,收- 推、收-推、收-推。

松腕展翅,两手分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成90°,柔力收推三次,收-推、收 -推、收-推。

两手放平,从体侧缓慢下落,转掌心向后,推至45°,同时将脚跟提起,转腕折翅,两手从腋下掏出甩向前方。

十指放松向前平伸,棒气似球,缓慢托起,将气贯入百会穴。

张臂开胸,肩臂成六边形,略停。

十指交叉,翻掌向上,以颈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左松肩、右松肩,上拔颈椎。

以胸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拔胸椎。

以腰椎为轴,左右松动双肩,上下抻腰椎。

两腿直立,两臂夹头,以腰椎为轴,躯体向下俯落,先中间通地合阴一次,松腰,左脚前通地合阴一次,松腰,右脚前通地合阴一次,松腰,松手。

体重右移,绕手在下丹田前抱球。

两手抻气,左脚向左前方45°迈出,双目注视劳宫穴,将头转正,左手向百会穴贯气,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外推,内收。

右脚向右前方45°迈出,右手向右前方扬起,双目注视劳宫穴,将头转正,右手向百会穴贯气,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

调正右脚,翻掌外推,左脚跟上半步,内收在下丹田前抱球,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收拢,距小腹两厘米时,经两胯从体侧放下。

第二节柱地通天预备: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

引丹田气经会阴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经两肩两臂至两手劳宫穴。

掌心相对,以肩为轴缓慢扬起,与肩平,转掌心向下,变剑指,展翅,两臂成一字形,左右通臂三次,左、右,左、右,左、右。

抻成一字形,变单顶指,变阴掌,展翅,观天。

合翅,与躯体成20°时,转掌心向后,转腕折翅,从腋下掏出甩向前方。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着,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着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着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着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自发地习练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的人仍然数不胜数;六字决的练法有很多种,目前最流行的有三种: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六字决”,马礼堂创编的“马礼堂养气功六字决”及根据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而创编的“孙思邈六字决”;一、起势1、预备势: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二、嘘字功调治肝胆1、发音:嘘,音虚Xū,为牙音;口型为两唇微合,嘴角后引,舌后部稍抬起,上下槽牙间有微缝,槽牙与舌头两边也留有微缝,呼气吐字时,气主要从上下槽牙的两边与舌头的缝隙间缓缓吐出;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槽牙处;气流振动源是指呼气发音吐字时气流遇到阻击而产生振动的部位;气流在此产生的振动会向外及向内传导,向内传导时某些口型的发音会使某一脏器产生共振;如按照上述口型发音时气流在上下槽牙两边产生的振动会引起肝脏产生共振,并激发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促进肝脏及肝经气血运行,排出病气、吸纳真气,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出声声带不振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为单纯振动,我们可将这种振动称为清音;但在吐字出声时,由于声带首先产生振动,然后才是如上所说的气流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实际产生的是混合振动,因而古人将出声时的发音称为浊音;对于浊音的效果古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浊音的作用重在泻,清音的作用重在补;吐字发声时会需要更强的气流来带动声带,更强的气流会加大排泻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浊音的效果不如清音,因而主张练习六字诀宜用清音,即吐字不发声;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发声时更容易体会得到,因为这时没有声带振动的干扰;练习发音时细心体会气流振动源有助于矫正口型和发音准确;六字气诀六字真言见附录五将气流振动源称为发音着力点,要求在练习六字气诀时也要细心体会发音着力点;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微屈膝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手指自然伸直;然后两脚大趾抓地,吐气发嘘字,两眼圆睁,两手上提至胸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趾甲后内侧进入肝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肝脏;继续呼气吐字,两臂向上及左右展开,两手伸直,肝及肝经中的病气随两手展开之势向外排出;呼气尽,闭眼,缓缓吸气,两臂内收,两手向下捋胸部至小腹部,再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膝下蹲,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自然下垂后,两手收回脐部,抱太极按于肚脐,稍事休息;呼吸自然,也可意守丹田,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可做六次呼吸后,再练下一字;4、动作特点:肝属木,喜升发、条达,故嘘字功动作向上、舒展;5、作用:嘘字功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目疾、胸胁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并可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三、呵字功养心降火1、发音:呵,音喝Hē,为舌音;口型为两唇张开,舌尖抵两齿,舌体抬起,呼气吐字时气从上腭和舌面间缓缓吐出;2、气流振动源:在舌根部;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呼气,屈膝下蹲,两掌外分、再靠拢两掌小指、无名指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如捧物状,两掌高约与肚脐相平;再吸气,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曲肘,两掌捧至胸前;接着两掌转成掌心向内,指尖向上,两中指尖约与下颏同高,再两肘外展至约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指背相靠;然后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吐气发呵字;两掌下插至约与肚脐平时微屈膝下蹲,吸气,旋掌使掌心向上,同时两掌外分,再收回腰间;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按、外分后收至脐前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心属火,因心火宜降不宜升,且手少阴心经出于心中而下行,故呵字功的特点是两手捧掌上提至胸后即翻掌下按,使心肾相交,心火下降温补肾水;5、作用:呵字功降心火,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等心经疾患;四、呼字功调整脾胃1、发音:呼,音乎Hū,为喉音;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体放在中央稍微下沉,呼气吐字时气流从喉部经撮圆的唇部呼出;2、气流振动源:在喉部;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下落置于两腿前,手心向内;然后两脚大趾抓地,起身呼气发呼音,两手上提至腹上部脾,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端进入脾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脾脏;然后左手缓缓上举至头顶,用力上举,右手下按附应注意力始终在左手,脾中病气随两手上举下按而排出;而后舌抵上腭吸气,左手下落、右手上提至腹部,同时翻掌心向上;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腿前,手心向内;然后吐字起身,两手上提,再右手上举、左手下按附应,要领与前相同,只是两手上举下按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六次;做完后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因脾气宜升不宜降,胃气宜降不宜升,而脾气升为主导,脾气升则胃气降,故呼字功的特点是一手用力上举,一手下按附应;5、作用: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五、呬字功润肺化痰1、发音:呬,普通话读音为戏,俗音读丝,粤语读嘿,吴语读戏,唐韵也读戏,六字诀标准读音正宗读音为戏,本六字诀读为戏Xì,为齿音;口型为两唇和牙齿稍微张开,舌抵下腭,呼气吐字时气从门牙缝隙间吐出;呬为六字诀中唯一一个降调发音的字,因练六字诀呼气发音要拉长,故练习时呬发戏音时实际发出的音介于戏和谢之间,所以有的六字诀认为呬发谢音;谢音、丝音也为齿音,故发谢音、丝音对肺也有保健治疗作用;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门牙;注意呼气吐字时两唇和牙齿不能张开太大,否则发出的音不是戏或谢,而是夏,就成喉音而对应五行的土即五脏的脾了,这就不符合六字诀呬为齿音对应肺金的基本原则了;马礼堂六字诀关于呬的发音,有的资料介绍发夏音,有的资料介绍发谢音,但都要求口要张大或开口张腭,如此实际发出的音都为夏音,视频资料所发的音也为夏音;读者应以此为鉴,防止发音出错;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腿伸直,两臂上提外展至两臂侧平举,再用力扩胸展臂,两手自然伸直,深吸气;而后呼气发呬音,两臂前摆内收至前平举,两手自然弯曲;肺及肺经中病气随呼气吐字、摆臂而排出;再吸气,两臂外展至侧平举;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内收至前平举后收回腹前,两手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肺吸入清气而主全身之气,肺气纳入及肺内浊气排出由呼吸完成;故呬字功的特点是两臂外展扩胸、深吸气以吸入尽可能多的清气,再呼气使肺内浊气从口排出、吐字摆臂使病气沿手太阴肺经从大指末端排出;5、作用:呬字功可以清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六、吹字功补肾益脑1、发音:吹,音炊Chuī ,为唇音;呼气吐字时两唇先稍撮口,舌尖轻抵上齿内侧,再变至轻抵下齿内侧,两唇稍后缩,舌微上翘并微后收;2、气流振动源:在两唇;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伸直移至股后,手心向外,同时屈膝;然后起身,足五趾抓地,呼气发吹音,两手经身后上提内收,沿脊柱上提至肾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小趾下进入肾经,穿过脚底从腿内侧进入股后沿脊柱上行入肾;两手再沿肋部前移上提至胸前,掌心向下,接着两手下按至下腹部;而后吸气,两手沿腰部后移,手背向内按于两肾,再屈膝,两臂在股后自然伸直,手背向内;重复上式,做六次;收势自呼气发吹音后,两手收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肾属水,宜补不宜泄;故吹字功的特点是导引动作由身后而至身前,由下而至胸部,使肾水上升而滋补心阴,涵养心阳;导引动作再由胸部下按,使心火下降而温补肾水,滋阴扶阳;5、作用:吹字功可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萎、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七、嘻字功理气通络1、发音:嘻,音西Xī,为半舌音;口型为两唇及两齿先张开,舌体抬起使舌居中,发音时两唇及两齿闭合呈微张,两唇后缩,气流经舌尖到门牙后排出;2、气流振动源:在舌尖和门牙之间;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同时微屈膝下蹲,两手自然下落于体前,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接着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臂呈弧形,掌心斜向上;然后呼气吐嘻字,曲肘,两手经面前收至胸前,两手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接着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掌心向外,指尖向下;呼嘻字的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手无名指端进入三焦经,随两手内收、下按之势经过臂、肩部进入胸部,再向下到达下腹部;如此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落、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后,两手收至胸部,相叠按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三焦实为脏腑的总和,有的观点还认为三焦还包括头部及四肢;故嘻字功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双手上举、下按,全身舒展;5、作用:嘻字功通手少阳三焦经,而手少阳三焦经又交于足少阳胆经,因此嘻字功不仅可以调理三焦,而且还可以调治胆经及胆囊疾病;此外,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而嘻字功还可调理全身之气;嘻字功可治口苦胸闷、恶心呕吐、腹满膨胀、气短声微、腹痛肠鸣、腹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遗尿等少阳经疾病;八、观照丹田固本扶元接上势,两腿微屈,两眼微闭,舌抵上腭,两手抱太极按于肚脐,意守丹田;吸气,稍用意提肛收阴如憋大小便状,意想气入丹田,吸气后稍停再呼气,呼气不用意念,全身放松即可,也可自然呼吸;有时会感到呼吸停止,很久都不感到憋气注意不要特意憋气延长呼吸,要顺其自然,或呼吸极其微弱,甚至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存在了,或自己的身体扩张到了整个宇宙;遇有这种情况不必紧张,这是练功达到一定境界的象征;若能经常并长时间达到这种状态,则是达到了与宇宙共呼吸的天人合一境界,可吸收宇宙能量,开发潜能,使身心得到修炼,创造生命奇迹;静炼最好5分钟以上,但不宜超过30分钟;也可意守丹田,数息默数呼吸次数,也可只数息不加意念,数息36至180次;采用何种方式,以自己感觉适合为宜;如若口有津液,将津液吮至舌根,咽入丹田;观照丹田可养气培元,调治全身疾病,益寿延年;九、收功默念收功后,轻柔肚脐,顺时针转六圈;两手里外位置交换,再逆时针转六圈;然后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同时慢慢睁开双眼;再两脚尖分别点地,脚以脚尖为中心顺时针转六圈、逆时针转六圈,收功;收势可进一步调理气机,从功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十、注意事项全套功法可整套练习,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单练某节或几节;不练观照丹田收势可直接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慢慢睁开双眼;动作要始终保持缓慢、舒展圆滑,呼吸均匀细长而不憋气;炼六字诀意念不要太强,稍加用意即可;在正式练功前可以先进行发音练习,细心体会每一个字的发音振动源着力点;体会发音振动源有助于准确发音;正确的发音和准确的口型是练习六字诀的关键,通过正确的发音及口型而产生的气流及其振动可以激发相应脏器产生共振,并疏导、激发相应经络,扶正祛邪,排除病气,意念只起辅助作用;动作也只是辅助作用,因而练功时不必过于追求动作规范,但要做到发音及口型正确;口腔内不同的部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部位就是着力点振动源;体会着力点不是要练功者用力发音,而是要在练习中逐渐体会到这个部位,自觉感受这个部位,以保证发音的准确和内脏的和协共振;六字诀也可以坐炼或卧炼而不加动作;坐练时盘腿而坐如图单盘即可,也可自然坐于凳子上,两手扶膝或放于腿上,两眼微闭;坐炼及卧炼不加动作时吸气应深吸气,并意想气入丹田;因只练呼气会在排病的同时排出脏气,久练会伤气,深吸气意想气入丹田可补充体内真气,并可扶正固本,即练功应注意吐纳并用;站炼时辅以动作除可辅助气的运行外,尚有锻炼肢体的作用,强身健体的效果更好,故站炼时应加以动作,但不必过于追求动作的规范及套路;如稍有空闲或有不便,可根据需要只练一二个字,也可只呼气发声或默念,姿势不限,吸气意想气入丹田而不再加其它任何意念和动作;吐字出声会增加外泄强度,治疗实病应出声,虚病不出声,保健练功不出声;初练需发音出声,以使口型及发音正确;熟练后可以根据需要只缓缓呼气而不出声,即声带不震动,只能自己听到气流呼出之音;健身练功重复次数六次左右即可,不必刻意正好六次,以免过于注意次数而影响练功效果;春、夏、长夏从小暑到立秋的时段,即暑期、秋、冬宜分别加练嘘、呵、呼、呬、吹字功十八次,也可不同季节单练相应功法;脏器有病或有相应症状,应加练或单练相应功法,此为练功一遍,保健练功或较轻的病症一天练一遍即可;较重病症每天可练两遍,最好早晚各一遍,严重病患可中间再加一遍,以使疾病得到较快回复;功法熟练后,不必再着意于动作及呼吸,顺其自然,动作与呼息浑然一体,气随意行,人在气中,病气自排,元气自盈,妙在其中。

练功的吸气、呼气、屏气、提气、沉气和息气。

练功的吸气、呼气、屏气、提气、沉气和息气。

练功的吸气、呼气、屏气、提气、沉气和息气。

武术运动的呼吸与正常呼吸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根据动作的快慢、高低、起伏、跳跃、刚柔、发力等,与之相配合的呼吸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

呼吸的主要方法有:吸气、呼气、屏气、提气、沉气、息气等。

其中,行拳过程中一般是深吸气、浅呼气、总的是吸气多呼气少。

而提气、沉气、屏气等都是在呼与吸的基础上演变的。

吸气武术中的吸气可分为两种,即:深吸气、浅吸气。

深吸气是深而长的吸气,用最大限度,使肺胞中充气,配合意念,气往小腹中聚集,同时膈肌收缩,吸气以鼻腔为主,可口鼻并用。

如果深吸气运用的好,可使行拳中呼吸不乱,从而使拳法流畅,快慢相间、动静相宜、节凑清晰。

浅吸气是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吸气,因为这种吸气短促不可能深而长,所以称之为浅吸气。

浅吸气是以鼻腔为主,也可口鼻并用,浅吸气可按照套路的节凑进行。

呼气武术是攻防意识为主体的形体运行,它的招式必须由力量来体现。

为了达到发力顺达协调,一般采用呼气的方法来配合。

呼气配合发力像弹踢冲拳、弓步冲拳、踹脚等动作尤为突出。

除发力时用呼气来配合外,在行拳过程中作为换气时的呼气也有它的规律,一般用短促的呼气方法。

不论是发力还是换气所采用的呼气,必须用鼻腔进行,而不同之处,配合发力的呼气是由鼻腔喷出,气流大而短促,而且可以发出响声,而换气时的呼气则是短促平稳。

提气提气,是指瞬间吸气后屏息,使胸腔固定,与躯干相对地成为一体。

所谓“提气”,不是把气提到胸室,而是在“紧腹”的同时,把气提到胸室与腹室之间,通过鼻孔进行呼吸,它不因气之下沉而放松了对腹部的收紧,更不因气吸满而憋气,并使全身发僵,从而起到提高身体重心的目的。

吸气后使气流自下往上升,同时配合意念,将意气聚集在膻中穴部位的胸腔深处。

通过吸气和意念配合,可使膈肌收缩,气流向上冲腾和蹬地跳跃的发力方向一致,从而有助于“内外合一”、“意气合一”的协调发力,有肋于凌空而起,提高跳跃高度。

沉气沉气是武术运动中最重要的用气方法,在下盘动作时沉气还能降低重心,俗话说“气沉则根基稳,气定神不乱”,同时它还能有效地克服或减轻气喘,并能增强体能提高人的抗击打能力。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

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

健身气功名词解释

健身气功名词解释

健身气功名词解释
健身气功是一种结合了身体运动、呼吸调控和心理意念的综合锻炼方法,旨在提升身体健康、调整情绪和增强精神力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身气功名词的解释:
1. 气功(Qigong):气功是中华传统医学和文化中的一种身心健身术,通过调整姿势、呼吸和心理意念,来调节和提升身体的能量(气)的流动,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2. 太极拳(Tai Chi):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被广泛用于健身和养生。

太极拳融合了柔和流动的动作和配合呼吸的调控,既可以用于锻炼身体力量和灵活性,又可以调节身心平衡。

3. 养生功(Health Preservation Exercise):养生功是一种注重保健养生的健身气功方法。

通过特定的体位、运动和呼吸技巧,帮助调整和平衡身体的能量和功能,达到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水平的效果。

4. 五禽戏(Five Animal Exercises):五禽戏是源自古代中国的一种养生健身功法,模仿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来练习,旨在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和内外平衡,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机动性。

5. 丹田(Dantian):丹田是气功练习中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体腹部特定
的穴位,也被认为是体内能量(气)的集中和储存之处。

在健身气功练习中,注重于通过呼吸和调意将能量集中和储存于丹田,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精神力量。

这些名词是健身气功练习中常用的术语和概念,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了解和学习健身气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

即:松、静、自然。

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

静是排除杂念,情绪安定。

自然,是呼吸、动作纯任自然,不憋气,不用力呼吸,动作轻松舒适自然大方。

姿态端正,两足平站开立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虚腋,沉肩膀坠时,目平视而反观,屏息体会脉搏之跳动,待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驰,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轻微摆动,松弛如肉之欲坠。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就吸气时引天空之清气,进入肺中,胸部扩张压迫横膈膜下降,则小腹自然隆起。

本功法先吐后纳。

以念字为吐,呼气尽。

呼气时,开口读字用提肛收腹缩肾之力压出各脏腑之浊气。

初练时,为了调整口型,可发出大声音,待把口型练熟能调动内气时,则呼气读字诀,吐气如微风习习不使耳闻,这一点很重要。

待该经络中之浊气全部吐尽,则两唇轻闭,舌抵上腭,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气开始吸气的过程,横膈膜随吸气之势向下扩张,小腹隆起,吸气纯任自然。

吸气尽可用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气读字,每个字连做六次后,做一次调息。

练六字决,吐气时任其自然,足踵不着意,只用吐浊纳清调整气机,通任督二脉,也叫吐纳法。

3.各读字、口型的练法。

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2013-01-1712:13:39|分类:康健人生|字号订阅以六个字的读音与意守、体势相结合进行呼吸锻炼,以调整内脏功能为主的气功功法。

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

本法始见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尔后历代养生文献多有记载。

南宋时期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此功法有较详细的记述。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着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当时着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气功八式三宝气功(五步通灵术)

气功八式三宝气功(五步通灵术)

气功八式三宝气功(五步通灵术)气功八式三宝气功(五步通灵术)身如莲花气功八式是拳术的气根奠基功,也为功术中的各类功法奠定气根的基础,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达到"以气助力",最终达到气与力合,当然也十分有利保健。

三宝气功指三种不同本质的气功,即气血经络型的五步通灵术、动植物性神经型的柳树桩和腑脏间隙型的五脏旋。

为三种独立、各自成套的保健性气功,对内修与内壮、通达经络与血脉万分有益,是少北武术中主要的自我医疗性气功。

一、气功八式练法气功八式为单练功,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练几式连接成套的锻炼。

(一)开合1.功法自然站立,两腿叉开,足尖扣地,舌抵上腭,闭目内视,叩齿凝神,鼻呼吸,平心静气,意守劳宫1-2分钟。

两臂逐渐由下垂,向前提与腹部相平即可,两手手心相对,指端朝前下方,两手相距二十厘米,每当吸气时,两手略外拉,使两手远离,每当呼气时,两手略内收,使两手靠,近一些。

2.意念本功意念就是意守,异常重要。

在两,手随吸、远离、靠近之际,全神贯注意念两手是在吸引,两手远离时费劲,靠近时两手自然吸靠。

行功半小时为有效功。

3。

功能促进人体的内能转化成生物场能,由手掌中的劳宫穴及五指外放。

(二)疏发1.功法自然端坐椅上,闭目内视,舌抵上腭,全身懈力,鼻呼吸,凝神,意守上星穴(额头正中,人发际约一横指)。

第一步:两臂逐渐上提,两手手心的劳宫分别对准本侧眼睛,离眼约五厘米,每当呼气时意念两眼也放气,并被劳宫穴吸引进入臂、肘、肩,散于后背,每当吸气时,意念由背后至肩、肘、劳宫流出一股气被眼睛吸入。

按上述反复行功,达两眼有热感,劳宫穴略有麻感,接练第二步。

第二步:左手掌下移,似托下颏,同时右手劳宫穴移向左眼,五指朝下作挠状,并由左眼向头上如以指理发经头顶至右耳后,同时左手劳宫穴移对右眼,此时右掌平转似托下颏,左手五指朝下作挠状,并由右眼向头上如以指理发,经头顶至右耳后,并平转似托下颏,同时右手劳宫穴再移向左眼,如此左右手臂交叉行功,本步可不用意念。

六字诀气功

六字诀气功

六字诀气功中医世界│首页•治病的六字诀气功:肝脏:发“嘘”音(需,ㄒㄩ),(治肝与胆的疾病)心脏:发“呵”音(喝,ㄏㄜ),(治心与小肠的疾病)脾脏:发“呼”音(忽,ㄏㄨ),(治脾与胃的疾病)肺脏:发“呬”音(四,ㄙˋ),(治肺与大肠的疾病)肾脏:发“吹”音(炊,ㄔㄨㄟ),(治肾与膀胱的疾病)三焦:发“嘻”音(西,ㄒㄧ),(治三焦与心包的疾病)•鼻子吸气,嘴巴徐徐吐出。

吐气时嘴巴要做出六种声音的嘴型来吐气,但是不能发出声音来。

也就是,心中有声,嘴巴无声,吐气要细长缓慢,不能让耳朵听到这六种发音。

•为什么气功总是讲求呼吸要细长缓慢?因为放慢呼吸可以减缓脑波的频率,使脑波从激情的γ波(30-60Hz)降到警戒紧张的β波(12-30Hz),然后再降到安静放松的α波(7-12Hz)。

(注:1Hz=每秒振荡1次的频率)。

据研究,呼吸速度如果降到每分钟低于8次时,脑下垂体就开始完全地分泌。

如果再降到每分钟低于4次时,松果体就开始作用,身体也逐渐进入冥想状态。

这些腺体分泌量的增加意味著身体自癒力的提升。

•如果是在室内练功,空气一定要流通,不能密不通风,否则吐出的废气无法消散出去,新鲜的空气也无法补充进来,整个房间臭气弥漫,自己吸自己的废气!如果觉得寒冷,不妨穿长衣长裤。

•可以配合十二时辰练习。

例如:依照上表可知,23~03点,最适合练习“嘘”字吐气法。

不过,我们不可能在吃饭睡觉的时间也练习,所以,有些时辰所对应的六字诀,只好利用其它时间来练习了。

•可以依五行顺序练习: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三焦(五脏通练)•可以依四季加强某个脏器的练习:肝(春),心(夏),脾(长夏),肺(秋),肾(冬),三焦(四季通练)。

•可以针对生病的脏腑加强练习。

例如:心脏不好,平时就勤练“呵”字吐气法。

•气功大师马礼堂的看法: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

道教气功口诀和入门心法

道教气功口诀和入门心法

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世伟丈夫。

日月同明永永存,乾坤并老壮玄都。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倒置颠。

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心诚则灵,信则灵。

气功定义:气功是一门研讨人体在特定意念主导下,进行身、息、心自我调练,通过淡泊虚无、导气益真以达到看病、保健、调能、延年意图的办法和理论的科学。

气功,古人称扶引、吐纳、练气、静定、参禅、炼丹、摄神、养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朴归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为内在及宗派习气而改易。

如今,它以涉及到今世的人体科学、医学科学、健身科学、古今哲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武技学、精神学以及宗教、历史、国防、杂技等多方面范畴。

气功最基本的意图便是强身健体,进一步的意图便是济世利人。

《黄帝内经》云:正气常存,邪不行干。

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训练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

咱们道家文明中最主要的思维是:盗六合,夺造化,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意图。

道家养生重三宝。

三宝者:精、气、神也。

道家长生法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向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资料。

精气神三者是彼此关联、彼此转化的,三者是不行分割的主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

气功训练归根结底便是这个根本。

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

一、练功要有三心———恒心、诚心、决心。

二、练功要具备三个条件————松、静、天然。

三、练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形正则息调,息调则心静。

练功的关键在于调心,静便是练功,恍恍惚惚的虚静态即为气功态。

致虚极,守静笃。

长生无妙药,只在一静中。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定是深度的入静态,慧是可以洞彻世界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彻大悟。

静,是练气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气功发生超凡能力的必修手段,无论什么功法最终都要归结到“静”上。

心中无物为虚,想法不起为静。

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太极气功十八式

太极气功十八式

太极气功十八式1.起势调息2.开阔胸怀3.挥舞彩虹4.轮臂分云5.定步倒卷肱6.湖心划船7.肩前托球8.转体望月9.转腰推掌10.马步云手11.捞海观天12.推波助浪13.飞鸽展翅14.伸臂冲拳15.大雁飞翔16.环转飞轮17.踏步拍球18.按气平气第一式:起势调息姿势: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或稍宽些;上体正直,眼睛向前平看含胸拔背,两手自然下垂。

动作是:(1)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稍高于肩,手心向下,同时吸气。

(2)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膝关节弯曲150 度左右,注意不要超出脚尖),两手轻轻下按,直到肚脐平,掌心向下,同时出气。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下垂,手指自然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之间,臀部下坐不可后突,两臂下落,随身体下蹲动作协调一致。

意念:排除其它杂念,开始练功,全身放松,人像喷水似的绵绵不断地上下升落。

呼吸:两手上提,全身上升时为吸气,全身下落时为呼气作用:通过身体上升下降,发动真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人体之气像为微波荡漾似的在全身运行,特别对高血压、心脏病和肝炎等患者能起治疗作用。

练习次数六次(一呼一吸为一次)。

第二式:开阔胸怀姿势:接上式动作。

(1) 将下按两手平行上提至胸前,膝关节逐渐伸直,把向下的掌心改为掌心相对,平行向两侧拉至尽处,做扩胸动作,同时吸气。

(2) 将两侧的手平行向中间靠拢到胸前,将两手掌心改为向下,在下按过程中屈膝,同时呼气。

要点:两手臂伸直至胸前时,人就逐涟站立,两手下按时人才开始下蹲。

提与站、按与蹲、呼与吸等对作,要注意连贯、协调。

意念:胸怀开阔,像站在高山上,目光远视,高瞻远瞩。

呼吸:手往上做扩胸动作时吸气,手往里收并往下时呼气。

作用:治疗肺气肿、心藏病、气急、心跳、胸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疗效。

练习次数六次(一呼一吸为一次)。

第三式:挥舞彩虹姿势:接上式动作。

(1)将下按两手平行上提至胸前,这时膝关节逐渐伸直,两臂伸直,两掌心向下,同时吸气。

止息 气功学术语

止息 气功学术语

止息气功学术语气功学术语。

指练功到一定程度,杂念已无,呼吸深长细匀,似有似无的状态。

为佛家气功“六妙法门”中的功法进展层次之一。

“息心静虑。

名之为止。

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

而定犹未发。

若心依随。

则微有起想之乱。

澄渟安隐。

莫若于止。

故舍随修止。

是中多用凝心止也。

凝心寂虑。

心无波动。

则诸禅定自然开发。

故以止为门”。

(一)止息修炼方法关于止息的演练,历来说法不够明确,也有不一致之处。

一般常把它等同于“止观法门”中的“制心止”,即从心的本体入手制止其活动,使其渐渐泯然入定。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止息是从“息”下手“止”的,不可离开息来谈止。

它应包含三层意思:一、心止于息。

此时心不“数”不“随”,而是借息的一出一入的规律性运动而促使心停止活动。

二、心止于小腹。

练随息时,心随吸气进入小腹,心随呼气从小腹经鼻腔排出体外,小腹已经同呼吸和意念活动建立了条件联系。

练止息时心虽不随息,但可利用小腹和息的条件联系,来使心止于小腹并且觉得好像是小腹在一吸一呼。

这是借息的出入来维系“心止”。

三、心化于息。

开始时心止于息,自我意识有意制止心的活动,但实际上制止心的活动本身仍是心的一种活动。

随后要让心融化于息中,真正停止活动,并且还要连息也忘掉,这样才算真正入定。

隋·智凯的《六妙法门》中没有谈到心止于小腹﹔明·袁黄的《静坐要诀》则把止息等同于“制心止”,也未提心止的部位;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中才提出止息是“把一个心,若有意若无意止于鼻端。

”但从练功实际看,止于鼻端较难控制,如演练不当,很易引起中枢神经兴奋。

藏密气功的“金刚数息法”为藏密气功的基本功法,也是修气脉初学之方法,此法有数随止观还净六步,其主要精神同六妙法门是很相近的,可能同出一源,而在实践中形成不同的功种,金刚数息法对“止”法的说明是:“进观吸入之气住于脐间”。

住于脐间较好控制不易出偏。

参照金刚数息法的练法,六妙法门的止息也应止于小腹为好。

(二)止息的生理变化止息状态出现在数息与随息之后,是六妙法门的第一个正功。

入门(严新老师气功修炼语录系列)

入门(严新老师气功修炼语录系列)

入门(严新老师气功修炼语录系列).txt31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

严新老师气功修炼语录系列②:入门"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入门引路需口授,需要口传心授"。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正的气功的教法,在于有相当气功功力的师父给弟子,给愿意学功的人加上一些气功的外气,或者叫做其它的什么名词,如能量、信息等等。

通过加功,使人身体发生一个特殊本质的变化,以前叫"点化"。

《高功重道德》练功夫要注意方法,但没有一个自始至终都不变的方法,贵在精一,重在微妙,是入门之事。

《八十字要旨》不管什么方法都行,高功夫师父点化时是没有方法的。

《八十字要旨》正道的或者是歪道的都行。

不要轻易否定歪道的。

各种功法开头都说不清楚,最后才见功夫高低,才见功夫效益。

开始时没有定法,什么方法对你最适应,反应最好、最舒服的或是最不舒服的都是你适应的方法。

《八十字要旨》大概有这么两个原则,就是说从最舒服的或是最不舒服的入手。

《八十字要旨》练功要打基础。

开始时没有定法,什么方法对你最适合,反应最好,最舒服或者最不舒服,就从什么方法入手。

以后要以采用我讲过的四步方法,即清病症,定模式,筑基,基平建鼎。

平常人要以根据这个来衡量自己的基础功打好没有。

打基础的时候,要始终注意掌握不急躁,要排除杂念,练基础功的时间、地点都不能间断、变换,否则要完全重来。

有人说筑基百日,并不是说一百二十天的,也有十个月的。

这也要看你自身的反应。

《八十字要旨》入门时每个人要掌握一种方法。

正所谓"贵在精一,重在微妙"。

入门以后,可以灵活变通,吸取众家之长。

老师傅都讲:"法无定法,万法归宗。

"归宗,要归在掌握练功的基本原理上。

一般来说,是松、静、自然;调心、调息、调形;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等。

气功名词解释

气功名词解释

气功名词解释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与大周天之分。

小周天路线是任督两脉;大周天路线是人身24经脉与奇经全通。

仅仅是感觉到气在身体内运行,称之为经络周天;内视到经络、穴位及内光、内景,才能说真正是周天路线通了,这称之为丹道周天。

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开发出人体潜能,并最终觉悟到“炁”的真谛。

2、【内视】:练功者将思维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直到能“看”到各种图像,称为内视,医家称之为“返观”,俗称“开天目”。

内视得好的还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

3、【静功】: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

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

所有这些过程均称为“静功”。

静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人体功能。

4、【盘坐】:这是静功中常用的姿势,有三种。

散盘——两脚交叉在双腿下而坐;单盘——一脚放在另一只脚的上面而坐;双盘——两脚交叉搁在双腿上而坐。

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

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连线与卤门下垂线的交汇处,又称天目、天目穴、泥丸宫。

中丹田——双乳连线的中点往胸内部的中间。

下丹田——脐下3寸往腹内进去的中间。

而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则“全身无处不丹田”。

6、【天门】:俗称卤门,是道家元神出处。

7、【天顶】:即百会穴。

8、【意念】:即识神,即后天思维、后天意识、显意识,简称思维、意识。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维、先天意识、潜意识、下意识。

道家认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

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气”、“神”连用,则可简称为“精”。

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

11、【玄关】:由后天思维进入先天思维(玄)的一刹那。

因为进入先天思维很难,又是内功修炼过程中极关键的一步,因此前辈练功家将这个“一刹那”喻为一道极难逾越的关口。

玄关打开,人体潜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开发出来。

12、【丹】:练功者玄关窍始开,即可内视到身体内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图形,此图形即是内丹,一般称为“丹”,释家称为“舍利子”、“菩提子”。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词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词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词预备式:两脚分开、松静站立、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面带微笑。

起势:两掌缓缓上托、下按,拨掌、收回,静养。

一、嘘字诀:两手松开、收至腰间,穿右掌、吐嘘……、右掌收回、身体转正;穿左掌、吐嘘……、左掌收回、身体转正;嘘……、右掌收回;嘘……、左掌收回;嘘……、右掌收回;嘘……、左掌收回。

二、呵字诀:提肘、插掌、捧掌、目视掌心、起身、转掌、插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三、呼字诀:转掌心向内,收回、外开、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四、呬字诀:两臂垂落、两掌缓缓上托、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两掌前推、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五、吹字诀:松腕伸展、两臂外开、划弧至后侧腰部、两掌下滑前摆、吹……两掌收回、摩带脉抚腰眼、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六、嘻字诀:两臂垂落、转掌、提肘抬掌、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收势:翻掌、缓缓收回、静养、揉按肚脐、顺时针、逆时针;两手松开、还原体侧.健身气功六字诀,练功结束.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气功修炼身体常识及称谓

气功修炼身体常识及称谓

气功修炼身体常识及称谓身体综述人之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五官九窍、四肢百骸。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

心为主宰。

六腑者: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

五官者:目、耳、鼻、口、舌。

又与前后阴并称九窍。

四肢者:手臂、腿足。

人之体,内含精、气、神,实有皮、肉、筋、骨、血。

须为皮梢、舌为肉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发为血梢。

精气神的位置:上丹田神宫,中丹田气府,小丹田精室。

精气神有先、后天的区别:先天之精、气、神分别为元精、元气、元神。

后天之精、气、神分别为识神、呼吸、肾精。

五脏、五官、体表心藏神、在窍为舌,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肝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和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脾主肢、开窍于口,在体和肉,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诞。

肺主气、开窍于鼻,在体和皮,其华在毛,在志为悲,在液为涕。

肾藏精、开窍于耳和二阴、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经络说经络学说,是先民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加之哲学思想的影响,逐步上升为理论。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经络: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关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的名词出现的较“脉”为晚,经络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

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合称为“十二经脉”。

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十二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联系,称之为“络”。

阳经皆属腑而络脏,阴经皆属脏而络腑。

修炼称谓阴阳:在身体,上为阳、下为阴;后为阳,前为阴。

在四肢,外为阳面、内为阴面。

三盘:头部为上盘,亦称天盘;躯干为中盘,亦称人盘;腿足为下盘,亦称地盘。

三节:在手臂,肩为根节、肘为中节、腕为梢节;在腿足,髋为根节、膝为中节、踝为梢节。

三丹田:上丹田在眉心处深入至脑中二寸处;中丹田在乳中深入至胸中一寸处;下丹田在肚脐和阴部中间深入至腹中一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
①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
②人体的部位,两眉间叫上丹田,心窝处叫中丹田,脐下叫下丹田。
③道家指人体脐下三寸的地方。
综上所述,丹田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气感是指练气功或意念集中在身体某部分时会产生的热、麻或痒等感觉。虽然气感是大部分练气功的人都会有的经验,但气感的成因尚未被研究出来。
下述的生理反应往往也会被气功修习者指为“气感”的:
当深度放松时,微血管的微循环旺盛起来时的各种感觉,多数是暖,如果还有麻痒的话,中医还说这是有“风”。初学者常说这是“气到指尖”。 呼吸深长,血气旺盛,肢体大脑得到充足供血供氧时的精神爽利感觉。常被描述为“感到一股气涌上来”,甚至是大小周天运行,内力增进等。 进入类似默剧或自我催眠的状态,尝试用意识去影响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时的感觉(内脏之类的不随意肌)。有时肢体还会处于一种平时很少会做的姿势下(不同的桩功),重心、负重位置都跟惯常的有所不同,再配合设想和呼吸,因而刺激到一些平时很少运动的位置以至内脏器官,使之都得到运动,为习练者带来一种不常见,但又很惬意的个人境界经历。这往往会被称为以意导气,以气导体,以至打通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等等。 神经的生物电反应,例如肉跳、眼眉跳、以至抽筋等。如果这些反应是气功修习著希望它发生的,或者在控制和预期下发生的,可能会说这是“神功大成”了;如果是不想它发生的,或者失控地发生的,就叫“出偏差”,以至“走火入魔” .本来,用上上述的现代术语来陈述,气感就变成科学可解释的东西而不是幻觉了,可以跟西方科学进行对话、交流了,可是由于没有了“阴、阳、虚、实”,和五行八卦那类词汇,令到传统或老一辈的气功从习者感到不是味儿,觉得好像贬低了气功似的,甚至
气功术语-丹田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气功术语.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气功术语
气功术语-气感
有理论认为气功是幻觉,但幻觉并非无意义,它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梦的〝心身作用说〞)。气功的胀麻幻觉能驱动自律神经中的修补神经而达健身的目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