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缔造的宏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运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备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自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下面由我带着大家简洁了解一下。

长城的历史资料长城(TheGreatWall)长城的地形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历,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确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

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遵照这一原那么进展的。

但凡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限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

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特别险峻,内侧那么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稍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自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长城,作为一项宏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20xx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名单。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xx 年修订)。

长城历史变化的资料

长城历史变化的资料

长城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长城历史变化的一些资料:
历史起源:最早的长城建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当时,各个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外来侵略,开始修建边墙以抵御敌军入侵。

秦朝: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他下令将各个边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这个长城系统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

隋朝:在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文帝杨坚下令修筑了一条名为"万里长城"的边墙,以保护中原地区免受北方的入侵。

这条长城是对先前长城的扩建和改进。

明朝:明朝时期(1368年至1644年),长城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明朝修筑了一系列长城,以抵御来自北方的蒙古军队。

这些长城主要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等地。

后期变迁: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长城在后期逐渐失去了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在清朝时期,长城的修筑逐渐停止,并且一些长城墙体被当地居民用于修建房屋或农田。

总体而言,长城经历了多次修筑、扩建和修复的过程。

它在不同的朝代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既是边防防线,也是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今天,长城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其悠久的历史。

长城百科知识

长城百科知识

长城的百科知识
1. 长城始建在公元前7世纪,经历历代修建,最长可达万里。

明长
城是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约有8800公里。

2. 长城主要有三大线路:西段(河西走廊)、北段(河北省保定至山海关一线)和东段(从山海关至山东半岛一线)。

这三段长城在山海关相连。

3. 长城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砖石、土和木料。

西段和北段主要用砖石和石块建造,东段主要用土坯建造,部分用石块和砖石修筑城门等建筑。

4. 长城上的主要建筑有城门、闸楼、敌台、角楼等。

城门是进出长城的必经之路,闸楼可对进出人员进行检查,敌台和角楼用于瞭望和射击。

5. 长城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长。

随着武器的发展,长城的防御作用逐渐降低。

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了中国
人的国防观念和统一意识。

6. 长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伟力与智慧。

7. 长城的特点是“万里长城,千里相望”。

它蜿蜒崎岖,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和工程史上的奇迹。

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到长城游览观光、徒步长城。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规模和辉煌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万里长城的建设始于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经过几个朝代的不断修筑和加固,最终形成了如今人们所称的“万里长城”。

1. 起源与修建长城的修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防御需要。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敌国入侵,开始筑墙以防守。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下令将各国的防御墙连接起来,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城。

随着历代帝王的不断修建,长城逐渐扩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2. 规模和地理位置万里长城横贯中国北方,总长度约为21,196公里。

它纵横于中国的北方边境,穿越山脉、河流和平原,连接起了各个边境要塞。

长城的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形成了一道宏伟壮丽的防线。

3. 结构和建筑长城主要由砖、石、土和木材等材料构建而成。

它的建筑形式有山地长城、平原长城、河套长城等,各有其特点。

长城的主要结构包括城墙、城楼、烽火台和箭楼等。

城墙用以限制入侵者的行动,城楼和烽火台用于巡视和通讯,箭楼则是守军进行射击的据点。

4. 防御体系长城不仅是一道巨大的防御工程,还包含了丰富的防御设施。

如箭楼上设置了箭孔,方便守军向敌人射击;城楼上设有守军驻扎点,用于巡视和防守;烽火台用以传递重要信息,以应对突发情况。

这些防御设施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线体系,保护着长城沿线的领土。

5. 历史意义和遗产保护万里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塞文化和军事防御的发展历程,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由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长城及其周边地区已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长城的原貌,包括禁止开发和破坏,在维修过程中保持原始风貌等。

总而言之,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长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名胜古迹长城的介绍资料

名胜古迹长城的介绍资料

名胜古迹长城的介绍资料一、长城的概述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道蜿蜒绵延的壕垒与城墙体系,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长城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总长度超过21,000公里。

长城融合了军事、文化和景观功能,以其壮观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二、长城的历史1. 建设始于战国时期长城最早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

各个诸侯国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免受敌人的入侵,开始修建墙垒和壕沟。

这些分散的城墙后来逐渐连通起来,形成了最初的长城体系。

2. 创造性的秦时修建秦朝时期,中国统一的第一个王朝,修建长城的活动进一步加强。

秦始皇下令将各个诸侯国的城墙连成一体,形成了统一的长城。

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3. 后续的修建与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建与维护。

明朝时期是长城修建的鼎盛时期,许多军事要塞和观光景点也被添加到长城上。

清朝时期,长城继续维护,并且一些部分进行了修复和加固。

三、长城的主要段落1. 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是北京周边最受游客欢迎的长城段落之一。

这一段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距离北京市中心约60公里。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的一部分,以其气势恢弘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而著名。

2. 峨嵋山长城峨嵋山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

这一段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之一,其建造始于公元前4世纪。

峨嵋山长城因其壮观的山景和古老的建筑而受到游客的热爱。

3. 山海关长城山海关长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东部起点。

这一段长城修建始于明朝时期,是长城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

山海关长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4. 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距离北京市中心约85公里。

这一段长城是明长城的重要部分,以其险峻的地形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金山岭长城还是中国境内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长城有关的知识和资料

长城有关的知识和资料

长城有关的知识和资料
长城是中国的著名地标之一,以下是有关长城的知识和资料:
1. 长城的历史: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在明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2. 长城的位置:长城横跨中国北方,总长约8851.8公里。

3. 长城的功能: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曾经用于防御外族入侵。

4. 长城的结构:长城大多为青砖石灰砌成,分为城墙、城楼、角楼、敌楼、箭楼等。

5. 长城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言,用来表达勇士气概和对长城的崇敬。

6. 长城的保护: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长城需要得到科学的修复和保护。

7. 长城的观光:长城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长城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

长城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

长城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一.长城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6]。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二.长城长度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是明长城的长度。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

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三.长城主要关隘长城关口有: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等。

关于长城的历史资料及经典故事

关于长城的历史资料及经典故事

关于长城的历史资料及经典故事历史资料一:长城的起源和修建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阻挡外族入侵而修筑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其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集中在秦、汉、明等朝代。

长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免受敌人的侵袭,各诸侯国开始修筑城墙。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逐渐连接成一片,形成了后来的长城。

长城的修建工程规模庞大,历时漫长,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增补和扩展。

最早的长城多为土筑,后来逐渐采用石块和砖石加固。

整个长城蜿蜒起伏,纵横交错,横贯中国北方,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

长城的建设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历史资料二:辽金时期的长城故事辽金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和女真族崛起,对中国北方形成了威胁。

为了防御他们的入侵,辽和金两国共同修筑了长城。

然而,长城修建期间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是瓦剌族的侵扰和天气的变化。

尤其是瓦剌族的骚扰,给修建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使得辽金两国多次停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辽金两国决定联合起来抵御瓦剌族。

他们派出大军,沿着长城反击瓦剌族,最终击败了他们,保卫了长城的修建。

这段历史经典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历史资料三:明代的长城故事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族和满洲族一度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对中国南京朝廷发起了多次侵略。

为了防御外族入侵,明朝修筑了新的长城,加固了原有的城墙,使其更加坚固。

明代的长城修建工程历时长久,费力费时。

为了鼓励百姓参与修筑,明朝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减税、提供丰厚的报酬和补贴等。

人民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长城的修建中。

最终,长城的修筑工作得到了顺利完成,并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

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明代团结一致、勇敢抵抗外族入侵的典范。

长城的修建过程也成为了人们歌颂的对象,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将原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在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进行了修建和加固。

二、长城的地理分布长城分布在中国的北部,东起辽宁省的丹东市,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全长约有6000多公里。

长城横跨了山脉、河流和平原,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长城的建筑特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建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材料: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土和砖瓦。

其中,北方的长城多使用青砖,南方的长城多使用石块和土墙。

2. 建筑形式:长城的建筑形式有城墙、箭楼、关隘等。

其中,箭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建筑物,关隘是用来控制出入的通道。

3. 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横空出世、雄伟壮丽、精雕细刻等特点。

四、长城的文化内涵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意义: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统一进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2. 文化遗产: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民间传说:长城还有许多关于修筑和使用过程中的传说,如居庸关的八十里居庸关、壮观的不屈不挠、万里长城长、长城的建造者等等。

五、保护与修复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国家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程,以确保长城的完整和安全。

以上便是关于长城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长城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长城的文化遗产,让这份珍贵的历史留存下来。

中国|长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中国|长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中国|长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它位置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横贯中国北部数省。

始建于公元前3 世纪。

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长城史话长城位于中国北部,因其长约一万两千多华里,故而得名“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凝聚着祖先的血汗。

长城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大部分在崇山峻岭之上建造,气势磅礴,宛如巨龙盘旋。

各地的长城中,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保存得最完好,此外还有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古北口长城等。

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天津黄崖关长城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公元前7世纪左右,战国时代的楚国,率先将西北、北、东北方向的烽火台和城堡用防御城墙串连起来,总长约500千米,称为“方城”。

公元前5、6世纪,齐国又修筑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墙。

到了公元前4世纪,秦、燕、韩、赵、魏等国,也各自在领土上修筑了长达几百千米的城墙,作为相互防御的工事。

大约在同一时间,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等,经常南下侵犯燕、赵、秦的领土,抢夺牲畜和粮食,甚至将人民抓去作奴隶,因此这三国除了在与邻国的边境上筑城墙,另外又在北方建城墙,这便是以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基础。

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后,根据《史记·蒙恬传》的记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长城的西段是沿秦昭王的旧城修缮而成,北面、东面则是连接赵、燕的旧城,西起高阙,东到造阳,再东行,抵达辽东。

修筑时间从秦始皇三十年伐匈奴开始,以八年时间筑成。

当时的长城长一万余华里,等于5000多千米,因此这一时代的长城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呼。

秦始皇时代的长城虽已达万里规模,可是汉朝的长城更加宏伟,长度达10000多千米,是历史上将长城修筑到最长的时代。

关于中国长城的知识

关于中国长城的知识

关于中国长城的知识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

下面将为您介绍关于中国长城的详细知识。

一、长城的历史中国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族侵略而修建了一些短小的城墙。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随着时间推移,汉朝、唐朝、明朝等历代王朝也对长城进行过多次修建和扩建。

二、长城的地理位置中国长城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

其中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是位于北京市境内的八达岭长城和密云长城。

三、长城的类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中国长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砖石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

前者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后者则更早出现在秦汉时期。

四、长城的长度目前已经发现并确认存在的中国长城总长度约为21196.18公里,其中包括了砖石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类型。

这个数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对长城进行测量和统计得出的。

五、长城的保护为了保护中国长城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监管、修缮和维护、设立长城文化保护区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

六、长城的意义中国长城不仅是一道具有防御功能的屏障,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兴衰和变迁,也是中华民族勇敢坚韧精神的象征。

因此,中国长城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长城的详细知识介绍。

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工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古代遗产长城的资料

中国古代遗产长城的资料

中国古代遗产长城的资料中国古代遗产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物,也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作之一。

它位于中国北方,横贯山脉、平原和沙漠,总长度超过21,196公里。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但它的建设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

以下是关于长城的相关参考资料。

一、历史背景长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中国的各个诸侯国互相争斗。

为了保护领土免受外族侵扰,诸侯国开始建造城墙来进行防御。

最早的长城也是这样一种防线的延伸,被称为“边界墙”。

二、秦朝的建设长城的正式建设始于秦朝的首任皇帝秦始皇。

他统一了中国的六个国家,为了保护新生的帝国,他下令将这些边界墙连接起来构建一道更长更强大的防线。

这就是现在被称为万里长城的起始点。

三、长城的构造长城是由一系列石块、砖头、土堆和木材组成的。

由于建造和修复历经数个朝代,长城的结构和风格也有所不同。

一些部分是用巨大的石块垒成的,而其他部分则是由土堆和树木制成的。

一些部分还拥有垛口和瞭望塔,这样可以方便士兵进行观察和射击。

四、长城的功能长城在其历史中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作为一个巨大的防线,可以保护中国北方免受外族的入侵。

其次,长城还发挥了边境检查的作用,它的守卫可以监视并控制穿越边界的人员和物资。

此外,长城还作为交通线路的一部分,方便了贸易和军队的运输。

五、长城的保护和修复长城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因此大部分的原始结构已经严重损坏或消失。

在中国的长城修复和保护方面,有多个历史时期做出过贡献,尤其是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加强,并在其上构建了更多的瞭望塔和边境堡垒。

六、长城的文化和旅游价值长城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军事防线,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许多文化活动和庆典在长城上举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

此外,长城也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被评为世界遗产,并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总结:长城的建设、功能和保护历经了数个朝代的努力。

它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军事、文化和旅游意义。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一长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性军事工程。

长城东起山海关,穿过高山,越过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

全长1.2万余华里,故称万里长城。

嘉峪关在甘肃省,山海关在河北省。

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城是指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经山西-陕西-宁夏,西至甘肃嘉峪关),因其修建年代较近,保存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长城的形象。

但实际上长城远不止这些,自秦以来,历朝历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种长度和形式的“长城”,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缺乏保护,甚至有些是因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围的土长城),时至今日已经大多消失了。

历代长城之最:最北的长城是东起内蒙古,穿俄国,西至蒙古国的金长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一带的楚方城;最东的是东起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市的明长城和九连城的燕、秦、汉长城;最西的是东起内蒙古西至新疆库尔勒市的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门关,阳关,敦煌就在这段长城的中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

所以正解是:长城经过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

长城的基本信息和介绍一、长城的基本信息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由多个时期、多个朝代修建而成的,全长超过20000公里。

现存最长的是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

长城有不同的名称,如“万里长城”、“中国之墙”等。

二、长城的历史背景1. 长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了许多墙垣。

2.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万里长城。

3. 汉朝修筑边塞长城:汉武帝时期开始修筑边塞长城,旨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4. 北魏修筑燕山长城:北魏时期为了防御南方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而修筑燕山长城。

5. 明朝重修万里长城:明朝时期重修了万里长城,并将其扩展到今天的规模。

三、不同地区的长城特色1. 京西段:以八达岭为代表,是最著名也是最完整的明代部分。

2. 河北段:以山海关为代表,是明代长城最东端的部分,也是长城的起点。

3. 山西段:以嘉峪关为代表,是明代长城最西端的部分,也是长城的终点。

4. 陕西段:以华山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

四、长城的建筑特色1. 基本结构:由墙体、瞭望塔、箭楼等构成。

2. 墙体:采用夯土、石灰和砖石等材料建造,有不同形式和高度。

3. 瞭望塔:用于监视敌情和传递信息,有多种形式和高度。

4. 箭楼:用于防御敌人攻击,有不同形式和高度。

五、长城的文化价值1.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民间传说:有许多与长城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3. 文学作品: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长城的情节和意象。

4. 国际知名度:长城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长城的保护和修复1. 保护措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限制开发、加强监管等。

2. 修复工作: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整治,以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旅游开发:长城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旅游开发也是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七、总结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了不起的长城知识点总结

了不起的长城知识点总结

了不起的长城知识点总结一、长城的历史沿革1. 原始长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们就开始在黄河流域建立简易的防御工事,用来抵御外族的侵袭。

这些原始的防御工事可以被视为长城的起源。

在商代和周代,中国的统一国家开始形成,规模更大的城墙开始被修建,为后来的长城奠定了基础。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利益,开始在国境线上修筑城墙来防范对方。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开始了较为规模化的长城建设,用以抵御匈奴的侵袭。

3.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局面,他下令连接和修缮原始的长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城系统,被称为万里长城,至今影响深远。

4. 汉代的长城汉朝时期,长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修建,尤其是沿着北方的边境线上,分布有大片的长城,用来抵挡匈奴的侵袭。

5. 近代长城的修建在明清时期,长城的修筑更加繁盛,完成了现今完整的长城建设,并迎来了其最为繁荣的时期。

6. 现代长城的保护20世纪以来,长城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性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包括国际合作与长城遗产的或为。

二、长城的结构特点1. 作为防御工事的长城长城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侵犯,因此其作为防御工事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

长城的墙体高大坚固,上面镶嵌着一层瓦砾和黏土的保护层,侧面是一条长长的护城河,长城的整体结构是防御性能极强的。

2. 山海龙脉的建筑艺术长城修建的地势复杂多变,有盘山、攀岭、涉水等等,因此长城工程需要巨大的施工技术和构筑手段。

许多长城的修建工程都体现出了古代工匠们非凡的建筑技艺,这些技艺形成了长城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有“山海龙脉”之称。

3. 长城的完整性与复杂性长城虽然是相沿数百年的建筑工程,但其整体上呈现出辩证的统一性,不仅与地形山势相互关联,而且长城的古代建构也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建筑的完整性与复杂性,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典范之一。

世界奇迹长城的历史知识点

世界奇迹长城的历史知识点

世界奇迹长城的历史知识点长城,作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防御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下面将为您介绍长城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一、长城的起源长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了保护领土和人民的安全,中国各国开始修建边境的防御工事。

这些工事最初只是简单的土垒和栅栏,后来逐渐发展为砖石结构的城垒,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二、修建古代长城的目的古代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和抵御外族入侵。

中国古代境内的北方地区辽阔广袤,容易遭受游牧民族的袭击,如匈奴、蒙古、鲜卑等。

长城的修建能够有效地阻止这些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安全。

三、长城的历史演变长城的修筑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阶段。

最早修建的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垒,后来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修筑了包括今天的河北段在内的万里长城。

明朝时期,由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边防形势严峻,明代皇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长城逐渐失去了防御的重要性,只作为历史和文化旅游遗址得到了保护。

四、长城的建设工艺古代修建长城采用了多种建筑工艺和材料。

最早的长城主要使用土垒和树木,后来演变为砖石结构的城垒,如秦代的砖石城墙。

明代时期,长城的建筑工艺逐渐完善,采用了砖石结构和夯土墙等多种建筑材料,使长城更加坚固耐用。

五、长城的文化意义长城作为中国的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卫家园的勇气和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同时,长城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长城的保护和修复由于时间的流逝和人为破坏,长城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为了保护长城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古迹、限制开发和加强监管等。

同时,全社会也在努力提高人们对长城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长城这一世界奇迹。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摘要: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2.长城的建造过程和主要阶段3.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沿线风景4.长城的建筑特点和防御功能5.长城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正文:中国的万里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它不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长城的建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为了防御其他诸侯国的侵袭,纷纷在自己的领土边界上修筑城墙。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将各国的城墙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的匈奴人侵扰。

这就是最初的万里长城。

2.长城的建造过程和主要阶段长城的建造历经了数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

其中,秦朝、汉朝、明朝三个朝代的修建规模最为庞大。

明朝时期的长城达到了历史上最长的长度,总长约8850 公里。

建造长城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沙漠、河流等。

3.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沿线风景长城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始发,蜿蜒穿过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市,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北的甘肃省嘉峪关。

沿线风景优美,既有壮丽的山川,又有肥沃的平原。

一些著名的景点如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嘉峪关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4.长城的建筑特点和防御功能长城的建筑特点包括城墙、城楼、烽火台、关隘等。

城墙采用夯土、石块、砖等材料修建,厚度可达数米。

城楼和烽火台用于观察敌情和传递军情。

关隘则是长城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

长城的防御功能主要体现在阻止敌人入侵、保护边疆安宁、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

5.长城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长城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

现代以来,长城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代表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

长城的知识点总结

长城的知识点总结

长城的知识点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修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修筑的是由一些诸侯国修筑起来的城墙,目的是为了彼此抵御外部侵略。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城来源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于公元前214年开始修建长城,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六国的统一,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内战争的结束,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秦长城之后的各朝代都有在此基础上修建长城的工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朝时期的长城。

明长城自14世纪中期开始修筑,历时200多年,总长达6000多千米。

这一时期修筑的长城,几乎囊括了中国北方的所有重要区域。

这段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也成为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中国长城。

二、长城的功能长城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

长城的修筑初衷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国南方诸朝代的威胁,如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入侵都给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长城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阻挡外敌的入侵。

长城的修建不仅是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巩固边境经济,同时也是为了显示帝国的威望。

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发展了大量的工匠技术,也推动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也促进了一些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三、长城的结构长城的结构主要由城墙、关隘、烽火台和堡垒等组成。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城墙。

城墙是长城的主体,起着最为重要的防御作用。

长城的墙体多由青砖和夯土构成,同时也通过帝王调运、征发人力物力,本地劳动群体的反抗和外来民族势力的抵抗等合理科学的施工措施来修缮。

除此之外,长城的结构还相当的精巧,有多处梯田、倒箭楼、永武村烽火台等构筑工程堂作。

不仅如此,长城的结构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理念,如和外部地形的结合、多样化的防御工事等,这些对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长城的文化价值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于长城的基本资料

关于长城的基本资料

关于长城的基本资料
中国长城
一、基本情况
中国长城是世界最古老的固定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二、历史沿革
中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两千多年的变迁,比倒数计算,主要由先秦、秦、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时代所建造,其中宋代以后的长城把蒙古围困,成为实实在在的国防工事;明清以来的西部长城则有较强的社会不稳定性,作为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三、建筑特色
中国长城以山渊、沟壑、连绵不断的石砌墙体为主体,是一条千里之长的大型工程。

多次扩建,在山顶上筑有楼台、亭台,一二十米宽的城墙顶端筑有巍峨的城楼和高大的城台,给人以宏伟的视觉冲击。

四、保护状况
中国长城是世界遗产,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因此我国一直在积极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以保护长城的遗产价值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五、旅游价值
中国长城历经沧桑,构筑出一系列凝重、古朴的建筑,它是历史的宝库,是历史与文化的总结和反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之物。

因此,
游览长城,是人们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途径。

关于长城历史资料

关于长城历史资料

关于长城历史资料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城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长城历史资料之一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3-6] 。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篇一:关于长城的资料有关长城的资料中文名称:长城英文名称:the Great Wall定义:中国古代由秦朝和明朝先后所修建的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墙,其连续不断绵延达数千公里。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鸭绿江,全长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地理概况:长城横贯中国华北和华中地区。

由于历史上每一个诸侯国和王朝的疆域都不同,因而修筑的长城也都不在一条线上,所以长城的起止和长度也都不一样。

据大致推测,长城总长度为七千多公里,接近一万五千里,因此它通常被叫做“万里长城”。

城墙最高处将近十米。

历史概况:早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北方各国就开始修建烽火台用于军事防御,并且修建城墙将这些烽火台连接去来,这就是长城最早的雏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调集全国无数壮丁,在原先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

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

以后数千年,中原大地朝代更替,但几乎每朝每代都在维护和扩建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只有唐、宋、元、清等少数几个朝代没有修长城。

明朝统治者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了18次大规模修复,将长城几乎重新修建了一遍, 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明朝。

保存较好的几段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昌平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

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内,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共有敌台22座。

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景色怡人。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县内,由戚继光督建,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共有敌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81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

城高14米,厚7 米,防御体系相当完整。

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

嘉峪关: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

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

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明长城的总长度为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千米。

篇二:万里长城的资料万里长城的资料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之前,(即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

著名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居庸关,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有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嘉峪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已失去防御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此外,以长城作为历史标尺,可为研究长城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和自然事件提供参考。

长城工程浩大,规模宏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古老的长城经过修整,许多区段成为游览胜地。

山海关、八达岭和嘉峪关3处长城区段于1961年被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2007年7月9日评选为新七大奇迹之首。

附:世界“新七大奇迹”是中国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

篇三:长城历史知识长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性军事工程。

长城东起山海关,穿过高山,越过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

全长万余华里,故称万里长城。

嘉峪关在甘肃省,山海关在河北省。

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城是指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经山西-陕西-宁夏,西至甘肃嘉峪关),因其修建年代较近,保存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长城的形象。

但实际上长城远不止这些,自秦以来,历朝历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种长度和形式的“长城”,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缺乏保护,甚至有些是因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围的土长城),时至今日已经大多消失了。

历代长城之最:最北的长城是东起内蒙古,穿俄国,西至蒙古国的金长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一带的楚方城;最东的是东起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市的明长城和九连城的燕、秦、汉长城;最西的是东起内蒙古西至新疆库尔勒市的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门关,阳关,敦煌就在这段长城的中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

所以正解是:长城经过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

修筑长城遇到的困难:1.生产力落后,导致施工慢,饿死累死者无数。

2.徭役沉重,工期长,条件自然恶劣。

3.吃不饱饭。

修长城用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精壮劳动力,导致粮食减产。

4.地处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冻死者无数5.匈奴时常来骚扰。

只靠人力,工作效率低,没有任何机械2统治者的残暴,吃不饱,睡不饱。

3体力体质差4长城建在高山上,人们很难在高山上建长城万里长城,这一伟大防御工程所经行的地区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巍峨群山,滔滔大河,又有浩瀚荒漠和茫茫草原,在这样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要把城墙以及关隘、戍楼、斥堠等防御设施修建起来,并连成一气,绵延万里,不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的今天,也是会遇到重重困难的.那么这项宏伟硕大的工程是怎样实施的呢?长城的施工方法利用自然险阻筑城设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故“因地形用险制塞”,是蒙恬修筑秦长城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方法.这也是在总结先秦修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为后代所米用。

例如在内蒙古固阳县的长城是当年蒙恬利用险峻的山势修筑的,是沿着山脊内低外高而筑,其间的“固关”贝y 是建在两山之间峡口处.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与材料.内蒙古林格尔县南杀虎口的明长城,也是沿山脊修筑的,因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墙,再在山脊上修筑长城,就更加险峻了.这样建在山脊上的长城,从外侧看去非常陡险,但内侧却比较平缓低矮.既可提高防御能力,又利于士卒上下供应军需.还有一种叫山险墙和劈山墙的,也是利用自然山险将一些悬崖绝壁劈削而成.小险墙是利用高山的险阻嶂壁为墙.劈山墙万里长城的修建是中国历代王朝修建的结果。

所以具体会累死多少工人,历史没有记载。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补充: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

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资料中说“有多少人为建造长城而被饿死,累死,甚至被指挥的人打死,几百万人修建长城,最后只剩下几万人了”所以应该说死人有百万以上。

长城的故事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 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