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模板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
在煤炭工业领域中,以往常见的煤矿安全生产是传统人工操作方式,其安全风险较高,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得以广泛建设和推广应用。
那么,什么是煤矿移动信息平台?为什么需要建设?建设方案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一、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概述煤矿移动信息平台是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利用的平台。
旨在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提升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及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控设备控制、故障预测、人员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监测等。
二、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需求1.生产效率和质量需求煤炭等矿产是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工业则是其主力军。
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重点。
移动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
2.安全生产需求煤炭开采面广、危险性大,而以往的传统人工操作方式存在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预警隐患,使企业避免因基础设施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生产事故。
3.环保要求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加强,我国煤炭企业也不断加强环保治理。
移动信息平台凭借着其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可以为企业提供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煤炭企业提升环保水平,从而保护沿线环境。
三、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1.信息采集系统: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数控设备和传感器可以采集生产的各种数据。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可以利用移动电子设备将这些数据汇总,形成大数据。
2.移动终端应用:利用APP或移动网页可以让煤炭生产现场的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查看生产数据,生产工作流程和产出情况等。
同时还能接收预警信息和管理信息,完善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环保治理等体系。
3.近场通信技术:因煤矿生产环境比较复杂,人员移动频繁。
煤矿行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移动)

煤矿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2010-V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二0一0年三月目录第一部分煤安通系统 (3)(一)系统简述 (3)(二)系统主要功能 (4)(三)个性开发 (9)第二部分一卡通系统 (9)(一)系统简述 (9)(二)终端机简介 (10)(三)服务体系 (12)第三部分移动办公系统 (12)(一)系统简述 (12)(二)网络结构 (13)(三)系统特点 (13)(四)移动OA (13)第四部分企业专线互联 (13)(一)系统简述 (13)(二)互联优势 (14)(三)矿间连接拓扑图 (14)第五部分视频监控 (13)(一)系统简述 (13)(二)系统特点 (15)(三)行业应用优势 (16)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随着近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企业对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也逐年提升,建设“数字矿山”、“智能矿山”的称为一种趋势。
为了提升行业工作效率,使决策层随时随地的掌控企业生产、安全监管、人力资源等信息,更深层次的挖潜信息化建设力度,服务于厂矿企业发展,我公司在为企业提供“集团彩铃”、“综合VPMN”、“移动400”等标准业务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向企业提出如下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煤安通”系统(一)系统简述煤安通系统是通过部署移动信息化服务器的方式与煤矿原有的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耦合,为煤矿企业提供基于移动无线网络访问内部安全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手机)随时随地的接入系统,及时了解各个煤矿和矿井的生产状况和安全状况,并利用移动信息化平台将各种需要的实时数据(矿井下的“水、瓦斯、煤尘、风速等)按照要求下传到相应的管理人员的手机中,同时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终端(手机)来实时地查询和掌握矿井的信息,使原有的只能在PC和局域网中使用的功能和数据扩展到移动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以短信、W AP、Java客户端等方式为媒介进行信息收发的双向传递和交互式传递。
智慧煤矿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煤矿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现代科技在煤矿领域的应用,智能化煤矿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煤矿行业面临一些挑战,如安全生产、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等。
智慧煤矿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缓解这些挑战,提升煤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煤矿安全与稳定发展。
二、建设目标智慧煤矿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1.提升煤矿生产、管理效率;2.实现煤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降低事故发生率;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满意度; 5.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建设内容1.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煤矿各项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
目的是实现对煤矿生产情况的全面监控和掌控。
2.生产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包括计划排产、生产监控、能源消耗分析、物资管理、质量管控等。
同时,这个模块也可以帮助煤矿对客户订单进行精益生产,提高客户满意度。
3.安全监管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各种监控设备,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的危险的地点进行预警。
同时,安全管理数据也可以在系统中收集和处理,提供对员工培训、事故分析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支持。
4.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智慧HR管理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升级。
包括员工信息管理、工资考勤管理、人才招聘、绩效考核、培训管理等。
5.财务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财务概要、流量统计、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等指标,对煤矿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优化财务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公司盈利能力。
四、技术方案1.建立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框架,将采集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建立数据可视化分析界面。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异常检测和预警、预测分析等功能,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
3.采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实现煤矿数据的实时同步、集成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共享和传输效率。
4.使用安全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盗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1. 引言1.1 背景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并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概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化生产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应用3. 智能化生产系统智能化生产系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传感器、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矿井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3.1 自动化设备引进自动化设备,如自动输送机、自动化装卸设备等,实现煤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通过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2 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测矿井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及时预警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生产安全。
3.3 监控系统建立矿井生产过程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矿井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降低生产风险。
4. 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实现煤炭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集中化管理。
4.1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引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
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和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益。
4.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强化与客户的沟通和服务。
通过记录客户信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3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物流、采购、仓储等环节的协同管理。
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煤矿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但由于生产环境嘈杂、危险因素较多,煤矿事故频发。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应运而生。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功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度任务管理:通过移动信息平台,煤矿工作人员可以安排和跟进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了解任务进度和完成情况。
2. 安全监测管理:煤矿移动信息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包括对煤矿现场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
3. 培训管理:通过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完成线上学习和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 信息化管理:通过移动信息平台,煤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并处理企业相关的信息,包括报警信息、检测数据、监管要求以及内部通知等。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除了功能设计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移动设备的选择:由于煤矿的特殊生产环境,移动设备需要具备防尘防水防震等多项特点。
针对这些需求,可以选择专业的工业级移动设备,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2. 系统的安全性:考虑到移动信息平台处理的可能是敏感的企业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数据加密、安全验证等多种方式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3. 发展前景及资金投入: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在建设前需要充分评估其发展前景和可行性,以确保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得到最大回报。
总的来说,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提高煤矿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信息管理。
在安全、可靠、高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平台功能,以满足煤矿行业的发展需求。
互联网智慧煤矿建设方案

互联网智慧煤矿建设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矿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是让煤矿建设和生产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将提出一份互联网智慧煤矿建设方案,来推进煤矿建设和生产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一、智慧矿山建设1.引入数字化技术改造煤矿生产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煤矿生产中,实现煤矿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例如,在井下采煤的时候,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来完成大部分采煤作业,避免煤矿工人的高危操作。
这样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保障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2.智能化运输系统在传统煤矿系统中,煤炭的运输主要依靠人工揽料,效率低,而且也给矿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智慧下,可以实现通过自动控制完成物料的输送、运输和分拣,实现生产全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真正的智慧化管理。
3.矿山设备监控系统矿山设备监控系统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及时进行设备监测和预测维护,减少出现事故的风险。
二、智能化的煤炭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1.全面的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可以建立一套全面的生产过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在井下采煤、物料输送、仓库管理以及其他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既方便了企业的生产管理,也能更准确地了解煤炭生产的各种情况,为风险控制和企业决策提供有意义的数据。
2.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系统煤炭生产一直是高风险的行业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很重要。
这个系统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大数据,将煤矿生产中的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归类整理出来,以此来建立一个安全性和风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从而降低煤矿生产中的风险。
3.智慧化的煤炭质量控制管理煤炭质量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关键,煤炭企业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煤炭质量进行准确监控和控制。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XX矿业有限公司工业环网、人员定位、安全监控及广播通讯系统技术方案XX公司2012年05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5)1 前言 (5)1.1矿井生产需要 (5)1.2建设项目 (5)2 总体设计 (7)2。
1工程范围 (7)2。
2设计目标 (7)2。
3设计原则 (7)2.3。
1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 (7)2.3。
2 先进性原则 (8)2.3。
3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8)2。
3.4 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 (8)2。
3。
5 经济性原则 (8)2。
3.6 安全性最高的原则 (8)二工业以太环网 (9)1系统概述 (9)2建设目标 (9)3设计依据 (9)4方案设计 (10)4。
1 系统拓扑结构 (10)4.2 光缆铺设 (10)4.3 交换机布置 (11)5环网交换机介绍 (11)5。
1 井下环网交换机 (11)三人员定位系统 (13)1概述 (13)1。
1 行业现状 (13)1。
2 系统简介 (13)1。
3 建设目标 (14)2方案设计 (14)2。
1 设计依据 (14)2.2 系统拓扑结构 (15)2。
3 地面监控中心 (15)2。
4 传输网络 (16)2.5 井下前端设备 (16)2。
6 井口检卡 (17)3系统优势 (18)3。
1 先进性 (18)3。
2 兼容性 (18)3.4 扩展性 (19)3。
5 耐用性 (19)3。
6 安全性 (19)4系统主要功能 (19)4。
1 人员考勤管理 (19)4.2 人员安全管理 (20)4。
3 报警功能 (21)4。
4 人事系统管理 (21)4。
5 系统安全管理 (22)4.6 系统联网 (23)4。
7 系统扩展 (23)5系统关键技术 (23)6系统设备参数 (25)6。
1 系统主要参数 (25)6。
2 KT160-F1型读卡分站及电源 (26)6。
3 KJ237—F—S型动态目标识别器 (29)6.4 KJ237—K型人员标识卡 (30)四 KT160无线通讯系统 (32)1概述 (32)2系统简介 (32)3目标和原则 (32)3.1 设计原则 (32)4方案设计 (34)4。
水城县朝阳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贵州正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水城县化乐镇朝阳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朝阳煤矿2014年5月24日朝阳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及水城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六盘水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广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安监通【2014】41号)、水城县《关于开展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认真抓好我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加强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了朝阳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如下:一、组织领导为全面完成我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特成立信息化平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名单如下:组长:梁兴国副组长:吴忠华成员:胡雍平姚己未赵江平李小波邓书鹏王亮亮朱学清谭光友李勇正孙乾斌祖大全彭祥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工办,由吴忠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日常事务。
二、领导组职责范围1、组长梁兴国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全面工作。
2、副组长吴忠华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资料收集、协调各分管矿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资料的录入、同时负责上传矿部证件及特殊工种人员证件、采掘计划和方案资料的上传。
3、胡雍平、朱学清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隐患排查(包含矿自查自纠、上级检查)、整改、落实、验收、销号的工作、同时包含安全学习、培训考试等资料的上传。
4、李小波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同时包含安全监控部分的告警、预警的处置、技术措施、设计方案、通风设备登记、通风相关图纸资料的上传。
5、赵江平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中所涉及的机电设备资料的上传、包含地面井下以及机电相关的图纸及机电设备。
6、王亮亮负责地测防治水以及地测防治水相关图纸资料的上传。
7、姚己未负责协调调度室就生产完成情况,调度日志等与生产相关的资料上传。
8、谭光友负责监督每班次矿级带班矿领导带班记录、煤矿班前会议记录、调度日报、调度月报表的上传。
9、彭祥乾负责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设备的安装及维护管理、技术指导工作。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1.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2.改善煤矿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煤矿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1.网络建设:在煤矿内部建设企业内部网络,实现日常办公用电脑的联网和数据共享,同时可以建设无线局域网,方便现场管理人员实时掌握主要参数。
2.数据中心建设: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煤矿的信息数据,包括工人的信息、设备状态、生产数据等。
3.设备升级:将现有设备升级为可互联的设备,并采集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包括设备状态、运行参数等。
三、生产管理系统建设1.车辆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车辆的GPS定位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跟踪和调度,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运输效率。
2.安全监测系统:布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矿的安全指标,如瓦斯浓度、温湿度等,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实现对煤矿安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3.工人考勤管理系统:采用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建立工人考勤系统,自动记录工人的到岗、离岗时间,提高考勤效率。
4.物资管理系统:建立物资管理系统,实现物资的自动入库、出库、盘点等操作,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生产数据分析系统:利用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安全培训和应急系统建设1.安全培训系统:建立安全培训系统,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材料等,提高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应急系统:建设应急响应系统,包括报警装置、应急通讯设备等,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组织救援人员和资源。
五、成本投入与收益预期1.成本投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预计信息化建设投入约XX万元,包括设备投资、系统建设和培训费用等。
2.收益预期:通过信息化建设,预计能够有效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发生,预计年收益约XX万元。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可以实现XX煤矿的安全生产、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煤矿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提高煤矿生产运营效率、确保生产安全,建立一个煤矿移动信息平台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包括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技术选型等内容。
2. 平台架构设计煤矿移动信息平台的架构设计应该满足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架构设计方案:2.1 前端设计平台的前端设计采用响应式布局,可以在不同设备上进行访问。
前端界面应简洁、直观,方便用户操作。
采用常用的前端技术,如HTML、CSS和JavaScript,可以通过使用Vue.js等框架来提高开发效率。
2.2 后端设计平台的后端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后端采用微服务架构,不同功能模块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可以使用Spring Cloud等开源框架来实现微服务架构。
2.3 数据库设计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应满足高并发读写的需求。
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者NoSQL数据库(如MongoDB)来存储数据。
对于关键数据,可以采用主从复制或者分布式数据库来实现高可用性和冗余备份。
3. 功能模块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应该提供以下功能模块:3.1 生产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煤矿的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
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时监测煤矿的生产情况,包括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态等。
可以提供生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
3.2 安全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包括事故预警、人员定位和安全检查等功能。
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时监测煤矿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可以提供安全数据的分析和报表功能,帮助管理者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3.3 设备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煤矿设备的维护管理,包括设备巡检、故障报修和备件管理等功能。
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矿业集团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矿业集团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12020年4月19日移动信息化服务系统解决方案6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 - 7 -1.1. 概述......................................... - 7 -1.2. 集团构建单位................................. - 8 -第二章建设目标 ...................................... - 9 -第三章系统组成及架构 ............................... - 11 -3.1. 系统架构.................................... - 11 -3.2. 系统组成.................................... - 12 -3.2.1 WEB界面 ................................ - 12 -3.2.2 MAS产品 ................................ - 13 -3.2.3 异网短信................................ - 13 -3.2.4 系统运行环境............................ - 14 -第四章解决方案 ..................................... - 15 -4.1. 集团管理子系统.............................. - 15 -4.1.1 二级机构管理............................ - 15 -4.1.2 账号分配管理............................ - 15 -4.1.3 发送短信统计............................ - 15 -4.1.4 短信审核................................ - 16 -4.1.5 系统管理................................ - 16 -4.2. 二级机构应用子系统.......................... - 17 -4.2.1基础数据 ................................ - 17 -- 3 -2020年4月19日4.2.1.1员工管理 .............................. - 17 -4.2.2预案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XX矿业有限公司工业环网、人员定位、安全监控及广播通讯系统技术方案XX公司2012年05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5)1 前言 (5)1.1矿井生产需要 (5)1.2建设项目 (5)2 总体设计 (7)2.1工程范围 (7)2.2设计目标 (7)2.3设计原则 (7)2.3.1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 (7)2.3.2 先进性原则 (8)2.3.3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8)2.3.4 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 (8)2.3.5 经济性原则 (8)2.3.6 安全性最高的原则 (8)二工业以太环网 (9)1系统概述 (9)2建设目标 (9)3设计依据 (9)4方案设计 (10)4.1 系统拓扑结构 (10)4.2 光缆铺设 (10)4.3 交换机布置 (11)5环网交换机介绍 (11)5.1 井下环网交换机 (11)三人员定位系统 (13)1概述 (13)1.1 行业现状 (13)1.2 系统简介 (13)1.3 建设目标 (14)2方案设计 (14)2.1 设计依据 (14)2.2 系统拓扑结构 (15)2.3 地面监控中心 (15)2.4 传输网络 (16)2.5 井下前端设备 (16)2.6 井口检卡 (17)3系统优势 (18)3.1 先进性 (18)3.2 兼容性 (18)3.4 扩展性 (19)3.5 耐用性 (19)3.6 安全性 (19)4系统主要功能 (19)4.1 人员考勤管理 (19)4.2 人员安全管理 (20)4.3 报警功能 (21)4.4 人事系统管理 (21)4.5 系统安全管理 (22)4.6 系统联网 (23)4.7 系统扩展 (23)5系统关键技术 (23)6系统设备参数 (25)6.1 系统主要参数 (25)6.2 KT160-F1型读卡分站及电源 (26)6.3 KJ237-F-S型动态目标识别器 (29)6.4 KJ237-K型人员标识卡 (30)四 KT160无线通讯系统 (32)1概述 (32)2系统简介 (32)3目标和原则 (32)3.1 设计原则 (33)4方案设计 (34)4.1 组网方式 (34)4.2 网络拓扑结构 (34)4.3 系统设计 (34)5系统功能 (35)5.1 通话 (35)5.2 群呼 (35)5.3 组呼 (35)5.4 短信群发 (35)5.5 呼叫记录显示 (35)5.6 转接 (36)5.7 代接 (36)5.8 强插 (36)5.9 强拆 (36)5.10 监听 (36)6系统优势 (37)6.1 组网灵活 (37)6.2 安装、维护容易 (37)6.3 调度方便 (37)6.4 系统容量大 (37)6.5 扩展性好 (37)6.7 移动通话 (38)7主要设备介绍 (38)7.1 KT160-F1矿用本安型无线基站 (38)7.2 KT160-F2矿用本安型矿用基站 (40)7.3 KT160-S型矿用本安手机 (41)五安全监控系统 (43)1系统介绍 (43)2.1 设计依据 (44)2.2 设计目标 (44)2.3 方案设计 (44)3系统特点 (49)3.1 自主产权 (49)3.2 多系统兼容 (49)3.3 系统维护和测试功能 (49)3.4 “黑匣子”功能 (49)3.5 多重信号容错滤波技术,抗干扰能力强 (50)3.6 多重校验传输保障技术。
靖远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报告

靖远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报告一、项目背景1.1 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煤矿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煤矿的安全生产。
1.2 靖远煤矿的现状与需求靖远煤矿是一家国有大型煤矿,目前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人工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效率低下等问题,且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靖远煤矿急需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煤矿生产的管理效率和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靖远煤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煤矿的安全生产。
具体目标如下:1.改善煤矿生产的信息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搭建煤矿信息化平台,实现各项业务的在线管理和监控。
3.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中的异常情况。
4.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方案实施3.1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了满足靖远煤矿的信息化需求,建议搭建一套煤矿信息化平台。
该平台应包括以下模块:1.煤矿生产管理模块:实现对煤矿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跟踪,包括生产任务、生产进度、资源调配等。
2.安全生产管理模块: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事故预防、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等。
3.设备管理模块:实现对煤矿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包括设备维护、故障排查、设备运行情况等。
4.人员管理模块:实现对煤矿员工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人员考勤、任务分配、培训记录等。
3.2 数据采集和传输为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建议在煤矿生产设备和关键点部署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化平台。
3.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建议使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资源的科学调配。
四、实施计划4.1 项目启动阶段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确定项目组成员和责任分工。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技术方案山西四和创想科技2021年12月目录一、建设布景 (3)二、设计原那么及目标 (4)系统体系布局 (4)建设目标和内容 (6)技术创新点 (6)移动信息平台的设计原那么 (7)设计依据和执行尺度 (7)三、移动信息平台功能 (8)系统登岸 (8)产量监测 (9)人员定位 (10)安然监测 (11)出产视频监控系统 (11)矿压监测 (12)主扇风机监测 (13)电力监测 (14)装车站监测 (14)选煤厂监测 (14)移动OA (15)接收报警〔推送〕 (15)发送短信、Email (16)用户办理 (16)四、工程办理及实施方案、质量包管方案 (17)工程办理与开发方案 (17)编制原那么 (17)编制依据 (18)工程目标 (18)质量目标 (18)主要工期目标 (18)指导思想 (19)4.6 实施组织机构及执行方案 (19)4.6.1 工程组织的原那么 (19)4.6.2 工程的组织机构 (19)4.7 工程办理流程 (20)4.7.1 主要实施安排 (21)4.7.2 实施现场筹办 (21)4.7.3 实施技术筹办 (21)信息办理 (21)4.8 实施组织安排及执行方案 (22)4.8.1 实施进度 (22)4.9 质量包管方案 (23)4.9.1 质量包管体系 (23)五、培训及售后效劳 (25)5.1 培训 (25)5.1.1 现场技术培训 (25)集中技术培训 (25)5.2 质量包管期 (25)5.2.1 产物保修 (25)5.2.2 缺陷责任期 (25)5.3 售后技术效劳 (26)5.3.1 效劳内容 (26)效劳具体办法 (26)效劳响应时间 (27)效劳文档 (27)效劳期限 (27)效劳承诺 (27)六、系统摆设 (28)一、建设布景2021年6月,国家安然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然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发生技术装备尺度,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六大系统〞是以报酬本、安然开展理念的重要表达,是对峙预防为主,有效降低变乱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变乱的综合治理办法。
某矿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方案

某矿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矿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矿业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为了提高矿业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等目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矿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方案。
一、建设目标本矿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提高矿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2. 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矿业企业的绩效和管理水平;3.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频率,降低风险;4. 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优化决策过程。
二、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的架构方案。
其中,云计算的部分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物联网的部分负责数据采集和传输;智能分析的部分负责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整个系统的流程图如下:(图1 系统架构流程图)三、系统模块及功能介绍1.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现场各种数据,包括工艺参数、环境参数、安全参数等;2. 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各种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3. 数据存储及处理模块: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应用等,将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提供各种指标的查询、统计和分析;4. 数据展示模块:按照不同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数据可视化展示功能,包括实时监控及分析、历史数据分析、报表查询等;5. 报警模块:根据监测的数据,设定风险等级,发现问题时自动产生报警信息,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6. 决策支持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支持,例如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7. 移动终端模块:通过移动端的应用提供灵活的操作接口,支持移动设备的无线联网接入。
四、技术路线根据以上系统架构及功能需求,本方案建议采用以下技术路线:1. 采用物联网技术,使用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2. 采用云计算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管理,存储在云数据库中;3. 采用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研究,提取有用信息,提供决策支持;4. 采用web技术,通过网页或web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或移动终端进行访问;5. 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平台的灵活扩展和升级,以便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移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煤矿移动信息平台技术方案山西四和创想科技有限公司12月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一、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原则及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系统体系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建设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技术创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移动信息平台的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设计依据和执行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移动信息平台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登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产量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人员定位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安全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生产视频监控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矿压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主扇风机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电力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 装车站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 选煤厂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移动O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接收报警(推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发送短信、Emai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用户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质量保证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项目管理与开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项目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质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主要工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实施组织机构及执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项目组织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项目的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项目管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1 主要实施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2 实施现场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3 实施技术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4信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实施组织安排及执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1 实施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质量保证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1 质量保证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训及售后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现场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集中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质量保证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产品保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缺陷责任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售后技术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 服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服务具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服务响应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4 服务文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5服务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6服务承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系统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设背景6 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产生技术装备标准, 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 ”六大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是坚持预防为主, 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即: 经过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 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 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 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 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 经过建立健全人员定位系统, 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 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 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 经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 实现煤矿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 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 经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 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 防止发生窒息事故; 经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在灾害发生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 经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实现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联络, 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的信息。
这”六大系统”不但平时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又能在发生险情时构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主要系统, 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电子眼” , 这些系统为保障煤矿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只能在煤矿本地进行监控, 不能实现远程监管和监管部门对各煤矿的集中监管。
必须建立相应的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系统, 将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发送到监控中心系统, 以实现对各煤矿的远程、集中监管。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曾多次发文, 要求相关地区和煤炭企业限期实现监控联网。
移动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矿山现有信息化系统紧密融合, 集成安全环境信息、人员定位信息、产量监测信息, 矿压监测信息、主扇风机监测信息、装车站监测信息、选煤厂监测信息、生产视频监控系统等使各级决策用户能够实时掌握煤矿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产量监测等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实时状态, 使得监管能够做到及时化, 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为管理决策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 保证矿井高效集中生产, 做到矿井生产系统远程集中监测监控统一调度管理和高效、现代化的经营决策管理。
二、设计原则及目标2.1 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系统技术架构图所示: 根据** 煤矿实际情况, 在已有完善的监控系统基础上, 将煤矿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经过技术手段, 综合运用3G、无线、专线、等多种接入手段传输到智能手机客户端, 使各级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握煤矿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产量监测等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实时状态, 保证矿井高效集中生产, 做到矿井生产系统自动化控制、远程集中监测监控统一调度管理和高效、现代化的经营决策管理。
图1系统技术架构图从软件层面上讲,系统主要分为设备驱动层、 数据采集层、视频服务层、应用层等几个逻辑结构,设备驱动层主要整合不同 型号、不同厂家的同种类型设备、 制定抽象的设备控制逻辑,对上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以屏蔽掉不同通讯接口、不同通讯协议对 系统造成的差异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