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主运动的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案例分享

帕金森病案例分享

运动并发症风险
• 症状控制时间缩短 • 运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症状控制欠佳
• 临床症状控制较差 • “开”期时间与运动并发症相关
运动波动的病因(Fluctations)
胃酸增加、药物及饮食改变 黑质神经原贮备多巴胺能力丧失 纹状体受体敏感性变化 左旋多巴的使用、服用时间、总服药剂量 患者年龄
Postuma RB,et al. Mov Disord. 2015 Oct;30(12):1591-601.
结合指南标准分析此病例特点
• • • • • 老年女性,慢性起病,病程长6年,逐渐加重 主要表现为肢体抖动、僵硬、动作缓慢 从一侧肢体发展至对侧2年 逐渐出现症状波动现象 查体:四肢肌张力高、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以右肢明 显; • 有非运动症状:焦虑、抑郁、睡眠较差、大便干结
治疗调整的思路:
• 异动症明显,减少左旋多巴总量 • 延长左旋多巴作用时间,减少症状波动、 剂末现象 • 调节受体敏感性,延长开期,控制开关现 象,受体激动剂剂量不变 • 控制焦虑抑郁情绪 • RBD对生活干扰不大,暂不处理 • 加强康复指导
若内科帕金森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 神经疾病中心组建了帕金森治疗团队,神 经外科可行DBS治疗
为患者行帕金森康复治疗指导
指导帕金森病患者行帕金森”解冻“操
39
二、物理治疗 1、 松弛训练 帮助患者有节奏的活动肢体及躯干肌肉;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指导患者 进行全身关节活动,每个关节活动3-5次,要注意活动时动作缓慢轻柔,以 免过度牵拉而引起疼痛。 2、增强肌力的训练 重点练习胸肌、腹肌、腰背肌。躯干训练:躯干前屈、后伸、侧屈及 旋转训练;腹肌训练:仰卧位屈膝抱胸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仰卧起 坐训练;腰背肌训练:飞燕训练、五点支撑训练、三点支撑训练;臀肌训练: 俯卧位下伸膝交替向上抬起下肢。 3、 平衡训练 平衡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体位、完成各种转移动作和步行的基础。患 者坐在床上,床以脚可平放在地上为宜,身旁放置一些物品,然后用左手 或右手分别将物品从一侧拿到另一侧,要反复练习,也可以练习从坐位到 站位,反复进行,逐渐提高起立的速度和稳定性。 4、 步行训练 步行是人体不断移动中心的过程,以良好的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为前 提。步行训练主要纠正患者起步难、抬腿低、步幅短、转身慢和上下肢动 作不协调等异常步态。

阿立哌唑致面部不自主运动2例

阿立哌唑致面部不自主运动2例

阿立哌唑致面部不自主运动2例邓朔;宋立华;孙佩金【摘要】例1:患者,男性,35岁。

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

近3年来躁狂抑郁循环发作,抑郁发作时伴有被监视被控制体验、嫉妒妄想、关系观念。

最初治疗用过碳酸锂、丙戊酸钠、抗抑郁剂,因效果不佳加服阿立哌唑,1个月后当阿立哌唑增至15 mg/ d 时出现口部不自主运动,表现同迟发性运动障碍“口-舌-颊三联征”类似,无其他锥体外系症状,加服苯海索后无改善,渐减量至停药,2周后上述症状消失,换奎硫平300 mg/ d,异常运动再次出现。

6个月后抑郁、精神病性症状复燃。

在服用舍曲林基础上停用奎硫平,再次服用阿立哌唑10 mg/ d,1个月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但口部不自主运动再次出现,将阿立哌唑减至5 mg/ d,2个月后不自主运动明显减轻,4个月后完全消失。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1页(P193-193)【关键词】面部不自主运动;阿立哌唑【作者】邓朔;宋立华;孙佩金【作者单位】102206 北京民康医院;北京市顺义区精神病医院;北京市顺义区精神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0531 病例例1:患者,男性,35岁。

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

近3年来躁狂抑郁循环发作,抑郁发作时伴有被监视被控制体验、嫉妒妄想、关系观念。

最初治疗用过碳酸锂、丙戊酸钠、抗抑郁剂,因效果不佳加服阿立哌唑,1个月后当阿立哌唑增至15 mg/d时出现口部不自主运动,表现同迟发性运动障碍“口-舌-颊三联征”类似,无其他锥体外系症状,加服苯海索后无改善,渐减量至停药,2周后上述症状消失,换奎硫平300 mg/d,异常运动再次出现。

6个月后抑郁、精神病性症状复燃。

在服用舍曲林基础上停用奎硫平,再次服用阿立哌唑10 mg/d,1个月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但口部不自主运动再次出现,将阿立哌唑减至5 mg/d,2个月后不自主运动明显减轻,4个月后完全消失。

中班个别幼儿案例分析不爱运动分享

中班个别幼儿案例分析不爱运动分享

中班个别幼儿案例分析不爱运动分享
今天的班里的活动是一二三木头人,远远是速度最慢的一个,因为他总是喜欢左顾右盼观望他人,自己却磨磨蹭蹭不愿意行动。

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远远勉强开始参与活动。

待老师离开身边后,他又恢复到赖散的心不在焉的状态。

活动结束,其他孩子都得到了充足的运动,他几乎还是处原始状态。

我把远远在班里的各项表现,认真的向孩子的妈妈做了反馈,远远妈妈表示他在家非常调皮,和老师描述出来的简直是判若两人。

经过交流得知,远远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长大,爸爸妈妈一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而爷爷奶奶比较溺爱远远,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被爷爷奶奶包办了,导致远远不爱运动,且在家也只喜欢和爷爷奶奶交流玩。

我认为远远在幼儿园不爱运动,不喜欢与人交往的心理偏差,一方面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不同的环境使得他缺乏安全感,不信任老师和小朋友。

另一面是由于对爷爷奶奶的过分依恋造成的。

不愿意参与活动,是不想动,另是依赖性过强,抱有等待别人的心理。

我认为应多关注幼儿,多交流,多接触。

可以通过摸一摸, 抱一抱,增进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亲近感,取得幼儿信任,降低幼儿的心理防备,创造交流的机会。

多鼓励、多表扬。

让幼儿觉得他是被班集体所认可和接纳的,建立归属感和自信心。

不自主运动查房

不自主运动查房

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健康评估, 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到持续改善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
02
预防压疮: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 用减压垫等措施预防压疮。
03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 使用抗凝药物,穿弹力袜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 栓。
03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 治疗方案,减轻焦虑和恐 惧
04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 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05
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和应对压 力
06
关注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 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 源
沟通技巧及方法 01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保持安静、整洁、 舒适的氛围
03
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等
现病史:发病时间、持续时 间、病情变化等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类似疾 病的情况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结果
治疗方案:针对疾病的治疗 方法和建议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A
B
C
D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
数等
尿常规检查:尿糖、尿 蛋白、尿潜血等
生化检查:肝功能、肾 功能、血糖、血脂等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生活方 式建议
03 提供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
06
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和困 惑
社区宣传及教育
01
宣传方式:通过社 区广播、宣传栏、 宣传单页等方式进 行宣传
02
教育内容:介绍不 自主运动的原因、 症状、预防措施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案例分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案例分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在这份案例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某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___,ADHD)的个体。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成人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患者信息- 姓名:张小明- 年龄:9岁- 学校:___- 家庭环境:独生子女,与父母生活症状与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张小明在听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分心或打断他人发言。

他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即使在完成作业或参与活动时也是如此。

多动行为张小明经常躁动不安,不能保持坐姿超过几分钟。

他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难以静下心来。

同时,他还经常在不适当的时候说话或转移话题。

冲动行为张小明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行事。

他经常在教室里随意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插嘴,而无视教师或他人的规则或指示。

影响与困扰由于张小明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他在研究和社交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扰。

- 在学术上,他经常错过重要的信息,导致研究成绩下降。

他也经常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或任务。

- 在社交上,他的多动和冲动行为使他难以与同学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

他在与他人合作或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时也遇到了困难。

治疗与支持为了帮助张小明应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和支持措施:1. 医疗介入:请他的家长咨询医生,以了解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评估。

医生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2. 学校支持:张小明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些支持,例如安排适当的教室环境,提供个别辅导或进行课程调整,以满足他的研究需求。

3. 家庭支持:家长可以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并与学校紧密合作。

他们可以提供特定的支持策略和定期监测孩子的进展。

结论这份案例分析揭示了张小明作为一个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症状、影响和困扰,以及可能的治疗和支持措施。

通过综合医疗、学校和家庭的支持,我们可以帮助他克服困难,提高他的研究和社交功能。

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一般性的案例分析,并不构成医学建议。

大脑清醒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病例模版

大脑清醒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病例模版

大脑清醒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病例模版
大脑清醒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也被称为
“不自主运动症”,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手脚
乱动,表现为不自然的姿势和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病例1:小张,女性,40岁。

三个月前开始出现手脚抽动、扭曲
并伴有不自然的口吐、舌吐,其余症状正常。

症状开始时持续不断,
后来逐渐出现间歇性症状。

到医院神经科就诊,经过临床诊断,诊断
为大脑清醒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病。

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目前
已基本恢复正常。

病例2:小李,男性,55岁。

半年前开始出现手脚抽动、扭曲并
伴有面部肌肉抽搐、胳膊突然抬高、腿部跳动等症状,症状严重影响
了生活和工作。

到医院神经科就诊,经过CT、MRI等检查,诊断为大
脑清醒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病。

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但仍需长
期服药和定期复诊。

该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或变异有关。

此外,遗传因素、感染、中毒等都可能引起该病。

临床上,可以通过
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诊断,确诊后应及时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镇静药等。

另外,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手
段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和家人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避免疲劳、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况,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社交活动和身体锻炼,有利于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脑炎合并不自主运动13例临床分析

脑炎合并不自主运动13例临床分析

脑炎作 为一 种 急危 重 症 , 常常 导致 神 经 细 胞 发生 变 性 坏死 , 质细胞 增 生 和 血管 周 围淋 巴细 胞 、 核 细 胞浸 润 , 胶 单
状、 体征 缺乏特 异性 , 脑炎合 并不 自主运 动者 使 临床表 尤其
现更 加复 杂多样 , 易导致误 诊而 延误 治疗 时机 。 极
肺 结 核 合 并 艾 滋 病9 例 分 析 李志峰 ( 宁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结 核一病 区 , 南 广西 南 宁市 50 2 ) 30 3
对我院
【 摘要】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强对肺 结核合并艾滋病 患者诊疗的认识。方法 加
20 2 1 筛查 出 9 例 艾 滋病 病人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结果 05— 00年 3
2 结 果
2 1 H V传播途径 . I
9 3例患者 中, 性传播 4 例 , 0 静脉吸毒
促进 病变 进展 , 化 , 恶 迅速 导致死 亡 的伴 发 病 。本文 收集 我 院结核 病 区经筛查 发现 并经 免疫 印迹实 验确 诊 的 HV 阳 I
性者 9 3例资 料 , 现就 其临 床资料 分析 如下 。
不 自主运 动患 者的临 床分析对 早期 诊 断 、 早期 治疗 , 进 患 促
不 自主运动者 。本组患者男 8 、 5 , 例 女 例 年龄4~ 5岁; 1 临
床表现 : 有患 者均 出现不 同程度 发热 、 所 头痛 、 恶心 呕 吐 、 不
自主运动等 。 1 2 研 究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1 . 3例脑炎 合并 不 自主运 动 患
2 1 1 例 患者不 自主运 动类 型 , . 3 见表 1 。
【。 ) n%

帕金森病例分享

帕金森病例分享
✓ 掌握PD的诊断标准,尽早识别PD。 ✓ 对于原发性PD治疗需要全程管理,早期诊断,早期
开始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在控制运动症状的同 时关注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脂、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查正 常。 ✓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 ✓大小便检查正常。 ✓肺部CT、心电图检查示:正常。 ✓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超检查示:正常。
辅助检查
头颅平扫+头颅、颈部血管MRI: 左侧颞顶叶及左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考虑缺血灶。 左侧大脑前动脉主要由右侧颈内动脉供血。 颈部血管MRA未见明显异常。
: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
讨论
非运动症状 1、精神症状 2、睡眠障碍 3、自主神经症状 4、感觉障碍
支持标准
(一)支持标准: 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明确有显著有效。 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临床体检观察到单个肢体的静止性震颤 以下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帕金森病与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
Ⅱ期:6年
可恢复
Ⅲ期:7年
中期
3 期 =轻~中度双侧受累,某种
姿势不稳,独立生活
Ⅳ期:9年
晚期
4 期 =严重残疾,仍可独自行走 或站立
5 期 =无帮助时只能坐轮或卧床
Ⅴ期:14年
治疗
心理疏 导
手术治疗
可以治疗但 不可治愈
药物 治疗
康复与 运动
照料护理
治疗
控制运动症状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延迟或减少运动并发症 延缓疾病进展
• 丘脑切开术 • 苍白球切开术 • 丘脑底核毁损术
选 ➢ DBS:创伤小、安全、
择 不

肯尼迪病病例介绍

肯尼迪病病例介绍

肯尼迪病分享病例及治疗进展S p i n a l a n d B u l b a r M u s c u l a r A t r o p h y,S B M A中山市中医院→I n t r o d u c t i o n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以缓慢进展的肌无力、痛性痉挛及震颤等起病,逐渐出现肢体、延髓部及面部肌肉萎缩,可伴有男性乳房发育和生殖功能降低等雄激素不敏感表现。

由Kennedy于1968年首先详细描述此病而得名。

全球每4万人中便有1例。

患者大多是男性,主要的发病年龄段在30-50岁之间。

病例分享122016年两例SBMA 男性确诊病例病例1:患者欧阳X ,男,42岁。

因“发现肌肉跳动5年,双上肢乏力3年”于2016-05-05入院。

均由基因检测后确诊病例2:患者王XX ,男,54岁。

因“四肢乏力5年余”,于2016-05-26入院。

患者欧阳X,男,42岁。

现病史:5年前发现四肢肌肉跳动,近端肌肉为主,阵发性,持续数秒停止,无其他伴随症状。

3年前出现双上肢轻度乏力,持重物时明显,曾行肌电图检查提示脊髓前角损害。

既往史:无传染、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曾因“纤维瘤”、“乳腺增生”行手术治疗。

无外伤史,无过敏史。

吸烟史。

否认家族病史。

婚育正常。

入院症见:精神可,四肢肌肉跳动,近端肌肉为主,阵发性,持续数秒停止,双上肢轻度乏力,持重物时明显,二便调。

专科查体:神清,高级智能正常。

伸舌居中,舌肌萎缩颤动。

余颅神经检查正常。

左手鱼际肌、肱二头肌轻度萎缩。

四肢近端可见肌肉跳动,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无不自主运动。

躯干、肢体共济正常。

双侧肢体深浅正常。

双侧腹壁反射正常。

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双膝腱反射(-),双跟腱反射(-),双侧髌阵挛、踝阵挛无。

病理征未引出。

相关辅助检查:尿酸:472umol/L 。

血脂:总胆固醇:7.25mmol/L ,甘油三酯:7.78mmol/L 。

不随意运动心理学例子

不随意运动心理学例子

不随意运动心理学例子
不随意运动又称为不自主运动,患者的神志是清晰的,但是某个肢体或某些肌肉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运动。

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有一定节律,也可以没有节律,如某些肢体或者肌肉不自主地震颤,面部或者肢体不自主地痉挛、抽搐,还有癫痫发作。

还可出现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等。

不随意运动髓、周围神经以及肌肉各部的病变均可引起不自主运动。

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动痉挛由新纹状体病损引起;节律性与局限性肌阵挛与下橄榄核、齿状核及红橄榄束的损害有关:舞动运动为对侧脑底核的病变所致;震颤可由纹状体、小脑及小脑有关的结构或额叶病变引起;肌束颤动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变等。

不自主运动可因生理或精神因素引起,但大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主要见于感染、中毒、变性、遗传和家族性发育异常等疾患,也可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肿瘤等。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阳是个8岁的小男孩,刚上小学二年级。

从他入学开始,老师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

课堂上,他像个小陀螺一样,总是坐不住,一会儿摆弄铅笔盒,一会儿踢前面同学的凳子。

别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他却经常突然站起来在教室里晃悠一圈,然后又回到座位上。

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还经常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写这个,就是把课本落在学校。

在家里,小阳也是个让父母头疼的“小魔王”。

吃饭的时候,他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没吃几口就跑去玩玩具。

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写不了几分钟就开始分心,不是被窗外的小鸟吸引,就是被自己的橡皮擦吸引。

父母尝试了很多方法,打骂、讲道理都没有什么效果,小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才意识到可能需要专业的帮助。

二、辅导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

我第一次见到小阳的时候,他好奇地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灵动和调皮。

我没有像老师或者家长那样一上来就说教,而是拿出了一盒五颜六色的小积木。

我笑着对他说:“小阳呀,听说你是个超级厉害的小建筑师,咱们来一起搭个超级大城堡怎么样?”小阳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马上就坐到我身边开始摆弄起积木来。

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我和他聊天,问他在学校里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呀,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他和小伙伴们课间打闹的趣事。

就这样,我们的信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建立起来了。

2. 了解多动症背后的原因。

随着我们关系的拉近,我开始慢慢引导小阳聊一些关于他为什么总是坐不住的问题。

小阳皱着眉头说:“我也不想动呀,可是我就是忍不住。

”我问他是不是觉得上课很无聊,他点了点头。

原来,小阳觉得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有些枯燥,而且他很容易被周围的小动静吸引。

我又和他的父母深入沟通,发现小阳的家庭环境比较嘈杂,他写作业的时候,客厅里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家人也经常在旁边走来走去。

而且,小阳的父母工作比较忙,陪伴他的时间相对较少,他可能是想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丘脑出血致不自主运动1例分析

丘脑出血致不自主运动1例分析

脑 萎 缩 ,脑 白质病 ”( 图1 ) 。入 院后 查 体 : 血压 1 3 0 / 8 0
mmH g , 神志清楚 , 眼球运动好 , 无面舌瘫 , 无 面部抽搐 , 患 者左侧 肢体不 自主挥 动 ,左 侧下肢 上抬摆 动 ,左侧 肢
C H E N F e n g ,Z HA O B i a o j i ,C AI We n x i n g ( N e u r o l o g y D e p a t r me n t , No r t h S t a t i o n Ho s p i t a l , Z h a b e i Di s t r i c t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7 0 , C h i n a )
偶有发作 。1 月后 复查头颅 C T,患 者出血基本 吸收 ,舞
蹈 . 偏 身投掷 运动消失。
床 报道案 例较少 。上海市 闸北 区北站 医 院神经 内科最 近 收治一 名小量 右侧丘 脑 出血 致左侧 舞蹈 一 偏 身投 掷运 ,8 4岁 ,既往有高血压 、糖尿病病史 ,均 未经 正规 治疗。血压 、血糖控 制欠佳 ,此次 因 “ 左 侧肢 体 不 自主运 动 1 d ”于 2 0 1 3年 1 2月 1 9日来 我 院就 诊 。 患者于 2 0 1 3 年 1 2 月 1 8日晚问 ,在家 中无 明显诱 因下 出
关键词 丘脑 出血 不 自主运动 舞蹈 . 偏 身投掷运动 多巴胺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3 . 3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5 3 3 ( 2 0 1 4 ) 0 7 — 0 0 4 1 — 0 2
A c a s e a na l y s i s o f i n vo l unt a r y mo v e me nt s c a us e d b y t ha l a mi c he mo r r ha g e

不自主运动的病例分享

不自主运动的病例分享

实验室检查
项目 结果
甲功三项
乙肝五项 丙肝抗体
梅毒抗体 HIV抗体
TSH 0.35umol/L T3 0.98umol/L T4 9.01umol/L 乙肝表面抗体(+),余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辅助检查
项目
结果 汉密顿焦虑 7分,可能有焦虑
汉密顿抑郁 睡眠量表 0分,无抑郁 5分,结构紊乱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 Fahr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呈进行性发展,主要为 运动障碍和认知精神障碍,表现为进行性精神障碍、痴呆 、 癫痫发作、头痛等;其它的表现有智力低下、手足抽 搐、共济失调或只表现为行为异常和神经心理异常而无运 动失调等其他症状,其临床症状的产生可能与钙盐沉着严 重时,小血管阻塞使基底神经节缺血,长时间后造成梗塞 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有关,且甲状腺功能和甲状旁腺素 正常。 • Fahr病的主要特点为:①一般呈进碍和认知精神障碍;主 要为运动障碍和认知精神障碍②cT和MRI表②cT和MRI表 现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钙化和大脑灰白 质交界区多发钙化③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和血清磷均茬正常 范围内,
头颅CT
头颅CT
• 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2018-05-24)
问题
• 1.初步诊断? • 2.进一步检查? • 3.鉴别诊断
诊断
初步诊断: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查因: • 小舞蹈病? • 亨廷顿舞蹈病? • 脑梗塞 (基底节区) • 苍白球钙化
病例分析
• 定位:椎体外系 • 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幅度较 大,定位椎体外系 • 左侧肢体共济失调定位于右侧基底 节区、中脑可能大
鉴别诊断
二、亨廷顿(Huntington)舞蹈病 亦称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的缓慢进行性变性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尾状核、 壳核明显萎缩,核内的小神经元广泛缺失、星形细胞 增加。大脑皮质、苍白球、丘脑、黑质、小脑上橄榄 核、下丘脑也发生变性,在生化病理中GABA减少,其 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活力减低,纹状体内乙酰胆碱和 胆碱乙酰转移酶活力减退。 [临床表现] 1、起病多见于35-40岁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化名),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今年8岁,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自从入学以来,小明的表现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扰。

他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下课则四处奔跑,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在家庭作业方面,小明同样表现不佳,经常忘记带作业本,做作业时心不在焉,导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观察,小明的这些行为可能与多动症(ADHD)有关。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行为。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些行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二、教育方案实施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首先,学校和家庭成员共同关注小明的行为变化,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和老师定期交流小明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2. 个性化教学,培养兴趣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老师采用个性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小步骤,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老师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提高他的注意力。

3. 强化训练,纠正不良行为针对小明的多动和冲动行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开展强化训练。

当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引导他改正。

此外,家长还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帮助小明锻炼身体,增强自控力。

4. 心理辅导,提高自信心针对小明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辅导。

心理老师通过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对小明教育效果的评估:1. 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小明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分心。

他开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行为规范,减少冲突小明在课下与同学相处融洽,不再频繁发生冲突。

他能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幼儿园肥胖小朋友不愿意运动的案例

幼儿园肥胖小朋友不愿意运动的案例

幼儿园肥胖小朋友不愿意运动的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肥胖问题日益突出,而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肥胖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肥胖不仅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成为幼儿园中的一大隐患。

而在处理肥胖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肥胖的小朋友不愿意运动,这不仅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幼儿园肥胖小朋友不愿意运动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个五岁的男孩,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

然而,幼儿园老师发现,小明在操场上玩得比较少,总是喜欢坐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玩耍,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二、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影响小明的父母都是白领,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他做户外活动。

家中的玩具多以电子产品为主,缺乏运动性质的玩具。

2. 生活习惯小明平时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长时间玩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缺乏户外运动的习惯。

3. 自卑情绪小明在幼儿园里面觉得自己体重过重,因此自卑,所以不愿意参加课余体育活动。

三、解决方案1. 家庭配合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安排每天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 幼儿园的引导幼儿园老师应该多给予小明精神上的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不会因为体重而受到排斥。

3. 专业指导家长和幼儿园可交流专业医生、心理交流师的意见,为小明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四、案例二:小红小红是一个四岁女孩,患有儿童肥胖症。

她在幼儿园不愿意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包括晨操、游戏等。

当她被要求参加时,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动、不愿意配合。

五、案例分析1. 身体原因小红的儿童肥胖症导致她的体力不足,导致她在体育活动中不能持续进行。

2. 自卑心理小红觉得自己体重过重,因此自卑,因此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3. 惯性问题小红平时生活习惯不良,长时间的室内活动使她对体育活动产生排斥,并且形成习惯。

六、解决方案1. 逐渐渗透幼儿园老师应该耐心逐渐地引导小红,给与她足够的理解和关爱,让小红慢慢的适应体育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结果
TSH 0.35umol/L T3 0.98umol/L T4 9.01umol/L 乙肝表面抗体(+),余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辅助检查
项目
结果
汉密顿焦虑 7分,可能有焦虑
汉密顿抑郁 0分,无抑郁
睡眠量表
5分,结构紊乱
项目
长程脑电图
脑电图
颈部血管彩超
四肢神经传导速 度 经颅多普勒
辅助检查
不自主运动
病例
• 患者李XX,女性,63岁,退休工人。 主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天”由急 诊以“急性脑血管病”于2018年5月25 日12:10时收入我科病房。
病例
• 患者于1天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 动,左侧上肢伸直样,下肢画圆状,幅度较大, 动作相对缓慢,无面部肌肉及躯干不自主运动, 发作无肢体活动不利及言语不利,无头晕、头痛 ,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每次 发作1余分钟可缓解,入我院急诊,查头颅CT双 侧基底节区腔梗,苍白球钙化,今为求系统治疗 收入院。发病来精神差,情绪不稳定,饮食、睡 眠可,二便可。
体格检查
• 一般查体:血压130/88mmHg 心肺听诊 无著征。
体格检查
• 神经系统检查: 神清,语利,理解力 、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正常。双侧 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灵敏,无眼震 及复视,眼球运动充分,双侧面纹对称 ,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 正常(++),病理征均未引出。浅感觉 对称,左侧共济运动欠稳准,颈软,无 压痛,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
偏侧舞蹈症
• 新纹状体病变时, 对运动起抑制作用的苍白球内 侧部- 黑质网状部复合体活动减少, 丘脑及丘脑 皮质投射功能增强, 使皮质所发生的冲动无法终 止, 且不能接受小脑- 红核- 纹状体通路的冲动, 从而产生偏侧舞蹈症。
• 丘脑底核接受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发出的纤维 ,至苍白球、红核、黑质、中脑被盖部, 病变时 可出现对侧肢体, 尤以上肢为主的偏侧舞蹈症。
• Fahr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病变区广泛终末小动脉和小静脉 周围的钙质沉着,主要的病理过程为酸性黏多糖组成的嗜 碱性物质在血管周围沉积,亚铁磷、铝、钾等盐类沉着

鉴别诊断
• Fahr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呈进行性发展,主要为 运动障碍和认知精神障碍,表现为进行性精神障碍、痴呆 、 癫痫发作、头痛等;其它的表现有智力低下、手足抽 搐、共济失调或只表现为行为异常和神经心理异常而无运 动失调等其他症状,其临床症状的产生可能与钙盐沉着严 重时,小血管阻塞使基底神经节缺血,长时间后造成梗塞 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有关,且甲状腺功能和甲状旁腺素 正常。
项目
血常规
实验室检查
结果
WBC 5.64*109、RBC 3.51*1012 PLT 207*109
血凝指标 PT 11.7 INR 1.2
肝功
AST 14U/L ALT 11U/L GGT 10U/L
肾功能 电解质 心肌酶 尿酸
Cr 108mmol/L UR 6.2mmol/L K 4.57mmol/L Na 140.6 mmol/L CK 220U/L CKMB 12U/L UA 385 umol/L
结果
正常脑电图(监测过程中频繁发作) 正常脑电图(当时有发作) 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 正常
左侧大脑中、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偏 慢
PWI
问题
1.目前诊断? 2.进一步完善检查?
目前诊断
• 1.偏侧舞蹈症 • 2. 脑梗塞(右侧基底节区) • 3.苍白球钙化
治疗方案
• 1.硫必利片联合美多芭 • 2.脑血管病常规治疗
大,定位椎体外系 • 左侧肢体共济失调定位于右侧基底
节区、中脑可能大
• 定性:缺血性 • 急性起病,出现偏身肢体运动障碍
,符合神经功能缺损局灶体征。

T2
T1 T2
T1
压水像
DWI
ADC
T2*
矢状位
冠状位
MRA
MRA
2018-05-25MRI
• 1.双侧额叶及右侧顶叶缺血灶 • 2.双侧海马未见明显异常 • 3.T2*异常信号 ,考虑生理性钙化 • 3.MRA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 Fahr病:又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锥体外系铁钙沉着症或 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由Fahr于1930年首报 道,16号或18号环形染色体f2J。该病男女发病无显著差 异,且多为散发,但家族性的Fahr病亦有报道刚。发病机 制目前尚不清楚,除有不明机制的家族遗传性因素之外, 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有血管因素等。
项目
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实验室检查
结果
TC 3.39mmol/L TG 1.06 mmol/L HDL 01.03mmol/L ↓ LDL 1.88mmol/L Hba1c 6.3%↑
11.5umol/L
9.91nmol/L 236uug/ml
项目
甲功三项 乙肝五项 丙肝抗体 梅毒抗体 HIV抗体
偏侧舞蹈症
• 偏侧(身)舞蹈症系指急性起病,累及单侧或双 侧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快速、不规则、失 平衡、无目的舞蹈样变幻动作和挤眉、弄眼、噘 嘴、伸舌等面部异常动作,可有其他局灶性神经 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短暂性肢体无力、面肌颤 搐、舞蹈侧肢体肌张力下降等,是一组临床综合 征。
• 偏侧(身)舞蹈症多继发于脑血管病变,亦可为 小舞蹈病或亨亭顿舞蹈病的一部分,少数病因为 基底节区肿瘤或变性疾病。
头颅CT
头颅CT
• 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2018-05-24)
问题
• 1.初步诊断? • 2.进一步检查? • 3.鉴别诊断
诊断
初步诊断: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查因:

小舞蹈病?

亨廷顿舞蹈病?

脑梗塞 (基底节区)•源自苍白球钙化病例分析
• 定位:椎体外系 • 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幅度较
• Fahr病的主要特点为:①一般呈进碍和认知精神障碍;主 要为运动障碍和认知精神障碍②cT和MRI表②cT和MRI表 现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钙化和大脑灰白 质交界区多发钙化③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和血清磷均茬正常 范围内,
• 影像学方面,Fahr病主要以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 和大脑半球白质钙化为特征,常为双侧对称性,也可为单 侧,钙化顺序苍白球、尾状核、壳核、丘脑底核、额顶叶 脑回底部、齿状核、小脑皮层、脑干中央部及侧脑室周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