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宣传与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对于一些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员工,应当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 应。
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增强社会 对应急预案的信任和支持。
02
督促整改落实
03
更新应急预案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督促和指导 ,确保其按照评审意见进行整改 落实。
根据评审结果和生产经营单位的 整改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 和完善。
03
应急预案内容评审
总体要求
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 要求。
应急预案应与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相匹配,并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确定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编制技巧
01
针对重点
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 重大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
03
注重实效
应急预案应注重实效,能够快速 、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02
科学合理
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制定 合理、科学的应急预案。
04
广泛参与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广泛 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生产经营
应急预案应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设施 设备、人员状况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组织机构与职责
01
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建立应急指挥部及应急工
作组,明确各组的人员及职责。
02
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
应急响应。
03
建立应急协调机制,确保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生产经营单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随之而来的生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帮助各企业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评审应急预案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明确评审目标和范围:明确要评审的预案内容,包括预案的名称、编制单位、适用范围等。
2.组织评审小组:确定评审小组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确保全面、专业性和代表性。
3.评审工具和方法:确定评审所需的工具和方法,可采用表格评审、现场检查、面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和评估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预案的基本要素在评审过程中,需对预案的基本要素进行评估,包括:1.规章制度和责任分工:预案中是否明确了责任人、责任部门以及相关岗位的职责,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清晰。
2.预警信号和报警程序:预案中是否规定了各类预警信号的判定标准和报警程序,是否明确了报警的方式和渠道。
3.紧急救援组织和人员:预案中是否设定了紧急救援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否指明了应急抢救和疏散的流程和程序。
4.资源配备和使用:预案中是否规定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资源的储备和使用方式,能否满足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需求。
5.应急培训和演练:预案中是否明确了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内容、频次和目标,是否有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的记录和评估机制。
三、评审原则和方法在评审预案时,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合法合规性原则:预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科学性原则:预案中的各类措施和程序是否科学可行,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论证。
3.适用性原则:预案是否能够适用于各种突发事件,是否能够满足各类人员和物资的应急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预案中的措施和程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各项任务是否能够在紧急状态下顺利实施。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 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者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 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普通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2、附件 3、附件 4、附件 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wei)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普通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者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合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1. 引言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在其日常运营中,存在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
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对单位造成的损失,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评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指南,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2. 评审前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评审之前,评审小组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评审的顺利进行。
2.1 评审小组组建评审小组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应急管理专家等。
评审小组的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全面评估预案的有效性。
2.2 评审流程评审小组需要确定评审流程,并与被评审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以确保评审的顺利进行。
评审流程应包括评审范围的确定、评审时间安排和评审方法的确定等。
2.3 评审准则和标准评审小组需要明确评审准则和标准,以便评估预案的合规性和实用性。
评审准则和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行业最佳实践等。
3. 评审内容评审内容是评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评审小组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全面评审,以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1 预案备案情况评审人员需要核实预案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备案,并了解备案的具体情况,如备案编号、备案机构和备案时间等。
3.2 预案编制流程评审人员需要了解预案的编制流程,包括预案编制的负责人、编制参与人员和编制时间等。
评审人员还需要评估预案编制的合理性和全面性,确保预案能够覆盖潜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3.3 预案内容评审人员需要对预案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预案包含以下关键要素:3.3.1 事故预测与风险评估预案应该能够预测潜在的事故类型和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
评审人员需要评估预案对潜在事故和风险的预测能力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不符合
字、
应
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
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
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
附件1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部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要求,内容存在缺陷或不足,需要进一 步完善;
良好
应急预案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要求,内容比较完整、科学、合理、可 行;
不合格
应急预案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 求,内容存在严重缺陷或不足,需要重 新制定。
评审结果处理
1
对于优秀和良好的应急预案,应当给予肯定和 表彰,并鼓励其继续保持和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总结词
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评审应急预案时,需要关注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如应急资源的准备、应急流程 的顺畅、应急处置的有效性等。同时,还需对应急预案的实际运用效果进行评估 ,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
04
评审结论
评审结果分类
优秀
应急预案完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要求,内容完整、科学、合理、可行;
2
对于一般的应急预案,应当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之处,并督促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3
对于不合格的应急预案,应当要求其重新制定 ,并加强指导和监督。
评审文件管理
01
评审文件应当分类保存,并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
02
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机密的评审文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保密处理;
评审文件应当定期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预案评审指南
目录
• 概述 • 评审程序 • 评审内容 • 评审结论 • 应用与更新
01
概述
目的和意义
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应急预案的评审,可以发现和纠正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助于 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摘要:本文旨在提供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以减少损失和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本指南将介绍评审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评审的基本步骤以及评审的关键要点,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其应急预案。
1. 引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生产安全事故做好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降低损失和风险。
评审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本指南将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一套评审应急预案的指导,以确保其预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 评审的重要性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是事故发生时的关键工具,评审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评审,可以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评审还可以提供外部的观点和建议,帮助单位不断改进和优化预案,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3. 评审的基本步骤(1)明确评审目标:评审的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包括预案的合规性、可行性、完整性等方面。
(2)组织评审团队:评审团队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确保评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收集相关资料:评审团队应收集和研究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等相关资料。
(4)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团队应通过研读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的评审。
(5)记录评审结果:评审团队应将评审结果详细记录,并对问题点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6)编制评审报告:评审团队应根据评审结果编制评审报告,包括评审目标、评审步骤、评审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7)提交评审结果:评审报告应提交给生产经营单位,与其共同商讨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
4. 评审的关键要点(1)预案的制定依据:预案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2)预案的完整性:预案应详细规定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警报与报告机制以及紧急撤离等方面。
(3)预案的可行性:预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单位的资源与能力、特殊情况和实际要求等因素。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促进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企业及其他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
第二章评审原则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做到:
(一)尽可能缩短发生安全事故后发现、判断和处置的时间;
(二)及时发现、报告、判断和处理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根据事故属性及处理要求,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四)合理安排和分配应急管理人员驻设地和值班调度;
(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撰写明确的应急预案,确定责任人,制定应急行动方案并得到批准;
(六)制定预防、应急救援措施,及时启动和执行应急方案;
(七)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演练和备用设备利用率等。
第三章评审机构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设立专门的评审机构,负责评审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第五条评审机构应当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业安全专家等按职责分工组成,由有资格具备进行安全评审能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担任评审主任,有技术专业背景的职业安全专家担任评审技术顾问,按职责进行安全事故预案的组织、评审和督促等工作。
第六条评审机构应当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事故处置做出评价,发现问题后及时发出建议,提出改进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一、引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处置和恢复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关键。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实效性,对于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需要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及时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安全管理要求。
本文将介绍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指南,以期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效的评审工作。
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核心目的是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其能够在事故发生时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
具体来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评审,检查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和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全面性。
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包括了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是否覆盖了所有可能涉及的领域和环节。
3. 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检查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和程序是否实用、可操作,是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和有效执行。
4. 确保应急预案的更新性和监督性。
评审还应包括对应急预案的更新和监督机制的检查,以确保应急预案能够随着生产经营单位情况的变化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内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要对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包括适用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适用的部门和岗位、适用的区域和范围等。
2. 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
要对应急预案中各个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细致、全面的规定,包括应急指挥部的组成、人员的安排、具体职责等。
3. 应急预案的紧急救援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编制、评审和备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工作。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性、有效性。
第四条本指南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应急预案应涵盖生产经营单位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针对性:应急预案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响应措施。
(三)实用性:应急预案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确保应急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四)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应急措施在实际应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和目的;(二)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三)事故风险分析;(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五)应急响应程序;(六)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七)应急演练和培训;(八)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九)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和备案。
第三章应急预案评审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公正:评审过程应客观公正,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面性:评审内容应全面,覆盖应急预案的各个方面。
(三)专业性:评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八条应急预案评审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是否明确;(三)事故风险分析是否全面、准确;(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是否合理、明确;(五)应急响应程序是否科学、有效;(六)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是否充足、可靠;(七)应急演练和培训是否规范、有效;(八)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是否及时、准确。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1. 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7号令;
2. 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评审;
3. 提高应急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办法》第14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 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 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 要并附专家名单。
评审方法——形式评审
(一)形式评审。
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有关单位 上报的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 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 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评审方法——形式评审
评审方法——要素评审
1.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 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 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 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 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 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2.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 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 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 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 位概况等要素。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集团公司应急救援体系有指挥管理系统、救援队伍系统、 技术支持系统(应急救援技术组)、机关保障系统组成(见 附图1)。 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 挥部办公室(公司调度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救援队伍系统包括:新华医院集团、东方医院集团、矿 山救护大队。 机关保障系统包括:集团公司各有关部门(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职能部门的职责 (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交通和生活 后勤保障工作。 (2)安监局:负责向省、市有关部门及有关领导上报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评审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本指南旨在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提供指导,帮助评审人员全面、准确地开展评审工作。
一、评审范围。
评审范围主要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内容完整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审查,对预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包括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进行全面评估,对预案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实地考察。
二、评审要点。
1. 编制依据的合规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进行审查,确保预案的编制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预案的编制依据应当明确、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内容完整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预案的内容完整,包括但不限于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
预案的内容应当详细、具体,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有效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3. 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行实地考察,确保预案的具体措施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得到有效执行。
预案的措施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应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实施,同时应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产安全事故。
4. 有效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预案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预案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评审人员应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一、引言为了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评审原则1.合法性原则:评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
2.科学性原则:评审内容应符合安全生产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3.实用性原则:评审内容应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4.动态性原则:评审内容应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三、评审内容1.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行业规范;(2)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3)相关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2.应急预案组织体系(1)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应急响应队伍及职责。
3.事故风险识别与评估(1)事故风险识别;(2)事故风险评估;(3)事故风险分级。
4.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启动程序;(2)应急处置程序;(3)应急恢复程序。
5.应急资源保障(1)应急物资储备;(2)应急装备保障;(3)应急通信保障。
6.应急演练与培训(1)应急演练计划;(2)应急演练实施;(3)应急培训计划。
7.应急预案管理(1)应急预案修订;(2)应急预案备案;(3)应急预案宣传教育。
四、评审程序1.成立评审小组:由相关部门、专家和生产经营单位代表组成。
2.审查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确保编制依据合法、合规。
3.审查组织体系:核实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响应队伍的设置。
4.审查事故风险识别与评估:核实事故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5.审查应急响应程序:核实应急启动、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6.审查应急资源保障:核实应急物资、装备和通信保障的充足性。
7.审查应急演练与培训:核实应急演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培训计划的实用性。
8.提出评审意见: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9.评审结论: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意见,形成评审结论。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一、评审团队的组建评审团队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专家等。
二、评审前的准备工作1.对应急预案的历史使用记录进行整理,包括事故发生率、应急响应效果等。
2.确认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和相关行业规范等。
3.制定评审计划,明确评审范围和时间节点,确保评审有效进行。
三、评审内容1.文档评审:对应急预案的文档格式、内容结构、审批流程等进行评审,确保其规范、合理。
2.目标评审:对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否符合实际需求进行评审,包括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
3.预案流程评审:对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流程、工作程序等进行评审,确保其清晰明确、具有操作性。
4.信息报告评审:对应急预案中的信息报告、通知通告等进行评审,确保其内容准确、及时。
5.设备设施评审:对应急预案中的应急设备设施、消防设备等进行评审,确保其齐全可用。
6.培训演练评审:对应急预案中的培训计划、演练计划等进行评审,确保其全面有效。
四、评审结果和纠正措施1.评审结束后,评审团队应对评审结果进行总结,并形成评审报告。
2.对于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3.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应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五、评审后的监督管理1.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复查,评估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监督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对于评审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可以及时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其规范和可行性,提高应急响应效果和员工安全意识,为应对突发事故提供可靠的指导和保障。
同时,评审也为持续改进应急预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提供了评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指导和方法。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审指南:1. 指南目的和范围:首先,评审人员应了解该指南的目的和范围,以便明确评审的目标和要求。
2. 预案编制依据:评审人员应核对预案编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预案的合规性。
3. 预案编制程序:评审人员应确认预案编制过程是否符合预先确定的程序,并验证每个步骤是否完整和准确。
4. 预案内容:评审人员应仔细检查预案的内容,包括预案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应急措施和应急资源等,以确保内容全面、合理和可操作。
5. 预案可行性:评审人员应评估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包括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实施的可行性等,以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和执行。
6. 预案的完备性:评审人员应核对整个预案是否完备,包括预案的补充材料、应急培训和演练等,以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7. 预案的更新和修订:评审人员应了解预案的更新和修订情况,并核实预案是否与最新的风险评估、法规要求和业务变化相适应。
8. 预案的管理和执行:评审人员应评估预案的管理和执行情况,包括预案的落实、监督和改进等,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9. 预案评审报告:评审人员应根据评审结果,编写一个详细的预案评审报告,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评审报告提交给相关管理人员。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具体的评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充。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1. 指南目的和范围:首先,评审人员应了解该指南的目的和范围,以便明确评审的目标和要求。
2. 预案编制依据:评审人员应核对预案编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预案的合规性。
3. 预案编制程序:评审人员应确认预案编制过程是否符合预先确定的程序,并验证每个步骤是否完整和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 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
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
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
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三、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合法性。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二)完整性。
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三)针对性。
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四)实用性。
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五)科学性。
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六)操作性。
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七)衔接性。
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指南。
附件1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附件2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3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4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5
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