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合集下载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中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新课标第一网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二、非选择题50分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2分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表格一:表格二:──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9.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14分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图一图二图三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图四鞍山大型轧钢厂图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六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 C B C D D B C D B A B 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 A C C C C A C C B C D二、非选择题50分第一课件网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第一课件网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新课标第一网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29.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答案] C
2.关于图一的评述错误的是 ( ) 图一
A.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左倾错误
B.它的错误特点是"一大二公。"
C.以大炼钢为中心
D.与1958年的总路线有关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答案] D
4."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
[答案] C
8. "过渡时期" 是指 ( )
A.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运动胜利 B.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改造完成
C.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 D.从大陆统一到国民经济恢复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的理解。对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要有充分认识,这样有助于对这段历史的掌握,否则会觉得毫无头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了,此时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过渡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本题应该选B。
[答案] C
15.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答案] D
13. 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 )
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下图是1992年3月26日《某某特区报》发表的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春,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所以B项说法错误。

答案:B2.1992年,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其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的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在1976年,排除A项;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南方谈话之后,排除D项;南方谈话的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应选C项。

答案:C3.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D.评价了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A.“第一次结合”B.“第二次结合”C.“第三次结合”D.“第四次结合”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篇讲话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6.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苏联模式D.日本模式8.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B.农、轻、重的发展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央和地方的关系9.“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 )思考A.陈云B.刘少奇C.周恩来D.毛泽东1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11.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12.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A.既利用又限制B.轮流执政C.长期存在、互相监督D.团结——批评——团结1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健全民主和法制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其主要任务是()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2.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A.生产的无计划性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和统一D.优先发展农业3.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成果()A.《论十大关系》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文化大革命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C.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完成5.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办法有 ()A.团结——批评——团结B.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6.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A.现代农业和现代国防B.现代科学技术C.现代教育D.现代工业7.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取得的成果有()A.大的集中,小的分散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可以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D.全力以赴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在政治方面是处理好如下关系()A.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B.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D.党与非党的关系和是非关系9.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涉及()A.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问题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1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B.中国工业化道路C.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社会矛盾学说D.阶级斗争的理论(三)简答题1.《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什么?4.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2.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3.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及现实意义?4.试述毛泽东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斯诺老要来中国,1960年让他来了。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他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2.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3.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4450万千克粮食。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

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A.大体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B.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C.能有效挖掘现有土地潜力D.较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5.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改变分配方式C.巩固公有制的地位D.增强企业活力6.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可能比喻的是()A.深圳B.珠海C.海南岛D.浦东7.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习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势力残余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D.实行改革开放6.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是A.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B.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新的生产关系D.保护和发展生产力7.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对抗性矛盾10.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批评与自我批评C.改进党的作风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B.封建主义势力的复辟动乱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D.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天安门事件爆发D.反击右倾翻案风15.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大成就是A.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B.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C.核武器研究成功,奠定了我国核大国的国际地位D.外交工作最终打开局面,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得到改善16.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B.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C.社会精神文明程度越来越高D.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17.1967年6月我国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远程导弹D.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8.1974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指的是A.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放到美国人手里B.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C.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20.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49年D.1956年二、多项选择题2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B.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C.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D.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A.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B.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C.如何建设统一战线的问题D.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3.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方针有A.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B.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C.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D.加强与国外合作2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主要内容有A.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B.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D.在经济建设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2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及答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及答案

10.读下列材料,然后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回答问 材料1 下列是某一时期的两幅壁画:

材料2 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农民公 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 是公有……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运动?
材料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 材料2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步练习
1.中共八大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B.开展整风运动 D C.完成三大改造 D.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是由于 ①急于求成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C ③苏联撕毁合同④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是在 C A.1956年 B.1958年 C.1961年 D.1963年
请回答: (1)从表中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量1958~1961年之间 有何变化?
粮食产量1958年最高,1959年、1960年逐年下降,到1961年略有回升。
(2)产生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左”倾错误发展;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致使粮食产量下降,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有所 回升。
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是 ①镇压反革命 ②“大跃进” ③“三反”“五反” ④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有①原子能工业 ②生物工程 ③航天工业 ④新兴电子工业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右图人物在哪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A.治沙 C B.研制原子弹 C.钻探石油 D.抗洪

选择题专项训练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选择题专项训练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历史专题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1、下列对三大改造的表述,错误的是()A.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一五计划的“一化三改造”同时并举又同时完成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①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违背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③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④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其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严重B.苏联背信弃义,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C.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危害D.中共缺乏建设经验5、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人民公社化运动C.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文化大革命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7、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春联中,反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8、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验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验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解析: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答案: A2.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B正确;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C、D错误。

答案: B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作用和影响。

“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其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的。

“一五”计划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促进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②③④说法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①说法错误。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7年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3.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大庆油田建成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京广铁路建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世界屋脊”西藏从此有了公路与祖国内地联系,始于()A.西藏和平解放时B.“一五”计划完成时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5.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是()A.东北工业基地B.沿海工业基地C.华北工业基地D.西北工业基地6.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大跃进时期7.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8.右图文件的制定机构是()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9.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A.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0.三大改造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11.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方式是()A.没收B.调整C.赎买D.建立合作社1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5.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人民版必修21.(2016高考历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2016高考历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3.“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

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2016某某)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6.[2015·某某高考]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3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3

专题三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52年、1956年”,这时中国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在上升,说明B、C两项正确;钢、煤、原油的产量比粮食、棉花的产量上升比例明显要大得多,说明A项错误,D项正确。

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2.中共“八大”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突出反映了我国()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尖锐C.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D.经济体制非常陈旧【答案】 C【解析】三大改造结束后,主要矛盾的实质就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支配地位;剥削阶级不复存在,被改造成了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对此中共八大有明确的叙述。

4.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A.超英赶美B.效率就是生命C.摸着石头过河D.造反有理【答案】 A【解析】“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流行语,“效率就是生命”“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造反有理”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语。

故本题选A。

5.下图为“大跃进”时期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浮夸风B.高指标C.瞎指挥D.不尊重客观规律【答案】 D[解析]“大跃进”是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情况下,轰轰烈烈开展的,这也是其主要失误之处,故选D。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练习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练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标志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A.《论十大关系》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 B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3、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D )。

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 A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A.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B. 以农业为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C. 以工业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导,以工农兵为序D. 全面发展,综合平衡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C )A.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6.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党的八大提出( C )的方针。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方针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统筹兼顾的方针7.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为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 A )。

A.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B.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思想8.毛泽东提出,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C )的方针.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D.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 C )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据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C.人民D.中央军委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此()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制定五年计划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5.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朝着均衡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下面的历史事物出现在()①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②鞍钢全体职工送给朱德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A.新中国成立前夕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6.小明将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罗列了出来,你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吗()A.川藏、康藏、新藏等公路建成B.石油实现全部自给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7.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A.1949年、1951年B.1949年、1952年C.1949年、1954年D.1949年、1956年8.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

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C.“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D.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9.党中央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A.苏联撕毁合同B.自然灾害影响C.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D.中共八大决议未贯彻实施10.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斤、一颗白菜500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姓名: 班级:成绩: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8分)1.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A.土地改革计划B.三大改造计划( )C.第一个五年计划D.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3.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许多梦想成为现实。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 )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钱塘江大桥D.郑州黄河大桥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B.1952年C.1954年D.1984年5.“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6.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

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力争上游A.②④⑤⑥B.①③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7.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章。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 )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9.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16.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17.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是( )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八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1.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和运动,是“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专题三(答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

专题三(答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姓名______班级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

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

这是由于实行( ) 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2.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3.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

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C.公私合营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5.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A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7.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

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 ) A.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8.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专题提升练(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提升练(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提升练(八)(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广东湛江调研)1951年4月,山西省委发出警告:农民“不是向着我们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所以要“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

后来中央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施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提出“八字方针”解析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私有制变为农民的私有制,故A项错误;从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集体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有制程度,故C项错误;1960年冬,针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安徽蚌埠模拟)建国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

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B.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解析从“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可知此次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1953年在实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以便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故B项正确;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宗旨是改变计划经济的弊端,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湖南株洲模拟)有学者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但因经济效益分散,不利于农业进一步现代化,也导致人文精神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2.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08江苏单科)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4.(2008广东理科基础6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

从中可以看出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6.(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4)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7.右面这幅宣传图(图中火车运载的是一根玉米长棒)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A.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B.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C.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D.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8.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9.“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1953-1956年期间,国家为公私合营企业颁发凭证(如:上海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凭证),其目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D.保持多种经济成分,促进经济恢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形式及赎买的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解析: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

依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后开始上升。

依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工农业比例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此图反映的是粮食生产基本状况。

答案:B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依据教材内容,①③属于八大内容,②④则不属于。

故选A。

答案:A4.“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是在1973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增长9.2%,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解析:本题中的“关键时间”是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原因主要是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故选D。

答案:D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B、C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民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民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提高了生产力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2、"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 生活先好起来了,.. 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 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建立人民公社 B. 鼓励发展个体企业C发展乡镇企业 D 设立经济特区3、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 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决和发展生产力4、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用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5、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一公社社员写到: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

这幅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悲伤的生活状况已经过去C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6、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 经济建设的速度一定要快速发展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7、20 世纪 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 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A. . 人民公社B. 大跃进C. 农业合作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 "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9、《春天的故事》中唱到,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写下诗篇 " 诗篇的主题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0、小脚老太跳迪斯科,反映了A. 迪斯科最适合小脚老太B.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C. 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D.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11、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 其中改变了所有 制性质的是8、1950 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 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不确立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土地改革12、"新乐园真正强,四面八方是楼房,有大学有工厂,公园街上白花香,柏油路,明又亮,汽车穿梭排成行。

人民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诗中描述的现象的实质是A.范县城镇化取得了重大进展B.范县经济取得重大发展C.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思想的泛滥D.范县进行着大跃进13、某位导演要开机拍一部"春天的故事"的电视剧,主要描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如果你是一位编剧,要为该电视剧写剧本,你要找的关键词主要有:①十一界三中全会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国有企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A.. 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1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A.. 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B.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D.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15、中共八大和十一界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A.. 都肯定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思想路线B.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都把发展生产作为党和国家的重点D.都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C.农产品的分配D.过于分散的经营权A.土地所有权B.生产经营权C.农产品的分配D.过于分散的经营权17、"点-线-面", 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②穿着打扮日益个性化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上海浦东A.. 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18、时尚中国的表现有:③改善居住条件,兴起装修热④流行语言的变化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同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 年代末的情景,情景出现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经济建设比例失衡20、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的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国营经济的组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21、2004各项产品与1965年相比,钢产量,发电量增长10-20 倍,粮棉产量也成倍增长,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原因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进行C.扩大对外交往,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D.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决议: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为此,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

23、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适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的历史举措是:A.. 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B.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C 大跃进运动中D 人民公社运动中A.. 实行改革开放B.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改善中美关系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义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 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社会的基层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A 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 党和政府加快改造步伐,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C 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D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5、" 一五" 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这主要是 指A .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B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 .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26、1958 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主要教训是: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 .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 .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27、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有个小孩拿着 父亲的铁皮箱交街道干部炼钢。

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是在: A 土地改革运动中 B 三大改造中28.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不成功的,这样说的原因是:A没把经济建设放首位 B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 严峻的国内国外环境制约29.深圳特区酝酿将"一市两制"范围扩大到六区,新增达到两区将享受:A高度自制权 B 特殊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 特殊经济政策30.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两种典型,即"一五"模式和" 大跃进" 模式。

前者的实质是A 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B 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注重市场机制 D 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二、非选择题:31、江泽民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在会上的报告》指出:" 一个世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指什么?三位伟大人物的主要贡献各是什么?32、概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的历史条件?说明两者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8 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农业丰收,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二百吨。

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造成的。

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的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工具将被没收,本人被判处徒刑。

另一方面,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

第二年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

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粮食问题特别严重,1952年7月至1953年6月,国家收购的粮食比供应的商品粮少了20亿公斤。

1953年夏,因自然灾害,夏粮减产35 亿公斤,粮食形势更加严峻。

回答:①依据材料概括苏、中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原因是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中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目的。

(2 分)②中国的农业集体化在过程、方针、原则上与苏联有何不同?(3 分)③苏、中农业集体化造成了哪些相同的问题?(2 分)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2 分)原创题:34、材料一: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探索,53 年开始了三大改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合作化后期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 三收款|" 的共产风。

〈1〉结合人民公社的特点,说明人民公社的结果如何?并说明人民公社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 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帐。

当时人们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证里,一切必需品实行严格的供应。

〈2〉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现象,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信用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有长城卡,牡丹卡,一卡通〈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时期信用卡出现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