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文化生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文化生活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文化生活。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三、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2、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再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②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过程与方法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设计:文化生活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设计:文化生活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政治复习教学设计:文化生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略)(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
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中政治科目三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二、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 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理解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2. 难点:- 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 如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接触哪些文化现象?你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什么看法?2.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文化?(二)新课讲授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讲解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
- 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 通过实例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2.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讲解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分析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
- 强调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2.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多样性现象,并讨论如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信。
(四)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贡献力量?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短文。
2. 收集并整理自己了解的文化多样性现象,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3.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4.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文化生活》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注意事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一个文化产业案例,分析其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明确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2.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注重小组合作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3.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明确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看法,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2.通过讲解诸子百家思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性人物和文学成就,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所学的中华文化知识,提出讨论话题,如:“你认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鼓励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精髓。
3.创设互动式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与中华文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的中华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情境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2.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开放、包容的化心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
元《文化与生活》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为深入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次二轮复习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知识和指导思想,围绕革
命文化的建构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做好系统的复习梳理。
首先,让学生熟悉革命文化的整体构建,提高文化认同意识。
其
中重点分析民族文化,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底蕴所包容,又包括以建
设为主的现代性生产力,在现代民族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还要学习大众文化。
它的主要特征是受众多、思路新颖、流行
起来、多元性。
大众文化背景下,影视剧、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化等
可以更好地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表现出来。
其次,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文明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增强文
明文化自觉。
这其中必须了解毛泽东思想驱动下人民文化发展的概念。
人民文化建设始终从深入浅出地理解所有群众的基本需求,充分提出
了坚持解放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以及在新的社会
条件下实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
最后,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巩固,书写文明习惯。
这里要特别强调严格自律,书写社会文明水准;关爱他人,以建
设和谐社会为宗旨;理解文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革命方向;体现文明,用文明精神来引导和影响个人行为等等。
总之,本次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二轮复习教学设计的实施要求,全面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致力于加强文化素养,把知行合一学习实践奉行牢固树立,书写
美好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凝聚社会力量。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分析文化生活对塑造个人品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掌握文化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文化生活的定义和特点2.文化生活与个人品质的关系3.文化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文化活动的方法和技巧5.培养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导师通过提问或相关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导师讲解文化生活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生活的含义和涵盖的范围。
3. 文化生活与个人品质的关系(15分钟)导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生活对个人品质的影响,讨论文化生活对培养个人素质和塑造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4. 文化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钟)导师向学生介绍文化生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推动力和文化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5. 文化活动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导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活动,并讲解参与文化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高文化素养。
6. 培养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的重要性(15分钟)导师强调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7. 小结(5分钟)导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文化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可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参加社团或志愿者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2.组织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3.鼓励学生读书、写作、参观博物馆等,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撰写一篇作文,探讨自己对文化生活的理解和重要性。
2.参加一个文化活动,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收集并整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1.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篇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网络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网络◆考点阐释考点2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①古代的辉煌——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近代的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益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③现代的复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发展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①汉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a.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c.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温馨提示】文字、文学、文物、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会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学:以文字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会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考点简析知识点内容考查形式一般为选择题,侧重列举现文化现象、内涵、特点象,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实质文化对社会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既可为选择题,也常以非选影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择题方式出现。
近几年的多文化对人的影来源、表现、特点以非选择题方式出现。
响作用二、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把握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人的影响),并会学以致用到相关的非选择题中。
三、教学设计思路1、《文化生活》全书知识结构解读2、构建本单元知识体系3、回顾要点、重点点拨4、错题重现、课堂演练(选择题)5、真题演练、学以致用(非选择题)四、本单元知识体系形式:多种多样文文化现象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文是内涵(形式)化什特点①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么物质力量与相互影响对社会生文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交融活化影响与政治的(宏观)③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作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用对个人表现的影响(微观)特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作用(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课堂习题【文化是什么】1、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国庆 60 周年联欢晚会②雁荡山自然风光③万里长城④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⑤汕头市人大代表的选举⑥《共产党宣言》A .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C、文化就是可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互决定、不可分开【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错题重现)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的重大决策,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③部分影响整体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错题重现)4、中国古代通过制礼作乐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韩非论法,让秦国一统天下;一百多年前“闭关锁国”的思想禁锢,让中国陷入一片黑暗。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教案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o学生能够掌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
o学生能够分析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o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o增强学生的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能从多种渠道搜集文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文化包容意识。
o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欣赏和理解其他文化。
o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文化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分析,文化对个人价值观形成的作用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的案例,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化现象,深化对文化作用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文化多样性。
-网络探究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特定文化主题。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多媒体资源:文化多样性相关视频、图片、课件-实验器材:无(本课为理论教学)-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文化类网站、相关论坛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设定时间限制,确保讨论高效有序。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维持良好学习氛围。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小奖励,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在线平台即时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文化现象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深入分析,提交电子版作业便于批改和反馈。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范文《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知晓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发展的实质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教学难点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文化现象,如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发展的实质。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
2.教师提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学生举例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教师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某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举例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文化发展的实质、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文化现象,如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发展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
2.教师提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doc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及主要内容,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力目标: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教学难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一说:谁是英雄,引入本节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探究:结合教材P104探究题及P105第一个探究题回答:你能用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来赞颂,在今天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是什么样的?教师总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尚志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
课件展示:“最美父母”、草根慈善家、最美高中生、“马路孝子”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1)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二、紧紧抓住中心环节(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复习教
案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一、文化与生活
内容
目标
A原学习要求
B修改后为
修改理由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
2.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了解文化的形式与人们的文化活动。
4.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6.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7.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减少教学内容
A1、2、3、6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1.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5.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1.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2.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3.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理解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1、减少教学内容
2
2、降低能级要求
A4-B3、A5-B4
3、改写教学要求
A1-B1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内容
目标
原学习要求
修改后为
修改理由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4.了解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方式。
5.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6.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其价值。
2.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4.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5.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减少教学内容
A2、3
2、降低能级要求
A6-B5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理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1.了解传统文化及其继承性。
2.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6.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2.理解继承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减少教学内容
A5
降低能级要求
A3-B2
合并相关内容
A2-B1
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3.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4.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5.理解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
2.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3.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4.理解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减少教学内容
A
2、降低能级要求
A2-B2
3、合并相关内容
A4—B2
4、改写教学要求
A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