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概 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其现状图如图1(a)所示。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周 乾

明清时期的藻井,大体是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间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结构[1]。

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层部分,四周通常安置斗拱。方井之上,通过使用抹角梁,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变成八角形。在八角井内侧角枋上贴有云龙图案的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形成圆井。圆井之上再置周圈装饰斗拱或云龙雕饰图案。圆井的最上方为盖板,盖板之下,雕凿蟠龙,龙头倒悬,口衔宝珠。

根据太和殿藻井的实际构造,可得出藻井的分层支撑做法有如下特点:

1、其由下至上分层为:天花梁——长趴梁、短趴梁形成方形井口——井口趴梁、抹角梁形成八角井——圆井——盖板。

2、方形井口的斗拱和其它雕饰,是单独贴上去的,斗拱仅做半面,凭银锭榫挂在里口的方木上。

3、八角井外表的雕饰、斗拱均为另外加工构件附在八角井上。

4、圆井由一层层厚木板挖拼、叠落而成。根据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太和殿蟠龙藻井整体下垂约10cm,支撑藻井的趴梁产生通裂缝。井口趴梁端部现状照片如图1(b)所示。由该图可知,

该井口趴梁裂缝由藻井与趴梁相交处延伸至榫头,而且开裂位置已进行过加固。该藻井底部长宽均为5.94m,由下至上高度分别为方井高0.5m、八角井高0.57m、圆井高0.725m,下端支撑藻井的井口趴梁长8.46m,截面尺寸0.30×0.36m,两端做半榫刻口搭在天花枋上。藻井材料除中部龙口的宝珠外,均为木结构材料。

1 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ANSYS分析方法对藻井结构现状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木结构材料具有三维各向异性特点,考虑使用solid64单元模拟[2],其常数输入如表1所示。

表1 ANSYS模拟藻井的参数假定

输入项

对应项物理意义EXEL木材顺纹弹性模量EYET木材切向弹性模量EZ

ER木材径向弹性模量

PRXY

0.3

Z向泊松比

(b)井口趴梁裂缝图

1 太和殿藻井现状图

(a)藻井仰视图

作者: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

PRYZ0.3X向泊松比

PRXZ0.3Y向泊松比

GXYGLTXY平面剪变模量

GYZGRTYZ平面剪变模量

GXZGLRXZ平面剪变模量

当缺乏试验数据时,木材的一些数据取值为[3]:

由于本文计算对象为硬木松[4],其原有弹性模量

为10000N/mm2,考虑到该藻井长期荷载以恒荷载为

主,使用年限超过100年,故考虑弹性模量折减[3],取

EL=7000N/mm2。

根据藻井结构特点,将藻井盖板周圈的斗拱用等

质量圆锥模拟。此外,由于藻井正中的宝珠材料质量很

小,其密度类似玻璃,因此可用等质量圆柱进行模拟。

该藻井受的荷载主要为自重荷载及施工荷载(取值

3000N/m2),半榫搭接按简支考虑,建立ANSYS力学

模型如图2所示。

在ANSYS建模过程中,藻井的方井和圆井部位有

周圈斗拱,因为单元太小,ANSYS无法进行网格处理,

因此,将这些斗拱重量并入藻井中。此外,由于ANSYS

分网建立计算模型缘故,八角井部分自动圆化处理,成

为类似于圆状有限元模型,这些并不影响分析结果。

2 结构分析

2.1 挠度分析

图3(a)为健康状态下藻井的挠度图。由图可知,藻

井在健康状态下(太和殿结构刚完工状态)挠度最大值

发生在中部,仅为1.5cm,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挠

度容许值(2.4cm)。图3(b)为考虑藻井长期使用年限

下的挠度图。由该图可知,此时藻井的最大挠度值位置

仍然发生在中部,但达到5cm。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期使

用年限下(240年以上)木材的弹性模量下降所致。由

于该结果并非实测的10cm,下面将结合力学分析进一

步进行研究。

2.2 强度取值

木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荷载的长期作用

下强度会降低。所施加的荷载越大,则木材能经受的时

间越短。根据《木结构手册》提供数据,木材在荷载的

长期作用下强度降低,10000天后,木材的强度为瞬时

强度的比例:顺纹受压0.5-0.59;顺纹受拉:0.5;静

力弯曲:0.5-0.36;顺纹受剪:0.5-0.55。根据中

国林业科学院提供正常状态硬木松的强度数值,参考

《木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硬木松强度值,列出木材强

度取值如表2所示[5]。

表2 木材强度取值 单位(N/mm2)

图4为藻井第一主应力现状图。易知,藻井最大主

应力发生在榫头部位,其值为26.7MPa,小于强度折

减后的木材顺纹抗拉强度容许值。图5为藻井第三主应

力现状图。由该图可知,藻井最小主应力发生在藻井与

井口趴梁相交位置,其值32.5MPa,超过了考虑强度

折减后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容许值。因此,在长期荷载图2 藻井ANSYS模拟图

(b)长期使用年限下藻井挠度图

图3藻井挠度图

(a)健康状态下藻井挠度图

作用下藻井与趴梁相交部位将发生局部受压破坏导致井口趴梁产生开裂。

图6为井口趴梁按beam3进行结构力学分析的结果图。由图6(a)可知,井口趴梁最大剪力发生在榫头位置,其值为67369N,在该相应位置剪应力为1.87N/mm2,小于考虑强度折减后的抗剪强度容许值。由图6(b)可知,井口趴梁最大弯矩发生在跨中截面,其值为0.17e9N?mm,相应位置弯曲应力为26.2MPa,超出考虑强度折减后的静力弯曲强度容许值。因此,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井口趴梁还会因弯曲破坏而产生裂缝。

此外,由图4至图6可知,长期荷载作用下,藻井最大及最小主应力、井口趴梁的静力弯曲强度和抗剪

强度都超过《木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值。藻井结构已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属不安全体系。

3 结论

本文根据木结构材料特点,运用ANSYS仿真技

术,分析了太和殿藻井在长期荷载作用下

(下 转17页)

图4 (a) 第一主应力整体现状图

图4 (b) 第一主应力应力局部放大图

图5 (a) 第三主应力整体现状图

图5 (b) 第三主应力应力局部放大图

(a)剪力图

(b)弯矩图

图6 井口趴梁按beam3分析时的力学结果图

 (资料来源:邕宁县志:建置二)

11

 祭江台:每年遇江水上涨时,守土官在此祭江神,故此得名,创建年月不祥。光绪三十三年,南宁府彭銮倡捐重修,

留下碑记。

表2 南宁市商业会馆分布

(资料来源:邕宁县志:社会二 商业团体调查)

12

 相传二邑会馆由广东省的南海、东莞两县同乡集资筹建。建成之后,各自都想用自己县名命名会馆,互不相让,卒至双方都花大笔钱向衙门打官司,使官府大收渔人之利。结果,由官府赐赠“二邑会馆”金字匾牌,双方作罢。

(上接9页)的力学和变形性能。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长期荷载作用下藻井的强度和变形均超出了《木结构设计手册》规定范围,藻井已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长期荷载作用下木材的弹性模量下降导致藻井挠度增加,但引起藻井大幅度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井口趴梁端部开裂;

3、井口趴梁开裂的原因是长期荷载作用下木材强度的降低,藻井局部受压强度及静力弯曲强度过大而形成。

(感谢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组长张学芹女士对

本文作者的热心指点)

参考文献

[1]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09-312.

[2] ANSYS中国.ANSYS基本过程手册.2000:4-10.

[3] 木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6-21,41-43.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故宫太和殿木结构材质状况勘察报告[R].2005,3:52-53.

[5]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S]:13-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宫太和殿介绍

太和殿概况介绍 故宫的建筑格局为前朝后廷的建筑格局,即前面是皇帝上朝的政治中心,后面是皇帝及后宫嫔妃居住的寝宫也就是生活中心。面前这座大殿就是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里最豪华、最壮观的宫殿——太和殿,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年间),经历了三次火灾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是宇宙间所有的事物的关系都得到协调的意思。此殿又俗称金銮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内最大宫殿。整个大殿座落在三层八米高左右的汉白玉栏杆环绕的台基上。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圣地。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太和殿外观介绍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太和殿的殿顶,它的建筑格局为重檐庑(音五)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细心的同学不难看出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叫仙人引兽。每一组为十一个。也是所有建筑中数量最多,表示建筑级别最高。最前面的骑凤凰的仙人是根据我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君王为凤凰搭救的故事而制成。传说:齐国国君齐明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明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表示逢凶化吉。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押鱼、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大殿最顶上两端雕刻的是“鸱(音吃)吻”,传说中它是龙的九子之一,能调水降雨,解除火灾。为了防止它不忠于职守,特地又在它的背上插上一把扇形剑,紧紧的钉在屋脊上。这种异兽起源于我国的西汉,被广泛的用于各种建筑特上。 太和殿广场介绍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以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火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廊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品级跪伏在广场上,仰望着云中楼阁高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溥仪登基趣闻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殿外陈设介绍 我们现在看一个太和殿殿外,分布在三层石阶上的是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典礼是焚烧檀香用的。这里一共有18个,代表清朝18个省。殿外左右安放4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同时也是香炉的一种。遇有仪式进行时,从背上取下盖子,燃入松枝或檀香。这个由铜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平正公允,江山永固。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日晷,这是一个刻有时辰的圆形石盘,其盘倾斜五十度,正中立有一根铁针,利用太阳的投影及地球自转的原理,夏日观正面的投影,冬季观背面的投影来测定时间。是古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 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篇一: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民间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太和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典型的古典建筑,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现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外部结构既威严雄壮,又坚固耐用。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建筑面积㎡,高,连同台基通高,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檐角安放骑凤仙人、鸱(吃)吻、狮子、天马等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显示了其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数量及排列有着严格规定,在其它古建筑上(中和殿、保和殿、天安门等)最多使用九个走兽,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同时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

主持公道之意。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太和殿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篇二:

太和殿简介北京故宫的介绍

太和殿简介北京故宫的介绍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称奉天殿。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 牌匾为复制品。 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下面是百分网给大家整理的太和殿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太和殿介绍故宫太和殿,俗称 “金銮殿, 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 殿高 35. 05 米, 面积 2377 平方米, 共 55 间,72 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 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 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 响。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 18 座。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 其珠为吉祥如意珠, 双龙之中, 一个代表天帝, 另一个代表帝王; 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 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 6 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 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太和殿的功能如今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 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 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 24 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 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 臣赐宴。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概 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其现状图如图1(a)所示。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周 乾 明清时期的藻井,大体是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间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结构[1]。 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层部分,四周通常安置斗拱。方井之上,通过使用抹角梁,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变成八角形。在八角井内侧角枋上贴有云龙图案的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形成圆井。圆井之上再置周圈装饰斗拱或云龙雕饰图案。圆井的最上方为盖板,盖板之下,雕凿蟠龙,龙头倒悬,口衔宝珠。 根据太和殿藻井的实际构造,可得出藻井的分层支撑做法有如下特点: 1、其由下至上分层为:天花梁——长趴梁、短趴梁形成方形井口——井口趴梁、抹角梁形成八角井——圆井——盖板。 2、方形井口的斗拱和其它雕饰,是单独贴上去的,斗拱仅做半面,凭银锭榫挂在里口的方木上。 3、八角井外表的雕饰、斗拱均为另外加工构件附在八角井上。 4、圆井由一层层厚木板挖拼、叠落而成。根据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太和殿蟠龙藻井整体下垂约10cm,支撑藻井的趴梁产生通裂缝。井口趴梁端部现状照片如图1(b)所示。由该图可知, 该井口趴梁裂缝由藻井与趴梁相交处延伸至榫头,而且开裂位置已进行过加固。该藻井底部长宽均为5.94m,由下至上高度分别为方井高0.5m、八角井高0.57m、圆井高0.725m,下端支撑藻井的井口趴梁长8.46m,截面尺寸0.30×0.36m,两端做半榫刻口搭在天花枋上。藻井材料除中部龙口的宝珠外,均为木结构材料。 1 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ANSYS分析方法对藻井结构现状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木结构材料具有三维各向异性特点,考虑使用solid64单元模拟[2],其常数输入如表1所示。 表1 ANSYS模拟藻井的参数假定 输入项 对应项物理意义EXEL木材顺纹弹性模量EYET木材切向弹性模量EZ ER木材径向弹性模量 PRXY 0.3 Z向泊松比 (b)井口趴梁裂缝图 1 太和殿藻井现状图 (a)藻井仰视图 作者: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1 我是你们大家的小导游,我姓吴,名晓宇。是3400米。围墙外还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从天安门后面的端门进入后,走过午门、太和门,就来到了有名的太和殿。 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接下来自由活动15分钟,注意不要乱刻乱画,还不要随地吐痰和扔垃圾。之后我们去保和殿。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2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

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响。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3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28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 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

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 篇一: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最。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

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 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 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 重要地位。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 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九个小兽。 篇二: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初名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 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 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顶与众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 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位“龙子”,传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所以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 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故宫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故宫作文之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篇一:太和殿导游词】 太和殿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东侧还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有要选良辰吉时,到了吉时皇帝才能升宝座。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走!现在咱们就去看看!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仿若人间仙境。 二、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

故宫三大殿介绍

故宫太和殿:太和殿位于故宫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养心殿。 中和殿:明清两代,中和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另外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 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故宫三大殿介绍与功能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于故宫的中心部位,明清两朝24个皇帝在该地举、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在这里阅读祭文。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 奏折。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该地举行盛大典年万寿节、元旦、宴。清初,还曾在保和殿举行,“传,纵观明清,皇帝或重要的事情时,的地点也因此变为 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官员朝拜和奏事,都会先到中和殿阅社稷坛、太庙的类家家谱。纂修工作徽号时,皇帝也要赐食。

保和殿:明朝及清初,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 和殿 初,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职黄册;顺治及康熙时期,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亦居保和殿,时称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地点由 典前皇帝常在此更正月十五,皇帝赐官职家属宴及每科宗室满、蒙、汉军居住保和殿,时称时称“清宁宫”。点由太和殿移到保

谈北京故宫太和殿

谈北京故宫太和殿 福建农林大学于丽 摘要: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北京故宫太和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关键词:故宫太和殿建筑古典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位于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外部结构既威严雄壮,又坚固耐用。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殿高35. 05米,面积2377 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 自太和殿建成后,距它90公里范围内就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7次。其中1730年北京西郊6.5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15公里,1665年通县6.5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20公里,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仅45公里。这些大震都曾使北京遭到严重破坏,多次震动金銮殿,都不曾遭到破坏。 太和殿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太和殿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太和殿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烧炼这种砖的程序极为复杂,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 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 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 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

故宫选修课结课论文

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故宫 摘要:明清故宫既是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晶。 关键词:故宫建筑特色艺术关键词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雨中太和殿午门: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敦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上部正中为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两侧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内金水河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檐角有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为“前三殿”之第一殿。 中和殿:面阔、进深各3间。攒尖顶。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文华殿,武英殿,内阁 内廷 乾清门:为内庭正宫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 乾清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政府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位诏书藏此匾后。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