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3篇
最新沉思录心得体会3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3篇《深思录》是一些从魂灵深处流淌进去的笔墨,俭朴却直抵民气。
上面是带来的深思录心患上领会,但愿大师爱好。
篇一:深思录心患上领会《深思录》是一本启发聪慧、振聋发聩、能够匆匆令人的天下不雅与人生不雅患上以纯真而崇高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天子前贤马可.奥勒留对于人生的考虑与感悟。
它令人树立俭朴的崇奉以及崇高的品德,正在汗青的长河中分发出肃静不平的肉体魅力。
温赐与它很高的评估,并把它作为床头必念书籍。
《深思录》中不华美的辞藻,不冗杂的说教,却到处闪耀着聪慧的火花。
书中的很多思惟,即便正在两千年后明天也能惹起咱们的共识。
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于人生真理停止考虑,深入、睿智,让人平地仰止。
读《深思录》会让人正在庸俗思惟以及纯洁心灵中失掉安慰。
初读之下,我有如下多少点心患上领会:奥勒留是位天然主义者。
他对于年夜天然怀有深深的酷爱与畏敬之情,但不只仅限于它的山山川水,而更夸大恭敬其主观纪律。
他正在《深思录》中写道:统统事物都是互无关联的,衔接万物的纽带是崇高的,简直不一个事物可以自力存正在,由于它们联络正在一同,有次序地构成统一个宇宙。
只要一个由万物汇合构成的宇宙,也只要一名存正在于万物当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照统一规律,有智性的生物中存正在配合的感性,配合的谬误,关于这些根源回1、同享统一感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要一个独一的精美绝伦之境。
这一观念与咱们中华平易近族的前贤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的唯心主义哲学不雅有着殊途同归之妙。
为人办事遵照主观纪律,符合天然规律,这便是人的感性,而这类感性恰是人生最年夜幸运之源泉,奥勒留对于本人如是说。
行事若能服从感性,二心一意,坚决没有渝,没有急没有躁,没有随意专心正在此外工作上,坚持心坎的纯洁耿直,即便你随时能够保持性命假如能做到这些,没有苛求甚么,也临危不惧,假如你如今的行动符合天然,你从小到年夜所说的话不任何虚伪,那末,你就可以过患上幸运;谁也不克不及禁止你取得如许的幸运。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沉思录》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篇1《沉思录》读后感“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
开始寻找他----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在《沉思录》中留下的文字。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而《沉思录》来自于他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奥勒留自幼学习过希腊文学、修辞、哲学、法律与绘画等。
在他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
而使他能忍受下来的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
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今天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他的自省。
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读后感1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沉思录读后感2“那对身后的名声有一强烈欲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要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地崇拜和死去的人们而终归湮灭无闻。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将此种思想推向了高峰,教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
“要留当留万世名”一直是很多人自认为伟大志向的标准之一。
但当读完《沉思录》后,我心灵受到一股震撼,来回激荡着:“即使留万世名,你又知道多少?你能享受到当中的乐趣吗?你还在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是答案。
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名声,它本虚无,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
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
我们能引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我们因为名声而得到骄傲和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心中的感觉也许恰恰相反,我们会常常感到忧虑,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才能意识到自己盲目追逐的错误所在。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沉思录》读后感(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沉思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1我只是回不去的旅人,迷失了,在寻找青鸟的路程。
在路上,艰难地跋涉着……我害怕,变成了青鸟,没有脚,只能不停地飞,唯一的一次着陆,就是死。
马可,你画下的每一个符号都让我深思与敬仰……这样的我如你所愿的走下去,全然忘记了句号。
“帝王哲学家”,双重雍容华贵的身份冠称你完美的魂灵。
作为帝王,竭忠尽智,夙兴夜寐却仍无法遏制你的帝国衰败成朽木,没落为泥沙。
如李煜般痛心疾首的事先抛开不谈,怕还的你在千古风尘中的一声叹息。
单从哲学家这一身份剖析,手中的这本《沉思录》也足以流芳百世,世代相传了。
“语言平实,无华丽辞藻”的空话起就不讲了。
毕竟当做日记写,庸人自扰又何必?而其内容蕴含的宝藏才是真正发人深省的。
你说,哲学家都是爱思考的人。
如今似被框限了年代和年龄。
平时用时思考与自身无切实利益或直接相关的事物的人,总是被认为不务正业,荒诞不经。
生命与智慧多么抽象,诞生与灭亡多么虚妄。
诸如此类的`,确实没有太多考虑过现实功利性的问题。
迈入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面对现代快节奏生活与浮夸功利的现实主义,确实显得幼稚而天真,吃力而不讨好,空想而不切实。
而我也无力辩驳。
其中,与社会个体矛盾也如此。
教材上写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事实是少数人要服从多数人,于是真理就还是由多数人掌握,多么无奈!鲁迅先生也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而能肩扛得住舆论压力剥削的又有几个勇士?精神上的宰割最终会带你走向无尽的深渊。
而我就是这样在人海中沉浮!而你,就是我灵魂上的救世主。
让我不在挣扎于所谓的世态炎凉,也不摇头叹息世风日下。
选择退守自己的心田,立志做一个温良谦逊的人,忽视外界甚嚣尘上的唯利主义,构筑自己的世外桃源。
但是,这将成为傻子,一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者。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
《沉思录》可以说是一部自我对话录,一个人的自剖之语,一部私人日记。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沉思录》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1《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这天读来,该书仍有一种甜美、忧郁和高贵结合在一齐的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的宝贵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身处乱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是由于作者心灵的安宁和静溢。
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这天读来仍然具有现实好处。
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作者的“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在这天物化的社会里,这不失为当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为本真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我们要学习作者追求自身内心安宁、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强道德修养、人文修养。
诸葛亮讲:“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持续宽广的胸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上海社保案中的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我认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们放下了自身的修养,有的认为官位结构封顶,有的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内心严重失衡,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导致锒铛入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当然,对书中诸如对斗争的放下、某种清静无为等消极厌世思想及认为世界上存在神的封建迷信思想,我们要进行批判。
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批判地学习吸收。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2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但是,此时此刻,我的情绪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之前一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此刻最后懂了,它不仅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了《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标志”。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尊则谦谦。
一个成功人或者心气足的人,遇到任何人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他们始终都会对这个社会保持好奇心、探索欲,然后去学习或者吸收自己值得吸收的东西!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篇二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
有的人保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
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
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
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但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
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
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对善良,或者对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
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现在,慢慢的学着尊重自己的理性。
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
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
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
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
”对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
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启迪。
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30篇)
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30篇)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精选30篇)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篇1一位朋友极力推荐我《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灵养生好书。
于是上网购得细读一遍,怀着一种谦卑、探索、仰望的心境慢慢的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被作者幽默的谈吐、诙谐的文字深深吸引,更被她独特的见解深深震撼。
《生命沉思录》作者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她的双学历印证了最初我对她在书中文字风格、用词表达上的猜想:文学风格中贯穿医学理念。
品位她的文字,鉴赏她的见解,我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开朗、渊博、深厚、高远。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十分趣味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
大的道理精深的资料我没记住多少,倒是被作者几个异常的观点记忆深刻,很是认同。
第一个观点:最大最好的养生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齐做喜欢的事情”。
说得多好,和喜欢的人在一齐做喜欢的事情当然身心是充满愉悦的,一个人在充满愉悦欢乐的心境状态下他会生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成天山珍海味事务缠身满心忧愁的富翁和一个欢欢喜喜思想简单粗茶淡饭的人相比谁更健康呢不言而喻,简单欢乐的人更健康。
所以让自我坚持愉悦的心境就是最好的养生办法。
如何让自我坚持愉悦的心境感恩。
感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
每一朵花,每一株草。
一个有着一颗感恩世界的心,他想不欢乐都难。
第二个观点:自然的是最美的。
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针对于此刻大多数女性喜欢将自我的头发染成各种颜色,红的黄的甚至还有绿的蓝的,先不说化学药品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就说那五颜六色的头发真的好看吗有调查显示,中国男人有百分之九十五喜欢的还是女人自然黑黑的头发,顺顺直直的头发。
所以女人与其又花银子又受罪的折腾自我的头发,不如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读读书陪陪爱人和孩子,陪陪老人更让人觉得可爱和动人。
第三个观点:自我永远是最美的。
沉思录读书心得3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3篇《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
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现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本文是沉思录的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沉思录读书心得一:《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
温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
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
初读之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辩证的看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奥勒留是位自然主义者。
他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
他在《沉思录》中写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一个宇宙。
只有一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循同一法则,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尽善尽美之境”。
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
“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
读沉思录有感
读沉思录有感读沉思录有感(一)一个人在宿舍读书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暑假的生活虽然不是很精彩,但还是有收获的。
最近读了沉思录,我觉的自己收获还是很大的。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富裕与贫穷,幸福与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生存与发展的方法。
人生是一个单向的行程过程,一旦走过就不能回头重新来走了,看看别人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借鉴,也许能给自己一些启发。
说话办事生活学习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每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不断反思,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做最好的自己。
再过十天就开学了,要忙着准备论文开题报告,自己还得看好多资料和书籍,争取在今天过年前发几篇论文,但愿一切顺利!读沉思录有感(二)最近一段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沉思录》。
从中受益良多,以下是我觉得比较喜欢的其中一些文字段落:人们互相鄙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幸运,以致在他临死时身边没有对他的死会感到松快的人。
假设他是个好人、一个智者,最后不也是会有人心里这样说吗:让我们最终摆脱这位老师而自由的呼吸吧,确实,他对我们任何人都不严厉,但我想他是默默地谴责我们。
——这就是对一个好人所说的。
而在我们的情况中,有多少别的原因使许多人希望摆脱我们!!如果,在生活中甚至我如此努力地为之谋利、祈祷和关心的同伴也希望我离去,希望也许从中得到一点好处。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执着于一种较长的尘世间的逗留呢??享受那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的快乐。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如果你同时有一后母和亲母,你要对后母尽责,但你还是不断地回到你的亲母身边。
生活有时就象你的后母,哲学是你的亲母,在它那里你得到安宁。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假如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
下面是有整理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沉思录》读后感(一):斯多葛主义说起这本书,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温家宝推荐的,而且是温家宝的枕边书,而且是读了几十遍的枕边书。
如果以这本书的内容来如这种媒体的炒作相比,真是让人哑然失笑。
不过,这本书倒是真合我的口味!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著作,也可以说是一本修身养性的著作。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斯多葛主义的哲学家,同时还是一个戎马一生的罗马帝国皇帝。
但是,在他忙碌的一生中,却是一心向往古希腊哲学家的生活。
如是在这本《沉思录》里,马可奥勒留将斯多葛主义哲学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上。
在这本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自然与本性。
宇宙是发展的、循环的并遵循规律的,而人同宇宙中其他的所有事物一样,只是宇宙所有事物中的一种,除了一点,那就是人具有理性。
宇宙的规律就是最高的理性。
所以一个人没有什么好奢求的,一无所有的来,自应当一无所有的去,不管追求什么,享受什么,最终必然趋向于“无”。
一个人唯一可做的事情便是按照理性活着,做理性的事情,或者是做本性要求我们做的事情。
于是,基于这些观点,产生了一整套为人处事的道德哲学。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确实是可以让一个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的书。
如果我们只是由一堆原子构成的复杂混合体,那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忿忿不平与激动不已的事情呢?我们如何能够以“人之常情”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来满足人生的追问?在斯多葛主义中,人只是宇宙理性的棋子而已,但是斯多葛主义毕竟描绘了人的存在的现实!《沉思录》读后感(二):哲学家的心灵是一面镜子奥勒留基本是个完人,身居高位,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清心寡欲,所以他能够作万年青草。
斯多葛派基本上否定自由意志,认为人和自然就是一回事,所以没必要有什么欲望,喜怒哀乐都是人的臆想。
做事就是要符合理性就好,没必要怕什么,也没必要贪恋什么,不轻生、不畏死,一种多好的境界。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沉思录》读后感篇一“每个人都仅仅生活在现在,丧失的也只是现在。
”提醒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时间﹔“当你十分烦恼或悲伤时,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有一瞬,我们都很快就要死去。
”教会我们不要被无意义的事折磨﹔“人们互相蔑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警醒我们做一个真实的人……《沉思录》快被我读完了,书的最后一小章节使我颇有感触。
马可·奥勒留在书的终了谈了一个人生终了会遇到的问题,死亡。
《沉思录》全书都在谈理性,将死亡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死亡是最需要理性看待的呢?也许是的。
世上总有不少人看不清死亡,即使是将化为一抔黄土。
幸而我们遇到了《沉思录》,它总结出了人生应遵循的几个准则,也告诉我们死亡不是一件可拍的事。
的`确,有些人会常存在我们心中,马可·奥勒留就是其中一位。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沉思录读后感篇二马年初一,我的叔叔从美国给我带了一本《沉思录》,我在拜读它时,好像能够清晰地听见它朴实的声音。
它是那么的宁静,甚至有点喃喃地细语。
一种可以穿透我的静水深流的思想力量。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人极为相似,他们必须也要考虑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很好!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于行动。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一个死角那就是自己,所以要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人们总是在拿手电在找别人的毛病,却从来不去关照自己的问题,而照自己只有用逆光求源的方式才能做到,它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去反省自己的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决不仅仅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还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还需要这个人具有平静,安宁自我反省的思想;还需要有一个自我到无我的跨越,一种在思想或思维上的从经验进入到超常的自觉,一种大彻大悟。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5篇)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5篇)沉思录的读后感篇一《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
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
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
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
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
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
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
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
《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用心看完一本经典著作后,大伙儿对人生道路或是事情一定造成了很多感受,这时候就会有务必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麼你确实会写读后感吗?下边是我用心梳理的《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读沉思录观后感1大家相互之间瞧不起,又相互之间讨好,大家分别期待自身高过他人,又分别爬行在他人眼前。
沒有一个人会这般好运,以至在他临终时身旁沒有对他的死会觉得松快的人。
假定他是个好人、一个聪明人,最终不也是会有些人内心那样说吗:使我们最后解决这名教师而随意的吸气吧,的确,他对大家所有人也不严格,但我想他是静静地斥责大家。
这就是对一个好人常说的。
而在大家的状况中,有多少其他缘故使很多人期待解决大家!!假如,在日常生活中乃至我这般勤奋地为此牟利、祷告和关注的伙伴也期待我离开,期待或许从这当中获得一点益处。
那麼一个人为何要固执于一种较长的世间的停留呢享有那么你觉得最好是的物品的开心。
一个人退到一切一个地区都比不上退入自身的内心更加平静和越来越少烦恼。
重视那宇宙空间中最好是的物品,一样,还要重视你本身中最好是的物品。
假如你另外有一继母和亲母,你需要对继母尽职,但你或是不断返回你的亲母身旁。
日常生活有时候就象你的继母,哲学思想就是你的亲母,在它那边你获得平静。
热烈的追求你觉得最好是的物品。
幸福快乐取决于做人的本质所规定的事儿。
使你的日常生活秩序井然就是你的责任。
倘若大家杀掉你,将你切为残片,詛咒你。
那麼这种事儿怎能阻拦你的内心维持纯粹、聪明、保持清醒和公平呢?比如,假如一个人立在一泓清亮纯粹的泉边詛咒它,这山泉绝对不会终止出现可饮用的山泉水,假如这个人居然把土壤或废弃物资金投入在其中,山泉也将快速地冲开他们,清洗他们,而不容易招到环境污染。
与拥有一样标准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源于外界事情的打搅中维持随意。
不一样无知的人作不必要的沟通交流。
当什么人的厚颜无耻个人行为违犯你时,立即问一下自己,这全世界沒有厚颜无耻的人存有是很有可能的吗?它是不太可能的。
沉思录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沉思录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沉思录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沉思录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思录优秀读后感1《沉思录》的作者是马可·奥勒留,被誉为“帝王哲学家”。
作为古罗马帝国晚期的一名有名的君主,也是著名学派斯多葛学派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幼时坦率真诚便赢得了赫德利安皇帝的好感,之后便成为了皇帝的后嗣,最终与维勒斯共享皇权,但是显然后者不如奥勒留名垂千古。
马可·奥勒留在位的二十余年,罗马帝国正处于一个衰亡崩溃的时代,战乱频繁、灾害不断更为加剧了这一趋势。
即使他夙兴夜寐,坚定不已地工作,也无法挽救一个病入膏肓的帝国。
面对一个时代的悲剧,他大多数时间不是呆在罗马,而是在边疆或行省的军营里。
《沉思录》也就是他写给自己的书,其中便可以看出很多“你……”,而不是一般写给读者的“我……”。
由此,他对于人生、宇宙与帝国的思考也掺杂了斯多葛学派的特色,面对乱世,更希冀个人的品德来获得自我抚慰。
他是罗马皇帝,也作为这一哲学学派的一个代表,另一个著名代表是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
两个人的出身与社会地位极为悬殊,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拥有共同的一个生活状态。
从书中隐约透露出来的,对于人自身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有着极为繁重具体的描述,但是对于一个时代来说,并不足够。
这本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积极进取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这里面强调的是个人努力接受宇宙的一切,忍受生活的一切,并把这个作为磨砺自己的存在。
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尝试运用你的观察与理智去教化他人。
当然,这种处事方式需要极大的克制与自持。
因而,他更适应一些需要时刻谨慎与保守主义倾向的人群,可以提供个人一个自我反省与避免犯错的参照。
而且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其中很多君主的思考层面也适用于国家层面的治理。
《沉思录》读书心得范文3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范文3篇《沉思录》读书心得范文1沉思录可以简单归结为64箴言,即:信守天命,敬畏自然。
顺势而为,随遇而安。
遵从本性,安分守己。
看穿生死,淡泊名利。
保持理智,洞察世事。
抵制诱惑,弃绝兽欲。
与人为善,宽容真诚。
言行有度,正道而行。
读罢全书,让我最为感动的首先是作者马克-奥勒留本身。
贵为一国之君,生来居于万人之上,奥勒留依然能够自小修身养性,认真学习并在闲暇时间用心思考人生问题,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有所成就实属不易。
而且在公元161年掌握国家大权之后对国事始终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从不酒池肉林、风花雪月尽享荣华富贵。
他本身就为我们、为当今的掌权者树立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为人处世的榜样。
译者说沉思录原著字里行间间或充溢着语词的模糊、断裂、闪烁和矛盾,可见当年奥勒留内心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
他在征战劳作之余静下心来写的一字一句与灵魂的对话,实属深刻,铭心。
其中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如果有人对你做错了事,那不要与他计较,反省错误行为是他的责任,犯错的人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些从根本上都与我们无关。
实际上,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宇宙的普遍法则来约束自己,按照我们人所特有的本性来正确的行动。
” 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间生存,要不被他人他事扰乱心间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不能控制的太多,所以只需按照时间的普遍规律做好自己就够,简单纯粹,而又不失自我地。
我相信若是用心谨记沉思录带给我的思考,就一定会找到自己需要的方向,看透生活的本质,活出自己的颜色,让青春无悔。
据说世上有两种人活得最自在,一种是生来的乐天派,另一种是被逼出来的哲学家。
我想我不是一生来的乐天派,那么就要”通过沉思来获致心灵的宁静,通过后天的思想努力,学着看穿生活的本质,认清对我们有用的那极少的东西,从而过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自在”。
沉思录带给我的在这个喧嚣闹市灯红酒绿外的一份安静,一份思考,一份纯粹,必定会伴随着我在往后遇见的阳光风雨中傲然微笑,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愿我们以后风雨同行__沉思录。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相关推荐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沉思录读后感1反反复复的徘徊中,我又拿起了那本书,那本封尘已久的书。
叔本华曾经说过,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是他自己。
我觉得,人只有在沉思的时候才是他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沉思很多东西,我们思考宇宙,思考人生,思考自然与社会,思考时空与死亡。
我们有数不清的思考与想法,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期待。
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们的世界观和眼界在变大,我们思考的范围却在变小。
不得不说,沉思有一种力量,每个人都曾为它着迷过。
所以我拿起了那本曾经因为而浮躁摈弃在角落的书。
《沉思录》是斯多葛派的著名“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的著作。
也是斯多葛派的代表著作。
《沉思录》是马克·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但与其说是他写给自己的,不如说是我们写给自己的书,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也在沉思自己的沉思。
有的哲学家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的哲学家说,人思考的时候他就是上帝;又有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
人的确需要思考,可我们思考的来源在哪儿,我们从已知的经验和知识中汲取营养,来思考未知的东西或世界。
奥勒留在第一卷第二章中说,他从他父亲哪里学到了很多,他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可我觉得他在沉思中写下了诸多优秀的品质有些感觉不真实,并不是我不信真的有那么完美的人,或者是他对父亲有美化的嫌疑。
我觉得他在沉思中写的有一部分是自己,或者说是理想中的自己,他希望自己有这些品质,他觉得是在父亲身上学到的。
我们写别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影子。
斯多葛学派提倡遵从自然与理性,有一点道家崇“道”和清净无为的感觉。
在《沉思录》中也有这方面的体现,作者在书中相信命运(天命),觉得很多事情是命运的安排,这点在书的开头和结尾体现地尤为突出。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8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8篇)《沉思录》心得体会篇1《沉思录》读书心得沉思录读书心得沉思录这本书是马可·奥勒留所著,此书是古罗马哲学家的传世之作。
全书大部分都是马可·奥勒留对自己生活、人生态度的思考,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心理学、政治等多个方面。
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哲学、伦理、生命等方面的意义。
一、关于生活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如何生活。
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思考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他说:“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弱点,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哲学、伦理、生命等方面的意义。
二、关于哲学作者在书中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哲学就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是对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追求。
他说:“哲学就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是对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追求。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哲学的深刻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关于伦理作者在书中对伦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伦理就是对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追求。
他说:“伦理就是对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追求。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伦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伦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关于生命作者在书中对生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
他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关于人生态度作者在书中对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他说:“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读沉思录的心得体会(精品10篇)
读沉思录的心得体会(精品10篇)读沉思录的心得体会篇117岁那年,在语文课外读本里读到,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便立即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
开始寻找他的书,我忘记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后来随我去西安、青岛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书一并丢失。
后来买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怀宏在1988年从Geroge Long 英译转译过来的,他的译本已经给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这本后再无读过其他译者版本。
六年间,我多次,反复地读《沉思录》,但始终没能写点什么。
少女时期所能体会到,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宽广魔力,而并非真谛本身。
也许恰如译者前言里认为,斯多亚学派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
日渐成长所自我培养的判断力,让我每次重读都觉得珍贵、又能开始学会主动去思考。
我是一个常常会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之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上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
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
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
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
而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你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你也将消失。
他的自省。
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
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从十七岁以来,两千年这位在马背上的古罗马皇帝,我一直在他颠簸战场时写就的文字里寻找解脱。
我深信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充满智慧、拥有开放心态的成人。
而命运让我缺失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17岁的语文读本里知道马可奥勒留,在一本小说合集里读到加缪的雅尼娜,从而初次知晓了自己的质料和内心激流,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了吕坤的《呻吟语》,我为那种文字,传达千年、百年的缘分所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思录读后感3篇导语:《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读后感3篇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
《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
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
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
如果说,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都是人类欲望的救赎之路,那么,神不过是基于道德而产生的一个具象的实体。
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到:“人们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实在是小看他们了。
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的人。
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
他们被神灵擦亮眼睛,最终想改变的只是自己。
他们和赛内加一样,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
终究如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那样,无法成功。
于是,他们走向神。
”走向神,平凡如我们,无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
而在伟大的神明背后,其实便是宏伟的道德,在几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
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
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沉思录读后感3篇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
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沉思录》就像是写给一个亲密的朋友,记录的是内心对一生的反思,是交响乐前奏曲的形式,萦绕着自己的梦幻的心灵音乐。
优秀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潜藏在灵魂的影子里沉默无言的。
一个陌生人必须有亲切缓慢的信心,懂得怎样等待,别人的心门才会向你打开,《沉思录》正是交给自己一把如何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这里没有故意卖弄,也没有对权力或影响力的妄自尊大,有的只是一颗时刻自省的心灵,一个思考关于灵魂的事的头脑。
马可·奥勒留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在关注他身外的世界,我们几乎无法明白他是如何思考的。
然而,他所做的事都是在密切地研究他自己,高度审视自己的缺点和识别自己的优秀品质。
更重要的是,《沉思录》解析了生命的本质以及马可·奥勒留想要终身准守的道德规范,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如何好好活着的手册。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
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
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
如果说,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都是人类欲望的救赎之路,那么,神不过是基于道德而产生的一个具象的实体。
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到:“人们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实在是小看他们了。
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的人。
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
他们被神灵擦亮眼睛,最终想改变的只是自己。
他们和赛内加一样,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
终究如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那样,无法成功。
于是,他们走向神。
”走向神,平凡如我们,无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
而在伟大的神明背后,其实便是宏伟的道德,在几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
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
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
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
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
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
佛说涅磐,上帝说你可以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么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子,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通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
”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你能听到那羽翼在云霄深处振动的声音,它为你微微洞开一线光明,然后消逝,又盖上了幽禁生命的地窖之门。
人类短暂的生命,犹如劫后残留的细小碎片,漂浮在千百万残片之间。
阅读《沉思录》的过程,便是怀着对古罗马帝国这位先哲的感恩,对自身灵魂的深厚眷恋,在这内心旅程的倾诉中,感受着生命的柔弱和意识的强大。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不过是浮生一梦罢了。
沉思录读后感3篇《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
温总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
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
初读之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奥勒留是位自然主义者。
他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
他在《沉思录》中写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一个宇宙。
只有一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循同一法则,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尽善尽美之境”。
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
“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
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
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过上述思考,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只有坚定唯物主义哲学观,积极行动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并获得幸福。
奥勒留在书中写道:“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动和抑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