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3ec3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8.png)
中医护理的特色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 体现个体差异。
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 多种方式综合调理身体状 况。
02
中医护理技术
拔罐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具吸 附在皮肤上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拔 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02
刮痧的适应症包括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内外科疾病,以及肌肉酸 痛、关节疼痛等疼痛性疾病。
03
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刮法、撮痧法、挑痧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04
刮痧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进行刮痧,以及避 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
03
中医护理实践
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
感冒
中医护理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发展出更加精 细化的护理方案和技能。
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护理将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护理效果评估和方案优化。
国际化交流
中医护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护理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发展。
促进国际传播和应用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 播中医护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认 知度和应用范围。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6efb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3.png)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导论: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护理模式。
它强调个体化护理,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通过中医的独特方法来
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本课程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理念和应用,以及培
训学员在实践中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中医理论基础
1. 中医理论概述
- 五行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脏六腑理论
2. 中医诊断方法
- 望诊
- 闻诊
- 问诊
- 切诊
第二部分: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
1. 中医护理方案的原则
- 个体化护理
- 疾病根本原因的探究
- 整体调理
2. 中医护理方案的常见应用
- 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案
- 慢性病的护理方案
- 康复护理方案
第三部分:中医护理方案的实践技巧
1. 中医护理技术
- 中药疗法
- 针灸疗法
- 推拿按摩
- 五禽戏
2.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
- 安全性
- 卫生措施
- 沟通技巧
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护理模式,它能够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中医护理
方案的基本理念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康复做出更大
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医护人员关注中医护理方案的研究和应用,
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8d12cf0066f5335b812133.png)
防形体劳倦、防劳伤心神、防房劳过度
• ⑸防止因用药复病
不可急于求成,滥施药;不可自行停药、回顾
36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理版课件
回顾
37
中医护理的原则
扶调护标
三预
正整病本
同异 病病
因
防
祛阴求缓
异同 制
为
邪阳本急
护护
宜
主
整理版课件
谢 谢!
整理版课件
3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病人
个体差异及病因病机的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出来的证候不同,实施护理的方法亦各异。
• 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
现出了相同的证候,因而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护理 。
•
如脱肛、子宫下垂---中气下陷---提升中气+休息+
整理版课件
8
2、病理变化:《灵枢》中记载:“夫百病者,
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因为早晨、中 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 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 加、甚的变化。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 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整理版课件
9
空间:不同地域人的体质不同,疾病流行也各异 所以我们护理要有整体观,不但要从人体结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
的手段和方法。
整理版课件
14
辨证施护要正确看待病、证、症。
“症”:即症状和体征,包括病人主观的异 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是疾病所反映的 个别、表面的现象。
• ⑸防止因用药复病
不可急于求成,滥施药;不可自行停药、回顾
36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理版课件
回顾
37
中医护理的原则
扶调护标
三预
正整病本
同异 病病
因
防
祛阴求缓
异同 制
为
邪阳本急
护护
宜
主
整理版课件
谢 谢!
整理版课件
3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病人
个体差异及病因病机的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出来的证候不同,实施护理的方法亦各异。
• 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
现出了相同的证候,因而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护理 。
•
如脱肛、子宫下垂---中气下陷---提升中气+休息+
整理版课件
8
2、病理变化:《灵枢》中记载:“夫百病者,
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因为早晨、中 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 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 加、甚的变化。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 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整理版课件
9
空间:不同地域人的体质不同,疾病流行也各异 所以我们护理要有整体观,不但要从人体结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
的手段和方法。
整理版课件
14
辨证施护要正确看待病、证、症。
“症”:即症状和体征,包括病人主观的异 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是疾病所反映的 个别、表面的现象。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培训课件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8283207c1cfad6185fa745.png)
对待,若是合理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满足其所求或所
恶,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对那些胡思乱想,淫欲
邪念,放纵无稽等错误的、不切实际的欲望,不能纵为迁就,应采
用善意的、诚恳的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特别是对所患疾病有
思想顾虑的病人,可为其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其消除疑虑
。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9
情志护理的方法三:移情解惑
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有些病人患病后, 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 忧愁之中。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转移病人 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常有不药而愈的疗效。解惑是通过 一定的方法解除病人对事物的误解和疑惑,从而尽快恢复健 康。俗话说“病者多疑”,特别是性格抑郁、沉默寡言的病 人更为突出。病人常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或猜测,或小病 疑大,或轻病疑重,或久病疑死,最终疑虑成疾,使无病之躯真 的疑出一场大病。对于这类病人,医护人员要耐心向他们解 释病情,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病人不必要的疑虑,千万 不可搪塞,以免更加怀疑。对严重的疑心病,甚至可以用假解 释的方法,巧妙地让其信以为真。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4
情志护理的原则三:乐观豁达,怡情养性
孙思邈在《备急于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夫养性者, 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修身养性,保持 心情舒畅,能使机体神安气顺,心清形静,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平衡协调,从而有益于健康。对病人而言,不管其病情如 何,乐观豁达的心情均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护士应向病 人说明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积极向病人宣传心理养生 知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5d4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e.png)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中医护理培训课件
![中医护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68b3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2.png)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
中医护理的定义和内涵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扶正祛邪:通过饮 食、药物等调理人 体正气,增强抵抗 力
整体观念:注重人 体内外环境的协调 统一,强调预防为 主
国外发展趋势:中医护理逐渐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中医护理,并积极推广 和应用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中医护理的认可,中医护理在 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中医护理在国内外的发展挑战:虽然中医护理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仍面临着 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技术更新缓慢、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
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多样化需求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应对医疗改革,适应政策变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克服文化差异,推动中医护理国际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辨证施护:根据患 者的体质、年龄、 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护理方案
综合施治:采用多 种治疗方法相结合, 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
整体观念:中 医护理注重整 体观念,认为 人体内部各个 器官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影 响,需要从整 体上进行调理。
辨证施护:中 医护理强调辨 证施护,即根 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状 况,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在外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外科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汇报人:
目录
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
中医护理的定义和内涵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扶正祛邪:通过饮 食、药物等调理人 体正气,增强抵抗 力
整体观念:注重人 体内外环境的协调 统一,强调预防为 主
国外发展趋势:中医护理逐渐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中医护理,并积极推广 和应用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中医护理的认可,中医护理在 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中医护理在国内外的发展挑战:虽然中医护理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仍面临着 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技术更新缓慢、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
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多样化需求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应对医疗改革,适应政策变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克服文化差异,推动中医护理国际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辨证施护:根据患 者的体质、年龄、 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护理方案
综合施治:采用多 种治疗方法相结合, 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
整体观念:中 医护理注重整 体观念,认为 人体内部各个 器官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影 响,需要从整 体上进行调理。
辨证施护:中 医护理强调辨 证施护,即根 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状 况,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在外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外科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2afed3ed630b1c58eeb5c5.png)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120页
一、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早期诊治 2.控制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克脾土
,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病传脾。因此 ,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
第十二页,课件共有120页
二、护病求本
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第二十七页,课件共有120页
异病同护
久泻脱肛
“同证”:
中气下陷证
子宫下垂
慢性胃下垂
• 平卧休息,不宜重体力劳动
• 用药上用补中益气升提药物 • 饮食宜黄芪、党参炖鸡汤等 • 针灸百会、关元、足三里等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有120页
六、三因制宜
1
2
3
•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 点来确定护理方法。
• 用寒凉方法,要避气 候之寒凉;用温热方 法,要避气候之温热 。
(四)病室宜温度湿度适中
夏季24-26℃为佳,冬季16-18℃为佳,湿度50-60%为佳
第三十七页,课件共有120页
四、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
反护法(“从护”)
热因热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寒因寒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反治和反护 法
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虚证
方法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有通
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120页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120页
三、扶正祛邪
(二)祛邪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一、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早期诊治 2.控制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克脾土
,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病传脾。因此 ,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
第十二页,课件共有120页
二、护病求本
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第二十七页,课件共有120页
异病同护
久泻脱肛
“同证”:
中气下陷证
子宫下垂
慢性胃下垂
• 平卧休息,不宜重体力劳动
• 用药上用补中益气升提药物 • 饮食宜黄芪、党参炖鸡汤等 • 针灸百会、关元、足三里等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有120页
六、三因制宜
1
2
3
•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 点来确定护理方法。
• 用寒凉方法,要避气 候之寒凉;用温热方 法,要避气候之温热 。
(四)病室宜温度湿度适中
夏季24-26℃为佳,冬季16-18℃为佳,湿度50-60%为佳
第三十七页,课件共有120页
四、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
反护法(“从护”)
热因热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寒因寒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反治和反护 法
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虚证
方法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有通
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120页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120页
三、扶正祛邪
(二)祛邪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栀子预防肝炎;青蒿预防疟疾;艾叶、苍术烟熏以消毒防病 ;核桃树叶投厕杀灭蚊蝇。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1
一、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早期诊治 2. 控制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
克脾土,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 病传脾。因此,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 合健脾和胃之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4
(一)标本缓急
2、缓则护本 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下,针对疾
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 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 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 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泄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5
(一)标本缓急
3、标本同护
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的原 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为主 、兼以扶正的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8
反护法(“从护”)
热因热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反治和反 护法
寒因寒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 方法
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 虚证方法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 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0
三、扶正祛邪
(二)祛邪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 发汗、攻下、清热、祛寒、利水、化瘀、消导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1
三、扶正祛邪
运用原则: 1、攻补应用合理,即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2、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扶正与祛邪的 关系: 扶正是为了祛邪,使疾病早日痊愈,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
致病因素对机体正气的损伤,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2
四、调整阴阳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调整阴阳,就是纠 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补 其不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
(一)损其有余 (二)补其不足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7
正护法(“逆护”)
寒者热之 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 护方法
热则寒之 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 法
虚则补之 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
理法的治护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正治与正 护法
实则泻之
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
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5)合理饮食 《养老奉亲书》:“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饮食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寒热调和、五味均衡、不可偏食 饮食性味要因人因时而异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8
1、养生以增强正气
(6)针灸、推拿、中医调养
保健穴位: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 冬病夏治:“三伏灸贴” 冬令进补:膏方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9
三、扶正祛邪
(一)扶正 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和
康复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
• 气虚者:多休息,少劳动,食用山药、白扁豆、小 米、香菇等
• 血虚者:多食乌骨鸡、大枣、猪肝、黑芝麻等 • 阴虚者:多食龟、甲鱼、百合、银耳等 • 阳虚者:保暖,多食核桃仁、豇豆、韭菜、羊肉等
起居有常:顺应四节气候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劳逸结合:安排适度的休息和活动,以保持精力充沛。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6
1、养生以增强正气
(4)加强锻炼 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7
1、养生以增强正气
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采用益气解表之 法,标本同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6
(二)正护反护
正护和反护:是根据护理方法和与疾病的本质、现 象之间的逆从关系而提出的两种护理原则。
1. 正护法:又称“逆护”法。是指逆着疾病证候性质 而施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 一致的病证。
2. 反护法:又称“从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施 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 的病证。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2
二、护病求本
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一)标本缓急 (二)正护反护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3
(一)标本缓急
1、急则护标 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 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
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 如:大出血 鼓胀
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伤及脏腑 ,引起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也可损伤正气,使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5
1、养生以增强正气
(3)起居有常 《素问》:“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食饮有节: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克服偏食;避免损 伤脾胃,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增强。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一、预防为主
“治未病”: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未病”的涵义: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
未传 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治病” 现代中医“治未病”的范畴:未病先防+既病
防变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
一、预防为主
(一)未病先防 疾病的发生条件: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1. 养生以增强正气 2. 防止病邪侵害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3
1、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素问》:“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应昼夜晨昏的变化:“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
有至和之常制”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4
1、养生以增强正气
(2)调摄情志
《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情志变化,是人体对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与人体的生理病理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9
2、防止病邪侵害
(1)慎避外邪 《素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适时增添衣物 讲究个人卫生 防止空气、水和实物污染;避免去疫区、接触疫病 防止外伤、虫兽咬伤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0
2、防止病邪侵害
(2)药物预防
预防接种 药物防病:如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腮腺炎;茵陈、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1
一、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早期诊治 2. 控制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
克脾土,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 病传脾。因此,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 合健脾和胃之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4
(一)标本缓急
2、缓则护本 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下,针对疾
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 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 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 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泄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5
(一)标本缓急
3、标本同护
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的原 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为主 、兼以扶正的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8
反护法(“从护”)
热因热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反治和反 护法
寒因寒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 方法
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 虚证方法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 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0
三、扶正祛邪
(二)祛邪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 发汗、攻下、清热、祛寒、利水、化瘀、消导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1
三、扶正祛邪
运用原则: 1、攻补应用合理,即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2、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扶正与祛邪的 关系: 扶正是为了祛邪,使疾病早日痊愈,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
致病因素对机体正气的损伤,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2
四、调整阴阳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调整阴阳,就是纠 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补 其不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
(一)损其有余 (二)补其不足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7
正护法(“逆护”)
寒者热之 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 护方法
热则寒之 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 法
虚则补之 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
理法的治护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正治与正 护法
实则泻之
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
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5)合理饮食 《养老奉亲书》:“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饮食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寒热调和、五味均衡、不可偏食 饮食性味要因人因时而异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8
1、养生以增强正气
(6)针灸、推拿、中医调养
保健穴位: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 冬病夏治:“三伏灸贴” 冬令进补:膏方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9
三、扶正祛邪
(一)扶正 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和
康复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
• 气虚者:多休息,少劳动,食用山药、白扁豆、小 米、香菇等
• 血虚者:多食乌骨鸡、大枣、猪肝、黑芝麻等 • 阴虚者:多食龟、甲鱼、百合、银耳等 • 阳虚者:保暖,多食核桃仁、豇豆、韭菜、羊肉等
起居有常:顺应四节气候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劳逸结合:安排适度的休息和活动,以保持精力充沛。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6
1、养生以增强正气
(4)加强锻炼 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7
1、养生以增强正气
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采用益气解表之 法,标本同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6
(二)正护反护
正护和反护:是根据护理方法和与疾病的本质、现 象之间的逆从关系而提出的两种护理原则。
1. 正护法:又称“逆护”法。是指逆着疾病证候性质 而施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 一致的病证。
2. 反护法:又称“从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施 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 的病证。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2
二、护病求本
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一)标本缓急 (二)正护反护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3
(一)标本缓急
1、急则护标 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 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
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 如:大出血 鼓胀
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伤及脏腑 ,引起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也可损伤正气,使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5
1、养生以增强正气
(3)起居有常 《素问》:“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食饮有节: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克服偏食;避免损 伤脾胃,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增强。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一、预防为主
“治未病”: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未病”的涵义: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
未传 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治病” 现代中医“治未病”的范畴:未病先防+既病
防变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
一、预防为主
(一)未病先防 疾病的发生条件: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1. 养生以增强正气 2. 防止病邪侵害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3
1、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素问》:“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应昼夜晨昏的变化:“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
有至和之常制”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4
1、养生以增强正气
(2)调摄情志
《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情志变化,是人体对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与人体的生理病理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9
2、防止病邪侵害
(1)慎避外邪 《素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适时增添衣物 讲究个人卫生 防止空气、水和实物污染;避免去疫区、接触疫病 防止外伤、虫兽咬伤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0
2、防止病邪侵害
(2)药物预防
预防接种 药物防病:如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腮腺炎;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