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名人录

名人录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被后人誉为“诗仙”。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中文名:李白别名:李太白国籍: 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碎叶城出生日期:701年(辛丑年)逝世日期: 762年(壬寅年)职业: 诗人信仰: 道教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 《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字:太白代表诗集:《李太白集》后世尊称:诗仙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历史古代名人李广人物介绍PPT

历史古代名人李广人物介绍PPT

02 轶事典故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饮 食也总与士兵一起。李广一生到死,有四 十年的时间俸禄高达二千石,但他的家中 没有多余的财物,也始终不谈置办家产的 事情。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 在一起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军阵,或者比射 箭。
爱护士兵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 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他就不会去靠近水; 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他一口饭也不会尝。 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 他,乐于为他所用。
03 后世纪念
设庙享奠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建 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 其中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宋徽宗宣和 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 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并追 封其为怀柔伯。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第二部分Βιβλιοθήκη 轶事典故02 轶事典故
射石搏虎
李广外出打猎的时候,草丛中有一块石头,他以为是一 头老虎,就张弓而射,箭头都没入了石头中。之后,李 广再次尝试,却始终无法再将箭射进石内。李广驻守各 郡,听说哪里有老虎,就亲自去射杀。驻守右北平郡时, 有一次射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但李广最终还是带 伤将老虎射死了。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完结
李广(?—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县(今甘肃 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以善射闻名。
01 人物生平
飞将军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入侵杀死了辽西太守, 韩安国将军战败,被迁调到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县 西南),数月后病死。因此,汉武帝又召见李广,任 他为右北平郡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 到了军中,就杀了霸陵尉。匈奴听说李广驻守右北平 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数年不敢侵犯。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省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经》《道德经》之奥旨。

5.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医著有《眼科启蒙》四卷、《经验奇方》二卷、《经验杂方》《杂疫证治》二卷。

秦安的历史名人

秦安的历史名人

秦安的历史名人苻坚(公元338年-385年),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省秦安县)氐人,苻雄次子。

十六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国君。

苻坚的祖父苻洪是十六国中前秦的奠基者,伯父苻健于351年占领关中后,自称秦天王,建都长安,次年称帝。

后苻健儿子苻生继位,因过于暴虐,于公元357年被苻坚所杀。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苻坚自立,去帝号,称“大秦天王”,史称前秦。

苻坚从小就聪明过人。

到了八九岁时,他的言谈举止就跟个小大人一样,所以备受祖父苻洪的宠爱。

苻坚八岁的一天,他突然向爷爷苻洪提出请个家庭教师的请求。

苻洪惊奇地对孙子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学,实在是太好了。

”于是欣然答应。

第二天苻洪就请来了家庭教师。

苻坚学习非常刻苦,他还开始潜心研读经史典籍。

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他立下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

为此,他还结交了许多当世豪杰,很快在朝野享有盛誉。

苻坚上位国君后,广施仁政,打压豪强,减刑免租,抚恤鳏寡,从谏如流。

他上台后,首先对吏治进行整顿,日渐消除恣意妄为、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大为好转。

苻坚又开始礼治建设,设立学校办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培养治国人才。

苻坚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仰慕儒家经典,为扭转氐族迷信武力,轻视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他积极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招聘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读书。

由于苻坚的大力倡导,并同官吏的选任结合,前秦很快就出现了劝业竞学、养廉知耻的风气,不仅培养了官僚后备队伍,提高了统治阶层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苻坚即位后,前秦的经济形势非常困难。

战乱不息,天灾连年,导致国库枯竭,民生凋敝。

为了迅速扭转百废待兴的萧条局面,苻坚决定偃甲息兵,大力发展生产。

苻坚亲自带头耕作,他的夫人苟皇后也到近郊养蚕,以劝勉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和丝织。

苻坚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视,抚恤孤寡老人。

和天水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

和天水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

和天水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1)赵壹, 生卒年不详。

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

西汉名将。

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

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

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

字习之。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

古代诗人名人李白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李白人物介绍PPT

诗人生平
名震京城
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等来了他的诏书:时经过他的朋 友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命李白进京供奉翰林。李白也难掩兴奋,写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任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来向后人夸耀展示这样的盛 况。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非常羡慕,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 恨之心。
完结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 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诗人生平
安史入幕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在永王军营写下了一首名为 《永王东巡歌》的组诗。后来永王擅自率兵东巡,导 致失败,最终被征剿。李白因此被囚禁在浔阳监狱中, 直到得到宋若思和崔涣的救助才获得自由。成为宋若 思的幕僚后,他给宋若思写过一些文书,并随他前往 武昌。后来李白因参与永王东巡而被判罪,被流放到 夜郎(今贵州桐梓)。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 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作品特点 相关资料
第一部分
人物生平
诗人生平
青年游学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李白开始撰写诗赋,有意识地向有社会地位 的人递送作品以获得求见的机会,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认可和奖赏。青 年时的李白在临近的郡县游学,包括江油、剑阁、梓州等地。李白在游学 过程中受到了道家思想、侠客思想的影响,他十八岁时(718年)前往戴天 大匡山隐居,学习剑术、结交侠客。在匡山读书十年期间,他跟从空灵法 师学剑术,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与道士交往特别密切。李白后来用诗追忆 当年的生活,还表现出无限的怀恋:“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 马,锦带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汉朝名将_汉朝名将排行_汉朝名将介绍

汉朝名将_汉朝名将排行_汉朝名将介绍

【汉朝名将】推荐文章1张良拜师的故事【汉朝名将】图文精华•东汉开国名将邓禹邓禹是东汉中兴名将,功盖诸将,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

下面是有东汉开国名将邓禹,欢迎参阅。

东汉开国名将邓禹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东汉开国名将耿弇耿弇祖籍陕西扶风,河北生长,云台二十八宿中排名第四,是刘秀河北集团的中坚人物。

下面是有东汉开国名将耿弇,欢迎参阅。

东汉开国名将耿弇耿弇,东汉开国名将...•东汉大将贾复东汉大将贾复不仅战功累累,而且忠勇刚烈,东汉以来倍受邑民敬重和爱戴,因之为其建庙,修墓祭祀。

本文是东汉大将贾复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汉大将贾复贾...•东汉开国二十八云台将马武马武位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居中,和铫期一样,马武也是民间传说和戏曲中最为人民青睐的东汉大将。

下面是有东汉开国二十八云台将马武,欢迎参阅。

东汉开国二十八...•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

本文是东汉名将马援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前14年-49年),字...•东汉大将岑彭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

本文是东汉大将岑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汉大将岑彭 ...•汉朝孔融是怎样死的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汉朝孔融是怎样死的呢?下面是有汉朝孔融的死因,欢迎参阅。

汉朝孔融的...•汉朝飞李广简介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

本文是汉朝飞李广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汉朝飞李广简介李广,生于公元前189年...【汉朝名将】频道热点1韩信胯下之辱故事简介2东汉初期武将排名3汉朝名将排名有哪些人4西汉官职职位5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是哪些6东汉末年荆州名将7汉朝飞李广简介8东汉五虎9东汉末年汉廷名将张奂10韩信打过败仗吗11张良拜师的故事12西汉时期的将领李广13张良和韩信谁更厉害14吕雉为什么杀韩信【汉朝名将】最新文章•东汉开国名将邓禹邓禹是东汉中兴名将,功盖诸将,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

精心整理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着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着成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人,太学生。

着《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道德经》之奥旨。

5.张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张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平凉。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着有《张氏医精》。

另《痘疹管见》行世,书名见《四库全书简明录》,子六人,佑、侃俱庠生,佶拔贡生,最知名,能读父书,传其家学,受业于门者亦盛,后官武威县教谕。

9.陈至义(1781-1843),字宜亭,号椿山,甘肃武山县洛门大柳树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

至义平生精通儒术,尤工医学,妙有神契。

临床医方用药,变通机要,所悟恒在古方书外,是陈氏家族在中医方面之集大成者。

曾设万全草堂,赈济贫病,闻名会宁、临洮、渭源、巩昌一带,时人呼之为“陈佛爷”。

着有《医案问答》《脉决》等书。

在京二十余年,公务之暇,行医活人。

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医着有《外感辨证录》二卷、《小儿惊风治验录》一卷。

3.杨建春(1825-1889),字逢春,号普青,清光绪庠生,原籍江西鄱阳县,至建春辈始居于甘肃庆阳府(今合水、庆城),世代行医。

建春医德高尚,医术至精,救死扶伤,在当地颇有盛誉,集行医经验,搜集单验方5453个,编着《一百七十五证方》两卷,约十八万字。

其孙朝卿遗有《临证验方集》手稿一卷。

其临证经验被武威1958年的《验方汇编》收录。

7.岳毓兰,清末,生平未详,金县(今甘肃榆中县一带)人,精于医学。

着有《岳毓兰验良方》一卷、《医方百科录》一卷、《外方歌括》一卷。

公主历史故事高阳公主

公主历史故事高阳公主

公主历史故事⾼阳公主唐朝是⼀个充满故事的朝代。

但我们都知道故事是有⼀个个⽣动的⼈构造⽽成的,所以那也是⼀个出名⼈的时代。

它出过贤明能⼲的君王,出过能征善战的将军,也出过⼼怀天下的⽂官。

更出过⼀群了不起的⼥⼈,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公主历史故事⾼阳公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阳公主⾼阳公主(?―653年),本姓李⽒,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肃省秦安县)⼈。

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母不详。

公主深得太宗钟⼼,出嫁中书令房⽞龄之⼦房遗爱,恃宠娇纵。

⾏为不检,与《⼤唐西域记》执笔⼈辩机私通。

唐太宗⼤怒,腰斩辩机,废杀奴婢数⼗⼈。

公主⾮常怨恨,以⾄于太宗驾崩的时候,没有哀容。

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夺房遗直所继的梁国公爵位,诬告房遗直冒犯⽆礼。

太尉长孙⽆忌审理,诬告公主与房遗爱意图拥⽴荆王李元景谋反,坐罪⾃尽。

显庆五年(658年),追封合浦公主。

⼆.⼈物⽣平家族排⾏⾼阳公主⽣年不详,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顺序判断⾼阳公主是唐太宗第⼗七⼥。

现从贞观⼗五年⾼阳公主已经下嫁开国名相房⽞龄第⼆⼦房遗爱,⽽现有记载中最⼩出嫁的太宗公主年纪12岁观之,⾼阳公主出⽣于武德之末或者贞观之初,应最为可能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争议,因此⾼阳公主是否为第⼗七⼥待考。

《全唐⽂》⽞宗卷有⼀份《封⾼阳公主制》,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阳公主。

⽣母疑云⾼阳公主的⽣母不可考,但是多数⼈根据⾼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

如⾼阳公主为庶出,亦可因为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认定韦贵妃可能⼩。

唐太宗⾼级嫔妃中其他妃嫔的可能性较⼤,太宗有⼆⼗⼀位在世公主,⾼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与太宗脾⽓相投分不开。

正史记载⾼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

驸马家世清河房⽒出⾝⼭东⾼门,房⽞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甘肃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道德经》之奥旨。

5.张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张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平凉。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张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甘肃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内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甘肃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秦安县历史名人

秦安县历史名人

秦安县历史名人上古时代:--------------------------------------------------------------------------------伏羲伏羲,俗称“人祖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初祖。

史序位置排“三皇”之首。

《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近观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伏羲氏的史序位置排“三皇”之首。

伏羲生于成纪(今秦安县北)。

他不可磨灭的功绩与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文物互为印证。

钵形器物上10余种不同形状的符号,印证了“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陶纺轮、骨锥等结绳织网的工具,以及印有网纹、鱼纹和绳纹为主的各式各样陶器,印证了“结网罟以教佃渔”;很多动物的骨骼,印证了“养牺牲以庖厨”;发掘出数目较多的灰坑,证明大地湾人生活中已掌握用火技术。

饮食用的盆、钵和规模较大的灶台等炊具,证明大地湾人不仅知道烧烤食物,而且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烹饪熟食的技术。

这与伏羲“教民炮食”无不相联。

在秦安还有与伏羲的姓氏和地名,如安伏乡、魏店乡较多的“伏”姓,以及伏家湾、伏家峡、伏家河等。

女娲女娲,亦称娲皇、女娲娘娘,与伏羲同母,生于成纪(今秦安县北),风姓,蛇身,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民间流传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太平御览》中也有“女娲拌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泥人也”的记载。

传说中还有,上古时代,沧海横流。

一次洪水泛滥成灾,吞没人群,伏羲和女娲侥幸脱险,于是结为夫妻,繁衍生息,人类才免于灭绝,便称伏羲和女娲为人类始祖。

伏羲去世后,女娲灭共工氏,除洪水,正四极,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女娲的功绩还有“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淮南子》中记载,古往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汪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

【名人故事】诗仙李白(青莲居士李太白)简介

【名人故事】诗仙李白(青莲居士李太白)简介

【名人故事】诗仙李白(青莲居士李太白)简介李白个人资料中文名:李白别名:字太白、李十二、李太白、青莲居士、谪仙人、诗仙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唐朝所处时代:唐朝时期出生地: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出生时间:公元70年2月8日逝世时间:公元762年2月6日职业:唐代诗人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代表作品:《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李白简介李白(70年2月8日?762年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称为“小李杜”,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生平简介李白字太白。

其生地尚无确说。

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开元三年(7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

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秋,病卧扬州。

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甘肃名人

甘肃名人
威:临夏市人,毕业于兰大外语系,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武官: 朱 军:播音员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春节联欢晚会》; 李修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 水均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国际观察》、《高端访问》主持人; 裴新华:甘肃天水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 张丽: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耿萨:《新闻30分》、《地方社会新闻》; 王进喜:铁人 ;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王石:卫生部副部长; 蔡武:现任文化部部长 陈宝生:中央党校副校长 王晓银:甘肃金昌人,著名画家 潘石屹:甘肃天水人,地产大亨 ,地产业奇迹身价数亿元; 赵季平:著名电影作曲家,代表作95版《神雕》配乐《雨夜诀别》等; 李 阳:疯狂英语的创始人, 兰州大学毕业; 颜峻:乐评人; 雷 达:作家 ; 秦大河:首个横穿南极的中国人,现任国家气象总局局长 ; 葛宝丰:院士,是新中国骨科奠基人之一; 任继周:院士,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 施雅风: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杨子恒: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第一华人; 演员:马三立,陈逸恒,李琦,罗海琼 ; 歌星:吕继宏, 魏晨, 李霄云, 陈翔。 朵英贤:著名的武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特聘专家,。1995年主持设计了95式自动步枪,被誉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和“中国枪王”。
伏 羲:人文始祖,三皇之首。 女 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轩辕黄帝: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嫘 祖: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秦非子:秦国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襄公(?~前766年)嬴姓,名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开。是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大秦真正的开国之君。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政,秦始皇:甘肃陇西人(也就是现在的礼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秦安)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夭水)人。西汉著名外交家。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末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东南)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南),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 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 张澍(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代著名学者,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一生著述颇丰。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其列入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 邓宝珊(1894~1968) 甘肃天水人,原名邓瑜。国民党的陆军上将,曾任华北“剿总”副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宝珊受中共中央、毛主席的派遣,回到甘肃工作,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曾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自杀,后被平反昭雪。

古代诗人名字大全及称号简介大全

古代诗人名字大全及称号简介大全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楚国贵族,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石壕吏》《三吏》《三别》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永遇乐》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甘肃10大历史名人,你都知道吗?

甘肃10大历史名人,你都知道吗?

甘肃10大历史名人,你都知道吗?我国甘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这里是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自古以来,在甘肃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人,他们对甘肃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妨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下他们吧。

1.伏羲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楚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陇西成纪(今天水人)人,今天水被誉为羲皇故里,龙城天水。

2.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娲皇故里”使人们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美誉。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3.秦非子秦国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在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4.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或秦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

其为甘肃天水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皇帝。

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5.李广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西汉时期名将,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以秦安为中心地区的胡姓人,大多是胡缵宗的后代,并且我们有家谱记载,在秦安胡缵宗祠堂里存放的家谱与我们家族的是延续的,同一一脉的。

胡缵宗(1480—1560),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一号鸟鼠山人,秦安县人。

他的祖父两代曾任过县官。

父亲胡士济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生,长期在四川双流(今四川省双流县)任县学教谕,署双流县事。

胡缵宗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刻苦读书。

幼年时,继母虐待,深夜读书苦乏油,他的姐姐就用口衔油供他读书,时常苦读至三更方才就寝。

他博文通经,日有进步。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殿试对策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子,拟置三甲一名。

李东阳怜其才,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

胡缵宗任检讨后,参与编纂了《世宗实录》。

正德五年(1510),因刘瑾谋反被诛,他受到了牵连,被谪为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判官。

正德八年(1513),升瞳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礼民爱士,著于一时”。

正德十年(1515),召入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后升为郎中。

正德十四年(1519),调南京吏部验封吏司郎中,接着出任安庆府(今安微安庆市)知府。

在安庆3年多的时间里,他大力恢复因宁王朱宸濠叛乱遭受破坏的安庆经济,“抚绥安辑,民以大苏”,又“开吴塘乌石堰,溉民田”,成绩显著。

世宗嘉靖二年(1523),他调任苏州知府。

在离开安庆时,老百姓恋恋不舍,“攀辕垂涕而遏之者以万计”,很多人乘船数百艘一直把他送到京口(今镇江)。

并于文庙立“去思碑”。

在苏州的4年,胡缵宗兴学馆,整吏治,减民负,时人评议“廉洁辨治,名与况钟颉頏”,皇帝勅封为“中宪大夫”。

离任后,苏州士人立“吴郡守天水胡公去思碑”,今碑尚存苏州文庙。

嘉靖六年(1527),升山东布政使司左政参,后调任浙江、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

他同样“至能称职”,政绩颇显。

嘉靖十五年(1536),升河南左布政使司。

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

名人追梦故事

名人追梦故事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诺贝尔决心把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

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

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

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老师讲课,他用心听。

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

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安县历史名人上古时代:--------------------------------------------------------------------------------伏羲伏羲,俗称“人祖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初祖。

史序位置排“三皇”之首。

《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近观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伏羲氏的史序位置排“三皇”之首。

伏羲生于成纪(今秦安县北)。

他不可磨灭的功绩与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文物互为印证。

钵形器物上10余种不同形状的符号,印证了“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陶纺轮、骨锥等结绳织网的工具,以及印有网纹、鱼纹和绳纹为主的各式各样陶器,印证了“结网罟以教佃渔”;很多动物的骨骼,印证了“养牺牲以庖厨”;发掘出数目较多的灰坑,证明大地湾人生活中已掌握用火技术。

饮食用的盆、钵和规模较大的灶台等炊具,证明大地湾人不仅知道烧烤食物,而且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烹饪熟食的技术。

这与伏羲“教民炮食”无不相联。

在秦安还有与伏羲的姓氏和地名,如安伏乡、魏店乡较多的“伏”姓,以及伏家湾、伏家峡、伏家河等。

女娲女娲,亦称娲皇、女娲娘娘,与伏羲同母,生于成纪(今秦安县北),风姓,蛇身,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民间流传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太平御览》中也有“女娲拌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泥人也”的记载。

传说中还有,上古时代,沧海横流。

一次洪水泛滥成灾,吞没人群,伏羲和女娲侥幸脱险,于是结为夫妻,繁衍生息,人类才免于灭绝,便称伏羲和女娲为人类始祖。

伏羲去世后,女娲灭共工氏,除洪水,正四极,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女娲的功绩还有“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淮南子》中记载,古往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汪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古书中还有女娲氏命大臣做笙簧,以通殊风,以为民用的记载。

秦安县东的陇城镇,相传为“娲皇故里”。

汉代以前,在陇城镇北山上就建有女娲庙,陇城至今还保存有“女娲村”、“龙泉村”、“凤尾村”等村名以及用女娲“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茔”、“风谷”、“风台”等地名。

民间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

秦安县北的玉钟峡,还有伏羲、女娲图腾形象遗迹的“白蛇碥”,即宽约2米,长约丈余平整的青色块石。

一条由白石天然形成的、形状酷似一条爬行的蛇,与一条褪色石蛇交缠着,两蛇成蜿蜒腾高之势,镶嵌在大青石上。

这与汉像砖中出土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的情形绝妙巧合。

--------------------------------------------------------------------------------西汉:--------------------------------------------------------------------------------李广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

他的先人李信是秦国的将领。

李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在玩耍的时候,也以骑射做游戏,跟别人比赛胜负,久而久之,便练就了一身能骑善射的好功夫。

西汉文帝(刘恒)十四年(前166),匈奴以14万大军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击匈奴。

因为他熟练的骑射技法,射杀了不少匈奴首级,所以被封为中郎。

汉景帝时,李广任陇西郡都尉,不久又升任骑郎将。

在平息吴楚二国军队叛乱后,被调出长安,担任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

在这里几乎每天与匈奴打仗,为此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上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但他自恃武艺高强,屡次跟匈奴死打硬拼地交战,这样下去我担心会损失了这位勇将!”于是,汉景帝调李广为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匈奴兵大举侵入上郡,汉景帝派一个亲信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军队,抗击匈奴。

一次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出营,看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宦官受伤,几十名骑兵全部伤亡。

宦官急忙跑到李广那里,报告事情的经过。

李广断定,这三个匈奴人是射雕的能手。

于是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前去追赶。

两个匈奴人被射死,一个被活捉。

这时,突然发现前面有匈奴的几千骑兵,他们也看见了李广一行,以为人少是诱兵,便很快上山列下了阵势。

李广的100多名骑兵很紧张,想赶快撤退。

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现在只有一百多骑兵撤退,匈奴追射我们,就会全部丧命。

现在大家留下来不走,匈奴兵一定认为是大军的诱兵,不敢进攻我们。

”于是,他命令继续前进。

走到匈奴阵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所有的人都下马且卸下马鞍。

骑兵们纷纷议论说:“匈奴的骑兵这么多又这样近,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回答说:‘那匈奴认为我们会撤退,现在我们全部卸下马鞍用以表示不走,这样会加深他们的错觉。

”就这样匈奴骑兵不敢攻击。

半夜时,匈奴兵以为汉朝会有大军埋伏在附近乘夜晚偷袭他们,便带兵全部撤走了。

第二天天亮,李广带着全部人马返回大本营。

而汉营里的大军均不知李广的去向。

此后,李广又先后在陇西、北地、雁门(治今山西右玉南)、代郡(治今河北尉县东北)、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等郡担任太守,均能以力战闻名。

汉武帝即位后,李广调任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从卫尉转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并讨伐匈奴。

因为匈奴兵多,所以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李广也受伤被俘虏。

匈奴兵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着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

行走十余里,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

李广猛地挣脱出来,飞身跨上那匹快马,匈奴少年猝不及防地被推下马,弓箭也被李广抢走。

李广调转马头向南疾驰,匈奴几百名骑兵紧追不放,李广边逃边射,跑了数十里回到了汉营。

至汉后,削官为民。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匈奴兵又进犯汉朝。

武帝不得不召见李广,封他为右北平(治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

匈奴听到这件事后,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在几年时间内,有意避开,不敢进犯。

李广后来被调到长安担任郎中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李广又任后将军。

元狩三年(前120),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带领4000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匈奴左贤王带领4万骑兵包围李广。

李广摆成圆阵,背向里,脸朝外,剑拔弩张,严阵以待,“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经奋力抗战数日,才得以脱险而归。

李广如此军功,但还是没有得到朝廷奖赏。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

李广请求参战,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没有同意。

过了很久才任命他为前将军。

大将军卫青出边塞后,得知单于在住地,便决定亲自率领精兵直捣匈奴大营,让李广改走东路,担任策应。

但东路路途迂回遥远,军中又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耽误了与卫青会兵约期。

卫青向李广询问罪状,李广对自己的部下说:“我李广与匈奴打了一辈子仗,参加过大小70多次战斗。

这次幸好能跟单于直接交战,大将军偏偏把我调走东路,结果又迷失了道路。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总不能再受‘刀笔之吏’的审问吧!”说完后,就拔剑自尽。

全军将土失声痛哭。

百姓听说后,无论是李广认识和不认识的,个个伤心流泪。

李广为人正直,诚实宽厚,又拙于辞令,寡言少语。

他关心部下,体贴士卒,“饮食与士共之”。

凡是皇上赏给他的东西,他往往发给士卒,共同享用。

他一身担任“二千石”的官职40余年,但“家无长物”,也从来不谈论家产的事。

李广带兵走到粮食断绝,饮水缺乏的地方,一旦遇到水源,士卒们若不人人喝到,他就滴水不沾;一旦有了食物,士卒们不个个吃上,他就一口不尝。

李广对部下宽厚仁爱,从不苛求,所以士卒们爱戴他,且乐为他效力。

李蔡李蔡(?-前118),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

李广的堂弟。

西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入侵,李蔡与李广一起参军。

由于骁勇善战,且满腹韬略,不久即升为武骑常侍。

汉景帝时,李蔡的功劳累积起来,已经做到二千石的高官;武帝时为代相。

元朔五年(前124),李蔡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朔方,击匈奴右贤王。

汉军包围了右贤王,而右贤王乘夜逃跑,抓获了右贤裨王十几人及民众一万五千余人。

李蔡有功,以一千六百户封为乐安侯。

元狩二年(前121)中,李蔡代替公孙弘为丞相,五年(前118)因侵夺汉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犯下重罪,应当收押查办,李蔡不愿受讯而自杀。

李陵李陵(?-前74),字少卿,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

擅长骑马射箭,十分爱护手下士兵,当时有很好的声誉。

汉武帝认为李陵有李广的风度,就封为骑都尉,统领勇敢精兵5000人,在酒泉、张掖一带驻防,以抗匈奴。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3万骑兵出酒泉,在天山一带攻打匈奴右贤王。

汉武帝又派李陵,带步兵弓箭手5000名到兰干山以南,独当一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

李陵率兵出居延,再向北行走了30天,到达浚稽山安营扎寨。

李陵把沿途的地形山川全部绘成地图,并派人带给武帝观看。

武帝看后非常高兴。

李陵到达浚稽山,正碰上匈奴单于的军队,单于用大约3万士兵包围李陵的军队。

李陵把军队扎在两山当腰用大车当作阵营。

他带领士兵走出营外摆弄阵势。

匈奴军看见李陵的军队人少就一直向大营方向冲来。

李陵命令还击匈奴,弓箭一齐射发。

匈奴兵应弦而倒,并纷纷向山下跑去,汉军追赶杀死数千人。

单于很吃惊,急忙调集附近的骑兵8万余名,攻打李陵。

不得已,李陵一边抵挡,一边引退,接连奋战了8天,到达一山谷中。

此时许多士兵不止一次中箭受伤,但他们还是坚持抵挡,杀匈奴3000余人。

单于认为李陵的军队是精兵,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攻下,怀疑有伏兵,所以打算撤走。

正当这时,匈奴从投降的俘虏口中得知李陵军的内情,立即出动所率全部骑兵一举向李陵攻击。

李陵兵被围在山谷中,匈奴兵在四面山上同时发射,箭矢如雨。

李陵兵砍下车辐当作武器,单于挡住退路,凭借山头向下投大块石头,许多士兵被砸死。

李陵缺乏粮食,而救兵又不到。

匈奴兵加紧攻击,又诱导李陵投降。

半夜时,李陵骑马带上士兵突围。

匈奴的骑兵几千人追赶,李陵被围,痛息地说:“我没有脸再见皇上了!”于是被匈奴所俘而投降。

武帝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非常气愤,他责问群臣,群臣都将罪过归于李陵一身,唯独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天汉四年(前97),武帝误知李陵做了单于的军师,教匈奴如何防备汉朝的军队。

愤怒之下,将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全部杀死。

陇西的士大夫也为李氏出了李陵这样的人而感到羞耻。

后来汉朝派使节到匈奴后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匈奴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为平常就听到李家的声望很高,交战时又很佩服李陵的英勇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