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1到5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海底两万里1到5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章主要内容概括:
飞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
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
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第二章主要内容概括:
赞成与反对: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
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
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
阿罗纳克斯应邀随行。
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
随先生尊便: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随先生尊便。
”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
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向大西洋全速前进。
第四章主要内容概括:
内德·兰德: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
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内德·兰德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第五章主要内容概括:
向冒险迎去: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
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面。
三个月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
半年后,海员们要求返航。
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
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兰德
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怪物。
骆驼祥子第一章名著概括

骆驼祥子第一章名著概括
1、第一章概括: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进城来拉车。
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买到了自己的一辆新车,成了北平城一流的洋车夫。
2、《骆驼祥子》介绍:该书是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
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
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
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到近现代的历史背景。
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如社会等级制度、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政权的统治等。
2. 西方列强的入侵:讲述了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的侵
略和压迫,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平等条约、领土割让、侵占中国市场等方面的统治。
3. 农民起义和反抗:介绍了清朝末年民间农民起义的兴起和发展,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以及这些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4. 维新运动:讲述了晚清时期一些思想家和改革者的兴起,推动中国进行维新旧体制改革的尝试,如戊戌变法等。
5. 辛亥革命:详细介绍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以及革命党人在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后建立中华民国的努力。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概括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实践,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总体来说,第一章主要叙述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背景和起点,使读者对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内容概括2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内容概括20字
摘要:
1.第一章内容概括
2.斯诺的背景及目的
3.对中国革命的好奇与探索
4.去西安的慢车经历
5.到达延安的见闻
6.接触红军领袖与士兵
7.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
正文: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章中,作者埃德加·斯诺以简洁的笔触概括了第一章的内容。
斯诺是一位美国记者,他带着对红色中国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决定亲自前往中国探索真相。
在去西安的慢车途中,斯诺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到达延安后,他接触到了当地的红军领袖和士兵,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交流。
通过这些接触,斯诺逐渐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红军的建军原则以及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在这一过程中,斯诺不断改变自己的认知,对中国革命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意识到,中国革命是一场正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动物的本能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马克思: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后,实践是物质对象性的活动。 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 和转化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过程: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 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 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基本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动力、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 (状况) 否定之否定规律。(道路) 五对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 可能和现实。等等。 四对辨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②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空观。
①时间和空间。 A.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B.空间是指运动的物质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②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存在方式。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是时间空间的载体。唯心主义观点。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主要内容
1.安福变法:清朝末年,内外交困,安福变法是光绪帝试图改革的一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一次变法,旨在改革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但被保守派所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辛亥革命:辛亥年间,孙中山领导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4. 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外部压力,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与法治。
5. 民主革命的失败:中国近代史前期,一系列的民主革命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反动势力的反对和内部矛盾的加剧。
6. 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控制,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达到了顶峰。
- 1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摘要:一、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简介1.物理学的定义及作用2.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的重要性二、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物理量的测量1.测量的基本概念2.测量工具和仪器3.测量的方法和技巧2.力学基础1.牛顿三定律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力和运动的关系三、第一章的学习方法1.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2.掌握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进行实验和观察4.加强练习和复习正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物理学的定义、作用以及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
学习这一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理学的本质,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主要包括物理量的测量和力学基础两个部分。
在物理量的测量部分,我们学习了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力学基础部分,我们学习了牛顿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这些内容是物理学的基础原理,对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同时要加强实验和观察,以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学习第一章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以及加强练习和复习。
在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方面,我们要注意把握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核心概念,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在掌握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方面,我们要熟练掌握各个公式,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摘要: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内容概述二、章节重点知识点梳理1.生命的物质基础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组成2.生物大分子2.生命的结构基础1.细胞结构与功能2.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3.生物的新陈代谢1.酶与代谢途径2.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4.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的分子基础2.遗传的细胞基础3.遗传的规律5.生物的进化与生态学1.物种与物种形成2.生物进化机制3.生态系统与生物圈正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内容概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主要涵盖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及生物的进化与生态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本章是高中生物学的入门章节,为学生奠定了生物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其他章节打下坚实基础。
二、章节重点知识点梳理1.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组成以及生物大分子。
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生物体中包含大量元素,如C、H、O、N、P、S 等。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组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2.生命的结构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功能。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者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过程,细胞周期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新陈代谢包括酶与代谢途径、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等内容。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释放的过程。
生物氧化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能量。
4.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是DNA,它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载体。
遗传的细胞基础是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5.生物的进化与生态学生物的进化与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变和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骆驼祥子第一章故事梗概和好词积累

骆驼祥子第一章故事梗概和好词积累
《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
第一章作为开篇,为读者揭示了故事背景和主人公祥子的基本情况。
以下是对第一章的故事梗概和好词积累的整理。
一、故事梗概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主人公祥子的出生地——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以及他从小受到的苦难。
为了谋生,祥子来到了北京,成为一名人力车夫。
他在北京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包括一个名叫刘四爷的车厂老板,和一个名叫虎妞的妓女。
祥子勤劳诚实,梦想着有一天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过上好日子。
然而,命运却对他充满了折磨。
二、好词积累
1.贫瘠:形容土地不肥沃,也可以用来比喻贫穷。
2.憔悴:形容人因疾病、劳累等原因而脸色不好看。
3.奋发: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4.埋头苦干:形容专心致志地努力工作。
5.汗流浃背:形容非常劳累,汗水湿透了背部。
6.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体力消耗殆尽。
7.碌碌无为: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作为。
8.振作:使精神旺盛,努力奋斗。
9.命途多舛:形容命运坎坷,屡遭不幸。
10.风雨飘摇:比喻局势不稳定,生活艰难。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第一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还能积累到许多生动形象的好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什么是运动?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与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了。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一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的门槛,通过学习必修一的各章知识点,学生将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所了解。
本文将逐一介绍每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内容。
1. 第一章:力和运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运动的描写。
力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原因,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或者改变形状。
而运动则可以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此外,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重力等概念也是本章重点内容。
2.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说明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和反作用力的产生。
这些定律经常应用于力的分析、物体的平衡以及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3. 第三章:机械能第三章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运用。
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是指物体的运动能力,而势能则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产生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转化等问题。
4. 第四章:作用和反作用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作用和反作用的概念和运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概念体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通过分析物体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力,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力学问题。
本章还涉及平衡条件、斜面运动、速度比较等内容。
5. 第五章:万有引力第五章介绍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和运用。
牛顿通过研究行星运动,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按照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广泛应用于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轨道计算等领域。
此外,本章还包括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地球引力加速度等内容。
通过对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对力和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机械能、作用和反作用、万有引力等重要概念有所掌握。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内容

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3、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多考选择题)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 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昆虫记1—29每一章主要内容50字

昆虫记1—29每一章主要内容50字概括如下:第一章: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
第二章:记录了为黄地老虎幼虫做手术的毛刺砂泥蜂在荒石园中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记录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寄生行为和进食方式。
第四章:记录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的特性。
第五章:记录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以及它的计算达到了何等符合几何学的精准度。
第六章:记录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
第七章;记录了金步甲、松树鳃金鱼、沼泽武尾象、萤火虫等昆虫的婚俗、产卵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八章:记录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等昆虫的习性。
第九章: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十章:向人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界的爱情诗篇。
《昆虫记》好句1、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
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2、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3、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第一章论祖传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
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因为我的祖先们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乡下人,他们唯一知道和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养的牛和羊。
在我的祖父辈之中,也只有一个人翻过书本。
第二章神秘的池塘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
《钢铁是在怎样炼成的》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1保尔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把烟灰放在了瓦西里教父的复活节面包里,不得已退学。
来到了一家旅店打杂。
后来因为强迫加班导致误工而被赶出了旅店。
去了一家发电厂工作。
在旅店的日子,保尔受尽老板娘的压迫,和管堂们的欺辱,看到了生活在底层阶级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无奈,并且憎恨那些仗势凌人的有钱人,官僚与无所事事的流氓人渣。
第二章1、沙皇被推翻的消息轰动了俄罗斯。
保尔所在的小镇上,出现了一些“布尔什维克”。
富人都逃跑了,红军来了,市民得到了红军发配的枪支。
但不久,红军一撤退,德国人就来了,他们要求所有市民缴纳枪支。
有钱的富人又回来了。
2、保尔经哥哥认识了装配工朱赫来,成为了好朋友,朱赫来教会了保尔一套英式拳击,还时常给保尔讲一些革命道理,告诉保尔有的人确实该打。
保尔从邻居家偷了中尉的手枪,把枪藏在房梁上,德军搜查时没有发现。
第三章1、保尔在河畔钓鱼,巧遇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打了她的两个跟班。
2、火车站的工人们罢工遭恐吓。
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被迫帮德国人开车时,为了革命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逃到乡下去了。
但他们的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
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保尔在游泳。
他们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
保尔给冬妮娅买一套新衣服,令冬妮娅很惊喜。
但保尔因为要养活自己和妈妈,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
第四章1“烧杀掳掠犹太人”的消息在镇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很多人的恐慌,保尔的好友谢廖沙等人商量着如何藏身。
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发生冲突后的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消息兑现了。
屠杀进行了三天两夜,有很多人被杀戮和摧残。
但只有几个人抵抗。
第五章1一晚,朱赫来为了躲避彼得留拉匪帮的搜捕,在保尔家藏了八天。
给保尔说了许多关于革命的事。
令保尔明白了革命的意义,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2第八天晚上,朱赫来出去后就没有回来。
一次,保尔回家时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着,果断地把押送兵扑倒,救了朱赫来。
当天,朱赫来离开了小镇,但保尔被维克托告发,抓到城防司令部。
海底两万里1~13章的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1~13章的主要内容1章:神秘的怪兽法国海军舰长尼摩的海底世界游艇在南极洲海域被一种奇怪的怪兽袭击。
偶然得救的学者阿龙纳特被尼摩船长邀请加入他的海底探险队,前往探寻这个神秘的怪兽。
2章:海底世界阿龙纳特和尼摩带领的海底探险队搭乘“鹦鹉螺号”潜艇,深入海底世界。
他们看到了海底火山、珊瑚礁、深海生物等神秘景象,令人惊叹。
3章:万里长城在海底草原上,探险队看到了一条巨大的墙,尼摩告诉他们这是万里长城,由一种特殊的贝壳建成。
他们驶过长城,经过一些挑战后,终于离开了长城区域。
4章:红海尼摩船长带领探险队驶入红海,他们欣赏到了奇特的珊瑚和绝妙的色彩,并且在红海里发现了一个沉没的古代城市,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5章:大量磷酸盐探险队在印度洋中部发现了一个海流,这个海流中含有大量磷酸盐,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
尼摩想要利用这个海流,从而制造出富有营养的海草,来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6章:鲸鱼湾探险队到达南极洲的鲸鱼湾,那里的鲸鱼带领探险队进入了另一个神秘的岛屿。
岛上有一种非常危险的鱼,它的寿命可以达到两百年。
7章:火山爆发火山的喷发让探险队不得不离开那个神秘的岛屿。
在岛屿附近,他们遇到了一艘美国战舰,并且还与乘船来到的一名海豹猎人发生了冲突。
8章:鲨鱼岛探险队来到了一个叫做鲨鱼岛的地方,这里有着海底非常危险的鲨鱼。
他们利用鱼雷成功击退了鲨鱼,继续前行。
9章:海底森林探险队来到了一片海底森林,这里生活着许多奇怪的动物。
阿龙纳特还偶然发现一种能够制造珍珠的海蜗牛。
10章:大鱼捕杀探险队遇到了一支渔船,他们欣赏了一次海上打捞美食的体验,并且还成功捕杀了一只巨大的鲸鱼。
11章:被捕在探险队和一艘英国军舰遭遇时,英国人认为尼摩是法国海军的间谍,并将他关押起来。
阿龙纳特和水手们一起逃离了船舱,并开始了一段离奇的航程。
12章:失踪在失去了“鹦鹉螺号”潜艇之后,阿龙纳特和水手们开始徒步穿越非洲大陆。
在寻找食物和水源的过程中,他们偶然看到了尼摩船长的遗物。
红星照耀中国1至4章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1至4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内容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主要内容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主要内容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
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主要内容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讲述了他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了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同时,也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此外,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并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斯诺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最后,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改造世界
一、危险的世界
1、当今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都处于混乱状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2、当前的政治体制既不能解决当前的危机,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让人们无法得到公平的待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1、共产党认为,目前的危机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来解决,可以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体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2、共产党认为,通过改造,可以消除贫富差距,让人们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3、共产党认为,通过改造,可以改善社会环境,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尊严。
红星照耀中国1到3章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1到3章故事梗概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前往红色中国
3.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在红色根据地
4.第三章的主要内容:红军长征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
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前往红色中国”。
在这一章中,作者描述了他
如何历经艰险,前往红色中国的过程。
他从北京出发,经过了四川、云南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
在这个过程中,他见到了许多中国的现状,对中国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在红色根据地”。
在这一章中,作者描述了他
在红色根据地的所见所闻。
他详细描绘了红色根据地的生活情况,介绍了红军的组织架构和作战策略,还采访了许多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等。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
在这一章中,作者描述了红军长
征的历程。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生死考验。
作者通过对长征的描述,展示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主要内容
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 编辑:admin 点击:1199 货币是什么?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产生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为了克服种种局限,人们在长期商品交换过程中,发现可以用一般等价物交易的媒介来克服了不再需要用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换。
一般等价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货币的发展过程。
货币自产生以后,自身经历了多种形式,但是其发展过程遵循一个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货币自从产生之后经历了各种形式,如实物货币形式到金属货币形式再到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阶段: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实物商品充当过货币,如贝壳、羽毛、金银、珊瑚、布帛等,甚至于活的牲畜。
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相比其它商品较为珍贵,人们接受高,更易于保存等等。
金属货币阶段:金属货币也是实物货币的一种,只是相对于其它实物货币而言,其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此外,其自身经历了从*金属到贵金属、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
其中,*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比如秦朝的“孔方兄”、宋代的“铜臭”。
我国此外还经历过金属秤量制和金属铸币制。
信用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后,信用货币便取而代之。
信用货币经历了从传统信用货币到现代信用货币的过程。
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
起初的银行券是一种黄金凭证,是一种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
其后出现的纸币和不可兑换银行券都是一种不可兑换的信用币。
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存款货币。
其突破了实物货币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和票券货币在发行机构上的局限性,具备无限创造的能力,这也是存款货币时代经常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信用货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是一种负债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负债;具有强制性。
电子货币是网络技术发展条件下信用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电子货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货币具备的主要特征:①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的通性);②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即货币形式唯一性和计价方式统一;③货币一般使用价值突出而特殊使用价值弱化;④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⑤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货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反映商品依照社会需求按比例生产的关系;
②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③反映着私有制或多种经济所有制。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流通手段的职能能将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有货币这一媒介的间接交换。
贮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功能。
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这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础职能,它们直接由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并且互不可分。
其它三种职能都是这两大职能的的发展和演化: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以流通手段为归宿;贮藏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并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作为归宿;国际货币职能是其它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所以说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对货币体质的全面体现。
货币的职能决定了其社会经济作用,货币不仅可以调节微观经济还能进行宏观调节,不仅可以调节经济总量还能调节经济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②作为价值的均衡器,成为了计价、统计、核算、经济预测等工作的工具;③作为交换媒介,促进了商品流通使社会总供给迅速扩大;④服务于工资分配、利息分配和财政分配;⑤货币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货币的计量是对货币本质的外延扩展,包括了货币的范围、总量和层次的划分。
一般而言,货币数量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而广义的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狭义和广义货币量的划分标准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根据这一依据,货币层次控制重点主要包括了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三大原则,而我国一般将M3视为控制重点,因为M3不仅与经济的相关性最强,而且央行对其监测效果最好且控制力度最强。
货币制度的宗旨是加强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维护货币的信誉,管理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
货币制度要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①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②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③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④黄金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是以币材为代表,其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本位制主要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合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金银复合本位制过渡或直接进入到金本位制阶段。
其后,信用本位制逐渐取代了金本位制地位,不仅解决了金本位制下金属币材匮乏的问题,而且大大地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实现了货币制度演变过程中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