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汇总
公务员逻辑原理题目及答案

公务员逻辑原理题目及答案题目一:逻辑推理题某单位有五位员工,分别是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和孙七。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工作:财务部、市场部、人事部、技术部和行政部。
已知以下信息:1. 张三不在财务部工作。
2. 李四和王五不在同一个部门。
3. 赵六在市场部工作。
4. 孙七不在技术部工作。
5. 行政部的员工不是张三。
根据以上信息,请推断出每位员工所在的部门。
答案:根据条件1,张三不在财务部,结合条件5,张三也不在行政部。
由于赵六在市场部,所以张三只能在市场部之外的部门,即技术部或人事部。
由于条件4说明孙七不在技术部,张三也不能在技术部,因此张三在人事部。
由于条件2,李四和王五不在同一个部门,且赵六在市场部,所以李四和王五不能在市场部,也不能在张三所在的人事部,因此李四在财务部,王五在行政部。
最后,由于孙七不在技术部,且其他部门都已有人,孙七只能在技术部工作。
题目二:逻辑判断题在一个逻辑测试中,有以下四个陈述:A. 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
B. 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昨天是星期三。
C. 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昨天是星期二。
D. 明天不是星期四。
根据以上陈述,判断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1. 今天是星期三。
2. 今天是星期四。
3. 今天是星期二。
答案:根据陈述A和C,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昨天是星期二。
但是陈述D说“明天不是星期四”,这与A和C的逻辑相矛盾,因此今天不能是星期三。
根据陈述B,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昨天是星期三,这与D的陈述不矛盾,因此今天是星期四。
陈述C不适用于任何结论,因为它与陈述D相矛盾。
因此,结论2“今天是星期四”是正确的。
题目三:逻辑排序题在一个逻辑排序问题中,有五个事件:A、B、C、D和E。
这些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
已知以下信息:1. A在B之前发生。
2. C在D之前发生。
3. E在C之后发生。
4. A不是第一个事件。
5. D不是最后一个事件。
根据以上信息,请确定事件的顺序。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分析一、逻辑是什么翻开逻辑教科书,对于逻辑是什么、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但是较为普遍的一个观点是,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思维科学。
追溯逻辑的起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古代西方有亚里士多德这位哲学巨匠,古代东方有惠施、公孙龙、墨子等大家,似乎探讨和研究逻辑的都是学之大者,但是既然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一个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所以,逻辑其实融于生活,贯穿于我们的生活,逻辑并不可怕。
在公务员考试中加入逻辑题型,其目的重在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
二、逻辑的普遍性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是推理,那么,逻辑就不是艰深晦涩的。
细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对逻辑推理有不自觉的应用,只是习惯成自然,就不认为是逻辑了。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批评“你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他说话没条理”,这里的“前言搭后语”和“条理”,其实就是我们已经用的得心应手的“逻辑思维”。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爷爷带着孙子做公交车,为了激励小孙子指着车窗外的豪华宝马车进行即兴教育:“乖乖,如果你好好学习,将来就能坐那样的小车。
”小孙子眨巴眨巴聪慧的眼睛“爷爷,那你小时候一定没有好好学习”。
全车人哄堂大笑。
很明显,爷爷说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小孙子的结论是根据充分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得出的,爷爷没有乘坐豪华轿车,所以爷爷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
姑且不论爷爷给出的前提正确与否,小孙子确实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推理结果令人捧腹。
正是因为有了逻辑,我的的生活才能有条不紊,正是因为有了逻辑,生活才变得生动幽默。
阿凡提是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人物,论战巴依老爷,戏弄皇帝,所依赖的是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皇帝与阿凡提闲聊。
皇帝:你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依你看,我死后的灵魂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啊?阿凡提:依我说,陛下,您死后的灵魂肯定是下地狱。
皇帝大怒:混账东西,我以皇帝之尊怎么会下地狱呢?阿凡提:尊敬的陛下,您别生气,听我把话说完,您本来是该上天堂的,但是您把该上天堂的人杀的太多了,那里已经住满,再也住不下您啦。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一、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题型介绍: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可以从一个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
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B。
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C。
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D。
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解析】在此题中,甲与丙互为矛盾命题,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可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乙和丁均为假话,乙为假话,则真实情况为陈老板已纳税,丁为假话,真实情况为所有的个体户都纳税了,到此可知,甲乙之中,甲是真话,乙是假话。
因此答案为C。
【技巧点拨】看到真假话问题,应该首先观察一下语句中是否有矛盾关系。
利用矛盾关系解题有三个步骤:找出矛盾关系;结合题干信息,撇开矛盾关系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性;根据已知确定信息以及矛盾的两个命题进行推理,确定答案。
二、突破口法解决朴素逻辑题型介绍: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些)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些)对象(条件)被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个(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
【例题】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公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公考行测里的逻辑推理这个重要板块。
逻辑推理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谜题世界,等着咱们去探索和破解。
这里面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先来说说直言命题。
这就好比是直接了当的表达,简单明了。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是勤奋的”,这种表述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让你心里有个大概的判断?可别小看这直言命题,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它的真假关系,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是非大战”,一不小心就容易判断错误。
再讲讲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联言命题就好像是几个好朋友手拉手,要一起出现才行。
比如说“小王既聪明又勤奋”,只有聪明和勤奋都具备,这个命题才是真的。
而选言命题呢,则像是给你几个选择,要么这个,要么那个,或者都可以。
“今天要么下雨,要么晴天”,是不是很形象?三段论也是个有趣的家伙。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搭建出推理的大厦。
“凡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是不是有点像在玩推理的游戏?还有假言命题,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像是一对双胞胎,长得有点像,可性格大不同。
充分条件是“有它就行”,必要条件是“没它不行”,是不是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分得清?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更是让人又爱又恨。
就像你找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见。
掌握了矛盾关系,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啦。
推理规则就像是游戏的规则,只有遵守了,才能玩得转。
什么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听着有点绕,可多练几遍,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类比推理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就像找相似的朋友,从形状、功能、属性等方面去比较,看谁和谁更亲近。
这么多的知识点,是不是感觉有点头大?别担心,只要多练习,多思考,就像打怪升级一样,一个一个攻克它们。
朋友们,公考行测的逻辑推理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下功夫,用心去琢磨。
你想想,要是能把这些知识点都掌握了,在考场上那得多威风啊!难道你不想成为那个在逻辑推理中轻松应对、游刃有余的高手吗?加油吧,相信自己一定行!。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行测逻辑判断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备考的部分。
下面是对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内容的总结。
一、逻辑判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逻辑判断的基本要素逻辑判断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关系和结论。
三、逻辑判断的基本方法逻辑判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出结论。
归纳法则是根据一定的前提条件,通过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四、逻辑判断的常见类型1.顺序判断: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或条件,确定两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例题:A比C矮,B比A高,那么C最可能是?答案:C最可能最高。
2.数字关系判断:要求根据给定的数字关系,确定答案。
例题:1、3、5、7、()四个数中,最不可能是()。
答案:1、3、5、7这四个数都是奇数,所以最不可能的是43.排队判断:要求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队伍的排列。
例题:A、B、C、D、E五人按其中一顺序排队,已知C在D的左边,E在A的右边,则E可能在队伍的()。
答案:E可能在队伍的最右边。
4.数量关系判断:要求根据数量关系确定答案。
例题:甲、乙一起做一件工作需要15小时,乙、丙一起做同一件工作需要20小时,如果甲独立做这件工作,需要()小时?答案:甲、乙一起做一件工作需要15小时,乙、丙一起做同一件工作需要20小时,可推出甲、乙、丙一起做这件工作需要15*20/5=60小时,所以甲独立做这件工作需要60小时。
五、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1.审清题意,理解问题。
2.缩小范围,选项排除。
3.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逻辑推理。
4.注意逻辑关系,避免陷阱。
六、逻辑判断的备考方法1.理论学习: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了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2.题量练习:多做逻辑判断题目,熟悉题型特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3.分析总结:做题后要总结和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提高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
4.查漏补缺: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整体的逻辑判断水平。
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先给出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1.愤怒:驳斥A.微笑:高兴B.可爱:纯真C.详尽:陈述D.善良:魅力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可以组成词组:愤怒地驳斥;分析选项,只有C项可以组成类似的词组:详尽地陈述。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语法关系都是偏正关系。
故答案选C。
知识模块:类比推理2.窑:陶瓷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整数:负整数C.青年:少年D.烤箱:面包正确答案:D解析:窑是制作陶瓷的场所,而面包要在烤箱中生产出来。
知识模块:类比推理3.纸:草A.火药:硝石B.磁石:石头C.树皮:细胞D.酱油:蚕豆正确答案:D解析:草是造纸的原料,蚕豆是制作酱油的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A项硝石是火药的主要成分,但在生产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在火药引燃后才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模块:类比推理4.费解:理解A.难看:漂亮B.组合:合并C.坚固:塌陷D.疏忽:忽略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两个词语是反义词,A、C两项似乎都符合。
但通过遣词造句法,费解表示不容易理解,而坚固表示不容易坍塌,但A项不能这样造句,故答案选C。
知识模块:类比推理5.签约:解约A.结婚:离婚B.订货:收货C.上班:下班D.借款:贷款正确答案:A解析:签约与解约是一对反义词,四个选项都符合。
进一步分析,先签约后解约,A、B、C三项符合。
考虑必然性,签约后不一定解约,结婚后不一定离婚,订货后不一定收货,而有上班就一定有下班,故A、B两项符合。
而签约与解约都是双方面的,但结婚与离婚也都是双方面的,订货与收货也涉及双方,但略有不同。
再考虑词语的含义,结婚类似于签定一种契约,离婚类似于解除一种契约。
故答案选A。
知识模块:类比推理逻辑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最相符合的选项。
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

逻辑推理题的解析及答案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
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
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行测逻辑判断必考知识点总结

在对联考逻辑判断部分真题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考查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必然性推理部分必然考查的是假言命题的推理,除了比较明显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之外,部分直言命题也可以转化为假言命题进行推理,因此一定要牢牢掌握相关的推理规则。
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没有杀戮,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一项陈述一定为真 ?A.只要有杀戮,就一定有买卖B.只要禁止了买卖,人与自然就会和谐相处C.只有禁止了买卖,人与自然才会和谐相处D.人与自然之所以没能和谐相处,是因为存在杀戮解析:题干命题可转化为:①没有买卖→ 没有杀戮;②没有杀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A 项正确;由①②推不出 B、C 两项;由②只能得到如“果有杀戮,人与自然就不能和谐相处”, D 项表述错误。
因此答案为 A。
历年真题中一般会出现要求选择最能削弱或加强题干论证的选项,但是也有可能出现要求选择削弱程度最弱的题目。
当然,这两种问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要进行削弱或加强程度的比较。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首先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选最强的一项 ; 其次按照选项比较原则进行比较。
缺少睡眠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
交通部的调查显示,有37%的人说他们曾在方向盘后面打盹或睡着了。
因疲劳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大约是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的 1.5 倍。
因此,我们今天需要做的不是加重对酒后驾车的惩罚力度,而是制定与驾驶者睡眠相关的法律。
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对上述论证的削弱程度最小 ?A.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制定了与驾驶者睡眠相关的法律B. 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能够判定疲劳驾驶的科学标准和法定标准C.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人数与疲劳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持平D.加重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与制定关于驾驶者睡眠的法律同等重要解析:注意,此题要求选择对题干论证削弱程度最小的。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1.逻辑判断题常见的题型有:假设题、判断推理题、关系题、错误推论题等。
2.假设题:假设题的核心是"假设",即在给定的条件下,需要推断一些情况的真伪。
解题时,应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条件,将其转化为假设条件,再与题目进行比较,选出符合假设条件的选项。
3.判断推理题:判断推理题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推断出一些结论的真伪。
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选出符合逻辑的选项。
4.关系题:关系题考察考生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
常见的关系题有顺序关系、逆序关系、并列关系、综合关系等。
解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选出与题目条件相符合的选项。
5.错误推论题:错误推论题的特点是给出一个错误的推断,要求从干扰选项中找出出现该错误的选项。
解题时,需仔细分析所给的条件和结论,理清逻辑关系,识别错误的推断,选出干扰选项。
6.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决逻辑判断题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选项。
在进行排除时,要注意挖掘选项中的隐含信息,与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比较。
7.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多做逻辑推理题的练习,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解题思路和答案,总结出常见的逻辑推理模式和规律,以备考时能够迅速应用。
总的来说,逻辑判断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对逻辑推理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逻辑判断经典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备考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逻辑推理就是根据一些给定的条件,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
就像是走迷宫,入口是已知条件,出口是结论,迷宫里的规则就是逻辑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国考行测中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这部分占的分值不少呢,说实话,想在行测拿高分,逻辑推理部分必须得拿下。
③前置知识:得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吧,毕竟得先读懂题意才能推理。
还有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概念,像集合的概念在逻辑推理里有时候也会用到。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逻辑推理无处不在。
比如说你要根据路况判断什么时候出门上班不会迟到,这就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
在工作中,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也会用到。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逻辑推理在行测里是重要的一块,它和言语理解、数量关系等部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对其他模块的理解。
②关联知识:和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都有点关系。
比如类比推理里其实也有一些逻辑关系在里面,像因果关系之类的。
图形推理有时候也需要逻辑上的判断。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就是这个逻辑关系不好把握。
像真假推理里,有时候真话假话绕来绕去的,很容易晕。
关键就是要理清思路,抓住逻辑关系知识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那是必考的啊。
考查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候是给出一段话让你得出结论,有时候是给出好几句话,让你判断真假。
三、详细讲解【方法技能类】①基本步骤:- 首先要仔细读题,把题目中的各种条件都拎清楚。
比如说题干说有三个人,分别做不同的工作,你得先把这些基本信息记在心里。
- 然后判断这属于什么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还是逻辑推理里的其他分类。
- 接着根据这个关系进行分析,就像搭建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堆。
比如如果是因果关系,就找原因和结果的关联。
②关键要点:- 看准题目中的关键词。
比如说“如果……那么……”“只有……才……”这些关联词,一旦看到,就要特别留意,因为它们指引着逻辑关系。
公务员判断推理题目及答案

公务员判断推理题目及答案题目一:逻辑推理题题目描述:在一个小镇上,有三个人,分别是A、B和C。
A总是说真话,B和C中只有一个人总是说真话。
一天,A说:“B和C中,B总是说谎。
”B说:“我不是说谎者。
”C说:“B是说谎者。
”根据这些陈述,谁是说谎者?答案:根据A的陈述,我们知道B或C中有一个总是说真话。
B的陈述与A的陈述相矛盾,因为如果B是说谎者,那么A的陈述就是假的。
但是A总是说真话,所以B的陈述是假的,这意味着B是说谎者。
C的陈述与A的陈述一致,因此C是说真话的人。
题目二:类比推理题题目描述:如果“苹果”对应于“水果”,那么“书籍”对应于什么?答案:书籍对应于“知识”,因为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同样地,书籍是知识的载体。
题目三:图形推理题题目描述:观察下列图形序列,找出下一个图形。
图形序列:○ → △ → □ → ()答案:下一个图形是○。
这个序列是循环的,每次从圆形开始,按照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顺序循环。
题目四:数字推理题题目描述:下列数字序列遵循某种规律,请找出下一个数字。
2, 4, 6, 8, ()答案:下一个数字是10。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每个数字比前一个数字大2。
题目五:言语理解题题目描述: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正确性。
“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因此,如果一个动物是哺乳动物,它一定是猫。
”答案:这个句子是错误的。
虽然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但并不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猫。
哺乳动物是一个更大的分类,包括猫、狗、牛等多种动物。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笔记整理)

11基本要求:题型要全面技巧要协调命题惯性要可持续基本题型: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文字推理)类比推理(文字推理)定义判断(文字判断)事件排序(在国考里已经不考)第一部分:图形推理1.考察观察、抽象和推理能力形式:推理路线的变化实质:数量、位置、样式2.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抽象:抽象事物的本质推理:推理事物的预期3.图形推理形式题型:(1)空间重构类:——平面组成型——折叠图形型——线条组成型——拼合图形型(2)规律推理类:——类比推理型——对比推理型——坐标推理型推理路线: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4.总结:(1)形式上的变化,其本质上是推理路线的变化(如5+1或九宫圆):——5+1:可以拆成一串、对比(135/246)、前3后2即33组合等几种推理路线(即5个一串;三个一组(有两种,即135/246和33组合))——九宫圆:可以拆成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等几种推理路线(即3(3个分组)+3(3个一串))(2)规律推理类: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数量变化、位置变化、样式的变化)实质上的变化,只有三种:即数量、位置、样式★规律推理类(一)数量规律推理类:1.题目特点:各图元素凌乱(看见乱,则需要数数量,数什么的数量,点线角面素)局部元素数量明显变化数量类型:点、线、角、面、素(元素的个数或种类)(1).点:——交点:切点、割点(两条线得点,要么相切要么相割)端点:出头点(一条线的点)——做题按顺序来,先数点;数点可以单数切点啊、割点啊、出头点啊,看有规律么。
如果没有的话,可以两两结合相加减等来数(即数所有的交点),从而发现规律(2).线:——线段:有起点有拐点的笔画:有起点有终点的(有数笔画的数量、有一笔画能画完等情况)——一笔画问题:奇点的个数为0或2的连通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其中,当从某点能引出偶数条线时,我们定义该点位偶点。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知识点全整理

进行这次整理的原因有二:一是经过跟一些考友的交流发现,之前的帖子里面有一些错误,有可能给大家的复习造成麻烦,因此对目前发现的错误进行了改正。
二是不久前找版主申精的时候,版主说排版不够规范,比较零散,因此重新调整了一下字号和缩进。
其实内容没有新东西,看过之前帖子的朋友可以不用再看这个了。
当然,错误还是难以避免,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一、逻辑层次与核心行测逻辑与管理类联考逻辑差别不大,基本是以概念→命题→推理→论证的层次来展开的。
其中概念构成命题,几个命题构成推理,若干推理形成论证。
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认识,逐步了解整个逻辑体系的大厦,这样学来的逻辑知识才是牢固的。
逻辑看似或高深、或绕弯,其实有两个核心技能如果掌握好,基本平踏所有问题。
这两个技能就是:矛盾判断和假言推理。
相关知识会在后面介绍。
二、概念概念是逻辑的基本元素,离开概念,一切逻辑无从谈起。
概念的逻辑定义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用我们听得懂的话说,它是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
例如:苹果、月球、外星人、已故的美国总统、在比利时买巧克力的人等等。
关于概念,重要的知识是它的外延和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我们从概念的字面上能够得到的信息。
例如“月球”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太空中每个月绕地球转一圈的那个自然天体。
概念的外延是指所有具备这一本质属性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如果把概念看做一个集合,那么外延就是这个集合内的所有事物。
例如“苹果”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红富士、国光、熟透的苹果、未成熟的苹果等等所有具备苹果本质属性的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外延,因为它与行测逻辑所要考察的推理密切相关。
三、命题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所做的判断。
因此命题又称为判断、断定,其实都一样。
总而言之,它是一个陈述句,或者反问句。
例如: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难道中国梦是不可能实现的吗?(一)逻辑变项命题的思维对象称为命题的“主项”,如上述命题中的钓鱼岛、中国梦;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称为命题的“谓项”,如上述命题中的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可能实现的。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Word可编辑)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总结目录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总结 (1)一、图形推理 (2)1. 位置规律 (2)2. 样式规律 (2)3. 属性规律 (3)4. 数量规律 (4)5. 空间重构 (6)二、类比推理 (7)1. 语义关系 (7)2. 逻辑关系 (7)3. 语法关系 (8)三、定义判断 (9)四、逻辑推理 (10)1. 翻译推理 (10)3. 排列组合 (12)4. 逻辑论证 (13)5. 日常结论 (15)一、图形推理1. 位置规律特征:选项中元素组成相同考点:①平移:图形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步数:恒定、递增(等差)②旋转:顺逆时针;角度:45°、90°、180°③翻转:(1)左右翻转:竖轴对称(2)上下翻转:横轴对称技巧:比较思维:比较选项找出差别、结合题干快速做题特殊题型:九宫格,中间图形特殊优选“米”字形观察2. 样式规律题目特征:元素组成相似(元素重复出现、线条重复出现)(1)遍历题目特征:相同元素重复出现(九宫格和两组图中居多)①外框的遍历。
②内部线条/阴影/空白/图形的遍历。
③涉及多个相同小元素时,注意数量遍历。
(2)加减同异图形特征:线条重复出现1. 相加、相减2.求同(去同求异)3.求异(去异求同)(3)黑白运算题目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相同区域“黑白”颜色不同,且黑块数量不成规律解题技巧:按照对应位置进行“黑白”相加运算,将所得规律应用于所求图形注意:与位置平移最大的区别:黑块数量不同3. 属性规律题目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考点:1.对称性 2.开闭性 3.曲直性注意: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比如月亮和箭头、三角形均不同,考虑属性规律,包括对称性、开闭性和曲直性。
一、对称性1. 轴对称(对称轴方向和数量)2. 中心对称(图形旋转180°后和原图形完全重合)二、开闭性1.全封闭2.全开放特征:完整的图形留了小开口,可以考虑开闭性三、曲直性1.全曲线2.全直线4. 数量规律数量类识别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数量规律明显考点:点、线、角、面、素【注意】数量规律:1.识别特征:(1)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对称性、曲直性和开闭性);属性无规律,数量规律明显,考虑数量规律。
干货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梳理

1、直言命题解题要领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就是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得简单命题。
联项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种。
肯定一般用“就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就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与单称量词。
全称量词一般用“所有"、“每一个”、“凡”等表示;特称量词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一般用“某个"表示。
直言命题得分类: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就是P。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就是P。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得S就是P。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得S不就是P。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就是P,或者a就是P.⑥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就是P,或者a不就是P.直言命题与概念得关系对当关系分为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与从属关系。
①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三组矛盾关系:“所有S都就是P"与“有些S不就是P”.“所有S不都就是P”与“有些S就是P”.“某个S就是P”与“某个S不就是P”。
当直言命题前面加上“并非”时,为负直言命题,与原命题具有矛盾关系。
“并非所有S都就是P”=“有些S不就是P"“并非所有S不都就是P"与“有些S就是P"“并非某个S就是P”与“某个S不就是P”②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可以同真。
“有些S就是P”与“有些S不就是P”“某个S不就是P”与“有些S就是P”“某个S就是P"与“有些S不就是P”③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可以同假.“所有S都就是P”与“所有S都不就是P”“所有S都就是P”与“某个S不就是P”“所有S都不就是P”与“某个S就是P"④从属关系:可同真,可同假。
从真得方面,特称从属于全称,全称真则特称真;在假得方面,全称从属于特称,特称假则全称假。
全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单程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变形方式①换质推理:谓项改为与原来相矛盾得概念。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推理题库(1)(含答案)

判断推理题(100题)1. 某旅行社为三位旅客预订了机票,这三位旅客分别是英国人约翰,美国人托马斯和法国人布朗。
他们三人一个去英国,一个去美国,一个去瑞士,已知约翰不打算去美国,托马斯不打算去瑞士。
布朗既不去美国也不去瑞士。
由此可知: ( C )A. 托马斯去英国,布朗去法国,约翰去美国B. 托马斯去美国,布朗去瑞土,约翰去英国C. 托马斯去美国,布朗去英国,约翰去瑞士D. 托马斯去英国,布朗去美国,约翰去法国2.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四个国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张圆桌,为了使他们能够自由交谈,事先了解到情况如下:甲是中国人,还会说英语;乙是德国人,还会说汉语;丙是英国人,还会说法语;丁是日本人,还会说法语;戊是日本人,还会说德语,请问如何安排:( D )A. 甲丙戊乙丁B. 甲丁丙乙戊C. 甲乙丙丁戊D. 甲丙丁戊乙3. 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
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现实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历史证明,(媒介的垄断时常导致符号的垄断;反之,符号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
)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
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因此,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度震动了人们。
许多人看到,计算机互联网正在将这些权力归还大众。
互联网是无中心、无权威的。
它不仅最大限度地敞开了门户,而且,它的特征是大众与传播媒介的互动。
所以,人们对于解放之中所包含的另一些新型的隐蔽枷锁不易察觉。
人们往往忽略了电子传播媒介的强大功能中存在着强大的控制。
如果说电视发射台的部分权威来自机械的力量,那么,互联网的无中心网络结构——互联网的进出路径是分散的——同样得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网络似乎是一个自由出入的空间,传统的空间栅栏正在被漫不经心地跨越。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汇总

集合推理
四组翻译:
所有A都是B A B
所有A都不是B A —B
有的A是B 有的A B
有的A不是B 有的A —B
三组换位:
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A都不是B 有的B是A
两组推理:
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 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
必然可能同义替换
1、上推下,对角线互为矛盾;
2、任何一句话都等同于它的矛盾命题前面加一个负号必然=不可能不
不必然=可能不
可能=不必然不
不可能=必然不
同义替换方法:
1、去掉/添加开头的否定词
2、所有和有的互换
3、必然和可能互换
4、肯定和否定互换必然
可能
可能不
必然不
真假推理
矛盾关系:
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
2、所有……是……和有的……不是……
3、所有……都不是……和有的……是……
4、如果A,那么B 和A且—B
反对关系:
1、所有……都是和所有……都不是……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2、有的……是……和有的……不是……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包含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分析推理型题目是最直接考查考生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1、真假矛盾法: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矛盾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反对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反对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推出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有两个为真或两个为假,则利用假设为真的两个条件推导其余条件,如果满足题目条件则成立),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例题】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四句话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只有一真”类型。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则矛盾关系必然是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由此推理得出第四条件为真,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故选C。
【例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解析】分析题目,属于“只有一真”类型,利用反对关系可以得知甲乙必有一真,结合丙所给可以推出甲所说为真,故选A【例题】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推理题库(11)(含答案)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推理题库(11)1. 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
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
赛前,小李、小张、小王对谁会取得冠军谈了自己的看法:小张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小王坚信,冠军绝不是C;小李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由此推断,谁是100米决赛的冠军:( C )A. AB. BC. CD. E2. ZZ和XX今年都报考了MBA,关于他们的考试有如下四个断言:(1)他们两人至少有一个考上;(2)ZZ并不必然考上;(3)XX确实考上了;(4)并非ZZ可能没考上。
最后录取结果表明:这四个断言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
下面哪一个结果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A )A. ZZ考上了,XX没考上B. ZZ和XX都考上了C. ZZ和XX都没考上D. XX考上了,ZZ没考上3. 近期一项电脑市场调查显示:按照一品牌学生购买者占全部购买者的百分比计算,A,B 两品牌电脑名列前两位,比例分别为68%和52%。
但是,在过去6个月的学生购买电脑量排行榜中,国产C品牌一直排在首位。
下列哪项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 D )A. 有关机构设立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B. C品牌的学生购买者占其购买者的比例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于其他品牌C. 与A、B两种品牌相比,C品牌电脑性价比更高,更符合学生要求D. 某种品牌学生购买者占各品牌学生购买者总数的百分比,与某种品牌学生购买者占该品牌全部购买者的百分比是不同的4. 根据美国营养学家的研究,花菜中含有一氯化物-吲哚。
科研人员将一种类似花菜中吲哚的特殊物质注入一批志愿试验人员体内,注射一周后,采血进行化验检查,结果发现这些受试者体内可致乳腺癌的雌激素的水平降低,得出花菜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D )A. 花菜中吲哚的含量较低B. 一些常吃花菜的人也患有乳腺癌C. 很多从来不吃花菜的人也没有患乳腺癌D. 雌激素的水平不是导致乳腺癌的唯一因素5. 一家汽车生产商推出标准型、豪华型两款车型,豪华型的安全性能比标准型好很多,两款车型同时上市后,豪华型的销量一直没有超过标准型。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汇总一、逻辑判断a.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Q,P且非Q。
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至少有一假)。
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c.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4.因果倒置已知推理主线:A、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A导致了B因果倒置:很有可能是B导致了A。
■假设、支持题型方法:1.排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排他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排除其他可能性,使推理更可信。
2.否因否果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否果:非因→非果,会支持“因→果”3.建立联系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建立联系:因果之间有跳跃,唯有建立联系才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推理
四组翻译:
所有A都是B A B
所有A都不是B A —B
有的A是B 有的A B
有的A不是B 有的A —B
三组换位:
所有A都不是所有B都不是A
有的A是有的B是A
所有A都不是有的B是A
两组推理:
所有A都是某个A是有的A是B
所有A都不是某个A不是有的A不是B
必然可能同义替换
1、上推下,对角线互为矛盾;
2、任何一句话都等同于它的矛盾命题前面加一个负号
必然=不可能不
不必然=可能不
可能=不必然不
不可能=必然不
同义替换方法:
1、去掉/添加开头的否定词
2、所有和有的互换
3、必然和可能互换
4、肯定和否定互换
必然 可能
可能不
必然不
真假推理
矛盾关系:
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
2、所有……是……和有的……不是……
3、所有……都不是……和有的……是……
4、如果A,那么B 和 A且—B
反对关系:
1、所有……都是和所有……都不是……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2、有的……是……和有的……不是……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