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第四节
人教版高一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带解析)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开始的连续4段相同的时间间隔运动的位移之比是()A. 1∶2∶3∶4 B. 1∶4∶9∶16C. 1∶3∶5∶7 D. 1∶8∶27∶562.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时间是10 s,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时间是6 s,则()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3.做匀减速运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的位移是()A. 3.5 m B. 3 m C. 2 m D. 1 m4.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4 m/s,则物体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A. 2 m/s B. 2m/s C.m/s D.m/s5.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0 m/s,加速度大小a=2 m/s2,该物体在某1 s内的位移为5 m,此后它还能运动()A. 2 m B. 4 m C. 6 m D. 8 m6.如下图所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0~10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0~10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10 m/s D.物体在0~10 s内的加速度为2.5 m/s27.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A 比B 早出发5 s B . 第15 s 末A 、B 速度相等C . 前15 s 内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50 mD . 第10 s 末A 、B 位移之差为75 m8.一列火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 -t 图象中,正确描述了火车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9.“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已知a 、b 两个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 s ,则从a 至b 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约为( )A . 0.27 m/sB . 0.37 m/sC . 1.35 m/sD . 1.85 m/s10.一列火车由静止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出站,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不计车厢间间隙距离,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最前面,他通过测时间估算出第一节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v 0,则第n 节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 A .nv 0 B .n 2v 0C .v 0D . 2nv 011.在军事学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到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0~t 1,=B .t 1~t 2,=C .t 1~t 2,>D .t 1~t 2,<12.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5 s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3 s ,则AB 之间的距离是(g =10 m/s 2)( ) A . 80 m B . 40 mC . 20 mD . 初速未知,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小题)1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 =0时,位于坐标原点,下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1)该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2)在t =________s 时刻,质点距坐标原点最远.(3)从t =0到t =20 s 内质点的位移是________;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14.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 1=________,v 2=________,v 3=________.15.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1 s 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它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它在1 s 末、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小题)16.一个同学在研究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频闪照相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闪光周期为s ,测得x 1=7.68 cm ,x 3=12.00 cm ,用上述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3小题)17.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两次对接任务后返回,返回舱距地面10 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 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竖直降落.在距地面1.2 m时,返回舱的4台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且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0.求:(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2)最后减速阶段所用的时间.18.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 m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 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 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 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0 s.设猎豹距离羚羊x 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 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19.一跳伞员从高空离开直升机落下,开始未打开伞(如图所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落下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打开伞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经20 s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 m/s,试求跳伞员在空中下落的最大速度.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故开始的连续4段相同的时间间隔运动的位移之比是1∶3∶5∶7.故选C.2.【答案】A【解析】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m/s=6 m/s;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的时间为6 s,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m/s=10 m/s.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为Δt=8 s,加速度为a==m/s2=0.5 m/s2.6 s末的速度为v=v2+a·t2=10 m/s+0.5×3 m/s=11.5 m/s,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x′=vt3+at=11.5×6 m+×0.5×62m=78 m.3.【答案】C【解析】用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初速度为:v0=0,则物体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得=,所以x1=2 m.4.【答案】B【解析】从顶端到底端v2=2ax从顶端到中点=2a·得:==2m/s,选项B正确.5.【答案】B【解析】物体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t==5 s,某1 s内的位移为5 m,则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为5 m/s,可知开始到中间时刻经历的时间t1=s=2.5 s,所以物体还能运动的时间t2=5 s-2.5 s-0.5 s=2 s,还能运动的位移x=at=4 m,B正确.6.【答案】C【解析】由图知,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图象的斜率一定,说明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 错误.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即t=0时刻的速度,由图知初速度为10 m/s,C正确.物体在0~10 s内的加速度为a==m/s2=1.5 m/s2,D错误.7.【答案】D【解析】由速度-时间图线可知,A比B迟出发5 s,A错误;第15 s末,A的速度为20 m/s,B的速度为10 m/s,B错误;前15 s内,A的位移为:xA=×10×20 m=100 m,B的位移为:xB=10×15 m=150 m,即A的位移比B的位移小50 m,C错误;10 s内,A的位移xA=×5×10 m=25 m,B的位移为xB=10×10 m=100 m,知A、B的位移之差为75 m,D正确.8.【答案】B【解析】进站速度均匀减小,出站速度均匀增大,故A、D错.进站、出站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9.【答案】A【解析】根据纸带得到ab两点的距离为:x=2.70 cm=0.027 m,所以平均速度==m/s =0.27 m/s,A正确.10.【答案】C【解析】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的长度为x,由运动学规律有v=2ax,v=2a·nx=nv,所以v n=v0.11.【答案】AD【解析】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有=,所以0~t1时间内,=,选项A正确;t1~t2时间内,若物体的速度是沿直线由v1均匀减小到v2的话,平均速度则是=,但实际的位移x(对应的v-t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小于匀减速情况下的位移,所以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选项B、C错误,D正确.12.【答案】C【解析】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得到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A点的时间为,从最高点到B点的时间为,AB间距离为:hAB=g(t-t)=×10×(2.52-1.52) m=20 m13.【答案】(1)x=-4t+0.2t2(2)10(3)040 m【解析】根据图象可得关系式为:x=-4t+0.2t2,在10 s时速度改变方向,所以t=10 s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最远;20 s内位移为0,但是路程为两个面积相加,s=40 m.14.【答案】15 km/h15 km/h-30 km/h【解析】上午9时到10时,v1=km/h=15 km/h;上午11时到12时,v2=km/h=15 km/h;下午1时到2时,v3=km/h=-30 km/h15.【答案】1∶4∶91∶3∶51∶2∶3【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x=gt2,物体在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比为12∶22∶32∶…∶n2,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 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根据速度公式v=gt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16.【答案】9.72【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Δx=aT2,得:x3-x1=4aT2a===9.72 m/s217.【答案】(1)-42 m/s2(2)0.24 s【解析】(1)由v2-v=2ax得a==m/s2=-42 m/s2(2)由v=v0+at(或由加速度的定义)得t==s≈0.24 s18.【答案】(1)x<55 m(2)x<31.875 m【解析】设猎豹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60 m达到最大速度用时间t1,则s1=1t1=t1,t1==4 s.羚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50 m速度达到最大,所用时间为t2,则s2=2t2=t2,t2==s=4 s.(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则猎豹减速前的匀速运动时间最多为4.0 s,而羚羊最多匀速3.0 s而被追上,此x值为最大,即x=s豹-s羊=(60+30×4) m-(50+25×3) m=55 m故应取x<55 m.(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即最多奔跑60 m,用4 s时间;而羚羊只奔跑3 s的时间,故对羚羊:s羊=at2,代入数据得a=m/s2,3 s内位移s羊′=at′2=××9 m=m,x最大值为x=s豹-s羊′=60 m-m=31.875 m,所以应取x<31.875 m.19.【答案】44 m/s【解析】跳伞员在空中下落的最大速度就是跳伞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跳伞员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2 m/s2,据公式v=v0+at有v0=v-at=4 m/s-(-2)×20 m/s=44 m/s.。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word版)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2.拿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的一样快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3.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A.50 m B.56.25 mC.75 m D.150 m4.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A.st B.2stC.s2t D.st到2st之间的某个值5.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以s、v、a、t分别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在下列描述其运动规律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6.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A.5 m B.11.25 mC.20 m D.31.25 m7.2009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两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 )A .v 1∶v 2=2∶1B .v 1∶v 2=1∶2C .t 1∶t 2=1∶ 2D .t 1∶t 2=(2-1)∶18.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到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2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t 2,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 甲∶m 乙=5∶1,甲从高H 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 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 .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 .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 .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10.下列图象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11.a 、b 、c 三个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3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B .在0~t 3时间内,质点c 的路程比质点b 的路程大C.质点a在t2时刻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在t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D.在t2~t3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12.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内的位移比前1 s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加速度为0.2 m/s2B.小球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小球第14 s的初速度为2.8 m/sD.第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2 m/s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13.(6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如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1个打点未画出.若从纸带上测出s1=5.20 cm、s2=5.60 cm、s3=6.00 cm、s4=6.40 cm.则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2=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4计数点和第5计数点之间的距离s5=________m.14.(9分)学生课外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大小.实验时,他们先测量分液漏斗下端到水桶底部的距离s;然后使漏斗中的水一滴一滴地下落,调整阀门使水滴落到桶底发出声音的同时,下一滴水刚好从漏斗的下端滴落;用秒表测量第1个水滴从漏斗的下端滴落至第n个水滴落到桶底所用的时间t.(1)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g=______(用s、n、t表示);(2)如果某次实验中,s=0.90 m,n=30,t=13.0 s,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7分)15.(10分)在公园的草坪上主人和小狗正在玩飞碟游戏.设飞碟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0=5 s,飞碟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0=10 m/s;小狗在1 s内匀加速到v=8 m/s,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抛出飞碟的同时小狗应在离主人多远的地方向飞碟跑去才能恰好接住(小狗与飞碟运动同向共线)?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1)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的高度.(2)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至少是多少?17.(15分)甲车以加速度3 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答题卷一.选择题13.14.(1)(2)(3)三.计算题15.16.(1)(2)17.(1)(2)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C解析:玻璃筒内有空气时,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物体不同时下落,是因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同,导致加速度不同,故A 、B 错误;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高度相同,加速度都为g ,所以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 错误.3.答案:B4.答案:B解析: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则s =v -t =v2t ,初速度v =2s t ,B 正确.5.答案:A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12at 2,故s-t 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故A 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 =v 0+at ,故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B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故a-t 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C 、D 错误.6.答案:B解析:由h =12gt 2,可得第1秒内的位移h 1=12×10 m/s 2×(1 s)2=5 m ;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h 2=2h 1=10 m ;则设下落总时间为t ,最后1 s 内的位移h 2=12gt 2-12g (t -1)2=10 m ,解得t =1.5 s ;则物体下落的总高度h =12gt 2=11.25 m .故选B.7答案:D解析:冰壶的运动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逆着运动过程看即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两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2-1)∶1,所以C 错误,D 正确;由v =at 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2,则由逆向思维,所求的速度之比为2∶1,故A 、B 错误.8答案:D解析:空降兵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减速直线运动.在第一时段内平均速度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在第二时段内,若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就是v 1+v 22,由于这时段内的面积(表示位移)较小,平均速度较小,选项D 正确,A 、B 、C 错误.9答案:AB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物体质量无关,选项A 正确;甲落地时乙距离地面的距离h =2H -H =H ,选项B 正确;甲落地时的速度与乙速度相同,故有v 2=2gH ,解得v =2gH ,选项C 正确;根据H =12gt 2甲和2H =12gt 2乙,解得时间之比为1∶2,选项D 错误. 10答案:BCD解析:选项A 的信息是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选项B 的信息表示v 2与x 是线性关系,由v 2=v 20+2ax 可知,选项B 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选项C 的信息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位移改变,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选项D 的信息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由v =v 0+at 可知符合题意.故选BCD.11答案:ABC解析:0~t 3时间内三个质点的初、末位置均相同,但a 、c 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均改变了运动方向,质点a 在t 2时刻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 在t 1时刻改变了运动方向,质点b 的运动方向一直不变,故A 、B 、C 均正确;t 2~t 3时间内,质点a 沿-x 方向运动,质点b 、c 均沿+x 方向运动,D 错误.12.答案:A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得 a =0.21 m/s 2=0.2 m/s 2,故A 正确;小球15 s 末的速度v 15=at 15=0.2×15 m/s =3 m/s ,则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v -15=0+v 152=32m/s =1.5 m/s ,故B 正确; 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等于13 s 末的速度,则v 13=at 13=0.2×13 m/s =2.6 m/s ,故C 错误;小球第14 s 末的速度v 14=at 14=0.2×14 m/s =2.8 m/s ,则第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5=v 14+v 152=3+2.82 m/s=2.9 m/s ,故D 错误.13答案:1.45 2.50 0.068 0解析:由于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1个打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4 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v 2=s 2+s 3t 13=1.45 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s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 =(s 3+s 4)-(s 1+s 2)2×(2T 2),解得a =2.50 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s 5-s 4=aT 2, 所以s 5=0.068 0 m.14答案:(1)2n 2st2 (2)9.6 (3)“适当增大n ”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s =12gT 2,则g =2s T 2=2s ⎝⎛⎭⎫t n 2=2n 2st2.(2)将s =0.90 m ,n =30,t =13.0 s 代入数据,解得g =9.6 m/s 2.(3)根据公式g =2n 2st 2,要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可适当增大n ,或多次测量s 取平均值.15解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s =12gT 2,则g =2s T 2=2s ⎝⎛⎭⎫t n 2=2n 2st2.(2)将s =0.90 m ,n =30,t =13.0 s 代入数据,解得g =9.6 m/s 2.(3)根据公式g =2n 2st 2,要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可适当增大n ,或多次测量s 取平均值.答案:(1)2n 2st 2 (2)9.6 (3)“适当增大n ”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6解析:(1)设运动员展开降落伞时速度为v ,总高度为H . 则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22g +v 2-522a =H ,解得v =50 m/s ;故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 h =H -v 22g =224 m -5022×10m =99 m.(2)运动员先加速随后减速到5 m/s ,所花时间最短. 加速时间t 1=v g =5010s =5 s ,减速时间t 2=v -v 末a =50-512.5 s =3.6 s ,最短时间t =t 1+t 2=8.6 s. 答案:(1)99 m (2)8.6 s解析:(1)两车距离最大时,速度相等,设此时乙车已开动t 秒,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 v 1=3×(t +2) m/s ,v 2=6×t m/s =6t m/s.由v 1=v 2,得t =2 s ;由x =12at 2知,两车距离的最大值Δx =12a 甲(t +2)2-12a 乙t 2=12×3×42 m -12×6×22m =12 m.(2)设乙车出发后经t ′秒追上甲车,则 x 1=12a 甲(t ′+2)2=12×3×(t ′+2)2 m ,x 2=12a 乙t ′2=12×6×t ′2 m ,由x 1=x 2代入数据,得t ′=(2+22) s. 将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 x 1=x 2≈70 m.答案:(1)12 m (2)(2+22) s 70 m。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1) 平均速度公式: VV 0 V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 t 图象和V — t 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1)速度- -时间关系式: V V o at⑵ 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o t lat2⑶ 位移一速度关系式: 2 V 2 Vo2ax1.基本公式 2(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t-1Vv 0 V 2(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x(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x X m X nn aT 2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 分析追及” 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1.(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向东,大小为5m/s ;经过2s ,速度变为 向西,大小为11m/s 。
关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x 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方向向西D 方向向东 2.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 A 、B 由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他们运动的速度 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 物体 A 、B 在4s 末相遇B. 物体A 、B 在2s 末相遇C. 物体A 、B 在4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D. 物体A 、B 在2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3. (单选)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 第5s 内的位移为4.(单选)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物体质量越大,下落越快B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D .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加速运动5•甲、乙两物体,甲从 20m 高处自由落下,1s 后乙从10m 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 力。
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 .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 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A . x=16m B x=6mg 取10m/s2。
则物体在A. 10mB 125mC 45mD 80mC.两物体同时落地D落地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如图所示,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
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移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B. 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大小是8m / sC. 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8mD. 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比后4s内的平均速度大8•以10m/s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因故紧急关闭发动机,之后汽车在平直公2路上匀减速滑行了一段距离,其加速度大小为2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
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a=4 m/s2 的加速度,刹车
后 3 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A.12.5 m B.12 m C.90 m D.126 m
3.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 内通过的位
移是 3 m,则
(ABD)
A.第 3 s 内平均速度是 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1.2 m/s2
(2)该式是矢量式,在使用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以便 确定 a、x 的正负.
2.公式 x=v0t+12at2 和 v2-v02=2ax 及平均速度公式 v =12(v+v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 运动.
探究归纳
一、公式 v2-v20=2ax 的应用 典例 1 汽车以 10 m/s 的速度行驶,刹车后的加速度大
所用时间为 1 s.
(3)设汽车刹车所用最长时间为 t,则经时间 t 汽车速度
变为零,由 v=v0+at 可得 t=5 s,可见汽车刹车仅用 了 5 s,在 8 s 的时间内,汽车有 3 s 静止不动,因此, x=v0t+12at2=25 m 或 x=v0+2 vt=25 m. 答案 (1)16m 2m/s2 (2)1s (3)25m
解析 把此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看作初速度为零
的、以原加速度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 x
=12at2 得最后 2 s 内的位移 x1=12at1 2,t1=2 s 全过程运动时间为 t,位移 x=12at2.故xx1=tt122=14,解得 t=4 s
故逆向运动的末速度 v=at=2×4 m/s=8 m/s 即原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 v0=v=8 m/s
答案 8m/s
三、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分析方法的应用 典例 3 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
山东成武一中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关系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证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2.证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证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位置处的速度为2xv=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
设0点为记数点的起点,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则第一个记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s1=_______cm,物体的加速度a=m/s2,物体经第4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m/s。
5.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A. 1:lB. 1:2C. 1:3D. 1:46.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L ,在2L 处速度为v 1,在2t 处速度为v 2,则( ) A .匀加速运动,v 1>v 2 B .匀减速运动,v 1<v 2C .匀加速运动,v 1<v 2D .匀减速运动,v 1>v 27.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 /s ,ls 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m /s ,则此物体在这1s 内通过的位移 ( )A. 等于6mB. 小于6mC. 大于6mD. 可能等于2m8.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12m ,则可知( )A. 第1s 内的位移为3mB. 第2s 末的速度为8m /s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 /s 2D. 物体在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 /s9.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s 就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三个1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x x x I II III 为 ( )A. 1:3:5B. 5:3:1C. 1:2:3D. 3:2:110.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1:2:3::321=v v vB. 1:2:3::321=v v vC. 123::11)t t t =D. 123::1):1t t t =11.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s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s 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s T +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22s T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12s s T -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212s s T - 12.某同学身高1.8m ,在运动会场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 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 =10m/s 2 ) ( )A .2m/sB .4m/sC .6m/sD .8m/s1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 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课件22张ppt
针对练习3 若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 甲车以v1=1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车站A 时关闭油门以a1=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 s后 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a2=1 m/s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 站A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乙车 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甲车?
解析 甲、乙两车自同一地点于不同时刻开始运动,
设历时t0停下,取匀速行驶时的方向为正向,由vt=v0 +at有 t0=0--210 s=5 s. (1)v3=v0+at=10 m/s+(-2)×3 m/s=4 m/s; (2)v5=0;(3)v10=0.
答案 (1)4 m/s (2)0 (3)0
3.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的事故—— 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 “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 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 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 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 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 s~0.7 s.请分析一 下,应该如何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的反应时间则至少会增加 2~3 倍.
5.至今为止,已经学习到的匀变速运动学公式有: vt=v0+at 、 s=v0t+12at2 、 v =v0+2 vt 、
Δs=at2 、
vt= v t
2
和 vt 2-v0 2=2as .
探究归纳
一、行车安全问题 典例1 某辆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值为
10 m/s2.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时,0.7 s后才能做出反 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以 20 m/s的速度行驶,问停车距离为多少?
16 m.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smax=s货2-s警2=52 m- 16 m=36 m. 答案 (1)10 s (2)36 m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
(2)石子落地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 40 m/s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t=gt=40 m/s
(3)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答案 35 m
石子最后1 s前的运动时间 t1=t-1 s=3 s 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s=h-12gt12=80 m-12×10×32 m=35 m.
针对训练2
(2022·惠州市高一期末)某同学在一村口的古井井口处自由释放一石子, 过了1 s听到了石子撞击水面声,石子在水中运动10 m后,撞击井底而静 止.石子在水中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不计声 音传播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10 m B.水面到井口的距离为15 m C.石子在水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下落过程中,两者始终有相同的位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2022·中山市高一期末)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
量自己的反应时间.乙同学拿住直尺的上端,甲同学的
手指尽量靠近但不接触直尺的下端,并做好捏尺的准
备,乙突然放开直尺,甲同学快速用手指夹住直尺,
此时直尺已下落了20 cm,则可以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
如图所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 落得快,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 落快慢相同. (1)为什么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答案 因为没有空气阻力 (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空气阻力的作用可以忽略
知识深化
1.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 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 (3)运动图像: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是 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试卷(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 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C )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A .5 m/sB .5.5 m/sC .4 m/sD .3.5 m/s3.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C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路程4. 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C )A .3 s 内的位移是9 mB .3 s 内的位移是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 一个物体以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哪个选项错误( B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A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8.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B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 三车同时到达9.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的松紧,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响声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 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设人耳能区别tOO v t A O v t B O v t C O v tDt v v 0 t O v 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则( D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m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n2/t2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n-1)2/t210. 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C )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11. 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 说法正确的是 ( C )A.a 随时间减小,B.a 随时间增大,C.a 随时间减小,D.a 随时间减小, 12. 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则 ( C )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最小速度为-3m/s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高度为3 mC.两个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都为10 m/s2D.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13. 如图所示, 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 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bd=6m,bc=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b 、vc, 下面哪个选项错误( C )A Bv c =3m/sC de=3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14.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n , 第n+1秒内的位移是S n+1, 则物体在第n秒末的速度是(n 为自然数) ( B )A BC D15. 一个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3点, B 为AC 的中点,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恒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 2,已知A 、B 、C 3点的速度v A 、v B 、v C ,有v A < v C ,且v B =( v A +v C )∕2.则加速度a 1和a 2的大小为( A ).A.a 1 <a 2B.a 1 =a 2C.a 1 >a 2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ms v b 10=21n n S S -+21++n n S S n S Sn n 212++n S S n n 1+•20v v v +>20v v v +>20v v v +<20v v v +=16. 质点由A 点从静止出发沿直线AB 运动,先作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后作加速度为a 2 的匀减速运动,到B 点时恰好停止。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路程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1秒内(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2 m/s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已知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A .sB .2sC .3sD .4s8.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完整word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A.位移B.速度t C.加速度D.路程O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1秒内()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 2 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 1 秒的末速度大 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 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 1 秒的初速度大 2 m/s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 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 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 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4.以 v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 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A. 3 s 内的位移是 12 m B . 3 s 内的位移是 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 6 m/s D .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 6 m/s5.一个物体以 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v v v vO O O Ot t t tA B C D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高中物理必修一习题答案
v=20 m/s-0.1×120 m/s=8 m/s
3.(1)4 s末速度为2 m/s,最大,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
(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
(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最大。
(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0 5 m -8 m -3 m
0(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上。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Fmax=40N F=30N μ=0.3 20 N
0.012 0.30
0.023 0.60
0.035 0.90
0.046 1.20
0.058 1.50
第三节:
1.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图2-9
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 、.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
4.略。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_4节综合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4节综合训练一、选择题。
1. 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位移的2倍,且已知滑块最初1s内的位移为2.5m,由此可求得()A.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sB.滑块的初速度为5m/sC.滑块的加速度为5m/s2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5m2. 物体从10m长的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最初2m用时1s,那么物体滑下最后2m的时间是()A.0.1sB.0.5sC.(√2−1)sD.(√5−2)s3. 汽车原来以速度v匀速行驶,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时间t 后其位移为()A.vt−12at2 B.v22aC.−vt+12at2 D.无法确定4.一种比飞行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 (超级高铁)”.如果乘坐Hyperloop从北京到上海,1400km的路程约需要8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1200km/ℎ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度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oop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相等,加速时间为12分钟B.中途匀速时间为60分钟C.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1m/s2D. 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65分钟二、多选题。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s末,甲、乙的速度相同B.第2s末,甲、乙相遇C.2∼4s内,甲相对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第6s末,乙在甲前方6m处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加速度大小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s1、t1和s2、t2.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s1 s2=t1t2B.s1t1=s2t2=s1+s2t1+t2C.a1 a2=t1t2D.v=2(s1+s2)t1+t2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的大小为1m/s2C.位移x3的大小为98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在同一位置有A、B两质点,某时刻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B 沿与A相同的方向也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运动2t时间后刚好追上A,则从两质点开始运动到相遇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加速度是B的加速度的49B.相遇时,A的速度是B的速度的23C.B运动25t时,B和A的距离最远D.A运动65t时,B和A的速度相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点的瞬时速度B.子弹通过每一木块时,其速度变化量v A−v O=v B−v A=v C−v B=v D−v C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为v O:v A:v B:v C=2:√3:√2:1D.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 A:t B:t c:t D=1:√2:√3:2如图所示,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然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从E点回到A点,已知AB=BD,BC=1m,滑块在上滑过程中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相等,滑块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16s,两次经过D点的时间间隔为8s,则()A.滑块通过A点的速率为8m/sB.滑块通过B点时的速率为√10m/sC.滑块通过C点的速率为6m/sD.CD:DE=5:4三、解答题。
2019年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 打点计时器》
数据处理:
S1
S2
S3
S4
.. .. . . . . . . . . . . . . . . . . .
O
A
B
C
D
1、瞬时速度:利用中间时刻速度=平均速度
vB
vAC
s2 s3 2T
2、加速度:(1)a vC vA 2T
2、根据不同段位移大小变化,判断是匀速、加速 、减速。
观察纸带:
S1
S2
S3
S4
.. .. . . . . . . . . . . . . . . . . .
O
A
B
C
D
1、时间: 相邻计时点间:t=1/f=0.02s
相邻计数点间:T=nt,n各小间隔。
2、位移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s aT 2
第4节
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一、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
1、中学实验室的两种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1)原理:电磁效应。 (2)电源:4~6V,交流电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原理:脉冲放电 (2)工作电压:220 V交流电
尖端放电
3、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能利用纸带记录物体 的时间和位置。
二、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
10 0 0 0 0 0 0 0
同步练习
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时,所用电 源频率为50 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 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第一个计 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___3___ cm,计算此纸带的加 速度大小a=___3___ m/s2.
专题 竖直上抛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竖直上抛专题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某一小球从离地面高为2m处竖直向上抛出,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到达地面,已知小球在下落阶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是15m/sB. 小球上升到最高时离地面为10mC. 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过程中的路程为8mD. 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3m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 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 (T A−T B)g2B. (T A2−T B2)g2C. (T A2−T B2)g4D. (T A2−T B2)g83.如图所示,将小球从地面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距地面ℎ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
则A. 两球同时落地B. 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C. 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动能的增加量D. 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做功功率和对球b做功功率相等4.如图所示,物体A以速率v0从地面竖直上抛,同时物体B从某高处由静止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0正好以速率v0落地。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在时间t0内的v−t图像正确的是()A. B.C. D.5.下列关于物理学的基本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B.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D. 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6.某同学将篮球竖直向上抛出,经过2s篮球落回抛出点,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且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关于篮球在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篮球上升的时间大于下降的时间B. 篮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mC. 篮球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D. 篮球抛出瞬间的速度大小为10m/s7.小球A从离地面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从A下方的地面上以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在空中相遇,不考虑相遇时的碰撞对运动过程的影响,两球落地后不反弹,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遇时,小球B的速率是B. 两球相遇位置离地面高度为10mC. 开始运动时两球相遇D. 两球在空中只相遇一次8.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的同时,在离地面高H处有另一物体B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距地面高ℎ处时速率都为v(两物体不会相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H=2ℎB. 物体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2vC. 物体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B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D. 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C. 物体由某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D. 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物体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10.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取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体在3s末上升到最高点B. 第2s末和第4s末物体的速度相同C. 前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D. 前4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50m11.如图所示,长度为0.55m的圆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圆筒正上方距其上端1.25m处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4.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角度 小于5° ,由静止释放摆
球.摆球经过最低位置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
全振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t(设全振动次数为n),计算出平均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 t
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n .
5.改变摆长,反复测量几次,将数据填入表格.
四、数据分析
-L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
图3
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如图3所示:
(1)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_测__量__摆__长__时__漏__掉__了__摆__球__的__半__径___.
解析 T2-L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将图线向右平移1 cm会通过坐标原 点,可知相同的周期下摆长偏小1 cm,故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可能是测量摆长时漏掉了摆球的半径.
针对训练 (2020·上海交大附中期中)(1)在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4π2L
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T_2__.若已知摆球直 径为2.00 cm,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 图4甲所示,则单摆摆长是_0_._8_7_5_0__ m.若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 乙所示,则秒表读数是_7_5_._2_ 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1_._8_8_ s.
B.长约1 m的橡皮绳 D.直径约2 cm的塑料球 F.时钟
G.秒表 实验时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__A_C_E__G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图2
解析 实验时需要从题述器材中选择:A.长约1 m的细线;C.直径约2 cm 的铁球;E.米尺;G.秒表.
(2)在挑选合适的器材制成单摆后他们开始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单摆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测得摆线长度,作为单摆的摆长. ③在偏角小于5°的位置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④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t,得到单摆的振动周期T=t .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关于瞬时速度的图象与加速度的应用[例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tg α求出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分析:方法A 偶然误差较大。
方法D 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 -t 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
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 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即方法 C 。
答案C☆关于实验的步骤[例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 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 、H ……)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 .取下纸带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解析:(1)问A 中应先通电,再放纸带。
(2)D 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3)补充步骤G :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步骤顺序为:BFECADG同步练习: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顺序为A .把一细线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B .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C .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E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 z 时,振针每隔0.02s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现在用此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 z 时,数据计算仍然是按照每隔0.02 s 打一个点来处理的,则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木板如果与水平方向有夹角,那么对研究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影响吗?4.在图2-1-1的方格中填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相应名称:参考答案:1. DACEB2.偏大.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 z 时,打点的时间间隔大于0.02 s ,相邻点的间距增大,而我们计算时仍用0.02s ,由公式v =tx 可知: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偏大.3.无影响,小车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略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例1]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而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 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tv v t v a 0-=∆∆=,t a v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变化了:t t a v ∆=∆=∆5,且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s ,所以10=∆v m/s ,故A 、B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1.反应时间是指从人发现情况到________________所经过的时间.2.反应距离是指在________时间内汽车以________的速度行驶所通过的距离.3.刹车距离是指从______________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做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4.汽车正常行驶时的停车距离应该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和,汽车之间的距离大于这一距离行驶,属于安全行驶距离.在通常情况下,驾驶者的反应时间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平均约为______ s.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则至少会增加________倍.5.至今为止,已经学习到的匀变速运动学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接到任务,需加速前进,其加速度大小为 3 m/s2,则汽车加速 4 s,其速度为多大?加速 5 s后呢?7.一辆公共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 m/s2,6 s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快到下一站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2 s停止,求:(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的加速度.【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行车安全问题1.某辆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值为10 m/s2.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时,0.7 s后才能做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问停车距离为多少?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 4 s才停下来,问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知识点二汽车刹车时间和刹车距离问题3.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0.4 m,问:(1)汽车在第 1 s末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在第 2 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4.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减为多少?(3)若汽车刹车以 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为多少?【方法技巧练】一、利用v-t图象求解位移5.(双选)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1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6.小车从静止开始以 1 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s0=25 m处,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某人同时开始以 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0.9 m,则()A.第1 s末的速度为0.8 m/sB.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0.45 mC.加速度为0.6 m/s2D.前3 s内的位移是 1.2 m图22.(双选)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0~2 s内的加速度为 1 m/s2B.0~5 s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末与第 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 s末与第 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3.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 5 s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s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为()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4.图3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图3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 1.5 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5.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 5 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则刹车 2 s 内与刹车 6 s内的位移之比为()A.1∶1 B.3∶4 C.3∶1 D.4∶36.如图4所示是两个物体A和B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B出发的情况不可能为()图4A.A、B同时开始运动B.A、B的初速度均为零C.开始时A的速度变化比B慢D.开始一段时间内,A在B前面题号 1 2 3 4 5 6答案7.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0 m/s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为30 m/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8.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后变成54 km/h,又需经多长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9.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 2 s速度变为 6 m/s,求:(1)刹车后 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 m所用的时间;(3)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10.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 s后才能作出反应,实施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 m/s2,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到刹车后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求:(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2)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课前预习练1.采取相应的行动2.反应原来3.制动刹车4.反应距离刹车距离注意力集中程度驾驶经验体力状态0.5~1.52~35.v t=v0+at s=v0t+12at2v=v0+v t2s=v tΔs=at2vt2=v t v2t-v20=2as6.22 m/s25 m/s7.(1)12 m/s(2)-1 m/s2解析(1)匀速行驶的速度即为匀加速 6 s时的速度v2=v1=a1t1=2×6 m/s=12 m/s.(2)对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v t=v0+at得a2=0-1212m/s2=-1 m/s2.课堂探究练1.34 m解析反应距离s1=v0t=20×0.7 m=14 m刹车距离s2=v202a=2022×10m=20 m停车距离s=s1+s2=(14+20) m=34 m 2.不会解析选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加速度为a=v t-v0t=0-304m/s2=-7.5 m/s2汽车由刹车到停止所经过的位移为s=v0t+12at2=[30×4+12×(-7.5)×42] m=60 m由于前方距离有80 m,汽车经过60 m就已停下来,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3.(1)0.8 m/s(2)1.2 m解析(1)由s=12at2得a=2st2=2×0.412m/s2=0.8 m/s2,所以汽车在第 1 s末的速度为v1=at=0.8×1 m/s=0.8 m/s.(2)汽车在前 2 s内通过的位移为s′=12at′2=12×0.8×22 m=1.6 m,所以第 2 s内汽车的位移为:s2=s′-s=1.6 m-0.4 m=1.2 m.点评(1)解此类问题时,可以画草图帮助分析.(2)对于运动学问题,往往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例如本题,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其他的方法.(3)运动学问题中利用位移公式解题时,往往容易忽视公式中物理量的方向,公式s=v0t+12at2中,v0、a、s都是矢量.(4)求第n秒内的位移要用公式Δs n=s n-s n-1,而同学们往往求成前n秒的位移.4.(1)17 m/s(2)5 m/s(3)0解析(1)初速度v0=40 km/h≈11 m/s,加速度a=0.6 m/s2,时间t=10 s.10 s后的速度为v=v0+at=11 m/s+0.6×10 m/s=17 m/s.(2)汽车刹车所用时间t1=v0a1=110.6s>10 s,则v1=v0-a1t=11 m/s-0.6×10 m/s=5 m/s.(3)汽车刹车所用时间t2=v0a2=113s<10 s,所以10 s后汽车已经刹车完毕,则10 s后汽车速度为零.点评①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必须考虑减速为零后能否返回,若此后物体停止不动,则此后任一时刻速度均为零,不能用公式v t=v0+at来求速度.②处理“刹车问题”要先判断刹车所用的时间t0.若题目所给时间t<t0,则用v t=v0+at求t 秒末的速度;若题目所给时间t>t0,则t秒末的速度为零.5.BD[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在t1时刻,虚线的斜率小于实线的斜率,故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A错;在0~t1时间内,虚线围成的面积大于实线围成的面积,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B正确;在t1~t2时间内,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线围成的面积小,故C错;在t3~t4时间内,虚线平行于t轴,故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方法总结(1)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而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的数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2)利用v-t图象分析直线运动问题要比利用其他方法更直观、更简便.6.见解析解析解法一:物理法人的速度只要大于车的速度,两者的距离就越来越小;人的速度小于车的速度,两者的距离就越来越大,那么,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是人追上车的临界条件.两者速度相等时,有v=at,t=va=61s=6 s,人的位移:s1=vt=6×6 m=36 m,车的位移s2=v20-02a=622×1m=18 m.s2+s0=18 m+25 m=43 m>s1=36 m,因此人追不上车.最小距离为:Δs=s2+s0-s1=43 m -36 m=7 m.解法二:图象法作出人与车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可以看出人追车的最大距离就是图中有斜线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该面积所对应的位移s=6×62m=18 m<25 m,说明人追不上车,人与车的最小距离Δs min=s0-s=25 m-18 m=7 m.课后巩固练1.C2.AC[由图象可知0~2 s内的加速度a=2-02m/s2=1 m/s2,A对;0~5 s内的位移s=2+5×22m=7 m,B错;第 1 s末与第 3 s末的速度都为正,C对;第 1 s末加速度为正,第5 s末加速度为负,D错.]3.D[根据v t=v0+at,v0=v t-at=15 m/s-2×5 m/s=5 m/s,D正确.]4.B5.B[汽车刹车后最终静止,应先求汽车运动的最大时间,由v t=v0+at得,t=v-v0a=0-20-5s=4 s,即刹车后,汽车运动 4 s,6 s内的位移即 4 s内的位移,因为s2=v0t1+12at21,得s2=20×2 m+12×(-5)×22 m=30 m,s4=20×4 m+12×(-5)×16 m=40 m=s6,所以s2∶s6=3∶4.]6.C[t=0时,二者速度皆为零.开始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a A>a B,因此v A>v B.故本题选C.]7.4.0 s解析飞机在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有最大初速度、最大加速度时,起飞所需时间最短,故有v t=v0+at,t=v t-v0a=50-305.0s=4.0 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应有 4.0 s的加速时间.8.15 s9.(1)16 m-2 m/s2(2)1 s(3)25 m解析(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 t=v0+at得a=v t-v0t=6-102m/s2=-2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再由s=v0t+12at2可求得s=16 m,也可以用平均速度求解,s=v0+v t2·t=16 m.(2)由位移公式s=v0t+12at2,可得9=10t+12×(-2)t2,解得t1=1 s(t2=9 s.不符合实际,舍去),即前进9 m所用时间为 1 s.(3)设汽车刹车所用最长时间为t′,则汽车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零.由速度公式v t=v0+at可得t′=5 s,即刹车 5 s汽车就已停止运动,在8 s内位移即为 5 s内位移s=v0t′+12at′2=(10×5) m+[12×(-2)×52] m=25 m.10.(1)12 m(2)22.5 m解析(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s1=v0t1=15×0.8 m=12 m.(2)由开始制动到速度为零的时间t2=v t-v0a=0-15-5s=3 s.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s2=v0t2-12at22=(15×3-12×5×32) m=2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