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望远镜(牛玉石)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思维课件(原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思维课件(原创)

思维导图解读
2.望远镜
(2)种类 ①开普勒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 ②伽利略望远镜(折射物镜是凹面镜,目镜是凸透镜。
思维导图解读
2.望远镜
(3)原理:二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不同的只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 的焦距短,如图甲所示。利用这一结构,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 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 的原理(见图乙)。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并不是成放大的像,而是使视角变大了,所 以才看清远处的物体。
典例精析
【例2】用显微镜和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关于它们的成像和 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到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思维导图解读
2.望远镜
(1)结构(以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为例) ①物镜:焦距大,u>2f,v≈f,像在焦点外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口径尺寸大便于会聚 更多的光线,使成像更明亮。 ②目镜:焦距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以物镜成的实像为物体,进行第二次成像。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 把这个像放大。
谢谢
典例精析
【例1】 (多项)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是利用了两个焦 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的物体所成的像是( AD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使物体发生•
改变物体的
力的
描述
、、力的]耍索:_■ ._、.
力的单位:_
6、力的示总图:—衷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衣示力的—・
7、物体由于发住—而产卞的力。
8、弹熒 测力汁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簣受到 的拉力越大.弹赞的越长。
注意事项: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其
:使用前,需變*": 弹®伸长方向要与受力方向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
(为了增强互动性和实用性,关键字进行挖空。答案在最后)
17.镜陡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18.镜能观察遥远的用空
显微镜
和卍远傥
焦距
I.俶点到的距离。
14.通过改变的形状.
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 能成在 上。
15.近觇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
透镜制成YFJ近视镜侨正。
16.远觇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 在視网腹的方.%0cl4l透镜制成的远视鏡娇正。
9.不能做,*物.
10、同•物体足运动还是
静止,以及运动情况如何,
运动和静止脱决「•所选的°
的和对性
15.别物质
16、未吃;|;:m=_•
17.求体氏:厂=•
密度
应川
12、原理:
(!)用尺平测出物体的质Shn:
(2)在量1®中倒入适量的水. 记下水的的体枳门:
(3)将物休浸没在水中.
记卜水和拎体的总体枳门:
分度假是—•徒数时 离开人体c
】1・物质由_态变成_态・
12.品体在熔化过程中,曲度:
非品体任熔化过程中.温度。
】3.熔化是一个热的过程.
17.把_能转化—能的装25L
18.一个工作循坏包括—■—■—■—四个冲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透镜及其应用(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透镜及其应用(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透镜及其应用(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总结知识点一:透镜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类型:(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图甲)(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图乙)3.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微点拨】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2.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如图所示,凸透镜相当于两个三棱镜组合,厚的一端相对)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图所示,凹透镜相当于两个三棱镜组合,薄的一端相对)【微点拨】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但并不是说通过凸透镜后的光束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因为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线来说的。

2.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但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因为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线来说的。

3.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4.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5.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微点拨】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2.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f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f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f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

3.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光源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现象应用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类型紫外线红外线光现象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镜面反射漫反射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月亮不是光源光路的可逆性原理f :焦距u :物距v :像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矫正视力矫正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矫正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个凸透镜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眼睛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透镜的作用透镜焦距对光有发散作用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显微镜和望远镜眼睛和眼镜说明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注意认清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液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原理用途摄氏度,用℃表示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常用单位含义温度计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态变化熔化温度凝华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工具使用升华液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面上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沸腾时在液态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升高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改变方式定义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质量的比值单位:J/kg热量计算:Q 放=qm定义: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常见的内燃机为汽油机和柴油机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之比,热机的效率不能达到100%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是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快,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内容扩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内能和热机内能分子动理论热机热值两种方式是等效的比热容意义:表示物体吸热的本领单位:J/(kg ·℃)特点: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容相同,与其质量、温度无关热量计算:Q 吸=cmΔt吸热时:Δt=t-t 0放热时:Δt=t 0-t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测量含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略去不说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秒表:测量时间的工具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工具使用前要观察零刻度是否磨损,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测量平均速度速度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单位换算1m/s=3.6km/h公式:v=s/t原理:v=s/t 测路程:刻度尺测试间:停表(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 1(2)将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 2(4)表达式:ρ=(m 1-m 2)/V测量液体密度(1)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3)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 2(4)密度表达式:ρ=m/V 2-V 1测量固体密度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克(k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无关注意事项:所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保持天平水平、干燥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用方法鉴别物质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质量与密度天平质量密度应用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密度原理:ρ=m/V密度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公式:ρ=m/V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换算关系1g/cm 3=1000kg/m 3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调节方法:左低右旋,右低左旋添加砝码要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注意事项: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使用前,需要“调零”;弹簧伸方向要与受力方向相同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要素改变摩擦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有相互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弹簧测力计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地出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常见的力弹力力摩擦力重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只有一个,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减小摩擦:滚动代替滑动,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增大摩擦:增大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力的作用效果一对相互作用力彼此作用在对方,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力的描述力的单位:牛顿(N )同体: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惯性不是力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与速度大小无关物体不受力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条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非平衡力注意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意义: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和力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二力平衡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适用范围大小: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方向:垂直向下压力不是重力,也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帕斯卡(Pa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p=F/S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压强计算公式含义压强的改变单位定义压力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上端开口,底部联通的容器特点: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后,各个液面高度相同应用:水壶、排水管的U 形“反水弯”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有重力,对器底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对侧壁有压强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产生原因连通器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计算公式:p=ρgh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气压越高,沸点高气压越低,沸点低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近似值取105Pa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标准大气压定义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变化晴天比阴天的大气压高两个实验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 浮=G 排=ρ液gV 排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液体深度不同,压强不同,使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 1与向下的压力F 2大小不同浮力的实质是一个压力差,F 浮=F 1-F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平衡法压力差法称量法原理法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思维导图.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光现象思维导图
光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应用
直线、反射、折射
光的三个基本规律思维导图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现象
①夜空探照灯的光柱②手影游戏,人的影子③日食、月食成因④小孔成像、站队
现象①平静湖面上的倒影②光滑物体表面反光③成语典故猴子捞月④照镜子(生活中)
现象
①河水变浅
②水中的筷子变弯③雨后彩虹④海市蜃楼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v=3×108
m/s
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比真空和空气中小。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和漫发射。

A.平面镜成像规律①成等大正立的虚像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
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B.光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应用潜望镜应用;凹面镜的应用;
探照灯;
汽车观后镜;
手电筒上的聚光灯等。

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发生光的色散把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透镜及其应用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成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光学物理思维导图

光学物理思维导图
光的直线传播
光 现 象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源
条件:透明均匀物质中
光的 直线 传播
例子: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
光速:3.0x108m/s(真空、空气中)
条件:不同介质的分界面
三线共面
反射规律
光的反射
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Leabharlann 应用(例子):潜望镜、后视镜等
原理:光的反射
物像同 侧
条件:不均匀物质或不同种介质
三线共面
光 的 折射
折射规律
法线居中 空气中的角最大
例子:河床变浅、筷子弯折、 早晨的”太阳”、海市蜃楼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缩小 等大 虚实 实像 应用 特点 物,像 的位置 关系 物像异 侧 物像异 侧 物像异 侧 -
平面镜成像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u>2f u=2f
2f>v>f 倒立 v=2f 倒立
2f>u>f v>2f
倒立
放大
u=f
-
-
-
f>u
v>u
正立
放大
照相机、 摄像机 成像大 实像 测焦距 小的分 界点 幻灯机、 电影放 实像 映机、 投影仪 强光聚 成像虚 不成像 焦手电 实的分 筒 界点 虚像在 物体同 虚像 放大镜 侧虚像 在物体 之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共31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共31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6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2021/8/262021/8/262021/8/2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62021/8/26August 2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62021/8/262021/8/262021/8/26
使被观察 的物体成 一个倒立 的放大的 实像
使远处的 物体在焦 点附近成 倒立的缩 小的实像
把物镜成 的实像, 再一次放 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放大
把物镜成的 实像,放大
把物体的像移近
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放大
1、显微镜:
①物镜 (f<u<2f ): 靠近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 大的实 像 ,起放大作用
通过目镜可观察物 体的虚像,视角增大了, 好像物体被移近,对物 体的观察越清楚。
二. 显微镜
目镜:焦距较长的凸透镜, 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物镜:焦距很短的凸透镜。 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载物台:承载被观测物体
反光镜:平面镜或凹面镜, 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问:显微镜看到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光在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其中一部分光线会返回原来的介质中,导致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在镜面上的反射遵循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的定律。

平面镜反射成立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速度为光速c=3×10^8m/s。

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现象的具体表现。

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等应用都与光有关。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物体的颜色由反射色光或透过色光决定。

紫外线、红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透镜可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如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照相机、放大镜等都是利用透镜的原理实现成像。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有发散作用,不同的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等。

物质的相变包括凝华、升华、液化等过程,其中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而升华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叫做蒸发。

蒸发的速度取决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面上空气的流动速度。

沸腾是液体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液态物质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升高。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叫做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内燃机是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内燃机的常见类型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热机效率是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之比。

热机效率不能达到100%。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望远镜光路图

望远镜光路图

一、折射望远镜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

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

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

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

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

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双胶合物镜,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

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二、反射望远镜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格雷果里望远镜、折轴望远镜几种类型。

反射望远镜的主要优点是不存在色差,当物镜采用抛物面时,还可消去球差。

但为了减小其它像差的影响,可用视场较小。

对制造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膨胀系数较小、应力小和便于磨制。

磨好的反射镜一般在表面镀一层铝膜,铝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大于80%,因而除光学波段外,反射望远镜还适于对近红外和近紫外波段进行研究。

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可以做得较大,主焦点式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约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顿望远镜外,镜筒的长度比系统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镜只有一个表面需要加工,这就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制造的困难,因此目前口径大于1. 34米的光学望远镜全部是反射望远镜。

一架较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通过变换不同的副镜,可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

【知识解析】第五章 光现象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

【知识解析】第五章 光现象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





色光的混合
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色光的三原色
光现象第二节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分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路的可逆性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光现象第三节

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像与物大小相等

特点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虚像

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 不能用光屏接收

应用
穿衣镜、潜望镜等
光的 折射特点
光 的 折 射
生活中的 折射现象
光现象第四节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或其它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不变
光路可逆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
海市蜃楼
光现象第五节
概念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课件

热机的效率 物理意义
定义 单位: /kg.0C
水的比热容大的意义
定义
物理意义
热 量
计 计算公式: Q=cm△t 算
公 热平衡方程: Q吸=Q放 式
内能的利用
3热机
2内能
热和能
1、分子 热运动
4、比热容
5、能量守 恒定律
能量的转移和
内容
转化实例
概念
影响因素
改变内能 的方法
温度 质量
状态
实例 做功
实质
热传递
运动的 描述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定义
运动快慢: 速度
单位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相关概念
作用
改变形状
效果 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是相 互的 9
F浮>G物,上浮 F浮=G物,悬浮 F浮< G物,下沉
内容 使用范围:液
体与气体
公式: F浮=G排液 推导式: F浮= ρ液gV排
制作原理
用途:测力的 大小
大小:用二力平衡的 方法求解
8
使用方法 读数
时间:
停表
单位及换算 长度 刻度尺的 正确使用
概念 误差和错 误的区别 误差
刻度尺的 正确使用
牛顿第一定理
惯性
1、测 量
4、运动 和力的关

2、运动
运 动 和 力
3、力
二力平衡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18
激光准直 应用
射击瞄准中 的“三点一线”
红外线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回避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回避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回避机械运动基本单位、单位符号、单位换算常考估测 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会认: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会选:不能超过量程;选择合适的量程刻度尺的使用 会放:零刻度线(整数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与边缘保持平行 会看:视线垂直于刻度线,不得斜视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化曲为直特殊测量方法 测多算少(或测少算多)辅助法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va=340m/s 回声人耳怎样听到声音基本单位、单位符号、单位换算时间的单位常考估测时间的测量 基本测量工具:计时器(实验室:秒表)秒表的读数:认清分针和秒针各转一圈表示的数值;读分针的整数值(注意 分针在对准和没有对准半分钟时的读法);再读秒针的指示值;最后相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厂、减少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机械运动的定义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运动的快慢 速度公式: v= I S 单位、单位符号、物理意义、单位换算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物态变化光现象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因素: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相关知识:弦乐器、管乐器的音调、人耳的听觉范围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音量影响因素:振幅、距离相关知识:分贝(dB)定义:声音的品质或特色叫做音色(音品) 影响因素: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相关知识: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利用的是音色传递信息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噪声的物理学和环保学定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措施:消声、吸声和隔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声音的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的表示方法:光线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c=3×10°m/s光的反射规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常见的反射现象:镜中花、水中月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操作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连线垂直、虚像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光路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河水变浅等定义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透镜及其运用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透镜及其运用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透镜相关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操作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眼睛的结构和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与矫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原理显微镜与望远镜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特点: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质量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和单位换算质量的估计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台秤等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微小物体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密度定义、公式、单位、单位换算应用:鉴别物质、求质量、求体积、判断空心眼睛和光学仪器固体密度的测量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密度测量的拓展物质的物理属性分类物质的物理属性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材料新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力的估测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重力的概念、符号(G) 和单位(N)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作用点:重心运动和力压强压力的定义、方向、与重力的区别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 公式:单位、单位符号、物理意义、估测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公式:p=pgh连通器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压力压强 探究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惯性的定义和理解 惯性惯性的利用 惯性造成的危害及预防平衡状态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摩擦力的定义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运动和力浮力功和机械能定义:浸入液(气)体的物体受到液(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 浮力 产生原因: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浸入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F=Gn=p ₄Vg浮力上浮:Fz >G,P∠>P物体的浮沉条件 悬浮:Fn=G,P=P ₂下沉:Fn<Gs,p ₂<P轮船:采用空心潜水艇:利用自身重力浮沉条件的应用热气球和飞艇:利用密度较小的气体密度计:利用漂浮条件测液体的密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试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大气压的测量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的应用:离心式水泵等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飞机机翼、火车安全线等简单机械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单位:焦耳(J)公式: W=Fs(F= S W ,s=- F W)意义:用来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及换算:瓦(W)、 千 瓦(kW),1kW=10'W公式: P= t W (W=Pt,t=P W)能: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单位:焦 (J)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动 能决定因素: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决定因素:物体的质量与被举高的高度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决定因素:弹性的形变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功率内能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且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微粒世界和空间尺度的大小排列顺序粒子和宇宙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理论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热运动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原子核结构模型杠杆五要素杠杆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滑轮 滑轮组的省力规律和费距离规律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有用功:完成某项任务时有实用价值的功额外功:完成某项任务无实用价值却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公式:η=.Wam ×100%规律:η总小于1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自重与摩擦简单机械W 。

期末单元复习思维导图(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期末单元复习思维导图(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老花镜 远视眼镜
中间厚,边缘薄
光学:一两千倍 电子:200万倍
平面镜:光强
固定 凹面镜:光弱
先用低倍镜观察, 视野更大更亮
先向下,看物镜; 再向上,看目镜
撕滴 展 盖染吸
植物细胞:排列紧密,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单细胞生物
病毒也是微生物, 但没有细胞结构
影长与四季变化
季节

温度
中等
太阳高度 中等
转动方向 电流方向 磁铁方向
转动快慢 电流大小 磁铁强弱
结论:1、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斜面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少
费力杠杆,但可以省距离
省力杠杆
杠杆尺平衡:左边钩码数×格数=右边钩码数×格数
结 1、在轮上用力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论 :2、在轴上用力费力,
但可以扩大力的作用范围
结论:通电导线产生磁性 结论:通电线圈
产生磁性增强
电能转化为动能 动能转化为电能
照射角度 中等
影长
中等

高 高
直射 短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低 低
斜射 长
直射点: 赤道
春分 3月21前后
夏至 6月22前后
直射点: 北回归线
直射点: 南回归线
冬至 12月22前后
秋分 9月23前后
直射点: 赤道
物品
方法
判断杠杆类型步骤: 1、找三点; 2、比距离
轮较大,轴较小 轮和轴固定在一 起转动

平面镜成像 思维导图(彩色版)

平面镜成像 思维导图(彩色版)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
/t
平面镜成像
面镜 都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凸面镜
凹面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t:物和像运动具有同时性,t =t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用:太阳灶、太阳能焊机、大型反射式 望远镜、医生观察耳道用的医用反光镜
1、等大:取两只相同的蜡烛 2、等距:用刻度尺测距或者使用坐标纸 3、连线垂直:做出连线,再量角 4、移开蜡烛,换成光屏,在光屏上不成像 选择透明的玻璃板:玻璃板既能透 光也能反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玻璃板越薄越好 编辑:学而思 贺昌忠老师
物与像是关于平面 镜的轴对称图形
无论物体怎样移动,像和物到 平面镜的距离始终保持相同 平面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结论:S =S


S: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S =S


根据公式: V =S 物 物 V =S 像系
凹面镜
应用: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平面镜成像 思维导图
物与像大小相等 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物与像左右相反或上下相反
等大 等距 连线垂直 正立虚像 实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能用光屏接收 如: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与像的关系)
左右相反或上下相反
实像与虚像
虚像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不能用光屏接收 如:倒影,平面镜成像
器材选择思路
已知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
探究平面镜 成像实验
注意事项
反射光路图
已知反射光线画入射光线 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镜面

5.2 生活中的透镜--【口袋书】2022年中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

5.2  生活中的透镜--【口袋书】2022年中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

5.2 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一:照相机1.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2)像距小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微点拨】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知识点二:幻灯机(投影仪)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微点拨】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

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光屏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如下图:2.幻灯机和投影仪的构造及作用:■知识点三:放大镜1.成像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规律:(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知识点四:实像与虚像1.实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适度的位置,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2.虚像:没有实际光线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

【微点拨】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

2.没有实际光线会聚,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