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杜牧《登乐游原》诗词赏析范

合集下载

古诗《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古诗《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古诗《乐游原》翻译及赏析乐游原⑴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⑷。

词句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白话译文黄昏时分,心情不佳,一路赶着马车,登上古原游览。

夕阳余晖真的风光无限,只是落日辉煌能有几时?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译文及鉴赏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译文及鉴赏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译文及鉴赏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⑵,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⑶,乐游原上望昭陵⑷。

词句注释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一麾(huī):旌旗。

⑷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2]白话译文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

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

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

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鉴赏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1《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

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

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

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

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杜牧:登乐游原

杜牧:登乐游原

杜牧:登乐游原概述《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共四十二句,采用七绝的古体诗格式。

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诗歌分析第一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部分描绘了诗人的眼前景象。

黄河之水远远流去,在白云之间渺渺无边。

他看到了一座孤城,周围是陡峭万仞的山峰,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羌笛在这里吹响,但是诗人并不以为怨杨柳,而是觉得春风也没有能够吹过玉门关。

第二部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忆昔霓裳羽衣曲,九重城南何处望?这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他回忆起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情景,在那良辰美景中,玉人教他吹箫的情景在哪里呢?他还回忆起过去九重城南的情景,那里的远方有何目睹之景?第三部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方高楼出尘泥,几处早莺争暖树。

该部分则切入到具体的场景中。

楼船在夜雪中穿过了瓜洲渡,铁马在秋风中疾驰而过大散关。

诗人表达了他对远方高楼的向往,希望能够从喧嚣的现实中出来,享受清静。

同时他还看到早春的景象,有几只莺鸟在争夺树上的温暖。

第四部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最后,诗人又表现出他的冒险之心。

他希望能够骑上轻骑追逐,冒着大雪满山都前进。

在空闲之余,他则在碧溪上静静地垂钓,享受清静的时光。

有时他还会乘舟,在梦幻的边境中遨游。

思想内涵杜牧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他虽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但也意识到生活的不易。

他不满足于现实的束缚,去寻找更加自由的空间,追求自己的理想。

因此,这首诗中蕴含着自由、冒险、豁达的精神,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寻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结语杜牧的《登乐游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这首诗歌美丽动人,诗句清新明快,意境深远。

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和精神。

2023年《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译文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己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东情。

全诗以登乐游原表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东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时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表,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东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表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东“味”。

而以爱孤云东闲见自己东闲,爱和己东静见自己东静,这就把闲静东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语言凄婉动人,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写了诗人于秋日夜晚登临乐游原的所感,表达了客居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篇1《登乐游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汉宣帝曾在此修乐游庙。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

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

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

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

“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诗。

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南的一座游览胜地,地势较高,便于观赏风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色和深沉的思考。

诗的原文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心情不畅,驾车前往古原散心的场景。

这里的“古原”即指乐游原。

诗人此时登上乐游原,或许是想借欣赏风景来排解内心的郁闷。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夕阳美景。

夕阳映照下的景色千变万化,壮丽无比。

然而,这美好的景色终究会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消失。

这里的“只是近黄昏”意味着美好时光的逝去,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忧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同时,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光阴的流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人以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总之,《登乐游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意味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感悟,展现了夕阳美景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令人回味无穷。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六篇)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六篇)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六篇)《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1登乐游原杜牧〔唐代〕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翻译:译文: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请看那昔日的汉王朝何等壮阔的事业,如今的五陵原上树都没有了,只有秋风呼啸。

注释: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没有树。

赏析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登临乐游原,只看见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

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

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2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译文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文解释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文解释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文解释赏析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文解释】清平的时代有兴味是无能,喜爱孤云的悠闲,喜爱僧侣的宁静。

想要拿着旌麾去湖州上任,在乐游原上望望昭陵。

韵译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僧人的清静。

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词语解释】清时有味:时世清平而嗜游乐。

昭陵:唐太宗陵墓。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一麾(huī):旌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这两句是说,天下清平时,像我这般无大才能的人,日子是过得很有兴味的;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其实杜牧颇有政治与军事才能,他是觉得在长安做闲散的官职,不能施展抱负,抑郁无聊,才请求出守外郡的。

当时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朝廷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算不上“清时”。

作者反言见意,借此藏拙。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宣宗大中四年(八五○年)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诗人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施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诗人以通过描写登乐游原抒发自己难酬壮志的苦闷,及对知人善任、惟贤是举的王朝的向往。

全诗简练深刻,含蓄沉郁。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赏析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赏析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赏析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全诗如下: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官场名利的厌倦。

诗中的“乐游原”位于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的一处名胜,诗人在这里远望昭陵,以昭陵为背景,寄托了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

江海苍茫何处寻,吴兴山水共长吟。

舟行柳岸清秋影,云起青山晓日阴。

谁解寂寥登古道,鸥鹭忘机逐远岑。

此时旧梦凭谁忆,唯有诗心伴我心。

猿啼鹤唳暮云低,远眺烟波万里迷。

碧水绕城声细细,扁舟载月影依依。

红尘渐远诗心在,白首归来共此溪。

梦里江南春色好,吴兴水暖鳜鱼肥。

杜牧《登乐游原》全词翻译赏析

杜牧《登乐游原》全词翻译赏析

杜牧《登乐游原》全词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前言】《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杜牧《登乐游原》全词翻译赏析

杜牧《登乐游原》全词翻译赏析

杜牧《登乐游原》全词翻译赏析《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前言】《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及译文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及译文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及译文
哎呀,亲!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首古诗,这可有意思啦!
先来说说这诗的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你看这短短几句话,是不是韵味十足?
“向晚意不适”,就好比咱们有时候到了傍晚,心里莫名地有点烦闷。

比如说,你忙碌了一整天,到了傍晚还没完成重要的任务,心情能好吗?
“驱车登古原”,想象一下,诗人心情不佳,干脆驾车登上古老的原野,这不就像咱们心情不好,出去兜兜风散散心嘛!就像你和朋友吵
架了,开着车在空旷的地方跑一跑。

“夕阳无限好”,那美丽的夕阳简直美得让人陶醉!这就好像你在海
边看到那绚烂的晚霞,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梦幻起来?
“只是近黄昏”,多让人感慨呀!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短暂,就像你
吃了一顿超级美味的大餐,还没享受够就结束了。

这整首诗说的就是诗人在傍晚时分心情不畅,登上乐游原看到美丽
夕阳,却又感叹美好易逝。

亲,我觉得这首诗既有对美景的赞叹,又有对时光匆匆的无奈,真
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啊!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

登乐游原杜牧古诗及意思解释

登乐游原杜牧古诗及意思解释

登乐游原杜牧古诗及意思解释嘿,朋友!你知道杜牧的这首诗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 这短短几句,可藏着深深的意味呢!
你想想看,诗里说“长空澹澹孤鸟没”,那广阔的天空中一只孤独的鸟儿消失不见,这场景难道不像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感到的那种孤独和渺小吗?就好比你一个人走在深夜无人的大街上,周围空荡荡的,是不是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万古销沉向此中”,这是说从古至今多少辉煌都在这里消逝了呀!这不就像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梦想,在现实的打磨中渐渐消失,多让人感慨啊!
再看“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汉朝的那些伟大事业如今又怎样了呢?五陵那里连树木都在秋风中萧瑟。

这就好像我们回望过去的辉煌成就,如今也可能变得不再如当初那般耀眼。

我觉得啊,杜牧这首诗其实是在借景抒情,感叹世事无常,辉煌易逝。

这不就跟我们的人生一样吗?风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意的时候也别灰心,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登乐游原古诗词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词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词赏析某人将所探寻到的一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并希望能赏析一首名为《登乐游原》的古诗。

下面将进行对该诗的赏析。

《登乐游原》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人类生活的喜悦,展示了作者在广袤的原野上的欣赏之心。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下午的氛围中。

作者驱驰着车辆向着远古的原野前行,引起了人们对广袤原野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将我们带入了日落时分,作者目睹了夕阳的美景,但也意识到了黄昏即将来临,形成了一种对光阴流逝的感怀。

整体上,《登乐游原》所创造出的氛围是一种追求自然、感慨人生的情感。

诗的句式和韵律也与意境相得益彰。

《登乐游原》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均四平韵。

平淡而有力的韵律与自然景色的壮丽恢弘相呼应,给人一种余韵深长的感觉。

此外,诗中的描写手法也值得一提。

王之涣以视觉的方式描绘了乐游原的美景,尤其是夕阳的壮丽景象。

通过诗中的视觉描写,读者仿佛可以看到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使得诗的意境更具真实感和张力。

除了描绘自然景色,诗中还融入了对人类生活的体味。

诗的第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主张人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最后一句“莫使金樽空对月”则警示着不能浪费宝贵的时光,而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通过这样的描写,王之涣在《登乐游原》中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紧密结合,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

总而言之,《登乐游原》是一首既赏心悦目又给人以深思的佳作。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王之涣打动了读者的内心,并引发了对人生及时行乐和珍惜美好时光的思考。

尽管时光流逝,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以及自身的感悟和思考,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字数:559字)。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注释: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一麾(huī):旌旗。

⑷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情热烈追求、对情人苦苦思念的感情潮水。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贺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思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演其诗为《石州引》词。

悼亡诗词,不知即为此姬作否?”其中“贺方回眷一姝,别久”,与此词正合。

全词的情感核心正是一个“眷”字。

“姝”者,美女也,词中所写的“淡妆多态”、“轻颦浅笑娇无奈”,正是“这一个”美女的独特之美──“多态”:“淡妆”是多态的反衬;“轻颦浅笑”是多态之一斑;“娇无奈”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态”。

而这种形体之“多态”,正是她内心多情而又娇羞的复杂心态的自然流露。

此词下片所写相思之苦,也正由“别久”引发。

吴曾所引之“姝寄诗”,情思深婉,形象鲜丽,引喻贴切,又可见这位姑娘文才之美。

所以作者眷恋不已。

如果是这样,这首《薄幸》词当作于二人定情之后、爱人寄诗之前的一段相思时节。

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态”、多情之外,尤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处在于主动。

这与传统“佳人”形象有质的区别。

试看,她对意中人“的的频回眄睐”,令人销魂;她一旦确认知音,便“琴心先许”、“绾合欢双带”、“把香罗偷解”,又是非常的果断和痛快。

在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窥见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

“的的”二字,颇值玩味;既表现了作者相思时回忆往事的真切情景,又生动传神地托出了女子频送秋波的明确信息。

唐诗《登乐游原》鉴赏《登乐游原》译文答案参考

唐诗《登乐游原》鉴赏《登乐游原》译文答案参考

唐诗《登乐游原》鉴赏《登乐游原》译文答案参考《登乐游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赞美夕阳光彩而无好景不常的衰晚意识,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注解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登乐游原》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登乐游原》评析玉溪诗人(即李商隐),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杜牧:登乐游原

杜牧:登乐游原

杜牧:登乐游原一、背景介绍《登乐游原》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杜牧是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官员,他的诗歌注重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的内心。

《登乐游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登上乐游原后,眼前美景的壮丽和自然景观的宏伟。

二、诗歌赏析1.诗歌主题《登乐游原》讲述了杜牧在登上乐游原后所见所想的一系列感受和描述。

诗歌主题以山水田园为主,将自然环境与心灵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世间琐碎纷乱的厌倦,达到了诗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效果。

2.诗歌结构《登乐游原》采用七绝的诗体格式,每句四个字,分别刻画了诗人对于乐游原的感受和景色的描绘。

整首诗分为四段,描写了登上乐游原后所看到的三个美景和诗人自身心境的变化。

3.诗歌两大主题《登乐游原》可以分为两大主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整首诗歌除了赞扬自然的山水田园的美景,还比较深刻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性的弱点,因此也被称为一首哲学意义上的诗。

4.描写自然环境在描写自然环境方面,《登乐游原》比较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现代诗学中写景的手法,诗中境色绵延恢弘,诗人对山水的描绘栩栩如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登上乐游原的景象之中。

诗中的第一段描绘了登上乐游原后,将远山深林尽收眼底。

然后诗歌让人感到眼前的景象一下变得壮丽,远山连绵不断,笼罩在云雾之中,描绘了登上高处所见到的壮丽景观。

第二段则具有鲜明的田园诗色彩,描绘了田园间小麦茂盛、高耸入云的松柏苍翠等壮观的景象。

5.描写人情世态在描写人情世态方面,《登乐游原》则揭露了人性的弱点,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繁琐的烦恼和厌倦。

这一点可以体现为诗歌的第三至四段内容。

第三段讲述的是虎豹猎场,世上有钱有势的人们各显其能,与其余的人民分隔开来。

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比较普遍,也是诗人所厌倦的地方。

第四段则讲述了酒场上的人群,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酒徙的状况,描述了市井繁华、昂贵奢糜的场面,并且对于这一现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抗议和不满。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

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

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

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

作品原文:将赴吴兴⑴登乐游原⑵清时⑶有味是无能⑷,闲⑸爱孤云静爱僧⑹。

欲把⑺一麾⑻江海⑼去,乐游原⑵上望⑽昭陵⑾。

词语注释:⑴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⑵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唐时为登览胜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⑶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⑷无能:无所作为。

⑸闲:闲情逸兴。

⑹僧:僧人。

⑺把:持、握。

⑻麾(huī):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⑼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⑽上望:遥望。

⑾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白话译文:清平时无所作为,喜欢那种孤云悠闲的感觉,也喜欢那种像僧人一样的清净,想要去扔掉现在的官位,去太湖遥望唐太宗的陵墓。

作品背景:大中四年(850)的秋天杜牧任湖州刺史,在长安城南,因当时对朝政的失望,对朝内无容身之处,对当朝国君的不满,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乐游原
唐代:xx
长空xx孤鸟没,xx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xx无树起xx。

译文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注释
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xx: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赏析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
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

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

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创作背景
国家正值战乱之际,诗人因奸人诬陷被贬,内心惆怅,来到乐游原,看到眼前这曾经繁华的园林已经衰败不堪,内心感慨,作此诗抒
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